《水墨变体画》2

更新时间:2024-03-02 14: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丽的园林》教学设计

厉庄镇中心小学王晨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中外园林艺术的美。 2、通过分

析与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园林的形式特点,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园林艺术,培养创造美的人居环境的意识及环保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中外园林建造审美观和设计手法的异同,了解中外园林的外观特点。难点:理解园林艺术对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让学生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让学生观看短片(苏州园林),针对短片提问:我国园林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自然山水风景园 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及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穿插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显示与谁同坐轩图片)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以示其志之清高。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安排(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按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我国园林的特征:

1.取法自然,高于自然,容自然美与建筑美为一体,以诗情画意的传统作为创作方法。

2.为了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士大夫游憩生活的需要而兴起和发展的,渗透着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 3.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划分景区和空间,善于“借景” 5.追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艺术境界 园林的景的欣赏

静观(类似欣赏一幅幅图片) 动观

作业设计要求:

1、通过欣赏和讨论,说说中外园林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说说它们对美的不同追求。

2、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应得到充分的珍视、保护和发扬。请说说你的看法。

3、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要建设现代化园林城市和园林农村,这是体现了当代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谈谈各自对把园林艺术融入城市建设,使城市变得风景如画的观点的理解。

《我造的花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座花园,一座只属于自己的花园,里面有精巧的建筑,里面种满奇话异草??

在中国古代,造园师将心中对自然的理解,构筑于园林中,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中国园林讲究柳暗花明,景致不可一眼看尽,而且不能完全对称,要有险、有奇、有不同。欧洲园林则要规整、明了、统一。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中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了解中西方造园的不同,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了解,将心中的花园通过绘画、废旧材料加工等手段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中西方园林的造园特色。通过对中西方园林的比较以及其它不同风格园林的比较,从中了解各种园林之间的异同,了解造林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介绍、演示,学生的欣赏、讨论并尝试操作,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花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园林的认识与创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体验合作活动的乐趣和创作的愉悦,提高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和对艺术的独特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欣赏、讨论等手段让学生初步了解中西方园林的造园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学会用实物造型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座自己心中的花园(废旧物品的合理利用)。 教学模式:

欣赏——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创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其他班级学生的优秀作品 学生:制作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宜兴宜园和森林公元鸟瞰图(通过鸟瞰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公园的整体造型)。 1、请几位学生分别简单介绍两座公园。

2、你最喜欢哪个公园里的哪一处风景?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引导学生从公园的构造及其特色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3、揭示课题: 师:一座花园的落成凝聚着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能工巧匠们的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如今我们宜兴已经有两座值得我们骄傲的公园,同学们想不想也来为我们的宜兴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自己的家乡再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花园呢? 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创造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花园吧!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入手,让学生感觉更加轻松、自然,更能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理解公园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美的追求) 二、观察赏析,比较异同。 1、欣赏东方园林。

(1)显示一组东方园林的图片,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南方园林和北方园林、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一对一对显示比较)。

(2)学生欣赏,比较其异同。 (3)总结东方园林特色。 2、欣赏比较东西方园林。 (1)显示图片:

东方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 西方园林:欧洲园林、法国凡尔赛宫庭院。

(2)学生欣赏,小组讨论分析东西方园林的特点和异同。 (3)总结园林特色。 教师相机板书:

特点材料布局艺术风格

东方园林:自然土木组群和谐之美 (突出自然风景)

西方园林:人工石质个体对抗之美 (突出建筑)

(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园林,并进行比较,突出园林的造园特色,从而总结出各种不同园林的风格特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材料,并为创作打下基础。) 三、欣赏作品,学习借鉴。

1、显示学生作品照片,学生欣赏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出示学生实物作品,指名点评,必要时可叫学生进行现场修改。 (1)突出废旧材料的巧妙运用。

教师可指明将自己所带的废旧材料进行演示。 (2)说明花园中各景物之间的比例、疏密关系。

(3)提醒学生可以结合中西方的园林特色进行创作。

(通过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激发其创作的欲望,并且也能够从作品中找到成功的作法和不足之处,以便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能够更熟练地进行表现。) 四、团结协作,构思创作。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准备设计什么风格的花园(即以自然风景为主还是以建筑为主)? 以自然风景为主:突出哪个自然风景;

以建筑为主:主建筑是什么,小建筑群是什么。 (2)准备利用哪些废旧材料,用它们来作什么? (3)如何分工?

2、学生小组讨论、构思。

3、学生代表发言,将自己小组的最终构思向大家说明。 4、学生进行创作。

(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并让他们学会合作,也愿意合作。) 五、作品赏析,共同进步。

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开展一次作品方案交流、拍卖会。

1、由学生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创意及花园的特色,在创作过程中如有一些制作技巧也可以适当讲述一下。 2、教师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拍卖会的成员,你愿意拍下哪一座花园?并说说为什么。(指答)你还需要他们如何作进一步的修改方案?

3、教师最后拍板,并进行综合评价。

(设计作品方案交流、拍卖会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推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让他们展示出自己另一面的风采。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正需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就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小处开始培养。) 六、课堂总结。

1、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2、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要讲文明,不随意践踏公园的一草一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七、课外延伸。

1、上网搜寻更多比较有名的公园,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特点。 2、尝试设计一座多功能的花园。

板书设计:

第11课我造的花园

特点材料布局艺术风格

东方园林:自然土木组群和谐之美 (突出自然风景)

西方园林:人工石质个体对抗之美 (突出建筑)

《小玩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手指偶,蛋壳偶,吊线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 2、培养折叠细致的习惯,培养合作的精神以及搭配色彩的知识。 3、在玩偶人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各种偶人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材料的恰当运用以及制作的精致。

教学准备:1、多媒体可见,2、玩偶实物,3、示范用剪刀、4、胶棒,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手指偶 一、游戏导入

1、生共演:师手持公鸡玩偶,“喔喔喔,天亮了,快起床了!”生:手持娃娃玩偶:起来了,起来了。仅提那天起可真好,太阳公公咪咪笑,我要上学了!生2:手持娃娃玩偶:小明,咱们一起走吧!

2、请大家把小玩偶拿起来,看一看,这些小玩偶都是套在什么地方玩的呢?生:手指,对,我们就把这些称为“手指偶”。板书:手指偶。 二、探索体验

1、请学生上台来拆开手指偶,问:这是由一张什么形状的纸做出来的?生答:长方形。师小结:对,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叠椅后,再剪一些其他的装饰物构成的。 2、课件出示制作步骤图(如右),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尝试制作。

3、反馈自学成果,师:刚才在制作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师将学生不太懂的步骤进行示范。

4、比较制作精美,折痕漂亮的和制作粗糙的。说明折的时候应该细致认真。 5、课件展示:纸偶人的各种装饰方法。

生边看边思考:在什么地方进行装饰可以使小偶人变换角色? 你最喜欢哪个小偶人,它是怎么装饰的? 6、讨论:你准备怎么装饰你的小偶人? 三、学生制作

1、学生制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或者多个小偶人,注意制作精致,把最漂亮的纸用上。

2、学生作业完以后可以到教室外面去准备,表演。 四、表演,展示

1、方式一:自我介绍式展示(适用于做得慢的学生) 2、方式二:表演对话式展示(适用于做得快的学生) 五、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蛋壳偶的制作

一、课前布置怎样准备蛋壳,可用硬物在蛋的一端敲个小洞,然后用针或者筷子伸进去搅动里面的鸡蛋,倒出来。 或者直接带来煮好的熟鸡蛋。 二、运用多种材料制作蛋壳偶 第三课时吊线偶制作

一、用纸筒可以制作吊线偶(适应于没有带齐材料的学生)将纸卷成筒吊起来。 二、用铅笔可以代替筷子。头脚系在一根上。手系在另一根筷子上。

三、游戏环节可以两个人合作表演,制作也可以两人合作。

《偶戏》(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纸偶的装饰方法。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美化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的综合素质。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

收集一些布袋偶戏的资料。 教学难点

偶戏道具的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线绳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欣赏导入:

1、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偶戏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 偶戏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偶戏的表演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2课前我让同学们本地区的偶戏和偶戏的历史。下面请各小组把你收集的偶戏的资料互相交流一下。

3、欣赏课文图片

请同学们看书,和同学讨论课本上的偶戏这几幅图片都是什么偶戏?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发言。

4、了解一些制作木偶的方法。

师:看!有那么多的装饰方法,偶戏我们也来试一试吧,每个小组装饰一个小纸偶,组长作好分工,看哪个组能在五分钟之内装饰好并且拿到讲台上来。 生:(按组装饰小纸偶。)

师:噢,上来了那么多的小朋友。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你有更好的方法去装饰它吗?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环节说明及反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把自己探索t得出的装饰方法和材料马上应用起来,并且通过学生的评价进一步探究纸偶装饰的一些要素,如:颜色的搭配、和谐、符合角色形象等等。更进一步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同学们已分组编好了童话剧,还根据角色分工做好了初步的纸偶。现在,开始装饰我们的纸偶。注意要美观,要符合角色形象,做好的小组就可以表演童话剧了。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现在开始。 生:(分工装饰小纸偶。)

五、现在来看看我们的童话剧表演,好吗?你们除了看表演,还要观察纸偶是怎样装饰出来的。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装饰了我们的小纸偶,并进行了童话剧的表演。只要用心观察,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的装饰方法和材料。

除了用纸偶表演童话剧,还可以用木偶、皮影、手袋布偶等表演童话剧,请大家欣赏它们的

装饰。(放录象)

教学反思:因为偶戏在我们生活之中很少见到,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偶戏的资料。本课我用了一个木偶剧导入新课,学生很有兴趣,使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第一个跃跃欲试。偶戏的种类较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学生制作过程中,我适时的巡视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接着学生们根据不同的形象,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剧本,到前面临时扯起的幕布后面表演起来。学生表演特别积极主动,故事情节巧妙,偶剧表演的也是幽默滑稽,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时光,同时也出现了本课的高潮。学生们收获着制作偶人的乐趣,也尝到了偶戏的民俗味道。我也收获了教学成功的喜悦。

《我的成长变化(二)》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创造力 2、学会陶艺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陶艺基本方法 2、掌握人物的动态、表情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陶艺范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陶艺

2、师:调皮的小丫头,勤奋的好学生,新家的好妈妈,慈祥的老奶奶……不同年龄和相貌,原来都是同一个人。 你觉得有意思吗?

3、揭示新课:我的成长变化(二) 二、讲解陶艺的制作 1、欣赏几组范作 2、讲解陶艺历史 3、陶艺的制作工具

竹刀、拍子、修饰和塑削工具

4、制作方法 手捏法

三、用黏土创作

用黏土表现自已的过去、现在和想像中未来的模样,既要注意各年龄段外貌的变化,又要注意一个人相貌的延续性。

1、根据想像,用黏土表现自已的成长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价 1、作品展示

2、学生讲解自已的作品创意

3、注意点:制作时水分不可太多,以防开裂。

《头饰与帽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帽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作用。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各种特色的帽子,了解帽子的有关知识,在欣赏、讨论、分析中增进对帽子外形功能的了解。想象是儿童的天赋。拥有更多的想象力才能拥有更多的创造力,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大胆设计构思各种帽子形象,设计制作出各种新颖奇特的帽子,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各民族、地区、时代不同帽子的欣赏,开拓视野,感受帽子的美感,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知识。

2、从帽子的功能、造型、装饰等方面进行大胆想象,大胆创造与表现。

3、让学生在造型表现的过程中体验立体造型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帽子的欣赏,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现,从帽子的不同方面进行创造设计。

教学难点:在基本的制作方法上进行想象创新设计,制作有个性的帽子。 课时建议:1-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帽子实物、制作的帽子

学生准备:各种纸张、剪刀、双面胶、固体胶、各种综合装饰材料 教学思路: 一、导入教学

1、谜语导入:一物生得巧,地位比人高。白天一肚毛,夜里空肚熬。 2、揭题:帽子 二、感知与体验

1、了解帽子的功能:

帽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用品。你都知道帽子有什么作用呢? a.保护功能(遮阳,保暖,防风防沙防雨)

b.装饰生活(模特表演的帽子,名流贵妇的个性帽、、) c.职业标志(警察、医生、厨师、、、的帽子) 2、欣赏实物帽子:

欣赏带来的帽子,戴一戴,从材质、色彩、外形等来介绍。 3、了解帽子的结构:帽子分为:帽檐、帽身 4、欣赏帽子图片

非洲土著民族的帽子,上面以树叶、羽毛、兽骨为装饰,以显示男性威武、雄健美。 少数民族的帽子: 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帽子都有它不同的造型与特点,回族的白帽、满族的花冠、维吾尔族的小花帽等等,成了民族的标志。 现代帽:随着时代的进步,帽子的式样也在不断变化。 5、比较帽子:从造型、色彩、装饰方面进行比较 将少数民族的帽子和头饰与同学们带来的帽子、头饰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帽子小装饰比较丰富。 模特儿时尚帽子,戏曲和其他职业的帽子,同样观察这两类帽子在造型颜色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模特的帽子在造型上比较夸张,颜色上也比较丰富。 三、制作方法:

1、展示制作好的帽子,学生观察帽子,了解制作的方法和构思的方法

2、教师示范:

(1)比如一张纸:制作的方法很多,卷,折,剪都可以。示范:剪,很快完成一个帽子的基本形

(2)帽子的造型多有趣。欣赏图片。有像鱼的,像瓢虫的,还有像生日蛋糕的???,连啤酒杯的造型也能做帽。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生动有趣的形象都可以作为帽子的造型,这样的帽子更有新意。

(3)基本形完成后帽子完成了吗?

只有新颖的造型还是不够的,还要加上美丽的装饰。 展示加上装饰的帽子。 四、学生制作 1、布置作业:

(1)设计制作一顶既新颖完美又造型奇特的帽子。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从哪几点来设计呢?

(2)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从造型变、功能多、装饰美三个方面来设计。 2、学生制作

学生分小组设计制作,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及时提示,共性问题全班提示。 3、评价 (1)自评:(向大家介绍设计制作的帽子最有创意的地方) (2)互评:(评评其他同学设计制作的帽子。) (3)教师鼓励性评价。(创意,新颖、奇特、大胆) 学生戴上自己设计制作的帽子,展示。

《现代雕塑》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现代雕塑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雕塑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现代雕塑 二、讲授新课:

雕塑发展到近现代,与古代雕塑相比较,在内容、观念、风格、形式以及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新型材料的诞生,没有崭新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这样名目繁多的各类雕塑艺术。 1、现代雕塑流派

20世纪,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雕刻外,相继产生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的雕刻,同时还出现了抽象派雕刻、装配雕塑。

另外,活动雕塑、软雕塑以及植物雕塑等等也随之产生。因此,用“缤纷缭乱“来形容现代雕刻艺术流派是再恰当不过了。 2、作品欣赏(投影)

(1)《朱颜》实物拼装达利西班牙画家 (2)《狒狒母子》金属和石膏毕加索西班牙画家 (3)现代公园雕塑中国

(4)现代街头雕塑法国 (5)现代广场雕塑美国

3、谈谈自已欣赏后的真实感受:哪些作品看懂了或没有看懂,欣赏或不欣赏哪些作品,为什么?

4、对家乡、学校的雕塑作品提出自已的意见。

5、用纸或黏土仿制或创作一件现代雕塑,来美化家乡、社区或者学校。 6、作业评价

《陶艺》教学设计

(一)综合分析

本册教材中的三课陶艺是属于“造型?表现”课,是向学生简要介绍陶艺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动手实践让学生感受泥性、了解陶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柔软的泥土经过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陶艺。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火、土、水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像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二)教学目标

情感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认知领域:了解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方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三种基本的陶艺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陶艺作品成品若干。

学具:每小组黏土10—20斤,制陶工具。 课时:3课时。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第一课时)

通过用手或用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并导入新课。

●教学新授: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陶艺陶艺作坊,通过观察民间陶艺人制陶过程和同民间陶艺人的交谈,让学生初步了解制陶方法。

①练泥。②制胚,方法有两大种:手工成型、陶艺轮制成型。③施釉。给阴干的胚体上釉水(视作品情况而定,此步也可省略。)④烧制。分为装窑、烧窑和出窑三步。 ●作业形式:小组合作。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陶艺成型制作方法制作比较大型的陶艺作品,作品题材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或器物特,同一小组制作的作品最好是一个系列的。 ●作业展示评价:说说做陶的感受;谈谈自己作品的创意;评评别人作品的可取之处。 制陶工具: 手动转台:

将塑制作品放置转台,可多角度修正或观赏。 木拍子:

可将泥块拍打成泥板。 修刀;

裁切泥块、刻画形体的陶艺工具。 刮刀:

用于刮去形体内或外多余的泥,使形体器壁较薄,便于烧制。 泥塑刀:

用于粘贴泥块或修正形体用。 水壶:

可调节泥块的水份。

其他工具:

擦布、毛笔等,用于清洁桌面和上釉等用。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初步掌握了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等制陶基本方法?陶艺 ●能否尝试运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

●能否用语言或文字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进行合理评述? 四、教师教学随笔:

《快乐时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欣赏、讨论和评价,感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通过作画表现快乐时光。

操作目标:引导学生选择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使人难忘的快乐时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画法,以“快乐时光”为主题来创作一幅画。

情感目标:通过表现快乐时光,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生状态解读: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学生回忆生活、走进生活、学会表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对于一些表现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教师建议其先以改画或临摹的方式,使他们体会表现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文本解读(含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回忆和欣赏,用自己喜欢的工具与画法表现快乐时光。 教学难点:如何在画面上去表现快乐的情境。 教学准备:

彩笔、撕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谁能说说“快乐”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学习中你快乐吗?请你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师:谁会给“快乐”找一个反意词。你是怎样来体验这个反意词的意思的?两都对比起来看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授

1、师:找快乐:什么时候是我们的快乐时光?当我们下了课,在操场上?或者在兴趣小组画画、歌唱?还是在节日的联欢、假日的郊游、在乡间、在游乐场、在海边的沙滩上? 2、师:快乐我们已经找到了,我们应该怎样来体现出快乐了?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呢?

3、学生先是互相讨论怎样来表现出快乐,然后再用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展示。

4、引导学生到书中去看一下同龄小朋友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你感受到了他们快乐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可以通过面部的表情、四肢的动作、画面的颜色其它背景的衬托……) 三、学画快乐

学生在讨论完后在自己的本子上开始绘画自己的快乐时光

(注意:快乐时光也许有许多,但哪些是最有特点、最有画面感、最好表现、最使你难忘的,在表现人物时要注意到人物的前后位置和大小关系,可以在表面人物时突出它们的肌理,表现人物时线条要自然、流畅。) 四、课后拓展

快乐时光是美好的,我们怎样去珍惜这美好的快乐时光呢?你有什么打算呢? 作业设计:

用自己喜爱的工具,以“快乐时光”为题,创作一幅画。 板书设计: 快乐时光

构图近大远小规律的运用 色调适合表达的气氛

《水墨变体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学生状态解读:

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具有着好奇心并且乐于去体验的。水墨变体画是一种新颖的绘画方式,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应该比较有乐趣。 教材文本解读(含教学重难点):

变体画就是把艺术家原有的作品,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面目一新的作品。本课我们利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工具,把中外优秀的作品,加入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运用水墨画的技法,合理构图,有层次地表现水墨画的质感,画出新奇的水墨变体画。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 教学准备:

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 2、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3、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4、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5、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6、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 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 7、学生作业练习:

A、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 B、可选择横或竖的构图方式进行创作。 C、勾线后染墨。

8、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讲评。 9、课后拓展: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墨名画改画成水彩画或油画。

《水墨变体画》2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将上一课时的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2、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和木版年画。 3、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画面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的平常生活情景一谈 4、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的创作。 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提要丰富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D、老师用线描的方法创作《老鼠娶亲》,画出结婚时的热闹场景。 5、创作练习:

师:在宣纸上模仿汉代画像石或年画的形式共青团一幅水墨变体画。 6、作业要求:

水墨要求:注意水墨的浓淡,用中锋勾线,粗细匀称,线条流畅。用侧锋渲染时注意墨色的焦、重、浓、淡、清的运用。

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7、评价:让学生针对作业成绩的内容题材、画面构图的表现力进行自评和互评。 8、拓展: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水墨变体画。 作业设计:

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一幅大师的画试着用水墨画的形式临摹一下。 板书设计:

水墨变体画 讨论什么事变体画 水墨技法注意墨色的运用

第1课万绿丛中一点红 万绿丛中一点红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略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对比,使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2、进行对比色的涂色练习。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准备:颜料,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 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2)观察色轮,发现三原色中任何两色相混所得的间色与另一原色互为对比色,即互为补色关系。

(3)在色相环上,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配合,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如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称为对比色。

(4)引导学生欣赏课例,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强烈对比使画面响亮,生气勃勃,可以更形象更生动地衬托出主体。 3、实践:

(1)用对比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了对比色,从作业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色的知识,但还有个别同学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运用色彩对比,把几种对比色混合在一起反而没能很好地表现出对比的强烈。

第2课色彩的和谐 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像,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课后反思:

通过欣赏向学生说明和谐的含义和感受。图片整体的和谐效果的欣赏,学生感受到色彩和谐的图片看着使人很舒服、很美!那么这就是和谐,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色彩和谐的含义;接着把色彩和谐的图片放大,学生直观地分析出和谐的色彩是由相邻颜色构成的,那么这些相邻的颜色就是邻近色,而且通过观察学生真正理解了邻近色构成的画面都是和谐的。欣赏贯穿整个新授知识的环节,直观明确,尤其是电脑无限放大图片的简单功能在分析色彩时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放大分析图片的色彩是本节课最简单有效的手段,也是本节课一个亮点,是最成功之处! 第3课:美丽的纹样

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象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作业师巡视辅导

4、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第4课礼物的外套 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2、教师出示图片对比:一普通的月饼和经过包装后的月饼。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礼包装越来越重视;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4、学生练习: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的包装,也可以设计一组包装。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2、也可以使用用旧的药瓶、饮料瓶、香水瓶、牛奶纸盒等作基本形状来练习包装,然后再用带子、彩色纸等材料加以美化,利用纸垫、金属小圆片等物进行装饰。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学生们提高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课堂上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第5课趣味文字 趣味文字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在了解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了解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 2、学习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通过欣赏美术字了解各种美术字体的特点,比较变体美术字并感受变体文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掌握变体美术字的基本书写方法,提高对美术字装饰和美化效果,了解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钝角,笔画转折时钝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②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生---- 2、发展阶段

①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美术字是根据文字的内容和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文字的笔画进行变形、加工、装饰而成的,使之更加夸张、突出、醒目、美观。趣味美术字在艺术上有较大的自由变化,所以它的特点是:具形象、又简洁、美观、生动、有趣等。 ②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③欣赏优秀美术字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色和艺术感,感受它的趣味性。如:形象体:“心灵”运用爱心来表示点,提升了心灵的含义具形象又生动。字形变化:“流水年华”采用是一条不平静而具有运动感的线,具有节奏感使人联想到水的波浪。笔画变化:如:“天香”采用直线和曲线相结合,增添文字的趣味性,以花朵装饰更加美观。结构变化:运用半圆形的笔画具有活泼感,如“快乐”的书写方法联想到儿童的木马玩具可以摇动的,有快乐感。欣赏课本范字学生进行分析。 ④、演示美术字书写的步骤和特点:

a、首先用尺子定文字的大小和形状。b、再根据外形、结构、笔画的特点用单线写出字形。c、然后根据文字的含义应用夸张、形象手法设计趣味美术字体。如:波浪的设计和书写,为突出浪花的形象采用曲线圆点来装饰浪花的效果,具形象又有趣。还有“时间”采用小闹钟来代替日字,很有说服力,具有特殊的意义。d、最后运用色彩基础知识对比色和邻近色来强调趣味文字的美。

3、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你所选的文字将应用什么形式来改变? 第二课时

1、欣赏趣味文字在生活中的运用。(出示教具)

如“阅览室”的提示牌运用趣味美术字和花边制作的提示牌,作用大又美观。“游泳馆”提示牌运用自由体美术字加上简洁的浪花,还有“欢迎”提示牌的制作醒目美观。 2、如何制作提示牌?(演示制作过程) 先设计提示牌的立体造型,用彩色卡纸剪裁成长方形,在中间裁一个半园形再折叠成立体三角形,展开在半圆形上设计所需要趣味文字如:“音乐会”(也可根据提示牌的造型来设计字型)配上色彩并装饰上合适的纹样,最后把三角形连接起来。 3、学生练习制作,教师巡视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培养学生美术应用能力及提高学生想象力与表现力的绘画课。文字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但是变体美术字的书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趣味化的变体美术字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书写变体美术字并不难,只要掌握书写及美化方法,在文字的笔画上融入一些生活的创意元素,文字也能成为学生笔下精美的艺术品。能完成一幅严谨的素描、色彩作品固然很好,但会欣赏美,能应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 第6课地球的新生 地球的新生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能力目标:掌握各种绘画形式的创作方法(环保海报宣传画、手抄报),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对环境和资源的热爱。

教学难点

构图和版面设计的创新, 利用画面表达希望和建议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手抄报、海报的课件。装饰地球的材料。

2、学生准备: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水粉颜料、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体会地球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引导学生欣赏教师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鼓励学生说说地球和人类的关系。

A、语文、自然等其它学科学习过有关地球生态环境的知识吗? B、你们已经有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学习知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那么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2)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将一个大地球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前用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装饰地球。改变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使地球更美丽。

2、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1)出示教师设计的宣传海报,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是怎样表现地球的新生。 (2)观察了解宣传海报的组成部分。 A、文字 B、图案 C、色彩

(3)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A、画面 B、标题(主要构成) 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宣传海报常见的艺术风格:1、写实 2、装饰 3、抽象 4、漫画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以收集、分析环境情况及资料应用各种绘画形式,如手抄报、海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希望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

A、设计要素:主题明确、形式引人、色彩鲜明、构图单纯。 B、制作步骤:确定主题、构思构图、充实完善。

(5)引导学生发现其他表现手法(手抄报、剪贴画、宣传画等) 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平面设计知识和纸立体结构知识,设计制作,共同创意,主题、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

(6)小组合作讨论制作形式及方法,教师指导。 (7)小组汇报。

“现在请每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最有特色的想法,或者在讨论时遇到的困难。哪个小组先来说?”

(8)学生设计与制作过程:

A、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扣紧主题设计制作。 B、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同伴协商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取长补短。 3、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有创意作品。

“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注意听,吸取

别人的优点,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2)分组排练节目,准备下节课汇报演出。 “这节课大家动动脑筋制作了各种手抄报、宣传海报,现在老师请各组再排练一个有关保护地球的小节目,下节课来进行汇报演出。” 4、教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美丽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环境和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幸福,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从小事做起。因为时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刚才你们看了别人的作品或听了别人的介绍后如果有受到启发,有新的想法,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完善作品。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节目再排练得更精致一些,下节课表演。”

课后反思:

这一节课主要是海报的设计,但是主题定成了保护地球环境的海报制作,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渗透生命教育这个主题例如,第一部分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有山川、海洋、河流等,第二部分出示“哭泣的地球”,地球上一些备受污染的地方,大气污染、水污染、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再来讲海报的制作,这样一来学生在画的时候也就有内容了。整堂课讲下来,我总结了一下,有两点不足:一是课堂气氛不是活跃,课后我想要是把课一开始的谜语导入换成视频导入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二是时间控制的不是很好,提问的时候让学生说的时间有点多了,所以动手画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以后还要多注意这几点。

第7课古朴精美的华表 古朴精美的华表 教学目标:

1.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了解华表的象征意义。

2.运用绘画、泥塑等造型手段表现心目中的华表形象,提高造型能力。 3.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华表的造型特征,探究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刻画华表的细部特征,造型完整美观。 教具准备:“华表”图片(课件)、范作、勾线笔、雕塑泥及工具。

学具准备:收集华表图片、勾线笔、泥、各种纸盒、饮料瓶、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从电影节华表奖的奖杯引入。提出探究“华表”的主题。(华表奖奖杯是一座小雕塑,它的原形就是人们常说的“华表”。“华表”到底是什么?) 二、发展阶段

1.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所收集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用简短的语言加以介绍。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华表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教师对各组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小结。

2. 教师播放课件组织学生欣赏各式华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华表的细部特征了解各部分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典型代表天安门前的汉白玉华表柱,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象征中华民族的图腾柱)。引导学生感受华表雕塑古朴精美的整体风格。

3. 组织学生欣赏用不同的材料和造型手段表现的“华表”作品。教师重点讲解或示范线描、泥塑、综合材料组合等的基本表现方法。

4. 学生分区开展创作活动(绘画、泥塑、综合材料)。 三、展示评价阶段

分组展示,组织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学生自评谈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提出修改意见。

四、收集整理阶段

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清理垃圾。 五、拓展与延伸

欣赏原始部落以及少数民族的图腾柱,了解图腾柱文化。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提问,学生介绍,学生和教师一起示范、学生主动上台介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会创作的快乐。学生用黏土制作的华表,造型别致、古朴精美:有的柱头是老鹰、猪、小鸟、寿桃、蝴蝶等;有的柱身上盘着龙、猪、等形象,还用各种点、线装饰;华表周围的基座也设计的各式各样,真是美不胜收。 第8课鸟语花香 鸟语花香 教学内容

中国画“鸟语花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中国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中国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中国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个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画,而对花鸟画的学习延伸到了环保问题,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教学目标上还并未真正地达到,比如:知识目标要求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在设计教案时认为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行动中并没有那么容易落实。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第9课陶泥的世界 陶泥的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工具和泥巴

四、教材赏析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课后反思:

创作陶文化作品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既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学生精神需求和思想情感的展示,学生审美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又使学生获得创作艰苦的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尽管学生的作品可能非常稚嫩,但正是在这种稚嫩中培养了科学的精神、普及了科学知识、树立了科学观念、学会了科学方法,这将使每一个学生终生受益,为他们今后各行各业成就自己的事业奠定重要的基础。

第10课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 一、课型 造型表现 二、课时 2课时

三、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有的绘画的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学艺术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已有的绘画知识表现古诗的意境。 难点: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准备古诗一首,并能解释诗意;绘画材料、工具。 六、教学思路

诗情画意是一种纯美的境界,作者运用高度浓缩及精湛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眼睛所看、心理所想表现出来,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将学生带进诗情画意,感受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并以听一听,找一找,即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教师注重个别指导,让后进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七、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激趣。 课件出现童声朗诵《咏鹅》,激发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古诗,并描绘诗的含义,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中的情景。

小结:我国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揭题:诗情画意 (二)课件出现故事一首《静夜思》

1、师: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就会常常用李白的《静夜思》来表达思乡的心情。 1)师:读了这首诗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启发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情景。)

2)教师出示几幅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提出问题:哪幅作品最符合诗意?为什么?

2、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引导观察表现的特点及手法。

3、课件出示图片,以听一听,找一找,启发学生根据诗意找出相配对的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作的特点。

教师小结:要画出诗中的情景,除表现出诗中的主体,还要表现与它相适宜的景物?? (二)发展阶段

1、组织学生交流:你最喜欢那一首古诗,你想怎样表现它?引导学生展示准备的资料,介绍解释诗意,提出自己的创作思想。

2、教师请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 3、提出作业要求:

给自己喜欢的古诗配上图画。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构图。 第二课时:完善构图,上色。

4、学生操作,教师加强个别指导。 第一课时:

1)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导。 2)引导个别后进生的造型创作。 第二课时:

1)提醒应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上色。

2)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提出合理建议,使其完善作品。 (三)评价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 3、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四)课堂延伸:

可以尝试用电脑绘画的方式表现,可以根据自己的电脑水平设计不同风格的作品。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自己熟悉并喜欢的古诗或古诗中的某一句配画。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形的诗。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艺术之间的关联。授课中,我引导学生事先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上课时让他们互相自由交流,这样一个融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发现了古诗不同的分类:写人、状物、写景,同时学生还发现有些古诗每句都表现不同的内容或场景。通过学生分类我进一步进行总结在表现时该如何构图:如写人的古诗,可以将诗中写到的人物作为画面主体,着重描绘;状物类的也是如此;画写景的古诗,可以先确定近景用深色表现,中景画大且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画得稍微简洁些;画叙事的古诗,可以是单幅的,选择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场面,也可以采用连环画的形式。 第11课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解放军叔叔,喜欢解放军叔叔。

2、完成一幅解放军叔叔肖像写生作品或者创作一幅有关解放军题材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肖像画的画法。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请学生来讲讲解放军叔叔的故事。 2、了解军队中对战士军风纪的要求。

3、因以前对人物进行过写生,所以要求学生进行一幅人物创作画。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肖像写生课,相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肖像写生时比较难的,所以我没有按照严格的头像课来上,而是让学生画出神态和场景就可以了。首先我让学生了解了解放军的生活训练场景,然后让学生讲述与解放军有关的故事,同学们的情绪都很高涨,纷纷发言来表达对解放军叔叔的敬意。 第12课会跳的玩具 会跳的玩具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物体会跳的原理,学习设计会跳的玩具。 2、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废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

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四、教学准备:

废弃按压式圆珠笔、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带齐所需材料和工具。 2、谈话:(1)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2)你知道哪些动物会跳?它们为什么会跳? 3、引入课题:《会跳的玩具》(板书)

4、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点拨技法难点。 (1)讨论会跳的玩具的制作方法

A、你带了什么材料,准备怎样制作?

B、你觉得自己在制作时,哪一部分比较难? (2)老师点拨技法难点:

A、依靠弹簧的弹力,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运用卡纸进行折叠产生弹性,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5、提出制作要求:

A、玩具会跳的功能要体现出来。

B、利用彩卡纸、彩线、胶布、彩笔等材料进行恰当的装饰,使会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卫生。

6、学生大胆设计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A、依靠材料的材质,巧妙设计做出玩具会跳的功能。 B、利用适当的材料进行给玩具进行恰当的装饰。 7、展示作品,引导学生互相观赏、评价。 8、延伸活动:游戏“会跳的玩具大比拼”,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动手动脑保持行废物再利用的热情。

课后反思:

讲到玩具不仅是学生的最爱,也是我的喜好,从小我就喜欢玩玩具,不过小时候我的玩具大都是自己做的,所以特别珍贵,而现在市场上的玩具琳琅满目,随便去个玩具店都会让你看花眼,有了这种共同的爱好便容易找到共同语言。这是一节手工制作课,作业也是学生熟悉的玩具,课上我先从各种玩具谈起,孩子们也有话要说,纷纷回忆自己难忘的玩具,我先把他们的思路放出去,然后再拉回来,学生的兴趣却不减,我趁势把课本上的设计构思和设计思路介绍给学生他们很快就明白了,但是毕竟是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许多学生的作品只能算是勉强完成了作业。接下来我让做的比较好的学生做了设计感受,许多学生深受启发,纷纷重做,这次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作业效果自然变好。有时学生的语言要比教师的更容易让同龄人接受。

第13课电脑美术 电脑美术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 教学难点:造型及色彩的选择。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学生:在家练习电脑画图,熟练掌握色彩的填色操作。 教学过程:

一、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二、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

三、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知识内容。

1、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2、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 四、学习新内容

1、教师演示依照课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己看图操作。 2、教师演示改变图像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特意在色彩上

色时运用所学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五、布置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

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像大小、反色等处理。

六、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七、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八、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九、课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

课后反思:

从上面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的年龄小,在有限的 40 分钟内,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而且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同时也看到孩子们的求知欲望高,而且表现欲望,创造性都表现的很突出,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兴趣的重要性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学生的发展,启发学生,引起兴趣,这是学生所需要的。我也发现孩子们有了兴趣,做起事情来,非常认真。老师并不需要为课堂纪律所烦恼,而是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带动他们围绕兴趣进行学习。

第14课美术学习纪录袋 美术学习纪录袋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法。

2、指导学生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收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通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活动,感受美术设计工作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教具:美术学习记录本的示范作业,以及教学示范演示的工具材料。

学具:学生搜集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各种作业评价,准备制作美术学习记录袋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展示一个原装记录袋,问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记录袋,与原装记录袋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学生讨论美术学习记录袋的 2、发展阶段

提问学生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打开一个美术学习记录袋看看,学生展开讨论,后教师总结制作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或作业的照片。 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 3)、选用透明的塑料文件袋,作为我们美术学习记录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收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 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学习袋中。

师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画面的设计形式?效果?表现方法?

3、布置作业:设计制作一个具有“美术”学科特征或者体现你的个性化的特征的美术学习记录袋。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记录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 5、作业讲评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开展互相评价、欣赏活动。 6、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它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反思:

在开展记录袋评价的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使用记录袋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的自我发展过程。美术学习记录袋的评价,在操作中,还存在很不成熟的地方,有待再进一步完善。

第15课元宵节里挂彩灯 元宵节里挂彩灯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并通过欣赏,感受元宵节热烈的气氛,培养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彩灯的设计制作,并布置展示。 教学重点:

了解元宵节习俗,欣赏彩灯并学习设计制作彩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彩灯的基本制作方法并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花灯图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1)花灯美吗?为什么美? (2)各有什么特点?

(3)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请学生说说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花灯,引导他们观察: (1)花灯的制作材料 (2)花灯的基本结构

(3)花灯的几种制作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二、与学生一起探讨、演示花灯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1、演示制作方法、过程

2、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更漂亮或更简便? 三、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合作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谈谈本组制作思路 二、互相参观提看法 三、交流好的制作放 四、继续制作完成 五、作品展览,评议

六、课堂延伸:除了用纸质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 比如:釉子皮、废弃物等

教学反思:这节课在了解元宵节的有关知识以及制作中结束。时间好象过得特别快,大家都有薏犹未尽的感觉。事实证明,依据新的美术教学理念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是成功的。 首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正月十五是我们传统的节日,五年级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正月”的“正”为什么是第一声,我就把正月的来历向学生进行讲解,还有“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给予细致的讲解,那么元宵节一天里要吃元宵、打灯笼、看烟花、猜灯谜。这几项传统的活动也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最让孩子们留恋的是打灯笼。于是我宣布,“今年的灯笼要自己制作。”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觉和审美情趣。学生在制作时要求扎好骨架,选好纸的色彩,创造性的进行制作。有的学生用玻璃瓶子当骨架,在外面用各色彩纸粘贴花瓣、有的学生用饮料瓶剪成骨架,在外边用各种色彩卡纸粘贴花瓣、有的学生拿来细竹子、铁丝,将它们制作成骨架,粘贴薄薄的白纸,再用中国式的剪纸进行装饰,使传统美与现代美有机的结合来,把中国传统手工艺作品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成为一道色彩斑斓的风景。

第16课时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

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像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 放映录像

教学反思:

现今的学生对时尚、新奇的东西有着无比的兴趣,而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瑰宝却了解很少,这都与教师的引导和畅通的资源有很大关系。针对以前的教学,受单纯的图片教学和课件教学出现的固定化与教师本位化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jf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