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地质概况

更新时间:2024-05-17 2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地 质

第一节 构造及演变

石家庄地区大地构造,属山西地台和勃海凹陷之间的接触地带。西部山区为山西地台太行山背复斜之东冀,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东部平原分属于华北凹陷之西部边缘的冀中台陷和临清台陷,其上覆盖着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太古代和早元古代,本区属下沉地区,陆表海占绝对优势,并沉积了巨厚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及火山岩系。经过阜平运动、五台运动、特别是吕梁运动以后,太行山发生了巨大的褶皱隆起,致使本区西部平山、灵寿、行唐境内的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形成了以褶皱为主并伴有较为发育的断裂态势。如常裕被斜、古佛向斜、蒿亭--楼底向斜及合河口--九口子断裂群等。

进入早古生代后,地壳呈缓慢升降运动,但以下沉运动为主。到中奥陶纪,海侵达到空前规模,因而大量沉积了构成本区物质基础的砂岩、砂页岩、石灰岩。到奥陶纪后期随华北地台整体上升,海水撤退。受志留纪后期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全省高出海面达1亿年之久,所以本区同全省一样,普遍缺失上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下石炭纪岩系。

进入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岩浆侵入和喷出的火成岩活动比较活跃,并使以前沉积的地层发生了较为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如石家庄--元氏--临城断裂带以及现今沿山区和平原交界带的一系列小型断裂就是那时形成的。 新生代的第三纪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本区在表现以大型断裂下陷为特色的前提下,还显示了下陷与隆升并存的局面。当时以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为界,东部平原不断凹陷,西部山区不断隆升。至此,奠定了本区目前山区和平原的基本态势。

第二节 地 层

一、太古界

太古界结晶基底多出露在行唐、灵寿、平山、元氏、赞皇各县的太行山轴部一带,主要由黑云母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本区的太古界变质岩系,普遍具有厚度大,岩相变化多,混合岩化作用比较普遍等特点。 二、元古界

元古界下部为一浅变质岩系的甘陶河群,出露于太行山中段的太古界两侧,在本区主要分布于灵寿慈峪、平山回舍及赞皇等地,系由变质长石砂岩、石英岩、千枚岩、片岩及结晶灰岩、安山岩等构成,与下伏陈庄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中、上元古界与下伏甘陶河群或阜平群的太古代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分布于平山下口、刘家会、赞皇王家洞、五马山等地。岩层自下而上分为三部:下部为砂砾岩层,中部为含砾英岩状砂岩与板状页岩互层,上部为板状页岩、含铁石英岩状砂岩。

三、古生界

古生界广泛分布于太行山两翼。寒武系与下伏中、上元古界分别呈微角度不整合、整合和平行不整合接触,其间有一明显沉积间断。该系地层在行唐八里庄、平山刘家会、赞皇虎头山等地均有出露。寒武系可划分为下、中、上三统。各统均系由不同质地的页岩、灰岩组成。 奥陶系为一套海相碳酸盐沉积,与下伏寒武系呈整合接触。该系地层在本区缺失上奥陶统,其余主要以白云岩、灰岩形式出露于赞皇东部。

四、新生界

第三系在石家庄地区有小面积的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行唐水泉南、贾南庄及口头、武庄、上坊等山麓边缘一带,皆呈独立的地堑型陆相山间盆地堆积。该系地层主要由灰黄、粉红色

各类灰质砾岩组成。

第四系在石家庄地区广泛发育,平原全部被第四系所覆盖,在山区则主要出于露于山间沟谷或盆地中。堆积物类型复杂,主要由坡积、冲积、洪积等组成,厚度由山区的几厘米至10余米到平原的378米不等。

第三节 岩石

石家庄地区火成岩很不发育,出露面积尚不到基岩面积的1%。其中基性--超基性岩类主要分布于平山柏坡、灵寿梁前沟、赞皇许亭等地。

酸性侵入岩主要分布在本区北部,有平山槐树间花岗闪长岩、合河口云母花岗岩、秋树林闪长岩、九岭花岗闪长岩、孟家庄花岗闪长岩等。喷出岩主要为玄武安山集块岩,分布在赞皇西部为吕梁期产物。

第四节 地震地质

石家庄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上的冀中板块与晋冀板块的交界部位。形成于燕山运动的北东向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纵贯石家庄地区。该构造带是一条重力异常带,沿此带发生过1966年邢台6.8级和7.2级等地震。因此它是一条地震活动带。石家庄地区新构造运动活跃,其主要特征是在山前平原大面积沉降的基础上,沿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产生新的断陷活动。这些新生代断陷至今活动仍很强烈。断陷内部及附近曾发生过强震或中强地震。对本区地震活动起控制作用,主要活动断裂有:石家庄-临城断裂带、衡水--石家庄断裂带、辛集断裂带、高邑--赵县--晋县--深泽断裂带、保定--石家庄断裂带等。

第二章 地 貌

第一节 地貌特征

石家庄地区西高东低差距大。太行山大致以北东--南西向耸立于本区的西部。由西而东,依次排列着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形成了地势上十分明显的西高东低的特点。地处平山西北隅的南驼,海拔2281米,为河北省第5高峰,成为本区的特高点。山区内有不少千米以上的山峰,构成了西部山峦重叠、地势高耸的态势。但石家庄地区东部平原海拔一般在30-100米,其中辛集市北庞村海拔仅有28米,是本区海拔的最低点。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中山、低山、丘陵、平原以及山区内的亚高山、构造断陷盆地等地貌类型一应俱全。特别是在西部山区,几种地貌类型彼此交错分布。主要地貌类型及其主要划分依据、特征、分布、面积等,见下表:

表2-2-1

地貌类型 海拔高度(米) 相对高度(米) 面积(平方公里) 占全区面积百分比% 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地区

中山 1000-2000 500-1000 569.2 4.52 山坡坡度大都在30o以上,山势巍峨,切割强烈,多陡壁峡谷,局部地区发育有山间盆地、宽谷,其上黄土覆盖,多为河流上源区平山西北、西南部、赞皇西、西南部

低山 500-1000 <500 1635 12.98 山坡坡度一般在25o左右,风化强烈,沟谷发育面宽,谷底

狭窄,部分山体雄峻,谷地与盆地穿插于低山之中中山区以东,行唐鳌鱼山-灵寿寨南、平山下观-马家、元氏前仙-旷村、赞皇许亭-马峪-上麻一线以西地区

丘陵 100-500 <300 4582.8 36.4 山态浑圆或多呈岗状,有些地方山体不连续,有孤山存在,丘陵间盆地形态典型,黄土覆盖较厚,冲沟发育,河流两侧多发育有二级阶地低山区以东,100米等高线以西广大地区

平原 <100 5806 46.1 由一系列山前冲积扇、洪积裙等组成的山麓平原,地势平坦,覆盖物巨厚,河流宽阔,有少量沙岗及波状沙地分布 100米等高线以东的京广铁路、石德铁路两侧的广大地区 中山、低山、丘陵及其山间盆地,统称为山区。本区山区面积6878平方公里,平原面积580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53.9%和46.1%,山区与平原面积大致相等。 石家庄地区山区、平原面积分布 表2-2-2 单位:平方公里 县(市) 面积 其中 山 区 平 原 辛集 1100 0 1100 晋县 716 0 716 深泽 286 0 286 无极 524 0 524 藁城 836 0 836 赵县 714 0 714 新乐 625 0 625 高邑 元氏 赞皇 平山

211 0 211 849 580 269 1210 1210 - 2951 2921 30

灵寿 1546 1410 136 行唐 1025 666 359 合计 12593 6787 5806

第二节 地貌分布

太行山北段中山区:主要分布于灵寿南营至平山秋卜洞、蛟潭庄、杀虎以西地区。2000米以上的山峰主要耸峙于西北部的晋冀交界处。地势嵯峨,陡峭挺拔,谷深地险,侵蚀强烈。区内宜耕地甚少,河流发育、侵蚀切割剧烈,常形成陡崖峡谷。区内植被覆盖率高,林业资源较丰富。

太行山北段低山丘陵区:位于滹沱河以北,太行山北段中山区东界以东,行唐北河秦台--灵寿慈峪、马埠安--平山两河、东回舍、里庄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区内海拔100--1000米不等。山岭形态浑圆。丘陵区黄土覆盖较厚,冲沟与梁状高地发育。河谷宽阔,阶地发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是区内主要农耕带。

太行山南段低山区:包括滹沱河以南的平山县部分和元氏县前仙、旷仙--赞皇县许亭、马峪、上麻一线以西的地区。区内山崖峭峻,略呈阶梯状,地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水土流失严重,河床窄狭比降大。农业生产受水土流失的一定制约。

太行山南段丘陵区:位于太行山南低山区以东,滹沱河以南海拔100--500米的区域范围内。

区内以丘陵盆地为主,其中石灰岩丘陵坡陡,花岗岩丘陵呈浑圆状。赞皇盆地为区内最大盆地,有厚层黄土填充。水土流失和干旱是该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 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该区以100米等高线与太行山山地丘陵区为界。根据河系又可分为两个地貌区:

1.太行山北段山前平原区:由大清河水系的大沙河、磁河、郜河等所形成的众多冲积扇联合组成的,大致包括灵寿--深泽一线以北的太行山山前平原部分。该区地面坡度平缓,冲积黄土分布广泛,地下水较为丰富。扇顶沟谷深切,扇腰有沙质粘土和粘质沙土广泛分布。区内河流改道频繁,有砂岗及波状沙地分布。是本区花生的重要产区之一。

2.太行山南段山前平原区:由滹沱河水系和滏阳河水系的槐河、 河、 河等河流冲积扇联合组成的,大致包括灵寿--深泽一线以北的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区。滹沱河冲积扇东西延伸70--80公里,坡缓,平均坡降为1/850,其中石家庄至辛集的坡降为1/1200--1/4000。扇顶冲沟发育,近扇缘带保留有密集的滹沱河故道。故道分布区伴有沙地出现。滏阳河冲积扇的北部分布于本区,规模较小,山麓平原也相对狭窄。

第三节 山脉

石家庄地区山体皆属太行山脉,分布于西部灵寿、平山、赞皇、元氏、行唐县。北起南驼(又名驼梁2281米),南至嶂石岩(1733米)。以山脊分,与山西省为界,山势较高,雄峻壮丽,岭峰相连,河谷有序。山口要隘和山洞古迹甚多。

全区山地石质占20.5%。大部为低山,千米以上中山占5.3%。由较大河流切割,分成几个山带。西北部以南驼为结,滹沱河以北,灵寿、平山、行唐县境内为一个较大山带。其一支由南驼向东南沿灵寿、行唐--阜平县界展布。有白草山、老林尖(1809米)磨子坨、大崖(大杨坡、1489米)、代王家、三孟山(1030米)。由白蛇岭向东进入行唐县,有两界峰(大人寨,849米)、卧长顶(960米)、鳌鱼山(811米)、鸡冠峰(683米)等。这一支在灵寿县境,展布到磁河北岸,达10个乡。千米以上高峰有10个之多。在行唐县境,向南展布到牛王寨(429米)、缸山(301米)等,达9个乡。

南驼向西南延伸,沿平山县与五台、孟县界,经老虎头(2017米)、寺沟尖、三县内尖(1731米)、鬼门关等山峰,高度多为千米以上。达滹沱河北之黄毛串(泉),蜿蜒一百多公里。由南驼向南延伸,经中台山、五岳寨(1601米)、杨岭尖、五骆驼顶,而后向东南经大坨、老虎窝(1093米)马头寨,两界峰(645米)、康经堂(987.5米)、王母观山(1250米)。继续向东南展布至灵寿县达塔上乡,共计6个乡。平山县展布到王陈庄、三汲乡,其余脉至突丌而起的东西灵山(488米)。包含滹沱河以北9个乡。这一山带从大坨起成扇面形展开,平山县境内千米以上者有50余处山峰。如中台山(1800米)、莺嘴尖(1448米)、王岳山(1284米)、天棚尖(1263米)、红石崖(1106米)、媳妇尖(1388米)、后片(1357米)、苍蝇寨(1189米)、正坡顶(1443米)等。形成岭梁起伏,沟岔交错。环抱营里河、卸甲河、柳林河、文都河、郭苏河、南甸河六大河流。

平山县西部和南部山带。山形奇特,东西向、南北向互相错落。从蒿田河西北,与山西省孟县为界的花果山(1130米)、驴巴山(1229米)磁盆尖(1635.6米)、长城梁(1551米)、孤山(1133米)等,同瓦岔山(1494米)之2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包括饮牛池(1281米)、油堂山(1052米)等形成一个高山带,直达滹沱河谷。从十八盘岭起向东南经黑狗尖(1426米)、关南脑(1088米),为平山县西南角。从杀九坨(1297米)、天桂山(1055米),向东北、经岱下岭、袁王子尖(951米),系险隘河与蒿田河之间一带群山,延伸到滹沱河谷的阳坡尖(789米)、草帽山(586米)。从三县垴(1113米,为平山与孟县、井陉县之交界处)向北、向东延伸,沿伊伽寺山、鹞子岩、观音坨(970米)、板山寨(865米)、五龙山(671

米)、马头红山(612米)到冶河边,为与井陉县交界。越冶河有光禄山,突丌而起。滹沱河南这一山带中奇特山洞较多,如关南垴下之白龙洞,天桂山上白毛女洞,黑狗尖北侧之黄龙洞,板山寨上珠砂洞,马头红山琵琶洞,城墙梁之万花洞,三县垴之青风洞等。 石家庄地区西南部山脉,至高点为嶂石岩之漏子(1733米)。从此往北纸糊套(1690米)、鸡冠山(1218米)、猪头山、草帽山(1201米)、尖山、桃花垴(1262米)、杜家寨、倒马宏垴(1229米),为赞皇与山西省昔阳县和井陉县之界,经白城口到夜里建(1062米)为赞皇县与井陉、元氏县之界。继续北行经牛金寨、马头山、鹿耳山,为元氏县与井陉县界,从东古垴向东,经过三公山达封龙山(812米)为元氏县与获鹿县界。从夜里建向东经黑石垴(903米)、榆钱垴(309米)无极山(356米)达万花山(322.5米)为元氏县与赞皇县之界山。从赞皇嶂石岩向东延伸为赞皇县与内丘、临城县之界,经过南寨、北寨、白马垴(1330米)等山峰,达赞皇山,该山方园20余平方公里,千米以上山峰有十几处(大佛堂垴1310米),占5个乡范围。下接石柱山(574米),达青龙山(412米)和五马山(340米),为赞皇最东之山。五马山以西全部为山区,千米以上山峰有二十多处。

第四节 河 流

石家庄地区全境属海河流域。河流分属于子牙河水系和大清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滹沱河、磁河、大沙河、河、槐河、 河等。其中除磁河、大沙河属于大清河水系外,其余均属于子牙河水系。 (一)滹沱河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向西南流经晋西北高原上的忻州盆地,在平山县猴刎村附近流入石家庄地区境内。滹沱河在境内先后经由平山、灵寿、藁城、无极、深泽等五县(市),至深泽县大兴村附近出境,流程为172公里(滹沱河全长540公里。)本区境内接纳众多支流中,主要有营里河、卸甲河、柳林河、文都河、郭苏河、南甸河、松阳河、蒿田河、险溢河、古月河、温塘河、马中河、冶河。在流经平山、获鹿河段内,建有总库容为27.81亿立方米的岗南、黄壁庄大型水库两座。在南甸河上,建有下观中型水库一座。在文都河上建有石板中型水库一座。

根据黄壁庄水文站1933-1957年的记载,滹沱河平均流量为82.9立方米/秒,其中7.8.9三个月的平均流量为584立方米/秒,占全年平均流量的58.7%。据黄壁庄水库1959-1978年的观测,其淤积量为1.39亿立方米,平均年淤积量为903.5万吨。侵蚀模数为1255吨/平方公里o年。

(二)磁河(木刀沟)

磁河属大清河水系,发源于灵寿县西北端的驼梁东麓,流至灵寿的中霍营后,开始成为灵寿与行唐的界河,后入正定县西北隅。由正定、新乐交界处的闵镇开始,该河改称木刀沟。木刀沟继续东流成为新乐、藁城的界河,后入无极,经由深泽段家庄东北出境,入保定地区安国县。木刀沟全长92公里,在本区境内流程约80公里。据旧志:木刀沟新乐县闵镇之闵泉\泉涌地骤出,势甚猛,高于水一尺许\。久经淤塞,现纳入木刀沟之水系磁河水。磁河上游灵寿县境内建有横山岭大型水库一座。总库容为2.43亿立方米。汇入库区磁河,枯水期流量为3立方米/秒,洪水期流量为18立方米/秒,据横山岭水库1960-1975年的观测,多年平均淤积量为41.34万吨,侵蚀模数为939吨/平方公里o年。 (三)大沙河

大沙河属大清河水系,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境内白坡头,经山西省神堂堡流入保定地区阜平县。出王快水库后,南流至行唐县西安太庄以东,开始成为曲阳、行唐两县的界河,并于车固村西进入新乐县,由新乐小吴村出境入保定地区定县。大沙河全长约210公里,在石家庄

表2-3-8

年降水量 春 夏 秋 冬

降水量 % 降水量 % 降水量 % 降水量 % 辛集 508.2 58.2 11 351.2 69 85.0 17 12.8 3 晋县 450.8 62.2 14 285.7 63 89.5 20 14.1 3 深泽 465.2 65.0 14 307.0 66 80.4 17 13.3 3 无极 444.8 48.3 11 304.6 68 78.9 18 14.8 3 藁城 478.7 60.3 12 314.8 66 89.7 19 13.3 3 赵县 481.9 56.7 12 323.7 67 88.3 18 12.4 3 新乐 434.4 55.2 13 286.1 66 81.2 19 10.8 2 高邑 535.6 59.3 11 345.5 64 116.8 22 14.2 3 元氏 529.5 51.9 10 372.0 70 92.8 18 12.4 2 赞皇 534.2 57.9 11 354.0 66 106.7 20 14.3 3 平山 550.1 68.1 12 365.9 67 101.2 18 13.9 3 灵寿 505.9 56.1 11 352.6 70 88.4 16 14.0 3 行唐 441.1 56.8 13 284.2 64 88.5 20 14.7 3

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最多可达800毫米以上(1964年),最少年只有200毫米(1965年、1972年)。降水相对变率为23%--31%,其中以赞皇为最大,高邑为最小。全区80%保证率年降水量为300--400毫米,春季为13--38毫米,夏季为150--250毫米,秋季为25--54毫米,冬季为3--4毫米。

四、风

石家庄地区属于风能欠缺区。年有效风能贮量小于250千瓦/平方米,平山仅有170千瓦/平方米,利用风能价值不高,但在生产建设上也有好坏两方面影响。

第二节 物 候

1.春季 以多年日平均温度>3oC--19oC为春季,平均开始于3月2日至5月5日,历时65天。气候特点是: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多、风大。根据物候现象和温度指标,可分为初春、、仲春、季春三个季段。 初春 2月下旬是由冬天到春的过渡时期,经历时间为10天。平均气温在0oC以上,生物活动刚刚开始。先是冬小麦返青,白杨花芽膨大,接着是羊胡子草开始萌动,地下芽出土,继而是土壤出现短暂的返浆期后迅速化透。初春到来的主要物候指标是榆树花芽膨大,出现日期为3月3日(正负6天);其次是垂柳芽膨大,大雁北飞,狗芽梅始花。初春时令一般日平均温度稳定在3--5oC。初春期间的主要农事活动是顶凌耙地,种春大麦,冬小麦追肥,浇返青水。蔬菜甘薯育苗。做好植树造林的准备工作。

仲春 主要物候指标为毛白杨始花,出现日期为3月14日(正负14天)。其次为榆树始花;蜜蜂始见;迎春、山桃始花;杨絮落,菜白蝶始见;终雪。仲春时令一般日平均气温为7.5--10oC。经历时间为18天。主要农事活动为植树造林,耙地保墒,麦田管理,黄瓜、冬瓜育苗,菜花、西葫芦定值。

季春 此时,大气环流处于明显的调整阶段,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多变。主要物候指标是杏始花,出现日期为3月30日(正负19天)。其次为白玉兰始花,蛙始鸣,山杏、垂柳、紫丁香、桃、海棠相继始花。接着是冬小麦拔节,家燕飞来,杨絮随风飘落。当枣芽开放时,日平均气温达到14--15oC,喜温作物进入积极生长阶段。这时苹果、法国梧桐、文冠果始

花,柳絮始飞,马兰始花。等到槐花飘香时,石家庄地区春季结束,初夏开始。季春时令的日平均气温为>10--19oC,历时37天。季春是农业上分秒必争的季节。主要农事活动为冬小麦追肥,浇拔节水;棉花、春玉米、高粱、春谷播种;蔬菜苗期管理及露地定植等。 2. 夏季 从物候的角度来说,本区的夏季从5月6日开始至9月22日止,历时140天,是一年中最长的季节。夏季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闷热、雨量集中。按季内物候差异,又可将其分为三个季段。

初夏 刺槐盛花是初夏开始的物候指标。出现日期为5月5日(正负11天)。这期间冬小麦抽穗;月季、芍药、黑枣、柿子、臭椿、皂夹相继开花;布谷鸟始鸣;石榴、枣、板栗、梓树、蜀葵始花;小个蝉始鸣。初夏时令的平均气温为>19--24oC,历时29天。主要农事活动为春作物查苗、补苗、保全苗,中耕锄草,治蚜,预防干热风,麦垄点种,为夏收做准备。 仲夏 梓树、栾树、珍株梅、合欢始花是仲夏开始的物候标志,出现在6月4--6日。历年最高气温多出现在这一时期,是本区最热季节。仲夏时令平均气温>24--27oC,历时46天。主要农事活动为麦收,棉田管理,积压绿肥,夏播作物定苗。在紫薇开花始期要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否则雨季开始,杂草滋生蔓延,难以除治。

季夏 物候指标是在国槐盛花期后,蟋蟀、知了始鸣,棉花吐絮,木槿开花未期。季夏开始,由于副热带高压北跳西进,东南季风盛行,正值本区汛期(7月下旬至8日上旬),历年较大的暴雨多出现在这一时段内。防汛,不容忽视。此段也是一年中最闷热期,温度高、湿度大,易中署。盛汛期过后,暑热渐消,早、晚人们有凉爽的感觉。季夏时令的日平均气温<27--19oC,历时65天。主要农事活动是播种大白菜、萝卜,收获春玉米、春谷、高粱,棉田管理和收摘棉花,腾茬整地,及早做好播种冬小麦准备工作。

3. 秋季 天高气爽,气候宜人,这是一年四季中,时间最短、最为舒适的季节。从9月23日开始至10月30日,日平均气温<19--10oC,历时38天,可分为初秋、仲秋、季秋三个季段。

初秋 主要物候指标为核桃成熟。平均出现日期为9月23日。其次是黄刺梅、木槿初变秋色,终雷。日平均气温<19--16oC,历时12天。主要农事活动为冬小麦播种(最佳期);收获;大白菜追肥;采集林木种子。

仲秋 主要物候指标是文冠果叶开始变色,出现日期为10月5日。黄刺梅开始落叶,接着是大多数树木的叶子初变秋色;大雁南飞,蝉绝鸣。仲秋时令的日平均气温<16--13oC,历时14天。主要农事活动为播种冬小麦,收摘棉花,秋耕。

季秋 物候指标为紫丁香,鸭梨叶初变秋色,出现日期为10月19日(正负7天),历时12天。同时,皂夹叶初变秋色,白腊、榆叶梅、刺槐开始落叶。此间常有一、二次强冷空气侵袭。冷空气过后,酷霜出现,花生、甘薯叶变黑,部分棉叶变干。酷霜出现后,秋风簌簌,核桃、李子、柿子、加拿大杨、木槿、山里红、杜梨、紫荆、五角枫和枣树叶大量脱落。野草枯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此期主要农事活动是收获花生、甘薯、棉花,秋耕,秋季植树造林,麦田越冬管理。

4. 冬季 日平均气温<-10oC--3oC为冬季时令。本区与这一温度指标相对应的日期是10月31日至3月1日,历时122天。冬季可分为初冬和隆冬两个季段。

初冬 主要物候指标是杨树、小叶杨开始落叶,出现日期为10月31日(正负9天),初结冰。接着毛白杨、银杏开始落叶,此时土壤表面开始进入夜冻昼融状态,榆叶梅、杏、黑枣、李子、栾树、枣树、核桃、柿子、鸭梨、加杨、木槿、银杏、紫薇、合欢、杜梨等叶片相继落尽。主要农事活动是收贮大白菜、萝卜,冬小麦浇冻水,拔棉柴,冬耕。初冬这一季段,一般历时18天。

隆冬 日平均气温。<5oC--零下--3oC为隆冬时令,历时144天。这期间,山桃、皂夹、国槐、龙爪槐等叶片相继落尽。落叶最晚的垂柳于12月初叶子落尽之后,石家庄地区进入寒

冷期。此期日平均气温<0oC,平均从12月12日开始至2月16日,历时66天。这一时段土壤结冻,雪花飞舞,冬小麦停止生长。大自然呈现出隆冬景象。主要农事活动是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修置农具,积肥送粪,同时做好人畜及温室、菜窖、薯窖的防寒、防冻工作。

石家庄地区物候记载表 表2-3-9

物候现象 平均出现日期(日/月)多年变幅(天) 物候现象 平均出现日期(日/月) 多年变幅(天)

土壤开始夜冻日消 12/2 42 紫丁香始花 8/4 13 地返浆 12/2 海棠始花 9/4 23

毛白杨花芽膨大 20/2 4 贴梗海棠始花 9/4 11 冬小麦返青 22/2 36 冬小麦拔节 9/4 12 毛白杨花芽开放 24/2 白腊始花 9/4 4 羊胡子草显绿 24/2 31 紫荆始花 10/4 10 地化透 26/2 40 梨始花 10/4 19 连翘花芽膨大 1/3 9 燕始见 10/4 25 榆树花芽膨大 3/3 6 核桃始花 12/4 13 雁北飞 3/3 32 五角枫始花 13/4 狗芽梅始花 8/3 10 杜梨始花 13/4 8 垂柳芽膨大 8/3 9 毛白杨絮始飞 14/4 11 终雪 14/3 80 梨花海棠始花 14/4 毛白杨始花 14/3 14 樱花始花 14/4 16 榆树始花 18/3 24 枣芽开放 15/4 19 蜜蜂始见 19/3 27 苹果始花 16/4 26 迎春始花 22/3 15 法国梧桐始花 16/4 7 菜白蝶始见 23/3 27 文冠果始花 16/4 8 杨絮落 23/3 28 接骨木始花 17/4 11

加拿大杨始花 25/3 14 小国光苹果始花 17/4 边翘始花 30/3 15 锦带花始花 20/4 6 终结冻日 30/3 47 白鹃梅始花 20/4 杏始花 30/3 19 柳絮始花 22/4 19 白玉兰始花 31/3 马兰始花 22/4 14 终霜 4/4 49 牡丹始花 24/4 旱柳始花 4/4 4 油松始花 24/4 蛙始鸣 4/4 26 黄刺梅始花 25/4 8 山杏始花 4/4 11 山里红始花 28/4 垂柳始花 6/4 14 初蕾 29/4

刺梅始花 30/4 11 白腊开始落叶 19/10 13 冬小麦抽穗 2/5 18 榆叶梅开始落叶 19/10 6 刺梅盛花 5/5 11 刺槐开始落叶 19/10 25 月季始花 7/5 7 板栗叶初变秋色 21/10 9 冬小麦始花 9/5 10 枣叶初变秋色 22/10 14 柿树始花 11/5 9 臭椿开始落叶 22/10 28

枸杞始花 15/5 初霜 22/10 61

布谷鸟始鸣 18/5 12 国槐叶初变秋色 23/10 果石榴始花 21/5 合欢花开始落叶 23/10 23 枣始花 24/5 黑枣叶初变秋色 25/10 14 板栗始花 25/5 榆树叶初变秋色 26/10 7 小个蝉鸣 30/5 18 加拿大杨开始落叶 26/10 21 合欢始花 6/6 10 泡桐叶初变秋色 27/10 冬小麦黄熟 8/6 8 黄刺梅叶全落 27/10 蚱蝉始鸣 10/6 28 枣树开始落叶 30/10 11 国槐始花 11/7 6 初结冰 31/10

国槐盛花 16/7 7 海棠叶全落 4/11

蟋蟀初鸣 18/7 31 垂柳叶初变秋色 4/11 13 知了始鸣 31/7 36 旱柳叶初变秋色 7/11 15 棉花吐絮 10/9 26 水杉开始落叶 8/11 15 木槿开花末期 17/9 国槐开始落叶 8/11 7 核桃成熟 23/9 榆树开始落叶 9/11 终蕾 27/9 61 旱柳开始落叶 10/11

木槿叶初变秋色 2/10 垂柳开始落叶 12/11 4 雁南飞 6/10 58 加拿大杨叶全落 14/11 蝉绝鸣 6/10 国槐叶全落 22/11 9 连翘叶初变秋色 8/10 9 初雪 28/11 40

樱花叶初变秋色 10/10 10 垂柳叶全落 7/12

毛白杨变秋色 16/10 21 10厘米深土壤结冻 24/12

加拿大杨叶初变秋色 17/10 19 30厘米深土壤结冻 31/11 水杉叶初变秋色 17/17 10 核桃叶初变秋色 17/10 9 法国梧桐叶初变秋色 18/10 梨叶初变秋色 19/10

第四章 水文

第一节 地表水

一、年降水量

石家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2.8毫米,多年平均降水总量59.49亿立方米。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据气象资料统计,从1950年至1980年,全区最大的年降水为1181.7毫米(1954年),最小的年降水仅226.1毫米(1972年),全年降水大部分集中在6至9月,一般占全年的75%以上。最大的月降水出现在8月。雨区随着地形和高度的变化比较明显,暴雨区多出现在磁河源头、岗南库区、槐河源头三处,以磁河源头为最多。在70年代中期,平原地区的辛集市、晋县一带也出现过暴雨区。 二、自产径流量

石家庄地区自产水多年平均为11.33亿立方米,其中山区为9.28亿立方米,平原(72米等

高线以下)为1.70亿立方米。全区不同保证率年径流量,P=50%时,为7.60亿立方米;P=75%时,为3.97亿立方米。 三、外来水量

由外区流入本区的水量主要来自滹沱河上游及冶河上游的山西省,其次是石家庄市辖区,槐河上游邢台地区临城县棋盘铺,磁河上游阜平县的三官、大北沟及郜河上游阜平县的黄连峪。另外省厅每年还从保定地区的王快水库分配本区一定数量的水量。全区不同保证率年均外来水量,1956-1979年P=50%时为16.99亿立方米;P=75%时为13.12亿立方米。1990年P=50%时为13.67亿立方米;P=75%时为10.34亿立方米。

第二节 水文地质

根据地层、岩性、地下水贮存条件等,分述石家庄地区东部平原和西部山区的水文地质。 一、东部平原水文地质分区 ㈠ 山前倾斜平原水文地质区。

该区北起行唐、新乐以北,南到高邑、赵县以南,西以百米等高线为界,东到辛集市境内。包括沙河、滹沱河、槐河三个冲积洪积扇及沙河--滹沱河、滹沱河--槐河两个扇间地带。 ⑴ 沙河冲积扇亚区。

包括行唐、新乐、深泽全部,无极大部及藁城、晋县、辛集的北部。1、Ⅱ含水组总厚度60-220米,岩性自西而东由粗变细。西部以粗沙砾为主。厚20-80米,单位涌水量20-100吨/时o米;中部中粗沙为主,厚80-130米,单位涌水量50--150吨/时o米;东部中细沙为主,厚40--80米,单位涌水量20-50吨/时o米。矿化度均小于1克/升。

⑵滹沱河冲积扇亚区。

位于平原区中部。包括藁城、晋县的南半部、辛集西部。1、Ⅱ含水组总厚度60--200米,含水层岩性西半部以砂砾卵石占优势,厚55--120米,单位涌水量100--200吨/时o米;东半部以中粗砂砾和中细砂为主,厚度100--160米,单位涌水量20--50吨/时o米。滹沱河冲积扇在三个冲积扇中,面积最广,含水层粒度最粗,厚度最大,水量也最丰富。矿化度均小于1克/升。

⑶槐河冲积扇亚区。

包括赵县南部、元氏的平原区及高邑全部。该冲积扇1、Ⅱ含水组总厚度60--140米,含水层厚度一般为40--70米。岩性西部为中粗砂及粗砂砾石,局部有砂砾卵石,东部为细砂及粉细砂。单位涌水量20--50吨/时o米,局部10--20吨/时o米。矿化度均小于1克/1升。 ⑷沙河--滹沱河扇间亚区。

呈条带状分布于新安村、韩家洼、西东门一带。1、Ⅱ含水组总厚度40--200米,单位涌水量50--100吨/时o米;东部厚35--60米,单位涌水量20--50吨/时o米。矿化度小于1克/升。

⑸滹沱河--槐河扇间亚区。 呈条带状分布于窦妪、前小枚及赵县一带。1、Ⅱ含水组总厚度40--140米,含水层厚度10--35米,局部地段40--50米。单位涌水量为20--50吨/时o米,局部10--20吨/时o米,矿化度小于1克/升。

㈡ 东部低平原水文地质区。

该区位于辛集境东北及东南部位。1、Ⅱ含水组总厚度160--220米,含水层7--11层,单层厚一般4--10米,一般单位涌水量10--20吨/时o米,部分地区20--50吨/时o米,个别地段小于10吨/时o米。该区水质类型不好,上部属于咸水,矿化度一般大于2克/升,局部为2-5克/升,个别地段5--10克/升。下部属于淡水,矿化度一般0.35-0.6克/升。

第一节 林区分布

西北部海拔1500米以上地带为桦、松水源涵养、用材林区,自然植被破坏程度轻,盖度在85%以上,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山坡上仍保留有天然次生植被,主要乔木树种有:红桦、白桦及人工栽植的华北落叶松。向阳背风沟谷内生有二青杨。灌木树种有:荆条、毛榛、六道木等。另外,还有繁多的药用植物和草本植物。

西部海拔800-1500米地带为松、栎水保,用材林区。该区宜林条件较好,历来是石家庄地区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区域。植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呈现出较明显的垂直带谱。区内的森林资源多是以柞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和以油松为主的人工林,油松片林又多是近年来新营造的幼龄林和50-60年代营造的中龄林。

西部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带为槐、枣水保,干果经济林区。

山麓平原为杨、梨农田防护,鲜果经济林区。该区是石家庄地区粮棉集中产区,沿河两岸及古河道是以梨、苹果为主的鲜果生产基地。

石家庄地区东部低洼盐碱地带为榆、柳防护林区,不利于各种植物生产,林业用地较少。

第二节 草场类型及分布

石家庄地区草场共分四类。

平山县和灵寿县的北部边缘,海拔1500米以上地带为山地草甸类草场。该类草场以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如苔草、紫苞风毛菊、鹅冠草、地榆、萎陵菜、大叶樟、兰花棘豆、金莲花、早熟禾、狗娃花、无芒雀麦、歪头菜、披硷草、野菊、柴胡、珠芽蓼、野火球、异燕麦等。草丛高度50-80厘米,盖度90%左右。由于草场地处深山区,很少被利用,植被基本处于原始状态。

在平山县西北部,灵寿、元氏及赞皇县西部,行唐县北部海拔500-1500米的中山、低山地带为山地灌木草丛类,草场植物组成以中生、中旱生或旱中生、旱生、多年生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如荆条、酸刺、白羊草、黄背草、三裂绣线菊、野古草、蒿类、萎陵类、胡枝子、鹅冠草、大油芒、披硷草、唐松草、虎榛子、野菊、忍冬、鹅耳枥、杜鹃等。草群高度40-70厘米,盖度50-80%。此类草场灌木丛生,可食性较差。

在平山县东南部,灵寿县中部、南部,行唐县南部、元氏县南部和赞皇县东部等地区的海拔5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带为山地丘陵草丛类,草场植被以旱生、中旱生植物为主,白羊草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黄背草、野古草。伴生植物有隐子草、荩草、假苇佛子茅、葛藤、达乌里黄芪、胡枝子、萎陵菜、蒿类、三芒草。此外,还有狗尾草、画草、猪毛菜等一年生草类。草群高约20-50厘米,盖度30-60%。

灵寿县磁河中下游、赞皇县的河流两岸滩地和低山丘陵沟谷汇水地带为低湿草甸草场类,草场植物以中生、旱中生草类为主。如马唐、大画眉草、芝草、地榆、狗尾草、白茅等。临河边处有芒苇、莎草、水蓼等。草丛高度一般50厘米,盖度60%左右。此类草场利用频繁,超载过牧严重,可食性牧草明显下降。

第七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石家庄地区土地总面积12593平方公里(1888.95万亩)。山地、丘陵面积678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平原面积5806平立公里,占46.1%;总耕地面积702.96万亩。全区人均土地面积3.99亩,人均占有耕地1.48亩。因不同级别的地形单元分别构成的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土地类型,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四种。各类型面积和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全区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地、水域、城乡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尚未充分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共十种。

石家庄地区土地类型面积分布表

表2-7-12

土地类型 面积(万亩) 占总土地面积(%)分布

中山 85.38 4.52 灵寿县南营至平山县秋卜洞、蛟潭庄、杀虎一线以西,下口、北冶以南;赞皇县杜家宅、桃花垴、丈石岩一线以西。

低山 245.25 12.98 行唐县的鳌鱼山;灵寿县的寨南和平山县的下观、马冢一线以西;元氏县的前仙、旷村和赞皇县的许亭、马峪、上麻一线以西至中山界限。

丘陵 687.42 36.4 行唐县的北河、秦台;灵寿县的慈峪、马阜安;平山县的两河、东回舍、里庄一线以西;元氏县的姬村、北褚、沟北和赞皇县的西高、邢郭一线以西至低山界线。 山麓平原 870.9 46.1 上述丘陵界限以东的辛集市、藁城市、晋县、赵县、深泽县、无极县、新乐县、高邑县八县、市的全部和行唐、灵寿、元氏三县的平原部分。 合计 1888.95 100

一、耕 地

1987年底,全区耕地面积702.96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2%。其中,山区耕地17.94万亩,占2.55%,丘陵地区有耕地177.23万亩,占25.21%,平原地区耕地为507.79万亩,占72.24%。全部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61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7.8%,主要分布在山麓平原及山区、丘陵地区、河谷地带;旱地8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2%,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区,是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制性因素之一。 建国以来,全区耕地面积逐年减少。1949年共有耕地795.25万亩,人均3.02亩,1987年底,共有耕地702.96万亩,人均1.48亩。38年间,平均每年减少耕地25844亩。

耕地变化情况表

表2-7-13

年份 耕地(万亩) 年份 耕地(万亩) 1949 795.25 1975 705.61 1952 790.38 1978 705.18 1957 770.53 1980 704.85 1962 713.41 1985 703.93 1965 711.56 1987 702.96

1970 707.28

(二)园 地

1985年全区园地总面积46.3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46%。基本上都是果园,包括鲜果和干果。其分布特点是,干果类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其中大枣主要分布于赞皇、行唐和新

乐县;核桃分布于平山和灵寿县;花椒以平山县最多;柿子在元氏和平山两县。鲜果果园主要分布于平原各县。全区梨园面积17.68万亩,占园地总面积的37.7%,集中分布在赵县、晋县、藁城县和辛集市,新乐县也有分布。其中,赵县为全国著名的\雪花梨\基地县,有梨园10.6万亩,占全区梨园的59.96%;苹果园以新乐、无极、晋县和藁城县分布较多;桃园主要集中于辛集市东部。 (三)林 地

历史上太行山区为大面积森林区,并生长松、柏、橡、栎等树木。自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大规模掠夺式采伐及战争破坏,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全区各种林地面积仅存38.31万亩,零星树木1111万株,各种果树7.2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仅有2.7%。建国后经过数十年植树造林,到1987年底,森林面积已增加到217.48万亩,四旁树木6239万株。森林覆盖率回升为15.78%。

各 类 林 地 比 重 表 表2-7-14

类型 有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固定苗圃 无林区 合计 面积(万亩) 278.17 18.77 18.35 83.72 0.45 150.22 488.99 占林业用地(%) 44.48 3.84 3.75 17.12 0.09 30.72 100

各 林 种 比 重 表 表2-7-15

林种 用材林 防护林 薪炭林 特用林 经济林 合计 面积(万亩) 43.06 55 5 0.42 114 217.48

占有林地(%) 19.80 25.29 2.30 0.19 52.42 100

(四)牧地

全区现有草场毛面积308.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35%。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68.47万亩,占毛面积的86.93%。目前已利用的草场面积为119.82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44.63%。草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和丘陵区。中低山区草场面积较大,但因山高坡陡,人烟稀少,利用率低。丘陵区人口稠密,对草场利用频繁,超载过牧破坏严重。目前,全区尚有148.65万亩可利用的草地和59.98万亩林间草地没有充分利用,发展畜牧业的潜力还很大。 (五)水域

全区有水库、河道、坑塘、渠道等构成的水域面积110.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84%。其中可供养殖的水域面积15.91万亩,只占水域面积的14.43%。可利用的水域,主要是183座水库,多集中在山区。1987年全区养殖面积14.12万亩,占可养殖水面的88.75%。 (六)城乡居民点占地

1987年底95.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05%。其中,村庄占地79.88万亩,县城占地15.47万亩。较1985年底91.86万亩增长3.49万亩。

(七)工矿占地

1985年底全区工矿占地7.1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8%。 (八)交通占地

1985年,全区交通占地25.5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5%。

(九)特殊用地 特殊用地包括国防、革命圣地和名胜古迹用地,共计1.77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09%。 (十)未充分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

除上述用地外,全区尚有未充分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主要是可利用而没有充分利用的宜林、宜牧地以及目前难以利用的石质荒山荒地、沙荒地、盐碱荒地等,这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大气降水而形成的河川径流和地下径流。这部分水相互转化循环构成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量和不同保证率的年径流量来表示。由于受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天然径流量还不能全部利用,因此,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只是天然径流量的一部分。地下水资源调查的评价的对象是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有直接水力联系的浅层地下水,重点是多年平均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淡水资源。对于深层淡水,补给来源尚难查清,目前还无法准确地计算其补给量和可利用量。

一、水资源总量及分布

全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减去两者之间互为转化的重复量,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31亿立米。平均水年保证率50%为15.58亿立米,偏枯年保证率75%为11.95亿立方米。

其特点,一是年内分配集中。山区各河流年径流量一般60%左右产生于6-9月份。平原河流几乎全部径流产生于几次。甚至一二次暴雨中。形成了需要用水的季节无水可供,不需要用水时,水又比较集中,甚至造成洪涝灾害。

二是年际变化大。灵寿西北部年径流量最大。多年平均径流深在300毫米以上,变差系数0.7-1.5之间。南部槐河15年观测资料表明,1963年径流深达1142毫米,而近十多年河流几乎干涸。年径流量变差大,给开发利用水资源带来困难。

三是外来水逐年减少。由于上游蓄水工程的兴建和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加,外来水量会逐年减少。

二、地表水资源 (一)降水量

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434-55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59.49亿立米,保证率50%,降水总量为56.52亿立米;保证率75%,降水总量为45.81亿立米。降水特点:一是分布很不均匀,行唐、新乐、无极是全区少雨区,年降水量不足450毫米,平山、灵寿西北部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是全区的暴雨中心;二是降水时间比较集中,6-9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5%。

(二)径流量

全区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中,海拔百米以上的中山区、丘陵区为9.28亿米;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区为1.70亿立米;保证率50%,全区年径流量为7.60亿立米;保证率75%,全区年径流量为3.97亿立米。

外来水量主要来自滹沱河上游及其支流冶河上游的山西省,其次是石家庄市、栾城、正定。此外尚有槐河上游邢台地区临城县的棋盘铺、磁河上游阜平县的三官、大北沟及浩河上游阜平县的黄连峪等。另外,每年还从王快水库分配一些水量。保证率按50%计算,扣除上游水量,1980、1990年的外来水量分别是:16.98、13.67亿立米。 三、地下水资源

东部平原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11.12亿立米。百米等高线以上灵寿、行唐两县邻近平原的井灌双灌部分,计303平方公里,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6905万立米。全区地下水多年平均综合补给量为11.81亿立米,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即地下水本身的生复量8290万立米,地下水多年平均资源量为10.98亿立米。 四、水 质

(一)地表水水质

1. 工业废水排放情况

1985年全区排放污染物的工业企业有160个,年排放工业废水3708万吨,经净化处理的为1094万吨,处理率为29.5%;符合排放标准的为1017.66万吨,达标率为27.4%。 2. 水域污染

自1977年以来对岗南、黄壁庄、口头、横山岭四座大型水库及石津渠、邵村排干两条渠道和河进行了系统监测。据1985年的监测结果,这四座大型水库的水质都达到了国家地面水三级标准,这是为防止地面水质污染而规定的最低水质要求。这说明各大型水库的水质已接近污水的边缘。例如,黄壁庄水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井陉县微水镇,工业污水通过冶河排入库区水体。对冶河微水河段监测结果,酚、氰化物、砷、铬(六价)、硫化物等均有检出。其中酚检出率为80%,超标率达73%,最大值超标65倍;氰化物检出率为67%,超标率达27%,最大值超标11倍。冶河水中悬浮物多,有机质含量大,颜色黑黄,1981年监测4次,其COD值有2次达到100毫克/升。 3、河渠水质

河、石津渠、邵村排干,由于石家庄市、栾城、赵县、藁城、晋县、辛集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使水质恶化。特别是河,水质呈黑色,污浊有臭味,含有大量的悬浮、胶体物质。其次是石津渠和邵村排干,被沿渠市县许多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严重地污染了这三条河渠的水质,并对沿河渠的地下水质有一定影响。河已成为石家庄市及栾城、赵县的污水排放河,其中石家庄市排入 河的污水量占 河总纳污量的97%;石家庄市排入石津渠的污水量占其总纳量的68%。石津灌溉总干渠在非灌溉季节就是一条排污渠,灌溉季节水质为地面水三级,邵村排干常年排泄辛集市的污水。

4、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1985年全区有城镇人口20.17万人,生活用水标准按60升/人o日计算,则全年全区城镇人口共排出生活污水量为0.97万吨/日,加上医院污水排放总量0.064万吨/日,则全区共排出生活污水1.03万吨/日。

石家庄地区工业废水排放统计 (1985年) 表2-7-16

县(市) 排放量(万吨/年) 处理量(万吨/年) 处理率(%) 符合排放标准量(万吨/年) 达标率(%)

辛集 534.40 241.03 45.1 217.60 40.7 晋县 279.52 249.79 89.4 3.35 1.2 深泽 44.13 - - 44.13 100.0 无极 605.74 366.00 55.5 8.14 1.3 藁城 534.41 99.23 18.6 73.01 13.7 赵县 163.09 - - 105.48 64.7 新乐 256.82 80.00 31.2 202.50 78.9 高邑 155.17 - - 22.02 14.2 元氏 290.54 - - -- 赞皇 86.54 - - - - 平山 237.25 55.85 23.5 200.11 84.4 灵寿 299.97 2.42 0.8 51.20 17.1 行唐 220.54 90.12 40.8

合计 3708.12 1094.32 1017.66

石家庄地区废水污染状况 (1985年)

表2-7-17 -1 单位:吨/年

县(市) 悬浮物 化学耗氟量 生物耗氟量 有机磷 六价铬 砷化物 挥发酚 辛集 934.440 2443.070 0.018 晋县 1610.470 95.760 0.30 0.060 深泽 1.443 15.816

无极 2499.640 1385.860 1.510 藁城 905.340 1739.335 8.567

赵县 486.300 315.820 80.120 0.380 新乐 954.306 297.808 0.047 0.162

高邑 1008.859 22.380 4.397 0.100 0.001 元氏 153.974 0.529 赞皇 2779.682 3.060 平山 932.610 11.230 0.066 灵寿 79.100 0.010 行唐 327.181 100.330

合计 12594.245 8624.598 34.517 0.30 0.223 0.001 10.679

表2-7-17 -2 单位:吨/年

县(市) 氰化物 油 硫化物 氟化物 铜 锌 铅 辛集 0.400 44.6 37.290 2.232 晋县 0.270 2.242 2.220 0.00004 深泽 0.008 0.208 无极 28.400 24.00 41.820 7.207 藁城 15.290 1.95 6.566 4.006 赵县 0.870 0.565

新乐

0.655 2.41 0.918 1.967 0.0001

高邑 0.2432 4.31 0.065 0.858 元氏 4.629 0.147 0.004 赞皇 0.296

平山 0.620 0.0002

灵寿 2.700 2.26 0.680 2.480 0.2560 0.51

行唐 8.900 4.700 1.690

合计 1.4900 0.56 6.487 24.348 0.2563 0.51 0.00004

1985年河渠纳污量 表2-7-18

排污地区 河渠名称 纳污水量(万吨/年)挥发酚(吨/年) 氰化物(吨/年)年) 耗氟量(吨/年) 氨氰(吨/年)

石市、赵县 河 河 18900 104.58 4.41 412.65 12371.31 2014.74 石市、藁城、晋县 石津渠 4380 4.74 1.63 166.44 4166.85 1408.80

硫化物(吨/ 辛集市 邵村排干 840 0.57 0.18 28.20 304.74 42.57

1985年河渠监测情况 表2-7-19

河渠名称 超标项目监 超 测 标 地 量点 数 化学耗氧量 生物耗氧量 挥发酚 河 焦村 10.1 29.2 25.0 陈村 10.1 21.5 115.0 安济桥 9.6 14.4 25.0

石津河 良村 3.5 0.6 13.0 藁城 26.9 17.6 8.0

晋县 14.3 15.6 8.5

邵村排干 都大营 8.7 9.0 14.0 大李庄 2.8 1.5 2.9 孟家庄 3.7 1.6 0.4

(二)地下水水质

1、西部山区低矿化淡水区

在京广铁路以西,100米等高线以上的丘陵山区的地下水是低矿化的淡水,以重碳酸钙型水为主,灰岩、白云岩岩深裂隙水为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在0.16-0.4克/升,局部地区达0.65克/升。

2、山前倾斜平原淡水区

包括京广铁路以东广大地区,地下水均属于低矿化度的重碳酸盐型水,水中阳离子由西向东有ca+2→ca+2、mg+2、→ca+2、mg+2、na+1的分带规律,矿化度由0.2-0.4克/升过渡到0.5-0.7克/升,重点方向的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及矿化度均无明显变化。 3、东部低平原咸水区

主要分布在辛集市东南部,面积411平方公里。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硫酸盐混合型,部分地区为重碳酸盐--氯化物类型水和硫酸型--氮化物的混合型水。矿化度达3-10克/升。

第三节 植物资源

石家庄地区植物资源合计有2500余种。 一、森林资源

树木既有东北植物种属(如桦木、栎类等),又有喜温的南方树种(如漆树等),主要木本植物有44科74属144种。其中,乔木有26科35属75种,灌木有23科34属43种。主要乔木树种有杨、柳、榆、国槐、臭椿、泡桐、刺槐、栾树、香椿、红白桦树、山杨、栓皮栎、辽东栎、槲树、椴树、油松、侧柏、华北落叶松、法桐、梧桐、苦楝等;灌木主要有荆条、鹅耳枥、小叶鼠李、胡枝子、毛榛子、黄栌、酸枣、山皂荚、紫穗槐、锦鸡儿、绣线菊、枸杞等;藤本植物有妨忍冬、葛条等。全区林业面积488.99万亩。

各林种面积及所占比例表 表2-7-20

有 林 地 面 积

总计 用 材 林 防护林 薪炭林 特用林 经济林 合计 天然次生林 人工林

林地面积 217.48 43.06 14.80 28.26 55.00 5.00 0.42 114.00

占有林地% 100 19.80 6.81 12.99 25.28 2.30 0.20 52.42 占林业用地% 44.48 8.81 3.03 5.78 11.25 1.02 0.09 23.31 占总面积 13.47 2.67 0.92 1.75 3.41 0.31 0.02 7.06

全区活立木总蓄积为490.58万立方米,人均占有1.04立方米。各种林地蓄积量及各林龄组蓄积情况分别见下表。

各种林木蓄积量及所占比例表 表2-7-21

项目 活立木总蓄积 林分总蓄积 疏林蓄积 散生木蓄积 四旁树蓄积 数量(万立方米) 490.58 254.62 17.97 30.82 187.17 占总蓄积量百分比 100 51.90 3.66 6.28 38.16

林分中各林龄组蓄积情况表

表2-7-22

林分合计 幼龄林组 中龄林组 近熟林组 成熟林组 蓄积(万立方米) 254.62 39.33 159.04 32.09 24.16 占林分总蓄积百分比 100 15.45 62.46 12.60 9.49 每亩蓄积(立方米) 2.45 1.27 2.9 3.1 3.3

全区平均每亩活立木总蓄积2.45立方米。各种林木年平均生长率为7%。其中,平原树木年平均生长率为9%,山区树木年平均生长率为4%。全区年木材生长量为27.54万立方米。 二、草场资源

石家庄地区的草场资源多分布于平山、灵寿、行唐、赞皇、元氏五个山区县。毛面积308.84万亩。可利用面积268.46万亩,亩产294.70公斤。年产鲜草79113.75万公斤,产草量占全区粗饲料总产量的8.2%。各县草场面积及占全区草场面积百分比见下表。

山区五县草场面积占全区草场面积的百分比 表2-7-23

县 合 计 元 氏 赞 皇 平 山 灵 寿 行 唐

草场面积(万亩) 308.84 11.68 51.07 172.82 41.61 31.66 占全区草场面积百分比 100 3.78 16.54 55.96 13.47 10.25

组成天然草场的植物共121科1116种。其中,菊科植物最多,有135种。以下依次是禾本科109种,豆科98种,蔷薇科58种,百合科46种。

优良牧草有:沙达旺、苜蓿、草木樨、红豆草、槐树、胡枝子、锦鸡儿、披硷草、无芒雀麦等。常见的有毒有害植物有:藜芦、狼毒、乌头、鬼针草、苍耳、鹤虱、蒺藜等。 根据不同类型草场牧草的采食率和牧草营养成分,天然草场饲用植物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等(见附表)。天然草场饲用植物的产量共分八级(见附表)。

天然草场饲用植物产量等级表

表2-7-24

等 级 合 计 Ⅰ(优) Ⅱ(良) Ⅲ(中) Ⅳ(低) Ⅴ(劣) 面积(万亩) 308.84 0.0339 178.81 92.045 37.47 0.078

占草场总面积百分比 100 0.01 57.9 29.93 12.13 0.03

天然草场饲用植物产量级差表 表2-7-25

级 1 2 3 4 5 6 7 8

鲜草(公斤/亩) 71600 1200-1600 800-1200 600-800 400-600 200-400 100-200 <100 面积(万亩) 0.66 3.90 34.58 108.88 81.43 65.18 13.54 0.67

占草场总面积百分比 0.2 1.3 11.2 35.2 26.4 21.10 4.4 0.2

草场中4-6级占全区草场总面积的82.8%,平均亩产草400-600公斤。 三、主要经济植物

1. 干鲜果木经济林总面积114万亩,干鲜果树有9科9属80多种。其分布是:山区以木本粮油树种为主,主要有核桃、柿子、黑枣、红枣、花椒、板栗、山杏等,面积为27.32万亩,年产量0.1亿公斤;平原主要有梨、苹果、葡萄、桃、杏等,面积为86.68万亩,年产约4.5亿公斤。赵县雪花梨和藁城、晋县、辛集、新乐的鸭梨,辛集蜜桃、赞皇金丝大枣、元氏大红袍柿子、尖山黑枣、平山\大红袍\、\小红袍\花椒等,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 中草药 石家庄地区共有药用植物1039种。在山地自然资源区,有植物类药材743种,蕴藏量较大的主要有黄芪、黄芩、刺五加、照山白、党参、防风、冬花、佛手参、南星、漏芦、藜芦、黄精、玉竹、秦艽、秦皮、大黄、贯众、连翘、独活、羌活、柴胡、百合、桔梗、葛根、苍术等品种。在南驼灵寿县漫山一带,还有利用价值很高的盘龙参、猕猴桃等稀有资源13个品种。

在丘陵混交资源区,药材分布于两种地带,一是干旱地带,二是多湿地带。在干旱地带有54科672种,主要品种有枣仁、远志、知母、茜草、硬蒺藜、山豆根、白扁豆、银花、白头翁、瞿麦等;在多湿地带有36科201种,主要品种有旱莲草、旋覆花、香附、三棱草、菖蒲、柽柳、半夏、薤白、地芋、车前子、芦根等。其中,地芋、芦根为全区产量最多的中药材品种。

在平原药材种植区,种植品种达70多种,主要品种有板蓝根、沙参、牛膝、黄芪、生地、元参、丹参、川芎、花粉等。其中,板蓝根、丹参、沙参为我国北方地道药材,在全国享有盛誉。本区分布的野生植物药材有56科203种,主要有硬蒺藜、旋覆花、扁蓄、马齿苋、旱莲草、茵陈、白茅根、车前子、地黄、茜陈、冬葵子、菟丝子、王不留、停力子、二丑、香附、芦根等。其中,硬蒺藜、白茅根、茵陈、地黄、芦根等,正常年收购量均达5万公斤以上。辛集市以罗布麻为最多,产量居全区首位。家种药材以枸杞最多,种植面积达2500亩,年产量80万公斤以上。

3. 其它经济植物有酸枣、山杏、栎类、葛藤、桑树、杞柳、黄连木、漆树等。面积为1.67万亩,占全地区经济林面积的3.4%。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

主要指陆栖脊椎动物,首先是鸟类,其次是兽类、两栖类及爬行类等。我国一些珍贵、稀有动物如金钱豹、斑羚、褐马鸡、天鹅等,在本区也有分布。 一、毛皮动物

主要有黄鼬、艾虎、獾(猪獾、狗獾)、狐、豹猫、金钱豹、狼、野猪、水獭、鼠类等。 二、肉用动物

主要有草兔、野猪、野鸡、石鸡、毛腿沙鸡等。 三、药用动物

山区有71种,有山羊、金钱豹、鼯鼠、腹蛇、秃头雕等;丘陵干旱地带有56种,主要有全虫、刺猬、獾等,年可收购商品全虫1200公斤。丘陵多湿地带有62种,主要有蟾酥、土元等;平原区动物类药材资源较少,有蝉蜕、蜂房、蜥蜴、蝼蛄、大将军等;在海拔700米以下地带,因水库较多,水面广阔,拥有大量水生药用动物资源,主要有水蛭、河鳖、鲫鱼、鳝鱼、鲢鱼、河蚌、水黾、田螺、鳖甲等。其中,鳖甲开采利用历史悠久,数量较大。 四、羽用及制革动物

主要有鹰、雕类的雕羽、雕翎、尾羽、飞羽等。此外,有各种雁、鸭类的羽绒以及野猪、猪獾、狗獾、豹等,其皮是好的制革原料。 五、观赏类

主要有鸿雁、豆雁、灰雁、绿翅鸭、秃鹫、白海雕、草雕、猫头鹰、戴胜、云雀、豹猫、花面狸等。

第五节 矿产资源

1987年底,全区已发现矿种30多个。但多数矿种矿石品位低,储量小,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被列入河北省矿产储量表的矿种仅有7各,产地14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10处。矽线石、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用石英砂岩等为石家庄地区的优势矿种。平山县罗圈矽线石矿床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座矽线石中型矿床。 一、黑色金属矿产 (一)铁矿

全区有重要铁矿18处,预测储量有7658.52万吨。平山县10处,地质储量为279.85万吨;行唐县3处,地质储量为76.85万吨;赞皇县2处,地质储量为6911万吨;灵寿县2处,地质储量为379.54万吨;元氏县1处,地质储量为11.28万吨。

1. 岩浆型铁矿有2处:元氏县黑水河和赞皇县北水峪钒钛铁矿。因矿石伴生矿物多,含铁品位低,加工钛的选矿问题目前还未能完全解决,属暂难利用的矿。

2. 混合岩化型铁矿在平山县已发现下口铁矿和槐树坪铁矿2处小型矿床。储量约占全地区铁矿储量的31%。

3. 沉积变质型铁矿(鞍山式铁矿),山区5个县均有分布。已利用平山县王家湾、赞皇花木2处小型铁矿;元氏县一带的甘陶河群中仅见零星矿点。含矿层位为阜平群南营组中段混合岩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矿石为磁铁角闪石英岩。矿石品位区Tfe20-30%,最高可达45%。矿石易采易选,储量约占全地区铁矿总储量的27%。 (二)锰矿和铬矿

在灵寿县龙田沟发现小型矿床1处,保有储量1.80万吨,其中富矿1.70万吨,贫矿0.10万吨。矿石类型有锰矿石、铁锰矿石、含锰铁矿石。矿石矿物以硬锰矿、软锰矿为主,其次有镜铁矿和磁铁矿等。矿石含锰为26-41%,最高可达51.53%,为富矿。另外,在平山县秋卜洞、泥里河,灵寿县西青同等地均发现有零星锰矿点分布。

已发现铬矿点2处:元氏县鹿台、赞皇县南洼。预测储量671.43吨,赋存于超基性岩体中铬矿只是矿化,未形成矿床。个别矿石中Cr2O3含量5-8%,伴生元素有Go和Ni,暂不能开采利用。 (三)钒矿和钛矿

共有产地2处:元氏县黑水河钒钛铁矿和赞皇县北水峪钒钛铁矿,均为小型矿床。V2O5保有储量45444吨,T1O2表外储量859163吨。因综合回收技术不过关,尚未开采利用。另外,还发现矿点2处:平山县东沟村金红石矿点,行唐县牛下口村金红石矿点,地质储量16943吨。

二、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金属

(一)铜矿

目前只发现铜矿点10处,预测储量为1961.67吨。其中,分布于赞皇县5处,预测储量1067.40吨;平山县4处,预测储量543. 10吨;元氏县1处,预测储量351.17吨。成矿作用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有关,成矿类型为裂隙充填石英脉型铜矿,少量为方解石脉型。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黝铜矿、斑铜矿等。矿石品位悬殊,一般含CU0.1-0.2%,少数可达1%。由于地质工作程度低,交通不便,大都未开采。

(二)铅、锌矿

已见平山县秋卜洞1处,属热液脉型,产于石英斑岩与阜平群围岩接触带上。有用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含铅0.02-0.61%,锌0.01-0.66%,每吨含银40克左右,半伴生稀有元素。预测储量:铅121.5吨,锌131.47吨。 (三)金矿

在灵寿、平山等地发现有8处矿点,其中灵寿县有7处,平山县有1处。以第四系冲积冲洪积砂矿为主,属外生金矿,产于燕山期。品位2-8克/吨,最高可达30克/吨。灵寿县的土岭金矿属石英脉型。有大小矿体23个,金矿储量1.5吨。灵寿县的石湖金矿储量10.8吨。 三、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 (一)耐火粘土

主要分布在高邑县南焦、北焦,赞皇县白家窑等地,属沉积型,产于石炭系,耐火度1610-1770oC,未经勘探。白家窑耐火粘土矿预测储量约500万吨,民采年产150吨左右,主要用于粗瓷原料。 (二)高铝矿物原料矿产

矽线石 是石家庄地区的优势矿种,集中分布于平山县。已发现中型矿床1处,矿点3处。平山县罗圈矽线石矿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处矽线石中型矿床,已进行了详细普查,探明储量147.9万吨。主要含矿层位为阜平群团泊口组和漫山组。有2个矿带;北带长1300米,宽70-100米,包括6个矿体;南矿带仅1个矿体,长750米,宽5-10米。矿石类型有3种,即钾长石矽线石片岩、钛磁(赤)铁矽线石浅粒岩和含刚玉钾长矽线石片岩。含矽线石品位28.39%,伴生锆英石(品位0.13%)。矿石可选性较好,精矿品AI2O3为56.20%,矿物回收率71%。精矿中矿物含量大于85%,产率21%。 (三)熔剂用白云岩

已发现平山县庞家铺和郑家庄矿点2处,均属区域变质型熔剂用白云岩。庞家铺矿点矿石含MgO10.62-22.04%,CaO26.70-42.51%,S1O2含量偏高;郑家庄矿点矿石含MgO17-34%,CaO15-32%,S1O20.43-0.57%。

(四)造型用砂

主要是水成型砂。分布在丘陵和山前地带的全新统、上更新统冲积层中,地貌位置为现代河流的河漫滩、阶地和山前冲积平原地带。砂层厚一般为0.70-2米,含沙量低,含泥量高,目前尚未开发利用。

四、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一)磷

主要分布在元氏、平山、行唐等县,预测储量为813.41万吨。其中平山县水峪村磷矿属岩浆型磷矿,矿石含P2O53-5%,TiO22-3%,地质储量266.34万吨。元氏县北马村磷矿属热液型,矿石含P2O5为3 .99%,地质储量535.39万吨。均因品位低、质量差,未开采利用。 (二)硫铁矿

发现矿点3处:平山县扶峪、观南庄和灵寿县李家庄。扶峪、李家庄矿属热液型,矿石含S19-39%,储量不清。观南庄矿属沉积型硫铁矿,矿石含S20%左右,矿层薄,连续性差。

五、特种非金属矿产

(一)重晶石

已发现灵寿县营里、下旱沟和行唐县齐家峪、东黄安等几处矿点。属热液型,矿石含BaSO4高者达98.22%,低者60-70%。地质储量2288吨。矿体规模小,多为民采。 (二)冰洲石

矿点仅见于平山县土璃村。产于阜平群榆树湾组。其它情况不清。 (三)白云母

分布在平山、灵寿两县,行唐县有少量分布。已发现主要矿点7处:平山县有康家庄、扶峪、顺子沟、水峪、梁家串;灵寿县鲁柏山和冷泉。属伟晶岩型,产于太古界阜平群地层。矿石毛含矿率15-46Kg/立方米,以甲级云母品种为主。预测储量1800万吨。 六、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一)水泥用石灰岩

主要分布于赞皇、高邑、元氏、平山、灵寿、行唐6县。产于集武系、奥陶系地层中。矿体呈层状。规模大,质量好。矿石CaO含量一般在49-54%,预测储量约计132亿吨。赞皇县王家洞水泥用石灰岩矿为一大型优质矿床,保有储量20136万吨,矿石含CaO52.96%,mgo1.49%,S1O21.17%,AL2O30.58%。其中部分尚可作用电石、制碱等原料。 (二)石墨

仅发现平山白家庄1处矿点。平均品位1-2.5%。地质储量1892.61吨。 (三)滑石

主要分布在赞皇、平山、灵寿等县,属热液型矿床,质量中等。预测储量704万吨。现为民采,产量不大。

(四)玻璃用石英砂岩

已发现赞皇县五马山大型石英砂岩矿床一处。矿石含SiO297.52%,Te2O30.14%,AL2O21.13%。保有储量2176万吨。 (五)陶瓷原料

高岭土主要产于平山县合河口乡。矿石含SiO264.30%,AL2O323.01%,Fe2O30.73,K2O5.5%,Na2O0.12%。预测储量2000万吨。现有民采。

伟晶岩型陶瓷用钾长石分布在平山、灵寿、行唐等县。矿石含SiO263-67,Fe2O3-3%,K2O9.35-12.95%,Na2O2.1-4.7%,预测储量约725万吨,现只有少量民采。 (六)建筑石材

1. 建筑砂石 产于河流的中上游及其主要支流流经的山前地带的冲、洪积扇和河漫滩、阶地等地貌位置。河砂品种多,除建筑用外,还有铸造用砂、模型砂等。预测储量46亿吨。 2. 花岗石材 主要分布于元氏、赞皇、灵寿等县。为燕山期花岗岩。预测储量2亿吨。 3. 大理石 预测储量49亿吨,主要分布在平山、灵寿两县。品种有:平山红、风景绿、紫豆辨、雪花白、灵寿绿、鸡血红、墨玉、桔红等。

(七)蛭 石

主要分布在平山、灵寿、行唐3县,赞皇县也有少量分布。行唐县蛭石质量较好,膨胀系数7-27倍,属一、二级品。预测储量5104.9万吨。 (八)刚 玉

已发现重要矿点两处:平山县三道沟和灵寿县北枪杆。属混合岩化(区域变质)型。产于太古界阜平群片麻岩中,大部分与矽线石共生。矿石刚玉含量1%。地质储量2338吨。 七、燃料矿产 (一)煤

主要分布在赞皇、元氏2县,包括元北勘探区和赞皇县白家窑矿。已探明储量21810.7万吨,

保有储量21582.3万吨。

1. 元北勘探区 位于元氏县城北8公里的殷村和院家村一带。煤田储量计算面积24.15平方公里,最大垂深1000米,保有储量21449.6万吨,可采煤层共7层,总厚度8.2米。煤种为气煤。

2. 白家窑煤田 位于赞皇县邢郭乡和高邑县付村乡境内的邢郭梁一带。煤田储量计算面积0.99平方公里,煤系地层厚160-200米,埋深50-250米,含煤层8层,总厚度9.15米。其中可采煤层2层,厚2.1米,局部可采煤层3层,厚7米。探明储量361.1万吨,其中A+B级为302.5万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1987年石家庄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表 表2-7-26

煤田名称 储量级别 可利用储量(万吨) 保有储量 累计探明储量 白 家 窑煤 田 A+B 74.1 302.5 A+B+C 123.6 352 D 9.1 9.1

A+B+C+D 132.7 361.1 元 北勘 探 区 A+B A+B+C 2113.8 2113.8 D 19335.8 19335.8

A+B+C+D 21449.6 21449.6

(二)石油、天然气

主要分布在辛集市和晋县凹陷中。含油面积30.41平方公里,已探明油田或构造6个:河庄油田、河庄西油田、台家庄油气田、南小陈油田、晋40断块、赵兰庄构造。地质储量石油为51474万吨,天然气为19.2亿立方米。油藏多位于碳酸盐岩古潜山中,以小型油气田为主。

石家庄地区石油地质储量及开发现状表

表2-7-27

序号 油田类型 油田或构造名称 层位 埋藏深度(米) 含油面积(平方公里) 地质储量(万吨) 油田开发现状 原油性质 地理位置

投入开采时间 采油井 (口) 日产水平(吨) 比重(D20/4) 粘度(毫帕o秒50oC) 凝固点oC 1 潜山油田 河庄油田 下古生界 奥陶系 3150-3300 1.9 116 1980年2月 4 79 0.8321 5.3 34 辛集市

2 河庄西油田 3650-3800 5.98 385 1983年3月 2 3.8 0.8081 1.76 15 辛集市

3 台家庄油田 4150-4400 4.23 262.4天然气19.2亿米3 1986年2月 1 14 0.7050 1.3 15.3 辛集市

4 第三系油田 南小陈油田 渐新统 2760-3100 3.3 224 未开发 0.8588 15.75 33 辛集市 5 晋40#断块 沙河街组一段 2900-3000 160 1987年3月 1 28 0.8676 10.38 32 辛集市 6 赵兰庄构造 沙河街组三段 15± 4000 未开发 0.9953 56.08 15 辛集市 合计 孔店组 30.41 5147.4天然气19.2亿米3 8 124.8 晋县

注:此表系根据华北石油采油五厂提供整理,资料截止1987年8月。

第六节 地热资源

石家庄地区地下热水露头已发现18处,其中地下热水天然露头1处,人工揭露热水钻井17处。全部属中低温热水。热水总流量为13910.5立方米/日,年热流量可达22.92×1010千卡。分为太行山山地和平原沉降带两个地下热水区。 一、太行山山地地下热水区。

目前只有平山县温塘地下热水天然露头一处。温塘温泉地处滹沱河支流温塘河的东岸,有大小两泉出露出表。水温最高可达68oC,水质较好,富含医疗价值较高的放射性元素氡。热水异常区面积为0.09平方公里,由地表向下至60米处,为主要含热水层。温塘温泉日涌水量不少于1615.6立方米,年热流量为2.24×1010千卡。很久以来成为梯级综合利用的热水泉,现建有面积为3500平方米年接待能力千余人的河北省工人疗养院,还建有年均接待10多万洗浴人次的各类浴池、浴塘,并建有利用地下热水采暖的暖房和地热温室。 二、平原沉降带地下热水区

分布于辛集、晋县、无极等县(市)。已开发出人工揭露热水井10余处,水储层埋深为2000-3500米,井口涌水量从123.24立方米到1563.44立方米不等,水温为51-118oC,水质较好,属Ci-Na型水。总计年地表热流总量为20.68×1010千卡。已开发的揭露热水井,有的已利用于孵化、食用菌培植和鱼类养殖、家禽饲养、洗浴疗养等。

平原沉降带地热水点一览表 表2-7-28

热水点所在地 热水点名称 水温(oC)流量(立方米/日) 备注 热水点所在地 热水点名称 水温(%)流量(立方米/日) 备注

辛集 晋2 83 1480 已利用晋县 晋33 78-79 1979 未利用 辛集 辛集 辛集 辛集

晋4 69 123.24 未利用 无极 极1 74 177.12 未利用 晋8 51 1976 未利用无极 极12 69.8 已利用 晋29 80 1563.4 已利用 晋12 68 1524 准备利用

辛集 晋14 99 2546 未利用 辛集 晋17 68 926 准备利用 辛集 泽古3 118 未利用 辛集 晋6 68 未利用

第八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石家庄地区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旱涝、暴雨、低温连阴雨、冰雹、干热风、大风、霜冻共7种。年平均受灾面积140万亩。 一、旱 涝

旱涝灾是石家庄地区农业的主要危害。1963年涝灾,全区粮食减产3亿多公斤;1972年旱灾,全区粮食减产1000多万公斤。从1964年到1983年20年间,旱、涝年各出现6次,平均3-4年出现一次旱年和一次涝年。 (一)旱涝年分布频率

石家庄地区旱涝分布特点是,山区涝年多于平原,旱年平原多于山区。涝年分布频率为15%-40%。出现频率最多的地区有3个:一个在平山及灵寿、行唐西北部山区,发生频率在30%以上,中心为35%。另一个在辛集、无极一带,频率为40%。第三个在元氏县,频率为35%。大涝年全区频率为8%,约12年一遇。全区出现大涝最少的晋县,频率为15%。 旱年频率为15%-40%,出现频率最高区为无极、新乐和行唐一带,达30%以上,中心达35%。旱年出现频率最低的在高邑,频率为15%。

(二)旱涝变化规律

旱年具有连续出现的特点,如1968-1969年、1970-1972年、1979年-1981年,都是连续2--3年全区出现一次偏旱到大旱。其中1972年为建国以来最旱的一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65.5毫米,约占正常年份降水量的一半,年雨量距平均百分率为-50%左右,属大旱年份之列。 石家庄地区涝灾则常以突发的形式出现,尤其大旱转大涝,这种特征更为明显。如1963年8月份,由大旱突然转成大涝。 (三)旱涝类型

根据旱涝出现的不同季节,石家庄地区旱涝可分为春旱、初夏旱、伏旱、秋旱、夏涝和秋涝六个类型。

石家庄地区旱涝类型表

表2-8-29

类型特征 出现时间 最大出现频率(%)最大出现频率地区 最小出现频率(%) 最小出现频率地区 全区平均出现频率(%)

春 旱 3--5月 71 赞皇、赵县等 62 藁城、灵寿平山 67 初夏旱 6月下旬至7月上旬 65 平山、赞皇 50 辛集市等 59 伏旱 7月中旬至8月上旬 65 新乐 40 辛集市 54

秋旱 8月中旬至9月下旬 30 辛集市 15 平山、新乐、赵县 20 夏 涝 7月中旬至8月中旬 35 辛集市 10 赞皇 25 秋涝 9月中旬至9月下旬 29 赞皇 14 藁城 25

二、春秋低温连阴雨

按河北省气象局标准,全区春季低温连阴雨,20年中平均出现13次,出现频率为65%,出现最小频率为50%。持续最长时间为8天(灵寿降水77.3毫米)。秋季低温连阴雨一般出现在8月下旬到9月下旬。20年中平均出现5次,出现频率为25%。赞皇出现次数最多为9次,辛集、新乐、藁城、赵县出现次数最少为3次。连续最长时间为10天。 三、暴 雨

暴雨是夏季经常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按24小时降水量≥50毫米为暴雨,24小时降水量≥100毫米为大暴雨。20年中,全区各站平均出现暴雨28 .1次,平均每年出现1.4次,趋近2年3次。大暴雨各站平均4.4次,平均4至5年一遇。暴雨出现较多的有辛集、赵县、平山,都在31次以上,年平均1.6次。出现最多的是平山县,共37次,年平均1.9次,近一年两遇。出现较少的是深泽、无极、新乐、灵寿、行唐,都在25次以下,年平均不到1.3次,其中新乐最少,共出现15次,年平均0.8次,5年4遇。大暴雨出现较多的是平山、辛集市,共出现7-8次,平均5年2遇。大暴雨出现较少的有赵县、藁城、新乐,共出现2-3次,平

均7-10年一遇。1963年8月,赞皇县一次暴雨量1187.3毫米,是建国以来最大一次暴雨。 暴雨发生在4至10月之间,7至8月出现最多,占暴雨总次数的80%。大暴雨也集中出现在7、8月份,占大暴雨总次数的77%。 四、冰 雹

(一)冰雹日数及地理分布

冰雹多发生于西部山区,自西向东递减。多冰雹县有赞皇、平山,年平均0.8次以上,赞皇最多,为1.2次,少雹区在无极、深泽、晋县、藁城一带,年平均在0.4次以下,平均3-4年一遇。20年中,全区平均每年出现冰雹5.5次,出现时间在4至10月,其中,6、7月份平均出现1.8次,占年冰雹出现次数的33%。 (二)冰雹路径

石家庄地区共有三条主要冰雹路径,都发源于西部山区,其它方向极少。第一条发源于平山县西部山区的卸甲河流域,经岗南水库、北马家、井陉县的西部进入元氏和赞皇;第二条发源于灵寿西北部山区,沿南甸河南下,至获鹿后,沿河东南下,经栾城西部进入赵县;第三条发源于行唐口头水库附近,沿郜河和磁河、木刀沟,经新乐、无极、晋县、辛集后出境。 五、干热风

春季或秋季,当西或西北方向气流越过太行山后,往往形成干热风。20年中,各站平均出现干热风94次,每年平均出现4.7次。从全区分布情况看,西部山区和半山区多于东部平原。出现最多的是赞皇和藁城,年平均在6.3次以上。出现最少的是新乐、无极、深泽一带,年平均不足4次。从年际变化情况看,一般旱年多于不旱年;集中发生时间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

干热风出现次数 表2-8-30

轻 中 重 合计 辛集 2.1 1.5 0.8 4.4 藁城 3.6 2.4 0.4 6.4 赵县 新乐 元氏 赞皇

2.3 1.2 1.2 4.7 1.8 1.4 0.8 4.0 2.2 1.2 1.1 4.5 2.9 1.8 1.8 6.5

平山 1.8 1.0 0.8 3.6 灵寿 1.6 1.7 1.2 4.5

六、大 风

20年中,全区各站年平均出现大风15.7次,平原多于山区,出现;较多的有新乐、赞皇、藁城,年平均19-26.6次;出现较少的有元氏、辛集、灵寿等,年平均8--13.6次,最大风速28米/秒。大风发生时间,春季最多,年平均为7.2次,占全年大风次数的46%;秋季较少,年平均为2次,占13%。 七、霜 冻

初霜冻东部平原早于西部山区。出现最早的是无极、赵县,在10月21日;最晚的是平山,在10月28日。全区平均为10月24日。终霜冻西北部山区早于东南部平原,终止最早的是平山,为4月8日;最晚的是赵县,为4月18日。全区平均为4月12日。 八、灾害性天气分布

1. 平山、灵寿西北部深山区(海拔高度1000-2281米)以旱涝、冰雹、低温、冻害、暴雨

为主要灾害。

2. 平山、灵寿、行唐、元氏、赞皇低中山区(海拔高度500-1500米)以干旱、大风、暴雨为主要灾害。

3. 东部平原各县(海拔在100米以下)以涝灾、低温连阴雨、暴雨、干热风为主要灾害。 4. 五个山区县的丘陵区(海拔高度在100-500米)以干旱、干热风、冰雹为主要灾害。 5. 赵县、高邑一带为本区少灾区。

石家庄地区历年旱涝灾害情况汇总表 表2-8-31 单位:万亩 合计 其 中

涝 灾 旱 灾

受灾面积 成灾面积 受灾面积 成灾面积 分 布 范 围 受灾面积 成灾面积 分布 范 围 1949 13 13 - - 10 8 元氏 1950 17 7 - - - -

1951 3 3 - - - -

1952 211 147 1 1 平山 114 68 辛集市、晋县、深泽、无极、新乐、赞皇、平山 1953 37 2 27 0 平山 10 2 灵寿、行唐

1954 290 206 251 204 全区(13)个县市 - -

1955 95 41 25 16 赞皇、元氏、无极、深泽、辛集市 53 17 新乐、元氏、平山、灵寿、行唐 1956 365 275 365 134 全区(13)个县市 - - 1957 66 19 2 0 灵寿 21 21 无极、元氏、赞皇、行唐

1958 4 4 4 4 辛集市 - -

1959 50 27 2 2 辛集市 22 17 无极、平山、灵寿

1960 185 144 17 9 辛集市、平山、元氏、无极、赵县 133 93 除辛集市、深泽县外其它11个县(市)

1961 117 78 4 2 辛集市、晋县、深泽、无极、行唐 52 26 13个县市

1962 243 102 13 5 辛集市、晋县、无极、平山、赵县 118 33 除晋县、新乐外其它11个县(市)

1963 661 509 618 409 全区13个县(市) 3 2 元氏、行唐

1964 247 102 54 32 除深泽、新乐、赞皇、元氏外其它9个县(市) 39 28 除辛集、赵县、赞皇外其余10个县(市)

1965 152 92 - - 87 65 除晋县、藁城、赵县外其余10个县(市)

1966 162 89 19 15 辛集市 24 13 辛集市、晋县、赵县、元氏、赞皇、灵寿、行唐

1967 102 59 16 14 辛集市、晋县、元氏、赞皇、平山、灵寿、行唐 10 7 辛集市、晋县、元氏、赞皇、行唐

1968 4 20 - - - -

1969 40 5 3 1 藁城、平山 6 -

1970 20 14 3 3 辛集市 2 1 赞皇、平山

1971 65 51 6 5 辛集市、赵县 31 24 辛集市、深泽、藁城、元氏、赞皇、平山、灵寿 1972 199 153 - - 辛集市 134 94 除晋县、赵县、无极外其它10个县(市)

1973 4.8 14 8.4 2.45 除辛集市、晋县、深泽、无极、高邑外其它8个县(市) 20 7.6 除晋县、高邑外其它11个县(市)

1975 72.37 40 3.02 平山 526 - 辛集、新乐、元氏、赞皇、平山、灵寿、行唐

1977 210 137 70 54.7 除高邑、赞皇外其它11个县(市) 2.8 1.4 辛集、深泽、元氏、平山、

灵寿、行唐

1978 80 53 25.7 21 除无极、赵县、高邑外其它10个县(市) 14.49 8.6 藁城、赞皇、新乐、高邑、元氏、平山、灵寿、行唐

1980 132 78 0.24 0.07 赞皇、灵寿、行唐 82.5 56 除无极、藁城外其它11个县(市)

1981 114 80.11 0.02 0.02 平山、灵寿 67.71 46.22 除深泽、无极、藁城外其它11个县(市) 1982 71 69 6.2 3.7 辛集市、无极、赵县、元氏、赞皇、平山、灵寿、行唐 45.5 31.66 除晋县、无极、深泽、高邑外其它9个县(市)

1983 47 43 0.28 0.21 辛集市、元氏、平山、行唐 31.64 21.17 辛集市、深泽、元氏、赞皇、平山、灵寿、行唐

1984 158 81 10.71 7.06 辛集市、元氏、行唐 53.9 29.44 辛集市、藁城、元氏、赞皇、平山、灵寿、行唐

第二节 地震灾害

一、地震空间分布规律

从地震的平面分布看,多集中于北东向展布的三个条带上。

1. 获鹿--灵寿--行唐带。包括获鹿、灵寿、行唐三县的太行山前地带和平山县东部及石家庄市、正定、新乐的西部地区。该带曾发生M≥4级历史地震25次,近期MS≥3.0级地震6次。1791年2月11日在获鹿北部发生51/2级地震,为最大地震。

2. 高邑--晋县带。主要包括高邑、赵县、晋县。这一带曾发生M≥4级历史地震11次,近期MS≥3.0级地震8次。最大地震为1351年5月发生在晋县的51/2级地震。

3. 辛集带。是宁晋--辛集地震带的组成部分之一。该带内曾发生M≥43/4级地震3次,近期MS≥3.0级地震52次。1882年12月2日辛集、深县间的61/2级地震,及1966年3月26日发生于辛集南部MS6.2级地震,为最大地震。

石家庄地区地震多属于浅源地震。从地震的垂向分布看,震源深度大多小于40公斤。获鹿--灵寿--行唐地震带内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在10-30公里范围内。其中15、18、20、24、35公里附近,为震源特别集中处。高邑--晋县地震带的高邑区段,震源深度较浅,多在8--15公里区间,特别集中于10-15公里深度。辛集地震带震源深度主要集中于12-16公里之间。 二、地震分布时间特征

从地震的时间分布来看,石家庄地区地震活动具有相对密集和相对平静的特征。根据对48次历史地震和对1955年以后记录到71次MS≥3.0级地震的分析,时间上大体可划分为8个地震密集活动时段(见下表)。在每一个密集活动时段内,均有一簇4级次以上地震,并有1到数次43/4级以上破坏性地震为其标志。从对后5个相对密集时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相对活动的延续时间为20年到187年,相对平静时段的延续时间为25年到146年。

石家庄地区地震密集时段划分表 表2-8-32

密集活动时段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大致活动时间范围 公元四世纪前叶 公元八世纪后叶 公元924-1011年 公元1331-1351年 公元1497-1684年 公元1759-1853年 公元1878-1918年 公元1966-今 地震次数(≥4级) 1 72 2 2 19 17 4 26 震级最高峰值 43/4-5 6 43/4 51/2 5 51/2 61/2 6.2

三、地震活动

据史料记载,石家庄地区曾先后发生数十次有感地震。其中:震中位于石家庄地区、震级在43/4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11次,内含6级以上地震3次。1882年12月2日辛集--深县间61/2级地震,震中烈度为8度强(见表2-8-33),邻近石家庄地区边缘地带,石家庄地区造成一定程度破坏的强烈地震有9次。1966年3月22日宁晋7.2级地震(见表2-8-35)对石家庄地区影响最大。

石家庄地区破坏性地震

表2-8-33

发 震 时 间 震 中 位 置 震级 震中烈度 震源深渡(KM) 精度 年 月 日 时 分 秒 北纬 东经 地点

321 9 38.2o 114.5o 正定、灵寿、获鹿间 43/4 6 776 辛集一带 43/4 43/4

777 37.8o 115.2o 辛集、宁晋间 6 8 1351 5 38.1o 115.1o 晋县 51/2 7

1772 3 1 38.3o 114.4o 灵寿 5 6

1882 12 2 38.1o 115o50′ 辛集、深县间 61/2 8强 1966 3 26 23 14 27 37o41′ 115o16′ 辛集南 MS:5.3 20 Ⅰ

1966 3 26 23 19 04 37o41′ 115o16′ 辛集南 MS:6.2 7强 15 Ⅰ

1966 3 27 02 14 14 37o33′ 115o16′ 辛集、赞皇、河间 MS:5.8 20 Ⅱ 1967 12 3 04 05 48 37o43′ 115o13′ 辛集、宁晋间 MS:5.7 25 Ⅰ 1968 1 16 03 33 55 37o46′ 115o13′ MS:5.3 20 Ⅰ

近石家庄地区破坏性地震 表2-8-34

发 震 时 间 震 中 位 置 震 级 震 中裂 度 年 月 日 北纬 东经 地点 1011 8 38.2o 114.6o 正定 43/4 6 1512 37.9o 114.7o 栾城 5 6 1528 37.9o 114.7o 栾城 5 6

1594 4 38.1o 113.3o 获鹿北 43/4 6 1791 2 11 38.2o 114.3o 获鹿北 51/2 7 1909 10 38.1o 114.3o 获 鹿 5 6

邻区5级以上地震对石家庄地区的影响 表2-8-35

地震时间 震中位置 7震级(M) 震中裂度 影响情况 年 月 日 北纬 东经 参考地点

1926 6 28 39o4′ 114o27′ 山西灵丘 7 9 东部、北部烈度约为5-6度 1668 7 25 35o3′ 118o6′ 山东、莒县、郯城间 8.5 12 东部烈度为6度 1679 9 2 40o0′ 117o0′ 河北三河北京平谷 8 11 灵寿一带烈度约为6度 1683 11 22 38o7′ 112o7′ 山西原平东南 7 9 灵寿、行唐一带烈度约为6度 1730 9 30 40o0′ 116o2′ 北京西郊 61/2 8 辛集一带烈度约为6度

1830 6 12 36o4′ 114o2′ 河北磁县 71/2 10 元氏、高邑一带烈度近6度 1966 3 6 河北宁晋 5.2 7 辛集、晋县南部、赵县东南部烈度为5度

1966 3 8 37o21′ 114o5′ 河北隆尧马兰、任村一带 6.8 9 晋县、辛集、赵县、高邑、元氏、深泽、无极等县均有程度不同的破坏

1966 3 22 37o32′ 115o3′ 河北宁晋东汪一带 7.2 10 各县均有程度不同的破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je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