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局重点专科建设计划书 糖尿病科1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4 09: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国家局重点实验室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附件3
项目编号:0 3 J 2 X 1 L 2 2 3 B 2 0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
项 目 建 设 计 划 书
项 目 名 称: 糖尿病科 项 目 类 别1:重点专科√ 重点专病□ 项 目 类 别2: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民族医药□
资 助 类 别:立项资助√ 立项不资助□ 单 位 名 称: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盖章) 单 位 类 别:中医医院□ 中西医结合医院√ 民族医医院□ 综合医院□
单 位 性 质:政府举办√ 非政府举办□ 项目负责人: 苏秀海 单位负责人: 王立新 单位通讯地址: 河北省沧州市黄河西路31号 单位邮政编码: 061001 电话: 0317-2078605 单位传真:0317-2025774电子邮件:yiwuke1000@yahoo.com.cn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2007年11月
一、专科(专病)主要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 要求:以重点病种为基础,结合本专科(专病)目前的工作现状,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建设的主要目标、预期取得的进展、关键指标值以及拟开展的主要工作内容。字数控制在2000以内。 1.发展方向 在既往临床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工作现状,我们将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作为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以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作为重点病种,逐步拓展糖尿病性神经原性膀胱、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等领域。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为基础,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最终目标,以应用研究为主导,同时注重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着重优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规范的筛选与制定,开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特色疗法与固定方剂,探讨慢性并发症的辨证论治思路,并与现代医学有机的结合起来,逐步提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专科学术水平,为建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色诊疗体系奠定基础。 2.主要目标 ①筛选和优化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及糖尿病性神经原性膀胱有效的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规范,形成一套特色的诊疗体系。 ②科室内信息技术的建立与进一步完善,在原有的门诊病历录入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住院患者病历录入及随访系统,同时建立文献数据库。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挖掘与整理,从而为临床科学研究,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帮助。建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对区域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率有一定的了解,并逐步建立起“治未病”的思路。 ③探索基于提高临床疗效的科研方法和思路,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建立起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疗效评价体系。 ④挖掘医学前辈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医学文献及民间特色疗法,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如应用正交设计的研究方法研究施今墨老先生降糖对药的剂量配比及疗效,对民间降糖单味中药进行临床与动物实验研究。制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疗方案,筛选特色中医药疗法。 ⑤人才梯队的建设,为保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送出进修,以利于专业技术的提高。建立人才聘用的竞争制度,以利于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为培养后续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科室的专业建设。 ⑥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外出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临床技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开发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案及技术。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诊疗思路及体系。 3.预期进展: ①建立临床行之有效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病种诊疗规范、疗效评价体系及其药物经济学评价,建立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治规律,发展中西医结
1
合学术理论。 ②成果的转化,通过临床探索与试验对于临床行之有效的制剂及特色治疗方法,申请专利,并通过成果转化争取申请国药准字号药物。对于临床科研成果进行申报评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争取在被SCI收录的期刊发表相关论文。为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规范提供依据。 ③建立完善的门诊、住院及文献资料数据库,为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素材,为人才培养提供学术上的条件。 ④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科研水平过关的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专业的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⑤加强国内外的学术经验交流,提高专科的知名度,把专科建设成为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4.关键指标: ①经过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形成完善的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临床疗效5~10%,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较前减少,住院日缩短。 ②建立基于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医证候模型2~3个,构建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临床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 ③争取省级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1~2项,市级科研课题3~4项,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④每年举办省级专病学习班1次,争取申请国家甚至国际专病学习班1次,以便于推动专科的发展。 5.主要工作内容: ①重视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思想,对于糖尿病患者普及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有关知识,如控制血糖达标的重要性、降低血脂、降低血压等,注意生活的调摄,提倡食疗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影响。 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证候,进行归类总结,完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辨证分型,对于中西医结合优势单病种诊疗规范的制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③我们已制定了相关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等中西医结合诊疗及护理规范,在日后的工作中必将进一步优化。如通过临床疗效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及民间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探讨可以为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④对目前治疗慢性并发症的院内制剂进一步进行正交设计的研究,优化方剂的组方,筛选药物成分及药物的配比。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以获得院内制剂的成本-效果比,从而指导临床应用。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为新药的审批做好准备。 ⑤每年送出1~2名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培养研究生2~3名。 ⑥选派专门人员管理信息数据库,争取两年之内建成并完善。
2
二、专科(专病)建设计划 要求:按年度(3个年度)列出具体的建设计划,主要包括临床诊疗方案的优化、单病种质量管理、疗效水平提高、科学研究、专科技术推广与应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应用、业务条件改善、经费投入等。 2008年度 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路径的完善,中西医结合护理规范体系的研究。 2.开展固定方剂与特色疗法的临床研究,预备申报科技攻关课题与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同时挖掘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剂及民间的单方验方。 3.电子信息化病历数据库的应用,临床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备,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4.医疗质量的考核及考核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形成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5.在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逐渐培养和扶植一批年轻的业务骨干,通过进修学习(每年送出1~2名)提高临床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6.建立检验能力与科研能力完备的实验室,以满足临床及科研的需要。 7.每年举办1~2次省级学术会议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同时开展区域内或区域外的协作。 8.投入临床及科研经费80万元。 2009年度 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路径护理规范体系的的完善,尤其是3个重点病种临床医疗体系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 2.继续开展固定方剂与特色疗法的临床研究,并积极开展应用的基础研究,申报科技攻关课题与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3项。对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剂及民间的单方验方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学术论文的整理。 3.电子信息化病历数据库的完善,国内外文献的分析与整理。网络信息化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信息及人才信息,为临床提供帮助。 4.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护理规范及医疗质量考核的实施,初显成效,临床差错明显减少,临床疗效较前提高。 5.通过进修学习(每年送出1~2名),临床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开发1~2种新技术项目,计划培养1名研究生,同时招纳研究生1~2名。 6.实验室具有一定的规模,能满足临床及科研的需要。 7.在专业协作组内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对照试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口帮扶2~3家中医专科。 8.投入临床及科研经费80万元。
3
2010年度 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临床、护理规范及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形成,对提高临床疗效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在区域内推广经验和技术。 2.固定方剂与特色疗法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的基础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名老中医的经验方剂及民间的单方验方进行临床与实验研究亦取得相应的阶段性成果;总结学术论文并发表,完成科研成果的申报。 3.电子信息化病历数据库彻底建成与完善,在临床与科研中运转良好,网络信息化平台在学术交流与信息获得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4.医疗质量的考核及考核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形成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5.年轻的业务骨干,通过进修学习,临床技术水平、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临床水平与科研能力趋于成熟,能满足临床及科研的基本需要。 6.新技术项目争取申报1~2项专利。 7.实验室具有一定的规模,能满足临床及科研的需要,影响力逐步提高,为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准备条件。 8.对口帮扶2~3家中医专科逐步建成,业务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明显提高,。 9.投入临床及科研经费40万元。
4
三、专科(专病)建设指标 (一)基本能力建设相关指标部分(难以表述的指标,如加“★”的,请用文字作为附件加以说明) 指标名称 2006年度 2008年度 2009年度 2010年度 1.床位数 60 60 60 60 2.设备配备★ 3.质量管理★ 4.对口支援★ 5.经费投入★ 6.协作组工作★ 7.医德 ⑴制度建设★ 医风 ⑵患者满意度 9.信息技术应用★ 10.门诊量 11.平均门诊人次费用 12.出院人数 13.病床使用率 14.病床周转次数 15.平均住院日 16.平均住院人次费用 17.收治重点病种比例 18.急危重症患者比例 19.疑难病症患者比例 20.区域外患者比例 21.会诊与转诊 22.临床诊疗规范★ 23.患者随访 24.人员结构★ 25.老专家作用的发挥★ 26.专科学术带头人★ 27.专科学术继承人★ 28.继续教育完成率 29.接收进修人员
能 是/3 3 30 否 有 89.5% 4 16019 167.9元 1042 104.27% 17.3 21.1 3119 95% 20% 18% 18% 5/8 8 95% 是 充分 全面达到 全面达到 100% 18 能 是/3 3 80 是 有 90% 有 8 16150 170元 1100 92% 18 20 3119 95% 25% 20% 20% 10/15 8 95% 是 充分 全面达到 全面达到 100% 18 5
能 是/3 4 80 是 有 90% 有 8 16200 170元 1150 95% 19 19 3119 95% 25% 20% 20% 10/15 8 95% 是 充分 全面达到 全面达到 100% 18 能 是/3 5 40 是 有 90% 有 8 16270 170元 1200 95% 20 18 3119 95% 25% 20% 20% 10/15 8 95% 是 充分 全面达到 全面达到 100% 18 8.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建设★ 有 30.赴外院进修 31.学术活动 32.研究室建设 33.科研成果★ 34.学术论文与专著★ 35.创新★ 1 8 有 1 8/0 有 1 8 有 1 10/0 有 1 8 有 1 15/1 有 1 9 有 1 15/0 有 (二)重点病种相关指标部分(难以表述的指标,如加“★”的,请用文字作为附件加以说明,重点专病项目只填写重点病种1) 重点病种1: 2型糖尿病 指标名称 2006年度 2008年度 是 100%/98%/98% 2009年度 是 100%/98%/98% 2010年度 是 100%/98%/98% 1.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执是 行★ 2.诊断水平 3.疗效水平 100%/98%/98% 0/80% 0/85% 80% 70% 是 1 2 有 是/是 是 1 1 0/85% 80% 70% 是 1 2 有 是/是 是 1 1 2009年度 是 100%/98%/98% 0/90% 85% 75% 是 1 2 有 是/是 是 1 1 2010年度 是 100%/98%/98% 4.门诊中医药/民族医药75% 治疗率 5.住院中医药/民族医药60% 治疗率 6.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 7.特色疗法★ 8.院内中药/民族药制剂★ 9.单病种优化治疗方案 制定与实施★ 10.护理★ 11.研究重点与方向★ 12.科研课题★ 是 1 2 有 是/是 是 0(0/0/0) 1(0/0/1) 2(0/1/1) 1(0/0/1) 13.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1 14.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 1 指标名称 2006年度 重点病种2 糖尿病性肾病 2008年度 是 100%/98%/98% 1.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执是 行★ 2.诊断水平 3.疗效水平 100%/98%/98% 0/80% 0/85% 80% 6
0/85% 80% 0/90% 85% 4.门诊中医药/民族医药75%
治疗率 5.住院中医药/民族医药70% 治疗率 6.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 7.特色疗法★ 8.院内中药/民族药制剂★ 9.单病种优化治疗方案 制定与实施★ 10.护理★ 11.研究重点与方向★ 12.科研课题★ 是 1 1 有 是/是 是 75% 是 1 1 有 是/是 是 1 1 2006年度 2008年度 是 100%/98%/98% 75% 是 1 1 有 是/是 是 1 1 2009年度 是 100%/98%/98% 80% 是 1 1 有 是/是 是 1 1 2010年度 是 100%/98%/98% 0(0/0/0) 1(0/0/1) 2(1/1/0) 1(0/0/1) 13.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1 14.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 1 指标名称 重点病种3: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执是 行★ 2.诊断水平 3.疗效水平 100%/97%/98% 0/75% 0/80% 75% 80% 是 1 1 有 是/是 是 1 1 0/80% 75% 80% 是 1 1 有 是/是 是 1 1 0/85% 80% 85% 是 1 1 有 是/是 是 1 1 4.门诊中医药/民族医药70% 治疗率 5.住院中医药/民族医药75% 治疗率 6.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 7.特色疗法★ 8.院内中药/民族药制剂★ 9.单病种优化治疗方案 制定与实施★ 10.护理★ 11.研究重点与方向★ 12.科研课题★ 是 1 1 有 是/是 是 2(0/1/1) 2(0/1/1) 1(1/0/0) 1(0/0/1) 13.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1 14.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 1 7
四、地方经费投入计划(比例) 各级主管部门(上级单位): 1、省级(上级)主管部门(单位)投入 10 %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2、地(市)级主管部门投入 10 %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3、县(市)级主管部门投入 %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2008年度 经费使用年度计划(%) 40 所在医院投入 80 %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2009年度 2010年度 40 20 8
五、审核意见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管)医院上级主管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印章 年 月 日 附件: “专科(专病)建设具体指标”中需用文字表述的,应列出项目名称、每年度的目标等。
9
三、专科建设指标附件
附件1 目前我科应用的设备 设 备 名 称 西门子彩超 主要诊疗及实702分光光度仪 验设备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肌电图 动态血糖监测仪 胰岛素泵 主要诊糖尿病治疗仪 疗及实 验设备 眼底荧光造影机等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多功能皮肤温度检查仪 光免酶标仪 价格 (万元) 275 购买日期 05.6.26 产 地 德国 美国 北京 丹麦 美国 美国 北京 北京 德国 石家庄 石家庄 月均使型 号 用人次(份) SEQUOIA 4580 Bio-Thesio2740 meer E—1000SPM 978 MODEL CAMSTM 768 2234 210.54 05.11.14 120 80.65 79.82 78.6 70 56.21 56 20.18 0.7 05.11.04 04.11.24 03.10 05.6.8 05.11.4 04.12.18 05.3.19 05.6.16 04.10.14 507C508C 748 Wcty2000 359 TVC-45 ACS80SE XH-II 9602 321 2460 690 1257 计划购入的设备 设备名称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经皮氧分压测定仪 糖尿病治疗仪 价格(万元) 12 15 7 计划购入时间 2008年3月 2009年1月 2009年3月 月平均使用次数 50 50 180 附件2 单病种质量管理
我院糖尿病科为河北省重点中医专科,沧州市重点医学专科,河北省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长期致力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我们建立了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等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及护理规范,完善了质量管理与费用控制系统(其中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由湖南医科大学牵头,国内十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同参与的项目)。
1.2型糖尿病
10
我科于1986年即开始糖尿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1989年10月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医疗中心”,并举办多次学术会议;1997年成为“河北省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的挂靠单位;1998年成为市级重点医学专科;1999年成为首批省重点中医专科。在历任院长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临床、科研、教学和学术成绩斐然。规模和技术力量居全市同行业首位。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开发和研制出治疗2型糖尿病的制剂“消糖灵胶囊(原名:克糖灵)”,在临床应用中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1994年经沧州市中药厂以“唐威胶囊”投入市场,2001年转化为国药准字Z20010173号药物,经河北省世济唐威药业(原“沧州市中药厂”)以“糖维胶囊”投入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临床工作的同时,我们探索并制定了2型糖尿病临床特色诊疗与护理常规及优势单病种诊疗常规,2006年我们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单病种诊疗规范”中2型糖尿病的筛查与制定工作,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临床。开发和研制出治疗2型糖尿病的特色纯中药制剂“参黄降糖胶囊”(冀药制字Z20070039)及“清热祛浊胶囊”(冀药制字Z20070040),临床疗效明显。
2型糖尿病临床特色诊疗与护理常规及优势单病种诊疗常规中有明确的门诊及住院治疗指征,疗效评价标准,所需的住院医疗费用(其中包括住院费、护理费、诊疗费、治疗费、药费、检查费等项目),治疗药物的经济学评价等。
2.糖尿病性肾病
我们于1998~2002年在临床当中应用糖肾安治疗糖尿病肾病。在临床工作的同时,我们探索并制定了糖尿病肾病临床特色诊疗与护理常规及优势单病种诊疗常规,形成了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诊疗模式。2006年我们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单病种诊疗规范”中糖尿病肾病的筛查工作,计划申报第二批“全国中西医结合优势单病种诊疗规范”。并以此为依据,在临床当中我们开发和研制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特色纯中药制剂“三黄益肾胶囊”(冀药制字Z20050795),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形成了单病种诊疗特色。
我们建立了以中医分期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肾病方案。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了以特色中药制剂“三黄益肾胶囊”为主合并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模式。有其明确的门诊及住院治疗指征,疗效评价标准,所需的住院医疗费用(其中包括住院费、护理费、诊疗费、治疗费、药费、检查费等项目),治疗药物的经济学评价等。
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我们建立了以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及合并应用西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
11
病变治疗方案。我们于1997~2000年应用我院自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糖网一号”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结果表明,“糖网一号”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的出血,减少渗漏,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在临床治疗中,我们注意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了以特色中药制剂 “贞莲明目胶囊”(冀药制字Z20070041)”为主合并西药治疗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病变的模式。有其明确的门诊及住院治疗指征,疗效评价标准,所需的住院医疗费用(其中包括住院费、护理费、诊疗费、治疗费、药费、检查费等项目),治疗药物的经济学评价等。
附件3 对口支援
我院先后与献县中医院、黄骅镇医院、献县淮镇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协作关系,派人来我院学习,同时派我科工作人员到对口支援单位进行帮扶,形成糖尿病学术网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帮扶的献县中医院,从没有糖尿病科到糖尿病科的建立,业务收入增长了200%,门诊及住院患者较前增加50%,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对口支援的黄骅镇医院业务收入较前增长了300%,其糖尿病专科从无到有,从弱势到在当地形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我们计划将进一步帮扶1~2个县级中医院单位。
附件4 经费投入
国家资助经费到位后,省市及本院将会给予一定的匹配经费,用于科室的发展与建设,预计共投入专项资金约200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用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诊断与治疗设备的购入,如: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经皮氧分压测定仪、持续动态血糖监测仪、糖尿病治疗仪等约50万元左右。
2.科室信息化建设,如开发门诊及病房病历管理软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统计软件,网络化建设等约20万元。
3.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与进修,举办学术会议等约15万元。 4.科研经费的投入,包括临床应用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新制剂的开发,新治疗技术的引进与创新等50万元。
5.中医药文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软件技术的建设,如宣传用品(制作标牌、模型等),人员的培训,举办公益性活动等40万元。
6.其它:如用于办公环境的改善,老中医经验交流,民间偏方验方的挖掘与整理,诊疗规范与护理的筛查与制定等约25万元。
附件5 协作组工作
12
我们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为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并选取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作为重点病种。在今后的3年建设周期中,积极与兄弟医院团结协作,尤其是与被国家中医确定为重点专科(病)的单位合作,致力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两个重点病种的临床疗效的提高,治疗方法的创新及治疗药物的开发应用。尤其是我科被确定糖尿病肾病协作组组长单位,将会与其他致力糖尿病肾病临床与研究的兄弟医院一起在该病的临床诊疗规范的制定,临床疗效的提高,应用的基础研究,名老中医及民间偏方验方的挖掘与整理中精诚合作。力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诊疗规范;开发出一种疗效确切的药物;建立一支团结协作的临床与科研队伍,为人民的健康而努力。
附件6 医德医风制度建设
在医院精神文明办公室的领导下,建立起奖惩严明的医德医风管理制度及出院患者的随访制度。
1.建立起培训、投诉、表扬制度。
2.建立起每半年的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及反商业贿赂的自查自纠制度,与每一位考核人员年终考核挂钩。
3.科室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及一次申告待岗制度。 4.医院与科室人员签订医德医风责任书。
5.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听取社会及患者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点,以利于我们工作改进。
6.定期在门诊、病房及出院患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听取意见,进行整改。
附件7 中医药文化建设
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不足,虽然我们在临床当中注重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普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但是临床医护人员对于中医药文化建设做的还远远不够。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尤其是我国中药材的种植非常广泛,我国古代医家很早就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对其防治有较为可靠的疗效。我们应大力宣传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优势,普及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知识。今后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2008年:
1.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中医药人员的文化修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更多地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2.注重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工作,体现专业与科普并重,如设立“中医文化广场”、“中医文化长廊”或“中医文化墙”,开设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在病房走廊及门诊介绍中医药的相关知
13
识;如一些降糖作用的中药,并附以图片;在宣教室内可以放置一些中药模型等。
2009年~2010年:
1.要广泛举办群众性中医药文化活动,如开展“养生体育”活动,举办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养生气功和武术表演赛;大力挖掘中医非药物治疗技法、手法,如开展中医针刺手法、推拿手法、刮痧手法、拔罐技法等表演赛等;举办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比赛活动,如中医药书画大赛等。
2.进行长期规划,把中医药文化建设列入中医药机构建设指标体系中,对中医药文化的建设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每年开展1次糖尿病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吸引糖尿病患者参与。
3.宣扬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思想,使更多群众了解中医药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道理和方法。
附件8 专科建立临床数据信息库计划
在医院现有的基础上,建立医生工作站,建立门诊、病房与因特网连接网络。进一步形成病历采集、管理与分析系统,开发门诊病历管理软件,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008年:
1.在目前现有的护士工作站基础上,建立医生工作站,实现门诊、病房微机联网有利于病历信息的采集与管理。
2.建立本科室医学文献数据库。
3.与院内医务科、信息科、科教科及病案科等科室联网,随时实现医疗监控。
2009年~2010年:
1.紧跟当今学术前沿,了解当今研究动态,与因特网进行连接,同步更新最新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结论,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方向。
2.建立临床应用研究患者信息登记与分析数据库,实现临床数据与科研数据同源。
3.与因特网进行连接,建立网上就医诊疗指南及专家会诊平台,实现网上医患沟通,发布最新医疗信息及人才信息等。
通过3年的建设,初步形成科室综合的信息化系统。
附件9 临床诊疗规范
我们建立了11个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
1.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发起,全国十家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参与编写的《中
西医结合诊疗规范》中内容)
14
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肾病 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发起,全国十家重点中西医
结合医院参与编写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中内容)
5.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肠病 7.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 9.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10.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1.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在以上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3个中医特色疗法:
1.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 2.低频脉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我们今后会在临床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争取1~2项在全国推广。
附件10 人员结构 姓 名 苏秀海 王元松 王晓蕴 李文东 田风胜 孙文亮 于文霞 迟秀娥 段洪波 段淑芳 贾彩霞 崔荣岗
4.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6.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8.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性 别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女 男 年 龄 49 44 43 41 37 40 37 35 32 29 28 26 学历、学位 本科 硕士 本科、学士 本科 硕士 本科、学士 本科、学士 硕士 本科、学士 研究生、硕士 硕士 本科、学士 15
职 称 主任中医师 主任中医师 主任中医师 主任中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专业类别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副主任中医师 内分泌-代谢病 主治中医师 主治医师 主治医师 中医师 医师 医师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屈会云 李华君 韩中千 女 女 男 26 28 26 本科、学士 本科、学士 本科、学士 医师 医师 中医师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内分泌-代谢病 人员结构表 年龄层次 30岁以下 项目 专业类别 医师 其中:中医类 职称结构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小计 学历结构 硕士 本科 大专 小计 0 0 0 6 6 2 4 6 0 3 2 0 5 2 3 5 4 0 0 0 4 1 3 4 0 0 0 0 0 4 3 2 6 15 5 10 15 7 2 4 3 4 4 0 0 15 9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合计 附件11 老专家作用的发挥
殷志远
1.一般情况:
殷志远,男,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河北省名老中医,1934年9月3日出生。曾任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主任,糖尿病研究室主任,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沧州教学医院副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特效医术研究会委员,河北省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秘书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会常委等职。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年。业务上刻苦钻研,自学成才,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对其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方面造诣颇深。曾获省级中西医结合“先进工作者”、“医学科技管理先进工作者”、“中西医结合成就奖”等8项奖励,受市政府晋升一级工资奖励,其业绩被编入《中国当代医药名人》等六种专著中。目前正在攻关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2.主要学术成绩:
(1)创造性地将“西医辨病、中医辨症、中西结合、系列治疗、辨证施药”方法应用于临床。
(2)开创性地应用中西医结合制剂“消糖灵胶囊”(现已转化为国药
16
准字号药物:糖维胶囊)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代表性论文:
先后发表“克糖灵治疗2型糖尿病325例临床观察”、“消糖灵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糖尿病与心身医学的关系及其防治对策”等20多篇论文。
4.科研成果:
(1)克糖灵对2型糖尿病胰岛A、B细胞功能的影响,获1991年度沧州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唐力克粉对糖尿病胰岛功能影响的研究,获1993年度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A、B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4年度河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附件12 专科学术带头人
一、苏秀海 1.一般情况:
苏秀海,男,主任中医师、教授,主任中医师,沧州市名中医。1958年1月26日出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内分泌学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沧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沧州市医学会理事。
2.主要学术成绩:
(1)首创糖肾安(现已更名为:三黄益肾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创造性地将营养神经药物与穴位注射结合起来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论文:(近5年)
(1)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2年12月,第12期
(2)糖肾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108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第8期
(3)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3年,第4期
(4)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第1期
(5)穴位脉冲电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全科医学杂志,2003年,第9期
17
(6)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年,第1期
(7)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3期
(8)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76例临床研究 ,河北中医,2006年,第1期
(9)艾灸合低频脉冲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32例,中国针灸2006年,第9期
(10)中性粒细胞与糖尿病,山东医药,2006年,第19期 专著: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主编 2000年10月 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新进展》主编 2007年8月 中医古籍出版社. 4.主要科研成果:
(1)糖肾安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获2001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与实验研究,获2004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血液灌流配合排毒汤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临床研究,获2000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神经络素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获2000年度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5)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获2005年度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临床与实验研究, 获2006年度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7)地榆汤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研究,获1998年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8)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获2006年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9)艾灸合低频脉冲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获2007年度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王元松 1.一般情况:
王元松,男,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沧州市名中医。1963年11月出生。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989年开始参与糖尿病及其它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
18
经验。于1998年至2001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2001年获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河北医科大学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06年沧州市第五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6年10月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管理优秀工作者。
2.主要学术成绩:
(1)创造性的应用中西药合剂治疗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并成功的应用于临床。
(2)创造性的提出外感导致消渴(糖尿病)的发生机理。 (3)提出糖尿病分期养阴辨治法则。 3.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近几年代表性论文:
(1)外感致消渴病,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年第9卷第10期 (2)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第10卷第3期
(3)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西医研究近况,新中医,2002年第31卷第11期
(4)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2年,第12期
(5)糖尿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体会,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年第5卷第9期
(6)神经络素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57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99年第34卷第9期
(7)从糖尿病的发展过程看各阶段养阴治则之含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第11卷第17期
专著: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主编 2000年10月 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新进展》主编 2007年8月 中医古籍出版社 《男性性功能障碍》主编 2004年1月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怎样保养你的肾》主编 2006年7月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主要科研成果:
(1)神经络素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获2000年度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2004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证型变化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获2006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附件13 学术继承人
19
田风胜
1.一般情况:
田风胜,男,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1970年9月23日出生。199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系,1997年1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参加工作,1998年4月参加河北省举办的“第一批名老中医带徒计划”,并跟随殷志远教授学习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2001年4月顺利出师并获证书。2002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04年9月就读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06年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6年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单病种诊疗规范”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制定工作,2006年参加全国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成为会员。
2.主要学术成绩:
创造性地探讨清热类中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制机理的研究。
3.代表性论文及专著: 代表性论文:
(1)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针灸治疗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年 第3期
(2)糖尿病性乳酸酸中毒中西医诊治近况,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年 第11期
(3)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年 第1期
(4)清热类中药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临床荟萃,2006年 第7期
(5)中性粒细胞与糖尿病,山东医药,2006年 第19期
(6)糖眼明(贞莲明目)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7年 第5期
专著: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主编 2000年10月 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新进展》主编 2007年8月 中医古籍出版社 4.主要科研成果:
(1)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临床与实验研究,获2004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获2005年度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
附件14 科研成果 项目 年份 消糖灵胶囊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2004 抗临床与实验研究 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2005 经病变临床研究 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2006 病变临床与实验研究 糖疽膏治疗糖尿病湿性坏疽的实验2006 与临床研究 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2006 经病变临床研究 艾灸合低频脉冲电治疗糖尿病神经2007 原性膀胱临床与实验研究 奖项 等级 河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沧州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沧州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沧州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三等奖 科学技术奖 沧州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8~2010年计划每年申报科技成果1项。
附件15 学术论文与专著
近五年来学术论文 年份 发表论文数量 核心期刊 2004 3 1 2005 5 3 2006 11 8 2007 9 8 专著4部: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 苏秀海等主编 2000年10月 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新进展》 苏秀海等主编 2007年8月 中医古籍出版社
《男性性功能障碍》王元松等主编 2004年1月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怎样保养你的肾》王元松等主编 2006年7月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附件16 创新
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发展方向及重点病种疗效的提高,注重应用研究的前提下,坚持如下创新:
1.基础理论的创新:我们既往分析并研究了“清热类中药在动脉粥样
21
硬化发展中的保护机制的药理研究”,“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并计划进行“清热类中药对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作用”的研究,从而探讨清热类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一条思路。
2.开发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药制剂:目前我们已开发出5种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纯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的同时还将继续观察其疗效,及其防治机理的研究,如有可能将申报专利及国药准字号药物。
3.非药物疗法的创新: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艾灸及低频脉冲电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机理,并探索治疗途经及应用于其它并发症上的疗效。
4.引进新技术的创新:在每年引进1~2项新项目,并加以创新,走有自己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之路。
争取每年有1项创新项目在全国推广。
重点病种情况
2型糖尿病
附件1 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执行
我们自1997年晋升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以来,始终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技术规范和标准,坚持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病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机构病历表格样表(试行)》、《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等技术规范与标准进行临床医疗行为,并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学习,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建立了质控小组,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技术职称晋升挂钩。对提高临床医疗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3年的建设周期内,认真执行国颁、部颁技术规范与标准,逐步修订和完善本院的《中西医结合2型糖尿病诊疗规范》。
附件2 临床经验的整理与应用
1.我们已总结出老专家殷志远先生的宝贵经验,开发和研制出自制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制剂“消糖灵胶囊(原名:克糖灵)”,在临床应用中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1994年经沧州市中药
22
厂以“唐威胶囊”投入市场,2001年转化为国药准字Z20010173号药物,经河北省世济唐威药业(原“沧州市中药厂”)以“糖维胶囊”投入市场。治疗糖尿病患者无数,取得良好的效果,获得了普遍的赞誉。
2.在3年的建设周期内,我们还将计划挖掘和研究已故中医名家施今墨老先生的降糖对药,进行对药的配比研究及临床疗效研究。
3.我们还计划进行民间偏方验方的降糖效果研究。
附件3 特色疗法
总结临床经验我们开发出特色降糖制剂: 1.益气养阴,清热凉血中药制剂“参黄降糖胶囊”(冀药制字Z20070039)用于2型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和阴虚热盛者。
2.清热行瘀祛浊中药制剂“清热祛浊胶囊”(冀药制字Z20070040)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消渴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者;高血脂及代谢综合征(肥胖症)患者,中医辨证属胃热滞脾型和痰浊内盛型。
我们在3年的建设周期内将进一步观察两种纯中药制剂的临床疗效及非药物疗法-糖尿病治疗仪的辅助降糖效果。
附件4 院内中药制剂
参黄降糖胶囊(冀药制字Z20070039)
1.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阴,清热凉血。用于糖尿病(消渴病)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和阴虚热盛者。症见多尿、口渴多饮、多食善饥、消瘦、乏力等。
2.用法与用量
一日三次,每次5粒,餐前30分钟服用。 3.规格
0.5×75粒。
4.禁忌症 (1)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乳酸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并发症;(4)糖尿病需要手术者;(5)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或对本品过敏者。
5.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偶有低血糖出现,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出现低血糖时,如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表现较轻者,进食含糖食物即可。临床表现较重,影响神志或患者不能进食,应紧急静脉推注适量(20~80毫升)50%葡萄糖注射液,如不能改善症状,可再次推注,然后可根据病情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维持,直至低血糖纠正。如经过以上措施仍不能纠正,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胰高血糖素。
23
控制不佳时可与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使用。
清热祛浊胶囊(冀药制字Z20070040)
1.功能与主治
清热行瘀祛浊。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消渴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者;高血脂及代谢综合征(肥胖症)患者,中医辨证属胃热滞脾型和痰浊内盛型。症见体胖无力,动则气急,消谷善饥,口渴多饮或头晕目眩等。
2.用法与用量
一日三次,每次5粒,餐前30分钟服用。
3.规格
0.5×75粒。
4.禁忌症 (1)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乳酸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2)1型糖尿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并发症;(5)糖尿病需要手术者;(6)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
5.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偶有低血糖和轻度腹泻出现,无其他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1)出现低血糖时,如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表现较轻者,进食含糖食物即可。临床表现较重,影响神志或患者不能进食,应紧急静脉推注适量(20~80毫升)50%葡萄糖注射液,如不能改善症状,可再次推注,然后可根据病情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维持,直至低血糖纠正。如经过以上措施仍不能纠正,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胰高血糖素。
(2)出现轻度腹泻,一般不需停药,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如腹泻严重即停用。
(3)控制不佳时可与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使用。
(4)可合用降脂药。
附件5 单病种优化治疗方案制定与实施
1.工作基础: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坚持“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思路,我们探索并制定了2型糖尿病临床特色诊疗与护理常规及优势单病种诊疗常规,2006年我们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单病种诊疗规范”中2型糖尿病的筛查与制定工作,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临床。
2.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1)中医辨证施治:
24
1)阴虚热盛
[治法] 清热泻火 养阴生津
[方药] 参黄降糖胶囊,每次3-5粒,每日3次。 2)气阴两虚
[治法] 益气养阴生津
[方药] 参黄降糖胶囊,每次3-5粒,每日3次。 3)阴阳两亏
[治法] 益气滋阴 温阳补肾(分肾阴虚,肾阳虚)
[方药] 肾阴虚为主;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肾阳虚为主;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附子、桂枝。
(2)西医治疗
1)糖尿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此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自我病情监测和各种用药方法,了解药物反应及应急处理方法。
2)饮食疗法:根据标准体重及工作性质,估算出每日所需热量;休息或卧床者每公斤体重给予热量25~30千卡;轻体力活动者30~35千卡;中度体力活动者35~40千卡;重度体力活动者40千卡以上;掌握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摄入比例;控制患者体重。
3)运动疗法:除有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外,一般病人均鼓励参加文娱活动、散步、慢跑等体育活动,尤其是进食后1~2小时活动尤宜,尽可能避免下餐前剧烈活动;门诊患者可参加日常工作,但应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的体育比赛。
4)药物疗法:ⅰ)磺酰脲类降糖药;ⅱ)双胍类降糖药;ⅲ)葡萄糖苷酶抑制剂;ⅳ)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ⅴ)格列奈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以上几种降糖药可根据病情单一使用或联合使用。
5)对于口服降糖药无效,有急性并发症、严重慢性病并发症或合并肺结核、肝炎、肠病等患者,则选用胰岛素治疗。从小剂量开始起步,根据血糖检测情况调整用量,直至血糖达标。可与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
3.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在以临床应用研究为主,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的同时,还应注意临床基础的研究,注意治疗方法和理论的创新,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进一步阐述治疗的机理。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继续扩大专病诊疗方案的样本量,并计划下一步进行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合理、可靠的数据。为单病种诊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条件。 附件6 护理
2型糖尿病是我院重点中医专科主要单病种之一,我院自2000年以来实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2005年根据我院制定的中西医结合单病
25
种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患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多饮、多尿、多食、乏力,我科住院病人采用口服特色中药参黄降糖胶囊治疗为主,另外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的,我们将糖尿病宣教、口服药护理,纳入我科单病种护理常规中,制定了具有我院专科特色的2型糖尿病护理常规及护理规范。
今后三年(2008~2010)规划
1.制定口服药护理流程,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得到完整的、科学的护理。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在原中医辨证施护的基础上,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或参加中医理论培训、考试等方式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知识,提高中医辨证施护的水平。使我科护理人员个个成为优秀的中医护理人才。 3.修订和完善《中西医结合2型糖尿病单病种护理规范》,使我们的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4.制定健康宣教流程,加强患者健康宣教,成立宣教室,由专人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定时组织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
中西医结合2型糖尿病专科护理常规
2型糖尿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
1.护理评估
(1)患者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临床表现的程度。
(2)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3)体重、营养状况、饮食方式、食欲、睡眠、大小便等有无异常。 (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婚育状况和吸烟、饮酒史。 (6)既往史、过敏史。
(7)辨证分型: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 2.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阴虚热盛者,室温宜保持在18~20℃,通风良好;根据病情适当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3)气阴两虚者,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可选择气功、散步等活动方式。
4)阴阳两虚者,保持室内温暖,选择阳光充足的房间,室温宜保持在20~22℃;以休息为宜,病情严重者卧床休息。
5)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床单元清洁,保持皮肤、口腔、会阴清洁,做好足部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6
1)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显著乏力、极度口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烦躁、嗜睡、呼吸深快且有烂苹果味,及意识改变等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严密观察和记录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心率,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等变化。监测并记录血糖、尿糖、血酮、尿酮体水平。 (3)用药护理
1)指导患者服用中药的时间、方法。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顺逆变化。 3)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护士要准确执行医嘱,掌握胰岛素的种类、注射时间、注射部位及注射方法。
4)观察患者血糖、尿糖、体重的变化。
5)指导患者按时进餐,并注意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症状的发生。 (4)饮食护理
1)阴虚热盛者,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饱,可选择山药煮熟代食,禁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2)气阴两虚者,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煎炸之品,可选用冬瓜、芹菜、韭菜,形体消瘦者可选食肉类、乳类。
(5)情志护理
加强精神调护,缓解恐惧,悲观心理,解除忧虑,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健康指导 (1)消除糖尿病患者的认识误区,使患者充分认识治疗不达标的危害,并指导患者掌握定期监测血糖及留取尿标本的技术。
(2)指导患者掌握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方法和不良反应,正确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和低血糖反应的识别与应对。
(3)使患者了解饮食治疗在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其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并学会自己烹调。
(4)指导患者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5)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做好足部护理。
(6)指导并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糖尿病的知识,关心和鼓励患者,给与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7)指导患者定期复诊,一般每2~3个月复查HbA1c、尿常规、眼底、心电图、肝功能、血脂,并定期测量血压和体重。
(8)指导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2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1.阴虚热盛型
(1)合理安排生活,根据病情适当做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散步,以增
27
强体质。
(2)饮食宜清淡,可选择山药煮熟代食,具有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3)病室室温保持在18~20℃,通风良好。 (4)加强情志调护,避免情绪波动,密切配合治疗。
(5)口渴多饮者宜用鲜芦根60克煎汤代茶,或乌龙茶适量,开水冲泡饮服。
(6)注意口腔、皮肤、外阴清洁卫生。 (7)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 2.气阴两虚型
(1)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根据体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气功。 (3)可常服枸杞子汤,鲜生地汤等。 (4)保持室温在18~22℃,环境安静。 (5)加强情志调护。
(6)饮食选用南瓜、豆渣、玉米、芹菜、韭菜,忌食藕、香蕉、蜜饯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形体消瘦者进食瘦肉、猪肝、蛋类及乳类。 (7)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 3.阴阳两虚型
(1)保持室内温暖,选择阳光充足的房间,室温宜20~22℃。 (2)以休息为宜,病情严重者卧床休息。
(3)加强口腔、皮肤、会阴的清洁卫生,衣鞋穿着宜宽松,寒冷季节注意四肢末端的保暖。
(4)注意病情观察,防止酮症酸中毒、中风、水肿等并发症。 (5)针刺者选肾俞、肝俞、关元、三阴交、太溪等穴,用补法,留针30分钟,预防晕针。
(6)注意体重、尿量的变化,每周测量体重一次,必要时记录 24小时液体出入量。
(7)加强情志调护,避免紧张、恐惧等情绪,密切配合治疗。
(8)加强卫生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合理使用胰岛素;病人抵抗力低下,注意预防感冒及感染。
28
附件7 研究重点与方向
2型糖尿病目前仍为一种终身性疾病,没有治愈的方法,因而在临床当中选择一种合理的、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对于治疗方案的研究应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重视应用的基础研究,同时保持科研方向的稳定性。3年的建设周期内主要研究方向为:
1.2型糖尿病诊疗规范的临床疗效研究。
2.特色治疗方案(药物)的临床疗效扩大样本研究及基础研究。 3.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附件8 科研课题
在3年建设周期内计划申报科研课题为: 1.2型糖尿病诊疗规范的临床疗效研究。 2.施今墨降糖对药的配比与降糖效果研究。 附件9 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继续在对口支援的单位内推广我科研制并已转化国药准字号降糖药物:唐维胶囊,同时继续推广2型糖尿病诊疗规范及特色治疗措施。继续评价2型糖尿病诊疗规范的临床疗效与科学性,争取逐步向国内推广。
糖尿病性肾病
附件1 技术标准与规范的执行
1997年我院被评为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以来,始终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技术规范和标准,坚持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中医病案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机构病历表格样表(试行)》、《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等技术规范与标准进行临床医疗行为,并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学习,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建立了质控小组,将考核结果与奖金、技术职称晋升挂钩。对提高临床医疗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3年的建设周期内,认真执行国颁、部颁技术规范与标准,逐步修订和完善本院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性肾病诊疗规范》。
附件2 临床经验的整理与应用
总结关于大黄治疗肾病的临床文献,对中西医结合名家治疗肾病的经验进行挖掘整理,并进行临床疗效研究及应用的基础研究。对传统灌肠中药方剂(大黄、公英、牡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诊疗规范提供条件。
29
附件3 特色疗法
1.运用“三黄益肾胶囊(原糖肾安)”(冀药制字Z20050795)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益气养阴,活血固精。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成果获2001年度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已在院内推广应用。
2.我们通过研究“大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发现其可以阻止糖尿病大鼠肾病的发展,在3年建设周期内,我们下一步将探讨以大黄等为代表的清热类中药的临床疗效的研究。
3.我们还将计划进行传统灌肠中药方剂(大黄、公英、牡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探讨其作用机理。 附件4 院内中药制剂
三黄益肾胶囊(冀药制字Z20050795)
1.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阴,活血固精。用于糖尿病性早期肾脏病变,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夹瘀者。症见腰酸乏力、口干、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肢体疼痛等。
2.用法与用量
一日三次,每次6粒,餐后30分钟服用。
3.规格
0.45×72粒。
4.禁忌症
(1)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2)合并有严重心脏、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疾病;(3)孕妇。
5.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未发现不良反应。
附件5 单病种优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1.工作基础:我们于1998~2002年在临床当中开展以临床应用为主的科学研究,发表了“糖肾宁治疗在早期糖尿病肾病108例”、“糖肾安治疗临床期肾病疗效观察”、“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糖肾安治疗在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疗效观察”等学术论文。科研课题“糖肾安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获1998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糖肾安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2000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应用糖肾安[现已更名为“三黄益肾胶囊”(冀药制字Z20050795)]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成果在对口支援的单位推广。
2.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1)中医辨证施治 1)气阴两虚挟瘀型
30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三黄益肾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
2)阴阳两虚挟瘀型
[治则]阴阳双补、活血化瘀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2)西医治疗
1)低蛋白饮食:不论是早期糖尿病肾病还是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均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并以动物蛋白质代替植物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d。
2)控制血糖:2型糖尿病选用口服降糖药治疗,首选格列喹酮(糖适平)、瑞格列奈(诺和龙)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肾功能不全者选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理想控制(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或较好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h血糖<10mmol/L)。
3)治疗高血压:
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该类药物可以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为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卡托普利 25~50mg 3次/日,洛汀新10mg,1次/日。
ⅱ)钙离子拮抗剂:该类药物降压效果好,临床常用,同ACEI合用可取得理想降压效果,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硝苯地平片及缓释片,络活喜等。
ⅲ)利尿降压剂:对于高血压伴有水肿的患者可选用,根据水肿的轻重而选用噻嗪类或速尿。寿比山除利尿作用外,还有钙离子拮抗作用临床常用。
ⅳ)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同时有心动过速的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药物有心得安、倍他乐克。
ⅴ)α-受体阻滞剂:对于使用以上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者可选用,常用的药物有哌唑嗪、特拉唑嗪等。
4)水肿治疗:根据水肿轻重,首选保钾利尿药,效果不佳合用排钾利尿药,并注意补充血浆蛋白,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5)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包括透析和肾移植。透析的指标为: ⅰ)有尿毒症的临床表现;
31
ⅱ)血清肌酐>455μmol/L;
ⅲ)机体一般情况较差。
3.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继续扩大专病诊疗方案的样本量,并开展进行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合理、可靠的数据。我们计划下一步继续研究“清热解毒类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深入探讨“清热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进行传统中药灌肠中药方剂(大黄、公英、牡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探讨其作用机理。 附件6 护理
我院自2000年以来实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2005年根据我院制定的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诊疗规范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我科住院病人采用口服特色中药三黄益肾胶囊治疗为主,另外糖尿病健康教育在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糖尿病宣教、口服药护理、纳入我科单病种护理常规中,制定了具有我院专科特色的糖尿病性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规范。 今后三年(2008~2010)规划
1.制定口服药护理流程,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得到完整的、科学的护理。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在原中医辨证施护基础上,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或参加中医理论培训、考试等方式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知识,提高中医辨证施护水平。使我科护理人员个个成为优秀的中医护理人才。 3.修订和完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性肾病单病种护理规范》,使我们的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4.制定健康宣教流程,加强患者健康宣教,成立宣教室,由专人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定时组织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性肾病的专科护理常规
糖尿病性肾病是消渴病治不得法,阴津继续耗伤,加之肾元禀赋有亏,肾阴不足,肝失涵养,常成为肝肾阴虚,阴虚而阳盛,同时耗气,形成气阴两虚;久则阴虚及阳,阴阳俱伤。 1.护理评估
(1)患者多饮、多食、乏力、水肿等临床表现的程度。
(2)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3)体重、营养状况、饮食方式、食欲、睡眠、大小便等有无异常。 (4)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社会状况。 (6)婚育史。
(7)吸烟、饮酒史。
32
(8)既往史、过敏史。
(9)辨证:气阴两虚挟瘀证、阴阳两虚挟瘀证。 2.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照中医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气阴两虚挟瘀证者,病室空气新鲜,冷暖适宜,阳光充足,定期消毒,重症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
3)阴阳两虚挟瘀证者,病室阳光宜充足柔和,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意识、生命体征、尿标本的性质、尿量、水肿程度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2)每周测量体重1次,腹水者每周测量腹围1次,并做好记录。 (3)用药护理
1) 指导患者服用中药的时间,温度,方法。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者,应严格执行医嘱,准确掌握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
4) 中药保留灌肠者,注意保护隐私,中药灌注速度宜慢,注意中药的温度适宜,观察患者灌肠后的反应。
5)服用降压药期间,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6)因低钙而抽搐者,应备好钙制剂,缓慢静注。 (4)情志护理
调畅情志,多与患者交流,与家属共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情绪。 (5)饮食护理
气阴两虚挟者饮食清淡,忌肥甘油腻。大便秘结者可多食芹菜、白菜等粗纤维食物。阴阳两虚挟瘀者饮食营养均衡,忌食油腻、生冷的食物。 3.健康指导
(1)保持情志舒畅,避免急躁、恼怒。
(2)注意生活起居有常,禁止与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勤沐浴、勤更换内衣。
(3)饮食清淡,以低盐、低蛋白、低脂饮食为宜,忌食肥甘油腻、生冷的食物。大便秘结者可多食芹菜、白菜等粗纤维食物。血液透析者,应补充富含铁质及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
(4)积极治疗糖尿病,按时服药,注意定期监测血糖、血压、体重、腹围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糖尿病性肾病的辨证施护
1.气阴两虚挟型
33
1)慎起居,避风寒,调畅情志,做好心理护理。
2)严密观察病情,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尿少、血尿、浮肿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做好健康教育。 2.阴阳两虚挟瘀型
1) 慎起居,无过寒过热,勿过劳,禁止与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接触。 2) 饮食营养均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3)调畅情志,保持被服清洁,注意皮肤及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4)水肿部位应避免针刺和注射。
5)加强健康教育,监测血压、体重、腹围的变化。
附件7 研究重点与方向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在患病后的5~10年间的发生率约为60~70%。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美国肾脏病资料库1996年的统计表明,在终末期肾病中,糖尿病肾病占首位约36%,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公认的疗效确切的药物非常少,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Ⅱ抑制剂(ARB)有一定的疗效。近来研究表明肠胰激肽原酶制剂及他汀类降脂药亦有一定的疗效,但还在研究中。因此在临床中急需开发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好的药物及治疗方案。我们在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中应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重视应用的基础研究,同时保持科研方向的稳定性。3年的建设周期内主要研究方向为:
1.糖尿病肾病诊疗规范的临床疗效研究。
2.“清热解毒类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3.三黄益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附件8 科研课题
在3年建设周期内计划申报科研课题为:
1.三黄益肾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2.“清热解毒类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附件9 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在对口支援的单位内推广我科研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纯中药制剂“三黄益肾胶囊”,将修订优化后的糖尿病肾病诊疗规范在协作组内推广。通过建设周期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力争在“清热解毒类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传统中药灌肠中药方剂(大黄、公英、牡蛎)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上取得一定成果,将成果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诊疗方案逐步推广。
34
正在阅读:
1314(2)金工电工电子实习安排表(2014.5.26修订)08-09
伶官传序-公开课教案11-30
计算机 机考 习题04-13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三助岗位设置一览表04-27
第3组参考 红旗超市营销方案策划论文01-27
李白诗歌赏析11-21
关于开展2015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创建活动的通知03-04
什么时候铺地板砖好-铺贴地板砖好的方法03-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国家局
- 计划书
- 专科
- 糖尿病
- 重点
- 图文
- 建设
-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性学习阶段反思
- 《大学物理》练习题
- 东财17春秋学期《建筑结构B》在线作业一(随机)
- 河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关于建立被征地农
- 数据结构(C++版)知识点及相应题目
- 课程设计简易波形发生器
- 基于MATLABGUI信号与系统虚拟实验平台使用
- 音视频的编码解码
- PPT笔试试题1
- 陕西师范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参赛教案
- 《激战》媒体看片会口碑爆棚 导演王晶求看片
- 城市中心区定义、分类、特征
- 大众传播学导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参考书笔记)
-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统一格式
- 2014福建漳州农信社综合基础真题
- 十三五重点项目-结构性节能玻璃生产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单元测试-专题1
- 退位减法集体备课 - 图文
- 中共平顺县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