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专业常见易犯强条的归纳及讲解

更新时间:2023-09-28 17: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结构专业常见易犯强条的归纳及讲解

1. 抗震

(1)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o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

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抗规》第5.1.1条第2款、《高规》第4.3.2条第1款)

注:此条要求的得到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位移角、周期、扭转位移

比,需在输入斜交抗侧力构件角度。

与只有X、Y向抗侧里体系时,地震最不利方向不是X、Y向时,只需输入最不利地震方向考虑其最不利地震不一样。

(2)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

响;其他情况,应计算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抗规》第5.1.1条第3款、《高规》第4.3.2条第2款)

注:何谓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根据广东省高规4.3.2条说明:前3个振型中,当某一振型的扭转方向因子在0.35~0.65之间,且扭转不规则程度为II类时,表明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计算时勾选双向地震项】,其他情况下可以不用勾选考虑双向地震项。 (3) 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

度影响予以折减。(《高规》第4.3.16条)

注:《高规》第4.3.17条规定各结构体系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可取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7~0.8;剪力墙结构可取0.9~0.95。

(4) 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框架

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高规》第6.1.6条)

2. 荷载

按结构荷载规范5.1.1条,活荷载取值为强条,填写总说明及计算输入荷载时需注意,在打荷载计算书时检查一篇,防止输入荷载时一不小心弄错:

1

(1) 走廊、门厅荷载在不同建筑其取值不一样,住宅、旅馆等等为2.0,办公、

教室、餐厅、医院门诊的楼梯活载为2.5 kN/m2,教学楼及人群可能密集时取3.5kN/m2。

注:经常有审图单位提出住宅各层电梯间活载取值按人员密集取3.5 kN/m2。根据荷载规范说明:可能出现密集人流的建筑主要指学校、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的消防楼梯等。因此除了首层外,其他层按2.0 kN/m2。 (2) 阳台一般取2.5kN/m2,人群可能密集时取3.5 kN/m2。

(3) 取墙、柱和基础的折减系数时,荷载规范中的“表5.1.2—活荷载按楼层

的折减系数”仅适用于第1(1)项中的住宅、旅馆、办公、病房和幼儿园,当部分楼层(住宅一般为下部楼层)不属上述功能时,该部分楼层不能考虑活载折减。

具体操作为,对符合上述使用功能的楼层仍按表4.1.2取用,对不符合的楼层则自定义其楼面活荷载的墙柱活荷载折减系数,如下图所示。

3. 地基基础

(1) 当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

下扩展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2.7条第4款)

注:独立基础计算时勾选验算局部受压承载力项。

(2) 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

2

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5.22条)

注:承台计算时勾选验算局部受压承载力项。

(3) 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

应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10.1.6条)

注:注意提出超前钻要求或终孔后做钎探。

(4) 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

陷所要求的深度(一般可取3d),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部相同,箍筋应加密。(《抗规》第4.4.5条)

注:注意有液化土层的灌注桩桩顶加密区范围。

(5)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

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4.2条)

1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

对较硬土层时;

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

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

3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注:基础选型及计算桩基承载力时注意,特别是有未新填未固结的填土时。

4. 柱

(1) 柱的最小配筋率、配箍率、轴压比等强条与柱的类型有关,计算时应正确

定义角柱和框支柱。

注:程序会根据定义给出相应的最小配筋,因此程序中应正确定义柱的类型;对于三级钢及混凝土强度大于C60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还需加大0.1%。

(2)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一级时尚不应大于6倍

的纵向钢筋直径。(《高规》第6.4.3条第2款第3小点)

3

柱配箍时尚应注意柱净高不大于柱长边尺寸4倍的情形需全高加密。

(3) 抗震设计时,框支柱箍筋应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箍筋直径不

应小于10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和6倍纵向钢筋直径的较小值,并应沿柱全高加密;(《高规》第10.2.10条第2款)

注:框支柱配箍时注意。

(4) 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框支柱加密区的配箍特征值应比本规程表6.4.7

规定的数值增加0.02,且柱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5%。(《高规》第10.2.10条第3款)

注:计算时准确定义框支柱及其抗震等级。

(5) 错层处框架柱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箍筋应全柱段加密。(《高规》第10.4.4条)

注:注意错层交接处柱。

5. 剪力墙

(1)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

最小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3%,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5%;抗震设计时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高规》第10.2.19条)

注:框支剪力墙配分布筋时注意,其比一般剪力墙在底部加强部位提高了0.05%。 6.框架梁

(1) 框架梁端截面底面与顶面纵筋面积比: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

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高规》第6.3.2条第4款)

注:此条在审图中很容易被别人抓,特别是大小跨框架梁时,支座筋按大跨度的配了,导致小跨的底筋不满足要求,框架梁配筋时因此需特别注意。悬挑梁底筋不需要满足这个要求。

(2) 框架梁加密区箍筋: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

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6.3.2-2的要求;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高规》第6.3.2条第5款)

4

注:(1)此条在审图中也容易被别人抓,因此对于框架梁配筋时很大时,要注意其配筋率是否大于2%,大于时,箍筋直径要加大一个级别。(2)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通常取100mm,这里需注意的是当框架梁高hb?400mm,加密区箍筋的间距不满足要求,这种情况在楼梯框架梁会怕碰头把梁高做得小于400时,往往就不会违反强条。

7. 框支梁

(1) 框支梁的最小配筋率:梁上、下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

时分别不应小于0.30%;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0.60%、0.50%和0.40%;(《高规》第10.2.7条第1款)

注:计算时准确定义框支梁及其抗震等级。

(2) 框支梁的贯通筋和腰筋: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

应有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全部直通到柱内;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6mm的腰筋;(《高规》第10.2.8条第2款)

注:框支梁配筋时需注意,腰筋为16@200时,梁宽超过1000mm就不满足配筋率0.1%要求。

8. 连梁

(1)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梁属于连梁(一端或两端与剪力墙平面

内相交),应按连梁编号;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可按框架梁编号并设计;当连续梁中的某一跨属于连梁时,按我司的平法说明,在该跨标上“LL”的标志。

(2) 连梁箍筋: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应按高规第6.3.2条框架

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求采用;

9. 板

板的配筋需满足《混凝土规范》8.5.1条最小配筋率要求。

注:(1)对于三、四级钢其最小配筋率可以降低,由旧规范“0.2%与45ft/fy两者的大值”改为“0.15%与45ft/fy两者的大值”;(2)对于筏板、独立基础、承台等卧于地基上的板等配筋率可以取0.15%;(3)板配筋时注意那些统一说明

5

的板配筋(例如楼梯休息平台),在标准层满足要求,在地下室、转换层等楼板混凝土强度提高的部位可能不满足要求;(4)对于外墙大样中的装饰飘板等次要构件,可根据混凝土规范8.5.3条来降低其最小配筋率。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ij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