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总关情

更新时间:2023-11-27 15: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赏析

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一、咏物诗的特点:

1、从描写对象上看,咏物诗中往往只有一个主体对象,并主要实写其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

3、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托物抒情。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情感。

4、写作技巧:象征;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拟人、对比等。

二、咏物诗的类别:

1、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诗写早春之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纯为写景,写景用比喻、拟人、设问的手法,如“妆”“碧玉”“裁”“剪刀”。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清新自然,令人生爱惜之心,蕴涵喜悦、赞赏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如苏轼的《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道理。 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三、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例如: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例如: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诗人通过写柳的美好(枝条繁盛、随风飘舞、轻盈袅娜的姿态之美,秀色夺目、柔嫩多姿的色彩美)与终日寂寞、无人理睬的荒凉冷落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寄寓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例如: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例如: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歌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四、咏物诗的鉴赏方法

1、首先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因为这是诗人议论、抒情的出发点。

既然咏物,自然可能会涉及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等贴切逼真客观的描摹。欣赏

咏物诗也就要仔细品味所咏之物的特点,看其形,观其色,想其神,深入到对象的灵魂,抓住事物的神韵、品格。

2、领悟作者寄托的情感思想。

把物象的特点与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环境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把物象的遭遇或发生的变化与诗人的经历联系在一起。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都能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细加领悟。欣赏一首咏物诗,要注意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一般地说,从具体描写方法看,对于所咏之物,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物之特点寓示人的精神品格,物和人有其“神似”,因此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以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的环境特点来侧面描写,又通过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梅花形象的正面描写托物言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五、常见咏物诗的考题形式和答题思路

常见的考题形式如下:

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

2、分析意象(物象)或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

4、分析诗歌的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或主旨。 下面举例来说明: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题可以比较典型地展示出咏物类诗歌的考查特点。第一小题要求把握所咏事物及其特征,即是关注咏物诗“体物肖形”的特点。由前两句及第四句可知所咏对象为梅花,结合“冰雪林中”“ 不同桃李混芳尘”可见其特征为耐寒、清高,由“散作乾坤万里春”可知它是在桃李之前的报春使者。第二小题要求就手法技巧和思想感情给以把握,体现咏物诗“传神写意”的特点。“冰雪林中”为其生存环境,显然是以环境来衬托其形象,第二句写其不与俗气的桃李同时开放,用的是对比,由此可概括其运用的手法为衬托、对比。从对其形象和手法的准确把握中,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难回答,诗人歌咏了梅花的精神,虽生存环境恶劣,但孤芳自赏,不随波逐流,仍然向世人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也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理想操守的品格和精神。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的什么特征? 2、分析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思路分析及答题要领:回答第一小题应紧扣咏物诗的特点,抓住描写的关键词,领会环境描写与主体刻画的关系。诗人以“瑟瑟”突出风之劲,“冰霜正惨凄”突出恶劣的环境来刻画松柏,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突出了它与作为对立面的狂风、冰雹的搏斗,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的高风亮节。回答第二小题应抓住“松枝一何劲”“终岁常端正”等语句,尤其要关注“一何”“常”这种形容词和程度副词,结合诗人对所咏之物的评价语句“松柏有本性”,当然从其写作目的来说,决不能丢开标题。成功地。诗人以松柏为喻,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的赞美和追求,既是自勉也是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管在什么时候,即使生逢乱世,人都应该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由上面的例题分析可见,对咏物类诗相关考题的把握其关键是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意象(物象)是作者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形象。而且,既然是物象,那么应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2、分析形象的主要特征一定要认真品味修饰性的形容词和副词。 3、一定要注意咏物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这一特点。

4、分析思想感情要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要体味物的“冷”“暖”不同色调,结合诗歌标题、诗歌中的重要语句来理解,还有可能的话可从作者的人生经历、诗歌所附的注解来体会。

【高考链接】

1、(13年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5分。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 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6分。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3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2)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3)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对偶、借代 炼字:“逢”“忙” 色彩:“碧”“黄” 情感: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兰若的特点,并说说作者是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来写兰若的? 【参考答案】兰若的特点:花叶繁茂,幽雅清秀,芳华易落。

艺术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首联从兰若的枝叶落笔,用以衬托花色之美,颔联由茎及花,正面刻画。对比和反衬,“幽独空林色”一句,诗人以群花的失色来衬托兰若的卓越风姿。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感叹其芳华的凋落。诗人以物自喻,托物言志。借兰若的花叶繁茂、幽雅清秀来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 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3分) 【参考答案】“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表现手法:对比反衬。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思想感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ie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