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

更新时间:2023-08-07 10:4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徐州市中医院 放射科 秦波

肝脏的影像诊断

检查技术 正常表现 常见病的影像诊断

检查技术

肝脏的影像诊断

CT检查 1.CT平扫: (1)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泛影葡胺500-800ML(2)层厚及层隔:10MM ,小病灶2-5MM (3)范围:肝顶至肝下缘

2.增强扫描:(1)目的: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显示等 密度或可疑病灶;帮助鉴别病灶性质;显示肝内血管 解剖 (2)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叫增强扫描肝 动脉期(20-25秒),门静脉期(60秒)肝实质期(23分钟)延迟期(5-7分钟)

肝脏的影像诊断检查技术 MRI检查 1.MRI平扫: SE序列——横断面T1WI、T2WI 冠状面T1WI、T2WI 2. MRI增强扫描:与CT同 3.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

肝脏的影像诊断正常CT表现 1.肝实质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CT值 50-70HU 2.肝动脉、门静脉、胆管进出肝门其密度 低于肝质 3、增强扫描:A.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明 显强化,肝实质开始强化B.肝实质期肝 实质强化达峰值。

正常肝脏的MRI表现 肝实质 1、信号均匀 2、T1WI像肝为中等信号略高于脾、 T2WI像肝 的信号明显低于脾 门静脉主支及肝静脉主干因流空效应而呈低信 号 肝动脉、肝内胆管不显示 肝裂因含有脂肪T1WI像、T2WI像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肝实质均匀增强,肝血管增强明显, 肝内胆管无增强

肝脏的影像诊断

基本病变表现

肝的大小与形态异常:大占位、硬化等 肝的边缘与轮廓异常:硬化;

肝的弥漫性病变:变性、坏死,铁过载肝的局灶性或占位性病变:

肝血管异常:包括肝动脉、肝静脉和门 静脉异常。

脂肪肝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常

见肝病,是二十一世纪肝病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对于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 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脂肪肝已成为 消化、内分泌、营养、心血管等多学科共 同关注的问题。

脂肪肝的基本概念狭义的定义肝内甘油三酯储积>肝脏湿重的5%,光镜 下每单位面积见>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变,

称为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 FLD),简称脂肪肝。

脂肪肝分类根据脂肪变性累及范围弥漫性脂肪肝(急性和慢性) 局灶性脂肪肝 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影像学诊断脂肪肝【CT诊断依据】肝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

⑴ 轻度⑵ 中度 示不清。 ⑶ 重度 晰可见。

肝/脾CT比值≤1肝/脾CT比值≤0.7,肝内血管显 肝/脾CT比值≤0.5,肝内血管清

肝硬化

病因:炎症性、中毒性(酒精、药物)、胆 源性、心源性、中毒性、寄生虫性及原因不 明等。 病

理:以肝细胞坏死、肝内广泛纤维结缔组 织增生、肝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为 特征的慢性肝病;晚期肝脏萎缩变小。 临床表现:慢性肝病症状。 脾大,脾功能亢进症状。 合并症症状。

肝硬化CT表现

肝外形的改变:表面凹凸不平;肝叶比例失 调;肝裂增宽;晚期可普遍萎缩。 肝密度改变:平扫密度不均—脂肪变性时密 度不均匀减低,再生结节为相对高密度;增 强后强化均匀。 门静脉高压继发改变:脾大;门-腔侧支开放。 平扫时呈现一堆小球形或扭曲的蚯蚓状影, 增强可证实为血管影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i9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