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经重点

更新时间:2024-06-14 20: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三2005年夏推出吐血力作:

马政经重点

导论

1.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关系

的研究,必须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进行研究。

2) 经济学除了研究经济制度外,还要研究各种经济制度的具体运行形式,

即经济制度。

总之,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注重对经济体制的研究,还要强调对两者之间结合的方式的研究。

2.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科学,其研究的出发点只能是物质资料生产。

3. 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 生产力: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

力。

2)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各种结成的相互关系。

4. 什么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如何理解它们的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

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因而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

对一定社会经济运动模式的概括。

二者的关系:

1) 经济体制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而经济制度则是特定社会形态的

反映。

2) 经济体制已经济制度为基础,反映着经济形式的内在要求,并促进经济

制度基本目标的实现。

3)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

化,反映、表现经济制度。

4)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经济体制的变化则具

有独立性。

5)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可以采用同样的经济体制;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

可以采用不同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变化并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形式、经济体制和

经济制度的有机统一。

5. 什么是经济规律?为什么说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与自然规律相比有哪

些特点?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1) 它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 2) 它的内容和要求是客观的。 3) 它的作用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的特点:

第一, 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

变化。

第二, 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而存在并发生作用。 第三, 在阶级社会,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1. 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各有什么特点?怎么理解它们的关系?

商品二因素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一不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排斥的。

2.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各有什么特点?怎样理解它们的关系?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3. 什么是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商品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变,这样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就越少。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 什么是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有怎样的影响?

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个别劳动商品生产者或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异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具体来说:

第一,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通过商品交换,

他的劳动可以全部得到补偿。 第二,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就会少赚钱甚至亏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破产。 第三,当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他按照由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他花费的劳动不仅能得到全部补偿,而且还能得到一个额外的收入,由此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因此,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直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地位、命运。

5. 简述价值形式发展四个阶段的内容?

1)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

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

列商品上。 3)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普通商品中分离

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4) 货币形式。当一种商品固定地充当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

了货币商品。

6. 怎样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特殊商品。货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在的,它只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金银则是自然界的产物,在货币产生之前就已存在,货币消亡之后,金银仍然存在。

2) 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易于分割、

耐磨损、抗腐蚀等优点,这说明金银的自然属性最适合充当货币商品,因此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7. 简述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货币本质:

1)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使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 2) 货币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生产关系。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与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

8. 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作用:

1) 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2) 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1. 什么是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二者有什么区别?

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

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增值的货币。(G---W---G)

区别:

第一, 流通形式不同。具体表现在买和卖的顺序不同;流通的起点和终点

不同;流通的媒介不同。

第二, 流通内容不同。前者的实际内容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而后者的

实际内容是价值增殖。

第三, 流通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是

为了取得更多的货币。

第四, 流通的运动限度不同。前者在获取使用价值时目的就达到了,流通

过程就结束了;而后者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这就决定它的运动是无止境的。

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样理解它?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存在着矛盾。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按照等价原则进行,流通中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但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却是资本经过流通过程发生了价值增殖。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就在于说明价值增殖的产生。

首先,剩余价值不可能从流通中产生。商品流通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等价交换;二是不等价交换。如果是等价交换,显然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价值量是既定的,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不等价交换,买者与卖者身份是相对的,一方所得就是另一方所失,交换双方的价值总量在流通中并没有增加。

其次,剩余价值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因为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就不能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关系也就不能使价值得到实现和增殖。

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要在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前提下说明剩余价值的产

生,就必须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找到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能力。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3. 什么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

当作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来源,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

一无所有,只有自己的劳动力能够出卖。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 )资本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但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当作资本的货币具有本质区别,即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的结果得到了增殖,带来了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因为流通不创造价值,在流通领城无论等价交换或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使商品的总价值增多。但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增殖。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之间没有接触,他们只是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的一份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一份价值,但不能在这之外,带来另一份价值。 (3 )价值的增殖,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关键在于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从而使价值得到增殖,货币才能转化成为资本。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

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 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什么?

劳动力的价值:

第一,维持劳动力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还包含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的支出,也就是劳动。

5.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2)劳动过程是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劳动力在资本家支配下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不仅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使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过程.

3)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必然要把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 什么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二者的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不变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

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增殖。

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 区分二者的依据: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区分二者的意义:

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说明剩余价

值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第二,这种区分为确定资本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7. 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

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

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8. 什么是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

提高对工人有什么影响?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

成。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

在单位资本中,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份额在相对增多,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份额在相对减少。也就是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后果,就是单位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然而另一方面,妇女和儿童涌入工厂,小生产者以及部分中、小资本家的破产,却使劳动大军扩大,使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相对人口过剩。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具有周期性,时而需要补充劳动力,时而需要减少劳动力,而作为产业后备军的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资本在不同时期对劳动力的需要。其二,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使在业工人时刻感到一种压力,资本家可以借此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9. 什么是成本价格?成本价格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什么意义?

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了资本家的生产资本,又称成本价格。

意义:它是资本所有者经营企业赚钱和亏本的临界点。它是企业竞争力大小

的重要体现。

10. 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二者有什么区别?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

些?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区别:

第一,所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利润

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第二,量上的差别,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而利润

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一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二是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三是不变资本的节省。

四是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11.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

论有什么意义?

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是在部门之间的竞争的结果,这种竞争是通过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来进行的。2.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使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逐渐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3.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使投在不同部门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的形成: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因此,生产价格的形成,实际上是商品价值中的剩余价值部分在不同生产部门进行平均分配的结果。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的意义:

1) 理论意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

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难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

2) 革命意义:一方面揭示了各个资本家集团在基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特殊性。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揭露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阐明了这两个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

12. 什么是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商业利润的实质是什么?

商业资本:是指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职

能资本,是独立的商业资本。

商业利润: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商业利润的实质:是产业资本所有者转让给商业资本所有者,由生产领域工

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 什么是借贷资本和利息?利息率的变化取决于什么?

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借给职能资本家(包括工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等)使用的货币资本。

利息:企业为取得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而支付给货币资本所有者的那部分平均

利润。

利息率的变化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和资本要求,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

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供大于求,利息率下降;供不应求,利息率上升。

14. 什么是资本主义地租?其实质是什么?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经营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

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实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

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瓜分剩余价值、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劳动者的经济关系。

15. 什么是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它们产生的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是租种较优土地农业资本家获

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决定的农业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以上

的余额所形成的地租。

土地经营权的垄断是形成级差地租的根本原因,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级差地租的源泉。

土地私有权垄断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地租的源泉。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1. 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简述其经历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顺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采取货

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三个阶段: 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2. 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及它们的特点?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的循环

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货币资本循环。特点:循环的起点和终点虽都是货币资本,但终点是已经增

殖的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循环。特点: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成为生产过程的

媒介。

商品资本循环:特点:起点和终点都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它们都

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结果,反映了资本生产是再生产过程,同时也表明了商品资本的全部出售是产业资本正常运转的条件。

3.

4.

5.

6.

7.

8.

条件:第一,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第二,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什么是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有什么区别?

资本周转:资本循环的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区别:1.资本周转是反复进行的循环;而资本循环则是一次周转。

2.研究资本循环的重点是资本运动的连续性问题;而研究资本周转的

重点是揭示资本运动的速度问题。

3.研究资本循环的目的是揭示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而研究资本周转

的目的是揭示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什么是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简述资本周转时间所包含的内容? 周转时间: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

周转次数: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

资本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 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没有与劳动力结合的时间。)

流通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购买时间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所需要的时间。销售时间是出售商品实现其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什么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它的划分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 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

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划分的不同:划分的依据不同;划分的内容不同;划分的目的不同。

什么是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造成两种磨损的原因是什么? 有形磨损:指厂房、机器等固定资本由于使用和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的磨损。 无形磨损: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方法的改进而引起的价

值上的损失。

原因:使用和自然力的腐蚀;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创造出新机器。

什么是折旧、折旧资金和折旧率?

折旧:固定资本按照它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

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进行价值补偿,以便在固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时,用于固定资本的实物更新。

折旧资金(基金):提取的补偿金额叫折旧费或折旧基金。

折旧率:每年平均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

什么是预付资本总周转?怎样计算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总额

影响因素: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9.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些影响?

节省预付资本,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10. 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二者有什么不同?

剩余价值率: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工人做创造的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年剩余价值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不同:第一,表示的关系不同。第二,数量一般也不相等。年剩余价值率通常要高于剩余价值率。

11. 什么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运动和单个资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社会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又称社会总资本。 不同:

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不包括个人消费和不属于单个资本循环范围内的商品流通。

12. 什么是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含义是什么?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

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什么?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

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在物质形式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不表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

实现的含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

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要说明一定时期内已经消耗的资本价值如何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要说明一定时期内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消耗掉的物质资料如何替换。具体地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要说明两方面问题:①社会总产品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实现价值补偿。②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实现后,再如何由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也就是资本家如何重新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如何获得消费资料,以实现实物的补偿。

两个基本理论前提:一,社会总产品的物质构成和价值构成。

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原理。第一部类是指生产生产

资料的部门的总和;第二部类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的总和。

13.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分别体现

了怎样的经济关系?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第一个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表示是:I(v+m)=IIc。这是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最基本实现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的价值总和。用公式表示是:I(c +v+m)=Ic+IIc。

第三个条件是,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II(c+v+m)=I(v+m)+II(v+m)。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可变资本价值,再加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应当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这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这个条件用公式表示是: I(v+△v+m/x)=II(c+△c)。

第二个条件是,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是:I(c+v+m)=I(c+△c)+II(c+△c)。

第三个条件是,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活资料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和追加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是: II(c+v+m)=I(v+△v+m/x)+II(v+△v+m/x)。 14. 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经济关系?

15.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厂维持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I(c+v+m)>Ic+IIc,在公式的两端都减去Ic,则这个公式就表示为:I(v+m)>IIc。

(2)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则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部分。用公式表示为:II(c+v+m)>I(v+m/x)+II(v+m/x),在公式两端都减去II(v+m/x),则这个公式就表示为:II(c+m-m/x)>I(v+m/x)。

(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经济关系?答案请自行查找 )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反映了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的基本比例关系,只有遵循这种比例关系,社会总产品才能完全得到实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了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社会资本再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社会总产品实现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是通过经济危机自发地强制地实现。

16. 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

生产过剩的危机。

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

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不是生产的商 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相对 过剩的危机。

根源: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体现出怎样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

基础是什么? 为什么?

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即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周而复

始现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又使供求矛盾得到缓解,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导致经济危机的再一次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第一,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准备了物质条

件。因为它会推动生产资料部门的恢复和发展,带动消费资料生产的回升,从而增加社会需求,刺激生产发展。

3) 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基础。因为它会促

进社会生产力的急剧增加,提高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从而也会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再次的经济危机。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厂维持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用公式表示为:I(c+v+m)>Ic+IIc,在公式的两端都减去Ic,则这个公式就表示为:I(v+m)>IIc。

(2)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则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部分。用公式表示为:II(c+v+m)>I(v+m/x)+II(v+m/x),在公式两端都减去II(v+m/x),则这个公式就表示为:II(c+m-m/x)>I(v+m/x)。

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

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不是生产的商

1. 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些影

响?

第一,节省预付资本,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hy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