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金版教程》历史一轮复习题库(通史版):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3-3a

更新时间:2023-12-18 13: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真题典例

1.[2014·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答案 (1)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控制核武器扩散;有核国家增多。

(2)原因:核武器危害巨大;世界反战反核和平运动的高涨;美、苏达成妥协;大多数国家达成共识;联合国的推动。

作用:减少核武器扩散,降低爆发核战争的危险;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不扩散核武器的相关问题。第(1)问,由“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

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可知只能限制有核国家;而“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说明有核国家增多,可见无核国不受约束,故需要新的制度约束。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可知,达成共识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核武器本身危害巨大,而美苏之间的关系也不像20世纪50年代那样激烈,他们达成了共识,联合国和其他国家也积极推动。而达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肯定能降低核战争危险,有助于世界和平,当然对有核国家也是有利的,即有助于维护他们的垄断地位。

2.[2013·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 (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

更加复杂化。

解析 本题考查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第(1)问,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教训总结为:军事力量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只有当美国利益受到明显影响时才动用武力、只有得到公众支持时才发动战争。海湾战争时美国明显吸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伊拉克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措施,如制裁等;海湾战争是美国主导下的多国部队共同对伊拉克作战,并得到联合国授权,还属于高科技战争,所以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战争”。第(2)问,注意从两次战争对“国际关系”影响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考向分析

本考点在近五年高考中属于高频考点,预计在2017年高考中仍将出现,在备考中要关注与当今国际局势、地区热点问题紧密相连的局部战争,高考中可能把当今霸权和强权政治与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结合起来考查。

仿真练习

1.[2015·大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年):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年):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又称“十月战争”。这场战争

是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收复失地而对以色列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石油提价)引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东战争”下一个定义并概况中东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原因。 答案 (1)定义:中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多次大规模战争的总称。

特点:持续时间长;参加国家多、规模大;有外国势力插手;结果互有胜负,伤亡、损失惨重;埋下动荡隐患。

(2)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期存在;民族、宗教的矛盾与冲突;国际势力的不断插手。

解析 第(1)问“中东战争”定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东战争的特点根据材料从时间、规模、结果、外国势力干涉等角度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宗教矛盾、石油资源等方面回答。

2.[2015·唐山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控制下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军事的对峙。“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

材料二 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主要有三种看法:有人认为胜利属于中朝一方;也有人认为双方在战场上打了个平局;还有人认为美韩一方取得了胜利。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当时世界格局角度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

(2)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你同意哪一说法?理由是什么? 答案 (1)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 (2)同意第一种说法。

理由:中国把美韩军队打退到三八线以南,扭转朝鲜战局的战略目的已达到。美国并没有达到侵占整个朝鲜半岛的目的,这是中朝军队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标志。(或同意第二、三种说法。理由:略)

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一分析可知,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控制下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第(2)问关于朝鲜战争的结局,选择其中一种观点,从投入战争的目的和最终的结局对比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ht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