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俗风情感悟与体会

更新时间:2023-05-29 06:5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北工业大学中华民俗风情体会与感悟

编号7

河北工业大学

中华民俗风情

体会与感悟

姓名:谷锐

班级:机设126

学号:120484

河北工业大学中华民俗风情体会与感悟

中华民俗风情体会与感悟

原来对中华民俗风情没有什么明确的认识,只知道它是一门社会学科,认为它只是讲一些无关痛痒的中华节日之类的东西,而且自己对这类的课程没有极大的兴趣。可是,后来想了想,“存在即为真理”,学校开设这一门课程,必有其自身对学生的考虑,而且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有义务也有必要深入贯彻学习中华民俗风情,了解它并且来宣传弘扬它。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选择了“中华民俗风情”这门课程。可是,开课之后,我发现我原来的想法错了。和别的课程相比,这门课程相对来讲比较简单,也许其中掺杂着我是一名工科生的缘故吧。每当我对复杂繁琐的公式,对不知结果的计算心烦意乱之时,我总会选择借助一些文学性的东西来舒缓一下这份不安的情绪。现在,自从有了这门课程,我想我可以利用它来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毕竟选修课也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的!

学习中华民俗风情,“姓氏文化”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学习了姓氏文化,我知道了姓氏的起源是在西周,以及其后的发展;学习了姓氏文化,我了解到了古今姓氏的种种不同,进一步了解到了古今文化的差异;学习了姓氏文化,我更深深体会到了姓氏它所代表的意义,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代的严密的等级制度。学习了姓氏文化,我知道了百家姓;学习了姓氏文化,我知道了古代人民对天地万物的崇敬之情;学习了姓氏文化,了解了中华姓氏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之后,我觉得是不是可以用“世间万物即可为姓”这句话来概括呢?

在中华民俗风情这门课程中,“姓氏文化”必不可少,但是“节日文化”也不容小歔。说起节日 ,人们往往回想起除夕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节日作为中华民俗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人们在节日里面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来烘托节日的气氛,渲染节日氛围:在除夕晚上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吃饺子,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在元宵节邀三五好友,品尝元宵,观赏花灯似乎也是一件乐事;在端午节划划龙舟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缓解平常的工作压力;在七夕节和情人一起游玩;在中秋节和家人 在一起品尝月饼,观赏月亮也是一件趣事;在重阳节和朋友一起登高,赏菊,喝黄酒也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节日文化多种多样,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但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希望未来可以过得更好!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自唐朝起,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好称谓。因此,国人在避讳与禁忌方面尤为注重。原来的时候不是很明白“讳”代表的意义,当我上课学习之后,明白了它是指帝王、圣人、长官以及所尊者的名字,避讳即体现了臣民对国王,常人对圣人,平民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之情。有时候,我不得不对古人的避讳之法感到折服。古人的避讳之法有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中国的汉字中到底有多少字是由于这种原因而被创作出来的呢,我不得而知,只是感叹于古人的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禁忌包括对祖灵的禁忌,对天象的禁忌,,对节日的禁忌,对数字的禁忌,以及对名号的禁忌和交往禁忌,行为禁忌,语言禁忌。这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交往禁忌和行为禁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好坏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是每一个人都所期望的,但有些人由于忽略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禁忌,往往造成“好心办坏事”的局面,搞得人与人不欢而散。但是汉族人人际交往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它素以好客闻名,在待人接客方面也存在不少禁忌,并且这些禁忌都是以尊重客人为基本原则,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为目的。

行为禁忌也是人们经常提及的,因为在泛灵论观念的支配下,民间以为时时有禁忌,事事有禁忌,这其中就有大小便的禁忌,扫地的禁忌,睡眠的禁忌,打喷嚏的禁忌,探访亲友的禁忌等等。稍有不慎,便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难。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的禁忌,属日常行为禁忌部分。不同地区的行为禁忌不同,人们对它们的俗称也不同:汉民间人们称其为“妈妈

河北工业大学中华民俗风情体会与感悟

经”,老北京人们称其为“妈妈论儿”。日常行为禁忌作为高悬在家族及家庭之上的严重危险手段,与信仰者的命运紧紧相连,人们一旦获取禁忌信息,就会以严肃态度,积极参与禁忌继承。不过,由于日常行为禁忌太多太繁琐,人们不可能一一恪守,而有些又是人们不愿恪守的。以上,人们往往在获取了禁忌信息的同时,也设计了套避忌与破坏忌的办法。

经过长达十周的学习,我逐渐了解中华风俗,但这些知识片面的。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古人们的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慨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当同学们谈及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时,我时时在想这些节日自我们古代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名字不同而已,为什么要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洋节日呢,我们自己的节日难道不够好,不够丰富吗?这这门课程上,我学到了如何与人们进行更好地交往,如何更好地打造自己。虽然课已经结束了,但这并不代表着我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的结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学习了解文化的内涵,领略文化的真谛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

课已经结束了,在此,我向认真准备资料,课件的老师道一声:您辛苦了!没有您的认真准备,没有您的悉心教导,我们是不会领略到中华文化其中蕴含的乐趣的。老师,您辛苦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hp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