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6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

更新时间:2023-05-01 17:5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6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6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1)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6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21)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6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32)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6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43)

第1 页,共54 页

2017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61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考研冲刺密押题

(一)

注意:①本试题所有答案应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写清题号,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②答卷需用黑色笔(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书写,用铅笔、红色笔等其他颜色笔答题,

试题作废;

③答卷上不得做任何与答题无关的特殊符号或者标记,否则按零分处理;

④考试结束后试题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一、论述题

1.如何理解社会研究中的“解释”和“阐释”?

【答案】(1)解释,又称让释,是一个解释和了解文本的技术。它被描述作为诊释理论并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

(2)研究的目的是对研究对象作出解释。所谓“解释”,就是解答困惑、释疑。自然科学对现象的解释方式通常是客观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导致现象运动或变化的影响因素,说明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联系。

(3)对于社会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外部观察来客观分析与解释事物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是通过对行为者或历史事件的主观意义的理解来揭示事物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前者称为自然科学的客观解释,后者称为人文学科的主观理解。

(4)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必须要考虑到人的动机、感情等内在因素。韦伯根据社会现象的这一特点提出了投入理解的方法,即研究者站到被研究者的立场,设身处地地理解行为者的内在动机,主观地判断影响社会行为的内在原因。

(5)人的特殊性会使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会增加观察和测量的难度,但这并不影响社会研究的程序。也就是说,在对客观变量进行因果分析时不可避免地要引入主观变量,以便做出更确切的说明,而这些主观变量的提出和观测要依靠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

(6)社会研究的解释方式并不与自然科学的程序完全一样,尤其是在定性研究方面,其“解释”的方式相当凌乱,且缺乏逻辑统一性。只是在统计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中才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解释方式。

(7)解释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解释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变化。解释性研究主要运用假设检验逻辑,它在研究之前需要建立理论框架(理论假设)并提出一些明确的研究假设,然后将这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因果模型。建立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列出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②详析两变量间的关系:

③深入分析变量间的作用机制。

(8)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对现象作出普遍的因果解释和科学预测,所以在理论检验研究或

第2 页,共54 页

第 3 页,共 54 页

专题研究中多选择解释性研究的设计但一项研究也可同时包含多种目的,它可能是首先探索某一现象然后进行描述,最后作出解释。

2. 有人分别对一个正式组织、一个公共场合、一个私人背景开展实地研究,却采用了同一种获准进入的方式。

请对这样的研究方法进行评析。

【答案】(1)获准进入在实地研究中具有其真正的含义,它是实地研究中非常重要同时也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并不是保证能获准进入的充分条件,而只是一种必要条件。研究者要能参与研究对象的实际社会生活,还常常需要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这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就生活在研究对象所生活的社区,或者就工作在研究对象所工作的单位,他们既认识研究者(是研究者的朋友、亲戚更好)

,同时又认识研究者所希望研究的那些研究对象。总之,他们能够十分便利地将研究者“带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中。

(2)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中应该采取不同的获取进去的方式。

①一个正式组织,必须要有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

②一个公共场合,最好要有正式的、合法的身份以及单位或组织的介绍信。必要时,应该还需要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

③一个私人背景的实地研究,需要有‘熟人’身份,以及某些“关键人物”或“中间人”的帮助。

二、计算题

3. 根据下面列联表数据,计算

值。

【答案】根据题意得:每格的期望频数

分别为,

;

;

;

;.

根据

公式:

三、思考与实践

4.找几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或相关社会科学学术刊物上的社会研究报告进行阅读,看看它们分别采取的是哪种社会研究方式,所用的具体资料收集方法是什么。

【答案】(1)社会研究的具体方式通常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①调查研究;②实验研究;③实地研究;④文献研究。

(2)具体资料收集方法通常包括: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5.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在实地研究中,哪种观察更为常见?

【答案】(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之间的差别。

①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参与观察法的研究者通常不是从对研究主题的先验印象和一整套测量工具开始,而是经常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形成他们的概括和方法论,他们依靠的是研究对象对其“文化”的阐释。研究者开始是带着问题到实地去,寻求资料和“理论性的解答”。

②局外观察又称为非参与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最理想的局外观察是观察者隐蔽起来观察,使被观察者一点也意识不到有研究者在场正在观察他们。

(2)在实地研究中,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都比较常见,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景研究。

6.如果条件允许,多段抽样中应尽可能扩大哪一级样本的规模?为什么?

【答案】如果条件允许,多段抽样中应尽可能扩大开头阶段的样本数,而适当减少最后阶段的样本数。

原因如下:

(1)多段抽样的方法适用于总体范围特别大、对象的层次特别多的社会研究。由于它不需要总体的全部名单,各阶段的抽样单位数一般较少,因而抽样比较容易进行。但由于每级抽样时都会产生误差,故这种抽样方法的误差较大,这是它的主要不足。

(2)扩大开头阶段的抽样规模,能够扩大样本的覆盖面,增加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进而在同等条件下减少多段抽样的误差。

7.试对概念“越轨行为”、“上进心”、“媒介接触”和“生育意愿”进行操作化。

【答案】(1)操作化的方法和步骤包括:

①概念的澄清与界定

②发展测量指标:

a.列出概念的维度;

b.建立测量指标。

(2)依照以上原则对题目给出的概念进行操作化:

第4 页,共54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gz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