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专项发布的申报指南

更新时间:2023-04-07 04: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专项2015年度拟立项课题

(第一批)

择优指南汇编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四年五月

I

目录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主题 (1)

1、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整装技术与农业清洁流域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2)

“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 (6)

2、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与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7)

3、太子河流域山区段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11)

4、海河北系永定河-洋河段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15)

5、海河南系下游多水源灌排交互条件下农业排水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流域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21)

6、海河南系独流减河流域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26)

7、清潩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与功能恢复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33)

8、沙颍河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集成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38)

9、东江高度集约开发区域水质风险控制与水生态功能恢复技术集成

I

及综合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43)

“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 (48)

10、流域水生态安全遥感监控预警关键技术与应用平台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49)

11、十大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入侵种的生态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课题申报指南 (54)

12、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与产业化推广机制研究课题申报指南 (59)

产业化 (63)

13、重点流域分散型点源处理及小流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64)

II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主题

1

1、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整装技术与农业清洁流域示范课

题申报指南

一、概述

该课题是“巢湖水污染控制与重污染区综合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下设课题之一,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共性课题。课题在巢湖南淝河流域选择合适区域,研发集成适合我国粮食主产区不同区域特点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整装技术,形成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总体方案,并建成农业清洁小流域,支撑巢湖项目实现污染物削减20%以上的目标,同时为水专项和巢湖“十三五”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技术支撑与解决方案。

二、指南内容

1、研究目标

在“十一五”水专项农业面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总结重点流域的共性与区域特点,在典型流域开展技术组装配套及验证示范,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的分区分类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清单,构建我国种植和养殖高产条件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评价方法与平台,设计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总体方案与配套技术,并在巢湖南淝河流域建成1个农业清洁示范小流域,为今后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2、主要研究内容

(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整装技术集成与效果实证。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多停留在研究层面而难以有效

2

推广,以及缺乏多个技术组装联动的现状,在重点流域建立长期试验点,研发和筛选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根据区域特点和生产特点,集成农田面源控制整装技术、清洁养殖全过程控制和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整装技术,并通过实证研究评价技术效果,构建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整装技术清单和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整装技术清单。

(2)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适应性评价方法与平台构建。

在农业生产和流域行业技术清单的基础上,以重点流域为单元,根据“一域一策”的指导思想,针对流域农业生产现状特点与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形成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方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整装技术的区域适应性评价,建立技术区域适应性评价方法体系。依托现有支撑条件,构建集区域野外定点台站—方案设计—监测技术—评估指标体系—技术导则—分析测试等内容的技术评价平台。

(3)典型农业清洁小流域示范。

基于对比筛选的整装技术,在巢湖淝东典型粮食主产区选择面积不小于20平方公里的典型小流域,开展农业面源分类分区污染控制模式和方案的示范,针对巢湖流域特点,围绕投入减量与替代、种养一体化物质循环、新型塘坝系统建设、沟渠、河岸生态拦截等主要方面,构建“源头削减、过程拦截、末端循环”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全面治理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建成农业清洁流域,为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提供样板。

3

4

3、考核指标

(1)编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业技术清单7份,得到主管或地方部门认可。清单涵盖技术内容,技术特点、技术效果、适用区域等。

包括:①稻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清单;②小麦玉米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清单;③露天菜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清单;④设施菜地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清单;⑤集约化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清单;⑥规模化奶牛养殖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清单;⑦集中式家禽养殖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清单;

(2)建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区域适应性评价平台,能针对新技术、新措施制定评估方案,并开展技术评估,形成发布年度技术效果评估报告的能力。

(3)提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方案编制指南,并制定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方案建议。

(4)在巢湖流域建成1个20平方公里的农业清洁小流域,为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样板,小流域排水口水质达到流域水体功能要求,即满足:≦COD 40mg/L ≦TN 2.0mg/L ,≦TP 0.4mg/L 。

(5)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

4、实施年限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不少于中央财政资金的1/3。

6、其他要求

申报单位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请。

5

“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

6

2、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与生态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

题申报指南

一、概述

该课题是“松花江水污染综合防治与水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项目下设课题之一。课题基于促进松花江受损生态系统恢复、维护松花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科技需求,在“十一五”松花江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紧密围绕松花江流域“十二五”环保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开展多重压力驱动下松花江水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研究,构建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技术体系,形成多目标-多情景-分阶段的松花江水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并在松花江特定江段进行示范,使1-2种珍稀鱼类种群逐渐恢复,支撑项目目标实现,为寒冷地区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二、指南内容

1、研究目标

基于维护松花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需求,阐明多重压力驱动下松花江水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构建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技术体系,形成一套多目标-多情景-分阶段的松花江水生态恢复关键技术,并在松花江特定江段进行示范,使1-2种珍稀鱼类种群逐渐恢复,为寒冷地区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2、主要研究内容

(1)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与退化原因诊断

针对松花江流域不同水体类型特点,研究松花江生态系统的

时空演变规律;从物理、化学与生物方面,构建松花江水生态完

7

整性评价指标与评价技术体系,开展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揭示松花江水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与机制,诊断与辨识不同江段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导因子、退化阶段与强度。

(2)松花江水生态恢复总体方案

针对不同江段水生态完整性受损的主要问题,从水生态物理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和生物完整性角度明确生态恢复的技术手段和难易程度,合理确定生态恢复的阶段性目标;筛选集成寒冷地区受损水生态系统功能修复与重建技术,形成多目标-多情景-分阶段的松花江水生态恢复总体战略方案。

(3)典型江段受损滨岸带生境恢复关键技术与示范

选择生态意义重大、生态退化明显的典型江段,研究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改良河流滨岸带环境介质,改善河流栖息地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开展支流及入干流汇水区基底修复;充分考虑滨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研发重建动植物功能群之间相互协调与互利共生关系的滨岸带生态系统关键技术,并进行示范。

(4)典型江段受损水体生态恢复关键技术与示范

选择生态意义重大、生态退化明显的典型江段,研究河流底质、水深、流速等栖息地改善技术,恢复自然河流的蜿蜒曲折状态,实现河流生态水文调度;重点研究基于关键类群恢复的受损江段生物链修复技术,合理配置群落中物种的数量和比例,恢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进行示范。

(5)松花江珍稀鱼类恢复关键技术与示范

针对松花江鱼类多样性减少、珍稀鱼类濒临灭绝等问题,调

8

查分析珍稀鱼类的产卵场、栖息地与洄游通道的重要生境现状与历史演化过程,研究生态环境对鱼类生命活动及种群资源的影响和作用,研发珍稀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洄游通道等重要生境的生态恢复关键技术,重点突破珍稀鱼类如大麻哈鱼、鲟鳇鱼的人工增殖与移植关键技术,并开展技术示范。

3、考核指标

(1)在松花江中下游汤旺河、梧桐河等汇入松花江等河段建成集滨岸带生境恢复、水体生态恢复、珍稀鱼类恢复的生态恢复综合示范区1个,河段长度不低于50km。

(2)建设示范工程3项:

①受损江段滨岸带生境恢复示范工程1项,实施生境修复河段长度不低于30km,近自然河道恢复比例提高20%以上(以2014年为基准年),示范区河岸带水生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提高30%以上,水生植物群落覆盖率达到80%,所建群落具有自我稳定和调整能力,形成比较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建立受损江段滨岸带生态修复和污染控制技术1套;

②受损江段水体恢复示范工程1项,示范区内浮游藻类优势种群由硅藻-绿藻向硅藻-隐藻转变,底栖动物优势种群向水生昆虫转变,鲤、鲫等野生鱼类种群明显恢复,示范区水生生物多样性提高30%以上;建立受损江段水体生态恢复技术1套;

③松花江珍稀鱼类恢复示范工程1项,建成不低于6000m2的产卵场,年放归大麻哈鱼等珍稀鱼类3-4种,放归数量不低于

9

20万尾;1-2种珍稀鱼类种群数量恢复10%。

(3)突破关键技术3项:建立松花江不同水体类型的水生态完整性参照状态,构建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评价等级;构建基于关键种群恢复的受损江段生物链修复技术,示范区平均生物链长度增加1个营养级,以2014年为基准,底栖动物生物量增加20%以上;构建松花江珍稀鱼类产卵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示范人工鱼巢附卵率达5000粒/m2以上。

(4)形成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报告与图件;制定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恢复总体战略方案;提出松花江珍稀冷水性鱼类增殖放流技术导则;提出松花江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技术导则,相关成果被环保等有关政府部门采纳应用。

(5)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以上,授权4-6项;完成专著1部,培养研究生10名以上,培养青年科研骨干10名以上。

4、实施年限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2000万元,地方等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少于1:1。

6、其它要求

申报单位应在水生态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鼓励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相结合组建团队。

10

3、太子河流域山区段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工程

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一、概述

该课题是“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项目下设课题之一。课题基于太子河流域上中游山区段河流生态修复与水生态功能提升的目标需求,主要开展上游河流脆弱生境维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游城区段河流生境改善与水质提升、矿区水陆交错带污染阻控与生态修复、太子河流域山区段生态建设与管理平台构建及业务化运行等方面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形成我国北方山区型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的系统理论、成套技术和示范工程。

二、指南内容

1、研究目标

针对太子河流域山区段上游生境脆弱、中游生态退化、兴安监测断面NH3-N稍高、矿区生态破坏等典型问题,根据未来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情景,以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为目标,依托“十一五”水专项研究成果,突破河流上游脆弱生态系统生境维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游城区段河流生境改善与水质提升、矿区水陆交错带污染阻控与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建立适合太子河流域山区段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的技术体系,构建太子河流域山区段生态建设与管理平台并实现业务化运行,为北方山区型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2、主要研究内容

11

(1)上游河流脆弱生境维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与示范

根据太子河上游河道狭窄、底质以石头为主、自净能力差等自然特征,针对主要入干支流河段水质超标,以支流、小流域为重点,开展水利控制性工程的水动力改善技术、汇流区原生生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解决上游流域物理、生物完整性受损等问题,改善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状况,建立适应未来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情景的山区型河流上游水生态完整性保护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示范。

(2)中游城区段河流生境改善与水质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根据太子河中游城区段河道平缓、生境退化、河流生态系统人工化突出等特征及水质考核断面NH3-N稍高等问题,系统分析影响河流自净的主要因素,以复氧净化、植物阻控为重点,结合动态生态需水量及补给保障措施,开展水体生境修复和河岸带生态景观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工程示范。以城区点源统筹减排、城市污水NH3-N总量控制为重点,开展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和减排回用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3)矿区水陆交错带污染阻控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与示范针对太子河流域矿产资源长期粗放开发对流域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分析矿区污染时空特征及对水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以典型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阐明矿山开采对周边水生态功能的影响因素,统筹陆域和水域生态系统,突破退化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侵蚀截留等关键技术,实现矿山退化区生态修复、水陆过渡带污染阻控和汇水区域生态整治,并进行工程示范。

12

(4)太子河流域山区段生态建设与管理平台构建及业务化运行

以太子河流域山区段干流、主要支流和葠窝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展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多因素影响下流域水生态完整性评估、流域生态安全和河流功能综合诊断,研究太子河流域山区段的河流生态功能与水质的耦合关系,构建集“生态修复-生态效应-水质响应”一体化的生态建设与管理示范平台,并实现业务化运行,同时为本课题的示范工程提供绩效评估。

3、考核指标

(1)建立太子河流域山区段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示范工程3个,以兴安断面为考核断面,水质达IV类标准(60%月份达到III类标准),使示范区河流生态功能得到明显提升,COD 削减10%以上,NH3-N削减10-30% (以2014年为基准年) 。

①构建太子河上游生境维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技术1套,建成示范工程1个,面积不低于2 km2,实现汇流区原生植被群落结构与空间的有效配置,示范区内河岸带植被覆盖率由42%增加到55%以上,示范河段藻类多样性指数均值由0.9提高到2.0以上。

②构建太子河中游城区段河流生境改善与水质提升关键技术1套,建成示范工程1个,长度不低于5 km。示范工程河段藻类多样性指数均值由1.7提高到2.2以上,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值由1.6提高到2.0以上,DO达到5mg/L以上,NH3-N 低于1.5mg/L。

③构建太子河山区段矿区水陆交错带污染阻控及生态修复

13

关键技术1套,建成示范工程1个,示范规模不低于4 km2,生态破坏区植被覆盖率由不足5%增加到30%以上,侵蚀模数由21000t/km2·a减至15000t/km2·a以下(降低25%以上),示范工程河段TSS由5000mg/L降至500mg/L以下(削减90%以上);TN由2.6mg/L降至1.5mg/L以下(削减40%以上)。

(2)提交《山区段河流生态修复与功能提升技术指南》1份,《葠窝水库水生态安全调查及生态恢复可行性研究报告》1份,并被辽宁省环保厅采纳。

(3)构建基于水生态功能区,并依托示范工程管理应用的“太子河流域山区段水生态建设与管理综合平台”1个,实现其业务化运行,应用于本溪市环保局日常水环境管理。

(4)申请专利10项以上;形成一支山区型河流水环境质量提升及功能修复与环境管理领域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培养研究生20人。

4、实施年限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

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课题国拨经费不超过3800万,地方配套与中央财政配套比例不少于2:1。

6、其他要求

申报单位具有较好的水污染治理、水环境管理和生态修复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工作基础。鼓励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组建团队。

14

4、海河北系永定河-洋河段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

综合示范课题申报指南

一、概述

该课题是“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成套整装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的下设课题之一。课题基于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洋河段水环境质量改善、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高效利用需求,结合海河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冬奥会申办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地方水污染防治需求和规划,统筹衔接阶段治理目标,针对制约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地功能恢复的主要水质指标,研发永定河-洋河段山区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与集成,构建基于水质目标管理的永定河-洋河段山区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及基于水质分级和梯级利用的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体系与示范,探索典型山区河流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官厅水库水源地功能恢复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二、指南内容

1、研究目标

针对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洋河段水环境质量、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发永定河-洋河段河流水质目标管理系统,构建基于水质目标管理的永定河-洋河段山区河流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体系,建立基于水质分级和梯级利用的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示范区,实现入库山区河流的水质改善,探索适于典型山区河流的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模式,为逐步解除制约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地功能恢复的水质因

15

素提供科技支撑。

2、主要研究内容

(1)永定河-洋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根据流域“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官厅水库水源地功能恢复的战略需求,揭示永定河-洋河段河流水生态退化和水质风险形成过程,以流域内国控断面八号桥主要水质指标氨氮稳定达到IV类水体要求为目标,确定永定河-洋河山区河流流域分级分类污染负荷及河流水质目标容量动态分配方案,建立永定河-洋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

(2)关键支流清水河水环境保护与防治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洋河重要支流清水河水环境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需求,结合冬奥会场地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考察清水河流域旅游度假区季节性污染负荷变化及矿业开采废水对河道的水质污染状况,开展清水河水源保护的研究,重点突破分散型污水处理及冬季污染负荷波动期稳定运行关键技术;集成污水处理设施-生态透水净化带-河流一体化的社会-自然复合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与示范。

(3)洋河重污染河段(张家口段)污染源综合削减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城市区生活源排水及沿途工业废水排放对河段的水污染问题,以COD、氮、磷等关键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为目标,重点开展城镇低温下混合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化工等行业废水稳定达标处理技术研发;通过系统集成,形成城市污水和行业废水的稳定达标与运行技术体系,并进行工程示范。

16

(4)山区河道生态治理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针对山区/山前河道的主要面源污染以及山区河道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结合山区/山前河道的水文、地貌与地理特征,以氮、磷等关键污染物削减为目标,以河流湿地和生态塘坝技术为核心,集成适于山区/山前河道水质改善的关键技术,阶梯式逐级削减氮、磷等关键污染物,并选择洋河支流清水河或西沟-响水堡之间的典型山区/山前河道进行工程示范。

(5)宣化工业区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针对永定河-洋河中游排污压力大和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实现宣化工业区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目标,突破行业废水有毒有害污染物识别和污染物分质处理及削减关键技术,形成以城镇污水处理厂、钢铁厂、火力发电厂、农业灌溉、生态补水等为核心,基于水质分级和梯级利用的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集成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

(6)入库河段污染负荷削减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流域下游典型重污染行业化肥生产、农副产品加工及畜禽养殖区等对流域的污染问题,结合清洁生产,重点开展基于受纳水体生态功能要求的农副产品加工及畜禽养殖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及畜禽养殖行业全过程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以前置库或仿自然湿地等技术为核心控制入库面源污染,开展水污染控制技术综合集成与示范研究。

(7)永定河-洋河源头段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技术研究

针对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矛盾尖锐、流域上下游跨界管理协调难度大等问题,结合上游崇礼冬奥会场地和下游官厅水库水

17

源地保护对流域生态功能的实际需求,开展永定河-洋河段山区河流传统污染物和新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控制技术研究,研究满足冬奥会承办生态适宜性和恢复水源地功能的生态工程措施,建立水源地保护、流域生态资源综合持续利用和跨域生态补偿方案,形成适于永定河-洋河源头段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模式。

3、考核指标

(1)入库山区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其中清水河老鸦庄断面氨氮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要求,80%优于III类;官厅水库上游国控断面(八号桥)氨氮指标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水质要求,60%达到III类水标准。

(2)在宣化区建成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综合示范区,示范区面积不低于30 km2,示范区污水资源化率由20%(2014年为基准年)达到80%以上,循环水量达到10万m3/d。

(3)建立城镇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示范工程各1座,其中城镇/工业混合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的处理规模不小于10000 m3/d,COD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氨氮控制在4mg/L;化工废水处理示范工程的处理规模不小于5000 m3/d,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示范工程的处理规模不小于3000 m3/d,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相应标准。

(4)建立山区河流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综合示范区1个,示范工程总长度不低于10 km,示范工程主要污染物COD削减率不小于30%,氨氮削减率不小于30%(以2014年为基准年)。

(5)形成一套适于半干旱寒冷地区山区河流的污染负荷削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gv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