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4.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04-16 13: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核素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2.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1.微观探析:能从元素和原子水平上认

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证据推理: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

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

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原子结构

【课前预习】 1.原子的构成

原子???原子核??

?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质量数

(1)概念: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电子层

(1)含义: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表示方法

电子层数(n ) 1 2 3 4 5 6 7 字母表示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

――→由近到远

(1)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第n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3)无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有8个(K层只有2个),次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有18个。

【重难点解决】

1.原子、分子、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电中性微粒(分子或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X m+: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3)阴离子X m-: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2.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关系

【课堂练习】

1.已知R原子有b个中子,R2+核外有a个电子。则R原子的质量数为( )

A.b B.a+b-2

C.a+b+2 D.a+b

解析:选C。R2+核外有a个电子,则R原子的质子数为a+2,质量数为a +b+2。

2.下面关于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②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里运动

③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④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能量越低离核越近,能量越高离核越远。

3.某1~18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那么该原子( )

A.有3个电子层B.有2个电子层

C.最外层电子数是8 D.核电荷数是10

解析:选B。第一层排满为2个电子,第二层排满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8个电子,若该原子有3个电子层,依题意可知最外层(第3层)要排24个电子,这不可能,则该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为2个电子,第二层为6个电子。

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横行原则: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

排列。

(3)纵列原则: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7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②短周期:第一、二、三周期,每周期所含元素种类数分别为2、8、8。

③长周期:第四、五、六、七周期,每周期所含元素种类数分别为18、

18、32、32。

(2)族(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16个族)

①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②主族,共7个(由长、短周期元素构成,族序数后标A)。

③副族,共7个(只由长周期元素构成,族序数后标B)。

④第Ⅷ族,包括8、9、10三个纵列;0族,最外层电子数是8(He是2)。

填写族的符号:

列序 1 2 3 4 5 6 7 8、9、10

族序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

列序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族序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

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列,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4)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

第ⅠA族(除了氢)叫作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叫作卤族元素。

利用“0族定位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零族元素的周期序数和原子序数

0族元素He Ne Ar Kr Xe Rn

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

原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2.

(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0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原子序数大的0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2)求差值定族数:若某元素原子序数比相应0族元素多1或2,则该元素应处在0族元素所在周期的下一个周期的ⅠA族或ⅡA族;若比相应的0族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ⅦA~ⅢA族。

1.以下关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8个副族

B.元素周期表有3个长周期和3个短周期

C.第ⅢA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列(从左往右)

D.0族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8列(从左往右)

解析:选D。周期表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A错;周期表中的第一、二、三周期为短周期,其他周期均为长周期,B错;第ⅢA族位于周期表中的第13列,C错。

2.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电子层上有4个电子。则X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

A.第四周期ⅢA族B.第四周期ⅦA族

C.第三周期ⅣB族D.第三周期ⅣA族

解析:选D。根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以及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可知D 项正确。

3.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A.第三周期ⅤA族B.第四周期ⅢA族

C.第五周期ⅢA族D.第四周期ⅤA族

解析:选D。与33号元素相邻的稀有气体原子序数为36,因33比36少3,故元素R与36号元素处于同一周期(第四周期),其位置应在36号元素Kr左移

3个格,即第四周期第ⅤA族。

核素

1.元素核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3)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原子名称原子符号(A Z X)

氢元素的原子核

质子数(Z)中子数(N)

氕1

1

H 1 0

氘2

1

H或D 1 1

氚3

1

H或T 1 2

2.

(1)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如1

1H、2

1

H(D)和3

1

H(T)互为同位素。

(2)特点

①同位素在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位置;

②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③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3)用途

①考古时利用14

6

C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②2

1H和3

1

H用于制造氢弹;

③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可用于育种、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等。

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同素异形体的辨析

1.区别

名称

内容

项目

元素核素同位素

同素

异形体

本质

质子数相同的

一类原子

质子数、中子

数都一定的原

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的

核素

同种元素形成

的不同单质

范畴同类原子原子原子单质

特性

只有种类,没

有个数

化学反应中的

最小微粒

化学性质几乎

相同

组成元素相

同、性质不同决定因素质子数

质子数、中子

质子数、中子

组成元素、结

举例

H、C、O三种元

1

1

H、2

1

H、

3

1

H三种核素

1

1

H、2

1

H、

3

1

H互称同位素

O

2

与O

3

互为同

素异形体

1.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石英中26Al和10Be两种元素的比例确定了“北京人”年龄,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10Be 和9Be( ) A.是同一种原子

B.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解析:选C。10Be与9Be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同。

2.下列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

60

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解析:选C。A.13C的中子数是7,15N的中子数是8。B.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而13C是碳元素的一种核素(原子),C

60

是碳元

素的一种单质,则13C与C

60

不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核内质子数同为7,中子数分别为8和7,则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是7,中子数是8。

3.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

62Sm与150

62

Sm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144

62Sm与150

62

Sm互为同位素

B.144

62Sm与150

62

Sm的质量数相同

C.144

62Sm与150

62

Sm是同一种核素

D.144

62Sm与150

62

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解析:选A。144

62Sm与150

62

Sm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又因质量数不同,所

以中子数不同,即二者互为同位素,A正确,B不正确;核素是指具有一定质子

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所以144

62Sm与150

62

Sm是两种不同的核素,C不正确;质子数等于

核外电子数,所以144

62Sm与150

62

Sm的核外电子数均为62,中子数=质量数-质子

数,144

62Sm与150

62

Sm的中子数分别为82和88,D不正确。

课堂小结

1.新华网曾报道,加拿大开发出生产医用放射性同位素99

43

Tc的简单方法。

下列关于99

43

Tc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99 B.电子数是43

C.中子数是99 D.质量数是43

解析:选B。原子A Z X中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故该原子质量数是99,质子数=电子数=4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99-43=56,故选B。

2.下列陈述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排列,A正确;K层离核最近,能量最低,B正确;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C正确;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电子数为2n2,D错误。

3.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16个族

B.周期表中的族分为主族、副族、0族和Ⅷ族

C.过渡元素全部是副族元素

D.主族都是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

解析:选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共有18个纵列,16个族,故A对;周期表中的族分为主族、副族、0族和Ⅷ族,故B对;过渡元素是副族和Ⅷ族元素,故C错;主族都是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故D对。

4.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核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属于不同的元素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解析:选A。由图示可知①代表1

1H,②代表2

1

H,③代表3

1

H,三者互为同位

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5.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微粒的符号及其所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微粒: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位置: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第三周期Ⅳ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是________。

(3)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4)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5)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

(6)短周期元素中,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O Na+Cl Cl-第二周期ⅥA族第三周期ⅠA族第三周期ⅦA族第三周期ⅦA族

(2)14 (3)3、19 (4)H、Be、Al (5)C、S (6)Li

等级性测试

1.YBa

2Cu

8

O x(Y为钇元素)是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89

39

Y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

B.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

D.89

39Y和90

39

Y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解析:选B。由89

39Y知,89

39

Y的质子数为39,中子数为89-39=50,由原子序

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A、C项正确;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应为11,B

项错误;89

39Y和90

39

Y是两种不同的核素,D项正确。

2.有六种微粒,它们分别是40

19M、40

20

N、40

18

X、40

19

Q+、40

20

Y2+、40

17

Z-,它们所属元素

的种类为( )

A.3种B.4种C.5种D.6种

解析:选B。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40

19M、40

19

Q+表示K元素形成的微粒;40

20

N、40

20Y2+表示Ca元素形成的微粒;40

18

X 表示Ar原子;40

17

Z-表示Cl-。

3.核电荷数小于或等于18的元素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余电子总数一半的元素种类有( )

A.1种B.2种

C.3种D.4种

解析:选B。在1~18号元素中,符合要求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依次为2、1和2、8、5。

4.在自然界中,锗有70Ge、72Ge等多种稳定的核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70Ge、72Ge互称同素异形体

B.70Ge、72Ge互称同位素

C.70Ge、72Ge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

D.70Ge、72Ge的质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相等

解析:选B。70Ge、72Ge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不是同素异形体,A错,B正确;70Ge、72Ge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等,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相等,C、D错。

5.甲、乙两元素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2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与乙处于同一周期

B.甲与乙处于同一主族

C.甲与乙指的是碳和铝

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是偶数

解析:选D。L层最多可有8个电子,当其他层共有4个电子时符合题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镁符合条件;当L层未填满电子时,K层的2个电子已填入,此时L层应有4个电子,碳符合条件。则甲、乙指的是碳和镁,D项符合题意。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8

D.第一周期元素、第ⅦA族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解析:选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但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大多数金属阳离子,如Na+、Mg2+、Al3+、K+等,其核外电子层数不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7.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 两元素在周期表中族序数之和是A元素族序数的2倍;B、C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符合的一组是( )

A.Be、Na、Al B.B、Mg、Si

C.O、P、Cl D.C、Al、P

解析:选C。解答本题首先确定三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再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结构的关系列式求解。由于A、B、C为短周期元素,从A、B、C的图中位置看,A只能处在第二周期,而B、C处在第三周期。设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为(x+8-1)=x+7,C的原子序数为(x+8+1)=x +9,则(x+7)+(x+9)=4x,x=8。所以,A、B、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8、15、17,对应的元素分别为O、P、Cl,代入族序数关系:5+7=2×6成立。

8.已知R2-的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m g R2-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m(M-n)

M

mol B.

M-n-2

Mm

mol

C.m(M-n-2)

M

mol D.

m(M-n+2)

M

mol

解析:选D。R2-含有的电子数为(M-n+2),m g R2-的物质的量为m

M

mol,

则m g R2-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M-n+2)

M

mol。

9.按要求填空。

(1)某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数相同,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2)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该元素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

(3)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

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K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M层的电子数和K层相同,则M层上也有

2个电子。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为镁元素。

(2)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则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的元素名称是碳。

(3)设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a,核外电子层数为x,最外层电子

数为y,依题意:a=5x,a=3y,则5x=3y,x=3y

5

。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

能超过8,即y=1~8(取正整数),通过讨论可知仅当y=5,x=3时合理,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1)Mg (2)碳(3)

10.Ⅰ.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并由吴健雄用60

27

Co放射源进行了实验验证。次年,杨振宁、李政道两人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

奖。60

27Co的衰变方程式为60

27

Co===A Z Ni+0

-1

e+υ

e

,其中υ

e

是反中微子,它的电

荷为零,静止质量可以为零。

(1)下列关于60

27

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

A.质子数是27 B.电子数是27

C.质量数是27 D.中子数是60

(2)不同种类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D.质量数不同

Ⅱ.近年来,科学家通过粒子加速器进行了一周的实验,获得了6个非常罕

见的45

26

Fe原子,接着,科学家又使用特制的测量仪器观测到,这6个原子中有4个发生了衰变,这一实验证实了曾经预言的双质子衰变方式,即有一个原子同时放出两个质子的衰变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1)45

26

Fe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________,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2)以下关于45

26

Fe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45

26Fe与56

26

Fe是两种核素

B.科学家获得了一种新元素

C.45

26

Fe的衰变不是化学变化

D.这种铁原子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变成43

26

Fe

(3)某同学认为45

26

Fe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与氧气反应,他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60

27

Co的质子数为27,质量数为60,中子数为60-27=33。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Ⅱ.(1)45

26

Fe的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45-26=19,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6。

(2)45

26Fe与56

26

Fe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元素Fe元素,但中子数不同,是两

种不同的核素;Fe元素不是一种新元素,45

26

Fe衰变放出两个质子后变为质子数为24的新原子,原子核发生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的范畴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

答案:Ⅰ.(1)CD(2)A

Ⅱ.(1)19 26 (2)AC (3)45

26Fe与56

26

Fe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几乎相

第2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1.认识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2.以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运用原子结构模型说明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解释现象的

本质和规律。

碱金属元素

1.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具有金属性;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具有非金属性。

2.碱金属原子结构特点

(1)原子结构

元素

符号

Li Na K Rb Cs

原子结构

示意图

①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②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比较

(1)钠、钾与氧气反应

实验

现象

受热后先熔化,然后与氧气剧烈反应,钠产生黄色

火焰,钾产生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

反应更剧烈

反应

方程式

2Na+O

2

=====

Na

2

O

2

(钾与氧气反应生成多种氧化物,

在中学阶段不作介绍)

实验

结论

金属的活泼性:K>Na

(2)钠、钾与水反应

反应钠与水的反应钾与水的反应

操作

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水,

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切取一块绿豆大的钠或钾,用镊子夹取并投入水中

现象

相同点:金属浮在水面上;金属熔成闪亮的小球;小球不停游动;

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的溶液呈红色

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或着火燃烧

化学方

程式

2Na+2H

2

O===2NaOH+H

2

↑2K+2H

2

O===2KOH+H

2

结论与水反应剧烈程度:K>Na;金属的活泼性:K>Na

从Li→Cs,随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

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碱金属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2.递变性

具体情况如下:

物质的性质递变规律(Li→Cs)

与氧气

反应

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Li能生成Li

2

O;Na能

生成Na

2

O和Na

2

O

2

;K、Rb、Cs与氧气反应的产物较复杂,

在中学阶段不作介绍

与水

反应

反应越来越剧烈,Na与水剧烈反应,K能发生轻微爆炸,

Rb、Cs遇水会立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的碱性

LiOH<NaOH<KOH<RbOH<CsOH

1.碱金属元素都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其原因是( )

A.密度小,熔、沸点低

B.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存在

C.常温下易液化

D.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

解析:选D。结构决定性质,因为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很容易失去,所以化学性质活泼。

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

C.熔、沸点:Li>Na>K

D.碱性:LiOH

解析:选B。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A正确。还原性

K>Na>Li,但K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而是先与H

2

O反应,B错误。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Li>Na>K>Rb>Cs,C正确。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

3.关于碱金属单质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的生成物都是过氧化物

B .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氢气

C .熔、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升高

D .还原性随原子电子层数增加而减弱

解析:选B 。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的生成物是有区别的:Li 生成Li 2O ;Na 生成Na 2O 2。碱金属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随核电荷数的增

大,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还原性逐渐增强。

卤族元素

1.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比较

F 2 Cl 2 Br 2 I 2 颜色

(常态)

淡黄绿色 (气体) 黄绿色 (气体) 深红棕色 (液体) 紫黑色 (固体) 密度

――→逐渐增大(Cl 2、Br 2反常) 熔、

沸点 ――→逐渐升高

(1)原子结构

元素

符号

F Cl Br I 原子结构

示意图

①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②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3.卤素单质化学性质的比较(1)与氢气的化合反应

F 2Cl

2

Br

2

I

2

与H

2

反应条件暗处光照或点燃

加热至一

定温度

不断加热

氢化物稳定性很稳定较稳定

不如HCl

稳定

不稳定、

易分解

结论F

2→I

2

:与H

2

化合越来越难,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静置后,溶液呈橙色Cl

2+2KBr===Br

2

+2KCl

静置后,溶液呈浅紫色Cl

2+2KI===I

2

+2KCl

静置后,溶液呈浅紫色Br

2+2KI===I

2

+2KBr

结论Cl

2→I

2

:氧化性逐渐减弱

从F→I,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

①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卤族元素单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相似性

2.递变性

具体情况如下:

物质的性质递变规律(F

2→I

2

)

单质与氢气反应反应越来越难

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物质的性质递变规律(F

2→I

2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水化物(氟除外)的酸性

逐渐减弱

(1)氟无正价,无含氧酸,而Cl、Br、I都有正化合价和含氧酸。

(2)Cl

2易液化,Br

2

易挥发,I

2

易升华。

(3)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

2,淀粉遇I

2

变蓝色。

(4)活泼的卤素单质能置换较不活泼的卤素单质,但F

2

不能从NaCl溶液中

置换出Cl

2,原因是2F

2

+2H

2

O===4HF+O

2

↑。

1.卤素按F、Cl、Br、I的顺序,其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是( ) A.原子核内质子数增多起主要作用

B.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起主要作用

C.其单质的密度增大起主要作用

D.随着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大起主要作用

解析:选D。F、Cl、Br、I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主要是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减弱。

2.关于卤素(从氟到碘)单质性质递变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颜色逐渐加深

B.熔点和沸点依次升高

C.Cl

2可以从KI溶液中置换出I

2

D.Br

2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

2

解析:选D。Cl的非金属性强于Br,故Br

2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Cl

2

选项D错误。

3.下列各组物质性质比较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A.还原性:HF>HCl>HBr>HI

B.稳定性:HF

C.与水反应由易到难:Cl

2>Br

2

>I

2

>F

2

D.氧化性:F

2>Cl

2

>Br

2

>I

2

解析:选D。A项应为HI>HBr>HCl>HF;B项应为HF>HCl>HBr>HI;C项应为

F 2>Cl

2

>Br

2

>I

2

课堂小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gs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