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更新时间:2024-07-05 02: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2009年11月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为进一步规范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报告编制工作,提高可行性研究工作质量和科学决策水平,保障港口健康、持续发展,在认真总结1988年颁布的《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港口发展与建设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适用于我国沿海、内河港口码头新建、改扩建工程及其配套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二、可行性研究是港口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阶段,是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和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或备案的主要技术依据,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

三、政府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项目类型、规模及建设条件等,分别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相应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小型项目或技术上较成熟的项目,经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可直接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主要技术依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技术依据。

四、企业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应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或者备案文件的主要技术依据。

五、预可行性研究应对港口建设项目是否可行进行初步判断,依据港口布局规划、总体规划,分析腹地经济发展趋势和港口运输需求,预测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规模。在对

.1.

项目建设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科学实验基础上,研究项目建设的可能性、工程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提出项目可行性的初步评价结论,为建设项目立项提供依据。

六、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通过调查现状、预测运输需求等工作,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确定码头建设规模、建设时机;

(二)了解工程自然条件、外部条件,分析工程与有关规划、政策的符合性,综合评价工程建设的可能性;

(三)论证确定工程的建设地点;

(四)初步确定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装卸工艺及主要设备; (五)初步确定水工建筑物结构、布置及配套工程; (六)初步提出工程建设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七)估算工程投资,按规定进行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 (八)提出研究结论、存在问题及建议。

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见附件一。 七、工程可行性研究是确定港口建设项目是否可行的最后研究阶段,应依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深入分析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供需状况,进一步完善港口吞吐量预测内容,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确定码头建设规模和建设时机。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和勘察、科学实验,从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对建设方案进行比较、论证,提出项目可行性评价结论,为项目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八、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内容和深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通过深入调查现状和运输需求预测,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合理确定码头建设规模、建设时机;

.2.

(二)分析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外部条件等及对工程的影响; (三)通过多方案比选基本确定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 (四)通过多方案比选基本确定装卸工艺及主要设备方案; (五)通过多方案比选基本确定水工建筑物结构及布置; (六)提出集疏运、供电、给排水、消防等配套工程方案; (七)提出港口岸线使用方案;

(八)提出节能、安全、劳动卫生措施; (九)提出工程建设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十)基本确定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工程工期和进度安排,拟定项目招标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十一)研究项目运营的组织机构方案及人力资源配置; (十二)提出主要工程量、设备及材料用量,详细估算工程投资;

(十三)研究提出项目融资方案;

(十四)按规定深化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 (十五)研究项目风险管理方案;

(十六)提出研究结论、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

港口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见附件二。

九、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需要在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增加专项内容的,可在研究报告中增设专门章节。如果建设项目不涉及研究报告编制规定的有关内容,可作说明,不再开展相关工作。

根据有关规定,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内

.3.

容需要进行专题论证或者专项评价、评估的,其内容可从专题报告中摘录。

十、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应按以下要求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符合港口规划和港口工程相关规范及有关技术标准;

(二)认真进行调查、勘察、试验及研究工作,使用的基础资料应当真实、准确、齐全;

(三)应对研究内容进行多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证,有明确的结论和意见;

(四)推荐的建设方案应当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经济可行;

(五)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型材料。

十一、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应由获得水运行业工程设计证书或者港口河海工程专业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的单位承担。

大、中型及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应同时持有水运行业甲级工程设计证书和港口河海工程专业甲级工程咨询资格证书。

十二、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文件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研究报告、附图、附件(专题报告单独成册),以书面文件和电子文件两种方式表达。以书面文件表达的研究报告按A4规格装订成册,单独成册的附图按A3规格装订。文件各册封面,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淡黄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墨绿色。

.4.

十三、报告编制单位应对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真实性和主要结论负责。项目法人应加强对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监督、管理。

十四、政府投资的港口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超出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10%的,应重新履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程序。

十五、本办法由交通运输部负责解释。

十六、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交通部1988年8月9日发布的《关于颁发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88〕交计字500号)中《港口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

一、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 二、港口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

.5.

附件一

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

.6.

Ⅰ封面格式

×××港×××港区×××工程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年 月

.7.

Ⅱ 扉页格式(第一页)

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8.

Ⅲ 扉页格式(第二页)

×××港×××港区×××工程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盖章)

主管行政负责人:×××(职称) (签章) 主管总工程师:×××(职称) (签章) 主办部门负责人:×××(职称) 主办部门技术负责人:×××(职称) 项目负责人:×××(职称)

主要专业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专业 ××× ××× ××× ×××

专业负责人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参加人员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9.

Ⅳ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建设必要性 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7章 附 件附 图建设可能性 建设方案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 研究结论与建议 .10.

Ⅴ 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1章 概 述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依据

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预可行性研究过程、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等。

1.2 主要研究结论

概述研究的综合结论,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可能性、建设方案及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等方面给出简要明确的结论性意见。列出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 问题与建议

简述项目在工程、技术及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建议。

第2章 建设必要性

本章内容是对港口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的一般要求,电力、冶金、石化等企业配套码头、船舶舾装码头及公务码头等可根据项目情况适当简化本章内容。船舶舾装码头、公务码头等非经营性港口工程可不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

2.1 港口发展状况

2.1.1 港口设施状况

.11.

概述港口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外交通状况,现有水陆域的基本情况,码头泊位数量、吨级、通过能力,航道、锚地、堆场、仓库等情况,现有设施的利用和适应状况,在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情况。重点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港口设施基本状况。

2.1.2 港口生产运营状况

概述近年来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主要货类构成及变化趋势,货源地分布,与周边港口的运输关系等。重点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港口生产运营状况。涉及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等重要货类的建设项目,应阐述相关货类区域运输系统的运输状况。

2.1.3 现状评价

从能力缺口、吨级规模、功能调整、设施改造、市场竞争等方面对港口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针对重要货类区域运输系统中的问题、产业布局调整引起的需求结构调整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港口吞吐量预测

2.2.1 项目目标及定位

从腹地经济社会、行业及企业自身发展或者政府履行职责要求等角度,阐明拟建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及功能、市场定位等。

2.2.2 腹地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 (1)腹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腹地资源、经济贸易、产业结构及布局等方面,阐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及特点;结合全国及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趋势和相关规划,阐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主要行业、主要地区发展趋势。

.12.

(2)腹地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概述港口腹地各种运输方式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其对所在港口及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2.2.3 港口吞吐量预测

(1)阐述预测思路、预测依据和采用的主要预测方法。 (2)全港吞吐量预测。

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规划,结合相关港口(港区)总体规划,预测全港吞吐量和主要货类吞吐量发展水平,重点对与拟建工程相关的主要货类进行预测。

(3)拟建工程吞吐量预测。

在全港相关货类吞吐量预测基础上,结合各港区的功能分工、现有及在建码头可达到的合理通过能力测算以及港口码头能力平衡分析,考虑项目定位及周边地区其他相关项目建设情况等因素,提出拟建工程吞吐量;结合全港相关货类流量流向、拟建工程集疏运条件,提出拟建工程流量流向、集疏运量。列出港口吞吐量、流量流向和集疏运量预测表。

涉及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等重要货类运输系统布局的港口工程,其吞吐量预测应根据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规划的结论或者合理运输系统论证结果(涉及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项目)、通过分析与区域内相关港口码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涉及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项目,应附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及合理运输系统论证专题报告。

电力、冶金、石化等生产性企业需要配套建设港口工程的,应根据企业运输需求,通过对利用周边码头设施的可能性分析,提出拟

.13.

建工程的吞吐量及流量流向。

2.3 船型预测

2.3.1 到港船舶状况

概述近年来相关船舶到港情况,分析到港船舶变化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重点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到港船舶状况。

2.3.2 国内外运输船舶发展状况及趋势

阐述相关船型的运力、构成及船舶发展现状和趋势等。内河港口应阐述相关流域的现状代表船型、运力、构成及船舶发展趋势等。

2.3.3 船型预测

根据预测的港口吞吐量及流量流向,结合港口、航道条件以及运输船舶发展趋势,确定拟建工程主要货类、主要航线的到港代表船型。涉及重要货类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应通过合理运输系统论证(含船型论证内容)确定合理到港船型。内河港口应通过船舶营运组织论证或者根据有关航运规划,提出主要货类典型航线的合理运输船型。

船型论证或船舶营运组织论证主要内容包括: (1)论证依据和采用的方法; (2)论证方案设置;

(3)主要参数选择、评价指标及论证计算; (4)论证并推荐合理运输船型和营运组织。 2.3.4 设计代表船型

根据拟建工程合理到港船型预测,推荐设计代表船型。对兼顾船型应说明理由并进行分析论证。船舶舾装码头设计代表船型根据修造船企业的生产纲领确定。列出设计代表船型与兼顾船型主尺度表。

2.4 建设规模及建设时机

.14.

根据拟建工程的吞吐量预测及推荐的设计代表船型,结合码头布置及装卸工艺方案,研究确定工程的建设规模,包括拟建工程的码头、航道等主要设施的功能、等级、数量、能力等。船舶舾装码头的建设规模主要根据修造船企业的生产纲领确定。公务码头及其他港口支持系统配套码头的建设规模根据港口支持系统规划、码头建设条件及实际业务需要确定。

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及拟建工程各年份吞吐量发展水平,研究确定工程合理的建设时机。

2.5 建设必要性

从项目本身和有关经济社会、行业发展的宏观全局两个层次综合论述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项目层次主要包括本项目投资目的、企业实施发展战略要求等;宏观层次包括促进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港口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港口结构调整、合理利用港口资源、形成港口公平竞争市场等。

第3章 建设可能性

3.1 工程地理位置

简述工程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所在的行政区域和相邻码头、城镇情况、对外交通等。

3.2 自然条件

本节所要求的内容应根据沿海、内河港口码头工程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当码头建设地点位于不同港址时,应按不同港址分别进行自然条件分析。新港址或者自然环境较复杂的码头建设地点,对自然条

.15.

件分析应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

3.2.1 气象

简述资料来源、使用资料的年限及其代表性。

给出气温、降水、风、雾、湿度和雷暴等气象要素的描述及特征值,附风玫瑰图。对项目建设有较大影响的气象要素应进行重点分析。

3.2.2 水文

简述各种水文测站及临时测站的位置与高程、观测时间、观测方法、测波浮鼓位置等情况,使用资料的年限及其代表性。

给出基准面、径流、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冰况等海洋或河流水文要素的描述及其特征值或特性分析,附波玫瑰图。对项目建设有较大影响的水文要素应进行重点分析。

3.2.3 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

(1)简述工程区域水陆域地形、地貌特征。

(2)初步分析泥沙来源、水动力条件及运移规律,底沙和含沙量分布特征。

(3)初步分析工程所在岸线或河段稳定性。

(4)初步分析工程建设对岸线、航道的影响,提出可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

3.2.4 工程地质

(1)简述工程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2)描述码头、航道的地质条件,附码头及相关区域工程地质剖面图。

3.2.5 地震

给出工程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

.16.

3.2.6 自然条件评价

对自然条件给出简要的综合评价结论,揭示影响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论证自然条件是否适宜港口建设。

3.3 外部建设条件

调查工程所在地交通运输条件、水资源和供水排水条件、电源和供电条件、通信条件、地方材料和施工条件等,与港口相关的航道规划、建设状况及其通航条件,研究外部建设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论证是否具备建港的必要条件。

3.4 与有关规划、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阐述所在地区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其他有关规划以及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行业准入中与拟建项目相关的内容,分析拟建港口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规划、政策的要求。

3.5 建设可能性

根据港址的自然条件、外部条件以及项目的符合性分析,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能性。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重大问题作出说明。

第4章 建设方案

4.1 港址选择

根据港口总体规划及具体建设条件,确定拟建工程的建设地点。如存在多个可选港址时,应对拟选港址从依托条件、建设条件、投资费用、运输经济性、与经济布局适应性、对防洪、通航安全、环境等影响、与相邻工程关系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确定推荐的工程建设地点。必要时应进行专题论证。港址比选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列表

.17.

表示。

4.2 总平面布置

4.2.1 总平面布置原则

确定总平面布置方案考虑的基本原则。 4.2.2 设计依据

(1)说明设计采用的规范或技术标准,对超出规范或技术标准范围的设计内容应说明主要理由和依据。

(2)说明泊位性质及应满足的使用要求,列出设计船舶主尺度。 4.2.3 设计主尺度 (1)水域主尺度。

初步确定码头泊位长度、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和底标高;航道长度、有效宽度、设计水深和底标高;船舶回旋、制动水域或连接水域平面尺度;防波堤、导流堤等长度及堤顶高程、宽度;口门宽度以及锚地尺度等。

(2)陆域主尺度。

初步确定生产作业区陆域纵深、辅助区陆域纵深、主干道宽度等。确定码头面、堆(库)场、道路等主要设施的控制性高程。

4.2.4 总平面布置方案

阐述总平面布置方案要点,包括码头岸线、港池、防波堤、口门、进港航道、锚地等水域设施以及堆场、道路、铁路、主要生产及辅助建筑物等陆域设施的布置,说明方案提出的思路或理由。

总平面布置一般要求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且具备可比性;要求进行多港址比选的项目,每个港址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一个方案或进行多方案比选。

4.2.5 港池、航道冲淤变化预测

.18.

根据总平面布置方案,结合必要的模型试验分析,研究工程实施后港池、航道回淤强度和回淤量或冲刷深度、冲淤防治措施,估算港池、航道维护疏浚量。工程区域泥沙运动不活跃或者泥沙运动对工程建设方案影响不大的,本部分内容可适当简化。

4.2.6 主要指标及工程量

列出各方案的主要指标和工程量表。

4.3 装卸工艺

4.3.1 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参数

说明设计依据,列出装卸货类、码头作业天数、船车到港不平衡系数等设计中采用的主要参数。

4.3.2 装卸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

初步确定有关货类的装卸工艺方案,阐述工艺流程。 4.3.3 装卸设备的选择

初步确定主要装卸设备的名称、数量及性能。 4.3.4 码头通过能力及库场容量

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参照类似码头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情况、当前工艺设备水平,计算码头通过能力,初步提出库场面积或罐区容量。

4.3.5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列表说明装卸工艺方案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4 水工建筑物

4.4.1 建设内容

说明水工建筑物的种类及相应的建筑物等级。 4.4.2 水工建筑物结构选型

根据拟建港址的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使用荷载并结合工艺要

.19.

求,在比照类似码头结构基础上,初步选定有关水工建筑物的结构方案。

4.5 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

根据拟建港址的场地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设计高程、使用荷载,参照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初步提出陆域形成和地基处理方案。

4.6 配套工程

配套工程包括以下各项的全部或部分:港区道路、铁路、内河、管道、供电、给排水、消防、通信、助导航及安全监督设施、自动控制、计算机管理系统、生产及辅助建筑物、港作车船等。根据工程类型、规模提出有关配套工程的数量、位置及布置方式等建设方案。对投资较大的配套工程应作出详细说明,对拟通过其他渠道或可依托现有设施解决的项目应予以说明。

4.7 环境保护

概述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现有污染情况及已采取的环保措施等。分析各种污染物排放情况,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初步的治理措施,对各项措施预期的治理效果进行初步分析。

4.8 施工

根据施工条件、工程建设规模,初步选定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初步确定施工总工期。简要分析可能影响施工的关键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

.20.

第5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1 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应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5.1.1 工程内容

简要说明项目概况、投资估算范围,多方案比选时应说明各方案工程内容的差异。

5.1.2 编制依据

简要说明国家有关规定、有关定额及计费标准、设备价格及地方材料价格的取定依据,水运工程与其它工程的取费标准等。

5.1.3 编制说明

列出编制工程投资估算需要说明的问题,如施工期、土地征收和拆迁补偿费、海域使用金、岸线使用费、项目贷款利率、汇率、港外工程费用等。

5.1.4 估算工程总投资

(1)分项列出工程总投资估算表。

(2)多方案比选时应分别列出各方案的工程总投资。 (3)由多个研究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应由总承办单位负责确定编制原则和依据、统一材料价格水平、确定费率计算标准和划分工程衔接点等,并负责汇总项目总投资估算。

5.2 资金筹措

根据国家及项目所在地的投融资环境、项目单位的资金状况以及项目的资金需求规模,分析各种渠道资金进入的可能性,提出项目融资方式、资本金及债务资金筹措的初步方案。根据初步融资方案测算

.21.

融资成本,编制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需要政府资金投入的项目应对其投资理由作必要的论述。

第6章 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应按照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水运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6.1 评价基础和依据

(1)简述项目基本情况,明确评价范围、评价原则与依据。 (2)简述经济评价采用的基本数据,包括投资规模、分年投资计划、项目规模及设计通过能力、评价期、社会折现率和财务基准折现率等。

(3)估算财务效益与费用,包括项目运营期内营业收入及各项补贴、建设总投资和项目总成本费用等。

6.2 经济分析

应采用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对项目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进行识别,通过有无对比原则,编制相关表格并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和经济效益费用比(BCR)等指标,分析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对于项目效益或费用难以进行货币化识别、无法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项目,可采用费用效果分析的方法进行经济分析。

6.3 财务分析

本阶段应侧重于融资前分析,分析重点是项目整体的财务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对于非经营性项目仅进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22.

通过编制相关表格,测算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计算全部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及静态投资回收期(Pt)等主要指标,测算项目的盈利能力。

6.4 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特大型港口工程,应进行初步的行业影响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包括对所在区域港口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影响。投资规模巨大、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大型港口工程,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以定性描述为主。

6.5 社会影响分析

简述拟建项目建设、运营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研究相关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的态度,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的措施。

6.6 经济和社会影响综合评价

根据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对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和社会影响性进行初步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综合比选及推荐方案

在上述各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自然条件、外部条件、码头能力、作业条件、装卸工艺、岸线利用、工程量、施工条件、施工工期、工程总投资、财务效益、环境影响、经济和社会影响、远景发展等方面,对建设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方案比选可列表表示。

.23.

7.2 研究报告的结论

对预可行性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予以归纳总结,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及经济合理性、社会影响性,对项目可行性给出结论性意见。

7.3 问题与建议

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情况,提出项目在工程、技术及经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包括对下一阶段勘察、科学实验以及重大技术问题研究的意见和建议,需要有关方面协调解决的重要问题、项目建设需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等。

附 件

有关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及合理运输系统论证、自然条件论证、勘察、科学实验等专题报告(单独成册)、专家评审意见。

附 图

1.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图纸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建设项目所在港区(作业区)布置规划图、港口水域布置规划图、航道规划图等。港区(作业区)已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附详细规划阶段规划图。图纸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各方案的总平面布置图。图纸比例沿海不小于1/10000,内河不小于1/2000。

4.航道锚地布置图。相关内容在总平面布置图中已有实质性反映的,可不单独成图。图纸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4.

5.码头、防波堤等主要水工建筑物结构断面图。图纸比例不小于1/200。

6.其他。根据需要可增加有关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及海洋功能区划图、工艺方案设计图、集疏运设施图、水下地形演变图、钻孔布置图、地质剖面图等其他必要的图纸。图纸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图应符合以下要求:

(1)平面布置图应在近期测绘的地形图、海图上绘制,水陆域坐标系应统一。测图比例不小于总平面布置图比例。

(2)图纸名称、实际比例尺及图例标注应符合有关规定,分幅绘制时,应给出拼接示意图。

(3)附图应按规定的图纸比例绘制、装订,图纸数量超过15张的,按A3规格单独装订成册。

.25.

附件二

港口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内容及文本格式

.26.

Ⅰ封面格式

×××港×××港区×××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

年 月

.27.

Ⅱ 扉页格式(第一页)

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

.28.

Ⅲ 扉页格式(第二页)

×××港×××港区×××工程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盖章)

主管行政负责人:×××(职称) (签章) 主管总工程师: ×××(职称) (签章) 主办部门负责人:×××(职称) 主办部门技术负责人:×××(职称) 项目负责人:×××(职称)

主要专业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专业 ××× ××× ××× ×××

专业负责人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参加人员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29.

Ⅳ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建设必要性 第3章 建设条件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附件 附图

总平面布置 装卸工艺 水工建筑物

陆域形成及道路、堆场 配套工程 港口岸线使用 节能 安全 劳动卫生 环境保护 项目实施 组织管理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 项目风险分析 研究结论与建议 .30.

Ⅴ 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1章 概 述

1.1 项目单位概况

简述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经营范围、主要投资项目、经营状况等。外商投资企业还应说明股东情况、注册国家或地区、法定地址等。

1.2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或者项目建议书审批情况,属于改扩建工程的项目应对前期工程做简要介绍。

1.3 研究依据和过程

(1)简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关政策文件与规划、有关规范与技术标准、基础资料等。重要文件或协议书应作为本报告的附件列出。

(2)简述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有关单位进行的专题科学试验研究。附件中列出为配合本项目所做的勘察、科学试验报告名称、承担单位及完成时间。

(3)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多家单位共同编制的,应说明各单位分工情况、研究范围。

1.4 主要研究结论

(1)简要说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及建设时机。 (2)简述自然条件和外部条件,评价工程建设可行性。

.31.

(3)简述工程建设方案,包括总平面布置、装卸工艺、水工建筑物、配套工程等内容,提出推荐的建设方案及理由。列出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简述港口岸线使用方案。

(5)简述节能、安全、劳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措施。 (6)简述项目实施及组织管理方案。 (7)简述项目总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8)简述经济和社会影响评价结论。 (9)简述项目主要风险及对策。

1.5 问题与建议

简述项目在工程、技术及经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建议。

第2章 建设必要性

本章内容是对港口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的一般要求,电力、冶金、石化等企业配套码头、船舶舾装码头及公务码头等可根据项目情况适当简化本章内容。船舶舾装码头、公务码头等非经营性港口工程可不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

2.1 港口发展状况

2.1.1 港口设施状况

概述港口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外交通状况,现有水陆域的基本情况,码头泊位数量、吨级、通过能力,航道、锚地、堆场、仓库等情况,现有设施的利用和适应状况,在建、改建的工程项目情况。重点

.32.

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港口设施基本状况。

2.1.2 港口生产运营状况

概述近年来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主要货类构成及变化趋势,货源地分布,与周边港口的运输关系等。重点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港口生产运营状况。涉及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等重要货类的建设项目,应阐述相关货类区域运输系统的运输状况。

2.1.3 现状评价

从能力缺口、吨级规模、功能调整、设施改造、市场竞争等方面对港口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针对重要货类区域运输系统中的问题、产业布局调整引起的需求结构调整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港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港口吞吐量预测

2.2.1 项目目标及定位

从腹地经济社会、行业及企业自身发展或者政府履行职责要求等角度,阐明拟建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及功能、市场定位等。

2.2.2 腹地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 (1)腹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腹地资源、经济贸易、产业结构及布局等方面,阐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及特点;结合全国及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趋势和相关规划,阐述腹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主要行业、主要地区发展趋势。

(2)腹地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概述港口腹地各种运输方式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其对所在港口及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33.

2.2.3 港口吞吐量预测

(1)阐述预测思路、预测依据和采用的主要预测方法。 (2)全港吞吐量预测。

根据腹地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规划,结合相关港口(港区)总体规划,预测全港吞吐量和主要货类吞吐量发展水平,重点对与拟建工程相关的主要货类进行预测。

(3)拟建工程吞吐量预测。

在全港相关货类吞吐量预测基础上,结合各港区的功能分工、现有及在建码头可达到的合理通过能力测算以及港口码头能力平衡分析,考虑项目定位及周边地区其他相关项目建设情况等因素,提出拟建工程吞吐量;结合全港相关货类流量流向、拟建工程集疏运条件,提出拟建工程流量流向、集疏运量。列出港口吞吐量、流量流向和集疏运量预测表。

涉及集装箱、铁矿石、原油、煤炭等重要货类运输系统布局的港口工程,其吞吐量预测应根据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规划的结论或者合理运输系统论证结果(涉及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项目)、通过分析与区域内相关港口码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涉及区域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项目,应附港口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及合理运输系统论证专题报告。

电力、冶金、石化等生产性企业需要配套建设港口工程的,应根据企业运输需求,通过对利用周边码头设施的可能性分析,提出拟建工程的吞吐量及流量流向。

2.3 船型预测

2.3.1 到港船舶状况

.34.

概述近年来相关船舶到港情况,分析到港船舶变化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重点阐述与本工程有关的到港船舶状况。

2.3.2 国内外运输船舶发展状况及趋势

阐述相关船型的运力、构成及船舶发展现状和趋势等。内河港口应阐述相关流域的现状代表船型、运力、构成及船舶发展趋势等。

2.3.3 船型预测

根据预测的港口吞吐量及流量流向,结合港口、航道条件以及运输船舶发展趋势,确定拟建工程主要货类、主要航线的到港代表船型。涉及重要货类运输系统布局调整的,应通过合理运输系统论证(含船型论证内容)确定合理到港船型。内河港口应通过船舶营运组织论证或者根据有关航运规划,提出主要货类典型航线的合理运输船型。

船型论证或船舶营运组织论证主要内容包括: (1)论证依据和采用的方法; (2)论证方案设置;

(3)主要参数选择、评价指标及论证计算; (4)论证并推荐合理运输船型和营运组织。 2.3.4 设计代表船型

根据拟建工程合理到港船型预测,推荐设计代表船型。对兼顾船型应说明理由并进行分析论证。船舶舾装码头设计代表船型根据修造船企业的生产纲领确定。列出设计代表船型与兼顾船型主尺度表。

2.4 建设规模及建设时机

根据拟建工程的吞吐量预测及推荐的设计代表船型,结合码头布置及装卸工艺方案,研究确定工程的建设规模,包括拟建工程的码头、航道等主要设施的功能、等级、数量、能力等。船舶舾装码头的建设

.35.

规模主要根据修造船企业的生产纲领确定。公务码头及其他港口支持系统配套码头的建设规模根据港口支持系统规划、码头建设条件及实际业务需要确定。

根据腹地经济发展形势及拟建工程各年份吞吐量发展水平,研究确定工程合理的建设时机。

2.5 建设的必要性

从项目本身和有关经济社会、行业发展的宏观全局两个层次综合论述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项目层次主要包括本项目投资目的、企业实施发展战略要求等;宏观层次包括促进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港口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港口结构调整、合理利用港口资源、形成港口公平竞争市场等。

第3章 建设条件

3.1 工程地理位置

简述工程建设地点的地理位置、所在地的行政区域和相邻码头、城镇情况、对外交通等。

3.2 自然条件

本节所要求的内容应根据沿海、内河港口码头工程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新港址或者自然环境较复杂的码头建设地点,对自然条件分析应进行必要的专题研究。

3.2.1 气象

简述资料来源、使用资料的年限及其代表性。 3.2.1.1 气温

.36.

年平均气温、历年极端最高(低)气温等。 3.2.1.2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年最大(小)降水量、降水强度及其季节分布。 3.2.1.3 风况

(1)风向、风速、出现频率及其季节分布,附风玫瑰图。 (2)台风(热带风暴)和寒潮。

台风(热带风暴)和寒潮的出现频率、月份,持续时间、最大风力、出现较多的风向、带来的降水量及危害性,分析其对工程施工和港口营运的影响。

3.2.1.4 雾

特征值及雾日的季节分布。 3.2.1.5 相对湿度 特征值及季节分布。 3.2.1.6 雷暴 特征值及季节分布。 3.2.2 水文

在以下各水文项中,应分别简述各种水文测站及临时测站的位置与高程、观测时间、观测方法、测波浮鼓位置等情况,使用资料年限及其代表性。

3.2.2.1 潮汐及水位

(1)水位基准面及与其他基面的关系,附基面关系示意图。 (2)潮汐性质及潮型、水位特征值。 (3)设计水位。

包括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极端高水位、极端低水位;内河

.37.

应论述拟建工程的设计水位标准,确定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施工水位。

(4)乘潮水位。 (5)气象增、减水。

气象增、减水的发生频率、季节分布、特征值及对港口运营的影响。

3.2.2.2 波浪

(1)工程水域波浪概况及对工程的影响,附波玫瑰图。 (2)波要素的特征值及季节变化。 (3)各种设计波要素。

确定设计波要素的推算方法、外海或观测点的设计波浪要素以及建筑物处设计波浪要素。必要时应通过模型计算分析确定。

3.2.2.3 水流

(1)工程水域潮流或径流的性质、运动形式。

(2)各水流测点的流矢图、特征值和季节(或潮期)变化。 (3)径流的特征流量和分布特征。 3.2.2.4 冰况

给出冰期、冰型、冰量、冰厚、流冰速度和方向、冰的分布范围等,分析其对工程施工和港口营运的影响。

3.2.3 地形、地貌及工程泥沙

(1)简述工程区域水陆域地形、地貌特征。

(2)分析泥沙来源与水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方式和途径。 (3)分析底质泥沙和含沙量的分布特征。

(4)工程所在岸段的海岸稳定性分析或河势稳定性分析。

.38.

(5)泥沙冲淤变化及治理措施。

从地貌特征和水动力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海(河)岸稳定性、地形演变规律与冲淤变化,结合已建工程状况及有关模型试验,研究工程建设对地形、地貌环境的影响,提出工程治理措施。

3.2.4 工程地质

(1)工程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2)岩土层分布及工程地质。

简述地质勘察工作情况,描述工程地点各岩土层的高程、厚度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列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能指标,附地质剖面图。

当基岩面或主要持力层、软土层对主要建、构筑物的布置、结构及工程量影响较大时,应绘制岩面或主要持力层等高线图、淤泥或淤泥质土等厚度图。

(3)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评价工程地点的工程地质条件,推荐地基持力层;对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如砂土液化、软土、滑坡、岩溶、泥石流等进行评价;重点阐述土层强度和滑动因素等主要工程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3.2.5 地震

简述工程区域的地震史、地震地质;确定地震基本烈度,有地震基本烈度或者进行了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其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对位于构造背景复杂、地震多发的危险区(高烈度区)的重大建设项目和重要建筑物,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3.2.6 港口作业天数

说明港口作业所允许的风、降水、雾、波浪、冰况等要素的标准,综合分析各自然要素对港口作业的影响,并参考附近类似码头作业情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f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