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 -从学会关心开始

更新时间:2024-04-30 10: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德育——从学会关心开始

姓 名: 洪 娟 学 校: 西安市第三十一中学

论 文 时 间: 2009-11-10

德育------------从学会关心开始

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学校德育,新时期,德育必须从传统的滞后模式中解放出来。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但往往忽视人的终身发展,脱离现实生活和学生需求实际,缺少情感关怀,只重说教灌输而忽略感染力等弊端应该抛弃。 学校教育尤其是现代学校教育,要以育人为本,既教书又育人。教育的任务或者使命是什么,事实上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是人类自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产生以来就一直为人们尤其教育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答案是多样化的,比如:\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六学六会)\学会合作\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把会议的主题定为\学会关心\,关心全球命运,关心人类命运。但是,无论\学会\什么,最基本的落脚点还是\学会做人\。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案例:

一名学生生病了,呕吐在了教室里,周围同学赶忙捂起鼻子逃开。相信这样的事例部分老师也遇见过。

一名成绩优异的同学当教授的爷爷去世了,其它同学竟一片欢呼,原因竟是该同学的爷爷去世后,没有人再辅导他功课,那么他以后就不会考第一名了。

一位妈妈骑着自行车十几里地把自己做的好吃的东西送给学校里的女儿时,女儿竟因为妈妈那寒酸的衣着而不想理会她,拿起妈妈送来的食物转身就走,一任母亲那单薄的身影立在寒风中。

啊,英语老师病了?病的很厉害,不能来上课了?太棒了,我们今天不用上英语课了,晚上也没有英语作业了,唉,真是太好了。

这么沉重的话题,居然举不胜举,但我们却不想再多说,然而不说却并不等于事情不存在.我们的孩子怎么了?究竟是谁犯了错?他们的起码的爱心和同情心哪里去了?为何成人眼中的可爱的小小少年竟有这么多人变得情感冷漠?

我认为以上种种情况的出现绝不可以简单地用“某个孩子品质不好”或者“现代教育太失败了”来下定论。事实上,这些孩子是得了一种“病”。曾经有人给这种病起了个名字,叫做 “情感冷漠病”。其主要的原因分析如下:

1.当前社会,家人、亲友之间的交往远不如以前密切,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体,孩子的交往世界更是大大缩小了,相应地,感情的纽带松弛了,导致孩子们越来越缺乏同情心,爱心。

2.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生活条件相当优越,有些家庭甚至请了保姆为孩子服务,长辈们也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而争着向他们奉献“爱”,这使得他们只会接受,不思回报,只知被爱,不懂爱人,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等坏毛病。

3.应试教育的危害。学生的分数就是一切,这就是应试教育的特点,为了学生提高分数,德育课取消了,劳动课取消了,班会课也只是走走过场,学校里不能系统地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虽然素质教育早已开始实施,但应试教育的危害仍然在部分学校存在。

前面提到案例的或类似于这一类的事情我想在每个班都存在,爱,对学生来说得到的太容易了,他们还没来的及体味什么是爱,爱就把他们淹没了。长此以往,在他们身上出现了只知索取,不懂付出不想付出的现象也就很自然了。且不是个别情况,在对学生的这类行为感到难过的同时,我就一直思考怎样去改变。试想,当老师不辞劳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而我们的学生却在盼望老师生病,当家长冒着严寒把好吃的东西送到学校时,孩子却对此无动于衷,当自己的同学生病难受时,送上去的不是关心,而是敬而远之,这样的孩子即使成绩再好,却连最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我们还能奢望他长大后是一个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人吗?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看到并承认部分学生患了“情感冷漠病”,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而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和爱心,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唯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其它方面的道德教育。 在实践中我是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1、 以身作则,不间断地以自身行动强化学生“关心他人”的思想。

本文开头提到的第一个例子就发生在我代课的班。那是我刚接手这个班第二周时发生的。当那么多学生捂住鼻子之后,我什么也没说,而是先领那位同学到洗手间漱了口,安排他坐好后,又去了卫生间拿了卫生用具,默默地清扫。终于有人坐不住了,有两个女生帮了我。很多人不想去关心他人,不是他生来没有爱心,而是他没有体验过关心他人后自己心中的幸福感受,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一旦有过这种体会,他们会期待着去关心别人。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行动对塑造学生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人格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基础。教师时刻关心着学生,天长日久,学生一定会受到影响。 2、 学会感恩,回报爱心。

我曾在班里进行过一次调查,在家主动帮助家长做过家务的有多少人,结果令人失望,大约只有总人数的10%,理解父母上班辛苦,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平时注重节俭的同学有多少,结果同样令人失望,只占总人数的20%。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多,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爱,对学生来说得到的太容易了,他们还没来的及体味什么是爱,爱就把他们淹没了。长此以往,在他们身上出现了只知索取,不懂付出不想付出的现象也就很自然了。

3. 组织一些能体现“关心”的活动

这些活动既要求同学们把“关心”付诸于实际行动,也是我们检验同学们是否“学习关心”最好的方法。关心他人,为灾区捐钱捐书;关心后进生,组织一帮一学习小组;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每年一度的体育艺术节的各项比赛,为集体争光;关心学校,主动、积极为学校植树、除草;关心社会,利用节假日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关心国家,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等等。

4、利用“纪念日”或“重要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各种关心的教育 以同学们所关心的时事作为教育的突破口,即要多利用“纪念日”或“重要日”对学生进行关心的教育。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一事,趁此机会可教育学生: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的祖国要强盛,要不被别人欺负,就要靠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本领,将来能保卫祖国、报效祖国;最近,就中国“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台湾总统选举等事情,经常向学生输入有关这一方面的最新信息,有助于在学习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在“世界环境日”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教育;利用“教师节”教育学生要关心老师、尊敬老师;适逢“母亲节”都教育学生要关心长辈、孝敬父母;“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等,就更不用说了。

5、个别辅导和关心教育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来自于单亲家庭或思想比较后进的学生,他们性格较内向,孤僻,对周围事物不是那么关心,甚至有些偏激的想法。形成这样的根本

原因是他们之前得不到或从来不曾得到过关心。所以,如果能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耐心的教育,他们会对这种特别的关心感到倍加的温暖,渐渐地也会溶入到这个人人都会关心的大家庭来。去年,我班有一名女生,家庭环境非常的优越,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家里只有一个老奶奶,她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和应有的关心,性格变得很孤僻,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人际关系紧张,成绩和纪律很不理想。了解这些情况后,我试着去接近她,关心她,做她的知心朋友,甚至把她安排到我家来住。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她开始变得开朗起来,学会了关心集体,在学校体节节上,她制作的一幅手工艺作品还获得了学校的一等奖,学习成绩也渐渐地好了起来。

总之,教育学生“学会关心”,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教师若能抓住任何能对学生进行“学会关心”教育的机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地以身作则,关心学生,在德育工作中,必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 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当代教育>> <<鹤琴之声>>第九期

作者简介:

姓 名: 洪 娟 单 位: 西安市第三十一中学

通讯地址:西安市第三十一中学西门外人民西巷2号

电 话: 1582902975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fn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