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筱文:中国铁路总公司市场主体定位及战略困惑

更新时间:2023-11-30 08: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铁路总公司市场主体定位及战略发展困惑

解筱文

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铁总”)成立已有近三年时间,作为深根其间的业内人士,笔者深感其在市场主体定位和战略发展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制约着整个铁路企业发展。遂以建设的心态,发展的设想,粗撰此文,以作探讨。

谁是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和组织体。铁总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设立,由中央管理的正部级国有独资企业。在2013年《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表明“中国铁路总公司要坚持企业化、市场化运作”。

既然是企业,则应该具有市场主体地位,权责利统一。但是,在铁总领导讲话、文件和工作部署中,反复强调“总公司发挥企业总部职能作用”、“铁路局承担市场主体责任”。这在铁道部存在的岁月,政企不分,暂且可以这样定位。但现在情形下,再以铁路局为市场主体地位,回避总公司的市场主体责任,恐怕会给整个铁路企业发展带来不利。

一方面,铁路属于路网型企业,在长期的运输生产中,依据集中统一的调度指挥,产生着很大运输效率,也形成了一种协同作业的企业环境。如果缺失总公司对整个行业的市场主导定位和战略指引,面对市场,很难产生规模效应。因为铁总对市场的洞察能力、拥有的资产资源量、可协调

1

的政策力度是铁路局无法比拟的。

另一方面,铁总与其他特大型国企不同之处在于,其所属企业,尤其各铁路局的业务同质化,虽属不同地域,但多元化向外发展,会出现内在不必要竞争。如果铁总不能搭建完善的战略平台,设置适合的游戏规则,单纯依靠自下而上发展,基于铁路局各自特点而形成平台,必然产生大量的重复建设和人财物浪费。

铁总的这种情况,缩小了看,犹如2005年全国铁路撤销铁路分局,由铁路局直管站段一样徒然不适。当时的铁路局虽是市场主体,但其先前的真正市场主体无疑倾斜于铁路分局,铁路局只发挥一个地域间中观层面综合管理职责。撤销铁路分局之后,铁路局才真正承担市场主体地位,这期间经过了差不多三年时间才完全适应。

在撤销铁道部,面对今天的市场环境下,铁总责无旁贷的需要将市场主体地位由铁路局上移,从而才能更好承担整个企业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引领发展。但两年多过去了,未有较大改观。

从现实情况看,市场主体地位一旦上移铁总,总部“吃不消”;但保持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很多事却难以“大开大合”战略性实现。其中主要原因是“去政存企”后,铁总还不具有足够应对市场的能力和自信,更重要是缺乏高瞻远瞩的市场雄心和战略主导。

战略怎样定位?

铁总给总部职责以标准制订、平台建设、运行监管、目标管理、考核评价等为重点内容定位,这应该是准确的。但是,要在战略格局不清晰、平台建设滞后等这样的环境下落实这一系列的职责,则是难以科学兑现的。

在铁总的身上,其实很容易看到一个折衷发展的印记,寄希望自身是

2

一个运输调度指挥和行业企业监管的职责,是铁路企业的“后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挺身市场的“舵手”。因此,弱化总部的市场主体定位意识,也导致其战略主体定位在总部体现不够,战略谋划和反应能力迟缓。

前十年,铁路加快大规模建设发展,从铁路基础建设方面重点加强和扩张。后因“高铁之殇”,铁路行业一度进入防型战略状态。之后,在新的发展时空下,以确保安全生产为前提,在稳步进行铁路建设和运输服务之外,重点强化全资产开发,也就是把现有铁路资产资源盘活,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进入稳定型战略发展模式。不管防御型战略,还是稳定型战略,实现起来,其实更多的只需要按部就班推进即可。

但稳定型发展战略存在的缺点是,容易丧失外部环境提供的快速发展机会。企业的风险意识过强,甚至会形成惧怕风险、回避风险的经营管理心理。在国家对铁路走向市场多个文件和指令下,铁总也不断探寻改革发展,逐步谋划发展型战略之路。

在由稳定型战略向发展型战略迈进中,新的问题出现了。发展型战略是建立在内外部市场拓展之中,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发展战略支撑。在铁总注重总部管理职能,将经营下移的思路下,根据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搭建平台,推动发展,先后成立了中国铁路发展基金公司、国际公司、财产保险自保公司、财务公司,并筹备启动网络公司、支付公司。加上之前包括中铁集装箱、快运、特货等直属专业化企业,将达21家。虽然具有较多的直属职能公司,但是仍然不能解决多元化发展中做大做强所面临的经营管理难题。

站在全国铁路的高度,铁总非常希望铁路餐饮、站车商业、广告传媒、饭店旅游、工业制造等系统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形成具有铁路特点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群,充分发挥平台战略,适应发展需要,但具体操作却是“放权”。主导思想是“充分下放权利,不再直接干

3

预铁路局的日常经营活动”。这个做法,我个人理解,一是响应中央和国家号召,政企分离,市场化运营;二是减少总部对中观层面的经营干预,以精干总部。

但是,在没有鲜明的战略规划和平台搭建及其一整套科学的规则下,很容易使各所属企业及产业,产生“群龙无首”之感。

对于全路多元化经营各板块做大做强,是以建立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的形式,还是成立类似直属公司的模式,铁总没有落音。协会和联盟模式,是可以维持现状,仍然可以铁路局为市场主体,但这么模式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企业领导力和战略发展推动。若以直属公司模式操作,市场主体必须得上移至总部,但会涉及到和现有的清算和分配制度之间的冲突,带来诸多难题。

所以,铁总对于铁路企业发展战略很难做出清晰定位和系统规划。而此时,铁路货运量逐年下降,运输成本支出逐年增加,在加快驱动铁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意志强烈。铁路内部对于自身企业前途和行业命运由下向上发展意识的“顶”,外部市场化、国际化、电商化等新的发展环境对于铁路的“逼”,交织在一起。

目前,铁总正在组织编制资产经营开发“十三五”规划。而现实的发展需求,正迫切需要铁总搭建完成整个铁路商业平台,形成一整套的游戏规则,让铁总旗下企业,各尽所能,各有所专、各得其所。

敢问路在何方?

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经济愈来愈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铁路企业需要更多参与社会分工,走向国际市场。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是铁总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样的发展,

4

才能更多体现铁路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才可能继续秉承铁路的社会使命。

从铁道部的公务员转型到国有特大型企业管理者,最应该实现政府官员向现代企业家的转变。而企业家最重要的思维就是经营思维第一,管理思维次之。如果企业总部眼中“只有管理,没有经营”,经营思维缺失,那么与之相关的客户思维、市场思维、价值思维将愈加淡化。何能统领旗下的整个铁路企业?

铁路长期的行业环境下,练就了从业者超过其他企业不可多得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如果在宏观层面有良好的战略,作为铁路局在中观层面和站段及其局属企业的微观层面,必然会以强有力的执行为支撑落实。跨越式发展战略,一举将中国铁路推至世界铁路发展高峰,就是一个最好的成功战略例证。

如果宏观层面的战略远见和雄心不足,其各种规划和部署,让中观和微观层去落实,将一定会大打折扣,或者让中观和微观层面去谋划宏观层面的战略问题,这也是弱化总部领导力和执行力的一种表现。

人、财、物、平台、规则,这五个基础性和最根源的要素不做实,铁路企业只要往前走,就会受制于此。

从人的方面讲,本世纪以来的十多年铁路建设发展,重在迅速扩张铁路网,加强基础建设,但也因此无力顾及经营发展,可以说铁路企业近十年来,经营性人才的成长和培育严重滞后于铁路多元化发展,更滞后与社会,尤其战略性、国际化、通才型的中高端人才异常缺少。

“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领导层的意志和人才的选用。今天的铁总,想要推动发展,就必须革新用人用工僵化模式,自下而上,目视路内外、国内外选用一大批优秀人才,对总部具有可造之才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基层锻炼和市场培育,以此建立总部战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fh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