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养成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

更新时间:2023-09-13 14:43: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渗透养成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的研究

黄羊镇上庄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宋彦军 李海文

一、 课题背景

常言道,“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知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人格塑造的极其重要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谁都清楚,每个学生的个性与行为习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天性贪玩,不爱学习;有的聪明好学而品行却令人担忧;还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甚者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这些不良习惯极大地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面对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深深感受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为黄羊镇上庄小学。具体研究对象为我校小学1-6年级全体在校学生。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①探求一种适合本地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②促使教师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的教育

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用以指导本校的工作,增强办学特色 ,提升办学品味。

2、研究的意义:

儿童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人格健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片面追求“高、大、全”的弊端,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养成教育与形成健全人格的内在规律。 2、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养成教育。 3、家校合作、优势互补提升养成教育。 4、把养成教育与培养学生能力充分结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总体属于教育行动研究法。采取边“调查”边“研究”进而“理论化”的研究模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再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分析其变化过程,找出内在规律,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六、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4年3月) 研究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养成教育、人格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文献资料,强化学习培训。

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及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研究小组内更加细致地划分研究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确立子课题,做到了分工明确,并定期开展课题汇报会,及时交流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问卷调查分析、制定研究计划。

通过观察课堂内外小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问卷调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班主任会,分析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详实可操作的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2月) 操作实施阶段: 1、抓常规教育,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学校将持之以恒地开展“日查、周结、月评”的常规教育活动。日查:每天由少先队监督岗的学生队员根据文明礼貌、爱校守纪、仪表卫生、普通话等养成教育内容,进行细致检查,进行量化评比。各班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周结:总结一周工作,表扬进步明显的班级、学生。通过公布每周量化评比成绩,督促各班进行反思,找出习惯养成方面不足之处,不断改进班级工作。月评:根据《上庄

小学星级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明确达标要求,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鼓励评价提高,使学生外化行为转变为内驱力量。

2、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各班每日:坚持朗读,口算练习。每周:写一篇日记或读书心得,出一期学习园地。每月: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同学们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导处有计划地开展促使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活动。如:朗读竞赛,口算比赛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严格教学常规,培养学习好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份潜能生转化案例,耐心细致、满腔热情的做好潜能生转化工作。

3、家校联手,形成合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要从落实家庭教育常规入手,从家长自身做起。如:尊老爱幼、养成按时起床学习的习惯以及其他生活、劳动好习惯。加强家校联系,创建学习型家庭,不断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教育实效性。

4、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学校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借助评选“上庄小学校园之星”,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教育学生养成良

好行为习惯。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文化,是学校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等都是校园文化的表现范畴。如校园的美化、绿化、校规、作息、活动课程设置,学校环境布置??它是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具有导向、激励、传递文化信息、审美及教育人的功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

6、运用多种手段,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

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随兴趣而转移,还不完全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唤起学生的习惯养成意识,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纳入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上来,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心理习惯等。

7、诵读经典,学习与践行相结合。

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达到全体学生能背诵弟子规,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已的言行,践行《弟子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8、弘扬传统美德,发掘人格教育的传统资源。

弘扬我国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发掘人格教育的传统资源,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内容,成为未成年人人格培养的养料,如儒家倡导的仁爱、宽容、礼让、廉耻、忠孝、节俭、平和等等。这样,

将人格教育才能从孩子抓起,从基础抓起,从日常生活抓起,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从整体上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结题总结阶段。 全方位了解研究初期研究成果的推广情况,进一步修正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全面整理研究过程集结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结题工作,形成本课题研究的结题成果。

1、抓好养成教育六项评比工作。

2、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主题活动。 3、规范升降国旗仪式 。 4、抓文明举止、礼貌用语。 5、抓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6、抓爱护公物。 7、抓队列两操的养成。 8、抓养成教育的家校配合。

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制定的“上庄小学校园之星”评选方案、星级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号召学生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励、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具体如下: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f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