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与健全人交往障碍的表现及矫正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09 23: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h

聋生与健全人交往障碍的表现及矫正的研究

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徐秋生

内容摘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而聋生由于听觉语言的障碍,使其身心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与健全人交往方面,显得自卑,缺乏自信心。为此,顺义区特教学校听障康复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调查并分析了每位学生的心理现状,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对聋生进行交往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摆脱自卑的阴影,逐步树立自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聋生健全人交往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新时代的要求。心理健康外在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交往。交往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活动。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也逐渐加剧,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对社会所需要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交往”,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交往。在交往中,人们运用语言文字,抒发感情,表达心声。学会交往,在积极友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是新时代的要求。

(二)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近些年来在普通中小学发展较快,已形成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处于起步摸索之中。有关聋生与健全人交往方面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对交往障碍的矫正方法虽有一些理论上的阐述,但理论体系和操作层面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待于共同构建完善。

(三)聋生正常生活的需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聋生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必将走出学校,进入社会,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是由于听力语言障碍,导致他们与健全人之间的交往产生隔阂和困难,交往范围明显狭小。因而产生自卑、孤独、忧虑的心理,出现不能正确接纳自己、不能正确

h

h

理解健全人的思想行为。及时矫正聋生与健全人的交往障碍,可以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生活的自信心。

h

h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帮助聋生战胜自卑心理,摆脱孤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认识生活、社会,构筑适应社会交往的良好心理基础,以高素质融入社会,迎接挑战,勇敢的承担起社会所赋予的责任。

(二)研究意义:

1.有助于残疾儿童幸福、健康成长,有助于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及全民素质的提高。

2.有助于转变教师观念,扩大聋生的社会活动范围,特别是与健全人的交往,不仅可以提高聋生的交往能力,而且可以促其语言发展,培养他们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3.为其他聋校提供可操作的指导学生交往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教育实验法。

(二)研究对象:我校聋生部12岁以上的学生。

(三)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了解聋生心理现状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2003年2月我们制定了一份“聋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本问卷共分为三部分,包括47道题。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我校聋生的家庭背景,以及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对事物的看法,从中找出聋生现有的心理问题,针对问题确定矫正方向,制定矫正措施。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4份,收回24份,且全部有效。问卷调查范围:见表1—1

表1—1

h

h

h 本次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家庭状况的了解,下面列举其中几项。见表1—2

表1—2

问卷显示:被测学生的家庭收入较低,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家庭的现状导致家长无暇顾及孩子,再加上学生听觉的障碍,相互之间沟通难度大、机会少。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和指导明显缺失,造成学生认知渠道的局限性,导致聋生对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形成不健康心理。

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下面列举其中几项。见表1—3

表1—3

问卷显示:大部分聋生对学习有正确认识。聋生愿意和教师交往的比例明显高于家长,究其原因是由于家长不能较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而教师与聋生交流

基本无障碍。调查中还显示,75%的学生对自己的残疾状况感到自卑,而且听力损失越严重的学生自卑感越强,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自卑感越强。

第三部分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下面列举其中几项。见表1—4

问卷说明:学生在是非判断上存在着片面性,以至于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能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判断。由于这种片面性很容易受各种思

h

想的左右,所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分析能力,指导他们学会与健全人交往的方法,矫正交往障碍,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h

h

2.充电学习,吸收理论营养

理论是实践的升华,又反作用于实践。为了保证教师有足够的理论支持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理论学习计划,并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课题组下发的相关文件资料、《聋童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聋人自卑心理寻源与对策》等。系统学习了聋童与健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听觉障碍儿童的情绪、情感、意志特点,个性倾向性特点,基本心理特点等理论知识;研读了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及影响沟通的四大障碍;了解了聋生自卑的原因、自卑的表现、自卑的调整与对策等专业知识。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从提高教师研究水平出发,我们又聘请我区考试研究中心教科室的朱主任来校做“如何撰写科研论文、个案”的科研讲座,进行了优秀案例现场剖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并且掌握了必备的研究方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创造机会,促聋生与健全人交往

聋生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必将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参与竞争接受挑战。因此,尽可能多的为聋生创造与健全人交往的机会,是培养聋生健康心理,掌握与健全人交往方法的有效途径。

(1)请进来,加强校内交流。

针对聋生与健全人交往中的自卑和胆怯心理,我们组织学生收看《同在蓝天下》残疾人先进事迹录像片,在讲解中告诉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①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②改变认识问题的方法。不再把与他人比较作为衡量自信心的唯一标准,学会多与自己比较来获取自信心。③正确认识自卑。坚定信心,乐观豁达,乐于与人相处,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为增加聋生与健全人交往的机会,我们与东风小学、牛山一中、首医大顺义分校等各类普校建立了长期联系,定期开展活动。邀请首医大分校的部分学生参加我校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举行篮球、跑步、跳绳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聋生的成绩相当出色;聋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制作的中国结、彩色串珠特别漂亮,他们不但把自己最好的作品送给大学生,还教他们制作方法和手语,与大学生相处得十分融洽。在这样平等、和谐的交往中,聋生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享受到了尊重和理解,逐渐树立起自信心,与健全人交往的欲望愈发强烈。

h

h

(2)走出去,体验实践交往

校内的学习积累,是为了给聋生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只有社会的大舞台,才能真正磨练他们的意志。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市、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近几年来,我们参观了北京科技馆、北京三高科技示范园区、首医大分校和我区人民公园等地,还带部分学生去韩国考察学习。每到一处,我们都要求聋生至少完成三项任务:①认真听讲解,做好记录;(在教师的手语帮助下)②至少向接待人员提出一个问题;③向校外人员介绍自己的一项特长。教师在参观的整个过程中,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行为举止,随时给他们提醒和帮助。返校后,教师对参观情况进行总结,学生撰写参观日记,进行评比和展示。任务、实践、评比、总结、展示有效克服了聋生自卑心理,树立了自信心,逐步矫正了不良交往行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3)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写作水平。

在交往中,聋生最大的障碍就是沟通,如果采用口语和手势仍不能与健全人沟通,那么就需要写。但我们学生的词汇量有限,书面语表达能力较差。为此,我们大胆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增加阅读、写作课时,帮助学生制定语言发展记录。同时结合《拼玩识字》,使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能够组词说句。并把常用的词、句编辑成《语言实用手册》,供学生使用。定期举办朗诵、作文、摘抄比赛,使教科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4)撰写个案,反思、提高、发展。

为了增加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要负责4位学生的交往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辅导计划,填写辅导记录,写出研究个案。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我们对个案的分析不够深入、全面,致使教师的辅导作用不突出。为此,我们及时调整了研究方法,加强了对典型学生的集中分析,共同制定辅导措施,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共同研讨,教师对个案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课题组八位教师共写案例

h

h

30余篇,其中8篇案获区级奖励,研究的水平明显提高。

(5)家校结合,协同促交往

通过撰写案例我们发现,案例的内容大都是指导学生在校如何与健全人交往的,缺少指导学生在家和社会上与人交往的内容。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利用每周五、周日接送学生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做到随时沟通,问题不积压。②每学期教师要对本班全部学生进行家访,全面掌握学生情况。③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互通家校情况,对家长进行“聋生与健全人交往”的专题培训。④学校和教师开通热线电话,随时为家长提供服务。求真务实的举措,真诚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四、研究成果

我们在专家的理论指导下,以及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研究方法,以教给聋生正确的交往方法,在社会中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一)聋生交往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课题研究的进展,我们于2004年11月又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包括5道题。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现状,以及与健全人交往有何变化。本次调查发出问卷30份,收回30份,且全部有效。见表2—1

h

h

表2—1

问卷显示:愿意和熟悉的健全人交往的人数增多了,聋生在交往中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回自信,自卑心理有所改观。但是放假在家时,与他们交流、玩耍的多是自家的兄弟姐妹,很少与邻居家小伙伴玩耍,造成他们活动范围狭小,阻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30%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的学生,其主要原因是父母长期不在家或者父母与他们沟通存在严重障碍。

这份问卷显示出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聋生的表达问题,不论是手语还是书面语都不流利,甚至不能表达基本意思。所以加强聋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是解决交往问题的关键。二是学生心中苦闷无处倾诉,面对众多人异样的眼神,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但却无处表达、发泄、倾诉,如果再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长期压抑必定会形成认知上的偏差。三是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匮乏,过多关注的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对学生的生活、情绪变化等关心不够,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这说明聋生对老师还存在着排斥心理。教师要想真正走进聋生的心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开展更加深入地研究,这也为我们制定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二)成功编写《聋生交往行为指导手册》

2003年底,我们着手编写《聋生交往行为指导手册》,我们首先参考了《人际交往手册》、《如何与人沟通》等书,同时上网查阅了有关如何与他人正确交往的相关资料,最后本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研讨制定出《手册》的框架。主要分三部分:其一,聋生如何与社会上的人交往,包括认识的人和不认识的人;其二,聋生如何与学校里的人交往,包括教师、同学和来校的客人;其三,聋生如何与家里的人交往,包括家人、亲戚、朋友等。

至今,《手册》历经四次修改。从最初单一的文字表述到学生自己绘画,再到现在的彩色照片,图文并茂,深受聋生的喜爱。我们把《手册》放在流动图书室,学生随时都可以查阅。并且每月最后一周的班队会,全体师生对正确的交往方法进行集体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成功编写《聋生与健全人群交往障碍的表现及矫正案例集》

h

h

为了使研究的不断深入,丰富教师的指导方法,我们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反思总结。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我们聘请了我区考试研究中心教科室的朱主任来校做“如何撰写科研论文、个案”的科研讲座,进行了优秀案例现场剖析。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h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ex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