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各省市高考题

更新时间:2024-01-27 01: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庆生物作业

1.(2012天津理综, 4, 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

A.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 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 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 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 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C.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 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 即可准确绘制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 在“探究α-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 用高浓度组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 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2.(2010海南单科, 6, 中)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 为探究其原因, 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 结果如图。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 推测图中a、b依次为( )

A. 赤霉素、脱落酸 B.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C. 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 赤霉素、乙烯

3.(2011天津理综, 5, 中)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 诱发植物形成肿瘤。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 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 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

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1页 / 共 20页

A. 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 诱发肿瘤生芽 B. 清除肿瘤组织中的土壤农杆菌后, 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 C. 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 D.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 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

4.(2008重庆理综, 4,中)下列有关番茄代谢或调节的变化趋势图, 正确的是( )

5.(2009福建理综, 5, 中)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 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 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甲图为实验示意图。乙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 a B.b C. c D.d

6.(2009广东单科, 12, 中)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 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 经暗培养后, 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所示)。正确的结果是( )

第2页 / 共 20页

7.(2011海南单科, 13, 中)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 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 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 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 培养在黑暗条件下, 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 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 合理的是( ) A. 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B. 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C. 幼根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D. 幼根向右弯曲生长,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8.(2008海南单科, 13, 中)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 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 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 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 甲组骨髓被破坏, 乙组胸腺被破坏, 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甲组胸腺被破坏, 乙组骨髓被破坏, 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 乙组骨髓被破坏, 丙组胸腺被破坏, 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 丙组骨髓被破坏, 甲组胸腺被破坏, 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9.(2008北京理综, 2, 中)人被犬咬伤后, 为防止狂犬病发生, 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 刺激效应T 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第3页 / 共 20页

B. 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 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 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0.(2009四川理综, 5, 中)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 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 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 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 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 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 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 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11.(2012海南单科, 16, 中)关于T细胞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血液中存在T细胞 B. 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 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 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12.(2012北京理综, 4, 中)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 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13.(2012海南单科, 14, 中)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 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第4页 / 共 20页

C. 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 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14.(2012海南单科, 13, 中)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B.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 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

C. 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15.(2012上海单科, 28, 中)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 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16.(2010海南单科, 10, 中)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 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 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7.(2012课标, 3, 中)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 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18.(2011上海单科, 25, 中)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第5页 / 共 20页

A. 若①表示免疫分子, 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B.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

C. 寒冷时, 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质的躯体感觉中枢 D. 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素的调节 19.(2011江苏单科, 9, 中)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 机体达到稳态

20.(2012海南单科, 12, 中)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 引起细胞吸水 B.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 血浆中的HC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21.(2012上海单科, 23, 中)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饮食过咸, 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 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 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22.(2010福建理综, 4, 中)研究发现, 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 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 则可能导致( )

A.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高 B.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低

第6页 / 共 20页

C.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高 D.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 血糖水平过低 23.(2010重庆理综, 1, 中)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血糖浓度升高能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B. 饥饿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肌糖元, 其后是脂肪 C. 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 D. 多食少动, 糖类易转变成脂肪和必需氨基酸

24.(2012江苏单科, 25, 中)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的干预情况, 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 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多选)( )

A. 餐后60 min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 B. 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 餐后适度运动使IGT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 血糖浓度下降 D. 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25.(2012四川理综, 5, 中)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 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第7页 / 共 20页

A. 随着曲线a的下降, 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 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 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 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 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26. (2011福建理综,4, 中)下表选项中, 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

选项 表示内容 A

C

D 泌的分级调节 能量流向 甲状腺激素分 B 碳元素的流向 内环境成分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 甲 消费者 血浆 乙 CO2库 淋巴 丙 生产者 组织液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下丘脑 甲状腺 垂体 27.(2011天津理综, 3, 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 B. 用小鼠不同器官和组织构建的cDNA文库相同 C. 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D. 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 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28.(2008江苏单科, 22, 中)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第8页 / 共 20页

A.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 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 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 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29. (2010海南单科,9, 中)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 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 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30.(2010浙江理综, 5, 中)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 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 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 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 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 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第9页 / 共 20页

31.(2010课标, 5, 中)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 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 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 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 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可观察到( ) A. 静息电位值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增大 C. 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 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32.(2011浙江理综, 3, 中)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 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33. (2012海南单科,15, 中)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 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 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4.(2010江苏单科, 13, 中)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 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 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 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 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第10页 / 共 20页

35.(2011江苏单科, 13, 中)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 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 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6.(2010江苏单科, 19, 中)根据下列相关实验操作, 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 编实验操作 号 ① ② ③ ④ 预期结果 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 2 g/mL和0. 3 g/mL蔗糖溶液0. 2 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中, 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 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 将豆腐分别置于10℃、20℃、30℃的环境中, 观察并在10℃环境中毛霉生长最好 比较毛霉生长的情况 调查并比较同一地段甲区(腐殖质较丰富)和乙区(腐殖甲区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更高 质不丰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用两种不同浓度2, 4-D溶液分别处理月季插条形态学低浓度2, 4-D处理的插条生根数总下端, 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 是更多 A. 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③ D. 实验④

37.(2010课标, 29, 中)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 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 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 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 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 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 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 , 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第11页 / 共 20页

38. (2011江苏单科,30, 中)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 、 。 (2)由图1的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0.5 μmol/L 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3 μmol/L 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 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 应设计 种培养基。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 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 则:

图2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 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

39.(2010课标, 30, 中)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 将茎段自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后, 浸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 茎段的半边茎会向切面侧弯曲生长形成弯曲角度(α)如图甲, α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如图乙。请回答:

第12页 / 共 20页

(1)从图乙可知, 在两个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 茎段半边茎生长产生的弯曲角度可以相同, 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 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原因是 。

(2)将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 测得其半边茎的弯曲角度α1, 从图乙中可查到与α1对应的两个生长素浓度, 即低浓度(A)和高浓度(B)。为进一步确定待测溶液中生长素的真实浓度, 有人将待测溶液稀释至原浓度的80%, 另取切割后的茎段浸没在其中, 一段时间后测量半边茎的弯曲角度将得到α2。请预测α2与α1相比较的可能结果, 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40.(2009海南单科, 23, 中)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 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 经 细胞摄取和处理, 使V1的 暴露出来, 并传递给 , 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 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 ; 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 ; 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 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

41. (2010山东理综, 26, 中)为了更好地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 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 会产生缩手反射。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 神经冲动是 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 其兴奋传递过程是: 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 → →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 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 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 两冲动传导至

第13页 / 共 20页

中点并相遇后会 。

(2)实验猴受到寒冷刺激, 皮肤温度感受器兴奋, 经传入神经引起 兴奋, 导致 分泌增加, 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 。 (3)实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 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导致了糖代谢异常。

(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 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 区域被损伤, 引起了 缺乏。 42.(2010全国Ⅱ, 32, 中)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 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 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液中的高, 葡萄糖由上皮细胞进入血液, 驱动该转运过程的动力来自于 (葡萄糖浓度差、ATP的分解)。

(3)正常人体的血糖含量为80~120 mg/dL, 机体长时间运动时, 血糖不断被消耗, 此时胰岛细胞分泌的 增加, 该分泌物可促进机体内的 分解, 使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4)当血糖浓度高于180 mg/dL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该过程影响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 增多, 此时收集尿液并加入班氏试剂, 经加热后尿液颜色呈 。 (5)当体内血糖浓度降至50 mg/dL时,人会感觉头昏, 其原因

是 。

43.(2010江苏单科, 31, 中)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 甲正常, 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 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

是 , 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 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第14页 / 共 20页

(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 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 。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 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

是 。 (3)给丙注射胰岛素 (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原因是 。

44. (2010广东单科,27, 中)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 据图回答:

(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 如果机体通过途径①→②→③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其主要机理是 分泌增多, 促进了 分解成葡萄糖, 使血糖水平升高。 (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 可能的原因是胰岛 细胞受损, 导致体内 分泌减少。

(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 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 、 和 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 主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 直接提供。

45. [2011上海单科,(四), 中]回答下列关于人体代谢和激素调节的问题。

(1)在人体内, 糖原、脂肪和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后, 产生的共同最终产物是 。

第15页 / 共 20页

图1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 此人在13时前仅进了早餐; 图2为人体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的转换简图。据图回答。

图1

图2

(2)在图1中A点,体内 细胞分泌的 增加, 使图2中 过程加快(填写序号); 在B点,体内分泌的 增加。这两种激素通过 到达靶器官, 其作用相互 。

(3)在图1中C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 人体细胞内的 开始分解。 (4)图2中的物质X是指 , 物质Y是指 。

46.(2009宁夏理综, 30, 中)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 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 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后, 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 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 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 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 ,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第16页 / 共 20页

结合, 导致神经元②产生兴奋。

(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 在A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原因是 。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 在C处 (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原因是 。

47.(2008全国Ⅰ, 30Ⅱ, 中)肌肉受到刺激会产生收缩, 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现取两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将左侧标本的神经搭在右侧标本的肌肉上, 此时神经纤维与肌肉细胞相连接(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 如图所示。图中②、④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 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右肌肉收缩, 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请回答:

(1)①、②、③、④中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 (填写标号); 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 (填写标号)。

(2)右肌肉兴奋时, 其细胞膜内外形成的 电流会对③的神经纤维产生 作用, 从而引起③的神经纤维兴奋。

(3)直接刺激③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

48.(2010安徽理综, 30, 中)(1)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l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 (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 原因是 。

(2)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 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 ①~⑦表示

神经纤维。按图示,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 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填①~⑦编号)。

第17页 / 共 20页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 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 , 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 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 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 。

49.(2012江苏单科, 29, 中)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 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 等量饮用同一种酒, 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 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 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 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 。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 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 可以推测乙醇会

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 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

(4)动物实验显示, 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 处的传输。

(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者不能作为测试对象, 原因是受试者的 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 原因是 ,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第18页 / 共 20页

答案

1.A : 2.A : 3.B : 4.A : 5.B : 6.A : 7.B : 8.B : 9.D 10.B : 11.D : 12.D : 13.C : 14.D : 15.A : 16.A : 17.B 18.C : 19.D : 20.C : 21.D : 22.A : 23.C : 24.BCD 25.B : 26.A : 27.C : 28.ABD : 29.D : 30.D : 31.D 32.C : 33.A : 34.D : 35.A : 36.C : 37.(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 (2)抗原

(3)浆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 : 38.(1)促进生根 抑制生根 (2)不能 4

(3)①抑制 ②X>Y, X>Z,Y与Z之间大小关系不确定 : 39.(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 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α值, 高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时相同的弯曲生长, 从而产生相同的α值

(2)若α2小于α1, 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 若α2大于α1, 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B : 40.(1)第二次免疫反应 (2)吞噬 抗原 T淋巴细胞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 : 41.(1)单 神经递质(或: 乙酰胆碱) 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停止传导(或: 消失, 抵消)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或: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神经—体液调节 (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4)下丘脑或(神经)垂体 抗利尿激素(或: ADH) : 42.(1)载体 主动运输 (2)葡萄糖浓度差 (3)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4)尿量 砖红色

(5)脑组织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血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较低的血糖含量不能满足脑组织活动对能量的需要 : 43.(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胰高血糖素 (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 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血糖浓度高 (3)不能 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 44.(1)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 (2)B 胰岛素

: : : :

第19页 / 共 20页

(3)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ATP : 45.(1)H2O、CO2 (2)胰岛B 胰岛素 ①③ 胰高血糖素 血液循环 拮抗/制约 (3)脂肪

(4)二碳化合物 尿素/氨基 : 46.(1)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2)不能 由肌细胞产生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不能逆向传递

(3)能 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 再传到神经元①, 故在C处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 47.(1)②、④ ①、③ (2)局部 刺激

(3)左肌肉和右肌肉 : 48.(1)A 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Na+(或海水类似于细胞外液) (2)④⑤⑥ ③②①

(3)抗原 浆细胞 : 49.(8分)(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

(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第20页 / 共 20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es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