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菲尔德小说主题探析

更新时间:2023-06-01 10:15: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卷第3期

80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6No.32000

曼斯菲尔德小说主题探析

赵友斌,林 知

(佛山大学英语系,广东佛山 528002)

Ξ

摘要:20世纪初“,现代派”小说正在形成,多角度透视、,。曼斯菲尔德是短篇小说中内心独白、表现视角转移等创作新手法的拓路人。———自然、心理。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小说主题;自然;心理

中图分类号:H315;I074      ()0320080205

ofKatherineMansfield’sStories

ZHAOYou2bin,LINZhi

(EnglishDepartmentofFoshanUniversity,Foshan528002,China)

Abstract:Atthebeginningofthe20thcentury,“modernstory"wasbeingformulatedandlotsoffreshmeans,including“perspectivefrommulti2angles",“streamofconsciousness"cameintothestorywritingworld.KatherineMansfieldwasthepioneerofthenewwritingstyles———

“InnerMonologue"and“TransformationofDepictingAngles."Thispaperdiscussesbrieflythethemesofherstory———“nature"and“psychol2

ogy."

Keywords:KatherineMansfield;themes;nature;psychology

凯瑟琳 曼斯菲尔德(KatherineMansfield,1888—1923)是她一生写了不到一百篇小说,这些小说的绝大部分是以新西兰为背景,尤其是以她早年的亲身经历为创作素材。她的所有小说展示给读者的离不开如下主题:男人与女人、婚姻与家庭以及制约它们、影响它们之间关系的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按照文学创作常规,长篇、短篇小说都离不开情节,情节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为基础,且情节有头有尾、脉络清楚,从开端到发展到高潮到结局,前后呼应,连成一气。然而,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往往没有情节,即使少数有情节,却又没有高潮,甚至没有明确的开端和结尾。读完她的小说留给读者的不是故事,而是印象和感受。虽然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往往没有情节,但其大部分小说都有清楚明了的主题。通过不同主题,可把她的小说归为两大类:环境小说和心理小说。

一、环境小说

(TheTirednessofRosabell),以此可追寻她后斯创作的发展过

一片雾蒙蒙,灯光照在窗玻璃上,把这片沉闷的色调变成乳白脚已经湿透了,她知道自己裙摆和衬裙一定都溅上了滑腻的黑泥。四周有股暖烘烘的狐臭味儿……”小女孩罗莎贝尔的内心活动在这绝妙的环境描写中得以衬托、加强。在作家发

(InaGermanPension)表第一部小说集《在德国膳宿公寓里》(How之前,她已完成三篇小说,其中《比尔 巴顿的绑架》(TheJourneytoPearlButtonWasKidnapped)《、布鲁吉斯之旅》

20世纪初蜚声世界文坛的新西兰最有才华的短篇小说家。色和银色,通过这层色彩看去,那些首饰店无异琼楼玉宇。两

《在德国膳宿公寓Bruges)可看作她早期纯粹的环境小说。

里》是作者以欧洲、尤其是德国为背景而创作的小说,这与她那些以新西兰为背景的小说主题截然不同。前者主要描写“旧世界”人们的风俗习惯,特别是挖苦和讽刺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这些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比起作者的“新西兰小说”相差甚远,各个角色仿佛都跳不出狭小圈子,完全脱离了外部世界,个个都象卡通式人物,其意图是讽刺那些德国人。但作者独具匠心、美妙的环境描写,其中也有几篇显出作者犀利

(TheChild2Who2Was2Tired)尽管的心理洞察力《疲惫的孩子》,

曼斯菲尔德19岁时写了一篇题为《罗莎贝尔的疲惫》是,作者这些素描却显得生机勃勃,它们都毫不例外地包含有程。那个时候她的创作略显幼稚,但从她对雨后伦敦环境的描写看,还是拍案叫绝:罗莎贝尔坐在车窗旁边,看出去“街上

背景仍在德国,可主题却与其它完全不同,属于心理类小说,

Ξ收稿日期:1999-05-28

作者简介:赵友斌(1963-),男,四川巴中人,佛山大学英语系副教授,1992年新西兰Waikato大学新西兰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

新西兰文学研究。

赵友斌,等 曼斯菲尔德小说主题探析

81

作者的观点是同情而不再是讽刺。曼斯菲尔德的丈夫米德滕 马雷曾指出,这篇小说在作者的“欧洲小说”中显得别具一格,源于曼斯菲尔德的自身经历“:《疲惫的孩子》不容置疑是写的1919年夏天曼斯菲尔德自己,那个时候由于疾病缠身,她已精疲力尽,特别渴望休息,小说中的农户并不是她经历过的,只不过是一种作者渴望宁静的象征。”

写完《在德国膳宿公寓里》后,作者又出了一本《幼稚集》

(SomethingChildish),即使这个时候,仿佛她还没有达到她的

十足,却出于一片天真,就象周围的大自然一样美丽、和谐。

撑起曼斯菲尔德声誉之树的是她后期的创作。它们相继

(Bliss)《(TheGardenParty)《以《幸福集》、园会集》、鸽巢集》(TheNest)面世。这些小说的主题要么传递一种气氛,呈现

一种特定的环境,要么折射出震撼人们心灵的戏剧性事件。

(TheWindBlows)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个小女《风儿劲吹》

孩在一个风声瑟瑟的日子里被环境所左右的情景,这种特殊的环境唤醒了她胸中模糊不清的梦幻和痴想。从表面上看,,,她感到。,。上完课,,,远眺着,驶向理想的彼岸。

(Voyage)的主题通过描写航海旅行的环境体现。艺术创作巅峰。这本集子可谓试验性的。其中很多篇仅仅留给读者的是生活的印象,一连串作者旅游的图片和笔记,主题不是特别明显,所有小说主要表现出一种对环境的完美描述,该篇通过一连串感官印象,表现出闷热不堪、情调。女学生凯蒂、,。,,,把它一会儿放在脖子上,,还用它来搔痒凯蒂的脖子,后来用手把它撕成碎片,一瓣一瓣地吃掉。有一天她带来一朵深红色香石竹,看起来象“被红酒浸泡过后放在黑夜里晾干”了一样。对凯蒂而言,爱娃长得骨瘦如柴、样子很残忍“,一张尖嘴,尖爪,两颗小而亮的小眼睛。”老师叫孩子们别闹了,女孩们个个以不同的姿势平静下来:有的头躺在桌上,有的呵欠连天;老师读诗歌时,爱娃在摆弄自己的香石竹,尽情地陶醉于花的芳香之中,花香也感染了凯蒂,凯蒂抬起头望出窗外,尽管什么也没看见,但窗外还是飘进了一股股农肥的味道以及农夫打口哨赶大车的声响……

(SomethingChildish,butVery《稚气可掬但又十分自然》

Natural)的主题不太清晰,但它也是曼斯菲尔德环境小说类

(Carnation)为作者环境小说的代表作,其中尤以《香石竹》

从对码头的黑暗以及灯火阑姗的船只描写看,曼斯菲尔德具有非凡的观察才能,字句精心安排,严格推敲“:这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天气和暖宜人,满天星斗……昏暗的旧码头上,黑 的一片。那些羊毛堆栈,载牛棚车,高耸的吊塔和那台矮墩墩的火车头仿佛全部用凝固了的夜色雕琢而成。在一根状似巨大黑蘑菇梗样的园木柱上,悬挂着一盏灯,但是那盏灯似乎胆颤心惊地在黑暗里散射出畏葸闪烁的光亮。它柔和地燃烧着,好象在为自己照明。”天即将破晓,目的地也不远了,旅客们正忙着准备下船,作者写道“: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星星却已暗淡下来。海天一色,凛列而惨淡。陆地上白色的雾霭起伏浮动着。她们此时已能够清晰地看见黑乎乎的树林丛。就连那些伞状的树蕨也显露出了轮廓,还有那些枯树,颜色发白,形状奇特,就象一具具枯髅。这时她们已能看见栈桥,还有几间灰蒙蒙的小屋,集聚在一块,犹如点缀在匣盖上的贝壳……”这个短篇描写一个新近丧母的孤儿跟随祖母同去祖母家的沿途情景。作者的着眼点虽是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但却很少直接描写人物的心情,而是让读者通过外部环境、表情动作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和心理状态。《航程》中一切都从孤儿凡尼拉的角度来观察。作者不但写出了小姑娘眼中的外面世界,也道尽了小姑娘半自觉甚至是不自觉的悲哀。

(BankHoliday)描写在一个银行假日里一群《银行假日》

的力作,它强烈地再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年轻人的浪漫爱情。小说中,象征着光明的鸟儿、糊蝶、花朵、春光与象征黑暗的阴影、飞蝶、地道、蛇、夜晚互相对衬。小说对亨利、爱德娜在森林中的抒情描写可谓经典之作。这对男女主人公稚气可掬的恋爱,一半象梦,一半象无拘无束的游戏。两人携手来到一片景色幽静的小林子里,就象进入了古老的童话世界。枯叶在脚下瑟瑟作响“,头顶上的新叶颤动着,仿佛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喷泉”。他们的心头充满了一种“这么年轻我们就已经互相找到了幸福感”。陶醉在初恋中的年轻人已不大可能把梦和现实分别开来“,在这之前,爱德娜是个梦,而现在他和她在一起做梦呢,在某个黑暗的地方,另一个梦在等待着他。”当这对年轻人想要表达他们爱情的幸福时,他们简直是在用诗的语言去捕捉那漂浮在自己心头的金色幻想“,亨利说‘:这肯定是春天的缘故。我认为自己一定是吞下了一只蝴蝶,它就在这儿扇动翅膀。’”而爱德娜和亨利说话时眼睛里始终荡漾着笑意,草莓似的两块红晕在她脸颊上发亮,半笑半认真地说道“:如果我突然飞了起来,你得答应我抓住你的两只脚,好吗?不然,我就永远不下来了。”曼斯菲尔德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鲜花盛开般的感情世界,这人生的诗篇虽然显得稚气

人的生活场景,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色彩缤纷,和风拂面、阳光灿烂,真是一幅绝妙的环境素描,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各个人物的命运与环境的关系。

二、心理小说

任何作家笔下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人,作家往往通过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去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因此人物塑造在文学创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曼斯菲尔德在人物塑造方面独具特色。她极少为人物直接画像,也不花多少笔墨去描写人物的言谈笑貌,而是毫不吝啬地用大量篇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翻开她的小说,除了上述讨论过的早期环境小说外,很多小说的开端既非环境描写,也非事件叙述,当一个人物出现时很少有概括性介绍,甚至连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

82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卷第3期   

都没有交代,而是直书其内心活动。她的很多作品自始至终都以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描写吸引读者。曼斯菲尔德对自己笔下的描写对象有深刻理解,不但善于发掘其内心世界,而且善于体察其切身感受。曼斯菲尔德的心理类小说可分为以下六类:

(一)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Psychology)《属于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有《心理》、莳萝泡(ADillPickle)《(Escape)。菜》、逃亡》《心理》是作者对一对

西”,然后又带着一种傲气十足的态度对服务员说“:你最好给我拿一杯巧克力饮料。”她吃松瓶时看上去极不情愿,但又说:“巧克力饮料真来劲!”总之,其言行令伙伴们看不顺眼,她们觉得她是“从光辉的天堂里掉下来的女孩”,鼻子、眼睛都长得十分迷人。三人说好了按约去接莱迪克夫人,临行时她又不想去了“,我”不愿看她孤单一人留在那儿,她却说“:我喜欢独处,我喜欢等待,在哪儿都如此。”实际上,她一直在等待那奇妙无比、捉摸不定的“不再是女孩而是成熟女人”的时刻的到来。曼斯菲尔德把她描绘成的花朵,,约约(三)描述人物在特定时间里产生的精神危机,以此去揭

即将发生恋情的男女之间那种特殊情感所进行的微妙心理研究。在这篇小说中,故事焦点从一个人物转移到另一个人物,表面看起来显得零零碎碎,但它并不有损于读者头脑中一个完整的故事主题,也并不有损于读者欣赏故事的乐趣:一个当他们互相交谈时,,的内心世界白爱情,。随着分分秒秒时间的流逝,双方都羞于启齿,结局显得捉摸不定。曼斯菲尔德对这种情节发展的处理可谓驾轻就熟,她没有让那种激情似火的情爱爆发出来,不让读者随着男女主人公那股情感之流向着同样目标稳稳流淌。

《莳萝泡菜》的主题涉及分别六年之后的一对情人的重逢,向读者展示两人的情感历程。从女主人公的回忆中了解其过去,也看到男主人公的移情别恋。由于偶然的机遇,这对旧情人重逢于一家咖啡馆里,谈起了许多当年的旧事,勾起了当年的旧情,但是时隔六年,连那一点旧情也象莳萝泡菜那样,充满着太多的酸味。尽管两人都感叹人生寂寞,却没有办法重新结合,男主人公说道“:我们都是那么自私自利的人,那样只顾自己,那样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事,我们心里没有一个能容纳别人的角落。”作家没有安排一句插话,但借此点明主题:一个心里只装得下自己的人,不配得到爱情的幸福,男主人公就是很酸很酸的泡菜。

(二)表述一种特定的心境或情绪

(TheYoungGirl)《这类小说有《年轻的女孩》、没有性情(TheManWithoutaTemperament)等。前者描述一种的男人》

女孩在温暖的工作室与一男子邂逅相遇,。,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庭的故事。

示人物的过去和预测人物的将来命运

这类小说最有影响的当推《莫斯小姐的镜子》

(Pictures)《已,故上校的女儿》(TheDaughtersoftheLate(LifeofMaParker)等。、帕克大妈的一生》Colonel)《

《莫斯小姐的镜子》描述一位走投无路的女歌唱家的悲惨遭遇。莫斯小姐出现在故事中的时候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那些为生计驱迫、涂着一脸脂粉、彷徨在大城市阴暗角落里的烟花女子的命运已在等待着她,她一次又一次求生的挣扎,得到的却只是冷漠、冷笑、白眼。此短篇的重点不是放在描述女主人公求生挣扎的悲惨遭遇上,而主要写到处碰壁的女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求生意志。小说着力刻画心理状态,许多事情都通过女主人公的感受反映,带有一种浓烈的感情色调。外界的冲力,尽管来势汹汹,然而进入她的心灵深处,那股锐势却顿时缓和了几分———原来她那顽强的求生意志,仿佛给她的心灵安上了一个缓冲装置,当那残酷的现实生活通过这种感情和意志的折射,显现在读者眼前时,也就降低了几分凄厉的调子。莫斯小姐正要到外面去碰碰运气时,在镜中看见了自己“:她淡淡一笑,又摇了摇头,喃喃地说‘:呵,老姑娘,这回你可走投无路了。’镜子里的人朝她做了个苦脸。”两个莫斯小姐面面相对———现实生活中的莫斯小姐和镜子中的莫斯小姐。在一刹那间,她仿佛人格分裂了。镜子外的莫斯小姐决心把那种生活中硬汉的角色扮演到底,不许镜中人做苦脸给她看,骂道“:你这蠢东西,哭有什么用,这只会弄红你的鼻子。不,还是穿好衣服,出去碰碰运气吧———这才是你应该做的。”女作家巧妙地用镜外人和镜中人的“对话”去发掘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这种可叹又可笑的顾影自怜,不难想象,在这个冷酷的世界里,她内心深处包藏着多么可怕的孤独感。她只有把自己的人格分裂了,才能从自己身上得到一点“相濡以沫”的人间温暖和同情。

《已故上校的女儿》选材于上层社会妇女的生活,揭示了她们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主人公约瑟芬和琳达表面上过着安逸、舒适、奢华的生活,但她们精神生活空虚,内心矛盾重重。她们俩自幼丧母,生活完全处于作上尉的父亲的严格控

特殊的心境———一个“半小孩半大人”的心境,她被动地等待着身边发生什么大事。在这篇故事里,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揭示一个心地善良、美丽孤傲而又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女孩的心理活动。莱迪克夫人的17岁女儿已到了懂事的年龄,但作者并没有使她即时醒悟,与弟弟亨利比起来,她都还显得幼稚单纯,仍然处于“半女孩半妇女”那种令她痛苦的过渡状态。故事中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一个,第一句把她称为“莱迪克夫人的女儿”,之后全篇使用人称代词“她”去指代。莱迪克夫人为了到赌场去赌上几把,把女儿留给故事叙述者“我”一起玩。因为“我”已同意下午与亨利一起玩耍,再多一个人又有何妨。但是,这个“女儿”却的确是麻烦多多。饮茶时,她撅嘴板脸地说,她“真正不想喝任何东

赵友斌,等 曼斯菲尔德小说主题探析

83

制之下。父亲给她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但剥夺了她们所有的自由。在父亲眼里,她们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根本不存在独立自我。这使她们从十几岁起就对父亲产生了一种矛盾的情感,一方面深爱自己的父亲,另一方面又怨恨父亲,这种怨恨一直深深地埋在心里。有一天,父亲去世了。开始的时候,失去唯一亲人使她们感受到沉重打击。然而很明显,悲伤并不是失去父亲的唯一感受,重要的是有生以来她们第一次觉得自己成了家里、也是自己的主人。因此,在潜意识里把父亲的葬礼看成是赢得了自由的庆祝会。但当父亲被缓缓放入墓穴时,约瑟芬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恐怖,因为“她们这样做事先并没有得到父亲允许呀,没有问父亲一声”就把他埋进土里,使两人产生一种犯罪感,希望把父亲连同以往的生活一同埋葬掉(四))这类小说有,(Miss《()等。姐》、了哈蒙德对妻子的崇拜与爱慕,也使读者进一步掌握了他的赤诚、钟情及爱屋及乌的性格特征。后来当他发现妻子另有所爱时,他把脸埋在妻子怀里,用胳膊搂住她,然而心中却暗暗与她诀别的描述,既充分又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哈蒙德先生这一特定人物的痛楚心情。《陌生人》中作者对哈蒙德在迎接妻子过程中心理变化的描写不但准确恰当,而且层次清楚,经纬分明,勾勒刻画细致入微,充分体现出作者心理描写精确细腻的特点。

(五)pasFrancais)、(PeacockπsDay)、(AπsStory)等。

描述一个叫劳尔 杜奎特的法国人的奇。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行动和语言不作任何评论和分析,只作客观描述,让人物自己去行动,去表现、暴露自己。这个法国人的性格特征靠他的“自我”在讲述迪克和毛斯的故事时暴露出来。故事以第一人称独白式叙述。他愤世嫉俗地站在酒吧里,宣称自己是个作家,曾经有过激动人心的经历,他与一个叫迪克的英国人发生过同性恋,后来迪克居然叫他让出房间,好让他与女友毛斯同居。迪克与毛斯到达巴黎后,杜奎特亲自去迎接他们并让出了房间。可是迪克突然找借口搬到另一房间,声言要给母亲写封信。实际上他给毛斯写了封长信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信中还说,他不想伤害母亲的感情,所以他与毛斯之间的事就此了结。这个时候,杜奎特信誓旦旦地宣称他将取代迪克,好好照料毛斯,可是第二天他也不辞而别!这个可怜的女孩身上只有20元钱,而且还不会讲法语。不难看出,曼斯菲尔德的这些描述,犹如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直剖人物心灵深处,将其最肮脏的角落剖露出来,以示读者。

《雷金纳德 孔雀先生的一天》描述了一个道貌岸然、为人处事极不自然的男子,他的性格特征通过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揭示出来。对他的学生而言,他不是人间凡人,对妻子而言,他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利己主义者。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虚荣心太强。

(六)既展示个人的性格特征,又着重揭示各个不同性格

所引起的反应。一天晚上阳阳的家里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舞会,全家人都忙忙碌碌,不太懂事的阳阳和他的妹妹亮亮看到厨房和餐厅准备了那么多好吃的东西———一盘盘精心制作的菜肴,果冻上面浇满了奶油,还有用漂亮的冰布丁制成的一个个小小的粉红色房子。小房顶上居然还堆着白雪,它的窗子是绿色的,门是棕色的……“多美啊!”人间再没有比这餐桌上的陈设更美丽的了!”到晚上举行舞会时,两个孩子都已睡了,在阳阳的梦境里,大人们围着那张可爱的餐桌转啊转啊,个个都不忍心伸手去碰碰那美得象仙境般的餐桌。舞会结束了,爸爸把阳阳、亮亮包下来让他们捡些东西吃。一到餐厅,阳阳发现一切全变了,骨头、果皮撒得满桌都是,最可怕的是那有积雪的小红房子,一半毁了,一半溶化了,他理想中的仙境毫不留情地被破坏了。阳阳正经受着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精神危机,然而爸爸、妈妈并不同情,一点也不理解。但是,曼斯菲尔德是理解、体会的,她用自己那特有的敏感细致文笔,不动声色地捕捉到这一人生的特殊场面:孩子幼小心灵上的幻灭感。

《陌生人》一开始就描述一个到码头去迎接爱妻的男子兴奋、焦急而又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心情。“船仿佛定在那里”,于是他急得“踱来踱去,踱来踱去”。这是等候者常有的感受。他一会儿高兴时便大方地请人吸烟,一会儿难熬时便与身边的小孩儿玩一会儿,这样描写符合一个“衣冠齐楚”的中年男子的年龄和身份。他后悔没带望远镜,想到船上的妻子口渴,于是想给她弄杯茶来喝。这种心境,准确地反映出这位忠诚而又深情的哈蒙德先生对妻子的思念和钟爱。当他看到妻子时,一连两声“谢天谢地”;看到妻子坐的是头等舱,又是一连三声“好,好,好!”这些描写都反映了哈蒙德先生即将与妻子会面时的兴奋与喜悦。接着我们又看到了他对妻子一系列发自内心的赞美,认为她有胆量“,是全船最得人缘的人”“,她的全部行李看上去也清清爽爽,完美无疵”。这一切进一步描绘

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反应

属于这类小说的当推曼斯菲尔德的两篇代表作《序曲》:

(Prelude)《(AttheBay)。、在海湾》

《序曲》的情节十分简单:伯纳尔一家从闹市区搬家到郊区。小说对搬家过程着墨不多,主要向读者展示在早期殖民地时期新西兰一个家庭成员之间那种极不自然的特殊关系,同时表明人类这种可怕的孤独与失望:同一家庭的成员最终都无法互相交流和理解。表面看起来,琳达和斯坦利的婚姻幸福美满,但从小说中可知道“:她对他的全部感情十分明确,一是一,二是二,都是真心的。但另一方面,这种憎恨之情也同样是真的。”琳达在家里从来没有体会到生活的满足,总是生活在自己的梦中。她特别厌倦为人之妻、生儿育女,总想从

84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卷第3期   

这个现实中逃离出去。斯坦利精力旺盛,充满阳刚之气,对妻子的占有欲极强;在家里从不替他人着想,显得盛气凌人、高高在上,旁人不敢轻易接近他。贝莉尔小姐自我意识最强,她还没有结婚,与母亲在姐姐家一起生活。虽然日子过得还算幸福、舒适,但她总觉得是寄人篱下,这使她时时刻刻竭力保持一种荒唐而又可笑的自尊。在女仆面前她显得高人一等,对两个外甥女也不屑一顾,好象她就是一家之主,但她脑子里很空虚,没人的时候总爱幻想美好的未来。她常常对着镜子独自欣赏自己的容颜。从小说中两位女性的形象描写上可以看到,她们喜欢追求理想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价值,然而社会现实不允许她们有过多的追求,她们只能在想象中树立另一个比现实更理想的自我。

《在海湾》,、,,在轻拂的微风中,金翅雀迎着初升的,牧羊狗懒散地摇曳着尾巴,羊群发出咩咩的叫声。这是多么精致的水彩画,多么动人的一支轻盈晨曲。然后,故事的主人公斯坦利 伯尔纳跑出小屋直奔大海,由于妻弟乔纳森先于他下海,而且还游在他前面,他顿生厌恶之感,一直怏怏不乐。吃早饭时他还余怒未消,三个小女儿只得悻悻地喝着麦片粥;直到他上班去了,整个屋子的气氛才缓和下来。后来,一家人来到海湾,三个小女孩碰到两个男孩,他们一起在沙滩上玩耍。就这样,一个画面接着一个画面,在一连串画面的连续组合中,读者感到了生活的脉搏和情趣,故事中的人都是普通的人,整天忙忙碌碌的父亲、有点想

入非非的母亲、冒昧的乔纳森、坐立不安的女仆,每个人的个性都富有现实气息。曼斯菲尔德通过这群人组成的小小社会和相互关系来传达生活的真实气息,表达她对生活的感受。

曼斯菲尔德多病早丧,生活经历比较窄小,她的作品一般不涉及重大的社会题材,着眼于小而不着眼于大,立足于普通而不立足于神奇。她总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贴入微地抒发人物的切身感受。她的早期作品大多属于环境类小说,虽然它们既无多少故事情节,主题也不明朗,但那些都是作者从生活中摄取、。她后,既是散文体,,她不愧为英“,英语文学界的契诃夫”。

参考文献:

[1]AntonyAlpers1TheStoriesofKatherineMansfield[M]1Auckland:Oxford

UniversityPress,1984.

[2]RuthMante,J.MiddletonMurry1TheLifeofKatherineMansfield[M]1

London:Constable,1933.

[3]Magalaner,M.TheFictionofKatherineMansfield[M]1London:Feffer

andSimons,1971.68-170.

[4]侯维瑞1现代英国小说史[M]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1424-4311

[5]方平1笔端蕴秀,如见其人[A]1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C]1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32623281

[6]陈家宁1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1北京师范学院学

报,1985,(2):35-401

[7]王雅华1女性的真实自我[J]1北方论坛,1994,(4):58-621

重庆大学增设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教育部为了增强我国高校基础研究力量,建立我国基础研究和培养凝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根据“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从原国家教委76个开放实验室中,通过专家评审,首批批准了3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其中我校获准2个: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99年,教育部决定在“211工程”建设的部分高等学校增建一定数量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我校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实验室、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实验室被批准为“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及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至此,我校已获批准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科研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dc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