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7-22 09: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文选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对所列名词进行简要解释)

1、《水经注》

《水经注》40卷,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水经注》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水经注》有如此深远影响,这与郦道元治学态度的认真是分不开的。为了著作此书,他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引书多达437种,辑录了汉魏金石碑刻多达350种左右,还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对所得各种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亲自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末溯源,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本书实际上是我国北魏以前的古代地理总结,书中许多珍贵资料早已失传,不少人从中可以辑佚或校正一些古籍。

2、《札记》 《礼记》为关于“礼”的论评,是礼学资料汇编性质的书。是七十子后学和汉代学者所记。汇集了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内容博杂。有的解释礼经(即《仪礼》),有的考证和记载礼节制度,有的记述某项礼节条文和某项政令,有的是谈关于礼制的理论。此外,还有些篇幅是专门记录孔子和七十子的言论以及孔门和时人杂事的。书中资料反映出古代社会伦理观念、宗法制度、阶级关系和儒家各派的思想等等,对研究古代社会政治、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礼记》主要有两种本子:戴德辑录的《大戴礼记》,原85篇,现存39篇;戴圣辑录的《小戴礼记》,共49篇。东汉郑玄以《小戴礼记》为底本为之作注,唐孔颖达为之作疏。

3、孟子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名轲,邹(山东邹城市)人,鲁国贵族孟孙氏后裔。从小深得贤母之教,又受业子思(孔子的孙子)之门人。年84岁。生值战国中期,和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活动于魏(梁)、齐,然 “当是时 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篇分上下,东汉赵岐注云:“凡261章,34685字”。大概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原篇(7卷)各分为上下篇,成了14篇,但内容未作变动。

其书为问答体,篇目用每篇开始的二三个字,仅有寻检之便,并不能反映每篇的内涵。这一点类似《论语》。但《论语》是孔门弟子后学集体汇编的,而《孟子》则是在孟子本人直接参与下,由其弟子万章等所编录的。

4、《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早先,西汉刘向有《世说》,其书亡佚。义庆承用刘向书名,亦谓之《世说》。到唐朝时,为别于刘向旧本,称之为《世说新书》。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就用此称谓。后又改称《世说新语》,大约起于赵宋时代(此说可见宋人黄伯恩《东观馀论》)。原本8卷,梁朝刘孝标作注,分为10卷。北宋时晏殊加以删拼,对注也略有剪裁,遂为今之流行本,为3卷。《世说新语》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许多名人学士的遗闻琐事。全书分门别类,辑录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记历史上真实人物的轶闻趣事1200余则。每则文字多寡不一,一般是数行而尽。此书从不同侧面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情景、文化习尚,以至他们的精神世界。

5、《荀子》

《荀子》一书,《汉志·儒家》著录33篇,今存32篇,大多数为荀子亲手所写,小部分出于门人之手。《荀子》有唐代杨倞注,现在最通行的本子是《诸子集成》中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今人梁启雄《荀子简释》注释简要,便初学。荀子思想的总体主张是以礼、法、术来维持社会秩序,对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他的“礼”其内容实质就是“法”。

6、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ān);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zuò),又号羽琌(líng)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生官宦家庭、书香门第。父龚丽正,曾署江苏按察使,母段驯,段玉裁之女。龚自珍年十二,外公授许氏部目(《说文解字》);年十三能文、赋,年十四,考古今官制,为金石、目录、校雠诸学;十五岁,为诗编年始;十九岁,倚声填词,参加科考。嘉庆二十三年中举(到省城乡试合格,名列正榜即按计划录取者称举人)。会试(到京城集中会考,合格者称贡士)不售,留京从刘逢禄受今文经学,并交魏源。旋考授内阁中书,道光元年(1821)充国史馆校对,治蒙古、青海史地。因久困不遇,乃上究天人,钩沉古史以“知大道”、“探世变”,发“天地,人所造,众人自造,非圣人所造”之奇论,斥专制摧锄天下奇才。道光九年,始中进士,殿试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注:此处非指楷书之法,而是“法式”之意。清代殿试合格者称进士,根据名次授予高低轻重不同的官职。但殿试时有文字谬误或犯规者,则以知县归班,即不授予官职,而享受与知县同等的名分及相应待遇) ,仍归内阁中书原班。历数年,迁宗人府主事,改礼部主事。十八年,林则徐赴粤禁烟,赠序予林,即本文。终以动触时忌,于十九年辞官南归。二十一年,主丹阳云阳书院讲席,未几暴卒。

龚自珍在清代学术史、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文学方面,其诗文“继往开来,自成一家”(曹籀《定庵文集· 序》)。为文主张“言如治疾”,“不得已而言”,“毕所欲言而去”。故其文“以朝掌国故、世情民隐为质干”。(魏源《定庵文录· 叙》)学术影响方面,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对龚氏评价颇高。“虽然,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

若受电然,稍进乃厌其浅薄。然今文学派之开拓,实自龚氏。” ——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7、《韩非子》

《韩非子》是韩非的作品集,基本上出自韩非本人的手笔,由后人编纂成书。但也有极少篇目,如《初见秦》、《存韩》,则出于后人增附或系他书窜入。《韩非子》原称《韩子》,唐代以后,为区别于韩愈而改称《韩非子》。今本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篇数相同,为55篇。韩非吸收管仲、子产、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的学说,又从“道”和“理”的关系上推衍荀子的观点,对战国各国变法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提出“以法为主”及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政治主张,形成了较系统的法治理论。韩非子》全书的核心是强调国君必须行法、执术、恃势,通过法、术、势的密切结合,进而加强君主集权,以适应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历史趋势。其中一些政治思想,诸如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反对儒墨的“法先王”、“复古”及贵族把持政权等等,都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8、《临川先生文集》

9、《诗经》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汉武帝立《易》、《尚书》、《诗》、《礼》、《春秋》为五经,后即称为《诗经》。它辑录了从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前六世纪)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据《史记·孔子世家》、《汉书·艺文志》载: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凡三百五篇。《诗经》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性质,演唱的不同场地来区分的。风,地方性的乐歌、民间歌谣。雅,宫廷及京畿一带的乐歌,主要是贵族献诗。 颂: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孔子时代即云:“不学诗,无以言”。除诗歌、文学的价值外,《诗经》还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d9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