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汤液经图》诠释

更新时间:2023-08-08 08: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方

维普资讯 http://www.77cn.com.cn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 5 6月第 1 0年 0 第3 7卷期J OURNAL OF J/ GXIUNI ERS rOF丁口w 0 5 Vo. 7N0. I UV V仃1 20 1 1 3

:成都 6 0 7 ) 1 0 5i 0 5 i 7) 0

诀》中,辅行诀》 )据《撰者陶宏景云:汤液经图》乃《《“汤液顿乏解者。笔者通过对《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规律的分且已将《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规律的核心内容包括元

,

故为臣,臣于佐监者,从为佐使。阴退为泻,其数

,

水数也;阳进为补,其数七,火数也。 陶隐居日:图乃《此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

}此,道毕矣。于医”——

以上为《汤液经图》下方原文。

按:之体用格中酸味本已残破,金系笔者根据后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所谓“尽要之妙”笔者认为, 2诠释

应当是指《汤液经法》中的方剂配伍原则。然而,辅《行诀》中该图并无诠释,遂使学者无从明晓其“尽要之妙”的所在。笔者通过对五脏补泻法则、诸药之“

2 I本图自身规律诠释 . 2 1 I图中的四层循环相生五味五行圈根据《 .. 辅

行诀‘经用药法要》本的记载:属木,辛咸属火,属甘土,属金,属水。辛生成,酸苦成生甘,甘生酸,酸生苦,苦再生辛,形成五味五行相生循环。 按《辅行诀》味五味属性,五此图中共有四层循环相生五味五行圈:

精”五味属性及五脏病症方的学习,发现了其中已湮没千载的经方配伍规律 (详见笔者《辅行诀 ) (五脏病症方组方规律探微——关于经方配伍规律的新发

现》文 )一。笔者再运用此规律对《汤液经图》行研进究,结果可谓豁然开朗,汤液经图》《不仅包含了五脏病症方的核心配伍规律,而且别具微妙之处,乃尽述于此,以彰前人之博大智慧。1汤液经图

第一层:最外一层“ (”化 )字样,分别按化辛一化咸一化甘一化酸一化苦顺序作顺时针方向排列,形成五行属性上的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相生循环圈。

第二层:中间一层的“体用”中,体木用”格以“格开始,分别按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作顺时针方向排列,形成五行属性上的木一火一土一金一水相生

循环圈。

第三层:内一层与中间层的“用”中“ 最体格体”矗取

字相对应的药味,分别按辛一咸一甘一酸一苦作顺

时针方向排列,形成五行属性上的木一火一土一金一

水相生循环圈。

第四层:内一层与中间层的“用”中“”最体格用 “经云:于补泻者为君,主数量同于君,非主而·

字相对应的药味,亦分别按辛一咸一甘一酸一苦作

l· 7

古方

维普资讯 http://www.77cn.com.cn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 0 5年第 1第 3期 7卷

顺时针方向排列,成五行属性上的木一火一土一形金一水相生循环圈。 2 12同一体用格中的两种药味,体味”用味” . .“克“

数 7格,正好落在土之“体用格”体味”的“——辛上, 以辛补辛,以客补主 (体辛为客,用辛为主 )正合《,辅

行诀》补泻法则中肝病“以辛补之”之义,谓阳进为所补;时针数 6格,好落在金之“顺正体用格”“的用味”—酸上,—酸属金而辛属木,克木,金以客克主

所谓“体味”即指最内一层的药味中与中间层“”体字对应的药味,用味”“即指最内一层的药味中与中问层“”用字对应的药味。以木之体用格为例:格该

(酸为客,用体酸为主 )正合《,辅行诀》补泻法则中肝病“以酸泻之”之义,谓阴退为泻。所 其它四个体用格情况相同。 这一构图格局首先是对“阴退为泻,数六,其水数也;阳进为补,数七,其火数也”的充分体现;其次,

中辛与酸相邻,为“味”酸为“味”辛属木,辛用,体,酸属金,金克木,体味”“味”“克用。其他四格同例。2 1 3相邻体用格的相邻两药味,体味”用味” .. “生“

如木之体用格中的“味”体为酸,相邻水之体用格巾的“味”用为苦,酸属金,苦属水,生水,体味”金“生“味”用。

根据起点体用属性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顺逆顺序,最终反映出不同的主客关系,体现了“中并又阴

2 2本图与《 .辅行诀》脏补泻方配伍规律的关系五诠释

有阳、阳中有阴”的传统阴阳观。222《 .. 汤液经图》与五脏病补泻法则的关系《 辅

2. .关于“ 21阴数六,阳数七”

本图下方有一句释

行诀》五脏病症的组方规律是严格以《行诀·经辅本用药法要》的五脏补泻法则为依据(详见笔者《辅行 (诀)五脏病症方组方规律探微——关于经方配伍规律的新发现》一文 )而根据笔者对《,汤液经图》的研究,发现图中对这一法则进行了充分的体现。 《辅行诀·本经用药法要》的五脏补泻法则: 肝: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苦急,食甘以缓肝急之。心:以咸补之,苦泻之,苦缓,食酸以收以心急之。脾:甘补之,以以辛泻之,苦燥,食苦以燥脾急之。肺:以酸补之,以成泻之,苦气上逆,肺急食辛以散之。肾:以苦补之,以甘泻之,肾苦燥,急食成以润之。

言:阴退为泻,“其数六,数也;水阳进为补,其数七, 火数也”。在《伤寒杂病论》中也有类似说法:发于“阳者七日愈,于阴者六日愈,阳数七,发以阴数六故

也”。这种阳数七,阴数六的观念在《辅行诀》五脏病诸方及《汤液经图》中均有所体现。() 1与药味的关系:辅行诀》《中五脏病症大补泻诸方,除大补汤药味为 6味, i f,其余肝、心包、、、脾肺 肾四脏一腑的大补汤药味均为 7味,大泻汤药味则均为 6味,而大补心汤证的症状也明显属于实证,所

施实乃泻实之法。这种药味的数量规定或许是对“阴退为泻,数六,其水数也;阳进为补,数七,其火数也”的直观体现,且不论其临床意义,至少从一姑但个角度体现了阴阳学说在当时组方行为中的深刻影响。

将此法则结合《汤液经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图 每一五行属性的“体用格”有三种药味,各这三种药

味恰好是该五行所代表之脏的补、、泻急食之味。以肝为例:木之体用格中,为用味,为体在辛酸味,出甘味,化而肝病的补泻法则正是“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食甘以缓之”急。其他四行的体用

( )汤液经图》图格局的关系: 2与《构如前所述:此图 r共有四层循环相生五味五行圈,四层五行 I 1且圈皆以顺时针方向相生循环。笔者根据“阴退为泻,

其数六,数也;水阳进为补,其数七,火数也”的原则,

格也同样对应相应之脏的补泻

原则。由于《行诀》辅五脏病症方是以此补泻法则进行组方,因而《液经汤

对《汤液经图》的构图格局分析; T: n假如我们设定在木之“体用格”中以“味”体酸为起点,并设定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为进,阳。顺时针为

图》就是对这一规律的形象说明,笔者这就是认为本图的核心内容。

数 7恪,正好落在金之“体用格”用味”的“——酸上, 以酸补酸,以主补客 (体酸为主,用酸为客)正合《,辅

2 23《 ..汤液经图》与五泻方适应症及组方格局的 关系《 辅行诀》五泻方适应症及组成: 泻肝汤,撇厢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疾[]痰

行诀》补泻法则中肺病“以酸补之”之义,所谓阳进为补;时针数 6格,好落在土之“用格”“逆正体的体味”——辛上,属金而辛属木,克木,主克客酸金以

游发动呕吐止,惊烦不宁方:实 ( )、药枳酸熬芍 ( )代赭石( )旋覆花 ( )竹叶 ( )泻心汤,酸、咸、咸、苦;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邪乘虚陷入,心下外致

(体酸为主,体辛为客 )正合《,辅行诀》补泻法则中肝病“酸泻之”义,谓阴退为泻。以之所

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鸣腹痛方:雷黄连 ( )黄苦、

假如我们设定在木之“体用格”中以“味辛为用”起点,并设定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为进,阳。逆时针为·

芩(、甘)甘甘)干姜(;苦)人参(、草(炙、辛)泻庳汤,救误用冷寒,人阴气素实,其卫气不通,致腹中滞胀,

1· 8

古方

维普资讯 http://www.77cn.com.cn

徐浩等:辅行诀·液经图》释‘汤诠

反寒不已方:子 ( )、附辛炮于姜 ( )麦冬 (?、辛、酸 )五味子 ( )旋覆花 ( )泻肺汤,酸、咸;救误用火法,其人血

这一规律,当为泻肾汤适应症中某一主症,笔者倾向 于“”逆或是“”。悸 ) () 2每一“均位于两个梯形体用格的交接线除”

素燥,致令神识迷妄如痴,吐血、血、中烦满,衄胸气结:苈子 (?熬黑,如泥、黄 ( )生地黄葶咸 )捣大咸、( )竹叶( )甘草 ( )泻肾汤,误用汗法,苦、苦、甘;救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中悸动不安,,出心冒汗不止:茯苓

( )甘草 ( )桂枝 ( )生姜 ( )五甘、甘、辛、辛、味子 ( )酸。按:1方中未列出份量及煎服法,与本文无 ()因

末端,两个梯形体用格的相邻体味及药味,而再加上该“右方体用格 (即生该“”除”也除所属体用格者 )所化之味,即是该“”对应之“除所泻方”的全部药味。 举例如下:

“除痞”所在两相邻体用格的相邻药味分别为辛和苦,除痞”“右方体用格所化之味为甘,痞所对应除之泻方为“小泻心汤”组成及药昧如下:,

涉,约篇幅计。节

( )中诸药之味系笔者根据《 2方辅行诀·本经用药法要》出,中葶历子及麦冬标记有问号,因标其盖葶历子未载于《经用药法要》麦冬则虽载为“”本,甘 而与《辅行诀》多处组方规律不符,故暂作如此处理,详细将另文讨论之。

黄连 ( )黄芩 ( )人参 ( )甘草( )、苦、苦、甘、甘炙干姜( )辛 本方由苦、、之品组成,甘辛正好与上述该“”除

所对应方应当包括之药味相符。其它四“同样如除”此,皆遵循苦一甘一辛的 2——1格局。且 2

《汤液经图》五边形的五个角上分别有“除烦、除痞、除滞、除燥、 (”样,中第五“”除 )字其除的原文已失。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五“”好与五泻方的这除正主症严格对应,当是对五泻方适应症的高度概括。应

按:笔者举泻心汤为例,乃因此汤即为众所熟知之经方半夏泻心汤去半夏,亦为干姜芩连人参汤加甘草,治相类。此二方皆为痞症辛开苦降法之代主表, E乃探得其方理之源。今 t3小结

诚如笔者在以上五方的适应症中以加粗并下划

线标注的“、、、”烦痞滞燥四字 (另一字已失 )此四字,正好是《液经图》汤中五边形五角标出的所“之四除”字,也即此四“是对肝、、、四泻方适应症高除”心脾肺

通过以上对《液经图》汤的诠释,图所蕴涵的该失传医学理论及组方规律初步得以阐发。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能不为古人能将如此丰富的理、、、不法方药指导原则浓缩在如此简约的五边形图中而惊叹不

度精炼的概括。对此论点笔者尚有如下两点重要理由:

已。表面上看似乎有机械呆板之嫌,但透过与现存

经方中疗效卓著之半夏泻心汤、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关系密切的泻心汤及泻肾汤,们可以看出先贤我始终是以临床实效为依归,活实际地运用着相关灵法则,从而创制出至今仍发挥着极大临床价值的经方。《辅行诀》所包含的丰富医学养分的确值得我们进一步认真吸取、继承与发扬。(稿日期:0 50—5收 2 0—32 )……~…一…一……

( )除烦” 1以“为例,汤液经图》,好位于在《中正肝所属的木之体用格右下方,与泻肝汤对应;除痞”“则位于心所属的火之体用格的右下方,泻心汤对与

应;除滞”“则位于脾所属的土之体用格的右下方,与泻脾汤对应;除燥”位于肺所属的金之体用格的“则

右下方,与泻肺汤对应 (于已失的第五“,至除”根据……一~…~~…一一……一…

;

新专栏征稿

{

}

《江西中医学 (刊)全面改以下点栏目向征稿:学院报》双月已版,重面全国·百家争鸣旨在打破中医学术界的沉闷局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展开讨论争鸣对

i

}·论究对医大论题行题述讨专有中水论究火论究体学研、理i 理研中重理问进专论。论题:医理研、理研、质说究梦 l究病理研。;研、证论究 论}。

争要求持良}鸣坚好{;■

i学道,说话敢观。鸣主内有中教反、医研向中发前、西结前、的术德敢真,亮点争的要容:医育思中科走、医展景中医合案;i新时期中医的生存模式等。

i·医化究主反中与代学古社政经、文理文形的究果及运气 中文研要映医古哲、代会治济人地等化态研成以五六研i{究、生命学说研究的最新动态。‘

l·教学究包道医文研、教药物究道医史究道医理研、教学药{ 道医研 括教药献究道医人研、教药研、教学论究道医方研、教医养研等要观正,违国宗政。究道学生究,求点确不背家教策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i

{…

; J

·

1·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d0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