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
更新时间:2024-06-30 20: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参考文献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在前一段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反复研读党的十七大文件,不断加深理解,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不懈抓好落实,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任务上来,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十七大对“ 三农” 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新时期党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农业上的具体化。农业部门要在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特别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关于“三农”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特别是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对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道路、首要任务、重点工作等作了全面阐述。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切入“三农”,用新农村建设总领“三农”,这既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方略的继承,又集中反映了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政策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央把“三农”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来部署的一贯思想。学习中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重中之重”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并反复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解决“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紧密结合,强调要“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发展实践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全党工作的重要要求,是对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思想的新发展。历史雄辩地证明,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
则社会安。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不可能有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分正确,十分必要,十分重要,必将有力地推动“三农”工作不断开创新的局面,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向前推进。
二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道路。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党的政治报告首次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总道路下的五条具体道路之一。这是中央从全局出发,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顺势而为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央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道路,有利于进一步指明方向、激励信心、凝聚力量、推动发展。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我们一定要对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对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对具体途径和方式方法进行不断实践,努力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
三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是中央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把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无论什么条件下都不能放松。必须紧紧围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略的坚持和发展;是对建立新型工农关系、
城乡关系,健全“三农”工作体制机制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明确了方向和目标,为“三农”工作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和机遇。这是把农业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考虑,把农村繁荣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统筹规划,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总体格局中统筹协调的具体体现。落实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五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十七大报告针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以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等等。这些工作重点既强调保障供给,又强调增加农民收入;既强调发展生产力,又强调调整完善经营体制;既强调改善物质生产条件,又强调提高人的素质;既强调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又强调促进科技进步;既强调发展,又强调改革。这些工作重点完全符合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实际,抓住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针对性强,指导性强,可操作性强。
十七大报告关于“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本道路、首要任务、新的格局和工作重点五个方面的阐述着眼全局、立足实际,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反映了党对“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在“三农”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理解,认真抓好落实。
二、切实在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地发展农业、建设农村。这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如果脱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就无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就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保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展,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新世纪新阶段,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更为突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我们一定要好字当头谋发展,好中求快促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及时化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难题,尽快缩小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明显差距,真正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利益, 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纵观中国农村改革实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等等,无一不是农民的创举,都是农民主体作用得到发挥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依靠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促发展,让农民群众分享发展的成果。如果忽视了农民群众的利益,脱离了农
民群众的愿望,那就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实现农民根本利益的核心,采取综合性措施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要切实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关心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多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搞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真正做到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使他们更加充分地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紧紧依靠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形成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向前发展。还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要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在产业、区域、环境等方面的协调性。要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不断深化结构调整,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提升种植业,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水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健全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优势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要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加大农业投入,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增强农村发展新活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止农业生产出现大起大落,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农业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积极发展农业和农村循环经济,推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好农业农村经济中各方面重大关系。要统筹处理好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
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的状况,实现工农并进,城乡并举。要统筹处理好农产品供给的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关系。上世纪末,我国农产品供给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世纪,农产品需求的层次和水平更高,当前部分农产品供给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为“相对偏紧”和“结构性偏紧”,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农产品供给的总量、结构和质量。要统筹处理好生产与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更加关注市场、研究市场,不断改进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方式,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促进国内农产品市场产销衔接,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建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国际市场风险向国内市场传导,提高保护国内产业的能力。要统筹处理好近期与长期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真抓实干,又要着眼长远谋篇布局, 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的工作。还要统筹处理好保障农产品供给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创新经营方式的关系、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与加强政府调控的关系,等等。
我们一定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三农”工作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三农”工作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三农”工作的实际能力,真正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毫不迟疑地去改,确保实现科学发展。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对什么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意义,以及如何走这条道路等重大问题进行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出发,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广泛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物质装备、新的生产要素和现代经营管理等手段,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支持调控作用,全面提高农业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
率,将传统农业逐步发展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已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虽然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逐步降低,但这丝毫也改变不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必须协调推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的矛盾越加突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既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也有利于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实现社会的和谐, 又要实现城乡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要求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法顺利推进。现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只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一般规律,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演进,是
各国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而且,国际、国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才能使我国农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对世界农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的有力保证。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要保持这种良好势头,最根本的是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支持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就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长期追求的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初起,我国就开始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国外好的做法,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和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扎实推进。
第一,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出发,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关键,把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放在首位。立足国内生产解决13 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是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人均耕地、淡水等自然资源较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 ,而且耕地质量较差, 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2/3 以上;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左右,农业每年缺水约300 亿立方米。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今后一个时期,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趋势难以逆转。近年来,虽然农产品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基础薄弱的矛盾日益显现,农产品供给压力逐年加大。这就决定了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关键,按照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的要求,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粮食
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重要农产品的需求。
第二,从我国农户众多、经营规模小的特殊国情出发,始终坚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着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我国农业生产以小规模农户分散经营为主体,农户数量大(约有2.5 亿户),经营规模小。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毫不动摇的前提下,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完善农业市场体系。要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化经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
第三,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总体偏低、生产方式总体较为粗放的现实出发,始终把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科技进步水平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从设施装备水平看,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改变,物质技术依然落后,防灾抗灾能力低,机械化水平低,使用简单工具、靠手工劳动和畜力为主的小生产还大量存在。从科技水平来看,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目前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70 年代的水平。从生产者素质看,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总体较低,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劳动者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趋势。另外,从我国农业资源状况和现实发展水平看, 农业的发展潜力在科技、根本出路在科技。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把农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第四,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着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农业农村发展长期滞后。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改革的深入和政策的调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但是,农业发展投入不足、农业支持保护水平低、农村生产要素流失、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不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深入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加快解决工农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扭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化的趋势,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力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W TO 规则要求的支持保护体系。
第五,从国际化、市场化加快发展的国际环境出发,始终坚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大力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国际国内市场日益融合,农产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农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农业既扩大了发展空间,更加直接地面临来自国际市场、国外产品和技术壁垒的严峻挑战。入世后,国外大宗农产品进口对我国农业的冲击已经显现,同时,国外各种非关税壁垒不断花样翻新、种类增加、标准提高,给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就决定了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力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加大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宏观调控,合理保护我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支持发展外向型农业,鼓励我国农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第六,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大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不同模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社会基础、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很大。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5 年中、西部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比东部分别低23% 和46.3% ,西部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分别比东部、中部落后10 年和5 年左右。而且各地区农业比较优势也存在很大差异,西部地区农业种质资源丰富,具有特色资源优势;中部地区耕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耕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东部地区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具有资本、人才、技术和区位等优势。另外,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生产主体,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一些大型农场、大城市郊区、大型龙头企业种养基地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
正在阅读:
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06-30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_第17章_防腐、隔热、保温工程05-26
在80后青年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01-16
10 济南的冬天 - 图文05-26
设执行董事的有限公司首次股东会决议105-21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9课 辛亥革命word版05-03
语法讲解:主谓一致02-12
毕业论文 智能家用门窗报警器设计05-25
职工违纪违规处分规定03-08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农村经济
- 科学
- 农业
- 发展
- 六年级语文复习:双重否定句互换
- 2013年专家权威 瓷砖十大品牌排行榜 - 图文
-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汇总 - 图文
- 香港的贫穷问题及解决方案
- 橡胶切条机设计
- 初中生必背的单词
- 深圳市企业投资者联合会宣传片策划案
- 2019版大一轮高中三年级地理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 - 第3部分第
- 中国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
- 万科住宅设计中100个人文细节(上)
-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7课《小背篓》|湘教版
- 平煤七矿瓦斯监测系统设计
- 财政学-行政管理费用
- 第三章 用字母表示数1
- 2018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专科起点本科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 2014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及答案
-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测试及答案WORD
- 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12次会议授予各类研究生
- 多旋翼飞行器展放I级引绳施工工法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