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法SCR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23-05-20 03:4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维普资讯

3 8

四川化工

第1 0卷

2 0年第 3期 07

化工与环保tt t t t t t t l 1 凸

氨法 S R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C周良峰田建尹华强唐红涛。

(. 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中心,成都,10 5 606; 2广州军区联勤部净水研究所,州,150 .广 500 )摘要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 (C脱硝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成熟的烟气脱硝技术。本文对过去 S R) 3 0多年来有关氨法 S R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详述, C主要包括反应动力学、抗毒性能、型催新化剂及载体的研究,别介绍了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剂的研究,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特并 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 ( C 脱硝 S R)氨法 No x估算,用于环保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 2,中用 8其于脱硝的投资约占 6 3,硫约占 1.。以发 .脱 24电成本计算,脱硝约占 6 1, .脱硫约占 1.。到 15目前为止,世界应用 S R烟气处理技术的电站燃全 C

烟气脱硝是继烟气脱硫之后我国控制火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又一个重点领域。20 04年 7月,国公我布并实施《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火电厂火,氮氧化物排放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此选择合理有效的脱硝技术成为当务之急。以往的经验和实践证明,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 C ) S R是脱除燃煤烟气

煤锅炉容量己超过 20。其中, 0GW日本安装有 S R C装置的机组容量约有 2 . GW; 31欧洲安装有 S R装 C置的机组容量超过 5GW;国安装有 S R装置的 5美 C机组容量超过 l O W[ O G¨。 1 2国内的应用现状 .

中氮氧化物最有效的方法。S R技术可以笼统地 C分为两大部分, NH。还原剂的氨法 S R技术以为 C以及以碳烃类 (括 C Hz为还原剂的非氨法包 O、 )

S R技术。目前,法 S R技术研究一直是 S R C氨 C C技术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研究最完善、唯一能够工业化的 S R技术。 C

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已批复 2左右的电厂 0个要求安装烟气脱硝装置,采用的工艺有 S R、NC C S

R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 C+S R组合,和 N R C但使用较多的还是氨法 S R工艺。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大 C

1氨法 S R技术的应用现状 C利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CR进行烟气脱硝于 S ) 17 9 7年首先在日本开始商业化应用,后从 8随 0年代中期开始,在几年时间里迅速在日本、欧、国西美等国家的电站得到了应用。而在我国,利用 S R进 C

型选择性催化还原 (C脱硝工程基本是采用全套 S R)进口或引进技术及关键设备的方法。如福建漳州后石电厂引进日立技术、苏徐州阐山发电厂引进美江国 F e Teh公司技术、东台山电厂引进 Tooe ul c 广 p s技术、门篙屿电厂引进日本 I技术、苏太仓厦 HI江电厂引进日立技术和广东恒运发电厂引进德国鲁奇

行烟气脱硝的工作则刚刚起步。1 1国外的应用现状 .

能捷斯技术[。鉴于引进技术的高昂价格,引必须加快 S R技术的自主开发。 C

18 ̄ 18 94 9 6年间,邦德国有 6座电站开联 0多始试验采用不同方法脱硝,验后的结果表明 S R试 C 法是最好的方法。到了 9代在联邦德国有 10 0年 4

2氨法 S R技术研究进展 C氨法 S R技术发展至今虽已有三十多年,由 C但于催化理论和反应机理研究上的欠缺,使该项技致

多座电站使用了 S R法, C总容量达到 300 V。 00 M ̄采用这项技术所需费用较高。根据国外电站的投资

维普资讯

第 3期

氨法 S R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C

3 9

术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因此, S R技术的研究对 C也从未停止过。近年来,在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 抗毒性能、型催化剂及载体的研究等方面又有了新很大的发展。 2 1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由于( NH42O ̄淀在催化剂表面,水分导致较 )S沉高高的失活速度。催化剂失活的速度取决于( 2 O的生成和消耗速度。高 V负载量将 NH )S ̄ 2 Os导致催化剂的高度氧化和大量的 ( NH: 生成。 )S

K 0、 O等碱性物质对 V 5WO。/ O催 z Na 2 ( 0 )Ti2化剂的活性有影响, Na会与 V

2 5应生成 K、 反 O KVO3Na s与 NH。吸附产生竞争,、 VO,的而破坏了活性氨介质 NH的生成,而导致催化剂失活[ +从。 C O中毒的机理是 C O与 S反应生成 a a O。 C S,盖催化剂表面,绝烟气与催化剂的接 aO覆隔触,而降低催化剂活性。针对这个机理,纯增加从单催化剂毛细孔孔径可能不解决问题,因为无论如何, 毛细孔的尺寸总不可能大过灰尘颗粒直径。使催化

目前国际上已经把 V2 sWO/ i作为工业 —。 r O2 O r化的脱硝催化剂,对其脱硝机理以及反应动力学并

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B zn w k等 L通过反应动力学研究认为, uao si 3] S R D NO反应符合 ER( l - da) C -e - Ee Rie1机理模型, y即多相反应是吸附在活性中心上的一种反应物和气相中的另一种反应物结合,非在相邻活性中心位而吸附物种结合。而 K e e等l通过实验数据的回 ob l 4

归分析得到活化能随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观速表率常数的 Arhnu关系, reis以及反应速率与压力的关系,由此得出,HaN。一 1 0l mo一 1 0并 d H≈ . 0 d/| 3 k/ o,HaN≈一2 J to, Jt l dO o, 0k/ l即认为在 S R反应 o C中, NH。强烈吸附于催化剂表面活性位, NO为被而弱吸附。由此得出 S R D NO反应遵循 I H C -e , ( mg i His ewo d机理模型。但 Ko b l I a mur n h l o ) - e e等

剂表面光滑,降低灰尘沉积的速度将使 C O中毒有 a所缓解 ( 1。图 )

指出,由于受吸附焓 ( H )的精确性影响,只从吸附焓的数值大小来确定反应遵循的机理模型可能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国内东南大学范红梅等 I根据实验结果对反应 s]

动力学速率方程的因次表达式进行分析,用最小利二乘法原理,定因次表达式的系数值,得经验性确获催化反应动力学的速率方程。最后用图解积分法进一

图 I C0中毒机理示意图 a

2 3脱硝催化剂的研究 .

步验证得到在 30 40 2 ̄ 0℃烟气出口温度内

, NO

的反应级数为 1,NH。反应级数为 0的。这表明NH。的分压力与反应速率无关,即参加反应的 NH。 来自吸附态,且它覆盖了所有的活性位,并而参加反

催化剂的研究一直是 S R技术的研究热点。 CS R法脱硝催化剂按活性组分的不同可分为贵金 C

属、属氧化物和离子交换沸石分子筛三种。金 在 S R技术工业化以前, C最早作为活性组分被研究的物质是贵金属,要有 P、 b主 tP、Rh u等。、R 将这些贵金属负载在 A1O3:等不同的载体上制成

应的 NO来自气相。即认为基于 ri2 V_催化 rO的 w剂的 S R D NO反应符合 ER机理模型。 C—e - 22抗毒性能的研究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特定组分 ( a C O、 Mg K、、、 1 F可以使催化剂中毒。这些 O、 NaAs C、 )成分通过扩散进人并占据催化剂微孔内的活性中心而使催化剂失活。催化剂中毒是催化剂钝化 (化催效果降低 )的主要原因。关于钒系催化剂的中毒问

的催化剂在 N O选择性还原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活性,而且使用温度较低 (于 3 0,由于贵金低 0℃)但属催化剂成本高,以推广应用。难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是催化剂研究领域最具吸引力的方向,国学者对可能的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各

性进行了相当广泛的研究。以美国的 B sh8为代 0c[]

题,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很 Z a g e a g等[人认为活性炭承载的 hn gnHun 6] V2催化剂在 S 2 H: Os O和 O存在情况下失活主要是

表的学者对纯氧化钒 (用载体 )各种氧化物不和 ( 10、 i2Z 0、 i2作载体担载的氧化钒 A: 3T0、r 2S等) O的活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于锐钛由

维普资讯

4 0

四川化工

第1 O卷

20年第 3期 07

矿型 Ti2 O和氧化钒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性,现出表的活性和抗 S 2性最好。Witr]为,属氧 O毒 ne[认。金化物表面存在的氧缺陷是 NO分解的活性中心,其催化活性与金属一氧键的强弱有关。日本学者村上

平[] 1等以飞灰作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 C

, 2 0 u在 7℃时其脱硝效率可达 9以上。但是至今为止,些 O这研究仅限于实验室阶段,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离。

等[]许多金属氧化物进行研究后对其性能进行 1对 0了排序,活性比较: e03 Cu V2 5 ro3 Fz≈ O≈ >C z> o

3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剂的研究 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剂的研究是燃煤烟气处理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可以解决因分步脱除 S和它 O2 NO造成的耗资多、占地面积大、化剂用量大等诸催多问题,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目前研究最多的是

Mn 2 W0≈ Mo。抗 H 毒化能力比较: O> 3 O, 2 OF 2> V2> Ca 03 M n> W 03 M o> e O3 O5 > O2> O3Cu O。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是目前催化剂研究领域的又一

个热点,目前国外学者研究较多。分子筛催化剂

氨法 S R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剂有 C O/ z。 C u A1 O ( ) V2/ H。 AC和 O5AC 3 1 C O/ 2 3 . u A1 O

具有较宽的 S R反应温度窗口和高温下良好的热 C

稳定性及低的 S 2 o氧化能力。伊藤等[将 C负载 1 e于丝光沸石和 Z M- S 5上,现催化剂在 2 0发 5~50 6℃范围内有高活性。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不同的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四川大学的梁斌[] 等人研究了用 C e离子交换分子筛所得到的催化剂,发现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 S R活性。各类催化 C剂的性能比较如表 1所示。由于目前只有钒系催化剂 V sWo3Ti 2到了实际工业应用, O—/ O得因而在

对该催化剂的研究最早开始于 2 O世纪 6 O年代[其脱除机理为:】引,烟气中的 S在反应器中与 O2担载在 7A1。一 上约 4-6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 O -- 铜,在脱硫的同时喷人氨气,在铜盐的催化下将氨 NO还原成 N脱硫生成的铜盐和还原性气体 ( ,如 H C等 )应进行再生。该法在有效使用温度、 H反为 30 5℃[]在特定试验条件下,(2 N( 0 ̄40墙, S)和 ) x脱除率均可达到 9以上。其反应原理为: O脱硫: u C O+S 2

/ 0一 C S 0+1 2 2 u 04

这一领域的研究远比其它催化剂的研究深入。表 1各类催化剂的主要性能比较

脱硝:N 4 O+4 NH3+O2 4+6 — N2 H2 O2 NO 4 H3 O2 N2 6 O+ N+— 3+ H2

Cu再生: u 0 O C S 4+ 12 H4 C/ C一 u+ S O2+ 1 2 O+ H2/C 2 OCu/ 0一 C O+12 2 u

2纪7 O世 O年代由美国匹兹堡能源技术中心( i s ug n r yTeh oo y C ne, E C) Pt b r hE eg c n lg e tr P T对 t

目前世界上工业用的催化剂基本都是国外厂商生产,主要的供应商有三菱公司、 ome c和西门 Cr t h e 子口他们对催化剂的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引,2 4催化剂载体的研究 .

该法进行了大量研发,曾先后开发出该法的流化床和移动床工艺,建立了小规模工业示范装置。并 R cwel ok l国际公司的 Rok ty e分部也着手进行 ced n了 Cu A1o3 O/ 移动床脱硫脱硝研究,他们发现该项技术可脱除 9 ̄9的 S和 NO。在我国,国 5 8 O2 中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用活性炭负载 C O也对此方法进行了研究。由于 u工业锅炉的排烟温度一般为 1o 2oC,颗粒状 2 ̄ 5 ̄且 C O/ 容易造成烟气中粉尘的聚集而堵塞反 u A1O。应器等问题,以此法并未得到实际工业运用。所3 2 V 5 AC . 2/ H 0

载体的研究也是催化剂研究的一部分。对传统催化剂载体 Ti的改性是研究的一方面。张雪红 O等[现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P C 1发 4 C6 y D为模板剂, Ti在 O中添加适量 C O e能提高载体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而活性炭作为脱硝催化剂载体的研究早

有历史。目前研究的新型催化剂载体有柱撑粘土 (iae a、 pl d l l r c y)海泡石(eo t)。有报道称[, sple等 i 1引 F2 3 eO负载于经脱铝的 Ti2pl rdc y上,有 0 -iae l l a具比工业用 V O一 3 i2高的活性。宣小 wo/T0更

我国王艳丽[, 12等人针对以上问题,近开发 9o

最出新型蜂窝状 V2 AC催化剂, 2oC下显示 0/ H在 o ̄

维普资讯

第 3期

氨法 S R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C

4 1

良好的同时脱硫脱硝效果。该催化剂由蜂窝状活性炭 ( H) 80 AC经 5℃水蒸气活化,等体积的偏钒酸用铵和草酸的混合溶液浸渍,干燥、烧和预氧化后经煅制得。其实验结果显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同时为

cnrl J, d E g C e R s, 9 0 2 1 ): 0 4 0 8 o t[] I . n . hm e. 19, 9(O 2 7 ̄2 7 o n .[] ob l, l n r,e ci tl ird ci f O o 4 K e e肌 E s S l t e a y c eut no e E M. e v c a t o N -v rc mmeca NOxc tlss e o r ilDe -aay t:Ex e i nal e em ia in o i p rme t tr n to fk— d

nt d te od nm cp r ee J, hm E g S i 9 8 ei a h r ya i a m t s[] C e . n . c,19, en m a r .5 4) 6 7 6 9 3(: 5 ̄ 6

脱硫脱硝活性,窝状活性炭基 V2 sA蜂 / CH催化 O剂的适宜 Vz 5载量为 1 。在最佳条件下的 担 O~3

[] 5范红梅,, 2 s h T O催化剂氨法 S R脱硝反应动力学等 v o— WC/ i z C研究[,刀燃料化学学报,0 6 3 ( ) 3 7 8 2 0,4 3: 7 ̄3 0[]Z a g e u n,h n i h, t l, o i de e f 2 6 h n g nH a gZ e p gZ u e a, C mb e f c o n . n ft HO n 0 n V O/ tlsso e u t n w t mmo i a a dS 2o 2 s AC c ay t f a NO r d ci iha o na t

催化剂二次吸附硫容量为 49, O转化率达 . S 2 8时的 NO转化率为 9。马建蓉等[考察了 0 3水洗再生、热再生和 5 NH。9 Ar原再生 Ar 一5 A 0还对 V2 AC催化剂同时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 / H O 研究发现采用 5 NHz9 Ar 3 0 A 0 -5 A 0在 0℃下对催化剂进行还原再生,化剂的脱硫活性恢复良好,催同时

l e

t p rtr[, p l d tl i B: n i n e tl 0 2 o r e e ue J A p e a s E v o m na, 0, w m a s] i C ys a r 23 3 1 38 9: 6 ̄ 6

[] r u i a a, a u i a a ah, h l o 2 e 7 Hi y k K m t K t m k h si T er e f 0 i t o a s T o K nhsl t erd eino O i ee i e ut f cv o N wt NHso e ( ( a/ o2cm- h/ vraV2) W0 )Ti s o

m r a sl t e aa t d c o tl t]J un l f l u r e i e i t yi r ut n ay[, ra o Mo l c le cv c l c e i c a sJ o e a ca ay i C t lssA:Ch mi l 1 9 1 9:1 9 1 8 e c, 9 9, 3 a 8~ 9

其脱硝活性明显提高,再生过程产生的 S与且 O2 NH。室温下反应生成固体亚硫酸铵盐,在可实现硫

[] s . J l n, os . e a, ca i f h R a— 8 B c H, ui R R s H,t 1 Meh n m o te e c o h a . sto fNir ie,Ammo a, n y e v rVa daC t lss in o t cOxd i ni a d Ox g n o e na i a ay t

的资源化,简化后处理工艺,并提高脱硫脱硝反应的整体经济效益。

[]J P y.C e 18, 1 6 3 ̄6 3 J,. h s h m 9 7 9: 6 3 6 8 .[]Wi e E R, h cmps i i c i yMe l 9 n r S T e o o i ni Nt d b t l t e D t f r Ox e o i ai e O i s刀,. t . 17,2 1 8 6 x e[ J C a,9 12:5~1 7 d a 1[ O周汝中译, 1]催化剂的有效实际应用[, M]化学工业出版社,京:北

4结语 纵观世界脱硝领域,然氨法 S R烟气脱硝技虽 C术早已经工业应用,由于催化理论和反应机理研但究上的欠缺,使该项技术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致

18 5 3 5 l 9 8, O~ 1

[1 1]Maa au1 a oo K n ad,t 1 R m vl f i o e skz m t, ej T n a e a, e o a o t g n w i .

N rM o o iet r u v lC t ltePrc s . 1 e c m p sto n xd h o gh a No e a ay i o es .D o o iin on

由于目前氨法 S R烟气脱硝技术需要较高的操作 C温度,只有 Vz 5w(/ O复合催化剂得到工且 一 ) Ti2 O 3业应用,品种较为单一,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低温、高效、空速和抗 S 2高 O毒化的新型催化剂的研制是 S R催化剂开发的重点方向。同时脱硫脱硝催 C化剂的研究与开发也应给予相当的重视。

E csi l C p r In E c n e Z M- ele[] P y x e v y o p o xh g se e a d S 5 o ts J, h s Z iCh m., 9 1 9 3 2 ̄ 3 3 e 1 9, 5: 7 7 70

[2梁斌, 1]邱礼有,/} 子筛催化剂上 N b}选择还原 N O反应动力学研究[, 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9 9 1 3:7 2] 1 9,3( ) 1 ̄2 2[3王琦, 1]王树荣,燃媒电厂 S R脱硝技术催化剂的特性及进等, C展[]电站系统工程,0 5 2 ( )4 J, 2 0,1 3:~6[ 4张雪红,, i2 e 2 1]等 To - 0介孔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应用[]物理 C J,化学学报,0 6 2 ( )5 2 3 2 0,2 5:3 ̄5 7

在我国,氨法 S R脱硝技术刚刚起步, C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大型选择性催化还原 ( C )硝工程基 S R脱

[ 5 i sy, . K r i P 1, . C T, vla o f e 1]K o k R, o d ' . I v J a a 3 i . E a t no anw m ui z li ct ytf O r ut nw t N[] Id n h m o t a s o N d o c ie a l r e ci i H3 J,n,E g C e h .Pr d Re .De . 1 8 1 21 ̄ 2 5 o. s v 9 0, 9: 8 2

本是采用全套进口或引进技术及关键设备,高昂则的价格和大量的后续投入都是我国现有经济实力难

[6宣小平, 1]岳长涛,,等以飞灰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脱硝研究[, J环境科学学报,0 3 2 () 3 ̄3] 2 0,3 1:3 8[ 7 S n n en, a gD n i, e o a o N n 0 y 1] a g Mu o g S n

o eK m R m v l f O a ds 2 J b C Q A 2 3S re t tl t na Fu i dB d R atr J, n . u - 1 0 ob n C a s i l d e- e ec[] Id / a y iz oEn . e Re。 0 0。 3 ): 9 1 1 8 g Ch m . s2 0 (9 1 1 ̄ 9 8

以承受的。所以必须加快 S R技术的自主开发, C而 S R技术的核心与关键是高效能催化剂的研制与 C开发。

参考文献[]B shH. J nsnF . C tlt d cino to e ie 1 oc, a se J, aayiReu t f rgnOxds c o Ni

[8穆海涛, 1]孙振光,流式反应器在 V D工艺中的应用[]石上 R S J,油炼制与化工,0 4 3 () 1~ 1 20,5 1:O 5

[9马建蓉, 1]刘振宇,郭士杰,燃料化学学报,05 3 ( )6 20,3 1:[ O王艳丽, 2]詹亮,,等载钒量对蜂窝状 v (/ C 2) A H催化剂同时 s

A R v w o eF n a e tl a dT c n l y[ 3 C tl i T - ei nt u dm na n eh o g J . a y s o e h s o a s d y, 9 8, 2:3 9 a 19 () 6

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然科学版 ) 2 0,2刀,自,0 6 3( 5):4 7 5 4 9 ̄ 3

[] 2刘学军,C S R脱硝技术在广州恒运热电厂 3 0 W机组上的应用 0H[]中国电力,06 3 ( ): 6 9 J, 20,9 3 8 ̄8[] ua o si , a gR T, i l d s n f o o t a- 3 B zn w k m Y n . ' S e ei n lhr e mp g o m i etrf ee tv aay i e u to fNO rp we ln miso o ors lciec t ltcr d cin o o f o r pa te s in

[ 1马建蓉, 2]黄张根,,生方法对 V O/ C催化剂同时脱硫脱等再 2 sA硝活性的影响[]催化学报,0 5 2 (): 6 ̄4 9 J, 2 0,6 6 4 3 6

维普资讯

4 2

四川化工

第1 0卷

20第 3 07年期

Ad a c m e t i u y o u s De v n e n n St d f Fl e Ga NO Te h l g t CR— c no

o y wih S NH 3Z o in f n T a in, h uL a g eg, inJa Hu a g . a g Ho ga aQin T n n to ( . t n l n iern& T c nq e etrf rF u a sl u i t n, olg fArhtc“ e& 1 Na i a g n eig o E eh iu ne o leG sDeuf rz i C a o C l e c i tr e 0 eEn io m e t v r n n,Sih a i e st c u n Un v r iy,C e gd 1 0 5 2 h n u6 0 6;.

P rf igWae n t ue C mbn d u iy n trI s tt, o ie i

S r ieFo c p rme t e v c r eDe a t n,Gu n z o ii r e a g h uM lt y Ata,Gu n z o 1 5 0 a a g h u5 0 0 )Ab ta t S R- H3 sr c: C N me h d whc o c m me cal t o ihi n w o s ril i lme tdwo l— d sp o e h e t au e y mp e n e rd wiei r v d t eb s t r— m l e h oo yo leg sd n ti c t n y tc n lg ffu a e i f a i .Ad a e e c inkn t s n ip io i gc p ct ri o v c si r a t ie i,a t os nn a a i n o c— y.n w aay t e c tl s

a d s p o t s e il h aay to i l n o sr mo a fNO a d S n u p r,e p cal t ec t ls fsmu t e u e v l y a o n O d rn h a tt it e r u ig t els hry y a swe e r v e d i h p p r r e iwe n t i a e . s

Ke r s s lc iec t lt e u t n y wo d:ee t aay i r d ci;De v c o NO mmo i;NOx c n r l;a na o to

四川化工控股公司加快资源整合打造四川化工航母四川化工控股 (团 )限责任公司是拥有川集有化、泸天化两个上市公司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至截 20 0 6年底,已具有年产合成氨 16Mt尿素 .0、 2 5 Mt . 0、甲醇 4 0 t二

甲醚 1 O t 4 k、 l k、三聚氰胺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司打人国际市场公的战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开始涉足跨国投资与经营,准备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目前已经签署了合作协议。 日前泸天化集团所持公司 3 70万股国家股股 41权实行无偿划转,四川化工控股公司将代替泸天化集团直接持有泸天化 5.3的股权。川化集团所 93持公司 28 0股国家股股权也将无偿划转给控股 94万公司,股权划转后,川化工控股公司将持有川化四 6 . 9的股权。两家公司的国有股权划转事宜已 3 4获得四川省国资委批复同意。20 0 7年 3月 2日,四

6. k等多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设计、 38t建筑等多领域的服务能力,是全国最大的合成氨、素、尿油脂化学品、聚氰胺等产品的生产企业,国家政策三属重点扶持的特大型化工基地,也是四川省重点鼓励、 支持做大做强的化工龙头骨干企业。 该集团虽然在 2 0 0 0年 l O月已成立,但经营决策主要出自川化集团、泸天化集团两大中层集团,最上层的化工控股集团多属权限虚设。自 2 0 0 6年以来,为整合化工资源,理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梳 减少管理层次,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实现战略转型和再投资一体化,四川省省委、在省政府和省国资委的领导下,该集团的深化改革正式启动,源整合进程资明显加快,大力实施“出去”略,并走战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实 作为我国特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四川化工控股公司对原料资源的依存度较高,同时交通、环境、市场等客观条件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也形成诸多制约因素。为此,该公司积极采取“出去”走战略,向资源和市场靠拢,相继在国内外天然气、磷、煤、钾等资源丰富的地区,托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资建设资源依投型企业。20 0 6年 8,月控股公司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工业园区成立了内蒙古天河醇醚有限责任公司,资建设年产 20 t甲醚项目。同年 9月,投 0k二又在宁夏收购了香港捷美丰友大化肥项目,项目利该用宁夏资源优势和国外

闲置设备,投资 2总 0亿元, 年产合成氨 4 0 t尿素 70 t预计投产后可实现 4k、 4 k,年销售收人 l 3亿元。此外,还积极进行内蒙古海拉尔煤化工项目的前期工作,筹划在华东及沿海地并区布点建设二甲醚生产基地,力争使公司二甲醚生

川省天然气化工研究院并人四川化工控股公司交接仪式在成都举行,宣布省天化院整体并人控股公司。 省天化院是四川省 l个转制科研院所之一, 3现有职工 10 30余人,资产总额超过 19元。该院是我国 .亿目前惟一从事天然气氢氰酸合成技术及氰化物系列产品研究开发的专业科研生产单位,已形成以天然气为原料制氢氰酸国产化技术,并在该领域处于国 内领先地位。该院整体并人控股公司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本结构调整,有利于优势产业链做长、做大、强,进科研与生产更加紧密地结合,四川做促为化工控股公司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保障。 四川化工控股公司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通过资源整合、势互补和一系列做大优做强的发展措施,自身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为 目前控股公司在全国千家大集团中位列第 4 2位, 4 计划在 2 0年实现销售收入 1 0亿元,控股公司 08 0把打造成四川化工航母,为全国最强化工企业之一,成 并建设为国内大氮肥和化工的重要生产基地,四为川省化工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家铭】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ce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