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小学数学网上巡课小结

更新时间:2024-04-28 00:0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11月小学数学网上巡课小结

一、巡课基本情况

10月下旬至11月共巡课11节。具体情况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学校 鸦鹊岭小学 向阳小学 太平溪小学 实验小学 三峡小学 南垭小学 江坪小学 冯家湾小学 仓屋榜小学 黄柏河小学 黄花小学 二、主要亮点

本月观课中发现的主要亮点如下:

1、关注了基本数学概念的理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概念的认知过程。如鸦鹊岭小学的《《按比例分配》、南垭小学的《解方程》、黄花小学的《平行与垂直》和实验小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

2、关注了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与建模。一是关注数量关系的分析。如:黄柏河小学的《解决问题》。二是能够利用线段图或示意图等直观呈现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如:仓屋榜小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太平溪小学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三是注重了算法的教学。如:冯家湾小学的《口算除法》。

3、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如:实验小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黄花小学《平行与垂直》。

4、关注了练习的精选与层次性。如:南垭小学的《解方程》、黄柏河小学的《解决问题》、三峡小学的《观察物体》和仓屋榜小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

执教教师 黄朝雄 刘广新 韩庆祝 周璇 李萍 刘长寿 余慧 李红卫 张云良 张宏伟 龚国华 年级 六年级 五年级 三年级 二年级 二年级 五年级 二年级 四年级 六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执教内容 《按比例分配》 《可能性》例1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乘法的初步认识》 《观察物体》例2 《解方程》 《6的乘法口诀》 《口算除法》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解决问题》 《平行与垂直》 等次 B等 B等 B等 A等 B等 A等 未定等 B等 B等 A等 A等

数多(少)百分之几》。

5、关注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低年级的组织教学。如:实验小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

6、注重了适时板书。以上11节课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课堂板书,黄柏河小学的《解决问题》和黄花小学的《平行与垂直》不仅有清晰的板书,且注意了学习网络的构建与板书美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从所观11节课来看,以下学科教学方面的问题还需引起重视。

1、电子课件的实效性需进一步加强。仍有不少课堂呈现给学生的电子课件像教案(教学设计);同一个界面的内容杂而多,不简洁;教师的过渡语、提问、例题的算式和计算过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意图用语,甚至教师的动作语言“出示”等等均通过课件出示。如:黄柏河小学的《解决问题》、向阳小学的《可能性》和南垭小学的《解方程》等。

建议:进一步明确课件的作用,突出课件的实用性和直观性。课件为课堂教学服务,它不是教学设计,不能替代黑板,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它是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看的,尽可能体现实、优。教学设计上的一些环节、意图用语不需搬上课件,需要板书且已经板书的内容不需要再播放一遍,教师的追问或者大部分提问不需课件再现等。

2、对教材和教学用书的研读、理解不到位。一是该体会、感受的的没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感受。如:向阳小学的《可能性》。二是对教材的意图和教学建议体现有出入。如:三峡小学的《观察物体》和黄柏河小学的《解决问题中数形结合的教学要求。

建议:教学设计之前须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学用书,弄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读懂教学用书中的“教学建议”,并确实在课堂中实施“教学建议”。

3、自主、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一是教材不适合自学的安排学生自学或简单的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安排学生讨论。如三峡小学的《观察物体》、鸦鹊岭小学《按比例分配》和太平溪小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二是在出示例题或任务后,学生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就开始了小组讨论,展示时指名一个学生简单说一下或者没有反馈交流,老师自顾自借助课件和板书进行讲解。如:南垭小学的《解方程》、冯家湾小学的《口算除法》等。

建议:在重难点处、关键点处、易混点处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

学习的问题设置和任务设计需恰当、合理,特别是问题设置要围绕教学目标直击教学关键点。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展示,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有层次的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利用学生课堂的生成适时进行精当的点拨与评价,避免出现形式化的展示现象。

4、教师问的多、讲的多、牵的多,真正的“放手”不够。有的虽然有“放手”学生自学、讨论的安排,但没有给足时间和空间,“放”了就在“收”;有的是用一个接一个琐碎的问题“牵”着学生走,进行问答式教学;有的没有让学生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进行展示,教师就开始讲解。除了黄花小学的《平行与垂直》和实验小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以,其余课均不同程度的有次此问题。

建议:数学课要善于用“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但不能随意问,满堂问,须问在关键处。特别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问题需要指向重点处、难点处、疑点处。读资料、读题、审题、读导学提示、讲解题思路、讲操作过程、判断练习对错、回顾与反思等学生能完成的放手学生去做,老师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即可。

简翠萍 2015年11月20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c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