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与中华文化

更新时间:2023-08-19 09:00: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品读大地

北京中轴线与中华文化

中轴线凝聚了北京这座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精髓,它不仅仅是北京城市的脊梁,更是关于北京人文历史、道德教化、风俗民情乃至社会发展的一条命脉

文/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我们在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的时候不难发现,在很早的时候,“中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投射在城市规划的理念上。而城市中心形似脊梁、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更是这种思想影响下最直观的外化表现形式。中轴线的发展轨迹,不仅最直观地呈现了北京文化的发展历程,而且凸现了北京古都文化的显著特点,进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层智慧。就某种角度而言,中轴线不只是北京文化实体性的中心标志,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尺。

“城市精髓”的中轴魅力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说:“中轴线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形成于元大都时代。1267年开始建造,一百年后南北延伸成为北京城市建设规划构图的中心,更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其两侧的重要建筑同样是以这条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的。”

自古以来,北京城址虽有变迁异动,但基本格局始终由一个重要的原素——城市中轴线所控制,这是中国城市尤其是都城的突出特征。正如史籍对北京地形城势的宏观描述:冀都是正天地之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则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 故古今建都之地莫过于冀,形胜甲于天下。正是源于府瞰国土疆域而形成的都城营建思维,“都为国中,中为城脉”延续千年。北京在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建设中博采众长,让这条世界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的中轴线以历史向人类现代文明和未来不断延伸,让她成为承载历史、文化、生态、都市生活品质的现代轴线。

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明清时的北京城,皇宫居全城中心,受三重城垣包围,皇城是朝廷重地,禁止一般百姓进入;内城居住着官僚和商人;外城为一般平民居住。整个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以皇室为主体的思想。一条中轴线从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景山到钟鼓楼,将外城、皇城和内城串联起来。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平衡对称、高低有别、错落有序,形成一幅独有的壮美画卷。

新世纪之初,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奥运会址毫无争议地选择了北京中轴线

北端。而奥林匹克公园设计蓝本,正是由中外专家合作的“人类文明成就轴线”在众多竞争方案中胜出。

现在的中轴线从北五环至南五环,全长25公里。它以旧城的永定门——钟鼓楼的7.8公里的中轴线为依托,将北端的奥林匹克公园、南端的南五环首次纳入其中;朝阜大街从朝阳门至阜成门,横贯旧城。该大街穿过北海、景山大街,沿线集中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如鲁迅故居、白塔寺、历代帝王庙等。

中轴线凝聚了北京这座城市文化历史发展的精髓,它不仅仅是北京城市的脊梁,更是关于北京人文历史、道德教化、风俗民情乃至社会发展的一条命脉。某种程度上来说,把住中轴线,就把住了北京文化的生命之根。

“中正安和”的中轴理念

历史学家阎崇年提出中轴线正在逐渐形成“中正安和”的理念。

一是“中”。《吕氏春秋 慎势》说:“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北京城设计与建设的法宝是一个“中”字,北京城居天下之中,皇城居京城之中,宫城又居皇城之中,而宫城又以子午线即中轴线为中。

二是“正”。永乐朝建北京城,南面正门是丽正门,后名为正阳门。正阳门突出一个“正”字。《论语》里“正”字出现24次,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都是说做人做事,为官为政,都要讲求“中”。 三是“安”。北京皇城的正门,明朝称承天门,强调“天”。那么,“天”承接的是什么?清顺治朝改承天门名为天安门。皇城的北门,明为北安门,清改为地安门。天和地都突出一个“安”字。皇城的六座门即天安、地安、东安、西安、长安左、长安右,都突出“安”。这六个“安”字,反映人们的愿望和期待:个人安康,家庭安福,人我安和,自然安顺,社会安泰,世界安宁。社稷江山,讲求永安。

四是“和”。宫城外朝的三大殿,明初分别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突出“天”;明嘉靖重修三大殿后,依次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突出“极”;清初重修三大殿后,依次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由神权的“天”到君权的“极”,再到社会的“和”,反映出帝制社会虽然发展缓慢,但思想理念却在不断进步。还有太和殿前庭院通向东华、西华的两门,东面左顺门(后改名会极门,清改名协和门)、西面右顺门(后改名归极门,清改名熙和门)。总之,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与太和、协和、熙和三门,都突出“和”字。这六个“和”,反映人们的愿望和期待:个人和悦,家庭和睦,人我和敬,自然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中正安和”既是北京中轴线的核心理念,是中轴线的主旋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当然,“中正安和”在帝制时代只能是一种理念,是不可能实现的。

“申遗修缮”的中轴保护

在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程正式启动。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崭新的信号:这组珍贵的建筑与文化遗产或将从此多了一道“护身符”。

北京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表示,中轴线这种线性的文化遗产与以往世界文化遗产点的申报有所不同,首先确定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和范围,之后将初步确定的申遗方案提交国家相关部门,才有可能进入申遗预备名单。北京市将继续加大中轴线保护力度,先期开展的文物保护工程包括大高玄殿乾元阁文物修缮工程、北海万佛楼和阐福寺古建筑群修缮工程、地安门燕翅楼修复工程等。

北京中轴线的保护随着科技与文化进步正不断得到深化。资料显示,北京近年来年均投入保护经费约1亿元,陆续开展了10余处中轴线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工作,如故宫修缮与周边皇城墙遗址公园环境整治工作、天坛神乐署搬迁修缮以及火神庙腾退修缮等。与此同时,大栅栏、前门、什刹海、南锣鼓巷等纷纷进行了产业升级,不但利用新型产业激发地区活力,更使新时期的中轴线融入更多城市功能,市民化、开放化的包容性格得以展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c7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