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3 14: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1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1 = (39.12+39.15+39.18)÷3 =39.15(%) x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1=39.15-39.16 =-0.01(%) E2=39.24-39.16 = 0.08(%)
?(xi?x)2?n?1?x2?(?x)2/n?0.030% s2?n?1s1??x2i?(?x)2/nn?1?0.035%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 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思考题答案
1. 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 反应定量进行(>99.9%);反应速率快;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2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
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sp)。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的这一点为终点(end point, ed )。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H2SO4, KOH, KMnO4, K2Cr2O7, KIO3, Na2S2O3?5H2O
答: K2Cr2O7, KIO3 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他用间接法(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5.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答: 主要有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百分浓度等.其余略。滴定度一般用在基层实验室,便于直接用滴定毫升数计算样品的含量(克或百分数)。
6.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
答: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是一定的,称量的质量较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
7.若将H2C2O4?2H2O基准物长期放在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当用它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
答:偏低。因为H2C2O4?2H2O会失去结晶水,导致称量的草酸比理论计算的多,多消耗NaOH溶液,使计算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
8.什么叫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答: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或百分数。换算见公式TA?BacBMA ?b1000例 求0.1000mol?L-1NaOH标准溶液对H2C2O4的滴定度.
3
解: H2C2O4 + 2NaOH = Na2C2O4 + 2H2O
TH2C2O4?NaOH10.1000?90.04??0.004502(g/mL) 21000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答案4—1
1. 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最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2. 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NH4+,HPO42-,HCO3-,H2O,苯酚。 答:HPO42-, NH3 , PO43- , CO32- , OH- , C6H5O-
3. 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HC2O4-,HPO42-,HCO3-,H2O,C2H5OH。 答:H3PO4,H2C2O4,H2PO4-,H2CO3,H3O+,C2H5OH2+
4.从下列物质中,找出共轭酸碱对:
HOAc,NH4+,F-,(CH2)6N4H+,H2PO4-,CN-, OAc-,HCO3-,H3PO4,(CH2)6N4,NH3,HCN,HF,CO3-
答:HOAc-OAc-,NH4+-NH3,F--HF,(CH2)6N4H+-(CH2)6N4,H2PO4- -H3PO4,CN--HCN,,HCO3--CO3-
5. 上题的各种共轭酸和共轭碱中,哪个是最强的酸?哪个是最强的碱?试按强弱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4
答:根据各个共扼酸的离解常数大小排列:H3PO4﹥HF﹥HOAc﹥(CH2)6N4H+﹥HCN﹥NH4+﹥HCO3-
根据各个相应共扼碱的离解常数大小排列:CO32- ﹥NH3﹥CN-﹥ (CH2)6N4﹥OAc-﹥F->H2PO4-
6. HCl要比HOAc强的多,在1mol?L-1HCl和1 mol?L-1HOAc溶液中, 那一个[H3O+]较高? 他们中和NaOH的能力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答:1mol?L-1HCl溶液[H3O+]较高, 中和NaOH的能力一样大。因为HCl溶液为强酸, 完全电离, HOAc溶液为弱酸, 仅部分电离出[H3O+]; HOAc中和NaOH时, HOAc电离平衡移动到完全离解完全为止.。
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 NH3·H2O; (2) NaHCO3;(3) Na2CO3。 答: NH3·H2O [H+]+[NH4+] = [OH-]
NaHCO3 [H+]+[H2CO3] = [CO3-]+[OH-] Na2CO3 [HCO3-]+[H+]+2[H2CO3] = [OH-]
8.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
(1)NH4HCO3;(2) (NH4)2HPO4;(3) NH4H2PO4。
答:NH4HCO3 [H+]+[H2CO3] = [NH3]+[CO32-]+[OH-]
(NH4)2HPO4 [H+]+[H2PO4-]+2[ H3PO4] = [NH3]+[PO43-]+[OH-] NH4H2PO4 [H+]+ [ H3PO4] = [NH3]+2[PO43-]+[OH-]+ [HPO42-]
9. 为什么弱酸及其共扼碱所组成的混合溶液具有控制溶液pH的能力?如果我们希望把溶液控制在
5
(强酸性例如(pH≤2.0 或强碱性(例如pH>12.0).该怎么办?
答: 因为弱酸及其共扼碱所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有抗碱组分弱酸和抗酸组分共扼碱.所以该混合溶液在某种范围内具有控制溶液pH的能力. 如果我们希望把溶液控制在强酸性例如 (pH≤2.0 或强碱性(例如pH>12.0),可使用浓度0.01 mol?L-1以上强酸或浓度0.01 mol?L-1以上强碱. 10. 有三种缓冲溶液,他们的组成如下:
(1)1.0 mol?L-1的HOAc+ 1.0mol?L-1的NaOAc; (2)1.0 mol?L-1的HOAc+ 0.01mol?L-1的NaOAc; (3)0.0 1mol?L-1的HOAc+ 1.0mol?L-1的NaOAc.
这三种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或缓冲能量)有什么不同? 加入稍多的碱或稍多的酸时, 哪种溶液仍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
答: (1)的缓冲溶液弱酸及其共扼碱浓度比为1, 且浓度大, 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 当加入稍多的酸或碱时其pH变化较小; (2) 的缓冲溶液弱酸及其共扼碱浓度比为100, 其抗酸组分(NaOAc)浓度小, 当加入稍多的酸时, 缓冲能力小, 而(3) 的缓冲溶液弱酸及其共扼碱浓度比为0.01, 其抗碱组分(HOAc)浓度小, 当加入稍多的碱时, 缓冲能力小
11.欲配制pH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括号内为pKa): HOAc(4.74),甲酸(3.74),一氯乙酸(2.86),二氯乙酸(1.30),苯酚(9.95)。
答:由应pH≈pKa可知,应选C2HClCOOH-C2HClCOO-配制pH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
12. 下列各种溶液pH=7.0,>7.0还是<7.0,为什么? NH4NO3,NH4OAc,Na2SO4,处于大气中的H2O。
答:NH4NO3溶液pH<7.0,NH4+ 的pKa=10-9.26是弱酸; NH4OAc溶液pH=7.0,因为pKa(NH4+)≈pKb(OAc-); Na2SO4 溶液pH=7.0 , 强酸与强碱反应产物; 处于大气中的H2O的pH
6
<7.0,因为处于大气中的H2O 中溶解有C02,饱和时pH=5.6。
思考题答案4-2
1. 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 试简要地进行比较。
答: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用酸碱指示剂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使用范围广泛;其不足之处是各人的眼睛辨别颜色的能力有差别,不能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对于较弱的酸碱,终点变色不敏锐。用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需要特殊成套设备,操作过程较麻烦,但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克服了人为的因素,且准确度较高。 2.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使指示剂的变色点等于或接近化学计量点的pH。
3.根据推算,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为几个pH单位? 表4—3所列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否与推算结果相符? 为什么? 举二例说明之。
答:根据指示剂变色范围公式,pH=pKHin±1,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为2个pH单位,表4—3所列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推算结果不相符,其原因是人眼辨别各种颜色的敏锐程度不同。例如,甲基橙理论变色范围是pH在2.4~4.4,实际为3.1~4.4(红-黄);中性红理论变色范围是pH在6.4~8.4(红-黄橙),实际为6.8~8.0,是因为人眼对红色比较敏感的缘故。
4.下列各种弱酸、弱碱,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如果可以,应选用哪种指示剂?为什么? (1) CH2ClCOOH,HF,苯酚,羟胺,苯胺。(2) CCl3COOH,苯甲酸,吡啶,六亚甲基四胺。 答:(1)CH2ClCOOH,HF,苯酚为酸,其pKa分别为2.86,3.46,9.95。
CH2ClCOOH,HF很容易满足cKa≥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以酚
7
酞为指示剂。苯酚的酸性太弱,cKa<10-8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羟胺,苯胺为碱,其pKb分别为8.04, 9.34, 羟胺只要浓度不是太稀,可以满足cKb≥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HCl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以甲基橙为指示剂。苯胺的碱性太弱,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2)CCl3COOH,苯甲酸为酸,其pKa分别为0.64和4.21,很容易满足cKa≥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
吡啶,六亚甲基四胺为碱,其pKb分别为8.77和8.85,不能满足cKb≥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5. 下列各物质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 如果能够,应选用什么指示剂? NaF. NaOAc, 苯甲酸钠, 酚钠(C6H5ONa), 盐酸羟胺(NH2OH·HCl)
答: 设各溶液的浓度均为0.1 mol?L-1, NaF 的Kb=10-14/(3.2×10-4) =3.1×10-11, cKb<10-8,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 NaOAc的 Kb=10-14/(1.8×10-5) = 5.6×10-10, cKb<10-8,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 酚钠(C6H5ONa) Kb=10-14/(1.1×10-10) = 9.1×10-5, cKb>10-8, 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 用甲基橙指示剂; 盐酸羟胺(NH2OH·HCl) 的 Ka=10-14/(9.1×10-9) =1.1×10-6, cKa>10-8, 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滴定, 用酚酞指示剂.
6.用NaOH溶液滴定下列各种多元酸时会出现几个滴定突跃? 分别应采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
H2S04,H2S03,H2C204,H2C03,H3P04
答:根据是否符合cKa≥10-8和cKa1/cKa2≥104能够进行准确滴定和分别滴定的条件进行判断, 其中H2S03和H3P04当浓度不低于0.1mol/L时符合前述准确滴定和分别滴定条件,结论见下表:
H2S04 H2S03 H2C204 突跃数 1 2 1 指示剂 酚酞,甲基橙等 SP1甲基橙, SP2酚酞 酚酞 8
H2C03 H3P04
1 2 酚酞 SP1甲基橙, SP2酚酞 7. 根据分布曲线并联系Ka1/Ka2的比值说明下列二元酸能否分步滴定:H2C2O4, 丙二酸, 顺丁烯二酸,琥王白酸。
答: H2C2O4的Ka1/Ka2=5.9×10-2/ 6.4×10-5= 9.2×102<104, 不能分步滴定; 丙二酸ΔpKa=2.36<4,不能分步滴定; 顺丁烯二酸,ΔpKa= 4.08>4(见P80),从表4-7看出在pH2.86~4.72范围内是三种组分共存,从图4-8看出出现二个滴定突跃;琥王白酸,Ka1/Ka2=6.4×10-5/ 2.7×10-6 = 2.4×101<104, 不能分步滴定.
8.为什么NaOH标准溶液能直接滴定醋酸,而不能直接滴定硼酸? 试加以说明。
答:因为醋酸的pKa为4.74,可满足cKa≥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硼酸的pKa为9.24,不能满足cKa≥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不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9.为什么HCI标准溶液可直接滴定硼砂,而不能直接滴定蚁酸钠? 试加以说明。
答:硼砂溶于水的反应为:B4O72- + 5H2O = 2H2BO3- + 2H3BO3 H2BO3-是H3BO3的共轭碱,故H2BO3-的pKb=14-9.24 = 4.76,它是一个中强碱,可以满足cKb≥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HCl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蚁酸钠是蚁酸的共轭碱,pKb=14-3.74=10.26,Kb很小,不能满足cKb≥10-8的准确滴定条件,故不可用HCl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10.下列混合酸中的各组分能否分别直接滴定?如果能够,应选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 (1) 0.1mol·L-1HCl + 0.1 mol·L-1H3BO3; (2) 0.5 mol·L-1H3PO4 + 0.5 mol·L-1H2SO4
答: (1) 中硼酸的pKa为9.24, 太弱, 只能滴定其中HCl. (2) 中H3PO4的pKa1= 2.12, pKa2 =7.20,
Ka1/Ka2>104, H2SO4的pKa2 = 1.99, 可分步滴定, 第一步滴定的是磷酸第一级离解的氢离子和硫酸
9
离解的全部氢离子, 第二步滴定的是磷酸第二级离解的氢离子, 第一计量点可用溴甲酚绿和甲基橙混合指示剂, 第二计量点使用酚酞和百里酚酞混合指示剂.
11. 下列混合碱能否直接滴定?如果能够,应如何确定终点?并写出各组分含量的计算式(以g·mL-1表示)。 (1)NaOH + NH3·H2O;(2)NaOH + Na2CO3.
答:(1)NaOH为强碱,KNH·HO=1.8×10-5,能用HCl标准溶液分别滴定,第一计量点使用酚酞指
3
2
示剂,消耗体积为V1,第二计量点用甲基橙指示剂,消耗体积为V2,计算式如下:
w(NaOH) = c(HCl)V1(HCl)M(NaOH) ×10-3/V(样) w(NH3·H2O) = c(HCl)V2(HCl)M(NH3·H2O) ×10-3/V(样)
(2) NaOH为强碱,K CO=1.8×10-4, 能用HCl标准溶液分别滴定,但误差较(1)大,第一计量
2 -3
点使用酚酞指示剂,消耗体积为V1,第二计量点用甲基橙指示剂,消耗体积为V2,计算式同上。
思考题答案4-3
1.NaOH标准溶液如吸收了空气中的CO2,当以其测定某一强酸的浓度,分别用甲基橙或酚酞指示终点时,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
答:NaOH标准溶液如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会变为Na2CO3, 当用酚酞指示终点时,Na2CO3与强酸只能反应到NaHCO3, 相当于多消耗了NaOH标准溶液,此时,测定强酸的浓度偏高。
如用甲基橙指示终点时,NaOH标准溶液中的Na2CO3可与强酸反应生成CO2和水,此时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无影响。
2.当用上题所述的NaOH标准溶液测定某一弱酸浓度时,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答:当测定某一弱酸浓度时,因SP在碱性范围,只能使用酚酞指示终点,故测定弱酸的浓度偏高。
10
Cu2+ NH4F Cu2+ KCN Ni(CN)42- AgNO3 Cu(CN)42- XO Cu(CN)42- Ni2+ pH =8.0~9.0 Ni2+ pH =8.0~9.0 Cu(CN)42- pH =8.0~9.0 FeF63- pH =5.0~6..0 FeF63- 测Ni量 Cu2+、Ni2+总量,减去Ni2+含量,即得Cu2+含量。
(4)在pH1.5~2.0之间,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EDTA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测定Fe3+离子;然后加入过量EDTA标准溶液,煮沸,调节溶液pH4.5,以PAN为指示剂,用Cu2+标准溶液返滴定,可测得Al3+含量;另取一份,加入三乙醇胺掩蔽Fe3+和Al3+,调节溶液pH=10.0,以NH3-NH4Cl为缓冲溶液,铬黑T为指示剂,EDTA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测定Mg2+、Ca2+总量;再取一份,加入三乙醇胺掩蔽铁离子和铝离子,调节溶液pH≥12.0,加入钙指示剂,以EDTA标准溶液为滴定剂测定Ca2+含量,用Mg2+、Ca2+总量减去Ca2+含量, 可得Mg2+含量。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思考题答案
1. 处理氧化还原平衡时,为什么引入条件电极电位?外界条件对条件电极电位有何影响?
答:(1) 在能斯特方程中,是用离子的活度而非离子的浓度计算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实际上通常知道的是离子的浓度而不是活度,往往忽略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影响,以浓度代替活度进行计算。但实际上,溶液浓度较大时,溶液中离子强度不可忽略,且溶液组成的改变(即有副反应发生)也会影响电极的电对电位,为考虑此两种因素的影响,引入了条件电极电位。
(2) 副反应:加入和氧化态产生副反应(配位反应或沉淀反应)的物质,使电对电极电位减小;加入和还原态产生副反应(配位反应或沉淀反应)的物质,使电对电极电位增加。另外有H+或OH-参加的氧化还原半反应,酸度影响电极电位,影响结果视具体情况而定。离子强度的影响与副反应相比一
21
般可忽略。
2. 为什么银还原器(金属银浸于1 mol.L-1 HCl溶液中)只能还原Fe3+而不能还原Ti(Ⅳ)?试由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加以说明。
答:金属银浸于1 mol.L-1 HCl溶液中产生AgCl沉淀。
?????(Ag+/Ag)?0.059lg[Ag?] ??(Ag/Ag)?0.059lg?+Ksp(AgCl) [Cl-]在1 mol.L-1 HCl溶液中 ??????(Ag+/Ag)?0.059lgKsp(AgCl) ?0.80?0.059lg10?9.50?0.24(V)
???3+2+在1mol·L-1 HCl中,?(Fe/Fe)=0.70, ??Ti?Ⅳ?/Ti?Ⅲ????0.04,故银还原器(金属银浸于
'1 mol.L-1 HCl溶液中)只能还原Fe3+而不能还原Ti(Ⅳ)。
3. 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什么?
答:(1) 根据条件平衡常数判断,若滴定允许误差为0.1%,要求lgK≥3(n1+ n2),即
(E10,-E20,)n / 0.059≥3(n1+ n2),n为n1,n2的最小公倍,则
n1 = n2 =1, lgK≥3(1+1)≥6, E10’-E20’≥0.35V n1 =1, n2 =2,lgK ≥3(1+2)≥9, E10’-E20’≥0.27V;
n1= n2 =2, lgK≥3(1+1)≥6, E10’- E20’≥0.18V (E0’=???)
(2) 不一定。虽然K’很大,但如果反应不能以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或反应的速率很慢,都不能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
4.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加速反应的进行?
22
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反应物的浓度, 温度, 催化剂, 诱导作用;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升高溶液的温度,或加入正催化剂,或有诱导反应存在等都可加速反应的完成。
5. 解释下列现象:
(1) 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Br-和I-的酸性溶液中,以CCl4萃取,CCl4层变为紫色,如继续加氯水,CCl4层的紫色消失而呈红褐色。
答:???(Cl2/Cl-)=1.358 V,???(Br2/Br-) =1.08 V,???(I2/I-)=0.535 V,
(1) 滴加氯水,I2先析出,故CCl4层为紫色;若继续滴加氯水,I-浓度逐渐减小, I2/I- 电对的电极电位增加,当增加到与Br2 /Br- 电对电极电位相等时,Cl2同时氧化Br-和I-,Br2和I2一起析出,CCl4层呈红褐色。
(2) 虽然??(I2/2I-)> ??( Cu2+/Cu+),从电位的大小看,应该I2氧化Cu+,但是Cu+却能将I-氧化为I2。
答:当I-浓度较大时, 2 Cu + 4 I- = 2 CuI? + I2 反应生成沉淀,使[Cu+]降低,则
??( Cu2+/Cu+)增加,使?? (I2/2I-) < ?? (Cu2+/Cu+),反应向右进行。
(3) 用KMnO4溶液滴定C2O42-时,滴入KMnO4溶液的红色褪去的速度由慢到快。
答:在反应MnO42? + 5 C2O42? + 16 H+ = 2 Mn2+ +10 CO2 ? + 8 H2O中,Mn2+起催化作用,反应刚开始,[Mn2+]少,随着Mn2+浓度的增加,使反应速度加快,故KMnO4溶液的红色褪去的速度由慢到快。
(4) Fe2+的存在加速KMnO4氧化Cl-的反应。
答:在反应5 Fe2+ + MnO4? + 8 H+ = 5 Fe3+ + Mn2+ + 4 H2O中,有Mn(Ⅵ) 、Mn(Ⅴ)、Mn(Ⅳ)、Mn(Ⅲ)等不稳定的中间价态离子,它们均能与Cl?起反应,从而加速KMnO4氧化Cl?的反应。 (5) 以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浓度时,是使用间接碘量法。能否用K2Cr2O7溶液直接滴定
23
Na2S2O3溶液?为什么?
答:因Cr2O72? 与 S2O3? 反应产物不单一,无定量关系, 反应不能定量地进行,故不能用K2Cr2O7溶液直接滴定Na2S2O3溶液。
6. 哪些因素影响氧化还原滴定的突跃范围的大小?如何确定化学计量点时的电极电位? 答:(1) 对于反应 n2Ox1 + n1Red2 = n2 Red1 + n1 Ox2 化学计量点前0.1%:????'Ox2/Red2?0.059cOx23?0.059lg? ??'Ox2/Red2? n2cRed2n20.059cOx13?0.059lg? ??'Ox1/Red1? n1cRed1n1化学计量点后0.1%:????'Ox1/Red1?所以凡能影响两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如滴定时的介质)都将影响滴定突跃范围,此外与n1, n2有关,但与滴定剂及被测溶液的浓度无关。 (2) 对于可逆对称氧化还原反应:?spn?'?n2?2' , 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浓度无关; ?11n1?n2??对可逆不对称氧化还原反应n2Ox1 + n1Red2 = a n2 Red1 + b n1 Ox2
?spn1?1'?n2?2'0.059b[Ox2]b-1??lg 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浓度有关
n1?n2n1?n2a[Red1]a-1??对有H+ 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还与[H+]有关。
7. 氧化还原滴定中,可用哪些方法检测终点?氧化还原指示剂为什么能指示滴定终点? 答:(1) 电位滴定法可用指示剂(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确定终点。 (2) 氧化还原指示剂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质,其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颜色,可利用其氧化或还
原反应发生颜色变化以指示终点。
8. 氧化还原滴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所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有哪些要求? 答:(1) 将被测物处理成能与滴定剂迅速、完全,并按照一定化学计量关系起反应的价态,或处理成高价态后用还原剂滴定,或处理成低价态后用氧化剂滴定。
24
(2) 反应能定量完成且反应速率要快;反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过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要易于除去。
9. 某溶液含有FeCl3及H2O2。写出用KMnO4法测定其中H2O2及Fe3+的步骤,并说明测定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H2O2 KMnO4标准溶液 V1 3+过量SnCl2 Fe
Fe3+ H+
HgCl2
(1) Hg2Cl2+ SnCl4
MnSO4-H2SO4-H3PO4 KMnO4标准溶液 V2
H+
Fe2+ 滴定铁
(2) 测H2O2及Fe2+时,加滴定剂的速度先慢(滴第一滴溶液待溶液褪色后再滴第二滴, 中间稍快,接近终点时慢;测Fe2+时,需加MnSO4-H2SO4-H3PO4混合液,使滴定突跃增加,终点易于观察,也避免Cl- 存在下发生诱导反应。
10. 测定软锰矿中MnO2含量时,在HCl溶液中MnO2能氧化I- 析出I2, 可以用碘量法测定MnO2的含量,但Fe3+有干扰。实验说明,用磷酸代替HCl时, Fe3+无干扰,何故?
答:磷酸代替HCl时: Fe3+ + 2 PO43? = [Fe (PO4)2]3? 生成无色配合物[Fe(PO4)2]3?,使[Fe3+]降低,导致? ( Fe3+/Fe2+)降低,致使Fe3+ 不能氧化I- ,所以Fe3+对测定无干扰。
11.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Fe3+和AsO43?都能氧化I- 而干扰铜的测定。实验说明,加入NH4HF2,以使溶液的pH≈3.3,此时铁和砷的干扰都消除,为什么?
答:?? (I2/I-)=0.535 V, ?? (Fe3+/ Fe2+)= 0.77 V,?? ( H3AsO4/ HAsO2)=0.56 V
(1) 加入NH4HF2,使Fe3+生成稳定的FeF6- 配离子,由于FeF6- 配离子稳定性很强,使Fe3+/ Fe2+电对的电极电位降低到低于碘电对的电极电位,从而可防止Fe3+氧化I-。
25
(2) 酸度影响H3AsO4/ HAsO2电对的电极电位,从半反应
?20.059?H3AsO4[H]?'???lg
2?HAsO2??计算溶液pH≈3.3时(计算略),??’ ( H3AsO4/ HAsO2)= 0.44 V< ?? (I2/I-)=0.535 V,故可防止AsO43?氧化I-。
12. 拟定分别测定一混合试液中Cr3+及Fe3+的分析方案。 答:
(Fe3+测定同题9)
3+
Cr
Fe3+
(NH4)2S2O8
煮沸
过量煮沸除去
H2SO4
Fe2+标准溶液滴定
Cr2O72-
+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思考题答案
1. 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进行称量的。例如在SO42-的测定中,以BaCl2为沉淀剂,生成BaSO4沉淀(沉淀形式),该沉淀在灼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最后称量BaSO4的质量,计算SO42-的含量,BaSO4又是称量形式。 又如在测定Mg2+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Mg2P2O7却是称量形式。
2. 为了使沉淀定量完成,必须加入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
26
答:加入过量沉淀剂,为了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以使沉淀完全。但沉淀剂决不能加得太多,否则可能发生其它效应(如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
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及配位效应等。此外,温度、溶剂、沉淀颗粒的大小和结构对溶解度也有影响。共同离子效应可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酸效应及配位效应均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温度的影响,溶解一般是吸热过程,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剂的影响,大部分无机物沉淀是离子型晶体,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要小。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的影响,同一种沉淀,在质量相同时,颗粒越小,其总表面积越大,溶解度越大。在沉淀形成后,陈化还可使沉淀结构发生转变,由初生产时的结构转变为另一种更稳定的结构,溶解度将大为减小。根据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及配位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情况和程度,在进行沉淀反应时,对无配位反应的强酸盐沉淀,应主要考虑共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弱酸盐或难溶酸盐,多数情况应主要考虑酸效应;在有配位反应,尤其在能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而沉淀的溶解度又不太小时,则应主要考虑配位效应。
4. 共沉淀和后沉淀区别何在?它们是怎么发生的?对重量分析有什么不良影响?在分析化学中什么情况下需要利用共沉淀?
答:共沉淀就是:当一种难溶物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的某些可溶性杂质会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于沉淀中的现象。共沉淀使沉淀玷污,它是重量分析中最重要的误差来源之一。后沉淀是由于沉淀速度的差异,在已形成的沉淀上形成第二种不溶物质,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特定组分形成的过饱和溶液中。后沉淀所引入的杂质量比共沉淀要多,且随沉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从带入杂质方面来看
27
共沉淀现象对分析测定是不利的,但在分析化学中往往利用共沉淀这一现象来富集分离溶液中的某些微量组分,特别是贵金属和稀有元素等。
5. 在测定Ba2+时,如果BaSO4中有少量BaCl2共沉淀,测定结果将偏高还是偏低?如有Na2SO4、Fe2(SO4)3、BaCrO4共沉淀,它们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如果测定SO42-时, BaSO4中带有少量沉淀BaCl2、Na2SO4、、BaCrO4 、Fe2(SO4)3,对测定结果又分别有何影响?
答:分别为偏低;均偏高;偏高、偏低、偏高、偏低。(详见《分析化学常见错误解析》P250-251)
6. 沉淀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沉淀的性状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其中哪些因素主要由沉淀本质决定?哪些因素与沉淀条件有关?
答:沉淀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晶核的形成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晶核的形成机理,目前尚无成熟的理论。一般认为,将沉淀剂加入试液中时,当沉淀(构晶)离子浓度的乘积超过该条件下沉淀的溶度积时,离子通过相互碰撞聚集形成微小的晶核。晶核形成之后,溶液中的构晶离子仍在向晶核表面扩散,并且进入晶核,以至逐渐形成晶体(即沉淀微粒)。按照沉淀颗粒直径的大小可将沉淀分为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两类。形成何种类型的沉淀,主要决定于沉淀物质本性,但也与沉淀进行的条件有关。在沉淀的形成过程中,由离子形成晶核,再进一步聚集成沉淀微粒的速度称为聚集速度。在聚集的同时,构晶离子在一定晶格中定向排列速度称为定向速度。定向速度主要决定于沉淀物质的本性;聚集速度主要由沉淀时的条件所决定,其中最主要的是溶液中生成沉淀物质过饱和度。聚集速度与溶液相对过饱和度成正比。
7.要获得纯净而易于分离和洗涤的沉淀,需采取些什么措施?为什么?
答: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性质不同,对形成沉淀时的条件要求也不同。所以,晶形沉淀的沉淀条
28
件为:在适当稀的溶液中进行(稀);在不断搅拌下进行(搅); 在热溶液中进行(热); 在酸性溶液中进行(酸); 进行陈化(陈)。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为:在适当浓的溶液中进行(浓); 在热溶液中进行(热); 在不断搅拌下进行(搅); 加入电解质溶液(电); 不必陈化(不陈)。目的在于根据冯维曼经验公式, 降低相对过饱和度, 减小形成沉淀时的初始速率.
8. 什么是均相沉淀法?与一般沉淀法相比,有何优点?
答:均相沉淀法是通过溶液中发生一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析出。它和一般沉淀法相比,可以避免局部过浓的现象发生,获得的沉淀为颗粒较大,表面吸附杂质少,易于过滤和洗涤的晶形沉淀。
9. 某溶液中含SO42-、Mg2+两种离子,欲用重量法测定,试拟定简要方案。
答:先在稀HCl介质中加过量的BaCl2溶液,使SO42- 沉淀完全,分离、洗涤、烘干、灼烧后测SO42-含量。然后在滤液中加入PO43-(磷酸三甲酯),或加入(NH3)2HPO4, 生成MNH4HPO4 沉淀, 称量形式MgP2O7, 测定Mg2+含量。
10. 重量分析的一般误差来源是什么?怎样减少这些误差?
答:重量分析一般误差来源是共沉淀和后沉淀现象。减小误差的措施:(1)选择适当的分析步骤;(2) 选择合适的沉淀剂;(3) 改变杂质的存在形式;(4) 改善沉淀条件;(5) 再沉淀等。
11. 什么是化学因数?运用化学因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待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之比通常称为“化学因数”或称“换算因数”。运用化学因数时,必须注意在待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前乘以适当的系数,使分子分母
29
中待测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12. 试述银量法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并与酸碱滴定法比较之。
答:银量法根据所用指示剂的不同分为使用铬酸钾指示剂的摩尔法, 铬酸钾与银离子生成砖红色沉淀; 佛尔哈德法使用铁铵矾指示剂, 三价铁与SCN-生成血红色配合物; 法扬司法使用吸附指示剂, 吸附指示剂被吸附和不被吸附颜色不同。酸碱滴定法中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其共轭酸碱对的结构不同而颜色不同。当在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值改变时,指示剂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溶液颜色的改变,从而指示滴定的终点。
13. 用银量法测定下列试样中Cl-含量时,选用哪种指示剂指示终点较为合适? (1)BaCl2 (2)NaCl +Na3PO4 (3) FeCl2 (4) NaCl + Na2SO4
答:如用摩尔法(1)中Ba2+与指示剂铬酸钾反应,(2)中PO43-与Ag+反应生成沉淀,(3)中Fe2+易生成沉淀,所以选用铁铵矾(佛尔哈德法,强酸性)作指示剂较为合适。(4)可选用K2CrO4作指示剂。
14. 说明用下述方法进行测定是否会引入误差:(1)吸取NaCl + H2SO4试液后 马上用摩尔法测定Cl-;
(2)中性溶液中用摩尔法测定Br-;
(3)用摩尔法测定pH≈8.0的KI溶液中的I-;
(4)用摩尔法测定Cl-,但配制的K2CrO4指示剂溶液浓度过稀; (5)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但没有加硝基苯。
答:(1)酸度大,会使指示剂溶解,使结果偏高;(2)剧烈振摇防吸附Br-则不会引入误差;(3)由于沉淀对I-的吸附力太强,会使结果偏低;(4)使消耗AgNO3过多,结果偏高;(5)终点时会发生
30
置换反应:AgCl + SCN- =AgSCN + Cl-,会引入误差,使结果偏低。
15. 试讨论摩尔法的局限性。
答:摩尔法要求的酸度范围为pH= 6.5~10.5。当试液中有铵盐存在时,要求溶液的酸度范围pH为6.5~7.2。在此条件下凡是能够与Ag+生成微溶性化合物或配合物的阴离子(如PO43-, AsO43-, SO32-, CO32-, C2O42-, S2-),都干扰测定。一些高价金属离子(如Fe3+, Al3+, Sn4+, Bi3+)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故也不应存在。当一些有色金属离子浓度稍大时也影响终点的观察。能和指示剂生成有色物质的离子(Pb2+,Ba2+)不能存在。本法只能用来测定卤素,而不能用NaCl标准溶液直接测定Ag+。
16. 为什么用佛尔哈德法测定Cl-时,引入误差的几率比测定 Br-或I-时大?
答:用佛尔哈德法测定 Br-或I-时,因为AgBr和AgI的溶度积(Ksp)都小于AgSCN的溶度积,不会发生类似的(AgCl + SCN-= AgSCN + Cl-)沉淀转化反应。
17. 为了使终点颜色变化明显,使用吸附指示剂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保护胶体,加入糊精,防止凝聚;(2)由于吸附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发生在沉淀表面上,因此被滴液浓度不能太稀,应尽量使沉淀的比表面大一些,即沉淀的颗粒要小一些。(3)溶液的浓度不能太稀,因为浓度太稀时,沉淀很少,观察终点比较困难。(4) 避免在强的阳光下进行测定,因卤化银沉淀对光敏感,很快转化为灰黑色,影响终点的观察。(5)滴定必须在中性,弱碱性或弱的酸性溶液中进行。这是因为吸附指示剂起指示作用的是它们的阴离子。酸度大时,指示剂的阴离子与H+结合,产生酸效应,形成不带电荷的分子而不被吸附。要在适宜的pH范围内进行(见书表7-1)。
18. 试简要讨论重量分析与滴定分析两类化学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31
答:重量分析与滴定分析通常用于测定常量组分,滴定分析有时也可用于测定微量组分。滴定分析与重量分析相比较,滴定分析简便,快速,可用于测定很多元素,且有足够的准确度。在较好的情况下,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1%。
重量分析法直接用分析天平称量而获得分析结果,不需要标准试样或基准物质进行比较, 不使用容量器皿。如果分析方法可靠,操作细心, 称量误差一般是很小的. 所以对于常量组分的测定,能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相对误差约≤0.1%。但是,重量分析法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也不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第九章 吸光光度法
思考题答案
1. 为社么物质对光发生选择性吸收?
答:由于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量子数和量子化能级,激发态和基态能量差不同, 吸收光的波长不同,所以物质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
2.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透光度?什么是吸光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透光度为透射光与入射光强度之比T = I /I0;吸光度A = -lgT;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一个表示对光透过的程度,一个表示对光的吸收程度,关系为A = -lgT。
3. 摩尔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在分析化学中κ有何意义?
答:κ(或ε)是吸光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中的特征常数,反映该吸光物质的灵敏度。其大小和产生吸收的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使用的溶剂,显色剂,温度及测定的波长等因素有关。κ值越大,表
32
示该吸光物质对此波长光的吸收能力越强,显色反应越灵敏,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
κmax表示;
4. 什么是吸收光谱曲线?什么是标准曲线?它们有何实际意义?利用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时可否使用透光度T和浓度c为坐标?
答:以A(纵坐标)~λ(横坐标)作图为吸收光谱曲线,用途:①进行定性分析, ②为进行定量分析选择吸收波长, ④判断干扰情况; 以 A(纵坐标)~c(横坐标)作图可得标准曲线, 用于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时不能使用T ~c为坐标 , 因为二者无线性关系.
5. 当研究一种新的显色剂时,必须做哪些实验条件的研究?为什么?
答:包括显色反应(灵敏度、选择性、对比度、稳定性试验)及显色条件(显色剂用量、酸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干扰消除等试验)的选择。为确实保证选用此显色剂能得到一个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的光度法.
6.分光光度计有哪些主要部件?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答:光源:所需波长范围的足够强的连续光谱;单色器:将光源发出的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吸收池:盛放吸收试液,透过所需光谱范围的光;检测系统:进行光电转换,给出所需结果(A,T,c)。
7. 测定金属钴中微量锰时在酸性液中用KIO3将锰氧化为高锰酸根离子后进行吸光度的测定。若用高锰酸钾配制标准系列,在测定标准系列及试液的吸光度时应选什么作参比溶液? 答:应选Co2+溶液作参比,可扣除金属钴的背景吸收。
8. 吸光度的测量条件如何选择?为什么?普通光度法与示差法有何异同?
33
答:入射光波长一般选择最大吸收时的波长,参比以消除干扰为目的,即“吸收最大,干扰最小”原则;读数范围A在0.1-0.65之间误差较小,A为0.434时最小。普通光度法的参比溶液为空白溶液,而示差法的参比溶液为标准溶液;普通光度法用来测定低含量组分,示差法既可测高含量组分也可用来测定痕量组分,且误差比普通光度法小,但是示差法需要使用档次较高的分光光度计。
9. 光度分析法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减免这些误差?试根据误差分类分别加以讨论。 答:单色光的纯度,波长选择,参比溶液选择,吸光度读数范围,吸收池配对,仪器精度,操作等。参考§9—4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0. 常见的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
答:σ σ*,n σ* ,π π*, n π* ,d d * 等.
11. 在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判断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提供信息具有什么特点? 答:主要用来鉴别有机化合物是否具有共扼双键。
十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思考题答案
1.如果试液中含有Fe3+、Al3+、Ca2+、Mg2+、Mn2+、Cr3+、Cu2+ 和Zn2+ 等离子,加入NH4Cl和氨水缓冲溶液,控制pH为9.0左右,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哪些离子以什么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是否完全?
答:加入氨性缓冲溶液后, Ca2+ 和Mg2+ 以游离离子形式,Cu2+和Zn2+分别形成Cu(NH3)42+、Zn(NH3)42+存在于溶液中;Fe3+、Al3+、Mn2+、Cr3+ 等离子分别形成氢氧化物形式存在于沉淀中;分离基本完全。
34
2.为什么难溶化合物的悬浊液可用来控制溶液的pH值?试以MgO悬浊液为例说明之。 答:MgO在水中具有下列平衡:
MgO + H2O = Mg(OH)2 ≒ Mg2+ + 2OH- [Mg2+][ OH- ]2 = Ksp [ OH-] = (Ksp / [Mg2+] )1/2
[ OH-]与[Mg2+]的平方根成反比。当加MgO悬浊液于酸性溶液中,MgO溶解而使[Mg2+]达一定值时,溶液的pH就为一定的数值。例如[Mg2+] = 0.1mol·L-1时,
[ OH-] =(1.8 ×10-11/0.1)1/2 = 1.34 ×10-5(mol·L-1 ) pH ≈ 9.0
而且当[Mg2+]改变时,pH的改变极其缓慢。一般讲,利用MgO悬浊液可控制溶液pH为8.5~9.5。
3.形成鳌合物的有机沉淀剂和形成缔合物的有机沉淀剂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各举例说明之。 答:形成鳌合物的有机沉淀剂的特点:①常具有下列官能团:-COOH、-OH、=NOH、-SH、-SO3H等,这些官能团中的H+ 可被金属离子置换。同时在沉淀剂中还含有另一些官能团,其具有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官能团,即在一分子有机沉淀剂中具有不止一个可键合的原子。因而这种沉淀剂能与金属离子形成具有五元环或六元环的鳌合物或内络盐。②这些鳌合物或内络盐不带电荷,含有
较多的憎水性基团,因而难溶于水。③所形成鳌合物的溶解性大小及其选择性与沉淀剂本身的结构有关。例如8-强基喹啉与Mg2+的作用可表示为:
形成缔合物沉淀所用的有机沉淀剂的特点:①在水溶液中离解成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的大体积离子。沉淀剂离子与带不同电荷的金属离子或金属配离子缔合,成为不带电荷的难溶于水的中性分子
35
而沉淀。②沉淀剂能与何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决定于沉淀剂分子中的官能团。例如:
(C6H5)4As+ + MnO4- = (C6H5)4 As MnO4↓
4.举例说明各种形式共沉淀分离的作用原理,并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答:利用共沉淀进行分离富集,主要有下列三种情况:
①利用吸附作用进行共沉淀分离:例如微量的稀土离子,用草酸难于使它沉淀完全。若预先加入Ca2+,再用草酸作沉淀剂,则利用生成的CaC2O4作载体,可将稀土离子的草酸盐吸附而共同沉淀下来。
其中所用载体都是表面积很大的非晶型沉淀,由于表面积大,与溶液中微量组分接触机会多,容易吸附;由于非晶型沉淀聚集速度快,因而富集效率高;但选择性不高。
② 利用生成混晶进行共沉淀分离:两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时,如果他们的晶格相同,就可能生成混晶而共同析出。例如痕量Ra2+,可用BaSO4作载体,生成RaSO4-BaSO4的混晶共沉淀而得以富集。
这种方法选择性较好。
③ 利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分离:该共沉淀富集作用是由于形成固溶体。例如在含有痕量Zn2+的微酸性溶液中,加入硫氰酸铵和甲基紫,则Zn (SCN)42- 配阴离子与甲基紫阳离子生成难溶的沉淀,而甲基紫阳离子与SCN- 离子所生成的化合物也难溶于水,是共沉淀剂,就与前者形成固溶体一起沉淀下来。
该法选择性较好;有利于痕量组分的富集;剩余沉淀剂易灼烧除去,不影响后续分析。
5.分别说明“分配系数”和“分配比”的物理意义。在溶剂萃取分离中为什么须引入“分配比”这
36
一参数?
答:分配系数是指溶质A在两种互不混溶的水和有机溶剂中进行分配过程的平衡常数。分配比是指存在于两相中的溶质的总浓度之比。在萃取分离中引入分配比是由于溶质A在一相或两相中,常常会离解、聚合或与其他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情况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用分配系数来说明整个萃取过程的平衡问题。另一方面,分析工作者主要关心的是存在于两相中的溶质的总量,所以要引入分配比。 6.在溶剂萃取分离中萃取剂起什么作用?今欲从HCl溶液中分别萃取下列各种组分,应分别采用何种萃取剂?(1)Hg2+;(2)Ga3+;(3)Al3+;(4)Th4+。
答:萃取剂的作用就是使被萃取物质与试剂结合成不带电荷的、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分子。 ⑴萃取Hg2+时,先加入二硫腙使之形成难溶于水的鳌合物,再用四氯化碳萃取。 ⑵萃取Ga3+时,先加入8-羟基喹啉使之形成难溶于水的鳌合物,再用氯仿萃取。 ⑶萃取Al3+时,先加入8-羟基喹啉使之形成难溶于水的鳌合物,再用氯仿萃取。
⑷萃取Th4+时,先加入乙酰基丙酮使之形成难溶于水的鳌合物,再用CHCl3、CCl4、苯、或二甲苯萃取。也可用乙酰基丙酮萃取。
7.根据形成内络盐萃取体系的平衡过程,试讨论萃取条件的选择问题。
答:形成内络盐的萃取体系中所用萃取剂如以HR表示,他们与金属离子螯合和萃取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HR ≒ H+ + R-
萃取剂HR易离解,它与金属离子所形成的螯合物MeRn愈稳定;螯合物的分配系数愈大,而萃取剂的分配系数愈小,则萃取愈容易进行,萃取效率愈高。对于不同的金属离子由于所生成螯合物的稳定性不同,螯合物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因而选择和控制适当的萃取条件,包括萃取剂的种类、溶
37
剂的种类、溶液的酸度等,就可使不同的金属离子得以萃取分离。 8.色谱分析法有各种分支,你知道的有哪几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色谱分析法主要包括:柱层析、纸层析和薄层层析、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所有色谱分离法都有如下共同点:① 基本原理相同。分离效率高,都是通过连续的萃取分离(或吸附、解析)实现性质非常相近的物质的分离;② 操作方法相同。均是将样品先置好,然后利用溶剂(展开剂)流动,逐步将样品中各种组分分离开来,最后再用某种分析方法进行检测。 9.试举例说明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的作用原理。
答:纸色谱法是一种在滤纸上进行的层析分离法。载体为滤纸,固定相为吸附在纸上的水或其他溶剂,流动相又称展开剂。样品点于原点,展开剂在其上流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作用后,样品中的各组分就随展开剂迁移不同的距离。每种组分移动的相对位置用比移植R f 表示。
薄层色谱法固定相为均匀铺展在玻璃板上的吸附剂或为某溶剂所饱和的吸附剂,流动相也可称作展开剂,具体操作同纸色谱法相似。其定性也采用R f 值。因不同板间差异较大,常用标样和样品在同一块板上同时展开来进行定性分析。
10.试举例说明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OH- 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作用。如果要在较浓HCl溶液中分离铁离子和铝离子, 应用哪种树脂?这时哪种离子交换在柱上? 哪种离子进入流出液中?
答:H-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溶液中的其他阳离子例如Na+发生的交换反应, 可以简单地表示
为:
溶液中的Na+ 进入树脂网状结构中,H+ 则交换进入溶液,树脂就转变为Na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由于交换过程是可逆过程,如果以适当浓度的酸溶液处理已经交换的树脂,反应将向反方向进行,
38
树脂又恢复原状,这一过程称为再生或洗脱过程。再生后的树脂经过洗涤又可以再次使用。水合后含有季铵基 —N(CH3)3+ OH- 的树脂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这些树脂中的 OH- 能与其他阴离子,例如 Cl- 发生交换。交换过程和洗脱过程可以表示如下:经交换后则转变为Cl- 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十四章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思考题答案
1. 在进行农业试验时,需要了解微量元素对农作物栽培的影响。某人从试验田中挖一小铲泥土试样,送化验室测定。试问由此式样所得分析结果有无意义。如何采样才正确?
答:该试样所得分析结果毫无意义。在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过程中,必须保证所得样品具有代表性。这就要求在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过程中,应注意:
(1)应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取得足够数量的、能够代表整体水平的样品。取样时,应从原料的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分别采样混匀得到“粗样”。
(2)为使所得“粗样”进一步制备成能供测定的分析式样,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需将“粗样”反复粉碎、过筛、缩分,得到足够小量的分析式样。在粉碎过筛时,需将“粗样” 都粉碎至能通过一定筛孔的细小微粒,不可扔掉任何部分。
(3)应确保在整个采样和制备过程中,样品不被玷污。
2. 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物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原始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分析室.分析人员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组分的含量.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完全对。仅需采用指定的某种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即可。
3. 怎样溶解下列试样:锡青铜(Cu:80%,Sn:15%,Zn:5%)、高钨钢、纯铝、银币、玻璃(不
39
测硅)、方解石。
答:锡青铜采用盐酸 + H2O2溶解;高钨钢采用王水溶解;纯铝采用NaOH溶解;银币采用硝酸溶解;玻璃采用氢氟酸溶解;方解石采用碳酸钠熔融。
4. 欲测石灰石(CaCO3)和白云石[CaMg(CO3)2]中钙、镁的含量,怎样测定才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
答:可使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按采样规则采集样品,准确称取0.5g以上样品,用适量盐酸溶解后定容,准确移取25.00mL于锥型瓶中,用pH=10.0的NH4+---NH3缓冲溶液5mL控制酸度,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20mL)至溶液由酒红色刚好变为纯蓝色,平行滴定三次以上,求平均值,而后计算钙、镁的含量,即可得到误差小于0.1%的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5. 当试样中Fe3+、Al3+ 含量较高时怎样用配位滴定法测定其中Ca2+、Mg2+的含量?还可采用什么方法快速测定?
答:试样中的Fe3+、Al3+ 可加入三乙醇胺生成更稳定的配合物进行掩蔽,再用配位滴定法测定。还可采用发射光谱法、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
6. 某连续生产的控制分析结果为:11.7,10.9,11.3,11.5,11.1,11.3,11.8,11.5,11.2,10.7,11.2,10.8,11.3,11.4,10.4,10.4,10.9,10.6,10.7。根据现有数据和95%置信限绘制控制图。试判断生产和测定是否有问题?
答:x =11.09 s = 0.225 95%置信限时, 1.96s = 0.441 11.8-11.09 = 0.71>0.441 11.7-11.09 = 0.61>0.441 11.5-11.09 = 0.41<0.441 11.09-10.4 = 0.69>0.441 11.09-10.6 = 0.49>0.441 11.09-10.7 = 0.39<0.441 有问题,11.8,11.7,10.4,10.6超过控制图控制范围。(图略)
40
41
正在阅读: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12-03
2013-2014教育学期中考试题B卷12-01
第2章-铝合金牌号和状态08-26
奇妙的发现作文300字06-16
安川机器人操作及简单故障处理09-16
震撼我心灵的那件事作文550字06-19
品牌茅台白酒关于购酒赠房大型互动活动营销策划方案 - 图04-22
军理整理基础篇06-16
初中英语动词时态详解 配套习题(精)05-2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思考题
- 分析化学
- 课后
- 答案
- 磷肥生产中含氟废气的吸收及利用情况
- 基于Moldflow软件注塑件的浇注(毕业论文) - 图文
-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 2 教案
- 2018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12月高中部教师招聘历史试题(解析版)
-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芜湖模式与南海模式比较
- 软件项目管理案例教程(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 简答题版
- 亚马逊帐户收到侵权警告或被冻结,该怎么办?
- 湖南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卷
- 1000道词汇考题及答案
- 管理会计练习
- 2013年质量工作计划
- 我从开始做服装生意在现在
-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河南省第八届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竞赛结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工类 - 第四版)吴赣昌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 亿以内数的读写教案
- 八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9 - 图文
- 《网络组建与维护技术》习题答案
- 五强自查自评报告
- (遵义师范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申报书汇报材料
- 2016年银行专业资格《个人贷款》考试考点辅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