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彩丽 多元解读定稿 修改0704

更新时间:2023-11-11 10:3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4.怎样恰当认识多元解读?如何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是指阅读个体对文本的内涵进行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它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建议”中,《课标》又进一步阐释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语文课程改革中,“多元解读”对文本理解的重要。

为什么要多元解读?

(1)从阅读个体的角度看,不同的阅读个体,由于在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感悟能力、思维方式、观点立场等方面千差万别,往往对同一文本做出不同的解读。

(2)从作品意义的角度看,无论诗歌、散文,还是戏剧、小说,其蕴涵往往是多方面的。如李商隐的《锦瑟》,有人读出了对美好爱情的追忆,有人读出了对险恶仕途的迷茫;朱自清的《背影》,杨剑龙老师读出了“一帧展现父子情深的悲凉画幅”,王玉宝老师则读出了“被‘死亡’照亮的世界”。

(3)从文本解读的过程来看,读者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作者赋予文学作品意义的前提下,能动地将作品内在意义与外赋意义相统一。阅读过程中,读者自身的特定文化背景因素必然会介入到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一千个林黛玉的阅读现象。

所以,《课程标准》提出“多元解读”,不仅符合阅读实际,而且符合认知特点,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活跃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怎么对待“多元解读”?

“多元解读”的对象不应泛化,要因文而异,区别对待,合理解读。我们这里提倡

1

的“多元解读”,其对象应该基本限定在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非文学作品(如应用文、说明文、政论文等)的解读,应该追求一种科学标准的解读。如果对非文学作品的解读出现了多元,那是误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解读。所以,“多元解读”必须以尊重文本为前提。

再有,一般人对文本消遣性的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是有本质区别的:一般的消遣性阅读,对作品意义的建构可以更多地发挥读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进行为我所用的创造性的“误读”。但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必须以尊重文本为前提。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对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鉴赏水平还有待提高的中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首先学会倾听、学会领悟、学会吸收,亲近文本,反复阅读揣摩作品,对作品自身提供的信息探本究源,尽可能地“逼近”作者的创作原意。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必须在尊重和理解作者赋予文本意义的前提下进行,教师要用蕴含于文本中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而不能天马行空,随意解读。

如何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和学生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

要合理把握多元解读的“界”,必须充分研究文本内涵、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注重评价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多元化解读的低效化。 (1)充分研究文本内容

多元解读不能脱离文本自身的质的规定性,教师要用蕴含于文本中的丰富的人文内涵来教育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多元解读针对的主要是文学作品,我们应该用文学语言去解读。文本的语体、语境、语言给读者提供了解读的方向,如果了解这一点,也就不会出现《背影》一文被歪解为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了。读者只能透过作品的语言体系、语言环境,在理解其中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其主题做出具有个性色彩的、多种可能性的阐释与解读,才是具有说服力的。

2

(2)切实端正解读理念

阅读的创造性虽然只能在文本给定的条件下自由展现,只能在文本的导引下驰骋想象;但同样,读者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他可以选择那些最能实现他对象化的自由创造的文本对象。 因而要处理好“多元解读”,必须坚持正确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关系,要求学生“多元”而不“离谱”,不能把“多元解读”理解为“多元价值”,不要陷入“为了多元而多元”误区。所以,要依据文本,坚持应有标准,不能把“多元解读”理解为“多元标准”,对文本作毫无依据的任意解读,抹杀不同形象之间的区别,如将“林黛玉”等同于“薛宝钗”,因为既然是“林黛玉”她就是不同于别人的“那一个”。 (3)尊重学生认知规律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和领悟的主体是学生, 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的价值,结合其独特体验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在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4)注重过程评价指导

教师在多元解读教学中,要推迟评价时间,注重评价过程,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对学生正在交流的话题,应该像《侍坐章》中的孔老夫子一样,对学生发表的言论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语言,给学生的想象留出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采用适当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教师要智慧地“闪”在一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让他们交流互动,从学生的思路中捕捉创新思维的火种,并使其迅速蔓延,然后再进行适

3

当的延迟评价 。

参考文献:

[1]柴淑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2(01).

[2]扈中平,刘朝晖.多元性教学理念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1(07). [3]陈才达.多元解读岂可“任意东西”[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04). [4]刘建设.多元解读的“界”与“度”[J].教学探索,2007(01). [5]王丽编.《中学语文名篇多元解读》[J].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6)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bs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