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3章 散文阅读 题点训练一 分析句段作用
更新时间:2023-06-06 14: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2015江苏英语高考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江苏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3章 散文阅读 题点
训练一 分析句段作用
[复习方略] 分析句段作用题是散文阅读考查中最常出现的题型,也是考生感觉答题有路、顺手的题型,然而更是考生颇感困惑的题型。如内容和结构作用到底如何区分,答题套路有时很不管用等。二轮复习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
1.在“读”上下功夫,通过“读”把握全文思路,通过“读”把握所给句段的内容、层次和表达特点。
2.把握句段的一般作用和特殊作用的关系,避免答题的标签化。
3.答题应注意多角度思考,不仅要从常规方面思考,还要从线索、思路、选材、表达等方面思考。
如何审准题、答好题? 自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现在想:什刹海不见算什么呢?没去看长城才是遗憾!啊,万里长城!去北京只不过几个钟头的火车。
从山海关一路数去,你知道么?像喜峰口、古北口,像居庸关、雁门关,一个个中原的屏藩要塞,上口真要有霹雳般的响亮呢。一夫当关,万夫莫敌,守得住一处,就可保得几千里疆域。啊,真愿意挨门趋访,去问问古迹,温温古名将的手泽,从把守关口的老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那里,听取一点孟姜女的传说,金兀术与忽必烈的史实。但是我还没去!
朋友,你可想过,在长城北边,那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地方,带一帮茁壮的男女,去组织一处村落,疏浚纵横支渠,灌溉田亩,作一番辟草莱斩荆棘的开垦事业么?那里地土最肥,人烟还稀。你可想过,在兴安岭的东南阴山山脉的南部那一抹平坦的原野,去借滦河、饮马图河的流水,春夏来丰茂的牧草,来编柳为棚,垒土为壁,于“马圈子”里剃羊毛,养骆驼,榨牛奶么?那工作顶自由,顶洒脱。不然,骑马去吧!古北口的马匹有名哩。凑煦日当头,在平沙无垠的原野里,你尽可纵身于野马群中,跨上一匹为首的骏骥,其余的会跟你呼啸而至的。不要怕那噱噱嘶声,那不是示威,那是迎迓的狂欢,你就放胆驰骋奔腾吧,管许将你满怀抑郁吹向天去。“毡幕绕牛羊,敲冰饮酪浆”,那边塞寒冬霏雪凝冰时的生活,你也想尝尝么?住蒙古包,烤全羊,是有它的滋味的。汉王昭君曾戎装乘马抱琵琶出塞而去;文姬归汉,也曾惹得胡人思慕,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的十八拍。巾帼中有此矫健,难道你堂堂须眉就只知缩了尾巴向后退么?
唉,说什么,朋友,我还是没见过长城!在恨着自己,不能像大鹏鸟插翅飞去;在恨着自己,摆不脱蜗牛似的蹊径和周身无名的链索。投笔从戎倒好,可惜没有班仲升的韬略。景
慕张骞,景慕马援,但又无由出使西域,去马革裹尸。奈何!哙,“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才算有骨头!无怪他六出伐匈奴,卒得威震异域。
我还没见过长城!但是,长城我是终于要见见的!有朝一日,我们弟兄从梦中醒了,弹一弹身上的懒惰,振一振头脑里的懵懂,预备好,整装出发,我将出马兰峪,去东北的承德,赤峰;出杀虎口,去归绥,百灵庙;从酒泉过嘉峪关,去安西、哈密、吐鲁番。也想,翻回来,再过过天下第一关,去拜拜盛京,问候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
长城,登临匪遥,愿尔为祖国屏障,壮起胆来!一九三六年二月十七日
(节选自吴伯箫《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文中的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紧承上文的美好畅想,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壮志豪情。②为下文的感情变化做铺垫,使得文势跌宕起伏。③典故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意蕴。 精准审题
(一)设问方式
常式提问 ①某句(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分析画线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变式提问 ①文章以“××××(内容)”开头,有什么好处?/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内容)”?
②文章以“××××(内容)”结尾,有什么好处?/请赏析文章结尾段。
(二)审题要点
1.审所给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作用自然就不同。
2.审提问角度
①笼统地问:×××句(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②给定角度:×××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对内容的表达作用)。 规范答题
答题角度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表达作用+读者作用
特别注意 ①内容作用:写了什么内容,暗示了什么信息,表达了什么情感,与全文内容、主旨有何关联。
②结构作用:
a.开头:开篇点题,照应标题;引出下文,为下文××××内容做铺垫;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反衬或抑扬),使文章有波澜;总领下文;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b.中间: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 ,又引起下文 ;照
应,与上文 (或下文 )形成照应;引起下文 ;总结上文 。
c.结尾:总结上文 ;呼应开头(或上文 );卒章显志;深化主旨。
d.反复出现的句段:突出主旨,强化感情;交代线索,前后呼应;运用反复,一唱三叹。
③表达作用:主要看该句、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运用了什么技巧,有,则写出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无,则不必写。
④读者作用:吸引读者,增添感染力。这个作用不是必须要答的,确实有才答。 答题示例
(2014·四川卷第17题)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如何解决答句段作用分析题中的“贴标签”问题?
有一篇名叫“中国地图”的散文,主要内容是:作者到宁夏乡下去拜年,看见几乎每家堂屋里都挂着一张中国地图。经过打探,作者终于明白:这些地图上连着的地名,都是乡下人外出打工的地方;平时乡亲们串门、相聚时,可能就会凑到这张中国地图前,指点着说这里那里距离的远近,说这里那里各自在远方的儿女的近况。文章结尾这样写道:
我没有去更多的人家。但我知道,我的判断不会有什么差错。因为早就听说了,宁夏西吉,这个拥有47万人口的贫困大县,每年外出打工的约有12万人。后来我才听说当地的一首新民谣:家家屋里老两口,门前拴个大黑狗。十户人家九户空,墙上一张大地图。
简述以“新民谣”作结尾的作用。
区,进一步说明该现象的普遍,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从结构上看,点明题目,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使“中国地图”这一核心意象得以突出;从表达上看,民谣语言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富于地方特色,使文章表达有变化,颇具乡土情趣。
1.正确认识“答题套路”问题
上面“规范答题”中总结出的“答题角度”有用吗?有用!它在指导我们答这类题方面提供了思考方向,让我们知道如何去答。但是,绝不可把它当成公式往具体文章、具体题目上套,在运用这些“套路”时必须与具体文本的特点、具体题目的要求结合起来,必须写出自己对文本的准确理解来。
2.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是回到阅读、回到“真阅读”“真思考”上去
(1)细读所给句段,把握其内容、层次、表达特点。
所有阅读题的前提都是读,要读细、读懂、读透。之所以会出现“乱贴标签”的现象,是因为不少考生不愿读,草率地读,不愿在文本细读、深读上下功夫,缺乏耐心和细心。因此,要想真正解决此问题,细读、深读所给句段是前提。如何去读所给句段呢?很简单,就是看它写了什么内容,有怎样的层次,表达上有无特点。把握住这三个要点,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有的考生只要是答开头段,就套上“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殊不知,开头能“营造氛围”的文字一般是写景文字,能“奠定感情基调”的,开头文字中须有情感词语,且这个词语代表全文的基本感情。
(2)立足句段,纵观全文,寻找联系。
分析句段作用题的命题特点是以此句段为切入口,考查考生对全文结构思路的把握能力。因此,在把握住所给句段的要点后,就要看它与全文在内容、主题、情感和构思方面的内在联系,只有把这个联系找出来,才能答好答全这类题。如结构间的总分、铺垫、并列、对比、反衬关系。
3.掌握思考的方法
(1)坚持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答题方法。
文章总有其自身结构规律和特点。开头段有开头段的作用,结尾段有结尾段的特点。同一位置必然有其共性。但是,文章又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这就要求我们答句段作用题时必须要掌握它的一般性、共性特征,又要注意其个性特征,做到两者完美结合。试以开头句段的作用为例,其共性作用是写出了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其个性作用有:
开门见山,总结全文;先言他物他事,引出主体文字;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当从具体的开头句段的特点出发。
(2)辨析几个易混的作用术语:
①内容和结构。这两个词本来很好区分,可不少考生混为一谈。像引出下文,为 做铺垫,总结全文,承上启下,伏笔照应都属结构之内;像写出了 内容,交代 背景(原因),抒发 情感,营造 氛围都属内容之内。当然,没有脱离内容而存在的形式,当答“为下文写 (内容)做铺垫,与下文 内容形成对比”时,这已是含有内容的结构和表达作用了。
②总领下文和引出下文。总领下文也是一种“引出下文”,不过,这段内容是全文内容的总写,只有这时,才叫“总领下文(全文)”,否则只能算“引出下文”了。
③过渡与照应。照应是上下文内容上的呼应与联系,前有交代,后有应接,一般距离较远。过渡是该句(段)必须同时含有紧承上文的内容和开启下文的文字。过渡只是上下段的关系,没有距离;照应可以有距离,如首与尾的照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那一滴挤疼了大海的眼泪
朱成玉
①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
②有一次,母亲在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到我掉进了井里,旁边一大帮人,却没有人去救。母亲赶到了,毫不犹豫地跳进去救我,把我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她隐隐地听到人们说:“只有当妈的才能这样啊,把孩子救上来,自己却死过去了。”
③母亲在睡梦中惊醒,她感到这个梦很不吉利,眼皮也不停地跳,她担心我会发生什么事情,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可是我在午睡的时候有关机的习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打,一直打了两个小时,我才开机。
④电话通了的时候,母亲在那边孩子一样“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听完母亲诉说的那个梦,我深深地自责起来。对于母亲来说,无法和孩子联系的这两个小时,是多么漫长。
⑤母亲叮嘱我最近要多注意点儿安全,又一再地安慰我,说梦都是反的,梦见灾难就证明平安,没事的。
⑥这就是母爱吧。她宁愿相信一个不真实的梦,并陷进自己假设的劫难里,难以自拔。 ⑦从那以后,我不再轻易地关机,因为我怕母亲再做那样可怕的梦。
⑧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哭泣,着实把我吓了一跳,我分明看到了在哭泣声后尾随而来的那滴眼泪,浑浊、咸涩,却又那么晶莹、甘甜。
⑨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失去老伴的父亲,内心充满了悲伤,可是他又不得不在儿女们
面前装出笑脸,免得让孩子们替他担心。后来,儿女们发现父亲喜欢上了吃洋葱,他总是一个人在厨房里默默地剥洋葱,眼里满是泪水。孩子们问起的时候,他说是洋葱太辣。其实他是在找一个借口流泪,给心底的悲伤找一个流淌的出口。
⑩有一种男人,宁可忍耐野火把心烧焦,也不会让火星溅到爱人的发梢。有一种男人,心里藏着一个重洋,流出来,却只有一颗泪珠!
我的父亲也是个刚强的父亲,我见过他唯一的一次流泪也是因为我。
那个秋天,我被一个发了疯的酒鬼连刺了四刀,多亏好心的邻居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在重症监护室里三天三夜昏迷不醒,醒来第一眼,我就看到了父亲。而当看到我终于醒来,父亲的一滴泪重重地砸到我的脸上,继而转身向外狂奔,语无伦次地对亲人们喊着:“孩儿醒了,孩儿醒了 ”
后来我才知道,当听说了我的遭遇,正在田地里干活儿的父亲风尘仆仆地从老家赶来,竟然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上面满是泥点子和汗渍的酸味。母亲哭了一道儿,他训斥了一道儿:“你号丧个啥儿,儿子没事儿也被你嚎出事儿了。”话虽如此说,心里早已七上八下地没了谱儿。
父亲,这个刚强了一辈子的汉子,天灾令他颗粒无收时没流过一滴泪,上山砍伐木头被大树压断了腿时没流过一滴泪,听说我出事儿时没流过一滴泪 在确认我醒了,重新活了过来的时候,终于哭了一次。那一滴砸在我脸上的泪水里面,蓄着父亲满满60多年的沧桑。
现代舞之母邓肯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悲凉,一天之内,她的一双儿女就被汽车送葬于莱茵河中。她在自传里悲伤地写道:“在人的一生中,母亲的哭声只有两次是听不到的——一次在出生前,一次在死亡后。当我握着他们冰凉的小手时,他们却再也不会握我的手了。我哭了,这哭声与生他们时的哭声一模一样。一个是极度喜悦时的哭声,一个是极度悲伤时的哭声,为什么会一样呢?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清楚这哭声真的是一样的。在茫茫人世间,是不是只有一种伟大的哭声,孕育生命的母亲的哭声,既能包含忧伤、疼痛,又能包含欢乐、狂喜呢?”
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有删改)
1.简析第⑩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答:
答案 承上启下。第一句紧承第⑨段概括文章中的父亲流泪而不露的刚强;第二句开启下文,引出“我”的父亲有泪不轻弹的刚强。
2.第 段写现代舞之母邓肯的悲情故事和悲伤诉说,有何用意?
答:
答案 借邓肯的悲情故事和悲伤诉说,巧妙地阐明父母的眼泪无论是悲伤还是喜悦,都
是对子女的真情流露。在内容上与前面写父母的眼泪相照应,从而进一步拓宽揭示了天下父母之爱的无私与伟大,深化了全文主旨。
3.评析第 段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答案 眼泪“挤”疼大海,运用比拟手法,以有形写无形,又用一滴水和一滴眼泪作对比,形象地揭示了一滴眼泪的感染力量,突出了泪水中承载着血浓于水的无比厚重的亲情之爱。这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把作者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深化了文章主旨,也令人回味。与文章的开头呼应,并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正在阅读:
(江苏专用)2015届高考语文 考前三个月 第3章 散文阅读 题点训练一 分析句段作用06-06
小熊落水记小学生一年级作文06-14
小班国庆假期安全教案08-01
总经办的定义和岗位职责06-21
关于2009年《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陕西赛区奖励的通知11-27
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计划01-28
生命线指标-通达信-带均量(1)12-18
《梁祝》剧本05-29
- 12018年高考英语江苏专用考前三个月文档:专题五 书面表达 分类突
- 22018届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考点3 地球上的水对点训练(含解析)
- 32018届高考地理考前三个月考点3 地球上的水对点训练(含解析)
- 4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数学(人教通用,文科)练透高考必会题型:
- 52012届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专题练习:1 化学与STES
- 62012届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专题练习:1 化学与STES
- 72022年考前三个月高考数学理科(江苏专用)总复习——小题满分练9
- 82016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特训练习:19题逐题特训 第16-18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 9【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数学(四川专用,理科)必考题型过关练:第25练(含答案)
- 102014《考前三个月》高考冲刺练:高考化学21题+等值模拟试题十四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江苏
- 考前
- 散文
- 语文
- 三个
- 作用
- 训练
- 专用
- 高考
- 分析
- 阅读
- 2015
- 有关职高计算机教学的论文职高计算机教学论文: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Lesson 7 Do you like English?
- Mc乐迪实话实说大放送喊麦词
- 认识左右-张淑慧
- 2011年九年级上期末复习圆专题检测试题(2)
- 少儿书画活动邀约话术
- 2.3《氧化还原反应》教案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
- 五年级语文上册 8《成语故事》过关试题 苏教版
- 校级公开课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第一课时)
- 中高级职称评审文件---李琳
- 2014年河南自考助学专业管理系统专业汇总
- 学术英语(理工)_Unit1-Unit5全
- 小学生三国演义知识竞赛试题原创
- (简报第11期)重庆市国有企业紧紧围绕中心任务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 特级英语名师 定语从句
- 医学伦理学第六章 医患权利义务3
- 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
- 湘教版地理选修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 分析化学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 AAA专题:高考地理综合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