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12 17: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认识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并且已经能够熟练地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它们的一般形式;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仍有一部分认知较慢、运算不扎实的同学不能够熟练使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经具备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经验;学生通过《规律的探求》、《勾股定理的探求》、《一次函数的图像》中一次函数增减性的总结等章节的学习,已经逐渐形成对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用公式加以归纳总结的数学建模意识,并且已经具备本节课所需要的推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公式法实际上是配方法的一般化和程式化,然后再利用总结出来的公式更加便利地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所以首先要夯实上节课的配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般规律性的探求——推导求根公式,最后,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其中,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索,正确地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之一;正确、熟练地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解方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正确的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并在探求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②能够根据方程的系数,判断出方程的根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③通过正确、熟练的使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1

④通过在探求公式过程中同学间的交流、使用公式过程中的小技巧的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课时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回忆巩固;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收获与感悟;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忆巩固

活动内容:

①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1)2x2+3=7x (2)3x2+2x+1=0 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运算,可找位同学上黑板演算 ②由学生总结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方法:

第一题: 2x2+3=7x 解: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x2-7x +3=0 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2

x2?73x??022

x2? 配方: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77493x?()2???024162

即:

725(x?)2??0416725(x?)2?416

两边开平方取“±” 得:

x?75??44 75?44

x?1 写出方程的根 ∴ x1=3 , x2=2

第二题: 3x2+2x+1=0 解: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3

x2?21x??033

2

x2? 配方: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2113x?()2???03392

即:

125(x?)2??0318

125(x?)2??318

?25?018

∴原方程无解

活动目的:

(1)进一步夯实用配方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在这里相对于书上的解题方法作了小小的改动:没有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而是在方程的左边直接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以后二次函数一般式化顶点式保持一致。

(2)选择了一个没有解的方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并不是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在实数范围内都有解。

(3)教师还可以根据上节课作业情况,选学生出错多的题目纠错、练习. 活动的实际效果: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学生再次经历了配方法解方程的全过程,由于是旧知识,学生容易做出正确答案,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

(1)活动1:自主推导求根公式。

提出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学生在演算纸上自主推导、并针对自己推导过程中预见的问题在小范围内自由研讨。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求根公式.

解: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a x2?bx?caa?0

问:为什么可以两边都除以一次项系数:a 答:因为a≠0

3

配方:加上再减去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bbbc2x?2ax?(2a)?24a2?a?0即:

b2b2?4ac(x?)??0a4a2b2b2?4ac (x?)?a4a2 问:现在可以两边开平方吗?

答:不可以,因为不能保证 b?4ac?0

24a2 问:什么情况下 b?4ac?0

24a2 学生讨论后回答: 答: ∵ a≠0

∴ 4a2>0 要使b?4ac?0

24a2只要 b2-4ac≥0即可

∴当b2-4ac≥0时,两边开平方取“±” 得: x?b??b?4ac

2a4a2bb2?4ac

x???a2a x??b?b?4ac

2a2a?b?b2?4ac x?2a问:如果b2-4ac<0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方程无解

如果b2-4ac=0呢?答;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活动目的:

学生能否自主推导出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学生亲身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他们才能发现问题、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认识.在集体交流的时候,才能有感而发。

活动的实际效果:

学生的主要问题通常出现在这样的几个地方:

4

(1)

中?b2?c运算的符号出现错误和通分出现错误 bb2b2cx?x?()?2??04a2aa2a4aa2(2)不能主动意识到只有当b2-4ac≥0时,两边才能开平方 (3)两边开平方,忽略取“±”。

大部分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善公式的推导。 (2)活动2:归纳总结公式法定义和根的判别式。 第三环节: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

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解:(学生口答)

(1) 2x2+3=7x (2)x2-7x=18 (3)3x2+2x+1=0(4)9x2+6x+1=0 (5)16x2+8x=3 (6) 2x2-9x+8=0

学生迅速演算或口算出b2-4ac,从而判断出根的情况。

问第(3)题的判断,与第一环节中的第(2)题对比,哪种方法更简捷? 2、上述方程如果有解,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第(1)题,第(4)题

例:解方程 2x2+3=7x

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解: 2x2-7x+3=0 确定a,b,c的值 a=2, b=-7, c=3 判断方程是否有根 ∵b2-4ac=(-7)2-4×2×

3=25>0 ∴

?b?b?4acx?2a7?257?5??2?242

写出方程的根 即x1=3,x2=-1

2问:与第一环节中的第(1)题对比,哪种解法更简捷?

例:解方程 9x2+6x+1=0

确定a,b,c的值 解:a=9, b=6, c=1 判断方程是否有根 ∵b2-4ac=62-4×9×1=0

5

?b?b2?4acx?2a?6?0? ∴ 2?9?6?0?181??3(剩下的题目教师根据时间情况选择使用,个别学生上黑板做题,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练习)

3、课本随堂练习1、2.

活动目的:通过让学生或口述交流或上黑板解方程,公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查缺补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程度。

活动实际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口答、板书,笔答,对比,评价,总结.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熟练的用公式法解方程。 第四环节:收获与感悟

活动内容: 提出问题: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3、用公式法解方程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4、你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有哪些小技巧?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回顾与反思后,进行组间交流发言。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解题技能方面有哪些提高,通过回顾进一步巩固知识,将新知识纳入到学生个人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活动实际效果:学生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到公式推导的全过程,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推理技能,在使用公式解方程的过程中,感受到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有根,而有的没有根,通过解方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6

1、课本47页1,2题。 2、程解应用题

(1)已知长方形城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2)一张桌子长4米,宽2米,台布的面积是桌面面积的2倍,铺在桌子上时,各边下垂的长度相同,求台布的长和宽

四、教学反思

1、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本节课教师就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了配方时的个别过程,使之与后续知识学习相一致,添加了例题和练习题。

2、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这节课不能够仅仅让学生背公式、套公式解方程,而应让学生初步建立对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的数学建模意识,亲身体会公式推导的全过程,提高学生推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

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bg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