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经济全球化下汇率制度的改革研究国际贸易毕业设计

更新时间:2023-05-08 09: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要

我国的汇率制度在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改革完善,为我国国际贸易成果作出巨大贡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汇率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也随之进行改革,从最初的“统收统支”行政管理汇率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发展,并逐步市场化。其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汇率政策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在亚洲各国货币的贬值给我国汇率带来巨大的冲击与2005年的汇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了解汇率改革的历史。接着从2005年时期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推动我国汇率改革分析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汇率制度的挑战,同时还指出了我国汇率制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我国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汇改措施进行了分析评价;文章最后对我国汇率改革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对我国汇率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汇率制度改革

I

Abstract

China's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reform continuously perfect,to mak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our country international trade results.In our coun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from the planned economic system to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Exchange rate system reform is in the process, from the initial "unified collection state" administrative exchange ra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and market step by step.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on our country's exchange rate policy is a of the Asian currencies to China's exchange rate to bring the our country, learn the from 2005,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China's macro economy during the period of promoting China's exchange rate reform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the challenge of China's exchange rate system, but also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And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measures taken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our country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Finally on China's exchange rate reform achievement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xchange rate regime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xchange rate system Reform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3)其它

目录

目录........................................................................................................................... - 1 - 1前言............................................................................................................................ - 1 - 2我国汇率制度的发展史............................................................................................... - 3 -

2.1人民币的出现 ................................................................................................... - 3 -

2.2汇率制度改革的发展阶段................................................................................. - 3 -

2.2.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1979年的行政决定汇率............................. - 3 -

2.2.2第二阶段:1979~1993年的双重汇率阶段 .............................................. - 4 -

2.2.3第三阶段:1994~2005年的汇率并轨,逐步市场化阶段 ........................ - 5 -

2.2.4第四阶段:2005年以来的后汇率机制改革阶段 ..................................... - 5 -

2.3现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的现状 ......................................................................... - 6 -

3 2005年我国汇率改革的必要性................................................................................... - 8 -

3.1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 8 -

3.2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 ........................................................................................ - 8 -

3.3外汇占款的提高 ............................................................................................... - 9 -

3.4国际储备的增长 ............................................................................................... - 9 - 4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汇率制度面临的问题................................................................... - 10 -

4.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汇率制度的考验................................................. - 10 -

4.1.1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 ................................................................. - 10 -

4.1.2我国所面临的艰难选择 ........................................................................ - 10 -

4.2现阶段我国汇率存在的问题 ........................................................................... - 11 -

4.2.1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存在的缺陷.......................................................... - 11 -

4.2.2外汇供求不反映市场参与者的意图 ...................................................... - 12 -

4.2.3影响汇率形成的因素单一..................................................................... - 13 -

4.2.4汇率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善..................................................................... - 13 - 5应对经济全球化我国汇率制度所做出的变革............................................................ - 14 -

5.1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汇率政策 ....................................................................... - 14 -

5.1.1我国的不贬值政策................................................................................ - 14 -

5.1.2不贬值政策分析 ................................................................................... - 14 -

5.1.3高度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效率分析............................................... - 15 -

5.2 2005年我国的汇率改革.................................................................................. - 16 -

5.2.1两大主要措施 ....................................................................................... - 16 -

5.2.2汇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 16 - 6总结与展望............................................................................................................... - 18 - 致谢......................................................................................................................... - 20 - 参考文献 ..................................................................................................................... - 21 -

1前言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中国金融也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参与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汇率制度已经成为关键和敏感的话题,目前国内外各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辩论异常激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汇储备增长,全球经济已变得越来越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个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有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实力和优势,在全球化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获得了全球化带来的种种好处,因此不遗余力地推动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即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也就是反全球化的声音不绝于耳的缘故。客观而论,如果发展中国对全球化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这是不明智的;相反,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投身全球化浪潮中,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在充分享受全球化的好处的同时,又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利用后发优势赶超发达国家。

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一个组成部分的金融全球化的系统发展,则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后,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并且放松对资本流动控制的结果。特别是80年代后半期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金融自

由化趋势,金融创新步伐加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实行金融改革和开放,一个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已经出现,形成了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主要中心,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全球市场体系。其直接表现,就是各种形式的跨国金融交易急剧增加:1973年,全球每天的外汇市场交易量约为150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1.3万亿美元;1980年,美、日、德、法、意五国金融资产的跨国交易量都低于GDP的10%,而1993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到129%、78%、170%、187%和19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一个稳定的国际金融市场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期盼。外汇市场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各位重要,而要有一个稳定的外汇市场更多的需要一个完善的汇率制度来维持。

2我国汇率制度的发展史

2.1人民币的出现

人民币的出现早于新中国的成立,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成立。当年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1949年3月,6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美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中国外汇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收统支逐步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调节占主导的历史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外汇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8年全年交易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则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57亿美元猛增到2009年9月的22726亿美元,增长了14475倍。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社会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不断提升,要求外汇管

理体制进一步加快改革,以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且,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过国际间商品劳务与资本的流动,国与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再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会通过“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影响到本国和其他国家。而作为国与国之间交往与联系的媒介的汇率及其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也就直接影响到本国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传递和国际影响。因此,汇率制度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国在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时期所面临的焦点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及其成本也不同,相应的汇率政策选择也应有所不同。

2.2汇率制度改革的发展阶段

从中国的建国以来到现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2.2.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1979年的行政决定汇率

从新中国成立,我国与所有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面临“双缺口”的资金困境,即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大。由于经济建设资金严重匮乏,急需外汇支持经济建设,以及生产力相对落后,商品出口能力较弱,雪上加霜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造成我国外汇资金缺口很大,在组织进口物资及参与国际交往等方面都显得支付力量不足,对外投资更是无从谈起。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以及我国“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汇率制度施行完全行政决定的单一汇率制度。为了寻求更多的外汇来支持新中国的建设,人民币汇率以“奖励出口”为目的。并且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外汇管理体制,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行使外汇管理职责,中国银行是国家唯一

的外贸外汇专业银行。

2.2.2第二阶段:1979~1993年的双重汇率阶段

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人民币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双重汇率并存(1981~1984年底)时期。为了促进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加强经济核算,适应外贸体制改革需要,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除了继续保留对外公布的牌价适用于非贸易结算外,还决定之地适用于外贸的内部结算价。在这个时期实行的两个汇率中,对外公开的非贸易汇率主要处理对外的关系,而贸易结算价主要是处理对内的关系。就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实施非贸易牌价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限制外汇支出(需求),而是为了增加外汇收入(供应);不是为了使非贸易外汇收支平衡,而是为了使这种收支相抵后的盈余额尽可能地增大。

第二阶段是1985年1月1日正式取消贸易内部结算价,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1985~1993年底)。这一阶段,鉴于内部结算价虽然对促进外贸出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两种汇率在使用范围上出现了混乱、出口换汇成本超过了2.8人民币换1美元;并且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内部结算价没有相应调整,使得外贸亏损扩大,财政补贴增加,所以从1985年其取消了内部结算价。为了配合外贸改革,推行承包制,逐步取消财政补贴,从1988年起增加了外汇留成比例,普遍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放开外汇调剂市场的汇率。随着外汇留成比例和规模的增加,外汇调剂市场的交易量逐年增大。当时,全国进出口收付汇中的80%已采用外汇调剂市场结算,至此形成官方汇率和调剂生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

2.2.3第三阶段:1994~2005年的汇率并轨,逐步市场化阶段

199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规定自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和调剂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同年4月,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开始运行,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4年起推行的银行结售汇是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础。机构和个人卖出(强制性)或购买外汇通过外汇指定银行进行,同时中央银行又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周转外汇余额实行比例幅度管理,在这一制度下,银行持有的结售周转外汇被限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超过这一范围上限的银行必须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出售,反之则必须从该市场购进。

1996年12月1日,我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所有正当的,有实际交易需求的经常项目用汇都可以对外支付。相对经常项目而已,虽然之后引入了QFII等一些准入制度,但是总体而言对资本账户管制还是十分严格的。

2.2.4第四阶段:2005年以来的后汇率机制改革阶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6年1月3日,人民银行发布1号公告,再次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确定方式,由人民银行按上日银行间市场收盘价公布中间价,改为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当日开市前向银行间市场做市商询价,去掉最高

和最低价后加权平均得出的价格作为当日交易的中间价。

同时,围绕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为了促进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推进配套改革。一是加快完善外汇市场体系。本轮汇改后,我国初步构建了有柜台零售市场和银行间批发市场组成、多种交易方式并存、覆盖即期、远期和掉期等各类基础外汇产品的外汇市场体系。二是加强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4月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达成协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可为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交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部涉及人民的汇率和利率产品提供技术平台和清算服务。外汇市场建设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础,有广度和深度的外汇市场是形成合理、均衡汇率水平的前提,健全高效的外汇市场是传递汇率信号、优化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产品丰富的外汇市场为微观主体提供避险工具,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保障。

2.3现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的现状

2010年6月19日,在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逐步消退之际,央行发言人对外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此之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货币金融体系大幅动荡,我国在2008年至2010年6月期间实质上回归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稳定在1美元兑6.8人民币左右。在汇改重启后,市场迅速做出了反应,人民币汇率随后表现出明显的双向波动的特点。同时在弱势美元、欧元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明显。截止2010年10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69人民币,自2010年汇率改革重启后期升值幅度达2.04%.尽管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值,但汇率升值压力并未消除,升值预期有加强的趋势。

来源于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升值压力不容小视。一方面,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欧盟等国家为重振国内经济、促进出口和就业,纷纷推行宽松的

货币政策和弱势的汇率政策,并对人民币汇率施压、迫使其升值;另一方面,我国在金融危机后采取的4万亿投资计划,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在高位运行,GDP增速超过8%。外贸状况也有明显的改善,而外汇储备更是在迅猛增加,在2010年第三季度达到2.6万亿美元。

中国正在崛起的过程中,汇率往往是一个大国博弈的工具。汇率的问题很难理解,它是货币和货币的价格,比一般商品价格要抽象得多。2005年7月21日,中国正式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2005年我们宣布汇改的时候,马拉西亚政府也跟着进行汇率变动。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高,当我国进行政策变动时,其他国家也将受到影响,即使没有相应的政策变动也要表态。这也说明中国的国际压力很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改革了,我们在7月份宣布汇改。

2010年6月19日中国宣布动汇率,依然回到了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这就是我们现在实行的汇率制度。

3 2005年我国汇率改革的必要性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不在单一盯住美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汇率改革被视为中国汇率史上一次里程碑的改革。

2005年的汇率改革在很大程度是由于我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发程度比起改革之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对外开放经济主要表现在:

3.1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从1978年的9.8%上升至2003年的60.2%,已经超过了被认为是典型的开发型经济国家的日本;同时期政府对关税税率进行了多

次调整,算术平均关税水平已经从1992年的43.2%降至2001年的15.3%;80年代以来,非关税壁垒的覆盖范围和程度大幅下降;截至2002年底,我国外债余额为1685.38亿美元,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累计金额为4393.49亿美元,外资外债总额占GDP的比重约为50%;人民币已经于1996年底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这些涉外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客观的说明了中国经济开放的全面提高。

3.2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

首先,我国对资本项目的管理现状并不像外界所说的“严格管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的43个资本交易项目中,目前中国有一半的资本项目交易已经基本不受限制或有较少限制,而且很多所谓的管制实质上是真实性审核,如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外资企业对外借款、境内金融机构购买境外证券等。其次,对居民开放B股使境内居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与非居民直接进行交易的资本市场,与直接投资和债务资本相比,B股外资的流入和流出从时间和金额上均难以控制,具有较强的投机和不稳定性,此举表明我国的资本项目可兑换自此将进入小步快跑的状态。再次,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和外管局联合推出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实行仅两年时间,QFII已经吸引了一些全球领先的金融机构投资于中国国内证券市场。还有,加入WTO后,外资银行逐步享受业务上的“国民待遇”,资本流动的障碍进一步减少,对利率汇率信号异常敏感的跨境资金的流动规模和频率都会增加。总之,我国资本市场正逐步对外开放,可以说,资本项目已经实现了部分可兑换。

3.3外汇占款的提高

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的人民币、外币资产快速增加,市场化程

度提高,市场对利率、汇率等价格信号更加敏感。2004年底,我国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15.3%;余额比年初增加3.3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2.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财富的增加刺激了保值、增值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具备了充足的购汇实力。从90年代中期利率调整明显影响股市指数,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国内黑市价格暴涨、居民外汇储蓄存款激增,在到后来的国内居民抢购H股,甚至不少逃汇出境投资H股和境外其他投资等一系列经济事件可以看出,机构和个人对利率、汇率的变化已相当的敏感。当人民币与外汇之间存在利差或是人民币存在强烈的贬值或者升值预期强烈时,货币替代问题就会随之产生,机构和个人就会想尽办法的持有外汇。

3.4国际储备的增长

我国的国际储备增长迅猛,外汇储备从1950年的1.57亿美元截止2004年底升至6099亿美元。我们已经彻底改变过去外汇不足的状况。

4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汇率制度面临的问题

4.1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汇率制度的考验

4.1.1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起源于泰国。1996年泰国结束了连续9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开始出现经济滑坡。由于美元持续坚挺,一直与美元持钩的泰国货币泰铢在贸易加权的条件下大幅升值,导致出口和引资均呈下降趋势。同时国内

经济形势恶化,房地产泡沫成分过大,银行资产呆、坏帐沉重,宏观经济的不良表现引发了市场的信心危机,汇市出现动荡,招来了唯利是图的国际货币炒家们的攻击。泰国政府多次入市干预,捍卫泰铢币值稳定未见成效,终于在1997年7月2日宣布放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允许泰铢汇价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化。当天泰铢应声下跌20%。泰铢贬值后,极大地动摇了周边国家投资者的信心。同年7月11日,在投机商的压力下,菲律宾中央银行不得不宣布停止对比索比价的大规模干预,成为继泰国之后第二个放弃固定汇率制的东南亚国家。菲律宾比索在几个小时内即跌创4年来的最大跌幅。受其影响,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相继贬值。同年8月14日,印尼当局也宣布放弃维持固定汇率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随着东南亚各国金融形势的持续恶化,向来被认为是国内经济状况较好,金融体系较为完善的新加坡也受到震动,7月8日新元汇价跌至31个月来的最低位。至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到8月份的最后一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五国股市分别下跌11%、14.65%、6.86%、10.23%、7.18%。

4.1.2我国所面临的艰难选择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汇率政策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首先香港联系汇率制受到严重考验。香港股市在经历了股灾之后,原先积聚的投机性泡沫成份被挤了出来,目前受美国、西欧股市走强的利好影响,股市正平稳回升,中国内地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逐渐恢复对港股的信心,又有16家公司将选择在香港上市,但由于恒生指数、伦敦、纽约、东京等地股市联系较紧密,受日本股市动荡的影响极易发生联动反应。同时香港作为区内唯一仅剩的保持汇率稳定的联系汇率制地区,港元相对于美元升值,随时有可能再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如果这样,港府维持汇价稳定的能力将远不及前两次,而股市震荡的幅度可能更大,对香港经济体系与港元走势是一个长期不

稳定因素。联系汇率制的内在稳定机制极易被国际游资突破,在经济水平有差异的情况下,港元与美元长期维持固定汇价(从1983年至今)无法反映出香港真实的国际竞争力与经常项目收支。因此,稳定港元的内在途径应是完善联系汇率制,设置一个比较合理的“外汇走廊”,在一定程度上使汇价随市场自由浮动,接受于真实比价,加之香港有效的金融监管,必能在到下个世纪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力抵御国际资本冲击。从这个意义上说,港元能否走稳取决于特区政府能否在汇率制度上有所作为。

其次在这场危机中,中国政府公开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继续保持稳定的汇率政策,这为防止亚洲国家陷入新一轮金融动荡,维护亚洲经济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尤其是日元的走软,对中国商品出口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的情况下,人民币究竟该不该贬值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问题。

汇率政策的走向归根到底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状况。说人民币该不该贬值,应以事实为依据。第一,要事先判断一下人民币币值是否高估,但是,目前还无法设计出一个数学模型来准确地测定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人们往往在事后发现某一种货币被高估,但事先却很难判断。

4.2现阶段我国汇率存在的问题

4.2.1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存在的缺陷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不足这一方面表现为外汇市场主体过于集中、交易工具较为单一。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批准的外资金融机构、少量资信良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人民银行操作室构成。从交易额看,中国银行是外汇的最大卖方,人民银行是外汇的最大买方,双方交易额占总交易量的45%以上;从交易品种

看,主要是美元、日元和港元,且成交量以美元为主。这种单一主体、单一交易工具交易下的价格,缺乏汇率市场化的代表性。

人民币汇率参考货币篮子缺乏操作性。2005年8月10日,人民银行公布了人民币汇率参考货币篮子指引,确定了在篮子货币的选取及权重确定时主要遵循的原则,即“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 等外经贸活动中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的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的相应权重”。并指出“篮子货币的确定是以对外贸易权重为主的,目前,美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相应地,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会成为主要的篮子货币。此外,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与我国的贸易所占比重也较大,这些国家的货币对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也是很重要的。一般而言,与我国的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国家,其货币在篮子货币中的权重是不可忽略的,50亿美元以上也是不算小的。”不难看出,这些规定,只是一些原则框架,而实际如何操作,却没有明确说明。在短期内,我国的汇率制度仍是“参考美元为主的软盯住的汇率制度”。

4.2.2外汇供求不反映市场参与者的意图

目前我国的汇率制度是由企业结售汇、中央银行外汇头寸限额管理和中央银行外汇干预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框架,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最高持汇额的限制,将导致外汇需求曲线的折断。在结售汇业务集中和渠道单一的情况下,资本项目的管制较为严格,经常项目的外汇供给是强制的、无条件的,外汇需求受到严格限制,不反映经常项目外汇供求的真实情况。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并不反映市场参与者的意愿,也不体现市场的要求,汇率形成具有非市场化的特征。在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失真的情况下,市场对汇率调节机制的作用也会受到很大制约,而且我国采用前一天的行情测算的基准汇率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零

售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生成存在间接的滞后影响,企业和个人的外汇供求对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影响,已经有较大程度的削弱。

4.2.3影响汇率形成的因素单一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贸易项目交易引起的外汇供求,即贸易结售汇差额的变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非贸易结售汇差额占外汇供求总差额的比重一直在10 %上下,而资本项目交易引起的外汇供求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大部分是间接的,主要来自它对进出口的推动作用。作为资本项目主要交易的直接投资,现金交易很少,而按照现行规定,中资企业外汇贷款一般不得结汇,证券投资也仅限于对外汇买卖,因此,资本项目结售汇差额虽然从2001年起也转为顺差,但其对汇率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4.2.4汇率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善

在不完善的汇率生成机制的基础上,人民币汇率的调节机制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人民币汇率缺乏灵活性,削弱了汇率的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目前,人民币汇率的调节主要是由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和调节外汇的供求来进行;通过限制性的售汇,控制企业的外汇供求;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的外汇吞吐,调节外汇市场供求余额,其核心是管理外汇供求。在外汇市场成立初期,由于其内在机制不健全,承受冲击的能力弱,中央银行一方面加强对汇率的干预,另一方面,通过简化市场结构和减少市场交易行为,来保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的良性发展,这在当时是有利的。但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这种汇率调节机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其一,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政策倾向过于明显,频率过高,强度过大,中央银行高度垄断外汇市场交易,成为最大的需求者,惟一的“造市商”外汇公开市场的操作显得被动而机械;其二,汇率变化是在严格外汇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b2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