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

更新时间:2024-01-07 03:37: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跳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跳水》,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的基本条件,教学设计及其理由这两个大的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学设计的基本条件 (一)说教材

《跳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舟船”这一主题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本文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厂儿子戴的草帽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草帽,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候,船厂集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的故事。故事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共分为四个部分,,故事情节发展扣人心弦,人物形象生动。《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机智、果断、勇敢、临危不乱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

(二)说学情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阅读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创设情境,进入角色,读懂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我都将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二、说教学设计及其理由 (一) 说总体教学设计及其理由 1、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通顺、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情景的发展变化,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说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一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以及得救的过程。

3、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比较孩子、水手、船长在同一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体会船厂处理问题的方法。

4、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 2.语言点拨 3.抓重点词句 4,朗读感悟等等.

5.说教学用具

为了直观地向同学们展现课文内容,我使用的教学用具是多媒体。灵活运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生字生词,,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视频,变抽象为直观,变无声为有声,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6、说教学时数

本篇课文我将用2个课时来完成。 (二)说具体教学设计及其理由 1、说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及其理由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会以这样的方式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短片,在学生看了动画短片之后,我会让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即通过短片以及与我们的课文题目联系起来,你们猜一猜本课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我这样设计的理由是:音频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让学生在视听觉冲击中走进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他们看的时候,我抛出问题,意在让学生,通过图像,将语文课程根植与生活。

(2)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听范读、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先听一遍范读音频,在学生听的过程中,

我会给他们提出这样两个小问题,一个是注意听其中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而是从朗诵者的朗读中,你们听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我这样设计的理由是,通过听范读,同学们能够初步把握课文的一个感情基调,而且还会让他们形成一种听故事的感觉,更有利于课文的学习。

2、学生自由朗读。在学生听完范读之后,我会趁热打铁,让他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同样的还是要注意其中的生字生词,因为这是基础知识,是需要大家掌握的。

在学生自由朗读完了之后,我会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请同学起来读,根据同学读的情况来做一点评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和学生一起疏通本课的生子生词,又能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及其刚刚自己朗读的情况。

3、分小组朗读,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我会让同学们分组再来朗读本篇课文,让他们在读中去把握课文内容,在读中区感知故事情节,在读中去发现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遍的读,我会让学生理清本篇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物有哪些,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最后能让学生轻松地复述出故事,并让他们初步谈谈自己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人物。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区把握课文的内容,这样可以为下一节课研读课文内容做一铺垫。

第二课时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让同学们通过读,初步的理清了故事发展的概况,以及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读课文,具体的来看看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及其中的故事中的主人公。

(1)研读课文

通过了上一节课的整体感知之后,这一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去把握课文,把握人物形象,因此我采用分段教学来完成这一课时。

1、学习第一部分(1自然段)。这一段比较短,我让同学们朗读,这一段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故事发生的地点,起因是什么。

2、学习第二部分(2-3自然段)。我会朗读这一部分。学习这一部分,我会让同学们找出猴子的动作,以及孩子的神态反应。找出猴子的动作可以看出猴子是一只调皮的猴子,而且是越来越放肆,从而引出了后面的孩子越来越生气,这

样就发展到孩子愤怒的要去把帽子抢回来,自然而然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学习第三部分(4-6自然段)这一部分是全篇的高潮。这一部分我分两步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继续找出猴子的动作,是要学生感知猴子的越来越放肆让孩子觉得越来越没有面子,越来越生气了。而从孩子的心理变化又能让学生切身的体会到孩子当时的心情,从而理解到孩子为什么会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

第二步我紧接着向学生提问: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处境十分危险 让学生带着问题粗读课文,自己动脑筋找出答案,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抓住描写孩子走上横木的动词:\放开,走上,摇晃,发抖\以及描写水手表情变化的词语:“吓呆了,大叫一声”和“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这两组描写孩子所处位置的复句,让学生品味,使学生知道孩子遇险,面临生死的险境,情节达到高潮。

4、学习第四部分(7-9)自然段。这一部分是全篇的一个重点,让同学们先默读,然后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船长在这一危难时刻是怎么做的,从船长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会让同学们先思考后起来回答,我会根据他们的回答做一简要地点评和总结。

(4)作业布置

请同学想一想,孩子被救上来之后,水手,船长,孩子,他们都会说些什么,请把你们的想发写在作业本上。

我这样设计的理由是:一个开放的题目,一个想象的作业,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2、板书设计及其理由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篇文章的最精华部分的体现。在这趟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a7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