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2 04: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
量CaO
一定温下,向不饱和
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
酸钾固体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
闭容器内燃烧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质量
A.A B.B C.C D.D
2.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加适量稀硫酸
B除去CaO中的CaCO3加水溶解,过滤
C除去CO2中的HCl气体将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
D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加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3.向一定质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沉淀质
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大于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不止是盐
D.a点时溶液中有可能存在Fe3+
4.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5.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B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除去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K2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OH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6.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B.X可能是铁,Y一定是铜
C.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D.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
7.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且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物质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
B.反应②是中和反应
C.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A、B、E、F一定是氧化物
8.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30ml,倒
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4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A.等于16ml B.大于16ml C.小于16ml D.不能确定
9.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
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
10.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C.段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
D.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1∶1
11.下列物质提纯或除杂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分离方法
A Ca(OH)2(CaCO3)HCl溶液溶解、过滤
B NaCl(Na2SO4)适量BaCl2吸附
C KCl(MnO2)H2O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SO2(HCl)NaOH洗气
A.A B.B C.C D.D
12.向一定量的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溶液甲和固体乙,
如图,则:①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②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B.2个C.3个D.4个
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选
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方法1方法2
A黄铜和黄金分别加稀盐酸分别浸入硫酸镁溶液
B铜粉和氧化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
分别高温通入一氧化
碳
C
饱和石灰水和氯化钠溶
液
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
体
分别升高温度,观察
D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测温度看一眼外观颜色
A.A B.B C.C D.D
14.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1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
A.H2CO3、CO2、CaCO3、CaO
B.CO2、CaCO3、Ca(OH)2、CaO
C.CaCO3、CaO、Ca(OH)2、CaCl2
D.H2CO3、CO2、Ca(OH)2、CaCl2
17.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 )
是
B.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
C.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
D.反应③可得NaOH
18.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先加足量水,然后过滤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鉴别棉绒和羊毛绒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
D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A.A B.B C.C D.D
19.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20.向一定质量的Na2SO4、Mg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150.0g 3.42%的稀Ba(OH)2溶液、100.0g稀H2SO4,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5.24
B.a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
C.所用稀H2SO4的质量分数为3.92%
D.向e点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21.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
A.Na2CO3→NaCl→NaNO3→NaOH B.C→CO→CO2→Na2CO3
C.Cu→CuO→CuSO4→Cu(OH)2D.CaCO3→CaO→Ca(O H)2→NaOH
22.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HCl、Na2SO4B.NaCl、HNO3
C.HNO
3
、Ba(NO3)2D.NaCl、NaOH
23.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
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24.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A.Zn、NaCl、CuCl2(过量)
B.Fe(过量)、Cu(NO3)2、AgNO3
C.Fe(过量)、KNO3、CuSO4
D.Cu (过量)、FeCl2、HCl
2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Al2(SO4)3溶液H2SO4溶液加入足量Al2O3粉末后过滤
B Cu CuO通入氧气并加热
C CaO CaCO3高温煅烧
D H2气体HCl气体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26.“微观与宏观相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性质反映其组成和结构。从宏观进入微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不同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图1中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填序号)_________;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
(2)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图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
___________;
②通过分析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根据图3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图示,分析推4
NaHSO,的性质,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
A 其水溶液能与氢氧化铜发生反应
B 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氢气
D 其水溶液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7.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
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1)如图所示,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则:
①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____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____溶液。
(2)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有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浓硫酸,①:水;乙:稀硫酸,②:碳酸钠
B 甲:水,①:氯化钠;乙:稀盐酸,②:铁
C 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
D 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
29.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图:
(1)操作1把废渣粉碎的目的_____。
(2)在废渣粉末中加入NaCl2的目的是:_____;CuS、NaCl和O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uCl2和Na2S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查阅资料):不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在不同的pH范围内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工业上利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金属氢氧化物依次沉淀,结合过滤等操作,进行物质分离。如表是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铜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pH
Fe(OH)3Cu(OH)2
开始沉淀的pH 1.9 4.7
沉淀完全的pH 3.2 6.7
操作3的名称是_____,其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在此操作之前,为了使溶液中的Fe3+变成Fe(OH)3沉淀而除去,你认为调节溶液的pH到_____(填数值范围)比较合适。
(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和水。
30.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也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现象结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充分反应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
为变
为色
猜想错误
②滤了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
燥,称其质量为1.04g
/猜想正确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1.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自己使用的某品牌牙膏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的成分有活性物质、摩擦剂、保持牙膏湿润的甘油等物质。
(2)常用的牙膏摩擦剂的主要成分有CaCO3、Al(OH)3、Si02。
(3)牙膏除了碳酸钙以外,其他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4)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Al(OH)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铝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和稀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
(5)相关物质的溶解性表:
物质Al(OH)3NaAlO2AlCl3
溶解性不溶溶溶
该品牌牙膏含有上述摩擦剂中的两种成分,为探究摩擦剂的组成,化学兴趣小组取适量该牙膏加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得到该牙膏中的摩擦剂.
(提出猜想)猜想1:摩擦剂的成分为Al(OH)3和CaCO3.
猜想2:摩擦剂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3:摩擦剂的成分为SiO2和Al(OH)3.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预期实验结论
组装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取少量摩擦剂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固体全部溶解,有
气泡,石灰水变浑
浊
则猜想1成立
锥形瓶中发生的化学反
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摩擦剂部分溶解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则猜想3成立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
(实验反思)同学们为进一步确认摩擦剂中含有氢氧化铝,先在少量牙膏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该现象可以判断摩擦剂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铝.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又变大,恢复到常温保持不变,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温度不变,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至饱和后,溶液质量不再改变,但是由于是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所以溶液的质量一开始不会是0,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物质总质量不变,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选A。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钠,硫酸钠对于氯化钠也是杂质,选项A错误;
B、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了主要物质,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碳、氯化氢都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进行除杂,选项C错误;
D、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除去了氯化钾,没有引入新的杂质,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ac段时氢氧化铁沉淀溶解过程,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溶解,因此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正确;
B、由图可以看出,加入试剂总体积大于V1时,立刻出现氢氧化铁的溶解,如果有氢氧化钠残余则稀硫酸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沉淀的质量会有一段保持不变,因此此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正确;
C、c点时氢氧化铁恰好完全溶解,溶液中存在氯化钠和硫酸铁,可能存在氯化铁,因此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全都是盐,错误;
D、a点时若有FeCl3残余,也可以出现图示变化,因此a点时溶液中有可能存在Fe3+,正确;
故选:C。
4.D
解析:D
【解析】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铁和硝酸镁不反应,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减小,图像中表示溶液的质量增大,错误;
B、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值增大,但不会大于7,错误;
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的氢氧化铜会与溶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出现氢氧化铜沉淀,与图像不符,错误;
D、向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滴加同浓度的稀硫酸,横坐标是硫酸质量,在硫酸量不足是产生氢气多少跟硫酸质量有关,硫酸加入到一定质量时铁反应完,最终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与图像相符,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5.D
解析:D
【解析】
A、分别加少量水溶解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吸热的是硝酸铵,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足量的锌粉,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铜得到硫酸锌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时,氢氧化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除去氢氧化钾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6.C
解析:C
【解析】
A.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X是金属时,X一定比Y活泼,不符合题意;
B. X可能是铁,Y一定比铁的活动性弱,可能是铜,不符合题意;
C. 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如:Fe+CuSO4=Cu+FeSO4 ;Fe +2HCl== FeCl2+H2↑符合题意;
D. X不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如:Cu +2AgNO3 == 2Ag+ Cu(NO3)2;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
由A~F为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A、B、C、D中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A能转化成
B,B能转化成C,C能转化成A,且A、B、C都能与X反应,若A为氧化钙,则B为氢氧化钙,C为碳酸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A、B和X反应的产物相同,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和稀酸(如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代入检验,推导正确。故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C为碳酸钙;D为氯化钙;E为水;F为二氧化碳;X为稀盐酸。A、物质X能用于金属除锈,正确;B、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中和反应,正确;C、反应①是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D、经推断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E为水;F为二氧化碳,错误。故选D。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量筒的读数方法以及错误的读数方法会导致的后果。
【详解】
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如果读数为
30mL,实际小于30ml,假设为29mL,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4m1,实际比14ml大,假设15mL,所以倾出液-=,小于16mL,故C符合题意。
体的体积是29ml15ml14ml
【点睛】
1、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和仰视和俯视产生误差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题,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如果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利用假设数值的方法进行解答。
9.D
解析:D
【解析】
A、Zn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只证明了Zn的活动性比铜强,但不能证明Zn、Fe、Cu的活动性强弱
B, Fe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只证明了Fe的活动性比铜强,但不能证明Zn、Fe、Cu的活动性强弱
C, Zn、Fe都能置换CuCl2溶液中的铜,,可以得出Zn、Fe的活动性比铜强,但不能证明Zn、Fe、Cu的活动性强弱
D, Zn能置换FeCl2溶液中的Fe,Cu不能置换FeCl2溶液中的Fe,可以得出的Zn活动性比Fe强,Fe的活动性比Cu从而确定了三者的活动性顺序强
10.A
解析:A
【解析】
【详解】
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A. 设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20g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选项正确;
B. a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剩余的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没有反应的硫酸铜等三种,选项错误;
C. bc段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是碱和盐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不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中和反应,选项错误;
D. 2NaOH+ H2SO4 = Na2SO4+2H2O,2NaOH+CuSO4= Cu(OH)2↓+Na2SO4,可得关系式:CuSO4~2NaOH~ H2SO4,所以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分子个数比为1∶1,质量比为160:98,选项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C
【解析】
除杂的要求是只除杂,不引杂。A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但反应进行过滤操作,使氯化钠和沉淀分离,然后进行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加水溶解后的氯化钾溶液,然后将溶液蒸发结晶,得氯化钾固体;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选C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金属活动性Al>Zn>Cu>Ag,所以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铜粉后与AgNO3发生反应,但是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Al(NO3)3一定在溶液中;
①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粉和锌粉都不能和Al(NO3)3发生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有Al(NO3)3和Zn(NO3)2;
②锌粉优先与AgNO3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Cu和Zn;
③若溶液甲是蓝色,说明铜已经与AgNO3发生反应,而锌已经全部反应,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④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有锌,锌过量,铜未参加反应,溶液中AgNO3被反应完全,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故选D。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黄铜是铜和锌的混合物,其中锌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大量气泡,黄金是不活泼金属,加稀盐酸时,无明显现象能鉴别;锌、铜、金都比镁的活动性弱,都不与硫酸镁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错误;
B、铜粉和氧化铁都不溶于水,无法鉴别;分别在高温条件下通入一氧化碳,铜粉和一氧化碳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能鉴别,错误;
C、饱和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能鉴别;分别将溶液升高温度,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有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氯化钠溶液升温时,变成不饱和溶液,无固体析出,能鉴别,正确;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能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都是白色固体,不能通过观察外观颜色鉴别,错误。故选C。
【点睛】
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NaOH溶液逐渐滴加到含有CuCl2的稀盐酸中时,等消耗了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后才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未生成沉淀的阶段是NaOH与HCl发生中和反应。图示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逐渐滴加到含有CaCO3的NaOH溶液中,等消耗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后才开始有气体生成,说明未生成气体的阶段是稀盐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图示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C、稀硫酸逐渐滴加到含有CuO的NaOH溶液中,等消耗了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后溶液才开始变蓝,说明未生成蓝色溶液的阶段是稀硫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图示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故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逐渐滴加到含有Ba(NO3)2的NaOH中,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说明稀硫酸一开始便与Ba(NO3)2反应,无法判断稀硫酸是否与NaOH发生反应。图示无法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根据在酸碱的化学性质中,酸与碱混合优先发生中和反应,等到中和反应完全反应完
后,加入的过量的酸或碱再与其他物质反应来进行答题。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因为该温度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因为该温度时二者的溶解度恰好相等,但是丙会析出晶体,而甲不会析出;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因为该温度时三者的溶解度的大小时甲大于乙大于丙。故选B.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不能生成碳酸,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难溶的盐,不能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不能直接生成氧化钙,故B不正确;
C、碳酸钙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C正确;
D、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直接生成氢氧化钙,故D不正确。故选C。1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反应①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硫酸能与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反应,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 H2SO4,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反应②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应③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③可得到NaOH,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详解】
A、CaO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C、羊绒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绒没有,得到的固体用手能捏成粉末的是羊毛绒,可用燃烧法区别棉绒和羊毛绒,故选项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
D、无色酚酞溶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酚酞溶液遇之分别显示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物质的分离、除杂与鉴别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记录的现象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易溶于水,不可能出现白色沉淀,记录的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符合题意;
C、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Ca(OH)2溶液属于碱溶液,所以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记录的现象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记录的现象与事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第一个拐点在消耗50.0g3.42%的稀Ba(OH)2溶液处,可知此段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钠以及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所以a 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
设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 ,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为y
2424Ba(OH)+MgSO =Mg(OH)+BaSO 17158233
50.0g 3.42%17150.0g 3.42%17150.0g 3.42%=582330.58g 2.33g
x y x y
x y ↓↓
???=== 所以此时沉淀的总质量为0.58g+2.33g= 2.91g
由于50.0g 氢氧化钡对应的硫酸钡是2.33g ,则150.0g 氢氧化钡溶液对应的硫酸钡的质量为
6.99g ,而加入硫酸50.0g 也对应2.33g 硫酸钡,所以a-b 段是氢氧化钡只和硫酸钠反应,到b 点时硫酸钠完全反应,之后是氢氧化钡过量。
所以m 点是继续在2.91g 的基础上继续生成硫酸钡,且50.0g 氢氧化钡对应的硫酸钡是
2.33g ,所以m=2.91g+2.33g=5.24g
由于加入硫酸50.0g 也对应2.33g 硫酸钡,所以设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z
24224H SO +Ba(OH)=2H O +BaSO 98233
50.0g 2.33g 9850.0g 1.96%233 2.33g z
z z ↓
??==
所以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
d 点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所以之后是硫酸过量,即之后溶液呈酸性,所以向
e 点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故只有C 不正确。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但硝酸钠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钠,A 错误;
B 中碳在氧气不足时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正确;
C 中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正确;
D 中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D 正确。故选A 。
2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别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AgNO3溶液,产生气泡的原溶液是K2CO3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BaCl2、硝酸镁溶液,再向无明显变化的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无明显变化的是Mg(NO3)2,仅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就能将他们区别开,故选项正确;
B、HNO3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能与BaCl2、AgNO3、Mg(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Na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BaCl2、Mg(NO3)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BaCl2、Mg(NO3)2溶液,故选项错误;
C、HNO3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能与BaCl2、AgNO3、Mg(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NO3)2与BaCl2、AgNO3、Mg(NO3)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再将硝酸银溶液分别滴加至另外三种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是BaCl2、K2CO3,无明显变化的是Mg (NO3)2溶液;BaCl2、K2CO3与NaOH溶液均不反应,无法鉴别BaCl2、K2CO3,故选项错误。故选A。
2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碳酸钙是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沉淀全部溶解。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但硫酸钡不溶于酸,故硫酸钾与氯化钡不能共存。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钠、硫酸钾(或氯化钡)3种。
故选C。
2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Na>Zn>Cu,Zn不能与NaCl反应,Zn能与CuCl2反应生成了Cu和ZnCl2,由于CuCl2是过量的,只能得到一种金属Cu,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Fe>Cu>Ag,Fe先与AgNO3反应生成了Ag和Fe(NO3)2,当AgNO3反应完后再与Cu(NO3)2反应生成了Cu和Fe(NO3)2,由于Fe是过量的,能得到三种金属Ag、Cu、Fe,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于K>Fe>Cu,Fe不能与KNO3反应,Fe能与CuSO4反应生成
正在阅读:
中考化学二模试题及答案04-12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5-01
Marketplace帮助文档表04-10
每天打喷嚏怎么回事12-31
集团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04-02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卷(案例分析题二)08-07
“家乡特产”主题活动随想01-27
大学英语精读第五册课后习题答案03-30
吉大14秋学期《仪器分析》在线作业一答案04-07
《计算机应用基础》各章课后习题09-03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中考
- 试题
- 答案
- 化学
- 2022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
- 2022大学运动会加油稿
- 山西灵石天聚鑫辉源煤业有限公司10.28顶板事故
- 宁夏银川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理科综合
- 八年级物理密度练习题
- 古蔺县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报告
-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
- 让我心存感激的人高三作文
- Research Student Monitoring Group
- 精选400句托福阅读长难句 分析
-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初中化学教育中的能力培养
- 【高中地理】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长治二中等五校2022届高
- 人教版2022版中考语文试题(II)卷(练习)
- 2015年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
- 泌尿系统疾病MicrosoftWord文档
- 文库精品文档中考满分作文必备关于运动会祝福素材【5】
-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走进丽江
- 北京市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09 磁场 电磁感应
- 小学2022-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