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1-11章课件大纲(简)
更新时间:2024-01-13 23: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毛概第十一章课件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纲(根据PPT简化而来)
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过程
1、党的早期领导人曾提出要把马列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一问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认识。
2、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主要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一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
二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3)延安整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1945年党的七大成为全党的共识。
刘少奇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准确、科学的定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或者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1、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 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三)另一个命题的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现实实际、历史实际、文化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机融合,并且把中国的独创性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形成的新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
1
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
(2)两大理论成果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体系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改革开放30年实践经验——十个结合(见教材) (三)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2、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4、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概括;
2、这一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3、这一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4、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所以,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生平简介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1927.7)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8-1937.7) ——毛泽东思想的
开始形成。主要思想: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2.遵义会议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1945.8)——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主要思想:毛泽东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 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
3.解放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 (1945.8-) ——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时期。主要思想: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 ,找出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
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思想体系
理论基础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核心和精髓: 实事求是;主题 :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观点: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观点;毛泽东思想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题,涉及到各个方面,涵盖各个领域。在许多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历史决议,它在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并把它具体展开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理论意义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实践意义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长远意义 (二)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生平简介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4、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第一阶段:初步形成阶段。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改革的开端。
1982年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科学命题。 2、第二阶段:理论轮廓的形成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12个“基本观点”。构成“特色理论”的轮廓。 3、第三阶段:形成理论体系
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命名为: 邓小平理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1999年载入宪法。
3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
1,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
2,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围绕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
?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一国两制和国防建设等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1)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4)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江泽民生平简介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国际形势)——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科学技术信息化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国内形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1)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2)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影响。
?(4)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
历史任务。
3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党内情况(党情)——党的发展变化
党的地位和执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员队伍数量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党的干部队伍正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起点是1989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2、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3、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形成标志
4、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2004年写入宪法。 5、2003年7月,胡锦涛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系统的科学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
4、“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思想 4 、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
5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 6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 7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 8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 9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
10 、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胡锦涛生平简介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根本依据。 两个没有变:
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我国在新世纪的阶段性特征——现实基础 新阶段的八大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重要借鉴。 (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5
正在阅读:
毛概1-11章课件大纲(简)01-13
统计学调查方案设计05-04
上海地区高二牛津书正文04-07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与中央企业对11-29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题04-25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试讲稿03-27
基于 Matlab 的离散控制系统仿真09-18
浅谈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学思想的几点认识05-19
描写花的好词好句02-21
第3章 存货习题02-2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大纲
- 课件
- 毛概
- 简)
- 11
- 谈如何做一名有积极影响力的班主任
- 八极拳内功五法
- 附录B管道工程
-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1-8单元复习
- 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镶嵌处理
- 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的探索(教师版)
- 葡萄逆境胁迫诱导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 图文
- 关于贯彻实施《广东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留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穗府办〔2012〕7号)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月考试卷
- 机械制造行业2014校园招聘大礼包目录
- 机械设计习题
- 四氯化钛可研报告 - 图文
- 销售管理系统案例
- 焊接结构教案 - 图文
- 高考英语重难点 - 写作类型突破:记叙文(信息提示)课后练习
- 《字母表示数》课堂实录及反思-掌门1对1
- 菜市场管理制度
-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汇总
- 工程执行概算管理规定
- 2012新课标高一地理练习:1.2(湘教版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