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陕西省宝鸡中学、西安三中等五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含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01 16: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2020学年陕西省宝鸡中学、西安三中等五校高三(上)第一次

联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的边界

B. DNA聚合酶、解旋酶只在细胞核中起作用

C. 癌细胞是人体内自养能力强并能无限增殖的细胞

D. 醋酸杆菌主要通过线粒体有氧呼吸供能维持生命

2.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H、O、N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

B. 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

C. 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可能会诱发动脉硬化

D. 淀粉的水解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某些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可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B.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实现

C. 细胞膜成分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其中脂质中主要是磷脂

D. 没有叶绿体的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4.下列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少量的DNA

B. 抗体合成分泌过程中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C. 唾液淀粉酶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D. 水稻细胞的中心体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

5.如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1页,共28页

A. 该细胞可以是根尖成熟区的细胞

B. 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

C. 用一定浓度的KN03溶液代替B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D. 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6.下列需要消耗ATP 的生理过程是()

A. 三碳酸的还原

B. 被动转运

C. 柠檬酸循环

D. 电子传递链

7.如图曲线Oabc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曲线Oa′b′c′一定是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物浓度对该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B. 在b点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度的提高

C. 在a点限制该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 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该酶,会使该酶促反应的速度大大加快

8.如图为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甲表示CO2,乙表示乳酸

B. 条件X和Y下物质甲产生的场所都为线粒体

第2页,共28页

C. 条件X下,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D. 若①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则现象Ⅰ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9.在“探究NaCl浓度对某种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活动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aCl溶液浓度不同,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也一定不同

B. 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幼苗有机物积累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

C. NaCl溶液浓度为0 mmol·L-1条件下,停止光照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含量上升

D. NaCl溶液浓度为250 mmol·L-1条件下,叶肉细胞细胞溶胶中的O2浓度小于细胞外

10.若用3H标记某植物根尖细胞(含16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H

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 中期8、后期8

B. 中期8、后期16

C. 中期16、后期16

D. 中期16、后期32

11.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癌变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B. 效应T细胞可使癌变细胞发生凋亡

C. 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

D. 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12.下列各项实验,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 F1个体的自交实验

B. 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 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

D. 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13.某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A/a、B/b控制(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

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l,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第3页,共28页

A. 白:粉:红,3:10:3

B. 白:粉:红,3:12:1

C. 白:粉:红,4:3:9

D. 白:粉:红,6:9:1

14.下列有关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为XY型

B. 女儿的X染色体全部来自于父亲

C.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D. 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伴性遗传病

15.下列有关“用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本实验使用的大肠杆菌应不含32P

B. 培养噬菌体的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 本实验的结果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强,沉淀物中放射性弱

D. 本实验还不足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16.下面是真核细胞内某基因(共200个碱基)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占30%,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多样性与碱基的种类、数量以及排列顺序有关

B. 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 2∶3

C. 该基因在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一共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40个

D. 若①处的T变为A,则该基因经n次复制后,发生改变的基因占1/2

17.如果DNA分子上的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通常()

A. 携带密码子

B. 决定某一遗传性状

C. 能转运氨基酸

D. 具双螺旋结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18.某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第4页,共28页

A. 该细胞可能为酵母菌细胞

B. RNA聚合酶能解幵DNA双螺旋

C. 一个mRNA能同时指导多条肽链的合成

D. 核糖体上能发生“U-A、A- U的配对

19.基因型为Aa的动物,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A和A,a和a、A

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哪个过程中()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 ④④②

B. ③③②

C. ②②④

D. ②③④

2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B.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1.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只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 马和驴的后代是骡子,骡子是新物种

D.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隔离

2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B. 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血液中pH相对稳定

C. 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 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23.下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膜内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第5页,共28页

A. 丁区域的膜电位是Na+外流形成的

B. 甲区或丙区一定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 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小

D. 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

24.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

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并统计分析。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甲组乙组

丙组丁组

处理方法切除甲状腺手术但不切除甲状

X 生理盐水灌胃

时间饲养14天Y 1次/天,共14

1次/天,共14天

B. 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

C. 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

D. 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 来检测甲状腺功能

2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胃黏膜分泌的杀菌物质,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B.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C. 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D. 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26.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

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

B. 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第6页,共28页

第7页,共28页 C. 浓度X 、Y 、Z 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

D. 将浓度Z 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好于Y

27.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防治,要尽量降低其K 值

B.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 ”型增长

C. 一个呈“S ”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D. 红火蚁侵入我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 ”型

28. 下列有关群落的特征和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群落演替到稳定阶段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抗干扰能力弱

B. 种群和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有助于环节生物间的竞争

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 与草丛相比,一般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原因是针叶林中丰富度大

29.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f 代表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B.

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

b ×100%

C. 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 g 和i 中有一处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30.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必须制作徒手切片才能观察

B.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根据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定呼吸方式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显微镜物镜用40倍比使用10倍更有利于找到分裂中期的细胞

D. 制作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时,要配置好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封闭置于较强散射光下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7.0分)

31. 如图是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 )与胞间CO 2浓度(Ci )的日变化曲线。大棚种植时,常因缺少

内外气体交换而导致CO 2供应不足,从而影响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某科研小组探究增施CO 2对

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CO2浓度/(μL

·L?1)

净光合速率/(μmol

·m?2

·s?1)

气孔导度/(mol·m?2

·s?1)

胞间CO2浓度/(μL

·L?1)

对照组380 1.370.050343

实验组760 2.450.082702

(1)图中净光合速率可以用叶龄一致的叶片在相同的________(填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的________表示。

(2)据图可知,14:00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下降,植株体内有机物的量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一天中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先后下降两次,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________。

(3)与对照组相比,增施CO2后实验组草莓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据表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

32.人体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广泛分布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个水平,构成复杂的网络,并通

过多种神经递质共同调节心血管的活动。其中血压调节中枢位于延髓。下图表示人体调节血压升高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左图可知,调节人体血压的方式是______.

(2)图示表明第三脑室前侧腹区与穹隆下器之间存在着神经联系。右图中神经元①与神经元②之间的a处为______(结构),在该处兴奋的传递特点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3)血压的调节过程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图中的信号分子有______.

第8页,共28页

(4)人体除血压调节外,还存在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当正常人细胞外液渗透压偏低是,______(激素名称)分泌释放量减少。当正常人血糖偏低时______(激素名称)分泌量增多,其靶细胞主要是______.

33.海洋在地球上分布非常广泛,某海洋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藻、以水藻为食的食草动物、以食草

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动物,以及以食草动物和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水层分布不同植物,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研究海洋中不同水层分布的生物类型,属于________(填“种群”或“群落”)水平的研究。

(2)若大型肉食动物的能量有3/5来自小型肉食动物,有2/5来自食草动物,则大型肉食动物每获得10kJ能量,需要水藻提供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非常有限,海洋中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等有待人们开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34.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发酵现象,并用于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请回答: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前期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豆腐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腐乳中甘油、脂肪酸及小分子肽、氨基酸的含量增加,说明这些微生物能产生______。

(2)腐乳的后期发酵在玻璃瓶中进行,为防止腐乳变质可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如加卤汤后,卤汤中的酒精和香辛料抑制杂菌的生长;______。

(3)密封在坛中的泡菜在发酵初期,多种微生物进行______,产生气泡,并逐步形成无氧环境。

发酵中期,主要是______进行发酵,pH明显下降,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4)下表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食盐浓度、发酵天数的关系,据表分析,你对于腌制和食用泡菜有何建议?______;______。

35.

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9页,共28页

限制酶

BamHⅠHindⅢEcoRⅠSmaⅠ

识别序列及切

割位点

(1)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BamHⅠ和HindⅢ同时切割前后,分别含有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的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热稳定性越________。

(3)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Ⅰ切割,原因是。

(4)与只使用EcoRⅠ相比较,使用BamHⅠ和Hind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 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为了获取重组质粒,将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___________酶。

(6)重组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从cDNA文库中分离获取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导入丧失吸收蔗糖能力的大肠杆菌突变体,然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以完成目的基因表达的初步检测。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36.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雌、雄均有长翅和残翅的种群中选取一只

长翅雌蝇与残翅雄蝇多次杂交,所得F1均为长翅。将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残翅占1/4且均为雄性。

⑴果蝇的长翅与残翅这一相对性状中,为隐性性状。

⑵分析题意,做出两种不同的假说来解释上述杂交现象:

假说一:。

假说二:。

⑶若欲验证上述假说是否正确,可利用种群中表现为的果蝇相互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其

比例。

第10页,共28页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A

解析:解:A、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的边界,A正确;

B、在真核细胞内,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DNA聚合酶、解旋酶主要在细胞核中起作用,B错误;

C、癌细胞是人体内能无限增殖的细胞,但不具有自养能力,C错误;

D、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A。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和功能,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C、H、O、N不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如糖原不含N元素,A错误;

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磷酸、脱氧核糖或核糖、含氮碱基,B 错误;

C.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可能会诱发动脉硬化,C正确;

D.淀粉的水解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淀粉的水解产物含还原糖,但不能据此判断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第11页,共28页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的能力。

【解答】

A.核内外的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的交换通过核孔进行,A错误;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

C.细胞膜的成分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构成,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磷脂最丰富,C错误;

D.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为半自主性细胞器,A正确;

B、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可见其合成分泌过程中伴随膜组分的更新,B正确;

C、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后需要内质网的加工,还需要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转运,C正确;

D、水稻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D错误。

故选:D。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第12页,共28页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答案:D

解析:解:A、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如成熟的叶肉细胞、根尖成熟区的细胞等,A正确;

B、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浓度差变小,相同时间内失水的程度变小,复原时所需要的时间变短,即a点下移,B点左移,B正确;

C、由于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液,所以用一定浓度的KN03溶液代替B溶液,也可得到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结果,C正确;

第13页,共28页

D、ab段曲线正在发生质壁复原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减小,D错误。

故选:D。

1、据图分析,A细胞失水量增加,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先失水量增加后减少,说明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2、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若外界溶液的浓度增大,导致浓度差变大,所以单位时间内,失水程度大,复原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

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要选择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在一定范围内,外界溶液与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失水程度越高;在分析曲线时,明确a点之后细胞液浓度已经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6.答案:A

解析:解:A、三碳酸的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A正确;

B、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

C、柠檬酸循环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

D、电子传递链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A。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进行有氧呼吸第二、第三阶段的反应,丙酮酸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的同时合成ATP,供给细胞生命活动需要;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ATP的作用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结合特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准确识记。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知识点为酶的特点及影响其活性的因素,侧重于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

【解答】

A.曲线oabc为最适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当酶促反应速率降低时,有可能是温度高于或者低于最适温度,A错误;

B.在b点时曲线已经达到饱和,虽然反应物的浓度足够大,但是反应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度的提高,B正确;

C.在a点时曲线没有达到饱和,限制因素仍然横坐标反应物的浓度,C正确;

第14页,共28页

D.在c点时加入少量的该酶,会使该酶促反应的速度大大加快,D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解:A、图中甲表示CO2,乙表示酒精,A错误;

B、条件X物质甲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Y下物质甲产生的场所为线粒体,B错误;

C、条件X下,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C错误;

D、若①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二氧化碳,则现象Ⅰ为由蓝变绿再变黄,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图中X是无氧,Y是有氧,甲是二氧化碳,乙是酒精,①为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②为酸性重铬酸钾。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识图及据图分析能力,根据表格分析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据图,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幼苗表观光合速率先上升后下降,所以当NaCl溶液浓度不同时,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可能相同,A错误;

B. 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幼苗表观光合速率先上升后下降,所以幼苗有机物积累的速率先上升后下降,B正确;

C. 停止光照后,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减少,RuBP的生成减少,消耗不变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下降,C错误;

D.NaCl溶液浓度为250mmol·L—1条件下,幼苗表观光合速率不为0,所以细叶肉胞溶胶中的O2浓度大于细胞外,D错误。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解:亲代的DNA分子都被3H标记,放在不含3H的培养基中,复制一次后,每个DNA分子,一条链是3H,另一条链是1H;在第二次复制时,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个DNA中,一个DNA分子

第15页,共28页

既含有3H又含有1H,另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H.所以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都被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为16条。所以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中期16条和后期16条。

故选:C。

细胞每分裂一次,DNA就进行一次复制,且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蚕豆根尖细胞内有12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因为每条染色体的情况一样,所以以一条染色体为例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复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识记能力。

【解答】

A.癌变后的细胞,其代谢非常旺盛,许多酶活性将会上升,A错误;

B.效应T细胞可使癌变细胞发生凋亡,B正确;

C.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且这种突变具有累积作用,C正确;

D.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D正确。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实验方法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答】

在自由组合定律的的发现过程中,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是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个体相交的过程。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第16页,共28页

解析:略

14.答案:B

解析:解:A、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为XY型,A正确;

B、女儿的2条X染色体有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错误;

C、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正确;

D、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伴性遗传病,D正确。

故选:B。

1、生物界的性别决定类型很多:

例如: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③环境因素决定性别等,例如温度影响性别,当温度达23~27℃时,绝大部分稚龟呈雄性;而当温度在30~33℃时,绝大部分稚龟呈雌性。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因为此类题目考查的范围比较广,需要考生记住一些特例进行判断,例如A选项,学习的过程中可能过多的注意了性染色体决定性别,还要注意很多生物没有性染色体。

15.答案:C

解析:T2噬菌体是DNA病毒,宿主细胞是大肠杆菌。

A.32P标记T2噬菌体的DNA,所以实验材料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和寄生的对象)应不含32P。A正确。

B.培养噬菌体的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B正确。

C.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DNA分子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部,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所以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C错误。

第17页,共28页

D.该实验是要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并且需要对照实验(35S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D正确。

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运用其延伸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解答】

A.基因中碱基的种类只有四种,基因多样性主要与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A错误;

B.该基因中C占全部碱基的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30%,A=T=50%-30%=20%,所以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3∶2,B错误;

C.该基因在培养液中复制4次后,一共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200×20%=600个,C错误;

D.若①处后T变为A,由于另一条链没有发生突变,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该基因经n次复制后,发生改变的基因占1/2,D正确。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解:A、携带密码子的为mRNA,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般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决定某一遗传性状,B正确;

C、能转运氨基酸的为tRNA,C错误;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双螺旋结构,但结构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B。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的碱基排列顺序中储存着遗传信息,基因可作为模板能转录产生RNA,并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着一定的性状。

本题考查了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概念及特点。

第18页,共28页

1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细胞转录和表达的相关知识点。理解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

A.该细胞不可能为酵母菌细胞,因为酵母菌细胞为真核细胞,故A错误;

B.RNA聚合酶能解开DNA双螺旋,故B正确;

C.一个mRNA能同时指导多条肽链的合成,故C正确;

D.核糖体上转录和翻译能发生“U-A、A- U的配对,故D正确。

故选A。

19.答案:A

解析:解:(1)基因A和A为相同基因,它们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④过程中;(2)基因a和a也是相同基因,它们的分离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即④过程中;

(3)基因A和a为等位基因,它们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②过程中。

故选:A。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

本题重点考查减数分裂过基因的分离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同基因随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

2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知识,逐项回答。

A、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为突变改变基因频率,另外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影响基因频率,A错误;

B、物种在群落中会与其它物种构成一些种间关系,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例如:如果狼灭绝了,那么羊会因为天敌减少而导致进化速度变慢,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B。

第19页,共28页

21.答案:D

解析: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错误;

C、骡子高度不育,不是一个物种,C错误;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故选: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血浆中渗透压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A错误;

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血液中pH相对稳定,B正确;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C正确;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D正确。

故选A。

2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

A.丁区域为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形成的,A错误;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递,甲区或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B错误;

C.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于膜内钾离子外流引起的,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不

第20页,共28页

会有太大变化,变化的是动作电位。C错误;

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一④过程,D正确。

故选D。

2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实验设计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和逻辑分析推理能力。

【解答】

A.按照对照试验单一变量原则,丙组中X的处理方法是用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A错误;

B.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B正确;

C.因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C正确;

D.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中需要碘元素,所以可通过服用放射性131I 来检测甲状腺功能,D正确。

故选A。

2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生通过分析作答。

【解答】

A.胃黏膜分泌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A错误;

B.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C正确;

D.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和非特异免疫的免疫都重要,D错误。

故选C。

第21页,共28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8z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