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摘要之佛法真谛篇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看破放下就能成佛

更新时间:2024-01-18 18: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净土大经解演义》摘要集萃之七

佛法真谛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看破放下就能成佛

佛教学的用心,没人晓得,到法华会上才完全了解,佛终极的目标是希望大家统统能成佛,他说到究竟,一阐提也有佛性。之前佛说一阐提没有善根不能成佛,法华会上就不一样,《法华》讲真的,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能成佛。这四十八愿,跟这一句话完全相应。佛法是平等法,真平等。(《大经解》第236)

“情器世间悉皆清净,有情无情悉皆成佛”,故曰:一切皆成佛。“此一句子,剖出三藏十二部心髓”。三藏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十二部是讲经用的十二种体裁,佛讲的一切经,讲什么?终极的目标就是一切皆成佛。这是随顺真谛说。古德说:佛眼看一切众生全是佛,凡夫看佛菩萨都是凡夫。佛出现在世间为什么?就是把这事实真相揭穿,告诉你,你是佛,你当下就是佛。你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你就认识你自己本来面目。你现在是带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的佛,这叫你做凡夫,你只要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给放下,你本来面目就现前,你跟释迦、弥陀,跟十方如来,没有两样。(《大经解》270)

一切法不离自性,字字句句义理无穷无尽。佛菩萨说法是契机、契理,契理就是义无碍,契机是法无碍,适合现前众生的程度、欲望、好恶。文字是活的,不是死的,都是引导,把我们自性智慧引导出来。经典都是世尊的方便说,真实是把你的自性引导出来,真实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才艺,都不是外来的。

把识心转成智慧,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把第六意识转成妙观察智,不分别了,第七识不执着了,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两个一转,阿赖耶跟着转成大圆镜智,眼耳鼻舌身前五识自然转成成所作智。所以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迷惑就叫烦恼,觉悟就是智慧。烦恼能不能断?不能断,是转,转烦恼成菩提。

《毗卢遮那经》云:“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大乘佛法,这三句就说尽了。根是大悲,同情心、怜悯的心、爱心。这个根是自性里面本有的。方便就是用最适当的方法,把这个慈悲表达出去。慈悲、菩提、方便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的慈悲心到哪去了?慈悲心被扭曲、迷了。扭曲成自私自利。

“譬如太末虫处处能栖,而不能栖于火焰”。细菌是无处不在,但是它怕火。高温之下细菌就灭掉。“喻众生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于般若”。你的攀缘心,妄想分别执着心能力很大。发明先进科学机器的都是这个心,它就是缘不到智慧。智慧是从禅定里生出来的。(《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3集)

一就是真的,二就妄,起心动念就是妄,一动就是二。道家也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二是依正庄严。三是示三遍,也可以说三是阿赖耶的三细相,真的三生万物。道家没细说,佛法里头细说,显一体是一,起二用是二,示三遍这三,三生万物。无论是物质、精神都具足三种周遍。一“周遍法界”,二“出生无尽”,变化无穷,这能生万物,三“含容空有”,一是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是阿赖耶。一真一妄,妄心出来了。妄心有三个特性,业相、转相、境界相,科学家说能量、信息、物质,这是能生万法。(《净土大经解演义》41集)

“一真法界唯是自心”,心现的!这些相是假的,能现的心是真的,所现的相是假的。真妄虽然是和合,但是真不是妄,妄不是真。大乘经上又说真妄不二,是说两种都不存在。真,它不是物质、精神,六根接触不到。把电比喻作真心,眼耳鼻舌身是不同的工具,六根,不一样的作用,其实它是一个,不生不灭。

妄心要不要去除?不需要,你除它还是妄,妄上加妄。不管它, 不用它就没事,别去理它。光下的影子有没有碍你的事?你何必要去管它?“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根本就不存在, 而且它们不碍事。为什么变成碍事?你分别执着就碍事,不把妄想分别执着加上去,它什么事都不碍,为什么?它是假的, 像影子一样。

诸佛与法身菩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他看到了,是谁?现在的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他看见了。真心看见了,用妄心看不出来,用妄心看这些人全是凡夫,都在造罪业;用真心看,这些人全是诸佛。“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是真的,你看的是一真法界;你的心是妄的,你所看的就是六道。境界没有变,你的心在变;你的心在变,你的境界就跟着你的心变。所以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看佛也是众生、也是凡夫,就这么个道理。有没有佛?有没有众生?没有,无佛无众生,清净平等觉,这才是大乘法里头真实受用。所以净影师说得好,他指得很清楚,悉睹诸佛是行门,真看到了。(<大经解>第125集)

物质、能量、信息从哪里来?从自性里头来的。自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它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万事万法是依它而生、而现,它什么都不是,它什么都能现。阿赖耶有净有染、有善有恶,真心没有。学佛终极的目标是什么?返妄归真,回归自性,这是学佛的目的。(<大经解>第75集)

真妄,有个绝对的标准,真的永恒不变;有变化就是假的。动物有生老病死,叫无常;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只有一样东西,我们看不出它的变化,虚空。虚空在《百法》里面排列在无为法,虚空无为。虚空也不是真的,真正的无为法只有一个,真如无为。其他的五种是相似无为,实际还是有生有灭。

小乘经里,八相成道有降魔,大乘经没有,因为不分别,所以无佛也无魔。佛跟魔没有差别,完全在自己用心,心清净善良,魔也是佛;心不清净不善,佛也是魔。实在讲没有是非善恶,没有真妄邪正,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心的反应。什么叫善心?念念为一切苦难众生的心是善心。有一念为自己,这个心就不善。

“纳须弥于芥子,转四海入毛端,随意利他,故云自在”。这讲得大自在,把须弥山放在芥菜子里,芥菜子没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能放进去;把海洋放在汗毛端里。这是说大小不二。我们没办法放进去,原因是我们执着有一个大、有一个小,只要执着,它就起作用,小就不能容纳大的。把执着放下,就可以做到。

自性能生能现,它不变。实报庄严土就是这个境界,叫一真法界。到理事这个阶层,能变变成阿赖耶识,现相无量无边,变化莫测,剎那剎那在变。因果不空是对相似相续相讲的,这里头有因果。到常寂光,因果就没有了,完全回归自性,连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没有。可是它有见闻觉知,所以见闻觉知是性德。

外国人做水的实验。他们发现水有记忆,感到非常惊讶。我们看起来很正常,一点都不惊讶,证明物质现象有受想行识。江本博士的实验,水会看、会听,水懂得人的意思,有反应,有觉知,这是性德,自性法尔如是。色受想行识是《心经》讲的五蕴。任何物质现象都是五蕴组成,是众缘和合的。(〈大经解〉30)

植物有灵性,有见闻觉知,我们以善心对待它,它回报好,花特别香,果特别甜。农药、化肥是伤害它,它不愿意接受。悟谦法师管菜园,她有一天作梦,一条黄瓜托梦给她,它说我很老了,你们都不来采。她第二天起来很奇怪,很纳闷,天天都在菜园里头,怎么没有看到?照它指定的位置去看,果然是有一条瓜,在那个藤子的后面没看到。她一下去看,真的太老了,没办法吃了,好,就留了做种吧!你看看瓜会来托梦给你。所以它有灵性,你不能把它轻看、小看了它,你要尊重它。不但树木花草有灵性,山河大地有灵性,也就说矿物它有灵性。(《净土大经解》第5集)

《华严经》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未来佛是一切众生,蜎飞蠕动都会成佛的,不能轻视。它很聪明,有灵性,学佛的人要尊重它。我们在最近这十几年当中跟小动物沟通,跟它们交流,共存共荣,互不伤害,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就是供养,依教修行供养,我们真正修,给它做榜样,牠懂得,不是不懂。我们工作,它在这扰乱,我们请它离开,不要妨害工作,它很听话。蚂蚁统统走了,怎么还有二、三只跑来跑去,在佛案上跑,不走?晚上有一个小法师作了个梦,蚂蚁来告诉他,它们在巡察,看看还有没有没走的,有任务的,我们不能错怪它。以后我们就知道,统统都走光了,还有几只是巡察的。(《大经解》12)

供养诸佛,诸佛跟众生是一不是二,称诸佛是尊重他,就跟普贤十愿第一愿讲礼敬诸佛。众生本来是佛,他现在在迷,他没有觉悟,所以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要教化他,教化是法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普贤菩萨的德无与伦比,为什么?他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这是他的德。他没有分别,他从因地看到果地,你是佛,每个人都是佛,看一切动物、看蚊虫蚂蚁,乃至于看树木花草、看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他自己不能成佛吗?哪有这个道理!他自己就成佛了。所以我们要问,我们什么时候成佛?

什么时候看山河大地、蚊虫蚂蚁都是佛,恭喜你成佛了。不成佛,看不到;成佛你才看到。从相上看到性,性是佛,性是能生能现,相是所生所现,性是佛,所现的相怎么不是佛?现一切有情众生是佛,现无情众生还是佛,现山河大地还是佛,现虚空法界也是佛。佛永远没离开,佛是我们的自性。(<大经解>第249集)

唯物、唯心都错了,心物同源,是一桩事情,决定分不开的。动物有受想行识很明显,植物也有,矿物也有。我们的身叫五蕴和合,众缘和合,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这里有色法,色法是物质,就是形;有受想行识,心法,受是前五识,想第六识,行第七识,末后那个识就是阿赖耶,精神现象。(《大经解》第8集)

我们想象故宫,故宫的现相就在脑海,我们想得很清楚,但是我想的时候别人不知道。可是有功夫的人,你想什么现的相他看到,不是普通人能看到的。这就说明物质跟精神永远不能分家,说唯心、唯物都不妥当,它是一体,不能把它分成两面。正如电视屏幕跟色相不是一桩事情,但是一体,你没有办法把它分开。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真就在面前,真永远不变,你求真、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了,真相就看不到了,不要去求。真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什么都不缺,宇宙是真心变现出来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不离自性。见就是见惑,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息见。

《楞严经》有「演若达多,迷头认影」。抗战时学校军训有紧急集合,三分钟之内服装整齐到操场集合,常有「演若达多迷头认影」的故事。紧急集合大家慌张,一紧张就迷了,帽子已经戴在头上,却到处去问人,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慌慌张张在找帽子,就迷了。同学一指:你帽子不是在头上吗?一摸果然在头上。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迷失了!佛举这个比喻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的自性跟佛的自性没有两样,现在在不在?在!为什么找不到?迷了。什么时候觉悟了,你就叫佛,你在迷的时候就叫你做凡夫。就像帽子真戴在头上,自己不知道,到处去找。(《净土大经解演义》第7集)

“凡有言说,皆无实义”。言说也是相也是虚妄,表法还是虚妄。对没开悟的人、对六道众生要用言语、表法。实报庄严土不需要了。极乐世界的人听佛说法,能分无量身,到十方诸佛国土去供养佛,完全是化身,来去自由。没有空间,没有距离,“十万亿佛国土”是方便说,随顺俗谛说的。(《大经解》第18集)

“实相无相”,实相是体,自性,能生能现,“亦无不相”,就是所生所现,能现相。用电视做比喻。实相是屏幕,它存在。无不相是画面,现在屏幕里,真相跟妄相怎么分?画面离开屏幕它就不能现相,虽现在屏幕上它绝对不是屏幕,它跟屏幕毫不相关,真就是真,妄就是妄。真不是妄,妄不是真,但是真妄不二。屏幕显的相是假的,屏幕有没有染污?没有,丝毫不染污。把频道关掉不就看到了吗?它痕迹都不留!然后打开之后,也了解它痕迹都不留,它丝毫没有染污,真性没有染污。所以佛家讲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在哪里?空在有中,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就像电视这情形一样,空有不二。(《大经解演义》第17集)

“无相即离相,实相无不相,非顽空与断灭,非如龟毛兔角,一切虚无”。无相是离一切虚妄之相。即相离相,相在面前,知道它是虚妄的,你不会去执着,这叫离相,并不是把相灭掉。实相无不相,不是顽空,不是断灭。佛法讲无不相,你认为是空的,什么都没有,这就错了。空有不二。(《大经解》第17集)

真在妄里。妄在真里,这个参悟就开悟了。你要能在看电视里看出真妄不二,看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就大彻大悟了吗?佛经在哪里?没有一样不是佛经。没有一样不是“大方广”、不是“佛华严”。问题就是你会不会?所以经从哪里出来?经从实相出来的,佛讲的是实相。

“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有善有恶就不善,为什么?它有分别执着。这个善就是佛经上讲的自性,不二法门才叫善,二就不善,善恶是二法,对立了,那不善,真正的善没有对立。佛家讲,性相、理事、因果是一不是二,这才叫善,这个意思就很深,跟大乘佛法就圆融了。因为自性圆融一切法。

自性里面本具的性德,色声香味,无一不微妙,色是妙色,声是妙音,香是妙香,味是妙味,性德法尔如是。纵然变成六道十法界的依正庄严,自性里面的色声香味、见闻觉知有没有失掉?没有,因为性德是不生不灭的,“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世尊把这桩事实真相一语道破。(<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47集)

章嘉大师讲过不止一遍,佛门知难行易。知就是觉悟,佛法里真正觉悟难,行容易,真觉悟了,凡夫成佛一念之间,一念觉而不迷就成佛,一念觉,念念觉,圆成佛道。为什么要执着?为什么要坚固执着我而不肯放下?佛法里没有我,众生把这个身坚固执着是我,死都不肯放松,你说多可怜。(《大经解演义》267)

一一法了不可得,为什么还要行?行是度自己。我们要依一切诸佛所走的道路,戒定慧三学,走出六道轮回,走出十法界。你不循着这个路去走,自己想去找一条路,你就错了。古往今来十方世界所有菩萨都走这一条路,你为什么不走?你要新创一条道路,你走不通。为什么他们这个路是正路?他们这个路是什么路?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么一条道路,你还能找到第二条路吗?没有了,就这么一条路。不放下,那有千万条路,无量无边的道路;放下就一条路,这条路通入自性,通往大般涅盘。所以,放下就是!你搞多了、搞杂了,你害了你自己。(《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73集)

觉了的受用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密宗讲的密严世界,名词不一样,其实一桩事,自性真实受用。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看起来很复杂,出生无尽。源头是一个,像一棵大树,非常丰茂,无数的枝条一点都不乱,条依附枝,

枝依附干,干依附本,本依附根,一点都不乱。这什么?这是性德,性德在觉的时候不乱,在迷的时候还是不乱,妙!真不可思议。你把迷理顺了,它就觉悟,你不理会它,那就是一个乱象,理会它,它就变成很有秩序,向着回归本觉的这个方向走,那就好。(《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74集)

身见、边见,边见就是对立。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没有对立的。我们看到好像是对立,实际是一体,像我们看一棵树,你从树叶上去看,好像每个树叶都是对立的,你看枝,这个枝跟那个枝是对立的;你再慢慢往下看,看到根,看到本,原来是一体,没有对立。我们一个人也是如此,你要不看到整个这个人身,你看到眼跟耳对立的,耳跟鼻是对立的,头跟手足是对立的,右手跟左手对立的,都对立的,你看到全身,原来是一个人。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看到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那是根。(《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74集)

所以佛在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是能生能现,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能所不二、性相一如,它是一体,你为什么要对立?所以对立是绝对的错误,对立是一切冲突的根源,错了。没有对立就没有冲突,宇宙是和谐的,生命是和谐的,大自然是和谐的。(《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74集)

通常说小乘指的是,通过修学戒定慧,证得阿罗汉,成就自己。而通常大乘指的是,不单纯为了成就自己,而是要做佛菩萨,普度众生,以这个为目标。不只是胸怀不一样,读了大乘经典,就知道一切众生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没有你我对立之分,爱人就是爱人,度人就是度已,无上的慈悲之心自然就焕发出来了。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这段话非常重要,佛知、佛见、佛行,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全在这三行之中,非常不可思议,字字句句都是我们现前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为什么极乐世界那么好?“依报随着正报转”,又常讲“境随心转”,境就是境界。我们常常把身当作正报,错了,身不是正报,身还是依报,依报跟正报最密切的这个部分,它还是依报,它不是正报。正报是什么?正报是你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能转,连身体都是所转。你看相随心转,体质随心转,我们心理健康,我们这个身体就健康,我们的相貌就圆满;心要是不健康,我们相貌就不圆满,身体就有欠缺。“盖心土不二,心净则佛土净也”。前面是土净,土净从哪里来的?心净。心要是不净,居住的环境就不清净;心要是清净,居住的环境自然清净。(《净土大经解演义》280)

“《涅盘经三十八》曰:一切恶事,虚妄为本。”如果我们的心是虚妄的,做什么好事,果报都在三途。为什么?你没有能力辨别善恶,你把真正好事都看成是恶的,你把真正的恶事都会看成好的,你颠倒了!你有世智辩聪,你很聪明,你能把假的说成真的,把真的说成假的。“是故首应远离虚妄,为止恶之本也”。 你用妄心,虽善也不成就。必须依佛的经教。放弃我自己的见解、想法,一定要依佛的教诲,佛菩萨教我们十善业道、三皈五戒、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处众六和。我们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才能够远离虚妄,才真正把一切不善都止住;这个止就是你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不再犯过失。(《大经解》282)

贤首国师写了一篇论文,说《华严经》修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文不长,非常精彩,叫《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文字简洁,说理精辟,把宇宙、生命的起源,讲得明明白白。论文分为六段,第四段讲伦理道德,第五段、第六段那就是修禅定,讲方法,说明“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本有决定能恢复,本来没有的决定可以断掉。断恶修善,改邪归正,返本还源,这是佛法学习终极的目标。佛法所求的不是向外求,外面没东西,完全从自性里面求,所以它称为内学,经典称为内典。智慧在内不在外,外面是常识、是知识,里面才是德能、才是智慧,还包括相好,真是不可思议!(《大经解》283)

“《金刚经》曰: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这是四相。什么人修的?也就说这个课程摆在第几个学年?大乘教里小学一年级,不是很高的层次,十信位初信菩萨修的。我们是在佛教幼稚园,没上一年级。我们看到这个标准,心里就有数,我们学佛学这么多年,是几年级?一年级还没进去;一年级这个四相没有了,我们现在四相都有,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真正对这个经文有体会的,傲慢、嫉妒的习气马上就下降了,跟人家比不行,标准在此地,小学一年级的标准。“依真谛门,即无四相也”。四相是俗谛,不是真谛,如果没有离四相,你所修的一切善法果报在六道,六道里面享福。佛法是平等法,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我们希望得到财富,得到大福报,你修福就好了!这个福,就是有真谛的福,有俗谛的福,俗谛是天上人间的福报,这个容易修,不难。

四相我们丢不掉,但是怎么样?淡化,对于四相的执着分别是愈来愈轻,那就是进步。(《净土大经解演义》284)

菩萨能安忍。这是说给我们听的,菩萨还要有安忍这个念头他是凡夫,念头都没有,他住的境界确确实实是清净平等觉,不起清净平等觉的相。不计众苦这个话也是对我们讲的,菩萨无论在心里、在行为上没有苦乐。苦乐没有这种感受,这叫真乐,所谓是二边不着,中道不存,这是自性清净心里面本有的境界。

六道十法界里面的事很复杂,你要是不冷静细心观察,你看不到。真正看清楚、看明白了,你才恍然大悟,这里有没有过失?有过失。实际上没有过失,都是自己一念虚妄的执着造成的,与人不相干,与环境不相干,古人这句话说绝了,“自作自受”。不能怪任何人,是自己的意念在作祟,这才是真正的原因。“进言之,则包括有情无情、万事万物之一切法,一切无过”,戒定慧本自无染,淫怒痴本自无染;戒定慧清净本然,淫怒痴清净本然,统统归性,归到自性就好像全归到零,佛法深妙就是妙在此地,叫你统统回归自性,统统归零,归到那个起点,什么事都没有,完全化解。(《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99集)

《中观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世间法、十法界依正庄严皆是因缘生法。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众生有感是因,佛菩萨来应是果,还是因缘关系。所以佛法因缘生,因为有世间法才有佛法,对立而生的,世间法没有了,佛法也没有了。所以佛教导,“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教我们二边都要舍。世间法舍掉了,你心里还留个佛法,错了,自性清净心中一法不立。没有法,哪来的佛法?你有过失,佛用个方法把你纠正过来,那叫佛法。你没有过失,佛法就没有了。所以要晓得,淫怒痴是世间法,戒定慧是出世间法,统是因缘生法。二边不住,那就是梵行。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净土大经解演义》301)

只有真心现前,真心里头有智慧,能明了事实真相;用妄心,那非常非常难!为什么印祖说一分真诚得一分利益?真诚是真心,真心懂得真心所说的话,妄心不懂。真心,妄心所说的它懂,真心所说的它也懂。妄心,妄心所说的它懂,真心所说的它不懂。发菩提心多么重要,就是用真心不用妄心。(《大经解》307)

真诚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的自受用是清净平等觉,菩提心的他受用是大慈大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提心生活在世间,肯定是这种态度。看破放下,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自在随缘,一丝毫不勉强,这一生决定念佛求生净土,亲近弥陀,大事就圆满了。修念佛法门决定成就,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无为法身,应化的时候无所不为,无为无所不为。我们今天做不到什么?我们今天有为,有为就有所不为,就没有办法,无为才无所不为。般若亦如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我们今天有知就有所不知,麻烦在此地。无,才能得到一切法;有,得不到。为什么?因为真的到无了,它跟自性通了。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你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无知才能无所不知,有为跟自性不相应。有为是自性里本具的智慧德相一样都不能现前,你必须现学现卖,学得很辛苦,卖的也不诚意。最聪明的人,一切放下,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若无其事,这叫得大自在。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安住。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安住在自性上,就是你安住在无为法身上。一觉悟,安住处得到了,处处皆是无为法身,皆是庄严、清净佛土。所以清净心重要,生活当中不失清净心,真修行,真的是弥陀弟子。(《净土大经解演义》310)

缘是什么?缘是众生念头,众生想佛,佛就现前了;众生不想,佛就不见了。众生想魔,魔就现前。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自己想,与别人不相干。所以古人说「自作自受」,没有一法不是你自作的,吉凶祸福是你自己要受,自作自受。佛是什么都不受,原因是什么?他什么都不想,所以他什么都不受。这叫回归自性。

四圣法界知道真妄混合在一起,但是他还没看到真相,六道凡夫连真妄混合在一起都不知道。到法身菩萨,他就见到真相。这桩事情“唯证方知”。毗卢遮那佛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毗卢遮那是法身佛,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是应身佛,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应化身是作用,以应化身来帮助十法界的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回归自性。佛法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回归常寂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一步,因为我们现在回常寂光是绝对做不到的,必须先在极乐世界好好的修行,把无始劫的烦恼习气统统淘汰尽,才有能力回归常寂光。常寂光是真正的自己。(《大经解演义》317)

“至于说法者是何身。据《弥陀疏钞》意,说法者,当是应身;然亦兼报,如《观经》云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沙由旬之身,则是报身说法。《疏钞》又云:有谓说法是应身报身,有谓三身齐说,各随机见”。各随机见,你是什么样的根性,你见到不同的佛菩萨形相。境随心转。菩萨心,见到的法身是菩萨相、佛相;善心清净心,见如来应身、报身相;贪心,见到的是饿鬼相;瞋恨心,见到是地狱相。相随着你念头在转,什么心,见什么相,皆是如来法身,

都是自性变现的。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见到的佛相都不一样。

境随心转,外面境界随我的心转。我心对这个法师不恭敬,没有看在眼里,他就是阿弥陀佛再来也没用,我一分利益得不到;他是妖魔鬼怪冒充一个比丘登座说法,我一心恭敬,我所得到的是如来正法。这都是事实,一点都不假。境随心转,自己主宰宇宙、主宰一切,不是别人主宰我,这叫大乘佛法。所以大乘佛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道理就在此地。世出世间法之难,难在什么?难在求人,求人难,佛法不求人,求自己。释迦牟尼佛没求过人,诸佛菩萨没求过人,历代祖师大德没求过人,只听说有人去求他,没听说他求过别人,这些我们都得要能听懂。(《净土大经解演义》320)

修学大乘第一个正确的认知,在佛法讲正知正见,是什么?肯定一切众生不生不灭,《坛经》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承认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生命是永恒的,生死是假的不是真的,身体是个物质现象,不是我,身有生死,我没有生死。这是因果理念的根源。你知道一切众生没有生死,我们肯定结善缘不结恶缘。结了恶缘,他没死,他有来生,我这一生害了他,来生他要害我,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事情不能干。要知道这个报复是双方都苦,不是他苦我乐,不是的,两方面都苦,那又何必!为什么不布施恩德?双方都快乐,双方都幸福,这个好!(《大经解》323)

极乐世界是一乘法。大乘是菩萨,中乘是缘觉,小乘是声闻。一乘是成佛的,最圆满的、最可贵的是一乘法,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到那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一乘。佛在法华会上说真话,开权显实,「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诸佛的佛法就是一乘法,三乘是什么?方便说,众生根性不一样,说一乘他不能接受,大乘根性的人能接受菩萨法,小乘根性的人能接受声闻法。佛这是应机施教,按照学生程度来教导,但是终极的目标是一乘。那净宗是圆满的一乘,最殊胜、最微妙的,是博地凡夫也能够契入一乘,这叫难信之法。(《大经解》324)

「日弘法大师《秘藏记》曰,华藏世界义,华者,理也。理遍法界,藏诸法於其中,故曰华藏」。理遍法界,事遍法界,藏诸法於其中,无论是理法、事法,乃至行法,修行方法,都可以用华字来代表,这叫华藏。「是华藏世界者,最上妙乐在其中,故曰极乐」。华藏里最精华、最殊胜的是极乐,极乐没离开华藏。《往生论》说「极乐世界名华藏世界,以莲华成国土,故云华藏」。每个发愿求生净土,他发这个心就有一朵莲花。极乐世界七宝池中有莲花。发心念佛,花愈长愈大,将来往生阿弥陀佛就用他这个花,去接引他,花的光色、大小是念佛功夫成就的。莲花大,光色好,念佛功夫深。莲花化生,莲花成国土,这叫华藏。

“又《住生论》谓极乐三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昙鸾大师注曰:‘此三句展转相入。依何义名之为法,以清净故。依何义名为清净,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也。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无为法身者, 法性身也。法性寂灭故,法身无相也。无相,故能无不相。是故相好庄严身也。即法无知,故能无不知。是故一切种智,即真实智慧也。’昙鸾大师云:‘相好庄严即法身。’是画龙点睛之笔。《宗镜录》曰:‘至理一言,转凡成圣。’经此一点,大地无寸土。世多谓净土偏著于事相。然未知极乐世界不可思议。”《往生论》上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是大乘佛法的精髓。无为法身是法性身,弥陀净土是法性土,这就不可思议。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法性是真的,法性身是真身。所以你得到之后,它不起变化,也就是说它没有生老病死。(《大经解演义》325)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带五逆十恶的罪业,生到西方极乐,莲花化生,统统是法性身,这个不可思议!我们也许说这个人太幸运,你看本来他要堕无间地狱的,现在他到极乐世界去成佛去了。我们看了有疑惑,我们只看到他这一生这一世,没有看到过去。过去无量劫中这个人生生世世是个修行人,只是在这一生当中遇到恶缘,做错很多事,造成极重的罪业,但是他的善根福德无比的深厚,一接触佛法他就明了,他能信,他真发愿、真念佛,一日一夜的工夫他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一句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他一日一夜把他无量劫的那些罪业都消尽了。能不能接受?一般人不能,不可能,哪有那么容易!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善根、福德,因为自己没有善根、福德,也不晓得别人。真有善根的人,像经上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才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口念弥陀心散乱,消不了罪业。冷静去想想,其实冷静不下来,妄念太多控制不了,怎么能了解大乘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里头的奥义?我们不了解,也不相信别人,甚至于连经教,连佛菩萨都打了很多问号。这样的心态,不但不能消业,它在那里增长罪业。真正明白之后,你会念佛了,这种罪业很快就消掉。这都是诸法实相,事实真相。(《大经解演义》325)

这两句话我们要记住,实相无相,真智无知,这两句话很不好懂。无知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清净,要有知就不清净,有相就不清净,无相才真清净,无知才真清净。无相,起作用能现一切相,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大经解演义》325)

学佛真正的功夫就在放下,你知道得再多,放不下,没用处。知是看破。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看破之后你就放下了。放下又帮助你更深一个层次的看破,这个看破又提升你更深的放下、更广的放下。其实佛法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没有别的。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所以至理一言,看破放下,转凡成圣。这四个字你真懂得,你就成就了。惠能大师懂得,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师就彻底放下了,把妄想分别执着统放下,这大乘教讲顿舍、顿悟、顿修、顿证,在那一剎那他就转凡成佛。(《大经解》325)

小乘有降魔,大乘没有,大乘才真正透彻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佛魔平等。我们以一念清净心,魔就是佛,魔来护持;我们的心要不清净,佛就变成魔,他就来干扰你,这是事实真相。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面,外面无佛亦无魔,问题在内心。你要用清净平等觉来看,魔都是佛;如果用染污、用分别、用执著,佛都是魔。这是大乘跟小乘不同的地方,大乘确实境随心转;小乘不行,小乘人还是被境界所转。大乘里面特别是净宗,一个目标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全都放下。魔就护你的法,这样的人非常稀少,几个人去成佛,他也很欢喜。人太多,他就不欢喜,魔无非是想控制占有,控制的是娑婆世界,你想离开,他就会给你留难。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业力能敌须弥、能深大海。吉凶祸福不在外,全是心态。纯净纯善,无往而不利。心行不善,处处是凶灾。如果念头行为跟魔相应,恼害就现前,念头邪了、歪了就是魔,自己本身是魔,所感全是魔,五阴魔。心正、行为正,感的全是正,正是极乐、华藏,一切有情众生全是诸佛如来。

离法爱,放下对法的贪爱。世间法的贪爱能放下,佛法的贪爱也要放下。佛法是因缘生法,没有世间法哪来佛法?所以佛法是依世间法相对建立的,世间法是病,佛法是药,有病才有药,没有病哪来的药?病没有了,执着药,又生病了。病没有了,药也不要了,那叫健康,恢复健康,恢复正常。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看破是放下的根本,知是看破。诸法实相不能不知道,真正知道了你就肯放下。一点一滴慢慢放没关系,只要你肯放,你的知愈深愈广;如果你要是不放,你的知就限于现前这个境界,没有办法更深更广,你的智慧浅,小智慧,不是大智慧。真肯放下,你的智慧愈来愈大、愈来愈深,就这么个道理。修行自始至终,始是初发心,终是证得圆满的佛果,秘诀就在看破、放下。看破是观,放下是止,止观双运,止帮助观,观又帮助止,这两个原则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遍法界虚空界,凡夫修行成佛,法门再多,无量法门,原理就是这一个。违背这个原理,那就是邪道、邪法。(<大经解>335)

灵媒附体传达的信息,你一定要了解,千万不要误会,误会你就上当。你用智慧,善体会他的意思,他们是佛菩萨,不善体会他们都是魔王外道。外面境界,记住,佛说的,“无佛亦无魔”。佛跟魔从哪里来?从你心里头生的,你心是智慧全是佛,你心里面是烦恼全是魔。由此可知,外头境界不是佛也不是魔。传来信息说你是菩萨再来,你是真的菩萨吗?假菩萨!别说菩萨了,菩萨身边的人,他有没有六通?六通是什么境界?小乘阿罗汉的境界,大乘七信位菩萨的境界,十信他才到第七信,六种神通具足。没有六种神通,你是凡夫。你是佛,迷惑颠倒的佛;你是迷惑颠倒的菩萨,大家都是。(《大经解演义》第337)

「当知道品即四谛之道谛也」。四谛是苦集灭道。总的来说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总一切法,四谛也是总一切法,比三学讲得更细一点。「迷中轻故,从理得名」,这是迷得轻,一接触大乘经教他就明白了。迷得重的人,「有苦可离,有集可断,有道可修,有灭可证」,迷得深的人。对於诸法实相能完全了解,不迷惑的,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无有一法可得;世间法不可得,佛法也不可得。(《大经解演义》340)

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宗派,只要把功德回向给净土,没有一个不能往生。净宗法门太大太大了,无一不包容。不是修净宗的,只是修学大乘,因为它大乘法,只是修学大乘的无论哪个法门,回向统统能得阿弥陀佛的加持,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大经解演义》342)

「离法爱」,非常非常重要,「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就是因为法爱。法爱是什么?对於佛法产生爱,

这麻烦!爱是烦恼,七情五欲里头,七情里面喜怒哀乐下面就是爱,这是感情用事不是好东西。所以「离法爱者,谓於中道之法,远离爱著之心」。(《大经解演义》342)

十乘观法能发九境魔事,大乘经上讲的,一切凡夫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再就是欲界第六天的天魔。另外五种就是大乘里面讲的五阴,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叫五分法身,迷了都变成魔。怎么迷了?你在这里生欢喜心,你执著它了,所谓的法爱。「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尚应舍不是把法舍掉,是把法爱舍掉,对於佛法执著这个念头舍掉。法还是管用,只要不生执著就没事,它真有用;一执著、一贪爱那就坏了,把你的烦恼引起来。

道宣律师,中国律宗开山祖师,戒律精严。他日中一食,感动天人送供养。窥基大师,大慈恩寺的法相宗的祖师,经过终南山去,去拜访他。道宣律师听说慈恩对戒律不太重视,就瞧不起他。结果那天天人没来送供养,他很失望。第二天,天人又来供养,说:昨天大乘菩萨在此地,满山的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法师一听,马上就忏悔,流泪流汗,自己错了,轻慢别人。祖师尚有这种习气,现在人那用不著说了,一点小小的成就就贡高我慢,你学佛就学成魔事了。名闻利养决定不能招染,一著就坏了,你就堕落。每天晚课都要反省,真忏悔。知过就改,天天改过自新,天天有进步,特别要当心魔事。(《大经解》343)

「《宝积经》曰:「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阎罗王说的是真话,我不能给你罪过,罪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受,我没有权力来加罪与你,来惩罚你,阎罗王说我没有这个能力。这些果报是你自己作罪,你今天来到此地,自自然然来到此地,是小鬼去抓你来见阎罗王。那小鬼是阎罗王派的?不是。小鬼是谁?是你的冤亲债主,把你抓来了。这个要懂得!冤亲债主变化作无常、变化作牛头马面来抓你,你自己来的,自作自受。业报自招无代者,汝自作罪今日来。(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44集)

佛菩萨见善、见恶,心是平等的,心是清净的,他有理性,不动感情,纯是一片爱心。众生是享福、是受罪,那是他自己的业力,佛菩萨没法改变他。「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讲理,所以业力,佛菩萨也没办法帮你转变,只能教你,你自己改过自新回头,他没有办法把你的业力消掉。(《大经解演义》352)

一切众生都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你没有感触到,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感受不到,这三重障碍,说老实话,障碍不住佛光,障碍不住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障碍不住。障碍你自己。障碍你自己的自性,你见不得性。这个障碍也不是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一念迷而不觉,一念迷惑!所以你智慧发不出来。如何把这一念迷惑去掉?头一个就是孝敬,大乘经讲的,把孝顺父母这个心行扩大,孝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你就成佛了。为什么?佛就是这种孝顺。如果我只孝顺我的父母、我喜欢的人,讨厌的人我才不理他,那你就永远迷而不觉,因为你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大经解》353)

大乘菩萨戒经说的是真话,不是比喻,「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才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大孝,把所有的迷惑全都突破了。心量放大放大再放大,把烦恼习气都给挤破了,都透出去了,这才管用。心量最小的、最窄小的就到地狱去了。心量大到无边际,就跟极乐世界完全相应。(《大经解》353)

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大到宇宙,佛法讲法界,小到微尘,它是一体的,一一圆具一切德,一一圆具一切妙,这个境界《华严经》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解脱是大自在。谁证得?普贤菩萨证得。四十卷《华严》最后的一品经,品题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行愿是能入,不思议境界是所入。摘自净空老法师主讲的。一切境界皆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没有例外的,问题是我们不会。我们的根真的是钝,迟钝,几乎到麻木不仁,看经看不懂,不想看了,听经听不懂,也不想再听了。可是他很善於胡思乱想,从胡思乱想中看起来好像他并不笨、不迟钝,这就是谚语所谓错用了心,你把心用错了,你没有用正,把心用偏了,把心用邪了。偏到二乘、十法界去了;邪了会邪到三途去了,比偏可怕。如何将心用到正、用到圆、用到妙,那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佛菩萨与凡夫有什么差别?就是他会用心,我们不会用心,除此之外,找不到差别。会用心的,显示出来实报庄严土。现前社会,大家用心不但是偏而且是邪,偏邪到极处,那果报就不好了。(《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55集)

自性里有圆满的智慧,迷了之后实际上还是起作用,扭曲了,作用产生变化,无量无边的智慧变成无量无边的烦恼。你的德能也变了,变成造业。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苦报。怎么变的?识变的。什么叫识?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有这个东西它就变质,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变成地狱。觉悟之后地狱没有了,六道没有了,再向上,十法界没有了,你回归自性,你在实报庄严土。虽然回归自性,你的无明习气没断,习气要是断了,实报土也

是假的,也没有。只有一个真的,常寂光土是真的,常寂光土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真如、就是如如。(<大经解演义>357)

我们跟诸佛菩萨什么关系,我们跟这个宇宙是什么关系,我们跟一切众生是什么关系,这是大乘佛法的伦理,伦理是讲关系。这个关系说到了极处那是一体,不能分。大宇宙像是我们这个身体,我们是身体里一个细胞。说细胞说得很大,细胞里一个分子、电子、粒子,量子科学家说小光子,大概是佛所说的极微之微。如果没有这个极微之微,这身体就不存在。如果物质现象不存在,这个宇宙之间没有一样我们所谓的实体,凡夫所说的实体。大乘佛法无比殊胜,就是把真相告诉我们。我一生就是存一个感恩的心,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我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我三个老师缺一个都不行,我都不能成就。(《净土大经解演义》361)

到极乐世界,你受用到真实的利益。六根的受用。那边有六根、有六境,没有六识。转识成智了,没有六识,有六智。眼的见不是眼识见,我们现在是眼识,识是什么?分别执著。法身菩萨不用识,识没有了,用什么见?见性见,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相有见闻觉知,性只有一个,六根全见性了,大彻大悟。

我们的身就好像一个电台,念头一动发射出去,遍法界虚空界全收到,没有人不知道。有接收到,但是不知道,我们现在机器有故障,十方世界那个资讯从来没中断,我们在接收,但是不知道,没有感觉到,这机器不灵了,麻木不仁,不是没收到。六道凡夫迷了自性,原因在此地。

我们修行,心清净了,就能收到信息,愈清净愈灵敏,收到的感受的就愈多。如果心思一乱,能力立刻就失掉。可是我们发出去的,念念都没间断,我们发出去思想,精神波动,我们的造作是物质,身体的波动,统统遍法界。诸佛菩萨收到。有修行的人清净心特别敏感,灵敏。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

自己所造的一切业,不但发射,而且还保存资料,有资料库,阿赖耶里收藏这些种子,就是你的档案,永远不会失掉。无量劫中,世界有成住坏空,资料库不会坏,资料库不是物质,它是精神现象,所以它永远不坏。大彻大悟时,这些资料重新整理过了,转识成智,把所有的资料转变成智慧,这叫后得智,无所不知。

般若无知是根本智,从根本智起后得智,无所不知。所以烦恼无尽不怕,一转变之后就智慧无尽,烦恼没有了,智慧就没有了,转烦恼成菩提,贵在转变。特别是生活在现代,灾难频繁,最重要的把心转变过来,纯净纯善,重要!我们是纯净的心,纯善的心,就没有灾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大经解演义》364)

佛法里有开悟的,儒、道也有开悟的,得定空间维次就突破,神通就现前。神通不稀奇,神通是人的本能,心清净它自然现前。神通为什么失掉?心乱了,妄想杂念太多,它不能现前。如果心真做到纯净纯善,妄念很少,没有妄念,天眼、天耳、他心、宿命通全都现前。神通是众生的本能,以妄想分别执著不能证得。

莲花用来表法,希望人心像莲花一样。在植物里面,因果同时,莲花显示得最明显。在还没有开时,莲花在苞里面已经就有莲子,花开时,莲子就成熟,花是因,莲子是果,因果同时。不像一般植物先开花后结果,因果不同时。莲花让我们很明显的体会到,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时,因果不二。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众生起心动念,起一个善念是因,善果确实显示出来了,我们人不知道。古人笔记里面有记载,善人才动念,善行还没成就,果报在天上,天上宫殿好像都给他做好了,就等他去,可是人间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同理,我们动了一个恶念,大概地狱已经给你造成,你不知道,等到你命终之后就到地狱去了。确实因果是同时,佛用莲花来表法,意义非常深远。也就是说提醒我们,时时刻刻知道起心动念那就是因,何况言语造作,你那个因就圆满了(《净土大经解演义》367)

观音菩萨有多少?无量无边!凡是修学这个法门的都叫观音菩萨,修学地藏法门的都叫地藏菩萨,修学普贤法门的都叫普贤菩萨。菩萨级别有多少个?五十一个等级,他是哪个年级的?有初信位,有十信位的普贤菩萨,有初住,有初行,有初回向、初地,他是哪一个等级的?我们就明了了,就不会感觉得奇怪。再听说这是什么菩萨、佛再来的,我们就用平常心看待,正确。他是,我也是,你也是,人人都是,《华严经》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学哪尊佛,你就是哪尊佛。学阿弥陀佛,你就是阿弥陀佛;学药师如来,就是药师佛。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都赞叹,学阿弥陀佛的人特多,阿弥陀佛周遍世界。(《大经解》369)

贪瞋痴在末那识里不造业,有毒性在,没有缘,必须通过意识,缘就成熟了。意是第六意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这就造业。三毒在末那识里潜伏,我们叫潜意识,到第六就发作,就真起作用。所以「三毒击意,发动身口,

造一切业」,染业、净业、善业、恶业,种类太多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为什么?它是念头生的。

佛是什么心?净业三福前两句是根,「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佛心,《菩萨戒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个孝遍法界虚空界。孝亲如是,尊师亦如是,一切众生皆是如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要不要尊敬孝敬?戒经上佛说,一切众生都是自己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能不孝、能不敬吗?真正有孝敬,一切功德就圆满,无量无边的德行都是从孝敬生出来的,孝敬是大根大本。我们把孝丢掉了,敬也没有了。心坏了,不是孝心、不是敬心、不是真诚心。所以学圣贤之道、学佛菩萨总是格格不入,读经多年不明其义,听教多年不能开悟,原因都在此地,把孝敬丢掉了。世出世间法,祖师大德都教导我们要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不但是净宗,整个佛法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没有这个根,你当然学不会。我们对人没有慈悲心,不懂得十善业,净业三福头一条教给我们的,一句都没做到。所以多少人说我们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没有道理,你没有根。 (<大经解演义>372)

第一福是人天的根,这个根没有就不能做人。这一生侥幸得个人身,来生决定得不到。做人的条件就是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做人的根,这四句做到你不失人身。第二条是二乘根,声闻、缘觉。第三条是大乘的根。第二条必定有第一条,第三条必定有前面两条,他才能上得去,没有前面两条上不去。佛说得很清楚,这三条他老人家讲,「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违背这三条你的根没有了,你怎么能成就? (<大经解演义>372)

四维八德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人人都能够遵守,这个世界很美好。《弟子规》是这十二个字的启蒙。顺人性者昌,违背人性是灭亡。现在问题是没有人教。电视网路在教,教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与这十二个字完全相违背了,把人教坏了!要负因果责任。真正细心去想想因果,太可怕了。

李老师常说的,要听佛弦外之音,那话里头有话,你要会听。你死在句下,你就错了,你不会听。读经不可以死在文字之中,所谓不能死在句下,听经不能死在言说之中。马鸣菩萨教我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那真的叫会听,读经他会读。用妄想分别执著来读经,你所读的那些意思全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没意思,全是你自己的。如果你自己真能够离一切相,那意思就出来了,什么意思?无量义。不同根性的人来了,对你用这个义,对他用那个义,全是正确的,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不是从阿赖耶识流出来的;(《大经解演义》391)

迷的人完全为自己,自私自利,所谓以人为本,他就以他个人为本;觉悟的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觉悟的人,我相在不在?在,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在,怎么说无?不执著,知道这些相是幻相,有是幻有,不是真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楞严经》说「即相离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

「唯因世间遇缘有大乘小乘之差异,故往生后有上辈中辈之不同。净宗乃最极圆顿之教,大根大器之凡夫,若能信受,圆解圆修,则与常人日劫相倍」。什么叫日劫相倍?圆人修一天,等於平常人修一劫,为什么?平常人业障重,烦恼习气重,一点一滴斤斤计较,到哪一年你才能得清净平等心?(《大经解》392)

圆人是大根大器。大能包容,能包能容,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不能包容。上包容诸佛如来,下包容恶道众生,平等对待,没有分别、执著。这样人修行一天,等於有分别、执著的人修一劫。经典里处处劝我们发大菩提心,道理在此。大菩提心一发,你修一天,别人修一劫;修个几十年,从下下品就修到上上品。

‘发心作佛’即发起‘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心。盖能发如是心者,本来是佛。此‘作佛’之‘心’,即本来是佛之心。故下复云。此心‘广大’,竖穷三际,横遍十虚也。‘究竟’。究极真际,穷尽法源也。‘长远’。明寂真常,永离生灭也。‘普备’,具足一切,无欠无余也。(黄念老《大乘无量寿经解》)「无欠无余也」,没有欠缺,也没有多余,圆圆满满你全得到了。圆满的智慧、德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圆满的福报。你得到的,不是几千个亿、几万个亿,那太渺小了;你得到遍法界虚空界,所有法界你全得到了。那是万万亿万万亿都不止,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的,全是心现识变的。

如是之心,功德不可思议。若能一发此心,便能倾尽无始以来生死与诸有沉沦。更以功德回向菩提,定能上证佛果。所有功德,决不唐捐,无有损失与消灭。道绰大师此语,直截道出菩提心之功用,超出情见,微妙难思。(黄念老《大乘无量寿经解》)菩提心一发,能倾尽无始以来的生死与诸有沉沦,诸有沉沦就是六道轮回,你就能了生死、出轮回。「更以功德回向菩提,定能上证佛果」。这些功德都不要,我只要无上菩提,你就证得无上菩提,证得佛果。「所有功德,决不唐捐」,你所有功德决定没有损失,不但没有损失,也不会消灭。菩提心有这么大的作用。

想发菩提心,我从哪里发起?「此心广大,周遍法界」,你从里面发起。你心量还小,这个人不容他,那个人也不能容他,那你就知道你没有菩提心,你念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首先要包容、要平等。你从这地方细细去反省,就晓得了,你有没有发心。具不具备极乐世界的条件就知道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395)

「《大智度论》云: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被缚;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被缚」,缚比喻作烦恼。你见般若、不见般若,全是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没离开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把你绑得紧紧的,不能动弹。你用妄想分别去见般若,用妄想分别执著不见般若,你根本就不懂般若。「若人见般若,是则为解脱;若不见般若,是亦为解脱。」解脱是得大自在,把它解开,解开什么?烦恼解开了;脱是什么?轮回脱离了,十法界脱离了,生死脱离了,见般若就脱离。你看一个见般若、不见般若都被烦恼拘束住了,一个见般若跟不见般若全得到解脱,什么原因?不执著。你见般若跟不见般若都没有起心动念,你是真的般若现前。有没有般若?般若是假名,自性清净心里头一法不立,怎么会来了个般若?见般若跟不见般若他都不著相,不著名字相,他真的见般若,他真的得大自在,没有烦恼、没有生死、没有染净、没有邪正、没有苦乐,真解脱了。世出世间这一切相对统统都不见了,干干净净,惠能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境界是自性清净心。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净土大经解演义》第398集)

「问:经言离四句,绝百非,其意何居?答。但举一对,便成四句」,如有无是一对,一异是一对,断常是一对,真妄是一对,大小是一对,邪正是一对,只要举出一对就能够变成一百句。「且有无四句,若云有,是增益谤」,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有上再加一个有,这就错了,这是毁谤,增益谤,加不得,它恰到好处,你加一点就错了。「若云无,是损减谤」,也不能减一点,人家恰到好处。加一点是过失,减一点也是过失,人家已经到了圆满,圆满是不增不减。「若云亦有亦无,是相违谤」,有不是无,无不是有。「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既俱有过,故须离之。根本四句既尔,枝末四句乃至百句皆非,故须绝之。」

「断常、一异等四句例知」,真妄、邪正、苦乐,一切莫不如是,「然此中根本四句是外道见」,佛门以外修道的人有这个见解,有说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枝末四句等,三乘亦未全离,唯佛究尽,故云离云绝也」,离四句,绝百非,谁做到?佛是圆满做到。三乘还没有清楚,这是学佛知见上的问题。把知见放下,真性才能现前,知见障碍了我们明心见性。知见有,不能在知见上再加知见,或是知见上再减损知见,那就错误,叫画蛇添足。知见是自性般若的起用,自然的,不通过思考,通过思考就变质,不通过思考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起用,那就完全正确。只要有一点点意思在里面,就错了,就变成四句百非。

「不行而行,即无求而求。虽知理体无求,菩提无得,仍备修万行」。我们依然是圆满的修学万行,十善业道、六波罗蜜、普贤十愿,这是万行的纲领。展开来,像十善业道,小乘把它展开变成三千细行,十善业变成三千条。大乘菩萨把这十条,十善这个十条展开为八万四千细行,这叫万行,通常在佛门讲六度万行。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一法展开无穷无尽。得真修,真正落实,「以感菩提,妙契中道」,只管去修,不要执著、分别,不要起心动念,自性性德自然现前,就是菩提,就是中道。凡夫要修六度万行,实在讲是对付业障,是消业障的好办法,消除罪业。布施消贪婪、贪心,这是烦恼,持戒是消除我们的恶业,忍辱是消除我们的瞋恚,精进是消除我们的懈怠、懒散,禅定是对散漫,般若是对愚痴,化解我们的愚痴。业障消除了,性德就现前,自然现前,那叫做般若,叫做智慧,叫做性德,在此地叫菩提、叫中道。要不真修,这些你不能发现。真正修行,自然的感应,自然的契入,契入就是你证得了。(《大经解》398)

德行是什么?德行是断烦恼,有烦恼就没德行,烦恼断了德行就现出来了。德行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烦恼把自己的德行障碍住了、染污了,只要把烦恼去了,德行就现出来了,这是自性本有的万德万能,个个都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本来是佛,他本来是佛,个个本来都是佛。(《大经解》400)

宇宙之间没有相对的东西,苦乐二边都舍掉了,真乐。大涅盘的乐,清净寂灭之乐,如来果地上才体会到。常乐我净是性德,自性的四德,明心见性,你就得到了,没有见性这四个字有名无实。所以小乘教讲无常、无我,苦、空、无常,佛常常讲这些,这是教小乘,破他的情执,大乘里面讲真常,真正有常乐我净。

世间人有智慧,因为染污把智慧变成烦恼、变成妄想、变成执著。大经里常说「烦恼即菩提」,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叫烦恼,悟的时候叫菩提,一桩事情。「转烦恼为菩提」这句话是决定正确,不会让人误会;「断烦恼证菩提」,烦恼真的断了,菩提就没有了,你证什么菩提?只是迷悟的差别,从迷转到悟,那就是烦恼断了,菩提生了,就这么个意思。由此可知,烦恼是永远断不了的,菩提是永远出生无尽,就是智慧。不放下,烦恼就转不过来;要转过来,才真正享受到和谐幸福美满的一生。转不过来没有,假的,再大的福报、再高的地位都没有幸福可言。(<大经解>402)

放下分别执著,从这下功夫。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连习气也要放下。将来临命终时走得潇洒自在,一点障碍都没有。放不下,才有冤亲债主惹麻烦,障碍你;真正放下了,冤亲债主找不到你。冤亲债主找,不是找你的身,他找你的灵。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有灵魂;妄想分别执著没有,灵魂也没有了,冤亲债主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你了。灵魂没有了,你变成什么?你变成灵性。灵性,冤亲债主找不到,他找不到性,因为冤亲债主也是假的,他不是真的,假的只能缘假的,缘不到真,你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所以做假的不行,做假的麻烦很大,咱们一定要真干。(《净土大经解演义》409)

「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般若智慧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它不是从外来的,障碍去掉了,它自然现前,德能相好亦复如是。记住佛在《华严经》透的信息,「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就是讲的自性,自性里面本来具足般若智慧、万德万能、无尽的相好,自性统统具足。

对空有的定义要清楚,误会就是豁达空。拨因果,以为没有因果报应,认为迷信,不科学,就是「莽莽荡荡招殃祸」。招来病痛是殃祸;招来邪知邪见,引你到三途去,是灾祸。对环境来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就是社会动乱,秩序失常。山河大地不坚固了,许多灾变,与我们起心动念有密切关系。(《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10集)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老师教了我,我自己干了六十年,真的,确实有求必应。如果求名闻利养、人间富贵,能不能求到?能。那个不究竟,那个等於说是你拿著黄金金条去买个糖果吃,错了!我们不求人天福报,专求极乐国土,亲近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你什么都得到了,你得到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你得到的是大圆满,跟阿弥陀佛一样成佛去了,成佛之后,像阿弥陀佛一样普度众生。成圣成贤不如成佛菩萨,圣贤没出六道轮回十法界,没有回归自性;只有成佛,真的回归自性,把自己的身心跟整个宇宙融成一体。佛菩萨跟圣贤不一样,圣贤没有把自己的身心跟宇宙融成一体,佛菩萨做到了。 (《大经解》412)

《往生论》曰‘二乘种不生’,《净影疏》解之「小乘众生先虽习小,临欲去时,要发大心,方得往生」,临命终时修小乘的,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大乘,转小成大就能往生。所以在临终往生时,一定是回小向大。小乘人临终回小向大,就能生到极乐世界,而是中辈往生。。(《大经解》413)

佛身湛然常寂。我们的真身也是湛然常寂。众生就是迷,迷的时候,见有去来。有去有来。如镜中形,没有离开这个画面,非内非外。如梦中事,不有不无。我们眼前的境界,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你就见到诸法实相。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只要有起心动念,就有因有果;不起心、不动念,因果就没有了。所以因果这个事相,源起在最初,跟宇宙、跟我们这个生命同时起来的。一念不觉,没有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从这个之后就有因果,一念不觉是因,能生万法是果,它就开始。一念不觉是个自然现象,以后都是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净土大经解演义》414)

「《圆中钞》云:凡是见佛,须论感应。若平居参禅,或修空观。既宗扫荡,佛亦不立。苟有所见,悉为魔境。」修空观的,学禅的,禅宗,学性宗,明心见性的,他们完全修的是清净心。清净心里什么都没有,如果见佛了,那是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相是虚妄,见到极乐世界也是虚妄,与他所学宗旨不相同。

凡夫跟诸佛如来有什么差别?迷悟不同,除此之外毫无差别。觉了就是一念清净心,迷了是一念执著心、一念分别心、一念妄心。一念清净就冥契理体,理体就是自性、是真心、是妙觉,就入於一念,没有二念。一念就是真心、就是自性、就是常寂光,再生一念就迷了。正念无念,无念叫正念。念无想定,他还是有念,有个无念,无念还是一念,无想,无想还是有一个想,想无想。所以无想定也就是无念定,在第四禅,外道天,他本来是学佛,学成外道了,误会了。这些现象、事实都要明白,不明白,有一天我们遇到这个境界也堕入其中,自以为证得涅盘,自以为是妙觉,哪里知道全错了,没出六道轮回。

灾难是贪瞋痴慢疑所感召的,不是自然灾害。自然决定没有灾害,自然是一切美好的圆满。圣贤之道没有别的,就是随顺自然,那个所感得的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破坏自然,麻烦就来了。所以一切灾难无不是心行不善之所招感。对个人,贪瞋痴慢疑都是得病的病因,把这五样全都放下,你身心健康,不会有病痛。

菩萨证到究竟的果位,「归无所得」,一样也没得到。为什么?全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迷失自性,这些东西虽然

有,你得不到受用,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三途,你在那里受果报。迷了它变质,觉悟了它回归真常,所以叫归无所得;得到的是你自己本有的,所以佛才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天堂地狱在哪里?空空如也,自性本空。可是什么?你一个善念就现一个天堂,你一个恶念就现一个地狱,这个念头会现相的。你现这个现象别人不知道,你自己感受到,天堂你有乐受,地狱你有苦受。苦乐感受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不知道,可是佛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有智慧,佛不会制止你,他如如不动,看你造业受报,什么时候你罪受得太多太苦,你不想再受了,这个时候佛就来度你。为什么?你觉悟了,不想再搞轮回,他才来帮你忙。你还没有觉悟,佛不会帮助你,不是不慈悲,是你不能接受,是你没有感,佛就没有应,你要有感,他才有应。(《大经解演义》437)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是干什么?黄叶止啼。你就晓得佛法是什么性质,佛法也是假的,哪来的佛法!因为你在迷,帮助你破迷开悟这个法叫佛法;你觉悟了,觉悟这个法就没有了。好比你有病,我拿药给你吃,病好了,药就不要了。病好了再吃药,你不就又吃出病来了吗?这就是佛在《般若经》上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告诉你佛法不是真的。过河要用船,船是工具,佛法是个工具,帮助你过河的。过河之后就把它丢掉,不能把船背上去,要明白这个道理。过了河还把佛法背上你又完了,你又堕落下去。你看这个心地多干净,连佛法也没有。 (大经解441)

一切法属因缘,缘聚这法就现前,缘散就没有了,它不是真的。一切法统统是缘生的,人因缘生法,动物因缘生法,花草树木因缘生法,山河大地,乃至太空星球,没有一样不是因缘生法。《中观论》上讲得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不等於无,空说明什么?它没有实质的本体,没有自体,缘聚缘散而已。缘也不是真的,缘也是缘生的,你把它看透了,你不执著、不分别它,它不碍你的事,你不碍它的事,可以共存共荣。你才在一切法里头得大自在!把真正的我找回来了。身不是我,真正的我是灵性。灵魂是在迷的状态,觉悟了叫灵性,灵魂出不了六道,觉悟了他就超越六道,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大经解演义441)

一切事有前定,前怎么定的?前面造的因,后头有果报,这叫前定。但是这种定,不是一定的,它是活的,它会改变。怎么改变?你每天念头不一样,本来是恶念,现在闻法转成善念,果马上就改了。我们世界本来是美好的,特别是中国,千万年前老祖宗教得好!要感祖宗之德,要知恩报恩。(《大经解演义》448)

「舍觉分,舍所见念著之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是为舍」。不再回忆,真舍了。如果常常想著过去,你没舍。想著过去一些善事善行,这是好的,你没舍;过去所做的一些恶事恶行,你要是不舍的话,将来就感三恶道的果报。要是常常忆念善事,这是三善道的果报,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善恶二边都要舍,断恶修善,要认真去干,干完之后善恶都不要去想它,这就叫舍觉分。如果你能够舍,不再回忆,你所做的就变成功德。不舍,常常还念在心上,那就变成福德。福德、功德就是这么说法的。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事是一样的,都是好事,一个是念念於怀,没有放下,福德,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三善道受报,到那里去了。所以功德不容易修,福德容易。学佛的同学十之八九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福德我们一定要分清楚,真能够舍掉,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那你所做的全是功德。 (《净土大经解演义》460)

禅定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方法。所以要觉了诸禅虚假,为什么?自性本定,那是真的。所有这些修禅定的方法,得到禅定的境界,都不需要去留恋。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为什么诸禅虚假?你不要去见爱妄想,因为自性本定,从来没有动摇。所有禅定都是用方法来修的。八万四千法门全修禅定。

念佛是修禅定,把心定在佛号上,让心没有杂念,念佛三昧。离开禅定不是佛法,佛法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终极目标。定愈深,慧就愈大。要入甚深的禅定,深到最后是自性本定,不用修的,本来就在大定当中。所以对禅定当中的境界不能执著,执著你就不能提升。永远不执著,一直向上提升,这叫定。禅定里境界非常好,非常柔和、安乐。如果对这境界一贪恋,住在境界里头,就不能再提升。所以再好的境界都不留恋。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庄严土也不留恋,不是真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实报庄严土就不见了。真的只有常寂光,也就是自性是真的。最终极的目标是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究竟圆满。

六道、十法界是一场梦、是一出戏,叫人生如戏!可别当真,要学著样样放得下。要真正明了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是事实真相,诸法实相。整个宇宙跟自己确确实实是一体。所以真正觉悟,慈悲心是性德,自性里本有的,自然就露出来,起作用了。作用是大爱、博爱。(《净土大经解演义》461)

我们这个经排列,肉眼在第一,天眼在第二,法眼在第三,慧眼在第四,最后是佛眼。可是有些经里头,第三慧眼,第四法眼。配在哪里?慧眼,阿罗汉证得;法眼,菩萨证得的;是这个讲法。义寂与望西均释为「本经所云法眼之境,与前二眼,同是俗谛,慧眼始见真谛。真胜於俗,故本经法眼第三,慧眼第四也。」俗谛智,没有离开十法界叫俗谛,佛家的真妄是从十法界分的,十法界上面是实报土,那是真的;十法界以内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阿罗汉、辟支佛,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都用阿赖耶识,没有转识成智,他们是凡夫。大乘教里面称六道为内凡,四圣法界为外凡,就是六道之外的凡夫,不称他作圣人。圣人从初住菩萨开始,圆教初住、别教初地才能称之为圣人。他们用真心,不用妄心。明心见性的人用的是真谛智。阿罗汉、辟支佛没见性,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都没有见性。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见思烦恼断了,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的习气没断。他在四圣法界修什么?就是断习气。(《大经解》465)

「若论修起之次第,先须达真,然后方能导俗,故他经中有以法眼居於第四。如《华严演义钞》」,这是论修行,修行有先后。先要看破,你才能放下。为什么你放不下?你没看破,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这世间人,真正了解因果是真的,饿鬼、地狱是真的,杀盗淫妄他决定不肯做。(《净土大经解演义》465)

导俗是教化众生。故其他大乘经有把法眼放在第四,《华严演义钞》:「为导养身,先修肉眼,肉眼见粗不见细等」,然后再修天眼。「天眼见色,未见真境」,天眼能见细色,能见六道,不能见四圣法界。「故修慧眼。慧眼见理,未能见事」,先要明白理,然后事就明白了,理要没有见到,事永远不明了。

「佛之密藏。故如探水得源,寻枝得本。得其根本,不愁枝末。古云得其一,万事毕也」。「识得一,万事毕」。「若能了了常知佛之本体,自然调伏诸根,如手握金刚王宝剑,来者俱斩,自亦不存,剑亦非剑。故善调伏,身心和顺,深入正慧。身心俱调,正慧明了,故烦恼余习不断而断」。如来密藏这个密不是秘密,而是深密,知识达不到的,知识无法理解的,这就成了密。什么东西能够理解它?智慧。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不相同的,智慧是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从外面来的,所谓是记问之学,你看得多、听得多、记得多,这属於知识。知识有局限性,不是普遍性,它有障碍。智慧是自性本来具有的,没有局限性,没有障碍,能解决问题而没有后遗症。东方学术以求智慧为主,西方最近两百年纯粹是知识,完全用思惟、想像求得知识。东方人现在也跟西方人学了,把传统疏忽了,传统是求智慧的。智慧从哪里求?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密藏就是自性,这从理上讲;从事上讲,密藏就是阿赖耶。密藏就是真心,如来藏也是从它而生的。密藏是根,如来藏是本,这根本!理不出密藏,事不出阿赖耶,你就把宇宙诸法实相搞得明明白白。清楚之后,心清净了,对於宇宙之间万事万相,你没有忧虑,你没有牵挂,你没有烦恼了。(《大经解演义》466)

「觉了法性,究竟证入如来密藏」。密藏就是自性,是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根本。我们迷的时间太久太深,不是一、两次的劝导就能回头。经过一千次、一万次的劝告,能回头那已经算是大根性的人。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真正能觉悟、能回头,能真信、真愿求生净土的,就像《金刚经》说的,他绝对不是过去生中三、四、五佛所种善根,他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无量劫中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所以我们这一生不开悟很正常,为什么?过去生中没有种这么大的善根福德。 可是佛法无有定法可说,过去生中没有种那么深的善根,如果有个二世、三世,我们这一生遇到了,能不能有成就?这是不定法。善导大师说得好,「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解释得太好,过去生中善根福德不够深厚,这一生遇到的缘非常殊胜,也能成功。遇到的缘殊胜,足以把你所缺的善根福德因缘那个功德给它补起来,这就厉害。(《大经解演义》466)

「精进不已,则明本佛眼,觉了法性,究竟证入如来密藏。故知一切妙德,无不导源於佛之密藏。一一妙德,无不还归此密藏。」这句话就说得妙极,这是个最大的循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开始迷了,愈迷愈深,沦落到六道,无有出期。因为有本觉,这就是我们能够还源的一个根源,本觉是密藏,不定在什么时候遇到缘,它放一个闪光,时间虽短,但是非常可贵,为什么?有一念就会有第二念、第三念,希望觉悟慢慢增长。觉增长,迷就下降。经无量劫,你本觉的光明逐渐能起一点作用,这个时候自然感得诸佛菩萨来帮助你。最后帮助你修行证果,证到妙觉位又回归此密藏,这大循环,又回到那个起点。《楞严经》上有人问释迦牟尼佛,回归到原点之后,就是证到妙觉果位,会不会再迷?这是个问题,好像是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问的。佛告诉他,不会再迷了。佛举个比喻,譬如黄金,从矿石里面冶炼出来的,炼成纯金之后,它再不会变成矿石,佛用这个比喻,为什么?它经过锻炼。(《大经解演义》466)

「而未知无明与法性,本为一体。法性如水,无明如冰。现相虽殊,究其本体,则无明之冰举体是法性之水」。

无明是迷,法性是觉,觉迷是一不是二。迷是迷於法性,觉是觉於法性,体都是法性,所以迷悟不二。这是诸法实相。所以真的说,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觉迷是一,凡圣也是一,大乘教叫做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你完全证得了,你通达明了了,二边都放下了。迷悟二边,迷放下了,悟也放下了。迷放下了哪来的悟?好像一个人生病了要吃药,病好了药也不要了。就是《般若经》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法是迷。法是什么?法是帮助你觉悟的,你真正觉悟了,法就不要了。(《净土大经解演义》468)

无智是真实智慧。有智,有智就是无明。所以智慧跟知识不一样,有智是知识,无智是智慧。般若无知,它起作用是无所不知,妙!知识怎么样?知识是有知,有所不知;智慧是无知,无所不知。智慧能解决问题,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有知,肯定有自私自利夹杂,那就把问题愈来愈复杂了,不能解决。无知,不但没有自私自利,连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都没有,他所现的是自性里头圆满的智慧。所以无智亦无得,这是自性圆满的显露。他得的是遍法界虚空界,得的是大圆满,不是在里头得一个。这是一切法里头,至真至实无上的妙法,经教里称为究竟一乘。这些都要先把它记熟,时时刻刻能提醒自己,这叫观照。「又曰: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我们拼命追求,得到什么?生死轮,这是轮回。起心动念造轮回业,怎么能出轮回?最重的就是执著。六道轮回的业就是执著。坚固的执著,这是成见。成见放下了,就能够恒顺众生,不再执著。分别心放下了,不但能恒顺众生,能随喜功德,这是真智慧。

菩萨无为而无所不为,虽无所不为,真的是无为。为什么?他无所得。他为什么还要为?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没有自己,这是菩萨。为别人,里面也有一分为自己,还是为自己。菩萨是丝毫自己都没有。菩萨度化众生,所有一切设施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他要起心动念,就堕无明里了,就退转了,决定没有。所以,这些圣人的境界,我们完全不知道,他做这些好事是不是有提升自己境界的念头?没有。他要有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不是菩萨。是不是提升?真提升,无念无为才提升。有念有为只有往下坠落,哪有提升?没这个道理。我们学佛,头一个要学随缘,什么都好,不要自己有意思,不要自己一定想这样做、那么做,得到这个、得到那个,都不要,你才真正与大乘相应。否则的话,学的是大乘,但是所作所为依旧是凡夫行,依旧是轮回心,大乘真实的利益你没有得到。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你才真得到。 (《净土大经解演义》471)

「又实智者,体也。权智者,用也。如来成佛之本体,在於实智」。实智现前就叫成佛。实智,本有的,现在迷了,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回来?大乘里,佛说了一个总原则,戒定慧三学。你要不用这个方法就永远迷到底,不会觉悟。觉悟是自觉,不靠他人,诸佛菩萨的帮助只是引导、诱导你,一定要你自觉自悟。

实智怎么证得?离一切相。放下就是真心,揽取就是妄心。这也就说明佛跟众生不相同在哪里?就在这里,众生心里有这三种现象,物质、精神、自然现象,这叫众生;这三种现象没有,他的心就是真心,用真心的就叫成佛。菩萨这三种现象还有一种没放下,就是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放下了,菩萨。阿罗汉放下物质现象,菩萨放下精神现象,佛陀连自然现象都放下,真的是一尘不染。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能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不就是佛吗?不放还是佛,换个名词,叫众生,众生就是糊涂佛,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迷惑颠倒的佛,就这么个意思。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净土大经解演义》472)

《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注解,古注很少,只有一种,前清灵椉父法师的《科注》,在五重玄义里面标题标得好!他用性识,性是自性,识是阿赖耶,性能生能现,识能变,他讲圆满了。《科注》依天台大师五重玄义,这五个科题都用性识。学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佛的教诲,最重要的,告诉我们本来是佛,智慧、德相是自性本有的。我们真的相信、真的接受,对外那一种希求的念头就断了,不会再想向外去求,向外求不到,向外求的全是知识,不是智慧,求智慧一定向内求。所以佛的经典叫内典,说明佛所说的是自性流露的,不是知识,不是释迦牟尼佛广学多闻而来的,他全是自性流露。 (《净土大经解演义》473)

为什么放不下?没觉悟,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以为这些假东西都是真的。特别是认为佛法,世间都是假的,佛法是真的,这是什么人?小乘,你有能力出六道,你出不了十法界,什么时候知道佛法也是假的,你才能超越十法界。自性清净心里头三种现象都没有,三种现象都放下、都没有了,你就回归自性,你就证得妙觉。这三种现象,物质现象头一个你要把它空掉,真正知道不断之假,或者用经上讲的「不断之无」,它根本没有,你执著是错了,包括这身体,身体是物质。起心动念是精神现象,思惟想像这个东西是什么?身体死了,这个东西存在,叫灵魂,身有生死,灵魂没生死。(《净土大经解演义》474)

我见比身见还要深一层,身见是在外,我见在内。用个简单的比喻诸位能体会,我见粗的是身,以为身是我,细的以为灵魂是我,身不是我。认为灵魂是我,比认识身是我要深一层,身容易丢掉、容易放下,灵魂可不容易。灵魂是不是我?不能说不是,也不能说是。什么原因?它迷了,迷而不觉,迷了他出不了六道。如果它觉悟了,觉

悟叫灵性,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那是把真的我找到,大乘教讲「常乐我净」,真有我。所以我,自性是我,真性是我,真如是我,真心是我。我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我真大!(《净土大经解演义》477)

像我们现在,我们现在是解悟,明白了,不是证悟,不是证悟就是不得受用,明了、知道有这回事情,不得受用。根据佛所说的,七地之前都是解悟,不是证悟,八地证悟了。证悟所得到的受用跟佛一样,八地以上这五个位次得受用了。得什么受用?彻底放下,真的不再起心动念。(《净土大经解演义》480)

「慧度三行,此慧度有三种」,第一「生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俗谛之法,无生灭相」。第二「法空无分别慧,谓平等照了真谛之法,悟性本空」。前面是讲现象,现象无生灭相,万法皆空。这个照真是什么?就好像自性。本性有没有?有。本性是什么样子?本性本空,本性真有,不是没有,它不生不灭。第三「俱空无分别慧」,就是真俗全照,「全照中道,超前二空,悉皆平等,是为慧度」。生空无分别慧是二乘智慧,权教菩萨智慧,第二法空无分别慧,是菩萨智慧,第三种是俱空无分别慧,是佛的智慧。「俗谛,谓建立一切法」,从相上讲的;「真谛者,泯绝一切法」,从理上讲的,从性上讲的。一切法,相有性无,事有理无,真实智慧统统看清楚了。我们常讲性相、理事、因果彻底通达明了,法身菩萨。十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为体,般若波罗蜜起作用,后面这四条,方便、愿、力、智,统统都是从般若波罗蜜里头开出来的,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在日常现相起用,没有般若波罗蜜,后头这四条全都没有。「万法皆空」,这是真话,没有一样是实在的,这是极高深的智慧,真正明了诸法实相。相有性空,事有理空,你要是有执著,告诉你,因果不空;你要不执著,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给诸位说,因果也没有。因果从哪来的?起心动念因果就出现,不起心不动念因果就没有了。这是大乘经的精义、精华。

「智自在所依真如。谓若得此真如已,於无碍解得自在故」。解是智慧,无碍是没有障碍,若得此真如,明心见性,你对於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一切现象得无碍解,完全通达明白。真如的德用你统统具足,这十种作用你统统具足。十是表法,实际上真如作用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不止八万四千,八万四千也是表法的。确确实实你在虚空法界没有一样不知道,没有一样你做不到的。恢复自性的本能,这十种真如不就是自性的本能吗?学佛为什么?就是为这个,绝对不是为名闻利养。要是落到名闻利养去,就完了,真如全不见了,烦恼现前,贪瞋痴慢现前,自私自利现前,名闻利养现前。在果报上呢?你三途地狱现前,就全错了。

智慧是从净中现出来的,心不清净,只生烦恼,不生智慧。现代人的修学,麻烦就在这个地方,科学家、哲学家乃至於神学家,他用的是分别心、执著心;换句话说,他用的是第七识、第六识、阿赖耶识。相宗讲三心,这三心是妄心,不是真心,这三心生烦恼,不生智慧。如何叫自性智慧透出来?这三心不用它,智慧就现前。不分别,不用第六识;不执著,不用第七识;不起心不动念,不用第八识。不用它就转识成智,阿赖耶就变成大圆镜智。为什么?阿赖耶里头含藏的种子无量无边,有染有净、有善有恶。什么种子都有,不会丧失,永远不会变坏,遇到缘就起现行。没有缘,只有种子,它不起作用,遇到缘它就起作用。像植物种子一样,我们装在玻璃瓶里头,它不起作用。你给它放在泥土上,它就起作用,它就发芽,它慢慢就长成。所以遇缘就起作用。 (《净土大经解演义》483)

科学家、哲学家智慧为什么不现前?修行人为什么不现前?他还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那就是道道地地的凡夫。圣人的心清净,小小圣心地都清净,见惑破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都没有了,小乘初果须陀洹,大乘初信位菩萨,我们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有没有到这个境界。如果没有,那你就要提高警觉,你要不求带业往生这个法门生到极乐世界去,你肯定逃不过轮回。为什么?你五种见惑有,只有六道才有这个情形。五种见惑断掉,还在六道,但是不怕了,为什么?你有出六道的时间表。初果有期,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证阿罗汉,就出去了,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这个多难得!如果我们这一生连初果的位子都达不到,只有带业求生净土,除这个没有第二个办法。那我们就死心塌地专念弥陀,一切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专念弥陀,求生净土。能不能?能,决定得生,这不是假的。(《净土大经解演义》483)

不动地的菩萨,「一真如心」,就不动了。禅宗说「识得一,万事毕」,一切事情就圆满。佛法跟非佛法,我们怎样认知?那就是佛法是一,多绝对不是佛法。千经万论到最后归一真如心,无量法门也是归一真如心,万法归一。归一,这个一的念头都没有,圆满的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是什么样?物质(身体)跟遍法界虚空界的物质融成一体,受想行识,就是精神意念,自己这个信息场跟遍法界虚空界的信息场融成一片。还有念头,这念头是今天讲的能量,从能量场变现出信息场,从信息场变现出物质。所以物质、精神(心理现象),还有自然现象,波动是自然现象,就是阿赖耶的业相,信息场是阿赖耶的转相,也就是见分,物质是境界相,叫相分,科学能够达到这里,看到这个现象,没法子受用,八地菩萨得受用。跟遍法界虚空界融成一体,一切众生波动他都收得到,一切物质现象的波动他也收到,这三种波动都属於波动,自然现象、心理现象、物质现象,全都知道。宇宙的奥秘,心性奥秘胜过宇宙,宇宙是所现,能现是心性,宇宙是所变,能变的是阿赖耶。科学家今天发现阿赖耶,阿赖耶的奥秘他没发现。为什

么?发现他就得受用了。他现在发现,不能得受用,阿赖耶里头究竟有什么还没搞清楚。八地菩萨证得,所以他得受用,真常凝静,也就是自性本定现前。(《净土大经解演义》484)

惠能大师说的「本无动摇」,这八地。到九地,那就是「能生万法」,真如之体起了作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到法云地,不但发心,落实了,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大用,众生有感,立刻就应。「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感的能量消失,应也就没有了。感应是幻相,是帮助虚幻的众生觉悟,回归自性。

「慈阴妙云,覆涅盘海,名法云地。梵语涅盘,华言灭度;谓之海者,以其深广,无法而不容也」。涅盘就是灭度,四谛里头的灭谛,灭烦恼,烦恼是因;灭生死,生死是果报,因果都灭了。它的意思深广无际,无法不容,你还有一法不能包容,还有一个人不能原谅,你永远是凡夫,没有办法向上提升,为什么?你迷,你不知道那个人是自己,你知道是自己就自然包容。所以真正觉悟的人晓得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八地以上菩萨知道,所以他对於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对待一切众生尊敬、爱护、关怀、照顾,帮助他、成就他。为什么?成就自己,他不是别人,他确确实实是自己。 (《净土大经解演义》484)

「小乘依有余涅盘之理而观不生不灭,趋於偏空」。小乘人看的不生不灭浅,没看透。「大乘则从空入假,於有为之事相上,显不生不灭之理。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故能终日度生,终日无度,日涉万缘,一心空寂。乃能於布施、忍辱等六度悉皆究竟,而仍安住於不生不灭诸三昧中,不失定意」。「小乘依有余涅盘之理而观不生不灭,趋於偏空」。小乘人看的不生不灭浅,没看透。「大乘则从空入假,於有为之事相上,显不生不灭之理。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故能终日度生,终日无度,日涉万缘,一心空寂。乃能於布施、忍辱等六度悉皆究竟,而仍安住於不生不灭诸三昧中,不失定意」。

\念道之自然、自然严整、自然无为、自然保守、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自然所牵随。可证自然二字,实具要义。此自然二字,非外道所谓无因之自然。盖法尔如是,名为自然也」,自是自性,然是清净本然,它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是本然,它如如不动、能生万法还是本然,都显示法尔如是。这个自然,确确实实含著自性本然的意思。「自性之本然即是真如」,实际讲它就是自性,讲自性之本然是自性起作用。自性起作用永远是清净的,绝不染污,在地狱也不染污,所以他能够随类现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只要有缘他就现身。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净土大经解演义>494)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跟生心是同一个意思,所以无住就是生心,生心就是无住。凡夫怎么样?凡夫把无住跟生心看作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生心是生的真心,不是妄心。真心怎么生?无住就生,真心就现前。无住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讲的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叫无住。生心是真心,真心里头没有住,真心里头一念不生,要晓得真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是妄心,不是真心,那叫阿赖耶。真心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妄心能变,这个境界千变万化,那是谁的作用?那不是真心的作用,真心如如不动,真心所现的这个现象永恒不变。(<净土大经解演义>495)

『中表相应』,「菩萨心契中道,得於中而形於外,故表里一如,自然相应,不必安排造作,而自然严整也。」严是庄严,整是整齐,一点都不乱,表现於外的。这是佛家所谓功德,功是修行的功夫,德是什么?德就是自然严整。自然是性德,无需要去设计,而他那种庄严是你无法想像的,怎么想也想不出那么圆满。这什么道理?自性是圆满的,你想像就把它破坏了,一动念头就把自然破坏了。一个人在母亲怀孕的时候,那个胎叫名色,名是有受想行识,色它是物质,它眼耳鼻舌都还没长出来,为什么生出来时五脏齐全,眼耳鼻舌身一样不缺,这多奇妙,怎么长出来的?自然严整。如果你去设计、想像,那生出来就变成妖怪。你看那小鸡,鸡蛋,它孵出来就是鸡,小鸭,它孵出鸭,你想想,那是自然,自然严整,不能破坏它!现在人开始破坏,搞什么基因,基因就是破坏自然,这个问题严重,严重后头的结果,后头的结果一定是很不善的果报会现前,它就是违背了自然,大自然就是最美好的、最圆满的。自然严整这四个字,妙不可言!

「其中菩萨种种妙德,皆因适得其中,而自然成就」。现在人起心动念就是想怎样把自然破坏,说人定胜天,他要用他的想法来改变自然。现在发现基因,要来改变自然生态,已经开始,从动物的基因去改变它的生态,从植物的基因改变它的花果,人要吃了之后都得怪病,最不健康的。吃了这些东西,五脏六腑都会长病,这是我们中国人一般所讲的缺德,这个缺德的事情,这是干到了尽头!没有比这个更缺德的事情了。果报,学佛的同学能想像得到,他会遭受什么样的果报。(<净土大经解演义>495)

自然中自然相,念老在此地,还举《楞严经》一个公案,「如《首楞严经》狂人迷失本头,狂走寻觅,是不自然。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头宛在,何等自然」。这就自然中自然相,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为什么会起无始无明?无始是没有开始,假的,不是真的。真有开始、有终结就变成真的,有始有终。迷人戴著帽子找帽子,到处问别人

有没有看见?人家指著你头上,一下明白帽子就在头上。「歇即菩提,本头宛在,何等自然」。歇即菩提,就像《法华经》上世尊所说的「止止不须说」,放下便是,不用说,你把你想说的、要说的放下就是,禅宗讲「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开口动念就是狂走寻觅,就不自然,你念念所求的,它就在当下,就在面前,把起心动念放下,就是的,何等的自然。我们今天的毛病出在哪里?就出在起心动念想去找,想去得到。帽子戴在头上不知道,去找,没晓得本来就在头上。你想求智慧,你放下,智慧就现前;你想求福报,你放下,福报就现前;你想修德能,放下,德能本来就是,不用求。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出精彩的表演,人人都求,求不到,他什么都不求,一切现成的,五祖就选上他,为什么?他狂歇了。别人,别人狂没有歇,还到处在乱找,在乱钻,而不知道本来就是,这个真妙!所以说是「何等自然」,这句话讲得太好,能所不二,什么都是现成的。(<净土大经解演义>500)

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这是《金刚经》上讲的无住;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这是起心,生心。《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师就在这一句开悟了。二边不著,二边不离,这是大乘,这是菩萨,这是佛;二边都著是凡夫;执著空,不执著有,是小乘。小乘著空不著有,有是假的,有是假的,凡夫著有不著空。修行人常常堕在一边,著有的变成外道,著空的也变成外道。根性大利听到这些经文他明白了,对一切法的真相通达明了,不再迷惑,这叫菩萨。无住而后生心,这生心什么意思?真心起作用。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他有没有执著、分别?没有,起心动念都没有。分别执著是造业。

释迦佛八相成道的示现,他没造业,他没起心动念,没有果报。这就是佛法常讲的作而无作,你看到我在做,其实没做,没有起心动念怎么做?所以事上是假的,心里落印象那是真的,这是世俗讲真假,相是假的,阿赖耶落印象是真的。如果讲真的,从自性上说,阿赖耶是假的。它有生灭。知道自性没有生灭,就晓得阿赖耶不是真的,阿赖耶是念念生灭。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一秒钟出现多少个阿赖耶?一千六百兆,一个接著一个,生灭的速度太快,也好像是不生不灭,但是它真的有生灭。什么时候他真正觉悟了,他一念不生,灭就没有了,那就叫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净土大经解演义>498)

「悟则顿契本佛」,你本来是佛,本来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叫无量寿、无量光,一切无量,就是自性的功德。你本来就是释迦,释迦是以大慈大悲对待别人,以清净无为对待自己。统统是自己,没有一样是在外面的,造作五逆十恶地狱现前,也不离自性,迷失了自性,起了一个反作用。不离自性,自性清净平等。「迷则妄沦生死」,迷了,妄不是真的,你沦落到生死轮回,不是真的。所以佛跟众生确实就是迷悟不同,除迷悟之外没有一样不同,不同里面你看出同,就是明心见性。不同里面看出同是心现的,同是识变的,同是心现的就同是真的,没有一个是假的;同是识变的,就同是虚妄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从相上讲。前面一个是从性上讲,从性上讲是真心,从相上讲是妄识,真心跟妄识是宇宙的本体,一体的两面。大圣大贤、诸佛菩萨是正面,六道生死轮回是反面,但是它一体没有二体。真相明白之后,「是心是佛」,你本来是佛,现在要做的呢?要「是心作佛」 (<净土大经解演义>504)

「《嘉祥疏》曰:修菩提因,横断五道流转,故恶道自闭塞。自者,自然也」。恶道是自然的闭塞,不是人为的,也不是佛菩萨把它关闭的。为什么?佛常说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唯识都是自然的。唯心,那是自然中之自然。心现识变是自然的,如果加上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就不自然。阿赖耶变现的是自然的,自性能生能现那是纯自然的,所以讲自然中有自然相,那是没有通过阿赖耶。阿赖耶的本身是自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阿赖耶的四分,阿赖耶的见分,信息,相分是物质,自证分是它的本体,我们讲业相,能量。业相是波动现象,它怎么知道这三种现象?所以有个证自证分,它知道。证自证分是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就是佛性,就是觉性。法性就是阿赖耶的自证分,觉性是阿赖耶的证自证分,佛性、觉性是证自证分,法性包括佛性,佛性当然也包括法性,「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这个四分。它的次第,确实它是弥勒菩萨讲一念当中形成的,一念当中具足的,四分是圆满的形成。证自证分就是自觉,就是经上讲的「是心是佛」,见分、相分、自证分是「是心作佛」,这个意思才圆满,才真正把它搞清楚。所以这个自是自然的意思,这个自然还不是普通讲的自然,佛经上讲的「法尔如是」,与这个意思相接近。 (<净土大经解演义>504)

「如来从体起用,悲智并运。」我们今天供佛,当中供一尊佛像,两边是两位菩萨,代表什么?从体起用。佛是体,佛代表常寂光,佛代表自性,自性什么都没有,起作用就有了。作用分为两大类,智慧,福德,福慧双修,佛称二足尊。一个菩萨代表智慧,一个菩萨代表福德,智慧是解,福德是行,解行相应。净宗法门把行摆在第一,解摆在第二,重视念佛,这一句名号就不得了。华严是智慧在先,行门在后。这就是你一看佛菩萨的表法就晓得,这个法门它重智还是重行;当然行解都要重视,里头有轻重差别。净宗特别著重行门,行门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重要,比什么都重要。(<净土大经解演义>513)

净宗不解没有关系,只要你真信、真干,完全不知道无所谓,到极乐世界就知道了。它跟其他宗不一样,其他宗不解行就难,一定是依照清凉大师所讲的四个顺序,信解行证。这是普通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这样,信解行证。净宗法门不是的,它把行摆在第一,你进门就叫你念阿弥陀佛,一心称念,能解更好。什么人需要解?对净宗有怀疑的需要解,因为解帮助你断疑生信,真信了,解不解没有关系。我真信,真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念佛肯定阿弥陀佛来接我往生,这就行了,他就决定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自然就开悟。所以,净宗的解行是放在极乐世界。净宗什么人需要解?弘法的需要解。你因为弘法,有很多人怀疑,你不把它讲清楚,他不相信。这个解不是自己的问题,帮助别人,这个道理要懂。可是,解得愈深,你的信心愈坚定,你的愿心愈恳切,它肯定帮助你在极乐世界提升品位,这是肯定的。如果真正把阿赖耶那一分搞搞明白,你对这个世间用心不一样。为什么?全放下了,你的心行跟自性全相应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不是方便土、不是同居土,那是得理一心不乱,跟禅宗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同一个境界。所以有缘分,解还是应该学习的,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净土大经解演义>513)

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们有密切关系。所以敬天爱人说得一点都不错,中国古圣先贤没有不敬天的。天就是什么?大自然的法则,你要尊敬它,为什么?性德,自性法尔如是,你要尊重它,你要效法它,顺天应人。古时候帝王,随顺天理,顺应百姓,国家才长治久安。关系搞清楚了,我们要想到如何去尽义务,学佛提升自己,自然就教化众生,自行跟化他是一体,不是分在两个部分,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行,是一不是二,你才会过得很快乐。所以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不是两桩事情,一桩事情,自他不二,肯定,承认,一点都不怀疑,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 (<净土大经解演义>525)

三世因果在哪里?就在当下。三世因果的原理是什么?弥勒菩萨讲得清楚,三世因果是我们的念头。就像电影的底片一样,前面一张是过去的,这是现在的,这是未来的,这就是三世因果。放在电影放映机里面,一秒钟三世因果给你变换二十四次,你不知道。弥勒菩萨讲得更清楚,事实真相,一秒钟转动多少次?一千六百兆。前念不是后念,后念不是前念,念念都是独立的,念念都是虚妄的。它了不可得。这个事实真相,只有在大定当中才能看到,极其深的禅定可以把心住在一处,就是不动。你明白这个道理,前念、今念、后念,就是三世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不能抵消,道理一定要懂。我做了很多坏事,我要多做一点好事来弥补,不行,各有各的报,善有善的报,恶有恶的报,善恶是不能抵消的。这个不能抵消的道理,我们也从看电影底片上能觉悟到,它每一张每一张,它上一张跟下一张没关系,它怎么抵消法?所以它不能抵消,各有各的报。什么时候报?遇缘就报。善恶的业因在阿赖耶里头,遇到善缘,善种子先报;遇到恶缘,恶种子先报。总在遇缘不同。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比殊胜的就是佛法,遇到佛法,真实利益是解脱的机会。你在这一生就有永远脱离轮回、十法界的缘分,无始劫以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一次解决了,所以这个缘分我们要珍惜. (<净土大经解演义>530)

真心「本无动摇」,妄心动它就生烦恼,不动就生智慧,不动它跟真心相应,动的时候它跟真心相违背。我们用的是妄心、阿赖耶,只要这个阿赖耶不动,它就靠近真心。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中国古圣先贤为什么那样重视「静定虚无」,心要虚、要静、要定。道家讲修身养性,他修身养性所养的是阿赖耶识,不是真心,真心就成佛了。阿赖耶识修行到极处是十法界里的佛法界,超越六道太多了。六道二十八层天,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没有出六道。出了六道还是修阿赖耶,声闻、缘觉、菩萨、佛统统修阿赖耶。杂念愈来愈少,起心动念放下,阿赖耶就没有了,就见性了。在理上讲,不起心动念,万法皆空,真的是空,一真法界里头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光明,佛经上叫大光明藏,就是常寂光土。完全回归自性,自性的样子就是一片光明,什么都没有。现在科学称它为能量,纯是能量,这个能量不是自然现象,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物质现象,但是所有的现象都从它这里出来的,这是无中生有,它不是真的无,真的无不会生有。

「慈孝,俗云上慈下孝,如经云: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是为大慈」。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那是情执,不是真的;佛对众生的慈悲是一体,佛知道天地万物跟自己是一体,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深入大乘,才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道家没讲清楚,老子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这是大乘菩萨境界。为什么同根?为什么一体?没说出来。所以我们就是止於敬佩而已,无法学习。佛说得太详细,把宇宙万法怎么来的,讲得清楚。我怎么来的,你怎么来的,关系是什么都讲清楚了。全是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真平等,这不是假的。我们什么时候回到这个境界,我跟一切众生真平等,自他不二,性相一如。

极乐世界清净,没有污染,它是法性土,跟十法界不一样,十法界是唯识所变,识里面有染污,八个识,第七识就是染污的根源。第七识头一个是我见,我见、我爱、我痴、我慢,爱是贪,慢是瞋。所以第七识就是我跟我同时起来的贪瞋痴,这是染污,染污的根源。不能转第七识,清净心就得不到。七识一转,第六识分别一转,就明心见性,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地转,五、八是果上转,只要把六、七转过来,前五、第八就跟著转。能够把这两

个识转过来,七识转了,清净心现前,六识转了,平等心现前,就是大彻大悟。修行就是修这个。章嘉大师教的,放下我执、法执,两种执著放下,问题就解决了。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三摩地、奢摩他,《楞严经》上说的三止三观,是三种的禅定,奢摩他偏重在止,三摩地偏重在观,禅那是止观平等。天台、华严都是修止观,《华严经》,贤首国师的《还源观》讲的五止、六观,三摩地是属於六观里的一种。前面加如幻,这就妙了,如幻是什么?事实真相。佛法是因缘生法,不是真的,《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舍的意思,不是说法不要了,法有,建立佛法了,在无所有当中建立佛法。建立什么?你不能够起心动念、你不能够分别执著,这就叫妙有,你可别当真。你把建立的佛法也当真,那麻烦了,又坏了。用它提升自己,接引众生,它也不是真的,你对它别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堕落了。分别执著,那堕落得更惨,会堕落在三恶道,执著堕落在恶道,分别堕落在四圣法界,执著堕落到六道。「无量印」,印是证明的意思,中国古代,印是证明,叫印信,外国人作兴签字,中国人作证盖印,印度人也重视。是比喻,无量印是无量法门来印证,或是印证无量法门。

「净念相继,乃等无间缘」。等是什么?平等。无间是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没有空间,这叫无间。这个无间很特别,平等的,完全相同的,前念是阿弥陀佛,后念还是阿弥陀佛,再接著还是阿弥陀佛,平等的,念佛这个念头是念念相同,所以叫等无间缘。(《净土大经解演义》566)

「以念念即佛,为成佛之亲因缘。净念相继,乃等无间缘。以佛号为所缘境,乃所缘缘。言增上者,总摄前三缘,有大力用。」这个地方讲到相宗所说的四缘生法,任何一法生起都有缘,因是阿赖耶识里头本来具足的。譬如我们要种桃,种子桃核,那是亲因缘。桃核如果放在瓶里面,它永远不起作用。那就是什么?它只有亲因缘,缺少其他缘。植物来讲,最重要是增上缘,它有所缘缘,还有无间缘。所缘的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属於本身具有的。桃里面的核仁,它希望能够长成桃树,这就是它所缘的一种缘,而这个力量还不能够间断,如果间断了就不能成长,所以本身一定有这三种缘 。这三种缘,实在讲一切众生都有,物质是色法,色法,这两种缘你看不见,我们知道它有。为什么?色跟心永远不能离开。弥勒菩萨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就是一微尘,微尘是色法,色法里面有心、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是心法,色跟心永远不能离开。所以整个宇宙统统是一个有机体,也就是说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一切法的出生都离不开这四种缘。如桃核,增上缘是土壤、肥料、阳光、空气、水分统统具足,就能长得好,将来开花结果。从心法来说,我们有成佛的种子,这是亲因缘。「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亲因缘。一切众生包括植物、矿物,“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圆种智是什么?成佛。(《净土大经解演义》567)

『当知此人非是小乘』,念佛的人不是小乘,净宗不是小乘。世间人,这个误会的人太多了,向往弥勒净土而不生弥陀净土,弥勒菩萨是法相宗的祖师,用现在的话说,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所研究的,名符其实的高等哲学。真正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性相二宗。性宗是三论、禅宗,相宗就是法相唯识。法相唯识是佛教讲的心理学,大学心理学系的教科书真的是不如它,它讲得微细,透彻。学习这个都走兜率天的路子。兜率天几个人能成就?太少太少了,你要真功夫!相宗搞清楚之后,要放下,放不下就变成所知障。佛十九岁去参学,学了十二年,最后还是全盘放下,才能大彻大悟。(《净土大经解演义》567)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教学,一乘经只说了三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法华经》,《梵网经》。《无量寿经》是一乘愿海,这个愿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普度众生。《华严》《法华》是一乘,最后归宿到哪里?都归到极乐世界。《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极乐是什么?就是《无量寿》,一乘经统统归《无量寿》,所以这部经称为一乘愿海。《华严》好像是长江,《法华》好像是黄河,统统流到大海,流入大海。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这启示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千经万论都像陆地上的河流一样,没有一条河流不归到大海。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归宿到净土。(《净土大经解演义》567)

佛法是哲学、是科学。本体是自性。自性在哪里?遍一切处一切时,无处不在,它是万事万物的理体。有事一定有个理,有相一定有性,有体性,性相是一不是二,性在哪里?从相上你能见到性,你就开悟了。如果著相呢?著相见不到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是什么?不执著。(《净土大经解演义》588集)

『我法如是,作如是说』,下面是念老的注解,「此两句,真是佛语梵雷震、说法师子吼,直似金刚王宝剑,割尽一切情见,全显如来本心。以佛心印,印证本经,故云: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是」怎么个讲法?一般讲「就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实际上指的是我们现前这个世界,确确实实是讲就在当下,不是过去、不是未来,为什么?过去、未来都是假的;也不是他方,他方、此方是一,这是如是的意思。这个意思,佛证得,法身菩萨证得,多少哲学家、科学家,还有宗教家,千万年的时间都来寻找这个奥秘,这是宇宙的奥秘。确实有很多很多种的说法,没有佛讲得这么干净俐落,「如是」,你看多干净俐落。

「作如是说,即经中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部经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字字句句都是实相,字字句

句都是真如,字字句句都是真实之际。这一句说绝了,故云我法如是,作如是说。「一一皆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说,诸佛如来示现在六道,就为我们开示佛之知见,根熟的能够悟入就成佛了。

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这里面只有苦没有乐,所谓的乐只是苦暂停而已。佛在经上举的例子很好,每个众生与生俱来的一个大病,这病是什么?饿病,你看一餐饭不吃就饿了,饿了就苦。一天不吃饭就更苦,一般人七天不吃饭就死了,这是与生俱来都有的。饮食是什么?饮食就是治病的,对治饿的病。饮食就好比服药,一天三次,有的不够,还要加点心,治饿病的,你不知道那个饿是病!这个病不能解决,治不好,你说这个人有什么乐趣? 佛不给我们分析,我们疏忽了,没想到这个事情;听到佛讲,细细想想是有道理。极乐世界不需要吃饭。(《大经解演义》592)

大乘佛法修行一个总纲领,叫离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怎么离它?不想,不想前、不想后,过去的事情不想,未来的事情也不想,现在的事情也不想,这就不用阿赖耶;不用末那,末那是执著,不执著;不用意识,意识是分别,不分别。这三个要是都不用了,你用什么?真心,真心就现前。真心是永远存在的,真心不生不灭。这三样东西把真心障碍住了。你们想想看我们凡夫碰到事情,你等一会我想一想,想一想是用阿赖耶;我再分别分别,用意识;最后主人公出来了,执著。所以执著是六道之主,不执著,六道就出去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594)

「如《法华经寿量品》云: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於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释迦早就成佛了。这次来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怎么样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成佛的?不是过去几百劫、几千劫、几万劫,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没有数量可说的,称性而说。你成佛了你会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说法,你什么时候成佛?久远久远劫前我就成佛了,我本来是佛,不是现在才成的,哪现在成?你只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就是。难道这个东西放下是新成佛?不是,你早就是佛,只是这个东西现在障碍著你,佛的智慧、佛的德能相好透不出来而已,障碍去掉你就是,你能用时间计算吗?这是我们必须体会到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释迦如是,一切诸佛无不如是,现在我们这些众生亦如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 (《净土大经解演义》594)

「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哪一法不妙?都是第一,都是最胜,都是不可思议。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能成无上道,就好像药一样,每一种药都能治病,只要把病治好那就叫妙法。众生有八万四千病,佛有八万四千药,佛法就是治众生病的药物。可是这个药要对症,才能把病治好,用错了,反而把病加重,那就不妙。有一种药,是个普通的药,什么病都能治,不对症也没有关系、也没有害,这个药就妙中之妙,所谓是万灵膏、万应膏,它没有副作用。佛法里也有一种特殊的妙法,就是念佛,无论你是什么毛病,念佛决定没有错,决定没有副作用,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无量妙法,就是说的念佛法门。(<净土大经解演义>357)

句都是真如,字字句句都是真实之际。这一句说绝了,故云我法如是,作如是说。「一一皆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说,诸佛如来示现在六道,就为我们开示佛之知见,根熟的能够悟入就成佛了。

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这里面只有苦没有乐,所谓的乐只是苦暂停而已。佛在经上举的例子很好,每个众生与生俱来的一个大病,这病是什么?饿病,你看一餐饭不吃就饿了,饿了就苦。一天不吃饭就更苦,一般人七天不吃饭就死了,这是与生俱来都有的。饮食是什么?饮食就是治病的,对治饿的病。饮食就好比服药,一天三次,有的不够,还要加点心,治饿病的,你不知道那个饿是病!这个病不能解决,治不好,你说这个人有什么乐趣? 佛不给我们分析,我们疏忽了,没想到这个事情;听到佛讲,细细想想是有道理。极乐世界不需要吃饭。(《大经解演义》592)

大乘佛法修行一个总纲领,叫离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怎么离它?不想,不想前、不想后,过去的事情不想,未来的事情也不想,现在的事情也不想,这就不用阿赖耶;不用末那,末那是执著,不执著;不用意识,意识是分别,不分别。这三个要是都不用了,你用什么?真心,真心就现前。真心是永远存在的,真心不生不灭。这三样东西把真心障碍住了。你们想想看我们凡夫碰到事情,你等一会我想一想,想一想是用阿赖耶;我再分别分别,用意识;最后主人公出来了,执著。所以执著是六道之主,不执著,六道就出去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594)

「如《法华经寿量品》云: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於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释迦早就成佛了。这次来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怎么样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成佛的?不是过去几百劫、几千劫、几万劫,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本来成佛,没有数量可说的,称性而说。你成佛了你会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的说法,你什么时候成佛?久远久远劫前我就成佛了,我本来是佛,不是现在才成的,哪现在成?你只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就是。难道这个东西放下是新成佛?不是,你早就是佛,只是这个东西现在障碍著你,佛的智慧、佛的德能相好透不出来而已,障碍去掉你就是,你能用时间计算吗?这是我们必须体会到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释迦如是,一切诸佛无不如是,现在我们这些众生亦如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 (《净土大经解演义》594)

「诸法平等,无有高下」,哪一法不妙?都是第一,都是最胜,都是不可思议。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能成无上道,就好像药一样,每一种药都能治病,只要把病治好那就叫妙法。众生有八万四千病,佛有八万四千药,佛法就是治众生病的药物。可是这个药要对症,才能把病治好,用错了,反而把病加重,那就不妙。有一种药,是个普通的药,什么病都能治,不对症也没有关系、也没有害,这个药就妙中之妙,所谓是万灵膏、万应膏,它没有副作用。佛法里也有一种特殊的妙法,就是念佛,无论你是什么毛病,念佛决定没有错,决定没有副作用,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无量妙法,就是说的念佛法门。(<净土大经解演义>35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85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