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4-06-07 08: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武定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提倡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校本研究中,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视作核心内容之一,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武定县XX局,XX局领导及教研室从2004年来一直倡导教学反思,要求中小学教师学习并实践教学反思,通过六年的实践,我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反思是否真的成为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反思的现状究竟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不可以解决和如何解决等问题等,有必要深入研究。

因此,依据教学反思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展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行为的调查与分析,适时地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质性的帮助,既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调查目的

本调查目的之一是了解学校关于教学反思实践的总体开展情况。透过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了解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内容、反思的形式与方法、反思水平以及影

响反思的因素等。

调查目的之二是针对当前教师的反思状况,了解所面临或亟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直接指向关键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调研历时三年,通过参与教研室每年对学校常规调研指导工作,深入学校查阅教案、反思笔记、召开教师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武定县的28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还对其中14所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进行了访谈,作为补充材料。每一次深入学校调研都做详细记录,回来后作出目的性梳理,两轮后作整体分析研究。

(一)学校开展教学反思的情况

根据对14所学校的校长或教务主任的访谈记录整理,了解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校本教研的推行,教学模式构建的不断探索,各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教学反思实践,并且参与反思的教师占全校的绝大部分。同时,在调研中发现,在开展反思实践的初期,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不足,还比较被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展开,教师们逐渐意识到教学反思对促进自身成长是有益的,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尝到甜头,如在教学或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果,更坚定了自觉反思的信念。 (二)教师教学反思实践的情况 1.教师的反思现状

根据调查,我们从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内容、方法以及反

思达到的水平三方面来分析教师的反思现状。 (1)教师反思意识

要了解教师的反思意识,须从教师对反思活动本身的认识、反思活动发生的情境以及对反思活动作用的认识等方面来分析。结果显示,在对反思活动的认识上,约有15%的教师把反思看成是对教学工作的一种回顾和总结;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反思是发现问题、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约75%的教师则已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的一种审视、判断,进而修正、提高的过程。可见,大部分的教师在观念上都意识到反思不仅仅是对自己工作的简单回顾和总结,更应该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对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修正,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并且绝大部分教师把反思看作不仅是一种个体行为,也需要群体的支持,而且绝大部分教师在出现问题后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往往主动向别人求助,而不仅仅限于个人的独自思考。 教学反思发生的情境是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实际上包括了两种情况:一是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可能产生的情境;二是教师自己反思的情境。调查发现,教师们认为反思可能发生在教学的每一阶段或环节,只要教师出现困境或面对教学问题时,反思就有可能发生。但从实际的操作中,教师自己的反思活动通常发生在课后,达到70%左右,课前反思的很少,不到10%,而在每一环节上都进行反思活动的比利只有10%。可见教师在行为上和认识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也从另一角

度说明了教学反思实践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一般而言,教学的成功点和失败点是最容易让教师产生反思的,而失败点往往是反思的重点。所以,课后反思多是教师反思的一个特点。 对反思活动作用的认识,体现在对教学工作的作用和科研工作的影响上。根据调查,85%的教师认为反思活动能有效解决教学中一些问题,75%的教师认为反思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对科研的影响上,约60%的教师肯定了反思活动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研水平提高有经验积累的作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中小学开展的校本研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研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教师能自觉地将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联系起来,逐渐接受“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并付诸实践。 (2)教师反思内容与形式

教师对反思方法的选择并不局限于一种形式,而是采用几种方法。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反思的方法主要是写反思日记和反思教案(占75%),以及评课说课(占35%)的形式。遇到问题采取在头脑中“想一想”的教师达到30%左右,这种形式并没有把反思正规化,而是把思考问题当作反思的过程或反思的形式。采用建立教学档案(占8%)、教学录像(占5%)的反思形式则比较少。究其原因,有可能是采用这些方法在操作上比较复杂,或需要一定的技术或硬件的支持,而教师们对写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以及评课说课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通过对反思方法选择理由的调查发现,选择这几种方法的原因主要是可以及时

地解决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或者是可以获得即时的反馈,便于改进。对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交流,尽管比传统的反思日记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选择的教师并不多(占7%)。究其原因,除了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或硬件支持外,教师们由于日常的教学任务负担较重,没有时间上网交流,从而使得这种优势没有得到利用。

教学反思的内容涉及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层次。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反思绝大部分还是针对教学实践操作层次的内容,如教学策略、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等问题,对教育科研、理念等理论或背景性知识的反思比较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的反思水平普遍不高,还停留在操作层面。 (3)教师反思水平

有关专家学者把反思分成了三种水平:水平1:技术合理性水平,是反思的最低水平。水平2:实用行动水平,高于水平1。水平3:批判反思水平,是反思的最高水平。

还有学者提出了反思水平的另一种划分方法:水平1:描述性作品,不是反思,仅仅描述发生的事件。水平2:描述性反思。水平3:对话性反思。水平4:批判性反思。

基于前面的分析发现,教师的个体反思行为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反思教案或反思日记中,而群体反思行为则体现为定期的教研活动和与同行的交流中。因此,对个体反思行为和群体反思行为的结果的分析,可以说明教师反思的一般水平。

在对教师的反思行为结果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在反思日记或反思教案中涉及的最多的内容,仅仅是对事件进行描述,尝试着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进行理性解释和提供必要证据的不多,仅仅是依据个人判断给出解释以及与自己的对话,对教学事件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进而上升到理性层次的很少。在教研活动和与同行的交流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对教学技能、方法、技巧等合理应用上的问题(占85%)。结合前面对反思内容的分析,大致可以得出结论,教师的反思水平多数是处在技术合理性水平。

在对教师的反思行为结果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教师在反思日记或反思教案中涉及的最多的内容,仅仅是对事件进行描述,尝试着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行为进行理性解释和提供必要证据的不多,仅仅是依据个人判断给出解释以及与自己的对话,对教学事件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进而上升到理性层次的很少。在教研活动和与同行的交流中探讨得最多的是对教学技能、方法、技巧等合理应用上的问题(占85%)。结合前面对反思内容的分析,大致可以得出结论,教师的反思水平多数是处在技术合理性水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82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