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渎严氏家史记

更新时间:2024-01-24 15: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洞庭东山安仁里 严氏家族史记

(国馨公木渎支系) --良灿公分出--

公元贰零壹壹年修编

0

【目 录】

◆严姓起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洞庭东山严家世祖- - - - - - - - - - - - - - - - - - -( 2 )

◆严氏家族明代名人- - - - - - - - - - - - - - - - - - -( 2 )

◆严家三代进士在清朝- - - - - - - - - - - - - - - - - -( 3 )

◆清代福宁知府严良勋- - - - - - - - - - - - - - - - - -( 3 )

◆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家族谱- - - - - - - - - - - - - - -( 3 )

◆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家族木渎支系- - - - - - - - - - - -( 4 )

◆严氏家族木渎支系名人- - - - - - - - - - - - - - - - -( 4 )

◆严氏家族木渎支系外姓名人- - - - - - - - - - - - - - -( 6 )

◆《洞庭安仁里严氏族谱世系图》三房世系(木渎部分)- - -( 9 )

◆《严氏族谱世系图》(良灿公支出)- - - - - - - - - - - ( 11 )

1

严姓起源

严姓起源于东汉永平元年(公元58年),始祖严周。严周本姓庄,名周,因东汉明帝刘庄登位,为避讳而改姓严。 (注1、2)

洞庭东山严家始祖

南宋建炎年(1127-1130)向有严氏四十八公者出任吴郡平江府判官,遂举家迁吴。有兄弟三人,一居甪墓,一居常熟,另一定居洞庭东山马家堤。

追潮最先定居东山的祖先严伯成,是浙江宁波鄞县人。当金兵南巡,北宋皇室被迫迁都杭州的时侯(公元1127年)严伯成尚在襁褓之中。他父母相继染病身亡,幸得奶娘尽心喂养,长大成人。严伯成从小就把奶娘当作亲娘看待。而这位奶娘把怀中的严伯成视同己出,吃饱穿暖外,聘师教读,未尝怠忽。严伯成于是仍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十年寒窗,不负众望,严伯成考得功名,被授浙西路平江府(今苏州)一官之职。他便从原籍把妻子儿女连同奶娘一并带到了任上,在苏州当官。多次去东山巡视,他见湖山秀丽、景色优雅,就萌生了定居东山的想法。当告老退职后,在东山马家堤安仁里选购了一方土地,筑起了一座住宅,定居下来。严伯成便成了东山严家的始祖。

后来奶娘年老病故,严伯成不忘她的养育之恩,以隆重的母礼把她葬在东山。他还把奶娘一生心血都耗费在严家的事迹遍告儿孙,都认为如果没有这位奶娘,就没有他们严家。每到清明,他们必先祭扫了奶娘坟,然后再祭扫自己的祖先。代代相传,居然形成传统,纳为家规,一直持续到现在。 (注2)

严氏家族明代名人

进士严经

五世孙严经号芥舟,从小家里叫他去学生意,习商几年,乏善足述;但在读书学问方面,他却显露才华。有一位东山贤达贺元忠(泽民)一见奇之,把严经带到京师,重拜名师求学。严经刻苦攻读,不过几年,即于弘治九年(1496)考中进士,官授南京刑部主事。他在刑部历任员外郎、郎中。由于办事明决,晋升江西吉安府知府。不久父亲故世,丁忧三年,守制在家。期满后他就任彰德府知府。

他在彰德期间,做了不少好事:开仓济贫,安抚百姓,是其一;清理积案,明判公断,是其二。但最受人景仰的,还是他的人品道德。

彰德府本是藩王府的所在。这位现在已失去名字的藩王,见严经政声显著,人又能干,便想笼络他,用以博取敬贤爱士的虚名,掩盖业已被人唾骂的劣迹。他摆出了豪门筵,邀请严经;同时慷慨馈赠女乐一组,以供享受。然而,却被严经毫不留情的拒绝了。从此以后,藩王和他的一些狐群狗党,对严经既敬重又畏惮,为非作歹的行径不免有所收敛。

照理严经应该升官了,不料他得罪了执掌铨叙大权的官员曹某。有一次,曹某因公路过彰德,换了别人,正是趋奉的机会,严经却仍按常礼接待,别无表示。曹某从此耿耿于怀,每逢朝廷考核,他都要托词将严经死死的压着,不给提拨。严经旋亦因病辞官回家。

他仍住在原名务本堂的安仁里老宅,该宅因他做过刑部的官,又名秋官第;

2

后又以花墙门出名。现在已有四百多年了,那里大部分已被改建而变了样,残存的仅有瑞云楼等处,尚可看到原来的明代建筑风格。 文人严果

七世孙严经的孙子严果(毅之),自称天隐子。他虽有文才,却不愿做官,常喜独坐书房,埋首于古籍书里,故他的学问十分渊博,尤其通哓文字学。人称他胸藏万书,并没有夸张。他遗下的诗文各体都有。有《天隐子遗稿》十卷,传于后世。 (注2)

严家三代进士在清朝

先说一个武士严威(幼清),康熙六年(1667)考中进士,任陕西固原参将。无奈一向重文轻武,在要讲的三代进士中,只能算是编外。真正被人推崇的殿试进士,则要待到乾隆年间才出现。

严福(景仁):乾隆二十七年(1762),顺天乡试时考中举人,七年后,会试时中王榜,官授内阁中书。又六年后,考中会元,选任庶吉士,授编修,充任《四库全书》校对、武英殿国史馆万略馆纂修。乾隆四十四年(1779)他典试河南。后以教习庶吉士入值上书房。

严荣(瑞唐):严福的儿子,少年时期深受家学熏陶,于乾隆六十年(1795)考中进士,授编修。至嘉庆四年(1799)任浙江金华府知府,十一年后调任杭州知府。在职期间,颇多惠政,为民称道。

严良训(迪甫):严荣的儿子,道光十二年(1833)年考中进士,亦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至河南布政护理巡抚。

严家在六十年中,居然连续出了三代进士,足以媲美城里的望族,遂被人们誉为“清华济美”的科举世家。果然后来还出了几位举人,如:严良裘(梦华)、严家承(蔚生)、严福宝(蔚轩)等。不过出类拔萃的似应属后期的严良勋。 (注2)

清代福宁知府严良勋

严良勋字子猷,自幼聪明好学,因此被选入上海广方言馆,学习天文、算术、海国语文(外语)。在这期间,他曾参加县试,考中过秀才。后在广方言馆毕业,又被选去北京同文馆,加上中书的官衔。不久南归,充任广方言馆的都讲。就在这时,他编辑了《四裔年表》、翻译了《挺纶外乘》,共有数十卷。光绪元年(1875)吴赞诚出任船政大臣,调严良勋去福建,授以朗中之职。不久他随吴渡海到台湾,帮助筹划海防机宜。由于襄赞有方,吴赞诚推荐他任福宁知府。光绪十二年到任。他见所属县邑都在边海,风俗朴野,缺乏文化,便把开办学塾作为首要,终至民风渐开,政化可行。中日甲午战争后,常有德国军舰穿梭于福建沿海,偷测水道,严良勋知道他们不怀好意,就特地在三都岛开辟商埠,以监视其阴谋。果然不出所料,德舰见南方有备,掉头北上,侵占了胶州湾。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调署汀州,一年后调补泉州,不久又调任福州。治绩都和在福宁时一样。正欲晋升道员的时候,他身患疾病,辞官回家,优游林下,生活却十分俭朴,藏书读书,别无其他嗜好。 (注2)

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家族谱

自七世公严文石开始第一次纂修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家谱,严伯成为世祖,并排定了严氏字辈。以后十世公用晦,十三世公灿候,十四世公一峰又相继修谱

3

续谱。民国十九年十八世公严家炽(字孟繁)六修安仁里严氏家谱,仍以一祖三宗其纲,分宗列表。即现在流传的严家族谱。

由始祖至七世,初无字派。自八世起,始定十六字,曰:

宇昌宗茂,信有明徵, 国良家隽,庆衍斯增。

案:“增”字旧谱作“臻”,苏州支谱作“增”。考训诂:臻,至也;增,添也。以文义言,“增”字始合。且“徵”、“增”与新定之“能”、“兴”皆蒸韵。“臻”则在真韵。蒸、真二韵,古韵不通转,自以“增”字为是。

后又续定十六字,曰:

崇文振武,尊贤重能,

本培而厚,枝发乃兴。 (注2、3)

洞庭东山安仁里严氏家族木渎支系

清代嘉庆年间,十五世孙严徵祥即在木渎经商,后由其子严国馨率家迁徙,定居木渎西街,建东山严氏木渎支祠,并不另立家谱。光绪年间,严家经商得发,富甲一方,与郑、徐、蔡合称“四大富翁”。严氏发迹不忘桑梓,修桥铺路,乐善好施,乡里有口皆碑。木渎严家由是名盛吴中。 (注3)

严氏家族木渎支系名人

十六世孙严国馨:(公元1826—1905年),又名严选,字德明,号兰卿。祖籍东山马家堤,为东山望族。清嘉庆年间,严国馨的父亲严徵祥即在木渎经商,后由严国馨率家迁木渎西街定居,建东山严氏木渎支祠。光绪年间,因经商得发,拥有财产一百万两关银,1902年从木渎诗人钱端溪手中买下名满江南的端园。严国馨买下端园即由姚承祖率领良工重茸一新。严国馨的之母朱太夫人(木渎有名的“百岁太太”,王家桥西建有百岁坊)仰慕前贤,提出改“端园”名为为“羡园”(俗称严家花园),严国馨乃自号“羡园主人”。羡园北临田野,登楼凭窗,可远瞩天平,近望灵岩,极游目骋怀之致。虽近山林,而结构之精,不让城市,为全国名园之一。严氏发迹不忘桑梓,在木渎创设善济堂、代赊堂等慈善机构,同时又修桥铺路,施粥济贫,赊欠棺木,保护文物古迹,名盛吴中。 (注3、4)

十七世孙严良灿:(公元1874—1942年),字子绚,严国馨之四子,生於1874年农立六月初四,娶柳氏,续居氏、徐氏。严良灿秉性率直,颇有胆识,善于理财,厌恶田产,必生从事发展本地民族工商实业。同时,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乐善好施。为民造福,对发展木渎地区的经济和公益事业作出很大贡献。

北伐前,木渎没有市公所,为董事制,严良灿任区董。抗战前,木渎全区下辖七镇十三乡,周围农户都将大量的米运到木渎集散,每年约运出大米十一万担左右。1908年5月,严良灿带头在下塘道场浜旁(现下塘27号),合资创办了严和美米酱行,又名东和美,占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店内设有米作、酒作、酱作。不久,严良灿又陆续在镇上开设了西和美米酱行、严裕泰粮油酒酱店、严万和粮酒酱店和严安德中药店,从而形成了木渎镇上实力最雄厚的商业集团,其营业额在全镇居首位,同时也促进了全镇商业经济的繁荣。尤其是香山班、西山班、湖州班轮船通航,途经木渎停泊载客,全镇市面更加兴旺。

严良灿经商有道,坚持信义通商,真诚待客。在经营方式上除了现款交易外,多用赊帐形式,按一年三节(端午、中秋、年关)结帐付款。在零售供应的同时,还对小乡镇粮油店开展批发业务,当时香山、藏书、横泾、西山等地的商品都到

4

木渎严家批购粮食、豆饼、酒酱等商品。

严良灿在担任区董掌管木渎商业之馀,还不遗馀力地为当地乡民们做好事。1920年,他投资五千多银元,在南街底南亭子附近办起了一个小型发电厂,既解决了生产用电,又改善了全镇照明,结束了用煤油灯的历史,还包下了全镇路灯的费用。抗战前,严良灿购置了一辆“特络威”牌号的救火车(此种救火车当时苏州城内仅有两辆),成立了木渎救火会,组织全镇青年店员担任义务消防队员,先后扑灭过无数次的火灾,有效地保护了乡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还带头组织成立了“善济堂”和“代赊会”等慈善机构,拥有学田三百多亩,房屋十八间,以其收入为地方举办公益事业,每月对全镇孤寡老人和教师发放生活补助费。平时还修桥补路、收送弃婴、收殓掩埋无主棺(尸),深得人心。

严良灿在木渎所经营的米酱店等企业,后来由堂侄严家晋接管。严良灿的种种事迹,至今传颂乡梓。

严良灿原住在木渎西街124号的一幢小洋房里,因在江阴办纱厂盈利,便建造了这座名叫“馀里”(意即“馀利”)的洋房。抗战中,“馀里”成了日军宪兵队的驻所。解放后,“馀里”先后为吴县防疫站,木渎人民医院所用。现在馀里楼的一些附房已难见旧踪,但馀里楼依然保存完好。

严良灿於1942年农立正月二十七日亡於苏州十梓街徐宅(徐夫人家),享年六十八岁。 (注3、4) 十八世孙严家显:(公元1907—1952年),字仲杨,严良灿之次子。严家显生于木渎,娶黄氏祖寿,少年就读於苏州桃坞中学,毕业后到金陵大学求学,在燕京大研究生毕业,后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专攻生物病理,获昆虫学博士。 严家显一生怀着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理想和抱负,身体力行,始终不渝。1938年抗战爆发,他毅然从美国回到中国,任教於武汉大学。不久又创办了福建省立农学院,并创办了中国昆虫学会和中国的第一份农业杂志—大众农学。之后又受聘为复旦大学农学院院长,直到1950年。

新中国成立后,严家显受命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同时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他研究的领域涉及到医学、生物、农业病虫害,是新中国早期著名的科学家之一,曾作为著名科学家参加中国科学协会的第一次会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注4) 十八世孙严家贵:(公元1913—1970年),字继和,严良灿之四子, 1913年生於木渎,娶溧阳洪氏懿华,续苏州赵氏世婷。严家贵 1941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现上海医科大学),留校任教。时值抗日战争,他奉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缅甸前线参加医疗救护工作。1948年赴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医学院进修。1949年得知上海解放,他立即回国后任上海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副主任。1952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发现有细菌战的迹象,他受命赴朝鲜前线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疫检验队病理检验主任,并荣获二级国旗勋章。1957年,严家贵教授离开上海举家迁往重庆,参加筹建重庆医学院与病理解剖教研室。严家贵教授热爱病理学教育事业,为人正派,光明磊落,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在四川乡下见到浮肿病人很多,卧床不起,他直言是营养不良所致,竟遭到批判。十年动

乱期间又遭迫害,身患癌症,於1970年逝於重庆,英年早逝,仅57岁。 (注4)

十八世孙严家晋:字康伯,严良灿的堂侄,严幼卓之子。严康伯接受严子绚在木渎所经营的米酱店等企业,并迅速发展,拥有土地7000亩,并在木渎、光福、苏州及上海、天津等地开钱庄、米行、南货等27家店铺,在木渎和苏州有房屋

5

1353间,成为苏州胥门外首富,与郑龄九、徐凤楼、蔡少渔合称为木渎“四大富翁。 (注5) 十八世孙严家淦:(公元1905—1993年)字静波,号兰芬,严良肱(严国馨的五子)之子,严良灿的侄子。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於木渎西街。严家淦幼年在木渎小学就读,1916年考入苏州桃坞中学,后又升入苏州东吴大学附中,中学毕业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理论化学,1926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39年赴闽,开始步入仕途。1975年蒋介石病故,严家淦接任台湾“国民党政府总统”,1993年12月24日去世,享年九十岁。 (注3、4) 十九世孙严隽琪:严家显之三女,生于公元1946年。1968年毕业於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在徐州矿务局卧牛矿当工人、技术员和职工大学教师。1978年重返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84年5月至1986年6月到丹麦技术大学机械学院海洋工程系读博士研究生。学成回国投入教育科研事业,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教授、校长助理,并兼机械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CIMS研究所所长、中国CIMS专家委员会委员。严隽琪是国家科委10余项“863”研究项目的主持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上海市劳模,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金牌教授”,上海市人民代表。2001年4月起任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2001年5月24日任命上海市副市长。2003年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注6)

严氏家族木渎支系外姓名人

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首批华裔院士戴振铎:(公元1915—2004年),戴振铎系十七世孙严良灿长女严华云之长女婿。戴振铎1915年12月30日生於江苏省吴县甪直镇,娶甪直香花桥沈府沈宽夫的玄孙女、严华云之长女沈家明(生於1917年11月11日)为妻。

戴振铎1937年毕业於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秋至1938年春任协和医学院生理系助教(随冯德培教授做生物物理),1938年至1943年春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助教,1943年至1947年在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1947年至1949年任哈佛大学研究员,1949年至1954年在史丹福大学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工程师并兼任大学副教授,1954年至1956年任俄亥俄大学副教授,1956年至1960年任巴西航空学院教授,1960年至1964年任俄亥俄大学教授,1964年任密歇根大学教授,后任命为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1972年任瑞典大学(University of land. Sweden)客籍教授、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大学(Royal Technical University,

Stockholm. Sweden)客籍教授、瑞典哥德堡铜矿技术研究所(Chalmer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othenburg. Sweden)客籍教授,1973年任哈佛大学(Vin. Son-Hayn visiting professor, Harvard University)客籍教授、华盛顿大学(Walken-Ames professorship,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客籍教授,1975年任巴西航天研究所(Institute of space Research, Brazil)客籍教授,1979年任日本东北大学(日本对外科技协会聘任)客籍教授。

戴振铎1972年和1983年获密歇根大学电机系优异教授奖,1975年获密歇根大学全校卓越教授奖,1982年获密歇根大学工学院最佳教授奖。

戴振铎曾当选为1965年在德国和1972年在波兰召开的国际无线电学会(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Radio union)年会美国代表,1971任电子工程学会无线电学会(Pusident, IEEE Antenna profagatin society)主席,后任电子工程学会终身学术会员(Life Fellow IEEE),1984年获电子工程学会百周

6

纪念奖(Centennial Award IEEE)、巴西航天研究所(Institute of space Research) Fulbright Senier Leetaer 1984奖。1998年由于他在电磁场和天线理论以及迪阿迪克·格林函数(Dyadic Green's functions)的应用贡献突出,获得了国际电子工程学会基金会颁发的 Heinrich Hertz 奖章。

1972年戴振铎任美籍华裔教授回国访问团副团长并随团回国访问。1979年被聘任为上海师大名誉教授,同年在清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讲学,1982年在上海师大、苏州大学讲学。二十世纪80年代应钱伟长教授之邀兼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1987年受聘於东华大学任校级顾问教授、兼职教授。

戴振铎教授早在二十世纪70年代提出了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的并矢格林函数法方法,著有《矢量分析新论》和《电磁场理论中的并矢格林函数》。戴振铎教授是在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科学院二、三十位华裔院士中最早当选的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华裔院士。2004年7月30日12时30分,因身患心血管病医治无效逝世於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Ann Arbor),享年89岁。 (注6、7、10)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创建专家黄玉珩:(公元1922—2002年),黄玉珩系十七世孙严良灿长女严华云之三女婿。黄玉珩1922年11月生於南京,娶甪直香花桥沈府沈宽夫的玄孙女、严华云之三女沈家芬为妻。

黄玉珩1944年毕业於重庆中央大学电机系,1945年抗日胜利后,赴台湾接收日军雷达设施,他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务后回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利用积累的经验和资料,编写了当时国内最早的雷达教材之一,为新中国培养雷达人才做出了贡献。1949年4月在南京参加革命,响应党的号召支援东北建设,先后执教于以王鹤寿为校长的鞍山工专和大连工学院,1952年调至张家口通信工程学院任教,培养我国雷达的创业人才,1956年参与创建我国计算机事业,在中科院计算所首三届计算机训练班执教,并参与我国早期一系列计算机的研制,为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在教育和科研岗位上历任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在行政岗位上历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室主任、第五设计部副主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和七机部科技委员会委员、航天部二院706所副所长、科技委副主任,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黄玉珩是国内自行设计电流重合法磁芯存贮器的先驱,曾主持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磁芯存贮器的研制,参加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晶体计算机109机和119机磁芯存贮器的的研制工作;参与104机的安装调整。在706所工作期间,分管科研生产,组织了多台数字机、模拟机的研制、生产和调试;在S-1计算机的研制中,主抓线路方案和元器件,使该机达到很高的可靠性。他曾提出两度半多位共推磁芯存贮器方案的构想,为磁芯存贮器节省元器件奠定了理论基础。 黄玉珩是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后为名誉理事,并是中国计算机学会存储专业委员会的创建人之一,曾任《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学术刊物的编委、副主任,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著有《雷达》、《矩齿形电压波发生器》与《磁芯存贮器》等专著。

“文革”期间,他受到极“左”路线的打击迫害,被隔离审查,身陷囹圄,身心备受摧残。平反后以病弱之躯坚持工作,为706所的发展继续奋斗。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国的雷达、计算机和航天事业。晚年有自传体的《拼搏与蹉跎》一书问世(1999年1月人民日报出版社),书中赋诗一首简叙生平,并以自勉,诗云:

少小无邪亦无愁,风华正茂奋埋头,而立不惑创新业,如今无愧亦无求。 雷达创业献心血,电脑奠基甘师牛,坎坷艰辛亦有乐,往昔幕幕慰心头。

7

十年动乱病魔缠,牛棚身残志不残,喜弄笔墨寻磋商,治学砥砺乐陶然。 改革开放景光好,科技逢春花枝俏,耳顺多思应虚怀,晚睛余热催花潮。 这既是他一生饱经忧患的写照,更是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并为之不懈奋斗的誓言。黄玉珩於2002年8月30日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注8) 中国首批百名工程设计大师钱孝虹:(公元1925—2004年)钱孝虹系十七世孙严良灿四女严志英之长子。钱孝虹1925年10月16日生于苏州,1949年7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曾在无锡一大建筑事务所、华东工业部华东建筑工程公司、第一机械部第一设计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七机部第七设计院工作。钱孝虹在建国初期,完成国家第一批骨干工厂的结构设计还参加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审查工作,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62年11月调国防部第五设计院工作,主要承担设计和管理工作,完成的项目主要有火箭发动机的试车台、一院导弹总装厂房静力承力地轨;热应力实验室;二院5号洁净厂房、上海航天局地面引导站等。以上航天工业基建工程为导弹试验创造了成功的基本条件。1965年任七机部第七设计院室主任,主要承担二院基地三线建设任务,负责地空导弹系统三线建设设计工作,完成项目有地空引导站、工厂地面设备工程反导弹总装厂房以及反弹道导弹的控制系统的厂房设计等。1978年任七机部第七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升为五级工程师,组织完成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及大量内部重点工程设计。(包括“东风五号、巨浪一号、通信卫星”等“三抓”工程以及719厂铬版生产线、中央气象卫星工程,067基地抢险救灾等多项重点工程的设计)。1980年任航天部第七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1984年任航天部第七设计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总工程师,为提高七院的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任航天部第七设计研究院研究员。1983年至1993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钱孝虹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始终按照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工作。他无论在航天事业期间还是在三线建设中都以身作则,竭尽全力,积极投身于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并做出了突出的成绩。1965年调入七院工作后,努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组织能力,用其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国家的建设和航天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担任院总工程师、副院长后,肩负着带领广大设计人员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重任,担负着指挥全院科研设计工作,并为原七院设计工作的改革取得显著成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为人正直,严于律己,光明磊落,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密切联系郡众。

钱孝虹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经他设计的哈尔滨锅炉厂、第一汽车附件厂、洛阳拖拉机热力管道及支架等工程设计被评为甲等设计奖。1984年、1987年荣立二等功两次,1987年被评为航天工程建设院级一等奖,1990年被评为全国百名工程设计大师,1991年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老年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评为社区首批优秀党员。

钱孝虹因病治疗无效,于2004年8月16日不幸逝世,享年79岁,他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航天事业。他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注9)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7u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