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17 17:46: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专业成长理论(论文)

题 目 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

学 院 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班 级 汽教131班 姓 名 胡青青 学号 13520103 联系电话 18395969031/679031 成 绩

评阅教师签名

日期: 2015年6月15日

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胡青青

(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汽教131班 13520103)

摘要:由于基本功不扎实与教师社会地位偏低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高校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普遍缺乏自信,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教学效能感。十二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中指出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的高低一方面反映了职前教育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他们入职后的教职发展。因此对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鉴于此,本文对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师范生教学效能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对提高教师教育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知识基础。 关键词:师范生现状 教学效能感 教育建议 调查研究

一、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分析

教学效能感最初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最早对教学效能感进行研究的是Barfield和Burlingame,之后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学效能感的内涵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与界定,现将其整理如下:1

表1 教学效能感内涵的详细列表

学者 Ashton 教学效能感的内涵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自己能够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的信念”。 登博和吉布森 “教师认为他们有能力影响学生学习的程度,由一般教学效能感和教师个 Newman, Rutter和Smith(1989) 1

人效能感构成”。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是否能够引起学生成功学习和个人满足的一种知觉”。 闫俊斌.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5-6.

Woolfolk和Hoy “把教师教学效能感界定为教师对学校教育力量、学生学习成败的责任、学习的功用、一般的教育哲学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的信念”。 Hall(1990)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信念”。 “教师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宿命论的排斥,相信学生的Simpson(1990) 学习效果不完全受制于其智商和家庭环境”,二是“肯定自己的能力,认为在特定情境中,教师有能力去影响学生的学习”。 俞国良、辛涛、“教师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方面,是申继亮 教师对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的教学能力是否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的高低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周新富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时,对其教学能力以及对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 颜铭志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对自身能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能力知觉和信念”。

通过整理发现,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与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是“教师对自己能否胜任将来任务的主观判断与评估”2,从其本质上来说,“它既是能力,也是信念。”

3

因此,我们认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能否准确领悟教育相关理论、能否胜任各项

教学工作、能否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以及能否引起学生成功学习和个人满足”所持的一种认知和信念。

二、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现状

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因此,本次教学效能感调查的纬度是从测量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入手,来分析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现状。为了研究的简便易行,我们将“师范生对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

2

李小超.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7-8.

王鑫.初中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学动机以及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与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2-4.

3

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的主观认知和评价称之为教学认知效能、教学设计效能、教学操作效能和教学监控效能。” (一)教学认知效能

表2 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先天、家庭或社会决定的,教育很难改变

选项 很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完全同意

表3 教师虽然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选项 很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完全同意

表4 要是学生成绩提高了,那是因为我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选项 很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完全同意

小计 2 26 57 56 6 比例 1.36% 17.69% 38.78% 38.1% 4.08% 小计 29 78 28 6 6 比例 19.73% 53.06% 19.05% 4.08% 4.08% 小计 26 74 30 12 5 比例 17.69% 50.34% 20.41% 8.16% 3.4%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得出师范生的认知效能感较高,近70%调查对象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是可控因素,能够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学生。教师的素质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成败。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教学认知能力反映着教师的整体素养和素质,开发和提高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有益于教师有效参与课程活动,展现自身素养。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教师知识及其相关能力是相互促进的,教学认知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学所需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养成,反之,教师知识的充实及其相关能力的提高也将促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二)教学设计效能

由于教师对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造成盲目教学,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并不鲜见,即使专业导向是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做了精心的策划,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教师要对学生的自然状况、身心发展水平、家庭及社会的历史背景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教师只有对学生境况进行全面地、整体性地感知、认识和了解,才能保证教学系统设计的客观性、可行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能。

图1 我善于辅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图2 一个学生完成作业有困难时,我能根据他的水平调整作业

教师对学生非言语行为(如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觉察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有疑惑和不理解的情况,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未能主动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躯体言语或面部表情,确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练习等。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知觉力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通过以上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

(三)教学操作效能

图3 我感觉不知道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怎么写教学计划

通过图中数据分析得,只有不到40%的师范生真正比较了解如何制定教学目标,怎么写教学计划。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是学科教学目标设计的指导性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学科目标需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与趋向。然而,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每门具体化的课程目标、学科教学目标予以实施。若教学思想与学科专业导向目标性原则相背离,教师即便付出诸多努力,教学也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能否准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在组织教学中坚持正确导向,使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是衡量教师教学认知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 (四)教学监控效能

表5 我能很好的驾驭课堂

选项 很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完全同意

表6 一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有办法使他集中注意力 选项 完全同意 同意 一般 不同意 很不同意

小计 3 53 64 23 4 比例 2.04% 36.05% 43.54% 15.65% 2.72% 小计 2 20 99 18 8 比例 1.36% 13.61% 67.35% 12.24% 5.44% 表7 我能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进步做出正确、积极的评价

选项 很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完全同意

从表格数据中可以得出,师范生的教学监控效能并不高,对于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处理恰当的信心。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实质是问题解决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教师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不仅表现在解决简单问题和结构良好问题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解决复杂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方面的能力。所以师范生需要获得更多的锻炼,积累课堂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提升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对策及建议

小计 2 1 70 66 8 比例 1.36% 0.68% 47.62% 44.9% 5.44%

图4 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指导教学实践的作用如何

图5 所学教学设计知识对教学设计实践的指导作用

图6 以下哪些措施能够提高教学效能感

通过上表可得,超过90%师范生认为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指导教学实践有作用;能够提高教学效能感的方法有充实学科知识、增加模拟教学活动、增加见习和实习的次数、增加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以及学习恰当的教学归因等,其中包括自身可以努力的方面和需要学校提供机会的因素,所以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给出建议。 (一)师范生自身方面

1.充实学科知识,强化职业意识,完善自身的人格。学科知识是教学者安身立命之根本。师范生只有具备了充实的学科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才能轻松、高质量地进行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另一方而,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其教学

行为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因此师范生的角色转换与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作为师范生还要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因为良好的人格素养是将来教师生涯发展的基础。所以,师范生要积极强化自己的职业意识,完成角色的转换和定位,并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2.积极进行模拟教学活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因为师范生还没正式进入课堂教学实际,从而导致本身的教学实践不充足。但此时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尚未定型,能够通过实践锻炼、观摩教学等方式加以改变与发展。因此,师范生应积极参与更多的教学活动,或是自己进行组织教学活动,并加强管理学生的能力,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成功。师范生还应常进行自我反思,整理学生及指导老师的意见与建议反馈,完善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效能感。同时,为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师范生还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对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增进教学效能感。

3.积极反思,进行恰当的教学归因。教学归因是教学者对自身已完成的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因果性解释的过程。师范生应该积极把握每一次教育见习以及教育实习的机会,通过与同学、老师间的交流,借鉴与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方法,拓展自身的知识,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实践教学的结果进行归因。

4.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学效能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和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再是一名普通的教学者,更要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改革的接受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了教师要合理的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师范生对每一次模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要认真地进行研究和探讨,对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学质量提高了,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也就增强了。师范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浓厚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担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才能不断地提高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增强教学效能感。 (二)院校方面

师范生对教学效能感的体验与感悟既包括对自己未来需要承担的所有教学任务的知觉与信心,还包括对自己未来职业角色的定位与认可。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教师职业的行为操守、教学思想、道德观念等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地形成对教师、对教学的认知系统,从而促进其教学效能感的提升。因此,我们认为要培养与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效能感,师范院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提高教育信念

很多学生虽然跨入了准教师行列,但思想上却没有做好准备,导致其对教师职业角色缺乏全面的认识,归根结底是师范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如何让师范生完成角色的转换,我们认为从步入师范生专业的第一天起必须让他们意识到“我就是一个教师”。因此,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院校,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举办讲座、影视欣赏、名师对话、走访学校等一系列分阶段、有意义的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师范专业的重要性,以及未来教师职业的发展前景,从心底愿意

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拉近与在职教师的距离,提升教师修养,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的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的职业情感,在师范生自我角色的认同与强化中唤起他们的教学效能感。

2.教育理论课程与师范技能课程并举

由于高师院校重视教育理论课程的传播与讲授,而忽视了师范技能课程的重要性,由此导致了师范生对自己教学能力以及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信心不足,进而影响了他们教学效能感的提升。他们在大一、大二学到的都是理论,感觉师范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到大三时才开始接触师范技能课程,一开就是一年,让人感觉应接不暇,不知道从何做起。为了扭转这样的局面,我们认为:第一,扎实做好师范生的基本功,“一话三笔”滚动开设,除了要拿到普通话与三笔证之外,每学期、学年都要对师范生进行“一话三笔”的达标测试,督促其从实处做起,不至于在实践中开始环节就落后于别人;第二,开展中小学课程研读活动,了解中小学课程的设计框架、主题内容与教学要求等;第三,拉长师范技能课程开设的时间,将大三所涉及的实践课程贯穿于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使其有一个持续积累与提升的空间。第四,通过观摩名师视频、听评课、微格教学、说课等活动,以培养和发展师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4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教学效能感。

参考文献:

[1]闫俊斌.教育实习前后师范生教学效能感的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

[2]李小超.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3]王鑫.初中教师教学效能感.教学动机以及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与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4).

[4]俞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实习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5]辛涛.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田[J].应用心理学,1996(2).

[6]屈卫国.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的关系[J].教育科学,1999(4).

[7]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8]赵福菜,黄希庭.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4).

[9]赵传兵,李仲冬.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06(2).

[10]赵亚军.提高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

4

俞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教育实习个案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11]杨荣.教师心理—师范生成长的认知动力[J].池州师专学报.2002(3). [12]杜秀芳,刘吉林.教师效能感研究述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3). [13]谌启标,柳国辉.西方国家教师效能研究发展述评[J].教育研究,2011(1).

[14]李素真.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15]屈卫国.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效果的关系[J].教育科学,1999,4.

[16]吴国来,白学军,沈德立.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4).

[17]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18]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5). [19]赵福菓,黄希庭.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其自我概念的研究[J].心里科学,2002(4).

[20]程慧智.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

[21]李江,郝春东,张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3).

[22]俞国良,罗晓陆.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7k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