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系列活动方案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1 19:06: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问题解决的教研系列活动方案设计

学校: 学科 组长姓名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十分关键,但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几大问题:一是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判别式提问过多,“对吗?是不是?能不能?”这种提问学生不假思索就有一半的成功率。二是提问内容缺乏启发性,不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提问中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与自主探究。课堂上,教师频繁地提问一些知识性问题,以为记住知识就是掌握了一切,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做法实质上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它忽视主要问题 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更不可能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提出的问题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强,过于笼统,就会使学生把握不准思考、回答的方向,导致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甚至答非所问,难以对教学起到有效的引导;四是提出的问题枯燥乏味,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五是一些教师只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不大,甚至无关,偏离了主题,表面上看起来课堂很热闹,但有可能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学目标也达不到。 从客观层面来讲,教材内容庞大与高中学业考压力对教师和学生探讨历史问题的时间空间是无情地挤占,扼杀了学习历史本身的趣味性、人文性;从学生层成因分析 面来讲,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故事兴趣较大,而对历史问题思考研较少;从教师层面来讲,高中教师往往不担任初中历史教学,教材体系上的脱节、衔接、重复等问题往往关注较少,所以有时问题设计脱离学生认知水平,当然教师也存在理论不足。 依据建构主义问题学习的理论探究高中历史课程中有效设计问题 教研专题 (包括问题解决和教师发展两个维度)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合理利用教材、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础上,恰教研目标 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逐步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包括活动的主要步骤及内容、形式、专业资源利用、时间安排、主持人及参与者等) 活动1:史学理论学习--基于问题学习 参加人员:全体历史教师 活动形式:运用历史教学杂志以及网络等方式搜集专家理论学习、交流 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 “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由师生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主要是对一些事实现象的再现,没有多大的思考余地。建构主义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和学,主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启迪学生智慧,帮助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享受到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4、激活学生求知欲望 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内在动力。求知欲越强,学习的自觉性越强。教学过程是教师导,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效果既受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也受学生主体作用的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所以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就能取得最佳效果。很多时候,学生有学习的欲望,有动机,有上进心,却不知道如何去学,或学习的效率低下。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理念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活动2:教学案例分析——姚虹老师录像课《美国独立战争》 参加人员:全体历史教师 活动方式:以姚虹老师录像课《美国独立战争》为例剖析教学设计、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活动内容: 1、 观看录像:姚虹老师录像课《美国独立战争》 2、 评课记录归纳如下: (1)课题导入具有趣味性:姚虹老师以“一无所有的美国人”引入课题,设计意图明确,开明宗义以学生熟知的事物切入,产生对比,设疑激趣。紧接着引入主题“一个新民族”,以“他们在哪里?他们是谁?他们做什么?他们是怎样的人?”等问题的讨论了解美利坚民族的基本情况。教师能以四个主题叙事的设计分解本课的重点,用系列问题的推进交待美利坚民族的特点,学会从发展、联系的视角审视历史的方法。 (2)问题设计具有递进性:姚虹老师追问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关系?在1763年后的新变化?介绍“宾夕法尼亚日报插图”,分析北美殖民地提出的“无代表不纳税”口号,通过从典型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形成对北美革命发生背景的初步认识,尝试从时代特征的入手看待历史。 (3)难点突破具有情境性:《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是教学的重难点,她巧妙地讲述《独立宣言》手稿的故事,讲问结合分析美国人对于建国的三次抉择,出示制宪会议相关的照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理解制宪会议的重要意义。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解读美国的民主政治设计及分权制衡的思想,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认识美国民治政治的首创特色。 (4)作业设计具有延伸性:姚虹老师的作业布置如下:近年,美国对最伟大总统的调查越来越多,但有三位总统始终位居前列,分别是乔治·华盛顿,亚伯拉罕·林肯以及富兰克林·罗斯福。学完高中历史的全部美国史内容后,你能不能再找出一位可以与他们媲美的“伟大的总统”,并说说你的理由。这个作业很有意思,提到的三位总统涉及高中阶段美国史的三个重大主题,为以后的教学做了铺垫,又激发学生研究美国总统乃至美国历史的高昂兴趣。 活动3:反思参加人员:全体历史教师 活动方式:各抒己见 活动内容: 1、 主题设定:主题设定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的大趋势,但切口可以更小些,如“问题设计与教学立意的关系”可能更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7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