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真与爱”的文献综述

更新时间:2024-05-28 22: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冰心“真与爱”的文献综述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2班 姓名:虎小梅 学号:20120505061

【摘要】冰心是五四文坛上“爱”的歌者,在“五四”文学时代,她和她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以真诚的态度歌唱自然,以饱满的热情颂扬童真,以诚挚的情感赞美母爱,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着“真与爱”的创作风格。她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伤”,并凭借着她“爱的哲学”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情致独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人,并促使后人不断地研究学习,为中国文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冰心 真 爱

创作风格探源

冰心的作品忠实的反映了她创作的基本态度和一贯追求。张建秒、刘飙 在《试析冰心作品中的“真”与“爱”》中强调“真”既是她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的创作态度;“爱”既是她的真切体验,也是她对世界本质的概括。不错,冰心在《寄小读者》里说:“我平日里总想以‘真’为创作的唯一条件。”直到20世纪80年代,她还明确指出:“‘真挚’是一切创作的灵魂和力量。”正所谓“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爱的哲学这个概念是20世纪30年代初黄英(阿英)首次提出,用以概括冰心早期创作的精神本质。所以,“真”与“爱”一

直是冰心作品的独特风格。水有源,树有根,冰心的这种情思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与她的生活环境与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 基督教义的影响

基督教文化的核心是“爱”, 在《圣经》故事中,耶稣基督在他“最后的晚餐”中,以博大的仁爱之心宽恕了出卖他的人,当那人被钉在十字架上身体遭受痛苦时,他却恳求上帝饶恕折磨他的人,陈独秀将耶稣的人格情感概括为“崇高的牺牲精神”、“伟大的宽恕精神”和“平等的博爱精神”。

基督教对冰心创作的这种影响已受到不少研究者的关注,1935年阿英在《谢冰心小品?序》中明确指出:“??无疑的在她的作品中,也还有基督教的血液存在,这些血液,是流贯在她的爱的哲学中”;茅盾也在《冰心论》中强调:“论冰心思想的人都说她很受了基督教教义和泰戈尔哲学的影响??”;另外贺玉波、毅真等在评论冰心的创作时也谈及到了冰心所受到的基督的影响。然而,这些学者的评述当然有其道理。的确,在冰心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帝”一词频繁的出现,而“光”则是《圣经》里的中心印象,也是上帝赐予人和自然的基本意义。周超飞在《爱的主题与爱的哲学》中指出,冰心“爱的哲学”的基础来源于基督教的“爱的主题”的熏陶和渗透。正因为长期受这种思想的熏陶,她的一生都在讴歌“爱”,奉献“爱”,用“爱”谱写了一曲成功的人生之歌。

她的\爱的哲学\来源于基督教\爱的主题\但又远远超越于这个主题:冰心把基督圣洁的母爱上升为一种可以折射在任何一种角色上的杂糅的爱,不管是童真、自然还是那些在她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人与事物;她将那作为一种思想、生活原则的基督教\爱的主题\上升为一种理念、灵魂与精神层次的\爱的哲学\,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同时,冰心将关乎信仰的基督教文化中圣洁的母爱深化为一种关乎政治与社会的爱,并逐渐舍弃她的柔细清丽,转向苍劲朴茂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

二、 社会环境的影响

回顾历史,冰心生活在疾风暴雨的五四时代,当时社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转型期,同时“五四”也是一个觉醒的时代,开放的时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年轻的冰心有着现代人的激情和思想,受新思潮的激荡,她自觉站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以睿智的眼光,真实的情感记录下一个个感人的篇章。正如鲁迅在对待文艺与社会问题上,他并不认同那些离开现实人生,躲在“象牙之塔”里营造出来的风花雪月的作品,而是肯定了文学与现实人生的联系,他说:“我以为文艺大概由于现在生活的感受,亲身所感到的,便引印到文艺中去。”冰心也就是用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感知与理解,用对人类的爱心,抚慰那些世事沧桑中受到伤害的人们,用超卓的哲理慰藉世人心灵的寂寞,用心灵的爱调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达到人类生命的极境。与鲁迅不同的是,冰心不像他

那样直露的揭示社会的种种弊端,作为“女性作家”的她像一位长不大的大姐姐,又像一位满含温柔的母亲,她认为在这个急风暴雨的时代,需要用爱去影响,去感化。慈悲的冰心将这种爱撒向人间,浇灌着人世间的万事万物,i她的“爱的哲学”随着时代背景也就应运产生。

三、 家庭环境的影响

矛盾在《冰心论》中说:“一个人的思想被他的生活经验所决定, 外来的思想没有适宜的土壤不会发芽。”这句话说明了冰心的“爱与真”创作风格与她的充满了爱的家庭生活经验密不可分。有人也许会说:一个人,特别是一个作家,她的经历对她的影响会很大,在她的作品中,你会看到她日常中很多经历的再现。同样,家庭占据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一个人的家庭环境也会为她的生命经历增添一些光亮的色彩,使她的作品在这些色彩的照耀中显现出异样的美丽。

冰心在《寄小读者》中这样描述她的生活:“我的生命只有花和光和爱,我生命中只有祝福,没有诅咒。”她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冰心出生后只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

灵。同样母亲的行为举止也深深地影响着她,“我们的家,的确是一个安静温暖而又快乐的家,父亲喜欢栽花养狗;母亲则整天除了治家之外,不是看书就是做活,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息??”在冰心眼里,母亲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在她身上又不乏看到现代女性的睿智,“她有现代的头脑,稳静公平的接受现代的一切,她热烈的爱着‘家’,以为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一切幸福和力量的源泉。”同样,这个民主幸福的家庭也是冰心创作的动力,是她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发源地。

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不容忽视,正是基督教义、社会环境、家庭坏境对冰心的综合影响,才有了她自己独有的艺术:柔美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清丽明媚的语言,这种“爱”与“真”的情感体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冰心体”,深受读者的喜爱,对文学创作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创作主题

“母爱“、”童真“、”自然“是贯穿冰心作品的三条主线,每一个主题都和“爱与真”紧密相连,也正是因为这,才使她的作品深受读者的欢迎,人都是情感的动物,真性情的东西往往能引起人的共鸣。

一、母爱

《寄小读者.》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普天下的母亲的爱,或隐或现,或出或没,不论你用斗量,用尺量,或用心灵的度量衡来推测,我的母亲对我,你的母亲对于你,她和他的母亲对于她和他们,她们的爱是一般地长阔高深,分毫都不差减。”母爱是世间最圣洁的情感,人在最无助的时候想到母亲的爱就会又一股暖流流遍全身,给人希望和力量。冰心笔下的母亲更是圣洁的,母爱更是伟大的。即使是对顽皮孩子的斥责,那“含着慈爱的言辞,也和母亲催眠的歌一样的温煦”。她在《我的母亲》中不加掩饰的赞美她的母亲,直截了当的表达她的情感,“我则以为我的母亲,乃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中最好的一个??”,又如“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一五九)。在《超人》中她依然不露声色的赞美了世界上最美妙的情感——母爱,虽委婉含蓄,但力度不差丝毫,反而更令人回味。

读过冰心小说的的人一定会对《超人》有特别生的影响。首先,题目就很新奇,非常吸引人得眼球。冰心笔下的“超人”何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冷”:心肠是冷的,住房冷的,眼光也是冷的。可是何彬又不那么无情冷漠、与世隔绝,何彬的冷似乎隐藏着不灭的热。泛滥的母爱与他坚守的主流思想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撞。黑夜里,禄儿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每一声都在触动着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文中多次提到“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因为没有不爱儿子的母亲,也没有不爱母亲的儿子,即“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

也都是好朋友”,所以世界上的人“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至此,我们不得不感叹母爱的伟大。

侧重于书写母性之爱是冰心的创作特色,但也有人指出了这种母性之爱的复杂性。李玲在《冰心创作中母性之爱的复杂性》中说:“冰心的创作是从女儿的角度颂扬了母爱的伟大又从女性人格自我建构的角度确认了母性之爱的价值并把母性之爱实践为一种济世的力量试图以之催生不同国族之间和谐友爱的世界图景。冰心这一独特的文化选择难以简单的归之为保守的或是现代的从而带来了它到底是屈从于男权的还是张扬女性主体意识的这一争论”,对于这一问题,人们发表了不同的见解。然而,冰心是伟大的女性作家,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对母亲的赞扬是情理之中的,况且母亲本身就对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间接的对社会的进步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以母性的宽恕之爱教化当年的日本民族,冰心实践了以母爱及时的思想,又有一定的夸大思想。

二、童真

人性中最善良、最纯洁的就是“童心”,如同泰戈尔一样,冰心也是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对当时的儿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三纲五常的影响,中国儿童在亲权社会关系中被视作父母的附庸,没有自身独立的价值。“五四”新文化运动冲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桎梏,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

内心世界。鲁迅、刘半农、老舍、郭沫若等人都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赞美童心,刘半农为周岁的女儿献词:“你是天地间的活神仙/是自然界不加冕的皇帝。”冰心则摆脱成人的角度,以“童心”开始创作,她的童心世界是以其鲜明的个性为主导并融会多种文化质素而形成的独特风格,体现了在精神意蕴和审美意识上的不懈追求。冰心赞美他们“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并强调“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突出了“童真”,呼吁“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寄小读者》是冰心最早关注儿童文学的通讯散文合集,也是中国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她以丰富的知识、淳朴的情感向国内的小朋友生动的报告了旅途的新奇见闻。冰心在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就指出:我从前曾是一个孩子,现在仍是一个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

李真善在他的《冰心儿童文学研究》中指出冰心虽然坚持了”儿童本位”的立场,但实际上整个作品中透露的是成人对逝去童心的怀念和成人的情思。在冰心的创作中,儿童对父母所表现出来的依附实际是冰心对母亲的爱恋之情,他笔下的“童真“实际上是一个成年人对童心的向往与追忆。冰心自己也说自己与“小读者”的对话无法继续下去,这就是由于冰心内心之中的“小读者”与实际的“小读者”之间的不一致的缘故。

三、自然

与“母爱”、“童真”相伴而行的便是“自然”,那种不假雕饰的美丽,那种对自然的崇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年时期的冰心因父亲职业的关系,大多住在海边海的深远陶冶了她的情操,面对大海,她自由的驰骋着自己的情操,“感到无限的欢畅与自由”。从此也对自然有了特别的情感,“大海呀,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冰心创作的这三大主题可以将它们拆开来看,不论是《繁星春水》,亦或是《寄小读者》我们都能品出冰心笔下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弱小的草呵/骄傲些罢/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是的,自然是奇妙的,哪怕是不起眼的小草也有着惊人的使命和作用,自然的美不是人工合成的,就像冰心所说:“冰似山般静寂,山似水般流动,是人可以如此的支配他么?”“自然唤着说,将你的笔尖儿,浸在我的海里罢,人类的心怀太枯燥了”。这是给予了自然多么大的赞扬!同时,这三者又是相铺相成的,不管是“母爱”、“童真”还是“自然”,冰心以她饱满的情感,运用自然得体的语言,无非就是突出了一个“真”字和一个“爱”字,母爱给于人温暖,童真给予人纯洁,自然给于人清新,这是一幅充满和谐与真实的画卷。

冰心从五四时期走入文坛,七十多年笔耕不辍,创作出不少影响深远的作品,但文学界依然对其持有争议。茅盾先生说过:“在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中只有冰心女士最最属于她自己”,有人认为这是对冰心自私的反应。从情感上说,相比于文坛上的其他女作家,如卢隐,

丁玲,萧红等,冰心的一生是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的,“比较是没有受过感情上摧残的人”。所以她的作品主题仅仅只有“母爱”、“童真”和“自然”,这是她不关注民生,不直面社会矛盾体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暂且不论谁对谁错。然而,纵观冰心的作品,她的笔下不也有许多关注社会下层女性命运的著作吗?他们的悲惨命运难道不是冰心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吗?另外,在那个需要启蒙的时代,社会矛盾突出尖锐,也许更需要充满爱的作品去感染周边的事物,以“童心”去净化心灵,这不也正是文学创作的目的吗?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经长路点缀的香花弥漫,使拿花扶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冰心用“真”和“爱”来创作,形成“爱的哲学”。冰心具有“天生的崇敬过去的本能”,面对繁华、喧闹的现实生活,面对伪善、污浊的社会环境,她能然能够将内心深处对真纯、自然和温情的向往倾泻在张张白纸上,这是冰心的人格追求和文学选择,对永恒的人类本性的讴歌是冰心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i

【参考文献】

【1】冰心《繁星》(诗集),1923年,商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73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