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阜西的古琴艺术

更新时间:2023-12-26 20: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查阜西的古琴艺术

(根据清灵子老师2013年9月11日上午郑州爱好者QQ群讲课记录整理,未经清灵子老师审阅)。第一讲

在家好,今天有我和大家一块分享查阜西的古琴艺术。如有说错的地方,请大家及时给予纠正。不要让不知道的朋友误入歧途。我今想和大家谈的题目是:查阜西的琴学历程及古琴艺术特色,由于这个话题比较长,分两次说吧。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查阜西的琴学历程。为什么要先说查老的琴学历程呢。主要是由于查的琴风可以说跟他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包括我们每个弹琴的人都是如此。小孩子学会一个曲子,我们听着,可能会旋律都不错,也很熟,但是听着没有什么味道。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分析一个琴家的风格,不得不了解此人的经历,学识及自养等有关琴外的东西。因而才会有“古琴功夫在琴外”这么一说。如,经常看古诗词,可增加我们对整个曲子的节奏感。古代诗词,都有能唱的。平仄、顿挫有一定的规律性。好了,不扯那么远了。现在开始介绍查老的琴学经历。查阜西,1895年11月7日生。字镇湖,号阜西,夷平为自取用名。曾用照雨室室名,号称照雨室主人。因此才会有查老的曲谱叫做《照雨室琴谱》。不过这个琴谱没见过。曾苦苦寻觅,最终也无果。“剑胆琴心酒肚肠,亦能清致亦能狂。西风留得断肠句,空对河山哭一场。”这首诗是查阜西先生1910年所做的《遗怀诗》。记得中国古琴网的群里有个叫剑胆琴心的,估计也是个查老的崇拜者。而网名也应该来

1

源于此吧。这首诗能看得出查老在当年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怀惴一颗报国之心,表现出一个进步青年的忧国忧民的抱负。就如现在我们所谓的愤青吧。

在谈查老的古琴艺术特色之前,首先谈一谈查老的琴学历程。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成就离不开其家庭、经历、环境、学识、修养等因素对其自身艺术形成的影响,查老也是如此。一、查先生的家庭背景及人生经历。他家是江西修水的。这才有了修水查阜西,记得琴学备要上有这么介绍的。查先生出于湖南永顺县,祖籍江西修水。其父,名连达,字运享,当时为清政府苗区小官,查阜西于1895就出生于苗区。这个查阜西先生自己也说过。《查阜西琴学文萃》第16页有介绍“皆终岁鹑衣百结,菜根一瓯,犹赖母豢豕,乃得度岁”。 当时也很清贫。“犹赖母豢豕,乃得度岁”。依靠他母亲养猪来生活。1911年查先生二哥查镇泽及父先后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革命军,其二哥被任命为连长,其父后被任守湘东负责人。1916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国运动取得胜利,将袁世凯赶下台,而查父在讨袁战争中就义。1916年,查先生在南昌读中学,于1917年考入烟台海军学校。1919年因海军学生运动失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赴广东追随孙中山,并进入广东航空学校学飞行。同年夏,陈炯明叛变而失学。查先生深受其父兄之影响。1920年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并参加北伐战争,屡建功勋,于1923年在国民党重要部门任职,历任长沙市国民党党部秘书、湖南省国民党党部秘书,长

2

沙市国民党组织部部长等。可以说,当时查先生在国民党中也是名操一时,地位显赫。1924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随后兴办国际民航,并入欧亚航空公司任秘书(共任十年)。抗战后于1941年入滇转入军事工程局工作,修整各地机场。后任中央航空公司任副总经理。1949年11月参与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起义。为新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解放后先生后被聘为音协常务理事,民族音乐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54年任北京古琴研究会副理事长。(注,当时的理事长是溥雪斋)1956年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中国音协副主席。1976年6月10日于北京医院的防震棚中与世长辞(许建)。查老的人生经历大的框架,就这些了。再细的话,估计能写一本书,就成传记了。咱就不搞那个了。

说第二个问题:二、查先生学琴历程及琴学活动简述 查先生自6岁时,受其大哥和二姐的影响,喜欢上中国传统音乐。7岁便能唱数首小调民歌。10岁是便能对对、作诗。12岁全家移居津市,受夏氏父子(夏正彝,益阳人,琴艺不高,子夏伯琴,能琴歌。)弹琴影响。13岁时能唱昆曲。并自学古琴,善弹渔樵。15岁师承大庸琴师龚峰晖、田曦明师徒。此时所学都是琴歌。田曦明师徒属江派。江派根据查老的说法是,他学琴时,江派专指琴歌派别。江派,可能是唐前后的江浙派到宋元时分立成一江派和一浙派。近代专指活动于江西一代以琴歌演凑为主的古琴弹唱。通过学习,琴技大进。28岁长沙任教期间,相交华阳顾氏

3

和庐陵彭氏,并开始学习“虞山派”清微淡远的不歌之曲。(主要是区别于原所学古琴曲,因皆带歌词)。因此,现在琴界大部分人称查为泛川。但我感觉,查老非泛川,而是到各家之长,自成一派了。后面的琴学活还可以看得出。留各家之长。在此听华阳顾氏弹奏《潇湘水云》,为以后自打此曲谱打下基础。在上海任航空秘书时,先生打出两曲具有影响深远的琴曲。打谱《潇湘水云》,具体说一下这个打谱。1932到1934年三年时间从《自远堂琴谱》打出。这首曲子是查老依据广陵派琴谱和吸收蜀派的节奏特点打出的。此曲在处理上查老后来说:“清代康熙年间,南通有名的琴家徐大生,在他的《五知斋谱》中说:演奏上处理这些乐句,须两手灵活,低弹轻拂,才能够合它要旨”。 明代末年《大还阁琴谱》作者虞山琴家徐青山说:‘水云声这两段,要用弱音从容地过度过去,就会得出很自然而巧妙的音响,真的会像云水交融一样。音转快之后,指下不可有阻滞,要使急连的音不露痕迹,就显出云飞水涌的气势了。’上述引自引自《查阜西琴学文萃》431-433页。查先生凭此曲赢得“查潇湘”之称号。再一就是打谱《渔歌》。1932到1933年吸收彭氏弹此曲的节奏打谱。此谱传承广泛,影响深远。“此曲出自清中叶自远堂琴谱”。 在此再插个题外话,略述彭君祉卿,现代琴人一般可能认为彭氏是浦东三杰中琴艺最低的或者没有什么印象的人吧。(河东张心远:可不是。琴川:不是如此,彭家祖传。一珡一鹭:他只是名气不响。彭家的忆故人就是传世)。彭祉卿是查阜西的挚友,一

4

九四四年去世,没能留下古琴录音,但据查阜西与张子谦的称道,他很可能是“浦东三杰”中演奏水平最高的人(河东张心远:他们没有高下,个性不同,彭是九疑杨的学生,弹琴功力深,张充和的书里说,彭弹琴窗户都震动。杨九疑是以渔歌为代表的,杨自己说彭的渔歌已经超过自己了)。从查阜西《彭祉卿先生事略》来看,彭祉卿“一生瑰意琦行,与人落落寡合,一语径庭,辄拂袖而起,幸友辈均能谅之耳。凂近几载,当大时代之艰难,俯蓄之资益困,又因得新欢而竟失恋,廓处悲忧穷蹙,乃复纵酒佯狂,绝弃形骸,自为戕贼。余时或劝其节量续胶,辄报以无情之怒目” 很有个性的一个人。性格中颇有愤世嫉俗的成分,若非查阜西这样的知己,的确不易相处。从上段话来讲,只是彭氏只是脾气不好,比较怪异罢了,有点象今天的愤青。相反我从中理解到的是他是一个真实而率性的人,而琴艺修为还是非常之高的。张充和在她的《挽琴人彭祉卿》诗也可以看出来:君家燕子不寻常,犹自依依绕玳梁。但教生死情无极,岂必高梧栖凤凰。人生来去无踪迹,故旧何劳为君哭。不烧楮泊不招魂,痛饮千杯歌一曲。彭氏就说到这里,先打住啊。以后可以做个专题来讨论。言归正传,还说《渔歌》吧。查先生还说对于此曲还说:是一个内心比较收敛的文人。琴坛咸知变革最大之曲,多为佳品;盖必曲之基础优良,始易招人弹弄又,弹弄愈频,变革遂亦愈大,此发展之规律也。而此曲之变革,不仅旋律开展,乐段增多,??欲指陈我国乐曲常有剧烈发展之迹,此曲之变最足取作典型。”在任欧亚航

5

空公司任秘书期间:在南京江宁和夏一峰,吴浸阳,徐少白,李子昭等组织了“青溪琴社。并开始授并教授庄剑丞琴曲。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个人,庄剑丞庄剑丞(1905—1953),名鉴澄,字剑丞,号栩斋。江苏江阴人。此人也十分了得。但后来不再其名,是由于政治等原因。此人为今虞琴社会员。出身儒宦家庭。幼年至青年时代辗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求学。抗战期间先后任职于伪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伪江苏省文献馆。抗战后至解放初先后在江苏高等法院、上海新裕纺织公司第一厂工作。庄剑丞作为伪政府的官员,属汉奸败类,暂不去理论。历史就是如此,怎么绕你也不可能绕过去。这是个槛。有些才华横溢的人败落了,一大部分都在于选择了他不应该选择的政治方向。做为我们琴人,最好还是与世无争的好。此阶段所打琴谱重要的还有:《流水》,在学习百瓶斋主人之孙顾梅羹的音乐表现方法时,于1934-35年按《百瓶斋琴谱》打出,但这首曲子没有留下录间,甚是可惜。《长门怨》、《关山月》吸收了王燕卿与其弟子徐卓的音乐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于1935年据《梅庵琴谱》打出,《高山》,听徐元白弹高山,根据其风格据《春草堂琴谱》打出,《渔樵问答》,受彭君祉卿的熏染,据时百的《琴镜》打出。《空山忆故人》,早年在大庸受龚峄辉、田曦明等熏染,又与彭君祉卿参合《理琴轩琴谱》抄本订正。其他还有《梅花三弄》,《玉楼春晓》、《泣颜回》等。1936年查先生在苏州与李子昭、彭祉卿,在上海与张子谦、沈草农等组织“今虞琴社”开展全国范围

6

内的交流、讨论、研究琴学。并主持《今虞琴刊》的编写。 下面说一下这个琴刊。1937年出版的《今虞琴刊》刊有琴社成立一年多来活动的详细记录。他们联络琴友,交流琴学,每周有星集,每月有月集,参与者日众,几乎囊括了北京、四川、广东之外的大多数优秀琴人同时,他们全国范围内征访的琴人、古琴信息,向琴人征求琴社资料、罕见琴谱、学术文章,开始编辑琴刊。今虞琴社虽处东南繁华地,甫一成立,却以开阔的格局与气势展现了新的面貌,影响迅速波及全国琴坛。。作为这独一无二的泱泱大社的主持者,查阜西众望所归地成为南方琴坛的新一代领袖。哦,群主大人回来了,你的电又来了?下面引用一下严晓星《 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抗战爆发,烽火逼近江南,琴人的黄金年代结束。很快沪、宁不保已成定局,国民政府开始内迁。仓皇之际,欧亚航空公司准备将全部器材向内地紧急转移,由查阜西主办。查阜西顾不上苏州的家人,径自上海飞西安,再转昆明;家人则自行逃难,流徙千里,南下会合。“中原板荡,乐坛星散”(查阜西《话眉坪记》),张子谦、吴景略等人在上海“孤岛”内坚持活动,苦苦支撑;查阜西、彭祉卿在西南一隅,却不期而然地身逢乱离造成的风云际会。“中原板荡,乐坛星散”。是何等的感慨,抗战期间,查老代表国民政府赴美国考察,在美讲授古琴,搜集流失海外的古琴曲谱。多次在美国国会图书馆讲解古琴和演凑古琴。并留有录音母带于此。我们现在所听到查老的《潇湘水云》、《普庵咒》、梅花三弄》等曲目,都是美

7

国图书馆藏本。国内没有流传下来。群里共享里我发的《查阜西古琴曲集》应该都包括了他现在流世的全部曲子了。大家没有的可以去下载听听。解放后,先生主要从事琴学活动和参加全国民间古典音乐巡演活动。61岁后,做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的查老,带领北京古琴研究会(前身为北京业余古琴研究会)。主持对古琴资料的采访、收集和整理工作。先后完成八十万字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古琴指法谱字辑览》(主持编纂,此为120万字的古琴指法词典)(两部辑览为大型古琴工具书)、《历代琴人传》(领导编写搜集历代两千多琴人资料(六册))。文革前夕,(1961年)主持编写的《琴曲集成》第一辑完成,此书于1963年10出版。第二辑的选本和题要是先生在1967年以后独自完成的。1963年后由于政治等原因,古琴音乐的研究基本停止了。一直到1975年,时年80岁的查老自知年迈,担心《琴曲集成》等书稿发生意外,因此才有致函音乐研究所《关于琴曲集成编集暂存查阜西告白》(注:此书是将六朝到民国千馀年间的一百四十二种琴谱汇编为《琴曲集成》(三十册),并给每一部琴谱撰写了提要。查老除上述的研究成果,还有以下琴学著述:他将琴人们关于《碣石调?幽兰》打谱的学术通信与资料汇编为《幽兰研究实录》(三册);从古代琴籍中辑录出《传统的造琴法》、《传统的造弦法》并作校注;他自己整理、研究琴学的心得,则结集为约七十万字的《溲勃集》、《溲勃别集》等。从一九五三年起,查阜西在吕骥的支持下,以民族音乐研究所的

8

名义发起全国琴人为现存最早的古琴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打谱,随后又为《广陵散》打谱,并为改善各地琴人的生活待遇与社会地位而奔走。这一点我非常感动:为改善各地琴人的生活待遇与社会地位而奔走。为了古琴,为了琴人,尽了他的力了。一九五六年,他带领许健、王迪对全国琴坛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普查。他们以实地走访为主,通信联络为辅,采访了二十个地方八十六位琴人,录下了演奏时间超过两千分钟的二百六十二首琴曲,并征集到了多种珍罕的古琴文献。这次采访抢救所得的音响资料成为最珍贵的一笔古琴音乐遗产,也为后来的古琴学习与研究奠定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查阜西先生的历史定位及对现代琴的借鉴意义。 四、查先生的古琴演凑特色。这两个问题,下次再交流。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6z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