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书声,我心中最动听的歌

更新时间:2024-07-01 06: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孩子读书声,我心中最动听的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培养语文能力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着手。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于写的训练,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训练。同时,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思考。

【关键词】:朗读 感知 朗读能力 理解

小学语文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培养语文能力主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着手。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于写的训练,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训练。具体来说,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也就是要读通句子。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就能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同时强化识记字形,达到有效地识字、识词。除此之外,反复的朗读,就能使学生读得准确、流畅,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强指导,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对于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许多都是精美的名家名篇,这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来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好处。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桂林山水》,学生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并从中体会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好处。小学这一阶段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要能充分地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情。

其次,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对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诗歌。它的特点是语言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对于教材中的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观潮》、《草原》、《美丽的大兴安岭》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观潮》,潮来的时候“那浪潮

1

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奇观”啊!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从而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更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它并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进一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最后,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先要靠朗读来进行。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去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文中邱少云为了整个部队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也不动,这就能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是何等的让人钦佩。学生可以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及侧重点也不同。但总的来说,贯穿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好的朗读习惯,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培养出好的阅读习惯。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我认为,朗读重在如何去感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先整体感知,再具体体会

一般来说学生通过朗读或默读把文章读通读顺,初知文章大意。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行深入阅读,感悟其中的一些语言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从而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这样的一些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文章是怎样用“线”来连贯内容的,通过文章的主要句段,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所以,从某个方面上来说,学生自己的朗读更是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发挥自己主体地位的有效保障。现在的阅读教学应该拼弃逐词、逐句、逐段、逐篇讲读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个人为主体,在其诵读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其自主选择、自主交流和自主评价。如果教师在初始阶段不让学生多朗读,多感悟,不让学生自己先去充分彻底地感知,而是直截了当的加以讲解,那么既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扼杀了学生思维和理解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在《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自读《鸟的天堂》,然后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并设计了几个问题加以引导: “你认为鸟的天堂怎样啊?有什么特点啊?”,“文中哪些内容可以体现出来?”,“你认为哪句话、哪个词最能表现天堂的美呀?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大榕树作为鸟的天堂很美、鸟很多、并从文中发现了可以表达这样一些内容的词句。通过进一步提问:“本文仅仅写了大榕树的美吗?还写了它的什么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找出了大榕树的第二个特点“大”,这时候再次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鸟的天堂的“大而美”。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困难,可以通过让其再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的方法进一步引导。同时抓住有关段落中的重点语句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朗读体验。这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在教学中非常实用而且有效。

2

二是读中解词,便于理解

词语的理解,是语言训练工作的一个重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有一种高度的语言素养,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只有先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去理解句意、才能进而去领悟文章的中心,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对于文中重点的词、句能理解透彻,是进行深入阅读的突破口。只有抓住了文章中的中心词和关键词,通读全文。才能读出文章意韵,悟出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如教学《学弈》一文,教师先让学生借助文后注释自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疑问:文章写了两个小孩子跟弈秋学下棋,他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让学生自己从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并说出对它的理解。于是学生再次读课文,找到了二人表现的词句(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 “专心致志”这个词语的含义。这篇文章教学,就靠抓住了重点词,引导学生去朗读去感悟,很容易地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彻底理解了故事含义,从而学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还有些词的理解,一般来说,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把词放在特写的句子中去进一步朗读感悟,从而挖掘出更深一层的含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到作者用词表意的目的所在。比如《白杨》一课中的“浑黄一体”这个词语,它的本意是“全部都是灰黄色的”。作者用这个词呢,却形象地描述了沙漠刮起风沙时侯的样子:阵阵狂风卷扬起漫天的黄沙,于是,天是黄的,地也是黄的,天地都是黄的,这样就把大戈壁那恶劣的环境生动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而更深一步呢,是让学生体会到那不择地势、不怕恶劣环境的特点,让学生为“白杨树”强大生命力而感叹。对于这一层,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去朗读,才能领会的到。 三是角色模拟,读出感悟 朗读的方式有许多种,让学生最感兴趣,而且取得的效果最好的就是让学生(们)扮演角色进行朗读。选定自己的角色后,学生都会带着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去进行朗读,这一个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得知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对人物感情的把握如何,因为这一过程中学生真正地做到了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并去参与,孩子这时侯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因此我想直接让学生自己先选定某个角色,根据自己选定的的角色对文章中相应段落进行理解和内化,这样读出来的语句感情由然而生,甚或有的孩子将文中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语言甚至自己的地方方言,于是趣味横生的同时也升华了朗读的效果。 当然不是所有文章都可以扮角色朗读,但可以这么朗读的文章也很多。比如教学?奴隶英雄?一文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去初读课文,再学生能对整体内容感知的基础上,针对课文的内容自己选定喜欢的角色进行分组朗读训练,学生有的当贵妇人,有的当奴隶,剩下的学生都读旁白,他们不仅将文章中涉及到的内容带上了感情予以朗读,而且还将自己的理解进行融会贯通,甚至有些小组的某个学生恰当地配以了表情、动作,生动传情地表现出罗马贵族人的无人性和奴隶们遭遇的不幸。由于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又使整节课高潮迭起,最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我想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善于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孩子们又怎么可能领悟不到文章中情感啊? 课改之后新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是的,对于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境和语意,重就在重在一个“悟”字。学生只能经常在各个文章中,在充分读悟的过程中去阐析,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自己表情达

3

意能力等语文素养才能够得以有效的提高。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手段,是学生理解、累积、发展语言和激发情感的重要途径与过程。只要教师给予重视并在指导细节的设计上肯多花一些时间,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从而逐步发展朗读能力。就一定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感情。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6y.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