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5课《死水》导学案教师版

更新时间:2023-11-23 20: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 备课时间 :2014.11.09 主备人:颜远娥 审核人:黄莉 授课人: 学生姓名: 班级: 座号: 使用时间:

5 .《死水》导学案

预习导航

【知识链接】

1、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

①诞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②初步发展:20年代,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奠基) ③30年代:流派纷呈,群星璀璨。

④40年代:为痛苦、战斗和对胜利的呼唤而歌唱

2、作者及其作品

闻一多,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他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主要作品有诗集《死水》、《红烛》。闻一多潜心钻研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造诣极深。同时,闻先生的爱国之心也是众所周知的。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这两个方面促使了闻一多先生众多著名爱国诗篇的问世。1946年7月15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被国民党用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造者,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理论,提出要给新诗以艺术的限制和规范,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闻一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诗风沉郁凝重,语言绚丽精练,对仗工整,为开创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作出了有益的贡献。闻一多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

3、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想象中“如花的祖国”幻灭了,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渴望理想的祖国,诅咒黑暗的现实,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的深层根基。

1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了解反讽手法。

2.过程与方法:提高读诗的能力,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品味“死水”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死水》中的“三美”,感受诗歌的艺术美,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领会诗歌中蕴涵的爆发力。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把握诗歌的语言和意象。

3.通过诗人的语言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感情,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方法】

1.反复诵读,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 2.自主、合作、探究、讨论相结合。 3.采用感、读、品、议四步法教学。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2、整体感知全诗的大意

3、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每节诗歌的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2

【课堂探究】

一、《死水》是最能体现闻一多诗 歌“三美”主张的作品之一,通过读、感、品,试作简要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歌运用的词藻要有绘画的效果。

音乐美,主要是指诗歌音节和旋律的美;押韵,节奏,平仄。

建筑美,指的是诗歌结构形式上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读】音乐美:

各小组分派代表诵读,教师领读示范,师生点评。 提示:要读出悲愤之情,语言要铿锵有力。 讨论这首诗歌的音乐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感】建筑美:

听录音,说说作者写出了死水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并从整首诗歌看,谈谈建筑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品】绘画美:

以第二、三诗节为例,讨论绘画美在《死水》中是如何体现的,用了什么手法。

二、结合背景介绍,分小组讨论“死水”作为诗歌意象,它象征着什么。

3

三、诗人是厌恶“死水”的,但是为什么又要将死水写得如此美丽呢?

四、各学习小组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诗中最后一句: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五、拓展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题。

2.课后阅读闻一多的相关诗歌,就《发现》写一段5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附: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4

5 .《死水》导学案教师版

预习导航 【知识链接】

1、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 ①诞生:“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②初步发展:20年代,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奠基) ③30年代:流派纷呈,群星璀璨。

④40年代:为痛苦、战斗和对胜利的呼唤而歌唱 2、作者及其作品

闻一多,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他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主要作品有诗集《死水》、《红烛》。闻一多潜心钻研古籍,中国传统文化造诣极深。同时,闻先生的爱国之心也是众所周知的。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这两个方面促使了闻一多先生众多著名爱国诗篇的问世。1946年7月15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被国民党用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造者,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理论,提出要给新诗以艺术的限制和规范,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闻一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诗风沉郁凝重,语言绚丽精练,对仗工整,为开创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格律诗作出了有益的贡献。闻一多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 3、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想象中“如花的祖国”幻灭了,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渴望理想的祖国,诅咒黑暗的现实,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本诗的深层根基。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了解反讽手法。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6c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