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5-2020)

更新时间:2024-06-08 18:0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2005-2020)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宝山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五年十二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7 第一条 编制目的 7 第二条 规划编制依据 7 第三条 地位和作用 8 第四条 规划期限 8 第五条 规划区范围 8 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 8

第二章 区域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10 第七条 区域性质 10 第八条 区域发展规模 10 第九条 区域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 空间布局结构 12 第十条 区域发展方向 12 第十一条 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12 第十二条 城镇等级体系 12 第十三条 中心村建设 13 第十四条 区域空间布局结构 13 第十五条 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15 第四章 新城区发展规划 17 第十六条 城市性质 17 第十七条 发展目标 17

第十八条 新城空间结构 17 第十九条 新城分区发展纲要 18 第五章 产业发展规划 22 第二十条 规划原则 22 第二十一条 区域产业布局 22 第二十二条 工业园区布局 22 第二十三条 第二产业 23 第二十四条 第三产业 23 第二十五条 农业 24 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 25 第二十六条 战略目标 25 第二十七条 港口和内河航运 25 第二十八条 公路 26 第二十九条 铁路 27 第三十条 轨道交通 27 第三十一条 越江交通 28 第三十二条 城市道路 28 第三十三条 公共交通 29 第三十四条 货运交通组织 30 第三十五条 静态交通 30

第七章 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32 第三十六条 规划目标 32 第三十七条 教育科研 32

第三十八条 科技信息 33 第三十九条 文化 34 第四十条 医疗卫生 35 第四十一条 体育 36

第四十二条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37 第八章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38 第四十三条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38 第四十四条 绿地指标 38 第四十五条 规划结构 38 第四十六条 景观规划目标 39 第四十七条 景观规划布局 39 第九章 旅游系统规划 41 第四十八条 发展目标与原则 41 第四十九条 规划布局 41 第五十条 旅游配套设施 42 第十章 水系系统规划 43 第五十一条 规划目标 43 第五十二条 规划结构 43 第五十三条 景观水系 43 第五十四条 岸线规划 44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规划 45 第五十五条 规划目标 45 第五十六条 大气环境保护 45

第五十七条 水环境保护 45 第五十八条 噪声控制 46 第五十九条 固体废弃物处理 46 第六十条 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 46 第十二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47 第六十一条 供电 47 第六十二条 供水 47 第六十三条 燃气 48 第六十四条 雨水排水 48 第六十五条 污水排水 49 第六十六条 通信 50 第六十七条 邮政 50 第六十八条 环卫 50 第十三章 防灾规划 52 第六十九条 防洪除涝 52 第七十条 消防 52 第七十一条 抗震 52

第七十二条 城市防空及地下空间 53 第七十三条 城市生命线系统规划 53 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与实施对策 55 第七十四条 规划目标 55 第七十五条 主要任务 55

第七十六条 土地发展策略 63 第七十七条 规划实施对策 64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指导宝山区域长远发展需要,确定区域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指导区域各项建设,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4、《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5、《上海市宝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6、《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7、《上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7)》

8、《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9、《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

10、《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2004—2020)》

11、《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4—2020)》

12、国务院、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宝山区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政策文件 13、上海市宝山区委区政府关于宝山发展的相关要求及政策文件

第三条 地位和作用

《上海市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是指导本区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区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规划、新城规划、新市镇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必须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 规划期限

2005年至2020年,近期至2010年。

第五条 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即宝山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293.7平方公里。

第六条 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宝山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实现宝山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质量水平;实现区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要求,努力构建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区。

3、坚持“三个注重”。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教兴区为主战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发展; 更加注重城市综合功能培育; 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

4、坚持“五个优化”。合理安排区域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五个”优化: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优化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优化生产与生活布局、 优化人文与城市形象塑造。

第二章 区域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

第七条 区域性质

上海北翼连接长江三角洲沿江城市发展带上的重要门户;世界级精品钢制造以及物流等相关产业集聚辐射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生活、生产协调发展、具有辅城功能的现代化滨江新区。

第八条 区域发展规模

2020年宝山区实际居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50万人以内,城市化水平达到98.7%。集中城市化地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232平方公里,其中,区属城市建设用地146平方公里,国家(宝钢)和市级工业园区用地、市级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用地约86平方公里。

中心城部分规划人口约50~55万,城市建设用地约58平方公里;新城规划人口约60~65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7平方公里;新市镇规划人口约28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为21平方公里。

第九条 区域发展目标

至2020年,把宝山建设成为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具有辅城功能的现代化的滨江新区;形成世界级精品钢及其延伸业基地、上海北部物流服务基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现代化的生活园区。 主要标志:

1、形成与宝山新区相匹配的区域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的城市综合功能。 2、形成符合现代化大都市和宝山特点的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布局和空间形态。

3、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建成以“生态绿心+绿脉”为基础的城市形态结构和绿化系统,营造气净、地绿、水清的区域空间环境。

4、形成集航运、游览、景观于一体的河网系统,建设具有良好景观环境的滨水生活组团,体现滨江新区特色。

5、形成以市域快速交通网络为基础的,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的综合性区域道路网系统,加快城市主干路网骨架建设以及综合换乘枢纽站的建设,建立客货运交通适当分离的交通体系。

6、形成较完善的教育、文化、卫生等为主体的社会发展体系,建设布局合理、配套齐全、洁净舒适、交通便捷的现代生活园区。

7、形成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综合应急和防灾体系,加快城市灾害预防和应急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应急处置和防灾能力。

第三章 空间布局结构

第十条 城市发展方向

重点培育新城市发展轴,形成由淞宝地区(东城区)、杨行地区(西城区)、顾村地区组成的“组合式”新城;进一步强化沪太路城镇发展轴,建设大场—顾村—罗店—罗泾组团发展区域;加快推进宝山工业园区建设和区域环境建设。

第十一条 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优化中心城区、强化新城区、加强新市镇、加快中心村建设,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职能分工明确、等级清晰、结构合理、形态优良的符合区域发展需求和特点的城镇体系。

发挥区域区位及交通优势,优化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立足上海市新一轮功能定位,强化宝山新城作为市中心城拓展区与延伸区核心发展;加强产业互动,推进北部综合产业区和新市镇功能发展;加快城镇发展过程中自然村向中心村和新市镇集中力度,形成城市化、现代化中心村新模式。

第十二条 城镇等级体系

以上海市域城镇体系布局框架为依据,规划宝山区域城镇体系分为中心城(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新城、新市镇(居民新村)和中心村四个层次。 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外环线以内区域。

新城:外环线与郊环线之间区域,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三个组团构成组合式新城。

新市镇:形成罗店、罗泾、月浦三个新市镇以及罗南、盛桥、沈巷三个居住社区,分别依托就近新市镇形成联动发展。

中心村:形成杨北、大黄、正义、白杨、四方、洋桥等中心村。其中,杨北、大黄、正义、四方为城镇型中心村,与城市化一同发展;白杨、杨桥为独立型中心村。

第十三条 中心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形成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符合宝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三集中”原则为基础,结合区域内各农村居民点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分近远期采取多种集中模式。近期,结合区域城市化的推进、市政动迁和宅基地置换试点等,重点建设杨行镇杨北村、大黄村;顾村镇正义村、白杨村;罗店镇四方村;罗泾洋桥村等六个新建型中心村,中心村规模应在1000-3000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远期,中心村的建设与宝山新城及新市镇发展相适应,依托新城与新市镇的基础设施配套,形成居住进一步向新城和新市镇集中发展的更高形态。同时结合现有规模较大的自然村通过拆旧更新、整治改造等措施,达到对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形成整合型中心村。

第十四条 区域空间布局结构

按照城镇一体、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方针,未来宝山的城镇和产业发展形态将形成以宝山新城为核心,轴向带状发展的组团布局结构。

具体结构概括为“一带、两轴、三片区”。

“一带”: 以精品钢和延伸产业、现代物流航运业和观光旅游业为特色的长江、黄浦江滨江发展带;是宝山未来滨江功能调整、拓展、整合和提升的沿江功能发展带。

“两轴”: 即以现代新兴城市功能(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的沿宝杨路-宝安公路的东西向综合发展轴;以城镇组团发展为重点的沿沪太路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一带两轴呈“H”型共同构建宝山新城基本发展框架。

“三片区”: 即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宝山新城区和北部综合产业区。 1、 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

宝山外环线以内的地区是上海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主要形成上海大学地区组团、张庙地区组团及沿江发展组团,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为规划目标,城市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人口规模50~55万。 2、 宝山新城区

位于外环线和郊环线之间区域,由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集中新城向组合新城发展,形成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共同构成的“组合式”新城空间格局。新城用地规模5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60~65万。

3、 北部综合产业区

郊环线以北区域,规划形成以宝钢、宝山工业园区(北区)为主体,与罗店、罗泾和月浦等新市镇协调发展的宝山北部综合工业产业区。重点构筑宝山北部沿江工业产业带,将宝钢和宝山工业园区(北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精品钢及其延伸业基地。

罗店、罗泾和月浦规划成为宝山北部重要的产业配套区。新市镇和居民新村用地规模2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8万。

第十五条 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完善城市居民生活配套、优化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是城市实力与水平的标志地区,也是城市综合功能和城市形象的集中体现和展示区。按照形成功能多样、层次分明、特定鲜明的城市公共功能中心体系的要求,规划形成一个综合主中心、三个功能轴、五个次中心和若干个专业功能中心。 1、区域公共功能轴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区域公共功能轴,引导形成宝山区域主要公共功能中心。滨江发展带是宝山未来沿江功能整合、置换和提升活动主轴;新城市发展轴是宝山新城未来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发展轴;城镇发展轴是宝山区未来纵向功能发展主轴。 2、区域综合功能主中心

规划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共同形成区域公共活动综合主中心。规划整合、改造和提升淞宝地区行政、商贸、文化中心;规划依托杨行地区“绿龙”公园,形成商务、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在顾村地区“生态绿心”东侧,形成文化、体育、科技、休闲娱乐中心。 3、区域综合功能次中心

规划结合区域整体布局,形成四大区域次中心。即大场大华商务区、张庙地区、罗店、罗泾等新市镇公共活动次中心。 4、区域专业功能中心

规划形成现代生产性服务中心、商务商贸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

现代生产性服务中心。规划形成杨行国际钢铁物流中心、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北区精品钢科研服务中心、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南区现化生产服务中心和宝杨路航运服务中心区等区域专业功能中心;

商务商贸中心。规划形成宝莲城商务商贸区、安信生活广场商务贸区、大场大华虎城商务区、殷高路沿线商务区等;

交通枢纽中心。规划形成吴淞港客运枢纽中心、沪太路汶水路枢纽中心、陆翔路宝安公路枢纽中心、共和新路长江西路枢纽中心等;

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形成滨江旅游休闲中心、罗店老镇古镇历史风貌文化中心、罗店北欧新镇旅游度假中心、顾村地区“绿心”运动休闲中心、杨行地区“绿龙”娱乐活动中心等。

第四章 新城区发展规划

第十六条 城市性质

宝山行政、经济、文化、商务等综合中心,生态环境优良,是上海北部功能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上海中心城功能的延伸区与拓展区。新城将由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三个功能明确、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新城组团组合而成,是集活力、魅力和实力为一体的,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

第十七条 发展目标

1、高度和谐的现代化滨江新城。 2、高集约化的功能性新城。 3、高效率的网络化组合式新城。 4、高质量的共生型生态新城。 5、高品质的文化型魅力新城。

第十八条 新城空间结构

规划宝山新城由市域外环线——外环切线——郊环线——长江围合而成,由环绕城市“生态绿心”的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三组团串联组成,规划形成“一心、三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 “生态绿心”。未来宝山新城中心的核心发展区,也是整个新城的景观塑造区、生态保育区。 三组团:即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

? 淞宝地区 规划体现繁荣与繁华。是滨江新城功能与特色体现的核心地区。规划充分挖掘宝山沿江历史文化底蕴、注重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与继承以及城市现代居住区与传统风貌的高度协调,积极创造条件,沿江重点发展邮轮、游船及游艇业。形成宝山区行政、文化、商务中心及滨江景观旅游带。 ? 杨行地区 规划体现新兴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现代商务、现代服务、现代物流等第三产业,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形成宝山现代商务、居住、公共功能的综合性新城组团。

? 顾村地区 规划体现生态性的人居环境。依托便捷的交通、F1赛车场的功能辐射及外环沿线大型主题公园的良好生态景观环境,重点培育与发展文化科技、休闲旅游、综合体育等功能,形成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人文生态新城组团。

第十九条 新城分区发展纲要

参照《上海市中心城分区规划》编制办法,对宝山新城分区发展提出纲要性规划指导,从而为下层次规划起承接总体规划、协调专业规划的作用。 1、规划指导思想

集约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通过创造、改造和优化郊区新城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文化品质和环境品质,着力塑造一个高效、宜人、多元和生态的新城。 2、规划主要内容

在区域总体规划确定的新城城市功能定位、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及新城总体用地布局的基础上,确定分区、编制单元和特定区的划分。 3、规划分区原则

(1)根据宝山组合新城布局结构,以及资源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享原则,参照街道、乡镇行政区划界限、主要河道、交通干道和楔形绿地等城市地理边界要素将新城划分为5个分区:淞宝地区、杨行地区、顾村地区、吴淞产业区和 “生态绿心”。其中,吴淞产业区和 “生态绿心”确定为

匹配、与动态交通相协调的停车系统,促进区域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

1、停车泊位应与车辆同步增长;加大中心城区地区停车泊位建设力度,加快中环、外环、郊环“停车-换乘”系统建设,满足综合交通战略需求,宝山区社会停车泊位按社会车辆保有量的20--25%配备。 2、外环内停车场(库)建设以中、小型为主,分散布局为宜;外环以外地区结合交通节点布置较大型停车场(库)。

第七章 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第三十六条 规划目标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建立完善的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与现代化滨江新城相协调的社会事业体系,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事业运行体制,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宝山新城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十七条 教育科研

1、规划目标:

建成与现代化的滨江新区相适应的“一流教育”,建成与上海率先进入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区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由教育大区发展成教育强区。 2、规划布局:

区属教育规划形成“1+1+2+10+11”的主体构架,即:

“1”以上海大学为核心,加快建设上海大学产学研基地,形成上海西北综合性大学科教中心。 “1”建成以行知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企事业单位、居(村)委社区委基础,载体多元、门类齐全、社会参与的以学习型城区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

“2”建成全国重点的宝山职校和产学合作、学用结合的公共实训基地,两个现代化职业教育中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10”整合高中资源,打造10所优质高中品牌,构建高质量可选择的高中教育。

“11”按照区域总体规划布局,建设11个配置均衡、各具特色、托幼一体、中小衔接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优质教育小区。

第三十八条 科技信息

科技

规划目标 坚持“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精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知识权保护,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资本和人才集聚机制,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创新、开发和产业化的主体。

(1)高新技术产业将出现精品钢制造业、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更为合理,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其中:精品钢制造业、纳米技术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

(2)全区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市区县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全区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占人口总量15%以上,专利申请量每10万人200件。

(3)市民科技素养和科普设施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标准,力争出现达到国际水平的科普项目。 规划布局

(1)建成“三个中心”的科技发展主体框架。

即淞宝地区集科技招商、科技中介、技术培训等功能的科技服务中心;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上大地区)为精品钢研发中心;产业区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2)完成“124”科普设施重点工程建设。

“1”是建设1个科技馆;“2”是建设2个行业科普博览馆;“4”是建设4个科普活动中心。

信息

建成与宝山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化应用体系,建立完善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和城市管理智能化系统,基本实现“数字宝山”;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得到广泛拓展,政府、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与互动机制,形成完善的企业与市民服务平台;信息化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形成层次齐备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信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全面广泛的应用,信息化对经济增长方式、社会发展和城市文明起到明显的改善和优化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十九条 文化

1、规划目标

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和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设施网络,突出加强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重点打造宝山文化名片——上海国际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充分挖掘宝山历史文化底蕴。重点体现城市开埠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大学教育文化、现代工业文化,注重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内涵,保留和恢复部分原址、原貌、改建为开放式露天博物馆、主题公园或历史文化展示展览场馆。

通过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条件,培育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全面提升宝山文化发展的综

合实力。建成与宝山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时代特征和宝山特色的现代化滨江城区文化,全面建成国家文化先进城区,成为现代城市民间文化创意区和上海市国际民间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2、规划布局:

1、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1、4、14、100”文化建设网络体系。 即形成:1个区域文化中心(包括一个图书馆、一个博览馆、一个科技馆、一个艺术馆、一个广电中心和一个大型文化广场);4个文化功能区(中心城、新城区、产业区)、14个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全区100%的居委会(村)拥有一个文化活动室;使城乡居民能就近享受到贴心的公共文化服务。 2、形成浓郁的“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城市文化氛围,创造宝山学习型城区工作亮点。 3、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有力带动宝山第三产业的发展。

4、形成特色各异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从注重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内涵出发,保留和恢复部分原址、原貌、改建为艺术馆与博物馆。同时区域内挖掘工业传统文化,改建、扩建若干工业文化展示博物馆。重点建设罗店老镇、大场老镇和吴淞历史风貌区,做好现代钢铁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恢复宝山有价值的历史文化纪念场(点)选址,形成丰富多样的城市文化与历史风貌特色景区。

第四十条 医疗卫生

1、规划目标

建立适应现代化城市需要,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功能齐全、合理的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最终实现医院环境园林化、医疗服务规范化、医学专科品牌化、住院病房家庭化、医生工作数字化,建成与宝山现代化滨江新区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规划布局

规划形成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卫生服务单位构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框架。主框架由区属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非区属基本医疗服务框架、民营基本医疗服务框架、民营营利医疗服务框架组成。其中

基本医疗服务主框架:区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二级三层网络体系。

规划全区形成“1+2+3+8+5+25+150”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设施,即全区形成:区医疗中心1所;医疗中心包括综合性医院2所;专科医院3所;医疗救护点8个;卫生保健机构及学校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0个。

第四十一条 体育

1、规划目标

以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和完善健身体育服务保障体系为主要任务,积极实施竞技体育择优发展、群众体育全面发展、体育设施加快发展的战略。推动竞技体育特色化、健身体育普及化、体育设施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宝山区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营造和谐社会,促进宝山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把宝山建成成为上海市体育先进城区。 2、规划布局

1、实施竞技体育“一、二、五”发展战略—确立一批竞技体育重点发展项目,打造高素质教练员队伍和高水平运动员队伍,建设五个体制优化、机制完善、设施先进的训练基地。

2、实施群众体育“一、三、六”工程—创建一个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环境,构筑日常、双休日、节(长)假日三个体育生活圈,完善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体育活动、信息咨询六个体育服务网络。

3、全区建成1个市级体育主题公园、1个区级体育中心、4个区域体育中心、10个社区健身活动中心、25个社区公共运动场、280个居住区健身苑点组成的体育设施网络。

第四十二条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致力于构筑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以依托社区为载体,以整合社会资源为契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化的新型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养老、医疗和失业基本保险,推进社会救助,推进镇保,加强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发展商业补充保险。加强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形成区、街道、居委会、家庭四级社区服务与保障网络。新建和改造住宅小区要严格按规定配套建设社区服务设施, 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社区服务基本设施配套率在90%以上。 维护残疾人利益,关注关心老年和青少年活动特性,发展无障碍设施。

第八章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第四十三条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以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为最高目标,以生态绿化建设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地率,创造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及城市空间环境。充分利用区域发达的水系,结合自然河道,还原自然生态环境,创造亲水性绿化空间。在建设“上海园林城区”基础上,争创“国家生态城区”;贯彻世博精神,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第四十四条 绿地指标

规划至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为25平方米,绿地率达42%,绿化覆盖率达45%。近期人均公共绿地达23平方米。

第四十五条 规划结构

以“生态绿心”为构建区域绿化网络的核心,以主要快速交通干道及纵横交错的河网为载体,构建宝山陆域 “一心、一环、六园、六脉、多点”的绿化结构体系。 1、“一心” 指“生态绿心”,是宝山城市绿色核心。

2、“一环” 指宝山陆域的运动绿环,连接宝山主要城镇、景观节点和景观轴线及历史文化风貌区,以自行车步行道为主的区域环型生活景观绿环,全长约100公里。

3、“六园” 指环绕在“生态绿心”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开放式公园、沿江炮台湾湿地公园以及北部工业园区内的园区生态公园。

4、“六脉” 指道路、水网、绿带为重要载体设置的“三横三纵”六条绿色生态廊道。“三横”自南向北依次为外环、郊环结构绿带及宝山工业园区景观隔离带,其中,外环线结构绿带与薀藻浜滨河绿带是构成上海市域绿地系统中外环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纵”自西向东依次为外环切线护城结构绿带、由绿心向南北延伸至中心城和宝山工业园区的城市绿化景观轴和沿薀川路两侧生态防护隔离带,这三条南北向绿带又是上海市域绿地系统的楔形绿地生态廊道,是经宝山进入中心城区的重要绿色通道。 5、“多点” 以城镇及社区公共绿地为主的、渗透到生活组团内部,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健身游憩绿化节点。

第四十六条 两岛绿化

长兴岛与横沙岛是宝山绿化结构体系中最具战略远景的生态岛屿。长兴岛将形成花果经营、水上娱乐、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绿化区,形成以江心岛、休闲为特色的旅游胜地。横沙岛将建成赏叶观果浪漫风情旅游岛,与世界级城市功能相匹配的以生态居住、会务会展、游艇游览、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森林休闲岛。

第四十七条 景观规划目标

完善城市空间景观的整体框架,构建城乡景观网络。充分考虑水网系统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使水系网络体现和强化形态理念,重点构筑新城由线型的景观控制带将各景观控制点串联成的有机网络,增强不同景观区域间的有机联系,形成滨江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体系。

第四十八条 景观规划布局

树立“环境优先、持续发展、绿色文明”的理念,塑造宝山特色的规划景观布局。规划形成三条城市景观轴线、四片景观分区和若干景观节点。 1、城市景观轴线

滨江景观发展带 长江、黄浦江和蕰藻浜是宝山最重要的滨水岸线。规划重点整合改造、置换和提升淞宝地区沿长江和黄浦江的“三角地带”逐步置换或开放军事、生产岸线,扩大生活性岸线,重点规划建设公共开放活动场地、旅游活动场地、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和商务办公等用地,使之成为具有良好滨水景观的生活岸线,沿线重点开发滨水公共开放功能与空间。蕰藻浜规划将根据两侧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综合整治为多用途、多形式的景观生活性岸线,成为宝山区景观塑造的主要发展轴线之一。

新城市景观轴 以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为主的生活性景观大道,穿越城市绿心,东西分别联系淞宝地区、杨行地区和顾村地区组团及其相应组团公共中心,南北分别向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和罗店中心镇延伸。轴线将宝山新城淞宝地区的历史人文风貌与杨行地区、顾村地区现代化生活居住风貌以及绿心的生态休闲的自然景观风貌联系起来;同时该轴还将串联安亭、F1赛车场、高桥等重点组团式发展地区,形成上海北部重要的城市景观发展轴。

城镇发展景观轴 沪太路作为宝山区的城镇发展轴,将重点串联大场、顾村、罗店、罗泾等城镇,挖掘沿线城镇的历史人文特色,规划形成特色浓郁、环境优美的城镇景观轴线。

2、景观分区

中心城分区景观塑造 以“四增两减”的规划原则,推进中心城区绿化景观建设、空间形态改造,着力

营造繁荣与繁华的城市景观特色。

新城分区景观塑造 依托新城市景观轴,通过滨江特色景观塑造,以森林为主、低密度发展公共文体设施城市“绿心”的规划建设,形成淞宝地区滨江城市景观、杨行地区现代城市景观和顾村地区生态环境景观。

特色城镇塑造 结合罗店老镇地方文化特色、功能定位、经济基础、生活方式和特定环境优势发挥特色风貌,建成大都市郊区具有北欧风貌新镇区和传统特色的老镇区。

精品钢产业区景观塑造 建设精品钢及延伸业基地的同时,塑造现代工业生态型的景观特色;加快实现传统工业功能转换,规划建设工业特色的景观体系。

第九章 旅游系统规划

第四十八条 规划目标

立足宝山,放眼上海及整个长三角区域,将宝山的旅游事业纳入上海大旅游的框架之中。围绕出形象、出效益、出规模的要求,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实现旅游产业有新突破,逐步使旅游业成为宝山的特色产业之一。

旅游业发展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立足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重点突出综合开发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十九条 规划布局

依托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充分发掘区域旅游资源,激发潜能,打造具有宝山特色的旅游精品。 (1)工业游

以宝山打造上海乃至世界级的精品钢基地为契机,结合宝山工业园区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将宝山传统

工业与现代工业相结合,发展区域工业游,使其成为反映宝山城市建设历史、体现宝山产业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

规划拟建设陆路与水路相结合的工业游线路,串联宝山工业园区现代工业基地——罗泾港区——宝钢钢铁工业基地——顾村工业历史展示基地——现代物流基地。 (2)城镇游

规划结合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组合新城、罗店中心镇历史文化保护区及罗泾等城镇建设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辟水陆结合的特色城镇游、爱国主义基地游。 (3)生态游

规划在宝山新城布置一处城市生态绿心,建设成为集生态功能调节区、城市休闲娱乐区、旅游观光区等为一体的生态花园。

进一步完善吴淞口炮台湾湿地公园建设,以外环线、郊环线等大型交通市政工程建设为契机,结合沿环线涵养林建设,适当开发旅游功能,形成以绿色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为主的旅游公园。

按规划建设环城步道,连接宝山主要城镇、景观节点和景观轴线及历史文化风貌区,以自行车步行道为主的区域环型生活景观绿环,全长约100公里。

第五十条 旅游配套设施

规划在宝山新城中心形成宝山旅游系统的配套服务核心区。在罗店、罗泾以及大型工业园区布置旅游服务区,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网络。

第十章 水系系统规划

第五十一条 规划目标

对现状自然河流网络充分利用并进行疏理,采取疏、导、引的手法,使水系网络贯通为有机的整体;运用现代城市设计手法,使水系、绿化、道路、用地相互依存,构成整个区域生态廊道的主要骨架。区域水面率控制不低于10%。

结合宝山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土地使用的调整,优化岸线资源配置,合理利用深水岸线,适当增加生活岸线,重点保护生态岸线,充分发挥岸线作用,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对岸线的需求,并留有发展余地。

第五十二条 规划结构

以市、区两级河道为基础,形成 “五纵五横” 骨干水系基本结构。

五纵:蒲华塘(原蒲华塘拓展向南接蕰藻浜)、荻泾、潘泾、杨盛河和北泗塘。 五横:走马塘、蕰藻浜、新湄浦、练祁河及新川沙河 次级水系与骨干水系连通,形成区域水系重要框架。

第五十三条 景观水系

规划形成“市级+区级”景观水系系统结构,形成多条水绿相依的生态走廊,实现水、绿网络化,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景观群体,全面建设生态型滨江宝山。 规划形成全区 “一带、二轴、五环、四湖”的水景观结构。

“一带”,发展长江、黄浦江沿江景观带,以临江公园、炮台湾湿地公园以及吴淞客运中心商务旅游观光区为重要节点开发,形成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为一体的滨江旅游发展带。

“二轴”:蕰藻浜、杨盛河生态景观轴。

“五环”:形成长江-蕰藻浜-黄浦江-北泗塘水环、长江-蕰藻浜-黄浦江-杨盛河-马路河水环、长江-蕰藻浜-黄浦江-潘泾-练祁河水环、长江-蕰藻浜-黄浦江-荻泾-顾泾水环、长江-蕰藻浜-黄浦江-罗蕰河、新川沙河水环等五环。

“四湖”:形成宝山城市工业园区(北区)园区湖、罗店美兰湖、“绿龙”公园湖、经纬湖等,结合地区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湖泊。

第五十四条 岸线规划

沿江岸线是宝山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规划将宝山沿江岸线分为产业岸线、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三类,分别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 1、产业岸线

保留并优化宝山罗泾港区至宝钢马路河段产业岸线,合理利用该段尚未使用岸线。 2、生活岸线

对宝钢马路河—吴淞口-黄浦江宝山区界段现状混合岸线利用进行调整梳理,逐步停止生产性岸线利用,整体规划为以生活岸线为主,生活岸线与部队岸线相结合的岸线利用。 3、生态岸线

重点保护宝山长江口宝钢水库、陈行水库区域的生态岸线。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五十五条 规划目标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优先原则,以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依托合理的环境功能分区,有效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通过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循环经济途径,开拓宝山区复合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有效解决城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使城镇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和谐统一,努力将宝山建设成为“气净、地绿、水清”的生态型城区。

第五十六条 大气环境保护

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为契机,分步推进本区能源结构调整,以工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对全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工业粉尘排放总量进行控制,严格控制吴淞工业区的粉尘污染,改善全区大气环境,各环境功能区达到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到2020年,全区总体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标准,城乡环境趋于良性循环的生态城区。

第五十七条 水环境保护

严格控制区域内长江段的污水排放,保护宝钢水库等。全面开展宝山区水环境污染源截污治污工程,削减环境污染源进入水体的污染负荷。完成区域内河道整治,建立河道疏浚机制,确保河道过水能力和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第五十八条 噪声控制

合理组织不同地区的主干道机动车流流量,实施道路禁鸣和建设隔离屏障,控制交通噪声的污染。加强治理固定源噪声,增加噪声监测点位,加大科技投入。按规定建设城镇、中心村防护林带及道路、工业区绿化隔离带。通过完善配套和绿化建设,改善居住区生活环境。

第五十九条 固体废弃物处理

建成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产生量“零增长”,原生垃圾“零填埋”。 严格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的整中处置和综合利用,加大危险废物的管理力度。

第六十条 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

吴淞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与改造的成效是影响和制约宝山区域整体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所在。规划近期主要按照“消烟尘、水治污、路保洁”的方针,加大对吴淞工业区的整治和控制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现代物流为基础,限制工业用地的扩展,加速产业升级换代,切实推进泗塘河东侧地区产业“退二进三”,实现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远期吴淞工业结合城市整体功能转换,逐步实现产业转移,一部分主导产业转移至北部精品钢基地预留用地中,一部分则以“退二进三”的原则融入新城整体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围绕工业区发展的不合理格局,彻底改善新城区的环境面貌和城市形象。

第十二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六十一条 供电

宝山区是上海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石洞口第一电厂、第二电厂座落在北部。现有杨行500KV变电站,是上海500KV电网中的枢纽变电站,将石洞口电厂的电力通过500KV电网送往全市。

区内现有同济等6座220KV变电站,是宝山区内的电源变电站。部分变电站还将电力转送市中心。 预计宝山区最高用电负荷约300万KW(不包括宝山钢铁公司)。

规划建设华能石洞口燃机电厂和石洞口二厂二期工程。新建宝浏等9座220KV变电站。结合宝浏220KV变电站的建设,对宝山区内的高压电力走廊进行调整。

规划在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以内不再新建架空线,现有架空线根据高压线入地规划逐步入地为原则。上海中心城宝山部分以外,调整影响地块整体规划的架空线,采用迁移、归并的方法,将高压线布局调整

得更为符合规划。

第六十二条 供水

宝山区频临长江,是上海市域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水源地。陈行水库向区内及市区北部水厂供应原水,宝钢水库负责供应宝钢等大型企业自备水源。

宝山区的供水系统现由市北自来水公司、宝山区自来水公司、各乡镇农村所属水厂的供水系统以及企业自备供水系统组成。

预测宝山区最高日需水量约84万立方米/日(不包括宝钢等自备水源企业用水量)。

规划逐步关闭区自来水公司和乡镇所属水厂,由市北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形成一网供水的格局。 规划建设陈行三期原水系统工程。保留月浦水厂,新建罗泾水厂(20万立方米/日)、长兴水厂(11万立方米/日)、扩建泰和水厂(至80万立方米/日)。废除吴淞水厂,增设水库唧站,并相应完善输配水管网。

第六十三条 燃气

目前宝山区有人工煤气和天然气两种气源。区内人工煤气主要由现有石洞口制气公司和吴淞制气公司供应。天然气来自东海天然气和“西气东输”天然气。

预计全区最终高峰日天然气用气量约为100万立方米(不包括发电、钢铁、锅炉及其他大型工业类用气)。

规划敷设通往石洞口制气公司和石洞口电厂的超高压天然气管道,远期向北穿越长江,经崇明岛与苏北天然气并网。

沿外环线的高压天然气管道将向北与北郊环的超高压天然气管道接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6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