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深圳中学、广雅中学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3-08-06 04: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
语 文
2016年1月
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著名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做过一项实验,他匿名发表了两部小说以测试声誉的魔力。在这两部小说中他故意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写作风格,以便读者不会把他的名字(即声誉)与那作品联系起来。经此试验,他发现,在艺术界中声誉的威力已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我不可能立刻诱导读者阅读我写的小说,除非我给出它时标上我的名字。”可以看出,声誉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即一种充分体制化的艺术界密切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种所谓流传千古的声誉便只是传统美学的一个集体幻象。它其实是随着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而诞生的特定现象。声誉现象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而形成,并具有其历史性和文化特殊性。在声誉的建立中,艺术家扮演了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在现代艺术界体制建立之初,他们凭借优异的能力创造出作品,并赢得了公众对他及其作品更多的关注。
然而,如果把声誉现象放置在艺术界框架中加以讨论,那么,声誉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艺术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格拉迪斯·恩格尔·兰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的英美蚀刻画家为分析对象,讨论了声誉是如何确立、维系、甚至失去的。他指出,不仅声誉的确立是诸如艺术机构、专家协会等彼此合作的产物,而且声誉的维系也依赖于各种外在于艺术家的力量。艺术家的声誉是否持久,甚至在其去世之后依然能得到流传,这依赖于一系列的对其作品创作及流通记录的保存与收集,这样后世之人才能方便地辨识出其作品。
与声誉相比,“信仰”似乎是艺术界中一个更为玄妙的存在。它更为抽象,更受到人群的信任。然而,所谓信仰又与声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信仰总是以各种形式的声誉来实现它最初的资本积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声誉总是有效地进入艺术界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并且为信仰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持续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尤其在为信仰构建一种非反思性集体凝聚力方面,声誉可谓功不可没。在《凡·高的影响》一文中,作者纳塔利·海涅克给出了一个有趣的陈述,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声誉向信仰转化的那一过程。凡·高是如何成为一个圣者的?这要六个步骤才会发生:他的作品变得不可思议,他的生活成为一则传奇,他的命运成为一出绯闻,他的绘画被拿出来销售和展览,他所曾踏足的地方成为遗迹,而他所触摸过的物品皆为纪念物。
从这个角度看来,文学场或是艺术场存在着一处独特的机制,即信仰。我们所认为的艺术品的某种意义和价值,我们将艺术品视为“艺术品”的眼光,都是基于我们对某种艺术观念的信仰。艺术场中所有的一切几乎都与“信仰”有关,这既包括了我们对艺术品以及审美经验的种种看法,对天才艺术家权威的毋庸置疑的信任,对艺术场所遵循的“为艺术而艺术”原则的信仰;也包括了对艺术商人、艺术评论家等人有能力发现天才、鉴定艺术品价值的信任;包括了对艺术场中各种认可机构的信任等等。信仰并非单纯针对某些“艺术界名人”或是某些组织,而是存在于整个艺术场体制中。
(选自殷曼楟《论现代艺术体系下的声誉与信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的作品是否能够迅速地被读者阅读,受到了作家名字(即声誉)的影响,这一点在作家安东尼 特罗洛普的实验中可以看出。
B.声誉现象是随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而诞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声誉现象的形成。
C.在声誉建立的过程中,艺术家凭借其优异的能力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并赢得了公众更多的关注,这成为了艺术家获得声誉的前提。
D.在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中,声誉的确立和维系,其实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对作家作品创作及流通记录的保存与收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信仰与声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信仰需要不断积累各种形式的声誉才能形成。
B.与声誉相比,信仰更抽象,也具有一种更强的集体凝聚力,是一种更玄妙的存在。
C.声誉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而信仰不是,信仰只是艺术场的一处独特的机制。
D.声誉可以向信仰转化,可以为信仰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持续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声誉和信仰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密切相关,这体现了充分体制化的艺术界不仅重视艺术家的作用,还更重视艺术家之外的各种因素。
B.艺术家拥有了声誉,再通过艺术界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就可能让自己的作品变得不可思议,甚至让自己触摸过的物品成为纪念物。
C.人们往往会更信任对某种艺术观念的信仰,人们也都会把这种信仰作为评判艺术品是否是艺术品,是否具有某种意义和价值的基础。
D.在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中,几乎所有一切都与信仰有关,信仰并非单纯针对某些名人或是某些组织,而是存在于整个艺术场体制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
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
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
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
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
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4.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5.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5分)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①登余干古县城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②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8.诗的前两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失意苦闷,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
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
(3)王湾《次北固山下》“ , ”两句,写景中洋溢
着新旧交替的喜悦,予人一种振奋情怀。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在甲板的天篷下面 杰克·伦敦
卡鲁塞尔斯小姐简直是美得惊人,她迷住了周围的每一个男人。她又是一个骄傲的女人。种族的骄傲,门第的骄傲,性别的骄傲,权利的骄傲——她都占全了,这是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
在科伦坡的一天早上,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卡鲁赛尔斯小姐召来船长本特利,叫那群给游客表演泅水的当地小孩都到上层甲板上来比赛。她把我们的零钱全收罗过去,亲自把它们一个一个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并且规定捞不着的要挨骂,捞得巧妙的会得到额外赏赐。
有个小家伙最出色,他对天鹅入水式非常在行,我从没见过比他跳得更美的人。这个孩子一次次地这样跳,我们都很喜欢看,特别是卡鲁赛尔斯小姐。他至多不过十二三岁,是一个美丽的孩子,好像一个身体柔软的少年神仙的青铜塑像,几乎全身都射出了生命的光辉。他的皮肤闪烁着生命,眼睛里充满了炽热的生命,我几乎听到了生命从他身体里爆裂的声音。一瞧见他,就像闻到一股臭氧的气味——他就是这样新鲜,这样身体健康、精神焕发,这样粗野奔放。
突然这些孩子拼命奔向舷门,用他们最快的姿势游水,乱糟糟地、手脚不停地打得水花四溅,脸上充满了恐怖,一蹿一跳地爬出水面。
“怎么回事?”卡鲁赛尔斯小姐问道。
“大概是鲨鱼。”船长本特利回答道。
“他们怕鲨鱼吗?”她问道。
“难道你不怕吗?”他反问道。
她耸耸肩膀,噘了一下嘴。“无论给我什么,我也不敢到可能有鲨鱼的地方去冒险,”她说完又耸了下肩,“它们太可怕了!”
这时,那些小孩全走上了甲板,表演结束了,船长本特利就叫他们下船。可是,她拦住了他,“等一会儿,船长。我一向听说这儿的土人不怕鲨鱼。”
她把那个会天鹅入水式的小孩喊到身边,要他再跳水。他摇摇头,那群孩子笑了起来,觉得好像是在开玩笑。
“有鲨鱼。”他指着水面说。
“不,”她说,“没有鲨鱼。”
可是,他肯定地点着头,站在他后面的那些小孩子也同样肯定地点着头。
“没有,没有,没有。”她叫道。接着她就对我们说,“谁愿意借给我半个克朗和一个金镑?” 我们立刻掏出了许多克朗和金镑,她从邓尼森手里接过了两个硬币。
她举起那个半克朗给孩子们瞧。可是谁也没有准备跳下去。她把这个半克朗扔下了海。他们望着这个银币飞下去,脸上都带着惋惜渴望的神气,不过谁也没有跟着一块下去。
“千万别用那个金镑来引诱他们。”邓尼森低声对她说。
她一点也不理睬,反而用这个金币在那个会天鹅入水式的小孩子眼前晃来晃去。
“不能这样。”船长本特利说道。可是她却笑了起来,仍然引诱着那个孩子。
“别引诱他。”邓尼森坚决地劝她。“这对于他是一笔大钱,他可能跳下去的。”
她转过身来对着那个孩子,又把那枚金镑举到他眼前。接着,她做了一个要扔出去的样子,这时,那个孩子好像不由自主似地向栏杆跑去,可是伙伴们的大声责备又把他拦住了,他们的声音还带着愤怒。
“我知道你不过是在逗着玩,”邓尼森说道,“你愿意怎么逗他就怎么逗他好了,不过,看在老天面上,千万别扔出去。”
话音未落,那个金币一下就从天篷的影子下飞到了耀眼的太阳光里,在半空中划了一道亮晶晶的弧形。大家还没来得及把那个小孩抓住,他就翻过了栏杆,非常美妙地弯着身体随着那个钱下去了。两个同时都在半空里,很好看。金镑破水而入,那个小孩子也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几乎在同一刹那,几乎连声音都没有地钻到水里。
水很清,从上面望下去,什么都清清楚楚。那条鲨鱼很大,一下子就把那孩子咬成了两半。 第一个开口的是卡鲁塞尔斯小姐。她的脸白得跟死人一样。
“我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一面说,一面发出一种短促的、神经质的笑声。
她的全部骄傲都在勉力使她能克制自己。她有气无力地瞧着邓尼森,她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可怕的难过神色,她的嘴唇一直在哆嗦着。
“邓尼森先生,”她说道,“你愿意扶我下去吗?”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凝神注视的方向,他连眼皮也没有动一动。船上一片沉默。
她转过身子,打算镇静地走下甲板。走了不过二十尺,她就摇晃起来,用手扶着墙以免栽倒。后来,她就这样走下去,用手扶着舱板,慢腾腾地走开了。
(节选自《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说家——杰克·伦敦》,人民文学出版社)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介绍卡鲁塞尔斯小姐有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暗示我们她后来引诱孩子跳水导致其死亡的行为,就是因为她这种古怪的任性。
B.表演跳水的小孩全身焕发着生命的光辉,作者对他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原始生命力的喜爱和赞美。
C.小说对那群表演泅水的小孩的神态描写非常细致,既有对金钱的渴望,也有对鲨鱼的惧怕,还有对卡鲁塞尔斯小姐的愤怒,非常生动真实。
D.小孩被鲨鱼咬死后,卡鲁塞尔斯小姐脸色苍白,身体摇晃,显出难过的神色,这说明她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悔恨和痛苦,是个良知未泯的人。
E.小说中把跳水的小孩充满生命力的形象与其被鲨鱼吞噬的悲惨遭遇作对比,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也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2)作品中的卡鲁塞尔斯小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开头详细描述了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丽和高傲,结尾却细致描绘其衰弱落寞。作者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人性的丑陋,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揭露金钱的罪恶。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逸松,不该被遗忘的台湾先贤 孙立极
1907年生于台湾宜兰的陈逸松,日据时期当选过台北市议员;台湾光复后,曾任考试院委员、中央银行常务理事;1973年,毅然跨越海峡,到大陆担任全国人大常委 看似不可思议的经历,记录了台湾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陈逸松13岁留学日本,1931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一方面,陈逸松从饮食习惯到思想文化都受日本影响;另一方面,他处处受到差别歧视,从小就觉悟到自己是殖民统治下的汉民族。在东京大学时,他拒绝参加台湾留学生团体“台湾新民会”,认为“新民”等同依附殖民者,“我们是中国人,不能沦为日本新国民啊!”回到台湾,正值日本推动皇民化运动,他坚持不改日本名,“一天到晚都有人来动员我父亲,他躲来躲去不愿改。”陈逸松的女儿陈雪梨介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听到消息时,陈逸松正与好友古井闲聊,“古井泡了一盅好茶,两人对视,感慨万千。”陈逸松说,“仿佛从黑夜到了天亮。今后终于可以平等做人了!”
那段时间,陈逸松兴奋而繁忙。他受命组建“三民主义青年团台湾区团部”,协助维护日本撤退、国民政府接收之间70多天过渡期的社会秩序。1946年,他和苏新等好友成立了台湾政治经济研究会,创办了台湾光复后第一份白话文杂志《政经报》。当年9月,他还参加了“台湾光复致敬团”到南京,并前往陕西祭拜黄陵。陈逸松晚年自述:“民族感情和国族认同,像我一生的航海图,在政治的波涛中指引前进。”
1947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陈逸松因担任“事件处理委员会”主席,遭当局通缉,经同乡帮助而幸免于难。此后,陈逸松虽担任考试院委员、中央银行常务理事,但因经常直言批评,均只担任一届。1971年,陈逸松遭保密局逮捕,指其涉嫌一桩爆炸案。后查无证据,保密局在舆论压力下释放了他。陈逸松灰心失望,决定离台赴美。途经日本时,一位侨领告诉他,中国大陆不了解台湾实际情况,邀他写份建议书。这封信转交到周恩来总理手中。周总理请人带话,邀他访问大陆。
陈逸松很动心,但那是台湾白色恐怖的年代,“我深知这个决定将面临极大的风险,首先在台湾方面,我可能永远无法回去了,而且将丧失一生的财产和地位,还有可能引起朋友的误解。”
1973年4月,陈逸松还是毅然回到北京。“他说话很‘白目(傻)’。”陈雪梨笑说。见到周总理,陈逸松直率地问:“你说的解放台湾是什么意思?”周总理回答:“就是让台湾人自己当家作主。”
原本计划访问6个月,但与周总理长谈,又在大陆各地走访后,他决定留下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此后10年,他参与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修订。1983年,76岁高龄的他移居美国,仍担任了两届政协常委,继续向大陆提出关于修法及对台政策的建议。
因“叛逃”大陆,陈逸松被台湾当局列入黑名单,人们纷纷猜测他的动机,“有说我爱做官,有说我思想左倾”。陈逸松说,其实想法很简单,留在北京,“可以贡献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造福十多亿中国人民,进而可以为台湾人民的和平幸福和解放尽一点力量。”
“大家都喊‘台湾人出头天’,我同意,但要出头天不是喊喊就有的。”“昧于国际现实自我催眠,对台湾人的幸福并没有什么好处” 陈逸松关于台湾前途的诤言,如今听来仍然不过时。可惜,在今日台湾,“一生大部分时间奔走于政治,为台湾人的尊严和幸福着想”的陈逸松,被选择性遗忘了。
陈雪梨说,“不要让台湾的记忆从蒋渭水一步跳到李登辉。父亲那一代的努力不能泯灭。现在是时候把历史补白,让我们年轻人有一个完整的记忆。台湾要往前走,一定要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0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陈逸松是日本殖民时期的第二代台湾人,这一代台湾知识分子恰好遇上全球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以及左翼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期,受其影响,一方面痛恨殖民地歧视统治,一方面怀抱左翼理想,而且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迎来了日本殖民终结、台湾光复、中华民国政府迁台的时代巨变。 (摘自曾健民《陈逸松回忆录》)
②陈老着重谈到他几次见到周总理,向周总理详述台湾人民的处境、心结。当时周总理虽然日理万机,又重病在身,但他对来自台湾的人们总是热情洋溢,有时甚至彻夜长谈。
陈老谈起他之前返乡所见一些令人忧心的事情,主要指台湾一些人在篡改台湾历史。他同时也给了我一本他回忆录的上集。至于下集,陈老说他向来主张台湾出路在于统一,这是他人生经历的总结,此点必须反映在他的回忆录下集中,下集的材料收集包括录音已完成。
(摘自吴国祯《怀念陈逸松先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在留学日本期间,陈逸松虽然各方面都受到日本影响,但因为处处受到差别歧视,所以拒绝参加台湾留学生团体“台湾新民会”。
B.在白色恐怖年代,即使面临极大风险,陈逸松依然不顾自身荣辱访问大陆,他与周总理的直率会话体现他为台湾谋和平幸福心切。
C.台湾光复后,陈逸松担任了一系列政府职务,但由于经常直言批评政事,得罪了当局,致使其遭当局逮捕,他最终决定离台赴美。
D.关于台湾的前途,陈逸松认为台湾的出路在于统一,每个台湾人都应该要发出“台湾人出头天”的呼声,这体现了他的政治远见。
E.陈逸松一生起起伏伏,但他都站在台湾人民立场,倾毕生之力,为台湾的解放和幸福无私奉献,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
(2)作为台湾政界的重要人物,陈逸松还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留在了大陆,其中必有其原因。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陈逸松“为台湾人的尊严和幸福”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陈逸松是“不该被遗忘的台湾先贤”,他为后人铭记的高尚品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
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 ,再加上琉璃不可回收再利用,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②如今,地方戏剧的老一辈编剧年近退休,都已是 ,而正在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则又显得后劲不足,因此许多地方戏剧都较难实现观众的审美需求。
③家长们一听说伏羲班的孩子们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等古代经典,不由得担心这样 的孩子是否真的能理解。
A.功败垂成 鞭长莫及 懵懂无知
B.前功尽弃 鞭长莫及 蒙昧无知
C.前功尽弃 强弩之末 懵懂无知
D.功败垂成 强弩之末 蒙昧无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市城管局将在今年推出配套政策,计划把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义务的处罚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B.玻利维亚第二大湖波波湖由于当地矿业的过度开发和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气候变化,目
前已经完全干涸,河床上随处可见鱼、鸟等动物的残骸。
C.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国宝云集的重量级书画展——“石渠宝笈特展”近期将在故宫展出,《清明上河图》也将首次向公众展露真容。
D.犹太民族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联合国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犹太人每年的阅读量全球排名第一,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至少64本以上。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3分)
作为“德国制造”的标杆,大众汽车的尾气门事件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其产品质量的信任感,连累整个德国经济,甚至是整个德国的形象。 。以往为世人所传颂的德式严谨因为少数人追逐利润和开发市场的贪念而蒙上阴影,而信誉和信心在现代商业社会一旦丧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可能得到弥补。
A.此次丑闻暴露出的不但是信誉和社会责任的缺失,也是制造工艺技术的缺陷。
B.此次丑闻不仅暴露出了制造工艺技术的缺陷,而且是信誉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C.此次丑闻暴露出的是制造工艺技术的缺陷,甚至也是信誉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D.此次丑闻暴露出的不只是制造工艺技术的缺陷,更是信誉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16.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
密,语句通顺。(5分)
如今,手机已进入日用品的行列,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手机里常有通讯录、通话记录、短信、照片等个人隐私, ① 。另外,由于回收途径混乱,多数用户会将淘汰的手机闲置,而这也带来了许多麻烦。由此,比较正规的手机回收的网络平台也就应运而生了。 ② :第一,交由环保部门拆解,做无害化处理;第二,可以继续使用的部分新款手机则交由回收商做相应处理后销售。 ③ ,某销售回购手机的网站就明确表示,他们会对产品做严格、彻底的数据清洗,以确保顾客的权益。
17.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
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在一场自行车赛中,原本稳居第三位的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他身后37岁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其实大可轻松超越埃斯特万,并直接冲向终点,摘下铜牌。但他却选择放慢速度,一路跟在埃斯特万后头,完成赛事。赛后,埃斯特万想把铜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对于这两个人的做法,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华附、省实、深中、广雅四校联考参考答案
语 文
2016年1月
一、(9分)
1.B.(强加因果,“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声誉现
象的形成”错误,原文是“声誉现象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而形成”。)
2.C.(无中生有,“声誉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而信仰不是”错误,信仰也是一种特殊的文
化资本,原文有“信仰总是以各种形式的声誉来实现它最初的资本积累”的说法。)
3.A.(无中生有,“艺术界更重视艺术家之外的各种因素”错误。根据文意,声誉和信仰不仅
要基于艺术家的才能,而且也要依赖于各种外在于艺术家的力量。)
二、(36分)
(一)(19分)
4.D.(“戊申就是至正十五年十月”错误。原文是“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
门”,根据上下文推断,这里的“戊申”应是用来纪日的。)
5.A.(原文是“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
义,有古良将风烈。”)
6.A.(“官员们都让着他”错误,原文“无敢让之”的意思是“无人敢责备他”。)
7.(1)余阙说:“右丞只管放心地出征,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他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
都齐备,沙班出师。
(5分。译出大意给2分;“第”“致”“趣”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然后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
也誓不投降敌人。”
(5分。译出大意给2分;“相率”“捐”“死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余阙,字廷心,先世居河西武威。余阙年少就丧父,以收授门徒来赡养母亲,与吴澄弟子张恒交游,文学造诣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执政严明,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都忌惮他。不久奉诏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谀权贵而弃官归家。不久因为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入翰林院为修撰。后又出京担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适逢莫徭蛮造反,朝廷右丞沙班应当率军去镇压,但他坚持不肯去,无人敢责备他。余阙说:“右丞应当前去,你受天子之命为重臣,不想着出兵讨贼,是想图安逸吗?”沙班说:“郎中的话固然是对的,但粮草不足怎么办?”余阙说:“右丞只管出征,这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他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齐备,沙班出师。至正十二年,朝廷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理淮西,起任余阙为副使、辅助签批都元帅府事宜,分兵驻守安庆。当时南北音信隔绝,兵力粮草都很缺乏,余阙到任仅十日反元义军就来进攻,余阙领兵回击,敌人被击退。他召集官吏和诸将商议屯田与战守之计,(决定)环绕辖境周围修建堡寨,选精兵对外御敌,在堡寨之内耕种粮食。第二年,大闹春荒,人相食,余阙将其俸禄用来买米施粥,赈济灾民,得以存活的灾民很多。有数万失业的百姓,都得到安置。十五年夏天,天降大雨,江水上涨,屯田稻谷有一半被淹,城下江水涌入,有什么东西吼声像雷鸣一般,余阙用少牢祭祀,洪水就退去。秋粮(得以)丰收,得粮三万斛。不久,余阙升任都元帅,驻守安庆。十月,叛军逼至安庆城下。十一月八日,叛贼攻打安庆东西二门,西门形势尤其危急,阙迎敌而上,提戈抗敌,身先士卒。士卒们哭喊着想阻止他,但他更加用力地挥动长戈,斩首了无数敌人。但是余阙身受十几处创伤。中午时分,城池被攻陷,城中着起了大火,余阙知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便引刀自杀,倒落在一处清水池塘之
中。余阙的妻子耶卜氏、儿子德生、女儿福童皆投井而死。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烧死的人以千计。余阙治军号令严明,与下属同甘共苦,但军士稍有违反军令的,就会马上处斩示众。当他出战之时,箭矢垒石纷纷落下如同下雨一般,军士们用盾牌为他挡遮,余阙回绝说:“你们也有命,为什么要挡遮保护我呢?”平时稍有空闲,就注解《周易》,率领各位学生到郡学(郡国的最高学府)集中讲授,令军士站在门外听讲,也使他们明白尊君亲上的义理,确有古代良将的遗风。余阙死的时候五十六岁。
(二)(11分)
8.奠定了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前两联承接题目,直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的所见所闻。首句从空间上着笔,远望孤城仿佛与白云平齐,极言其孤高;第二句从时间的角度极言其“古”,写古城似乎亿万斯年以来就一直这样荒凉;三四句通过景物的描写不断渲染凄清的氛围,官署淹没在秋天的荒草之中,女墙虽在城已空,夜间只听见乌鸦在城头啼鸣,更加突现了古城的衰败、凄清、荒凉,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
(5分。点明作用2分,具体分析3分。)
9.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手法一: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
手法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深沉的慨叹。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 手法三:以景结情,寄予作者深沉的历史慨叹。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作者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予深沉的历史慨叹。
(6分。概括思想感情3分;写出任意一种手法并具体分析3分,如写出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6分)
10.(1)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以下第三、四大题为选做题,如果考生未按要求填涂信息点,不给分。
三、(25分)
11.(25分)
(1)答E得3分,答B得2分;答C得1分;答A、D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A项“只是因为她这种古怪的任性”错;D项“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悔恨和痛苦,是个良知未泯的人”错。C项“对卡鲁塞尔斯小姐的愤怒”错。)
(2)①充满魅力的权贵人家的小姐,外貌美丽,迷住了周围的人。②性格高傲任性,不把
别人放在眼里,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明知海里有鲨鱼也坚持要小孩跳水。③行为冷酷残忍,用金钱诱惑表演泅水的小孩冒险跳水,致使他被鲨鱼吞噬。
(6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
(3)①开头详写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丽和高傲,是交代其吸引众人的爱慕的原因;后来却
因其任性冷酷的行为而遭人厌恶唾弃,所以她衰弱落寞。②前后构成对比,使情节更富有戏剧性。③揭示卡鲁塞尔斯小姐外表美丽,却灵魂丑陋,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④表现了作者对卡鲁塞尔斯小姐“外美内丑”的批判,对作品主题的解读有导向作用。 (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可得满分)
(4)答案示例一:人性的丑陋。①卡鲁塞尔斯小姐虽然出身高贵,长相美丽,但却任性妄
为,把她的追求者玩弄于股掌之上,并以此为乐;用金钱诱惑表演泅水的小孩冒险跳水,以满足其好奇心和虚荣心,其行为自私冷酷。她虽外表美丽,但灵魂丑陋。②“我”、邓尼森、船长本特利等人爱慕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貌,对其不当行为只是口头上轻描淡写地劝阻,而并没有严加制止,事后也只是冷淡相对,沉默不语。在他们的眼中,小孩子的生命远没有卡鲁塞尔斯小姐的青睐重要,这反映了他们的卑劣与冷酷。③小说中的“我们”是处在社会上层的人,而那些表演跳水的小孩却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在同一片甲板的天篷下,小孩子卖命表演,“我们”却以此随意取乐,打发无聊的时间。“我们”对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同情和怜悯,这反映了人们的自私和冷漠。
答案示例二:金钱的罪恶。①卡鲁塞尔斯小姐用钱来作奖赏,诱惑小孩子冒生命的危险来赢得金钱。金钱使卡鲁塞尔斯小姐这些人拥有了玩弄、无视别人生命的权利,显示了他们卑劣而丑陋的灵魂。②表演跳水的小孩子本对鲨鱼有着强烈的防范意识,但在金钱的诱惑下,却冒险跳入海中,最终命丧鲨鱼之口。对金钱的渴望让他失去了理智,最终失去了生命。③小说中的“我们”是处在社会上层的有钱人,而那些表演跳水的小孩却是处在社会底层的穷人,在同一片甲板的天篷下,有钱人可以用金钱驱使穷人卖命表演,以此随意取乐,打发无聊的时间,对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同情和怜悯,金钱使人们自私和冷漠。
(8分,点明观点2分,结全文本阐释理由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25分)
12.(25分)
(1)答E得3分,答B得2分;答C得1分;答A、D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A项,文章第二段中虽提及陈逸松从饮食习惯到思想文化都受日本影响,但不等于他各方面都受日本影响,下文他拒改日本名就是明证。此外,他拒绝参加“新民会”的原因是他对汉民族的感情和认同,而不是受差别歧视。差别歧视是让他从小觉悟到自己的国族身份。D项,陈逸松并没有认为每个台湾人都应该要发出“台湾人出头天”的呼声,原文是“大家都喊‘台湾人出头天’,我同意,但要出头天不是喊喊就有的”。C项,陈逸松直言批评是他在担任考试院委员、中央银行常务理事期间的表现,其结果是他的任期只有一届。遭逮捕的原因,文中并无明示,但推测其政治生涯波涛起伏可能与仗义直言有关,故此项1分。)
(2)①在台湾白色恐怖的年代,陈逸松遭到通缉和逮捕,因此他对台湾当局灰心失望,决
定离台。②当时中国大陆不了解台湾实际情况,陈逸松想为台湾找出最好的出路,为台湾人赢得尊严和幸福,他认为统一才是出路。③周总理邀他访问大陆,并且热情洋溢地对待他及其他来自台湾的人,这让他看到了祖国人民的热情。④他在大陆各地走访之后,觉得自己有必要为大陆的法制建设做点事情。
(6分。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他受命组建“三民主义青年团台湾区团部”,协助维护日本撤退、国民政府接收之
间70多天过渡期的社会秩序。②成立台湾政治经济研究会,创办了台湾光复后第一份白话文杂志《政经报》。③亲赴大陆,让大陆更了解台湾,为大陆制定对台政策提供建议。④担忧现在的台湾人篡改历史,出版回忆录,记录台湾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完整地呈现一段历史。
(6分。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认为台湾的出路在于统一,是两岸关系的先行者。②高
尚的民族气节,在东京大学时,拒绝参加台湾留学生团体“台湾新民会”,认为中国人不能沦为日本新国民。③真诚坦率,面对周总理,直率地询问总理“解放台湾”的意思。④无私忘我,不顾个人安危,冒险访问大陆,探讨“解放台湾”等两岸问题。⑤重实干,认为台湾人民的幸福应重视实干,不能仅是喊口号或寄希望于国际社会。 (8分。每点2分,写出4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五、(19分)
13.C.(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
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句中上文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说明不是在将要成功时,因此用“前功尽弃”更为恰当。鞭长莫及:马鞭虽长,但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后比喻力量达不到。强弩之末: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句中上文有“地方戏剧的老一辈编剧年近退休”, 因此用“强弩之末”更为恰当。懵懂无知: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没有认识到本质,只是粗浅了解,多用于形容小孩子。蒙昧无知:未开化,没有文化;不明事理,愚昧。此处用“懵懂无知”更为恰当。)
14.B.(A.成分残缺。介词成分残缺,应把“把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义务的处罚信息”
改为“把对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义务的市民的处罚信息”。C.搭配不当。“书画展 展出”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书画展 开展”。D.成分赘余,“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以上”应改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
15.D.(根据上下文语境,文段的中心内容应该是阐述德国大众尾气门带来的负面影响,所填
入的句子应为递进关系的句子。可从关联词的搭配、上下文语意重点等角度判断出正确选项。)
16.(5分)
示例:①因此淘汰了的手机不可随意处置
②这些网站有两种方式处置回收的手机
③为了消除人们对隐私泄露的顾虑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
示例: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走出要求,酌情扣分。)
六、写作(60分)
18.(60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
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与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1. 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容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11文句有表现力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
12见解新颖 ○13材料新鲜 14构思新巧 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16有个性4.有创意:○○○
特征
(三)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缺落款(上下款)
的,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属于套作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正在阅读: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深圳中学、广雅中学四校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08-06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集团军编制战斗序列大全05-02
六年级研学教案03-10
4.如何学好普通话 - 图文04-01
赛欧为什么冬季开暖风吹前挡风玻璃除雾,空调AC灯亮 - 图文10-17
第二单元《光》复习资料12-09
关于JCI学习的有关材料12-23
学校校长三个学术报告30篇03-03
连云港市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简介10-21
最新浅谈低年级班主任管理发言稿07-29
- 12016届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三)数学(文)试题
- 2广东省华附、省实、深中、广雅四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英语
- 3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42016届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最后一卷数学(文)试题
- 52016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四)(文)数学试题
- 6广东省三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 72019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地理试卷及答案
- 8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四)物理试题
- 92022年5月23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综合测试理科数学试卷
- 10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中学
- 华南
- 期期
- 广东省
- 联考
- 广东
- 深圳
- 附属
- 师范大学
- 高三
- 试题
- 语文
- 上学
- 实验
- 2016
- 2012年秋季运动会开幕式方案
- 2019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案
- C语言超级经典400道题目
- 2012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_提纲_致谢及范文(本科专科通用)
- 奥鹏北语15秋《金融学概论》作业3答案
- 从木匠到巨匠解读不平凡的齐白石
- 当前形势下影响中日关系的国际因素
-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 小学生宿舍文明公约
- 河北省2016年下半年房地产估价师《制度与政策》:房地产估价师注册申请考试试题
- 古汉练习四答案
- 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1)
- 信息用户研究 课件 复习精华版第6章 用户信息心理
- 一种中频点焊机
- 初中物理力学全能突破秘籍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对策(1)
-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Excel版)
- 山西省曲沃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