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旅游年鉴》福建省旅游情况

更新时间:2024-06-12 15: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福建省

概述

【总体情况】 2005年,全省围绕“一条主线、两个提升、六项重点工作”的目标,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全面增长。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5881.31万人次,比增22.1%,旅游总收入685.23亿元,比增22.4%,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的10.6%,超额完成年度预定目标。主要工作和成效是:创建海峡旅游品牌,闽台合作取得新发展;注重旅游规划,项目带动取得新成果;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市场开发跃上新台阶;提升产业素质,行业管理呈现新格局;开展先进性教育,干部队伍呈现新风貌。

先后出台《福建省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宴施旅游项目带动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快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闽台旅游交流与合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工作的意见》等;坚持全省旅游经济形势季度分析工作机制,客观分析全省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准确把握全省旅游经济发展态势,适时提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措施;与省统计局联合开展建立旅游卫星帐户的前期调研,进行旅游产业经济统计核算的研究。

【旅游行业规模】全省共有旅行社54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1家(含出国境游和“金马澎游”组团社21家),国内旅行社504家。经评定批准的星级饭店共有397家,其中:五

星级饭店7家、四星级饭店33家、三星级饭店178家、二星级饭店170家、一呈级饭店9家,星级饭店队伍进一步扩大。全省共有l3857名从业人员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其中9305人办理了导游证。全省拥有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1个世界地质公园(泰宁)、13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个家级自然保护区、19个国家森林公园、7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25个4A级旅游区、5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单位,还有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省级优秀旅游县。

【举办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由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旅游局和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香港旅蝣局、澳门旅游局、中华两岸旅行协会、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台北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台湾省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高雄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高雄市观光协会共同协办,是福建省历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 规格最高、内容最多、影响最广的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活动内容包括领导会见重要嘉宾、开幕式和开幕晚宴、大型舞蹈诗剧《妈祖》专场演出;首届海峡旅游论坛、海峡旅游网站开通点击仪式、《海峡旅游》杂志创刊号赠阅仪式、海峡旅游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重点旅游项目签约,旅游项目招商、推介、洽谈;旅游风光、旅游商品会展,旅行社互动交流、

旅游业务对接、洽谈、签约及民俗风情表演等。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于9月6日至9月11日在厦门举办,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国家旅游局和福建省领导陪同下参观了海峡旅游博览会展馆。

首届海峡旅游论坛以“海峡旅游合作与发展”为主题,海峡两岸旅游业界人士400多人参加,论坛演讲嘉宾从不同角度为海峡旅游经济圈建设提出了理论依据和建议。闽台港澳地区旅游界人士120多人出席了海峡旅游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就旅游交流与合作事宜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海峡旅游区域协作备忘录》,签订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旅游对接协议。海峡旅游博览会展馆面积6500平方米,设有320个标准展位,3000多名海内外嘉宾参展商参加盛会,累计接待客商及各地观众5万多人次;签订福建重点旅游项目22个、投资总额达80.5亿元人民币,各地签订的旅游项目投资总额达38亿元人民币;签订组团合同1600多份,累计约38万人次,合同金额8.6亿元;签订组团意向书3750多份,累计约128万人次,涉及金额42.5亿元。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凸显“海峡旅游”主题,突出了福建旅游的特色和优势,是海峡两岸旅游业界一个互动双赢、市场拓展和合作交流的特色平台。 【闽台旅游交流与合作】继2004年12月7日开通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之后,2005年6月27日顺利启动福建居民赴马

祖地区旅游。办法实施《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旅游工作管理实施意见》;推出多样化旅游产品,制定“金马游”奖励政策;组织省外参加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旅游界人士赴金门旅游。截至2005年年底赴金马地区旅游共有223团组,4388人次。邀请120多名台湾主要旅行商组团来闽考察旅游 线路;承办国家旅游局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旅行同业联谊会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高层研讨会,探讨赴台旅游重大事项;组织福建省2l家组团社和台湾30家主要旅行社在厦门召开海峡两岸旅行商合作商谈会,签订旅游合作意向;利用影视文化平台,参与策划拍摄具有闽台旅游风情特色的电视连续剧《小城故事》,并与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神州任我行》栏目联办海峡旅游专栏。

通过以上举措,增强了福建对台湾同胞的吸引力,实现“两门”、“两马”旅游双向对接,来闽台胞58.94万人次,增长19.9%,扭转了近三年来闽台胞总量徘徊不前的状况。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全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目标全面实现,主要体现在: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产业地位不断提升。“十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境内外旅游者2.22亿人次,年均增长13.6%;旅游总收入2392.55亿元,年均增长17.6%,旅游经济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带动交通、商贸等相关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在扩大社会就业、调整产业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旅游

资金投入加大,项目带动效应明显,形成武夷山、鼓浪屿等十大旅游品牌,旅游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三是六大要素协调发展,产业供给结构合理,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旅游服务体系和日趋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四是行业管理力度加强,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建立各部门联动、省市县三级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黄金周假目旅游制度实现良性循环,假日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带动旅游业进入大众化旅游消费的新阶段。 【入境旅游接待与收入】 2005年全省入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台湾旅游市场摆脱前几年增长缓慢状态,增速有所提高,成为今年人境旅游市场的最大亮点;欧洲旅游市场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逐渐成为入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97.39万人次,同比增长14.2%,其中外国人72.36万人次,比增14.7%;香港同胞60.8l万人次,比增7.5%;澳门同胞5.28万人次,比增24.5%;台湾同胞58.94万人次,比增19.9%;旅游外汇收入13.05亿美元,比增22.5%。全省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前5名的旅游城市依次是厦门、泉州、福州、南平和莆田。

【出境旅游接待与收入】 全省21家出境游组团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139594人次,出境旅游业务利润1850.97万元,同比增长5.44%,占旅行社旅游业务利润总量的11.68%。2005年全省组织出境旅游人数前5名的依次是福建康辉国际

旅行社、泉州中国国际旅行社、福建中国旅行社、福建省青年旅行社、福建省旅游有限公司。

【国内旅游接待与收入】 2005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跃上新台阶。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683.92万人次,比增22.4%,国内旅游收入达578亿元,比增24.9%。其中住宿设施接待国内游客3556万人次,增长17.6%,占全省接待总量的62。5%;居民家庭户接待游客373.36万人次,增长35.1%,占全省接待总量的6.6%;一日游游客1754.56万人次,增长30.7%,占全省接待总量的30.9%。在全省国内旅游收入中,外省游客消费达320.9l亿元,本省多日游游客消费达208.87亿元,一日游游客消费达48.25亿元,分别增长36%、9.9%和32.1%。全省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前5名分别是厦门、福州、南平、泉州、漳 州和厦门、福州、泉州、南平、漳州。

【红色旅游】全省围绕“古田会议丰碑,万里长征起点”这一主题,大力推动红色旅游的全面发展。一是制定《2005~2010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颁布实施:二是3月份在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隆重举行福建省红色旅游启动仪式;三是与江西瑞金、井冈山等地合作,连点成线,打造闽赣红色旅游黄金线路;四是推动“五一”黄金周红色旅游宣传工作,与新闻频道联 合推出系列特别报道——《寻找红色记忆》;五是在桂林国

内旅交会上着重宣传福建省列入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的两条线路五个景点;六是在《海峡都市报》推出“缅怀红色展海西风光”大型宣传活动;七是配合福建广电集团举办《从北京看西岸》电视论坛,于5月6日播出高端访谈类节目《福建红色旅游——红红“火”起来》,邀请国家旅游局领导和专家,讨论红色旅游与产业发展、老区经济、爱国教育、历史人文、“海西”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和意义;八是在《福建日报》开辟红色旅游专版;九是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同年,由三明市旅游局举办“2005年中国红色之旅”大型主题宣传,启动“闽东苏区山海红色之旅”活动,促进宁德山海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在黄金周期间,古田会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景点。

【旅游宣传促销】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扩大福建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在国内旅游市场方面,着力开拓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重要客源地,在国际旅游市场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式联谊促销。

组团参加两大旅游交易会。4月份组团参加2005广西桂林国内旅交会,认购展台60个,签订组团人数110万人次、金额24亿元人民币,签订意向组团人数240万人次、金额49亿元。福建展团被国家旅游局评为最佳组织奖、最佳展台奖。组团参加12月份的昆明国际旅交会,福建展团被国家

旅游局评为最佳组织奖、最佳展台奖。

各地纷纷组团促销。(1)1月莆田市旅游局赴浙江温州宣传促销。(2)3月厦门市旅游局赴德国参加第39届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ITB)。并举办厦门旅游恳谈会,达成初步协议10多份。(3)5月厦门组团赴石家庄、太原、西安、长沙、武汉五市促销,召开“海上花园,温馨厦门”旅游推介会。(4)6月80多个旅游企业组成的泉州旅游大篷车促销团一行90人赴河南、陕西两省重点推介泉州“海丝”旅游品牌,在郑州、洛阳和西安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5)6月武夷山市组团参加2005中国北方(长春)旅游交易会,先后在沈阳、哈尔滨、石家庄举办3场“人间仙境——纯真武夷山”旅游推介促销活动。(6)6月厦门市组团赴马尼拉、马来西亚、泰国宣传促销,当地150多家旅行社参加了促销活动,24家媒体作了报道。

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区域联动,构建多层面区域旅游合作体系。一是福州、宁德、莆田、南平、三明五市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书,厦门、泉州、漳州、龙岩签订城市旅游联盟合作协议,三明、南平签订旅游联盟合作协议,形成了三大旅游经济圈的区域协作格局;二是武夷山旅游节期间,邀请“长三角”、“珠三角”设区市旅游局领导参加,举办闽浙赣皖旅游商品及旅游资源展示和旅行社对接洽谈、闽东北五市旅游协作座谈会等活动;三是3月接待陕西旅游推介团一行来闽

推介,两省商定就“红色旅游”等主题进行旅游客源互送、线路互联、资源共享;四是9月组织参加首届浙江山水旅游节,宁德市旅游局同温州市旅游局召开浙南—闽东区域合作研讨会,加强闽浙两省旅游交流,密切两省合作。

与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主办“相约海峡西岸、聚焦八闽风光”百家媒体福建旅游采风活动;建设福建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系统,宣传手段向高科技和多元化发展;邀请美国、应该、日本、韩国等新闻媒体来本省考察采访,通过境外媒体宣传福建。

【黄金周旅游接待与收入】全省三个“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028.7万人次,旅游收入52.66亿元,分别占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18.1%和9.1%。“春节”、“五一”两个黄金周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十一”黄金周,虽然强台风“龙王”正面袭击我省,造成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时分别下降24.5%和14.5%,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旅游局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疏散游客80多万人,全省未发生一起游客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事故。黄金周期间,各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消除旅游安全隐患;整治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黄金周旅游呈现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蓬勃发展,自驾车旅游渐成时尚等特点。

【旅游节庆活动】以节会或活动为载体,树立福建旅游新形象。一是福建土楼文化旅游节,主要内容有《土楼回响》专场音乐会、旅游节开幕式、“游客眼中的土楼”摄影大赛、新闻媒体踩线、旅游商品展、百部自驾车游闽西和厦门等活动;二是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暨第八届武夷国际旅游投资洽谈会,加强“大武夷”和全省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打造全省性的重要旅游和经贸合作平台,推动旅游区域合作,期间还举办了“武夷山——阿里山两三对接”仪式和《保护世界遗产宣言》签名活动;三是第三届中国海坛国际沙雕节,以“自然〃和谐〃统一”为主题,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密切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时代背景,集中展示八闽极具代表性的旅游文化和自然景观,包括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四大旅游文化品牌;四是第二届中国〃白水洋文化旅游节,共签订项目22个;五是福建(闽南)海洋文化旅游节,以“海峡西岸、欢乐海洋”为主题,邀请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台湾、金门地区旅行商,全国部分旅行商及十三地市旅游局领导,进一步宣传推广闽南金三角,促进闽南金三角旅游区域合作;六是第七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七是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八是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

旅游行业管理

【旅游市场监督管理】与福建省经贸委、省文明办、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两盒开展“百佳诚信旅游企业评选活动”,评选出105家诚信旅游企业;深入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开展导游员IC卡和旅行社经营行为大检查。组织指导各设区市旅游局开展旅行社市场专项整顿。重点检查旅行社对外承包经营门市部、旅行社广告、旅行社团队档案、旅行社经营场所、旅行社委托非旅行社单位或个人代理或变相代理旅游业务等行为。各级旅游质监所联合工商、公安、物价、交通、文化、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 8373人次,对518家旅行社进行了联合检查。福州市在8月份对全市108家旅行社及80多家门市部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6家不规范经营的旅行社及营业部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等行政处罚。要求全省各级旅游部门组织旅行社学习《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服务质量》、《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等法规和标准,指导旅行社完善和落实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导游管理、门市部经营等规章制度,加快形成规范经营、健康发展的机制。组织全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工作,全省共有112人参加考试,90人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共有280人取得旅游行政执法证。

【旅游安全管理】 在福建省旅游行业深入开展建设“平安旅游”活动,把“平安旅游”建设纳入各地旅游业发展总体

布局,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媒介和形式,大力宣传“平安旅游”建设活动情况;二是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组织学习包括旅游法规在内的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三是大力加强A级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等基层旅游安全组织建设;四是举办以旅游安全为主题的专题培训班,普及安全知识,组织安全预案演练,并形成年度培训制度,保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快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制定《福建省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部署全省旅游部门防御第10号、19号台风工作。发挥假日协调领导小组作用,加大假日旅游市场整治力度,组织“黄金周”旅游安全大检查,与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行业监督形成良性互动,确保“黄金周”和日常旅游工作健康有序。

【旅行社管理】 一是严把旅行社审批、审核关。2005年共审批37家国内旅行社,上报国家旅游局批准厦门中星旅行社升为国际社。二是做好旅行社年检工作。应参加年检的旅行社542家(国际旅行社41家,国内旅行社501家),其中473家通过年检,通过率为87.27%;50家(国际旅行社4家,国内旅行社46家)暂缓通过年检,分别受到限期改正、警告等处分,占应检总数的9.23%;19家旅行社(国际旅行社l家,国内旅行社18家)不予通过年检,被注销旅行社业务经

营许可证,占应检旅行社的3.51%。三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先后委托福州、厦门两市旅游局审批国内旅行社的设立,并明确了委托后的监管要求。全省有4家国际旅行社和2家国内旅行社进入全国双百强旅行社行列。 【导游员管理】 开展导游员IC卡检查,福建省各级旅游质监所共检查导游人员15411人次,检查率168.48%,检查员人均检查129.5人次,查处违规导游298人,占导游总数的3.23%。在全国导游计分制管理公示排名中,检查率及人均检查次数均居全国首位。同时,落实导游年审制度、导游员档案制度,进一步完善导游网络化管理检查工作。根据国家旅游局分配第三批外语导游员援藏任务,选派3名导游员赴藏工作。 .

【旅游饭店管理】福建省新评星级饭店57家,其中四星级14家、三星级16家、二星级27家。结合我省实际,调整饭店星级评定方式,将三星级以下的评定权下放给各设区市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调整充实省旅游星级评定委员会,制定《饭店星评员章程》,加强饭店行业协会建设,引导饭店搞好行业自律;建立全省旅游饭店业信息月报制度,及时了解全省饭店业经营状况,掌握饭店业发展动态;组织部分饭店行业管理和酒店管理人员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提高我省饭店专业化管理水平。

旅游区(点)与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规划】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制订《福建省“十 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5~2010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滨海带旅游发展规划》和《闽台旅游合作区域规划》,指导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各设区市也陆续编制了“十一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在德化县、泰宁县等地开展旅游资源普查试点。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确定“一区两带四群”的全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一区”即海峡西岸旅游区;“两带”即蓝色滨海生态旅游带和绿色山林生态旅游带;“四群”指闽东、闽南、闽北、闽西四大旅游产业集群,分别是:1.以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泰宁世界地质公园、茫荡山一延平湖、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等旅游景区(点)为重点,打造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旅游产业 集群;2.以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三坊七巷、船政文化、莆田妈祖文化、九鲤湖、宁德白水洋、畲族风情、太姥山、三都澳旅游景区(点)为重点,打造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旅游产业集群;3、以厦门鼓浪屿、香山国际游艇码头、泉州海丝文化、崇武旅游度假区、漳州滨海火山、赵家堡、花博园、东山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景区(点)为重点,打造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旅游产业集群;4、以冠豸山、古田会址、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福建土楼等旅游景区(点)为重点,打造

以龙岩为中心的闽西旅游产业集群。《规划》总体目标是:把旅游产业建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支撑产业,到2010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增长幅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建设旅游强省打好基础。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在产品、市场、要素和区域协作方面形成旅游产业的支持体系。

一是以打造旅游精品为动力,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提升旅游产品功能,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培植强势旅游品牌,构建以“旅游品牌、重点项目、精品线路、经典节庆”为载体的旅游产品支撑体系.从整体上提高福建旅游产品竞争力。实施“三个十、一个六”工程,即十大旅游品牌、十大重点项目、十条精品线路、六大经典节庆。

二是打造强势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空间,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渗透力;加大专项市场开发力度,优化旅游市场结构,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扩张力;积极寻找区域旅游合作,搭建区域旅游合作平台,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亲和力。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最终在全省形成有重点、有步骤、多渠道、全方位的旅游市 场支撑体系。

三是交通发展要尽量考虑旅游发展需要;城镇建设要突出旅游环境和氛围的营造,注意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完善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饭店、旅行社、旅游餐饮、

旅游商品、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协调发展的旅游要素支撑体系。

四是在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功能、拓展旅游空间、实现区域联动的背景下,创新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搭建海峡旅游发展平台,形成区域旅游协作支撑体系。突出“海峡旅游”主题,加强对台旅游交流与合作,在建设海峡两岸旅游区中发挥主导作用。

【旅游投资和招商引资】 实施项目带动,促进产品开发。确定8个省重点在建旅游项目和6个重点预备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和国债资金以及省发改委、财政厅等相关部门的旅游建设资金,加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力度。2005年全省签订113个旅游项目(合同项目84个、协议项目29个),其中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签订旅游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80〃5亿元。参加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并组织各地参加中国武夷山旅游节,进行招商引资。做好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库和旅游招商项目库建设.筛选重点项目65个.计划总投资168.76亿元,储备229个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重大招商项目64个。 【旅游区(点)建设】 培育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泰宁县先后夺得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佳魅力名镇称号;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村、漳州花博园、平和三平旅游区被评为4A级旅游区;福建土楼、漳州花博园、连城冠豸山、福鼎太姥

山、屏南白水洋及温泉、高尔夫等旅游产品也得到培育和提升,增强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新评龙海龙佳休闲山庄、福清天生林艺园和泉州豪翔石业有限公司为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旅游强县工作】开展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县)”活动,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增强市、县旅游功能与基础配套设施,突出县域旅游特色,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建设旅游强省的重要载体。2005年组织了对连城县的创优指导,并通过验收检查,连城县被授予福建省第二个“优秀旅游县”称号。同时,积极指导莆田市、惠安县和东山县开展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县)”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与教育培训

【精神文明建设】根据福建省委部署,省旅特局于1月31日至7月中旬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支部14个、党员245名。经过广大党员共同努力,保质保量完成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阶段任务,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群众测评满意率达98.6%。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转变了机关作风,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围绕“以正确履行职责为核心,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旅游政风行风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旅游政风行风的好转,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在省旅游局机关实行较大规模的机关干部轮岗和挂职锻炼,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责任感。省旅游局被评为2003-2005年度省直机关文明单位。

与省委文明办、省建设厅、团省委等单位联合开展文明旅游景区、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武夷山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鼓浪屿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福州鼓山等13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风景区;福州外贸中心酒店客房部等13个单位被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福州市新华旅行社等37个单位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旅游教育培训】组织福建省导游员资格考试工作,全省参加考试人员6042人,其中1865人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做好出国境旅游领队人员考试年审工作,全省21家组团社共有248人参加资格考试、589人参加年审考试,共有213人通过领队资格考试、568人通过年审考试。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共有781名领队人员。

委托福建省旅游干校举办全省饭店和旅行社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321人,并培训旅游行业各类人员3746人次。厦门市旅游培训中心根据行业需求大力推进人才工程建设,组织承担并完成了各类培训20期、

6000多人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5g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