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素材”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3-08-17 09:37: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素材”的运用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 范贵龙

邮编:224500

摘要:运用乡土地理素材进行地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美育水平,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把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

关键词: 中学教育 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素材 意义 作用

乡土地理,主要是本县(市)的地理知识和相关的地理技能。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学校所在地的丰富的乡土地理知识,并把乡土地理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自已的地理课堂中去。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地理教师对于学校所在地的乡土地理是“知之甚少”、“不知所以”,把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地理课堂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本人在此想呼吁各位地理老师能够认真学习乡土地理,并把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

一、把“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到地理课堂的意义

把“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到地理课堂,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的同步发展,顺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要求,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美育水平。

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而在地理课堂中进行乡土地理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和审美观点教育。

首先,通过乡土地理教育使学生亲身去感受家乡的环境,了解家乡的历史、现状、变化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感

情,树立建设家乡的志向,为将来参加家乡建设和献身祖国大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例如,在我们滨海县,我们可以通过对“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道”和“黄河故道”的介绍,激发学生对家乡滨海的热爱。同时,学生通过对当地自然、社会环境的认识,可以有效的进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国策教育。

其次,可以利用家乡的地理环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如在滨海,老师们可以黄海滩涂和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介绍,让学生领略家乡的自然风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理事实中发现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劳动美等;另外,还可以发现家乡存在的一些丑陋事物和现象(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破坏森林、滥垦草地等)。从而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美,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乡土美的过程中,受到健康的审美情趣熏陶,努力创造美的人格、美的行为及和谐的人地关系。

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

课本中的地理知识与实际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很大距离,比较抽象难懂,而乡土地理教育所涉及的都是本乡本土的地理环境条件、人文地理现象及人地关系方面的内容,与当地的现代化建设及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乡土地理教育过程中,学生亲自参加与实践活动较多,可以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较多的机会,形成开放式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比如通过对本地工农业生产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来说明工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等。

学生在直接与生动形象的地理事实接触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地理表象知识。将这些地理表象知识与课本中抽象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不仅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为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抽象地理原理,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经常联系乡土地理知识进行地理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地理课堂中运用乡土地理素材来组织教学,是完成中学地理教学及中学素质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3、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乡土地理教育可以为学生发挥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已有知识的作用,提供有利的机会,在实践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和知识水平,并使学生进一步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不断增长才干。乡土地理环境中有不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好课题。如:家乡有没有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治理环境污染?如何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布局是否合理?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什么?如何发挥当地的条件优势?怎样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 。

可见,乡土地理教育可以弥补封闭式课堂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局限性等缺陷,让学生在接触真实的大自然和社会实际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它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功能。

4、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在封闭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容易造成过多的依赖与死记硬背的枯燥的学习局面,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以大自然和社会的真实地理环境为主要课堂的乡土地理教育,具有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教学形式。而且,可以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地理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不同智能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爱好,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动力。这样,就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更好地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把“乡土地理素材”的应用到地理课堂方法

1、首先要熟悉家乡的地理,储备乡土地理教学资料。

熟悉家乡的地理,是教师能按课程标准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乡土地理教学的必备的基础条件。怎样才能很好的把乡土地理融进日常的教学中呢?这就必须尽快地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尽可能地收集有关所在地各方面的地理资料,如地方志。特别是近期的有关家乡建设的新闻报道,甚至包括乡土文学、乡土历史方面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时,一说到家乡的地理知识,你便可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这样,就可能在教学中加入家乡地理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更灵活的运用地理知识。因而我认为教师如果能够正确使用乡土知识,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对课文感到熟悉、亲切、形象、直观。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变得灵活多变。艰苦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学生参加地理社会实践,实现教学形式上的开放。

地理教学从课堂走向自然、社会。让学生结合课本学过的知识去野外观察,去做社会调查研究。在中学阶段学生可以和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举例说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围绕家乡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开展地理调查;举例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调查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

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家乡城镇空间结构的变迁及原因;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特点等等。

3、以乡土地理为素材,实现课本知识“身边化”。

在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书本中的地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灵活运用。例如,在我们滨海,老师在教东亚季风的时候,可以和滨海的冬季和夏季分别刮什么风结合起来,因为,学生平日里就已经知道我们滨海冬季是西北风,夏季刮东南风。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道”在洪水期时河水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化”概念的印象,同样的,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滨海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在讲到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分析滨海人口在春节前后的变化,来分析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在讲到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以结合“滨海头曾化工园区”建立前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来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分析起来自然得心应手,老师再加以引导。课堂知识就这样轻而易举的真正掌握了地理知识还学会了地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总之,乡土地理素材,有贴近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地选取学校所在地的乡土地理素材,会使地理课更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信服力,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就能为更多的同学所喜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5a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