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社会认知

更新时间:2023-05-26 23: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 社会知觉 第二节 对人知觉——印象形成 第三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第四节 第五节  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

社会心理学

第一节一、社会知觉的含义

社会知觉

(一)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 简单的反应(包括视、味、听、嗅、触觉),是对 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体验。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整个客观事物 在大脑中的反映。

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知觉的含义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

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 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对人知觉(包括对他人和自我的知觉):是指通过他人 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 (2)人际知觉: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3)角色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4)因果关系知觉:是指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在 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其因果关系的知觉。 

社会心理学

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有一些独特性:(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社会知觉的主体可能同时还是社会 知觉的对象。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的主 客体能够理解彼此间的行为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于是知觉 者和被知觉者都可以有意识地操纵和利用彼此。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

社会心理学

二、自我知觉及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 自我知觉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

与自尊。 (一)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 1、他人的反馈 2、反射性的评价 3、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 4、社会比较

社会心理学

(二)自我概念的作用 人们有一种自我表达的动机,即人们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

来表达与反映自己对自己认识

(三)自我概念的测量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2、自我描述问卷Ⅰ、Ⅱ和Ⅲ

社会心理学

三、自尊及其测量(一)自尊的构建 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 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 3、自己的内部标准 (二)自尊的测量 1、罗森伯格自尊量表 2、得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

社会心理学

四、自我认同(一)认同的含义 认同理论主要有三大取向:生物取向、心理取向和社会取

向。 认同是心理学中用来解释人格结合机制的概念,即人格与 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的统一性和一贯性。

(二)自我认同 (1)心理动力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 (4)社会基模理论。

社会心理学

(三)自我认同中的性别认同 李孟潮认为,

个人的性别认同大约在18个月至3岁之间建

立,然而这并不表示小孩已完全了解男性及女性的意义。

(四)自我认同的研究1、埃里克森对自我认同的研究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不 同发展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学说”。 2、马西亚对自我认同的研究 认同发展中有两个心理社会指标: 一是“危机” 二是“承诺”

社会心理学

(五)自我认同的形成确立 埃里克森提出了认同确立的三因素模式,认为认同形成和

确立从理论上可以区分为个人的、集体的、相互的三大因 素,每个因素中又包含了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四个方 面。 马西亚 在自我认同的成熟度上,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 类: (1)认同成功(2)认同延缓 (3)认同封闭(4)认同混淆

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对人知觉——印象形成一、印象形成过程的要素和组织结构(一)信息要素 1、外表 2、非言语线索 3、行为 (二)印象的组织结构

社会心理学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 认为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 的总体评价。 2、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 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类加工操作: 一种是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一种是以特征为基 础的加工。

社会心理学

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 律(一)规律 1、“中心特质”效应 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2、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

做判断。 近因效应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起较强 作用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

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

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或光 环效应。

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做正 性评价 原因可能有:

(1)人们希望自己的周围都是好人好事,这样自己会感觉舒 服些; (2)在大多数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汇更常见; (3)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仁慈。

社会心理学

(二)印象的作用 1、所形成的印象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判断 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左右我们对后获得的信息的解释,从而

保持原有印象的不变。

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

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 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一、刻板印象的形成1、个人

的经验 当人们第一次与一个群体接触时,他们与一两个成员的互

动就构成了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

2、社会学习 刻板印象也可以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体习

得而来。

社会心理学

二、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1)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相联系的刻板印象 越易浮现在脑海中。 (2)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用刻板印象来知觉 他们,从而忽略个人的特征。 (3)当时间紧迫,需快速对他人做出判断时,易使用刻板印 象。 (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也易使用刻板 印象。 (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如勃然大怒时。 (6)当人们意识到对个体的判断重要,人们也许会进一步收 集有关个体的信息,而不是只用有关群体的刻板印象来认 识个体。

社会心理学

三、刻板印象辨析 好处就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

特征。 弊端: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 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群体 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人们在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使用的策略(1)把不一致的信息解释掉。 (2)把不一致的信息区隔开来。 (3)把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员。

社会心理学

2、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为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归于特殊的环境与 时间,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重复 (2)为了避免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被归于群体中的亚群 体成员,要与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广泛交往。 (3)为了避免把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归于群体中非典型 的成员,要与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 (4)人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 自己的判断,这才是改变刻板印象的根本与前提。

社会心理学

第四节 社会认同及群体认同一、社会认同(一)社会认同的含义 社会认同是个体认同自己归属哪个群体、哪个社会位置、

哪种文化的过程。

(二)有关社会认同的观点 (三)社会认同 狭义的社会认同是指“个人的行为思想与社会规范或社会

期待趋于一致”, 表现为三个层面,即价值认同、工作或 职业认同和角色认同。

社会心理学

1、价值认同 指人们对社会的传统观念和道德习俗等的基本原则有趋于

一致的倾向。

2、角色认同 指人们能够赞同社会为某个角色设定的行为标准,并按这

个行为标准行事。

3、认同学习 指通过学习确立起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心理。

4、社会认同的认知过程 建构社会身份包含了类化、认同和比较三个历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4w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