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舞蹈编排的选材与创作

更新时间:2024-03-13 04: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层群众舞蹈编排的选材与创作

摘 要:基层群众舞蹈反映群众的现实生活,满足群众对精神食粮的需求。群众舞蹈有它的选材方式和题材特点,及创作要领。

关键词:群众舞蹈 选材方式 题材特点

舞蹈编排是一种舞蹈创作的艺术,舞蹈编创者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表达思想与情感。作品创作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舞蹈创作者经过提炼加工将生动的肢体语言及丰富的想像统一起来,塑造出来的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大都触动心灵给观众以美得享受。基层群众舞蹈是在舞蹈编排的基础上,能够在基层群众中间得到广泛传播的舞蹈形式。群众舞蹈通过对舞蹈的创作让舞蹈这门高雅的艺术更好地融入到广大群众的生活中来,反映群众的现实生活,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精神食粮的需求。

一、群众舞蹈的选材方式

群众艺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合适的题材是关键。同时需要根据演员的专业水平进行选材,也可根据当地文化特色进行加工改造,拓展我们的创作思维。

舞蹈的选材分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就是发生在身边的所见所闻;间接就是如:历史、神话、绘画等其他艺术题材等。群众舞蹈的选材要求编导在用舞蹈形象思维的方式,研究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依靠舞蹈这一自身的表现形式,(即用身体动作)表达感情,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群众舞蹈作品《中国妈妈》它的舞蹈选材来源一报告文学,作品根据一篇感人的文章创作出这一优秀的舞蹈作品。少儿舞蹈《姥姥与小狗》将童真童趣表现的淋漓尽致,舞蹈作品通过对孩子心灵深处的捕捉,让人们体会到了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宣传教育人们都要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

二、群众舞蹈的选材立意

一部舞蹈作品的诞生大体分为三个步骤,即: “选材”——题材的选择; “结构”——题材的处理; “编舞”——题材的表现。这三个步骤又可以归纳为两个历程。一个由外到内的历程、一个由内到外的历程。 “由外到内”,也就是舞蹈编导对客观生活情景心有所感、意有所属进而酝酿形成为舞蹈题材的过程(见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这一过程,更多的不是专业技能的操作,而是编导对客观生活情景的主观过滤,心理现象十分活跃,因此,又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心理历程”或“内化过程”。每个作品在创作初始皆由编导对舞蹈进行前期思维分析论证。这种分析论证,不是停留在文字、口述、调查等表面现象上,而是根据表现对象所赋予的历史、地理、环境、民俗、人文等诸多因素,在编导的大脑中反复酝酿、揣摩、推敲、分析、思考。这是一种煎熬与矛盾交织的过程,它要求编导不断思考和论证题材的可舞性及其最终效果。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题材的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4n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