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十二五”商务集聚区发展 专项规划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06: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莆田市“十二五”商务集聚区发展

专项规划

二〇一一年七月

目 录

前 言 ..................................................................................... 4 第一章 商务集聚区发展的现状及机遇与挑战 ...................... 5 一、商贸流通与商务集聚的发展现状 ................................. 5

(一)商贸流通稳健发展,商务集聚已具雏形...................... 5 (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配套政策相继推出...................... 6

二、商务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 7

(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 7 (二)商务集聚空间相对狭小 ................................................. 7 (三)商务储备人才存量偏少 ................................................. 7

三、发展商务集聚区的现时形势 ......................................... 8

(一)发展商务集聚的优势 ..................................................... 8 (二)发展商务集聚的劣势 ................................................... 10 (三)发展商务集聚的机遇 ................................................... 10 (四)发展商务集聚的挑战 ................................................... 11

第二章 商务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 13 一、指导思想 ...................................................................... 13 二、基本原则 ...................................................................... 13 (一)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 13

(二)优化空间布局,突出区域特色 ................................... 14 (三)先行先试,向商务高级化发展 ................................... 14 (四)坚持规范化管理 ........................................................... 15

三、发展目标 ...................................................................... 15

(一)商务集聚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 15 (二)商务集聚区建设的具体目标 ....................................... 16

第三章 商务集聚区发展的空间布局 .................................... 17

1

一、构建两个主城区中央商务集聚区 ............................... 18

(一)以荔城片区为核心的CBD建设 ................................... 18 (二)以城厢区为核心的CBD建设 ....................................... 22

二、构建三个城市次中心 ................................................... 25

(一)以涵江区为核心的USC建设 ....................................... 25 (二)以仙游县为核心的USC建设 ....................................... 26 (三)以妈祖城为核心的USC建设 ....................................... 27

三、构建两个功能性商务集聚区 ....................................... 29

(一)湄洲湾北岸开发区 ....................................................... 29 (二)兴化湾南岸产业发展区 ............................................... 29

四、构建七个具有莆田区域特色的专业市场交易中心 .... 30

(一)汽车配件及其汽车销售服务中心 ............................... 30 (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专业交易中心 ........................... 30 (三)工艺、家具、建材类交易中心 ................................... 31 (四)医疗、保健行业的交易中心 ....................................... 33 (五)农贸、纺织行业的交易中心 ....................................... 34 (六)珠宝行业交易中心 ....................................................... 34 (七)文化创意交易中心 ....................................................... 35

第四章 商务集聚区发展的主要任务 .................................... 36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36

(一)完善城市道路系统 ....................................................... 36 (二)规划公共交通系统 ....................................................... 37 (三)建设综合交通体系 ....................................................... 37 (四)规划公共停车场 ........................................................... 38

二、打造区域物流枢纽 ....................................................... 38

(一)建设现代化商贸物流园区 ........................................... 39 (二)建设配套的物流配送中心 ........................................... 39

2

(三)建立健全物流网络平台 ............................................... 40 (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 40

三、提升商贸流通业 ........................................................... 41

(一)发展现代流通,积极定位闽中区域性商贸中心 ........ 41 (二)优化业态结构,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 41 (三)培育流通市场主体,拓展商务服务范围.................... 42 (四)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 43

四、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区 ................................................... 43

(一)扩充区域总部企业,增强品牌优势效应.................... 43 (二)发展楼宇经济,打造金融商业区 ............................... 45 (三)拓展会展服务业,培养CBD创新氛围 ....................... 46 (四)强化项目带动,落实项目管理 ................................... 47

五、发展壮大莆田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 ........................... 47

(一)强化工艺设计能力,立项建设创新基地.................... 47 (二)重点开发工艺美术特色村落 ....................................... 48 (三)积极开拓文化旅游市场 ............................................... 48

第五章 商务集聚区发展的保障措施 .................................... 50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服务机制 .......................................... 50 二、引导观念转变,创新招商模式 .......................................... 51 三、优化政务环境,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52 四、改善福利待遇,引进高端人才 .......................................... 53 五、优化投融资服务,建设法治和信用社会 .......................... 54 附件:1.“十二五”时期莆田商务集聚发展指标体系 ............. 55

2.商务集聚区细化评价指标体系 ..................................... 56 3.电子商务集聚指标体系构成方案 ................................. 58 4.莆田市“十二五”商务集聚区重点项目一览表 ......... 63

3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奋力追赶、全面提升,推动湄洲湾港口城市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莆田打造海西宜居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商务集聚区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巨大引擎。构建商务集聚区,是发挥中心城区比较优势、优化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莆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莆田建设宜居城市、发展临港工业的重要抓手。编制《莆田市“十二五”商务集聚区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对保障商务集聚区合理、有序、稳健的建设和发展,增创莆田城区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莆田市“十二五”商务集聚区发展专项规划》主要依据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莆田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宜居莆田建设规划》、《湄洲湾港口新城发展规划》等。

《莆田市“十二五”商务集聚区发展专项规划》是在分析我市“十一五”商务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期间莆田市商务集聚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莆田市“十二五”期间商务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莆田市制定商务集聚区发展相关政策和安排重点项目投资建设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4

第一章 商务集聚区发展的现状及机遇与挑战

一、商贸流通与商务集聚的发展现状 (一)商贸流通稳健发展,商务集聚已具雏形 “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商贸流通呈稳健增长态势。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815亿元,比增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3亿元,增长18%,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602.2亿元,比增16.8%,其中限上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78.5亿元,比增30.4%。“家电下乡”产品销售28.2万台,实现销售额5.87亿元,农民获补贴0.74亿元,补贴兑付率达99.6%;汽车以旧换新销售524辆,发放补贴715.7万元;家电以旧换新累计销售13195台,实现销售额5305万元,已发放补贴近186.95万元。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推进会展业发展,工艺品展销已具备一定规模——由我市承办的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已历经六届。第六届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达21.2万人次;实现产品成交额6380万元,签订合同金额5.003亿元,意向合同金额4.3亿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业集聚,已建成包括:⑴城厢区梅园路品牌服饰、家纺品一条街;⑵城厢区南门胜利南路餐饮娱乐一条街;⑶莆田市文献中东路鞋服一条街(长1000米);⑷城厢区莆阳路汽车、摩托车零配件一条街;⑸城厢区壶山西路装饰材料一条街;⑹城厢区荔城中南大道餐饮娱乐一条街;⑺荔城区东大路家用照明电器一条街;⑻荔城区大路服装一条街;⑼荔城区下十字街日用杂品一条街;⑽涵江鉴前通信器材一条街;⑾涵江顶埔路鞋服一条街;⑿秀屿区东峤上塘珠宝首饰一条街;⒀秀屿北高

5

埕头金银珠宝首饰一条街;⒁仙游榜头古典家具一条街等特色商业街。

专栏1. 关于商务集聚区的内涵与定义 所谓商务集聚区,是指在城市某一特定区域内,大量关联密切、功能互补的商务商贸服务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的现象,是产业集聚在商务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商务商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群体的有效集聚对于扩大生产、刺激消费、吸纳就业、增加税源、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意义重大。“十一五”期间,我市商务商贸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0.37亿元,增幅18.0%,位居全省第六。从总体上看,商贸流通稳健发展,商务集聚已具雏形;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配套政策相继推出;但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如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空间规划布局相对狭小,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等问题。 (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配套政策相继推出 “十一五”期间,我市重视构建与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商务集聚区。基于强化政府服务职能,集约利用城市资源,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需要,率先推行了相应机构的整合与改革,如成立了莆田市总部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总部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县区政府(管委会),依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就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的城区,按照“总部企业集聚、科技含量高、现代服务业发达、功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要求,规划出若干个总部企业集聚区和楼宇经济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特设商务办,对全市新区商务发展进行宏观管理。

6

二、商务集聚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仍低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服务业增长速度低于同期生产总值1.1个百分点。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6%,低于同期全省均值比重6.6个百分点;服务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技术咨询、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件初步具备,但经济总量相对偏小,发展基础相对薄弱,能够支撑现代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大项目还不多,缺乏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流量;服务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限制了商务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

(二)商务集聚空间相对狭小

我市在经历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城区已开始面临土地存量不足、现有城区改造难度大等问题。老城区街道狭窄、交通拥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商务服务的发展后劲;而老城区空间容量的不足,不仅削弱了大型商场驻点营业的积极性,同时也束缚了商贸服务品质和档次的提升,这对今后商务集聚势必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三)商务储备人才存量偏少

商务集聚区的建设,需要培养、吸引、汇集一大批熟谙商贸活动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消费人群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较高收入水平的带动,能够保证商务服务的供需平衡。我市现有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规模较小,市内仅有莆田学院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等院校,2010年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仅19000人。

7

三、发展商务集聚区的现时形势 (一)发展商务集聚的优势 1.区位条件优势渐增

莆田位于海西黄金海岸线中部,东望台湾,西通皖湘赣,南连闽南“金三角”,北接省会,拥有“五山簇拥、四水相依、三湾环绕、二岛添辉、一心为源”的自然山水格局;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具有建设深水大港的资源优势,全市已建成港口泊位42个,其中万吨级的泊位4个,在建万吨级泊位14个;2010年5月10日正式运营的福厦高铁,实现了海西沿海城市“同城化”。“十二五”规划期间,向莆铁路、宁漳货运专线铁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也将全部竣工。向莆铁路的建成,将把莆田同国家综合铁路干线运输网络紧密衔接,直接拓宽了莆田湄洲湾、兴化湾等港口的经济腹地,将对我市的商务发展与商务集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凸显了莆田的优越区位。

2.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由于我市农村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晚,尚未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现有各类市场大都依托本土经济自发形成,人多地少、无序占地建房的困局给新项目、大项目的落地带来极大压力。但由于莆田民营经济构架灵活多变,能够适应市场变化调整,具有“船小好调头”的典型特征,城市发展仍具有良好的空间挖掘潜力。

3.民间资本力量雄厚

目前,世界各地共有莆田人120多万,其中海外侨胞70多万,足迹遍及4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其他地方则有50多万莆田人活跃在各条经济战线,年创产值(含贸易额)逾2000亿元,已成为一支闽商劲旅。数据显示,莆商在木材业、建

8

材业、民营医院、医疗器械、民营加油站、首饰加工业等行业,每年为外地创造GDP达600多亿元。

因此,通过各级政府有效引导,打造规范有序的商业环境,辅以优惠产业政策,吸引民营资金回归故里,参与投资,引领消费,将对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商务集聚区的培育注入充沛、新鲜的活力。

4.妈祖文化情系两岸

妈祖文化发源于莆田,其宗旨在于教育子孙后代与弘扬民族精神。妈祖文化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文化优势,成为联结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经过岁月的淘洗,这一民间信仰已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重要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文化不仅是构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思想基础,两岸关系源起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和平途径。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祖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关于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守估计超过一百万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众多领域,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妈祖祖庙祭典与黄帝陵、孔庙一并列为中国三大公祭活动。目前全世界共有5000多座妈祖庙,国内26个省份建有妈祖宫庙,尤其以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和台湾为最。全世界妈祖信众达两亿多,其中台湾有1800万,约占台湾总人口三分之二。

9

(二)发展商务集聚的劣势 1.周边城市竞争发展压力增强

虽然莆田地理位臵极为优越,但由于福州、厦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资源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等特征,其商务商贸机构齐全,兼备信息交通优势,具有发展大流通、大市场的有利条件。将莆田与泉州相比较,两者的共同点在于民营经济十分活跃,但商务服务均较落后,没有形成区域商务中心,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2.经济腹地偏小,港口竞争激烈

我市现有经济腹地偏小,还无法将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作为湄洲湾港口物流延伸的腹地范围和货源地;而泉州市肖厝港与莆田市秀屿港同属湄洲湾,处于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共用一个锚地,又共辖同一个经济腹地。现今过度的竞争不利于我市降低往来船只的费用,不利于两地资源的整合,对商务集聚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三)发展商务集聚的机遇 1.海西建设快速推进

海西发展战略不仅为我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也为我市城市建设注入了强劲的活力。随着向莆、福厦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通车,我市交通条件极大改善,这必将为市民出行提供便捷服务,为商业繁荣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三湾”整合开发,也给我市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广阔空间和难得机遇。在海西建设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我市要牢牢抓住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实施的有利时机,强化自身在物流中转、交通枢纽、商务宜居等方面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加快商务集聚区建设和发展。

10

2.城市建设迎来新一轮发展

近几年,莆田城市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96.52亿元,较上年增长36.9%,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投资总量较上年同期净增133.82亿元,总量再创历史新水平。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9.44亿元,增长42.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7.09亿元,增长10.6%。2008年,我市房地产投资额达63.1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达28.44亿元,增幅6.3%,占GDP比重4.7%,建筑面积达647.57万m2。 2009年,房地产现价总量达32.32亿元,增幅14.8%,占GDP比重4.7%。2010年,房地产投资额达87.91亿元,比增38.8%,创历年之最,建筑面积达889.76万m2,纳税约11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4%。

3.宜居城市建设起步早、起点高

2010年,我市正式提出构建“宜居城市”规划目标,规划涵盖了包括居住、就业、出行、教育、医疗以及文化资源等诸多内容,拟建成12条景观大道、8个宜居城市综合体、4处文化设施(即三馆一城),3处城市花园,2处城市广场,并打通18条城区断头路。宜居城市的建设规划,起步早、起点高,对于我市的商务集聚必将带来积极有利的影响。

(四)发展商务集聚的挑战 1.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

我市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仍以粗放型为主, 临海重工业发展战略使投资成为莆田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而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随着能源、化工等重要产业的发展,莆田大气质量将面临较大挑战。我市水资源相对紧缺且地区分布不均,属福建省用水紧张区。

11

2.房产开发的宏观调控政策

2010年4月中旬,国务院密集出台房地产调控组合政策,6月份数据显示,中国经理人采购指数PMI为52.4,环比回落1.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下滑。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央企利润及各主要行业的产销量自4月以来增速均出现下降。若出现宏观经济明显减速,开发商投资急剧减少,政府土地大量流拍或是新房销售无人问津等情况,将对我市商务集聚区的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建设用地十分有限

目前,我市现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达128.76m2,远超过国家相关标准。适居住用地所占比重达52.49%,远高于一般城市。其中,三类居住用地面积过大,且城区范围仍保留有较大规模的村庄形态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偏低,第三产业发展空间不足,规模集聚效应难以发挥,制约了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提升。

12

第二章 商务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应以莆田市“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为导向,立足我市“构建港城宜居创业城市中心”的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人文、环境和地理位臵上的优势,按照“资源集约、资本集中、服务集成、商业集群”的思路,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主城商务集聚区、城市次中心、功能性商务集聚区以及各交易中心的建设,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与港口经济和港口城市相协调、与经济国际化相接轨、与群众需求相适应,功能明确、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商务集聚区,成为海峡西岸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科技流的集散地枢纽。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商务集聚必须具备一定规模,辐射较大腹地范围,才能产生较强品牌优势效应,因此规模大小是衡量商务集聚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本原则,适度超前(10-15年),在区域经济规模、居民消费水平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培育商务经济,建设商业圈层。在伴随城市快速扩张的同时,积极向高端商务延伸发展。

专栏2. 商务集聚区的规模选定 集群规模的扩大化是商务集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大型郊区商业中心的建设、大都市超级购物中心的兴起,以及区域交易市场群的形成等。但由于集群规模受地理区位、交通、 13

供给和需求等条件的制约,其大小并不是主观随意设计的,过度扩张不仅不会形成集群效应,反而会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另外,从国内外城市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城市扩大化和空间化的同步进行,城市内部商业中心区、商业街的规模扩大将受到一定的资源限制,因此,商业中心区的开发与商业街的扩长等都要斟酌考虑。 (二)优化空间布局,突出区域特色

着力优化我市商务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引导重点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空间资源集约利用,扩大集聚效应。应做好商务集聚与全市服务业发展定位的衔接,按照本地化、差异化的要求,突出区域特色,找准产业定位,调整经济结构,避免同质竞争。

专栏3. 商务集聚区的多样性 商务集聚的多样性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区位地理及文化条件的不同、商业本身的特点以及消费水平的差异化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商务集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采取固定的相同的形式,也没有最佳、最优的模式。其明显的层次性,必须同社会环境相适应,建立多级化的商务集聚体系,如(1)城乡集贸市场→批发交易市场→商品交易所体系;(2)社区商业街→购物中心→商业中心区体系等。 (三)先行先试,向商务高级化发展

对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生产性服务行业,要始终把先行先试、改革开放作为产业发展、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和强大动力;加强引导和扶持,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向电子商务及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宏观层面上,把商务集聚区的发展同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统筹推进,努力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协调推进的局面。

14

专栏4. 商务集聚区高端定位的内涵 高端定位是商业集群尤其是大中型商业集群发展追求的最终目标 ,它主要表现为:(1)商业集群内部业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合理化。集群内企业应能够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大中小企业共存共生,互补协调发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实现合作多赢;(2)集群内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包括建筑设施、商业公共设施、企业经营设施等方面,这是集群高级化的物质基础;(3)商业集群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包括集群开发管理者和内部经营企业较普遍采取计算机管理手段,并建有公共信息网络平台,集群内多数企业能够实现与外部市场的有效信息对接,大型龙头或骨干企业能够开展网上信息交流和贸易洽谈、甚至电子商务活动等。 (四)坚持规范化管理

商务集聚既可以产生正效应,为我市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也会产生一些不良负效应,如在集聚区容易造成过度价格竞争、个别企业非法行为将影响整个群体等。可见商务集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口碑、信誉和整体形象,管理的规范化是商务集聚发展的基本原则。规范化管理首要是集聚区企业分布的合理规划;其次是建立集聚区市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塑造公正公平的市场架构;再者是培养守法经营的骨干企业,有效发挥龙头示范作用;第四是要更新管理的观念,强化管理人员的市场服务意识,把宏观管理同为企业有效服务结合起来。

三、发展目标

(一)商务集聚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规划期内,要着力打造主城区“一心三片”(即生态绿心、城厢片区、荔城片区与涵江片区)对于我市“一核双翼三基地”发展格局的服务支撑作用,推动湄洲湾

15

港口城市跨越发展。结合“2015年基本实现较宜居城市”的建设战略阶段性目标,逐步形成合理的服务业态集聚,增强主城区商贸服务业的向心力。到2015年,基本完成“一心三片”商务集聚区建设——以建设区域性总部经济为核心,集现代商贸、金融、信息、服务、会展、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商务集聚区。发挥主城区对于城市发展的核心带动和支持保障作用,力促我市现代服务业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商务集聚区建设的具体目标

根据我市“十二五”服务业专项规划调查研究,未来五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增长速度预计将达18%;到“十二五”末,即2015年,服务业占GDP 比重将达到38%。未来五年商务集聚区的具体发展目标为:

1.形成专业特色的区域性交易中心

到2015年末,根据我市各行业特色,引导形成集交易、结算于一体的区域性专业交易中心,力争每一个专业交易中心集聚70%以上当地规模以上企业入驻。

2.形成联动各交易中心的区域性总部经济区

分两个阶段建设总部经济区,第一阶段为2010-2013年,在荔城区西天尾镇、木兰溪及玉湖片区规划建设“总部企业集聚、科技含量高、现代服务业发达、功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莆田市总部经济核心区,通过吸引实力较强、资金雄厚的本土企业、海内外知名的企业总部或办事处落户总部经济区,着力推动区域分块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计师、审计师、律师事务所,广告策划、文艺表演中介机构等现代服务企业,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充分发挥信息、人才、市场等资源共享优势,增强总部经济的外溢效应。第二阶段为2013-2015年,在市总部经济核心区形成一定规模后,及时建立相应疏导机制,依

16

托木兰溪及玉湖片区、金融财富中心、火车站站前片区等中心地带经济辐射作用,使产业集聚正向效应惠及我市邻近城乡地区,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带动相关地区形成配套产业集群。

专栏5. 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企业引进标准 1.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 2.荣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商务部重点培育出口品牌、中华老字号及以上荣誉的企业; 3.国内外上市公司; 4.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以上且资产总额1亿元以上的国内外企业; 5.建筑资质二级及以上的建筑企业; 6.上年度年纳税额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7.上年度纳税额300万元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 8.上年度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法律、财务、管理咨询、信息、广告、创意设计、会展等企业; 9.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经总部经济领导小组认定的行业领军企业。 3.对服务业做出较显著的贡献

到2015年,基本建成辐射我市辖区的商务集聚区,集聚金融、中介服务、大型商场、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包括中央商务区、城市次中心、各交易中心在内的商务增加值占到服务业增加值40%以上。

第三章 商务集聚区发展的空间布局

结合我市现有市场资源及各区发展重点,“十二五”期间,商务集聚区空间布局可采用“2+3+2+7”的基本框架,

17

即2个中央商务集聚区(CBD)、3个城市次中心(USC)、2个功能性商务集聚区(FBD),7个专业市场交易中心相互联动发展的格局。

一、构建两个主城区中央商务集聚区

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与象征,是城市的功能核心,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一般均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根据我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规划在荔城区、城厢区发展两个中央商务集聚区。

专栏6. 中央商务集聚区(CBD)的特征 现代都市中心城区通常拥有商业繁荣且产业集群高度集中的中央商务区(CBD)。区内集聚较高层次的经济与社会活动,涵盖包括金融、通讯、超级百货、高端写字楼、商务旅舍、高级公寓、高级酒店与餐所、博物馆、美术馆、演艺厅、影剧娱乐等文化设施,成为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菁华荟萃之处。一般情况下,对于50万人口的城市,其商业区不会很大,娱乐及旅馆不会形成很独立的区域;对于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其CBD五区齐全;大于200万人口的城市,则可能出现功能区更为细化的趋势。 (一)以荔城片区为核心的CBD建设

荔城区北接涵江区,西连城厢区,东临兴化湾,是我市的中心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充分发挥荔城中心城区优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横跨木兰溪,建设新城区,建成区行政服务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构建宜居荔城核心区。依托区位、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等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从而调动内需,平衡临港重化工业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传统特色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建立起以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和生态化为特征的现代新型工业体系,推动荔城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双轮驱动,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

18

转变。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现代物流业

要加快推进黄石商贸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打造年交易额上千亿元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区——黄石商贸物流园。规划建设若干个配套的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零担及快运中心,吸引和承接台湾知名物流企业在荔城落地发展;扶持有条件的运输、仓储和代理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同时,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大物流产业,提升物流业整体水平,构建以交通运输设施和黄石物流园区为依托、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辅助的现代物流产业群。

2.外包服务业

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和承接服务外包的专业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剥离产品配送、运输等内部物流机构,服务外包,努力发展金融、软件、文化等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建立服务外包基地。

3.金融保险业

以打造莆田金融核心区为目标,积极推进正荣金融财富中心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和保险机构在荔城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各商业银行扩大经营网点,鼓励各地方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及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到荔城区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4.商务服务业

建成莆田市绶溪企业总部经济区,争取引进60家以上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的国内外企业总部集聚。打造高端商务经济区,依托荔城区商务大楼、黄石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大

19

楼等平台,做大总部经济总量。拓展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扶持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推动广告业发展。加强中介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处理好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

5.信息服务业

以软件产业、电信服务业、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信息内容提供业为重点,推进荔城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网上超市,引导企业提高电子商务运作能力。支持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流通业态,改善电子支付环境,促进银行卡使用和信用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原材料基地、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网上商城。支持和培育网络教育、数字图书馆、网上旅游、网络游戏、网上社区的信息服务业发展,为公众提供不同类型的个性化服务。

——发展与丰富生活性服务业 1.消费服务业

进一步发展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业,扩大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商贸服务业要全力推进“五圈一线”(“五圈”即以福厦铁路中心站、商贸物流园为中心的黄石商贸物流、铁路经济圈;以新汽车站为中心的车站综合经济圈;以正荣时代广场、三信金鼎广场等为中心的旧城区商贸经济圈;以体育中心、莆仙大剧院等为中心的文化休闲经济圈;以南少林旅游区、旧福厦路沿线汽贸等为重点的旅游贸易经济圈,“一线”即木兰溪沿线。)为重点的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海峡国际商贸城、汽车交易城、建材家居城建设步伐,形成工艺美术、鞋业服装、中药材、

20

汽车汽配、建材家居五个大型专业市场。科学规划建设商贸服务网点,重点建设以延寿路为载体的“商贸新街”;以荔园路为核心,依托荔园小区、四中、九中、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体育场馆等人流集中优势,建设大型商场、商业街、星级酒店,形成集商贸、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商贸服务综合区。依托片区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引进国内外知名商场超市,培育一批商贸小区。扶持红星美凯龙家居城、宏发钢材市场、新美海西农产品批发市场做大做强,合理布局中心镇、城乡结合部集散市场,形成专业市场与各种特色集散市场相辅相成的良好局面。在城市新区、城乡结合部和中心镇布局星级酒店,每个建制镇至少拥有2家以上星级酒店。大力实施城乡集贸市场改造,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及“农改超”、便民服务点和社区便利店等商贸项目建设。合理有效利用体育场馆,大力发展娱乐性、健身性的体育产业和会展经济,并带动相关消费行业的发展,催生、培育会展经济和体育文化产业经济。

2.旅游服务业

衔接湄洲岛,旅游业要重点规划建设四个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即以工艺美术城为核心,以镇海堤、梅妃故里、宁海桥、戚公祠组成的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区;以南少林寺为核心,以紫霄怪石、九华叠翠、九牧祖祠、闽中工业景点组成的武术文化古迹旅游区;以壶公山为核心,以万科广场、延寿溪及两岸荔枝林和荔城新区为依托的壶山兰水旅游区;以五候山仙女洞为依托的祈梦文化旅游区。培育、做大旅游龙头企业,扶持发展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完善旅游景区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设施,推进旅游酒店的品牌定位和星级提升,发展扩大旅行社规模,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旅游行业服务水平,促进优质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

21

3.房地产服务业

房地产业要切实抓好房地产结构调整,扩大住房有效供给,规范房地产市场行为,积极培育住房有效需求;加大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规范和加强物业管理,大力推进房地产销售和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

4.社区服务业

社区服务业要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服务配套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业机构,健全社区功能,推动社区服务向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服务、托幼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居民生活服务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系列化方位发展。

——加快培育发展知识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以工艺美术为核心的集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莆田风格、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创意品牌与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内容服务业;运用新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产业;加快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大力推进无线射频技术、卫生定位系统、二维码、传感及感知等技术在物流业的运用,逐步实现物品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积极发展软件与数字集成、数字媒体内容、网络游戏、设计创意、数据加工等数字内容服务业。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与推广,发展以家庭数字电视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新产业,增强数字内容服务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高“数字荔城”水平。加强基础地质和基础测绘设施建设,发展地质地理产业。

(二)以城厢区为核心的CBD建设

城厢区南临深水良港湄洲湾,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形成

22

四纵五横为主干的城市路网基本框架,是莆田市政治、文化、教育、商业中心。应提升城厢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①加强片区内用地优化提升,实施“退二进三”用地策略,提升土地价值,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②加强文化街区保护,促进传统特色商业发展;③结合城市路网拓宽改造,拓展城区范围。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主要依托城厢区商务大楼,做大总部经济总量。拓展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

——打造城市经济服务区

1.在城区中部的荔城大道、文献路、学园路、梅园路等周边大力提升传统商业区,增强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旧城改造力度,逐步消除“城中村”,以马巷片区、文献路和文献广场改造为重点,结合龙德井片区、雷山巷片区改造、凤凰山广场、文献路人防工程建设,构建主力商圈,打造金融商业片区,促进莆田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和现代化水平;以凤凰山麓为主轴线,发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文化休闲片区,建设城市“后花园”。

2.在城区北部的延寿溪沿岸开发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主体公园和生态型高级居住区,重点实施洋西片区、泗华滨溪小区、龙桥直街片区改造及泗华水上乐园、绶溪公园的开发建设。

3.在城区南部,以城厢区政府对面广场建设为中心,重点实施顶墩、屿上、肖厝、霞林、沟头、棠坡片区改造,结合荔城大道、学园路、胜利路南伸,加快木兰大道建设,推动城市向木兰溪南岸延伸拓展。规划木兰溪沿岸文化休闲功能区,提升城市品质和现代化水平,把木兰溪南岸建成花园式生态文化新区;同时把木兰溪阔口至濑溪桥纳入城市规划,拓展未来城区发展空间。在荔园路、荔华大道、木兰溪周边建设中央商务区,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整体效应,重点

23

发展现代服务业,策划一批高级住宅、研发中心、总部经济、休闲娱乐、观光购物、教育文化等项目,吸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信息咨询、法律等新型服务业。

——加速滨海城镇建设

整合灵川、东海镇,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服务的集镇区域: 1.进一步完善太湖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控制性规划、临港集中区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等,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把太湖工业园打造成以食品、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产业为主体的临港产业集中区、以物流产业为核心的生产服务业枢纽。

2.深度对接港城建设大局,围绕湄洲湾北岸产业布局,用活“园中村”改造政策,认真规划开发周边区域。发挥集镇中心职能,建设集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服务、出口加工、教育培训、城市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海城镇,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良性的互动。

——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

1.完善华亭镇新镇址配套设施建设,以濑榜公路为主轴,发挥集镇中心镇的集聚效应,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把樟林片区、兴沙片区、西许片区作为园区扩区升级范围,积极有序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华林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促进高新企业向开发区聚集,着力打造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突出樟林片区对台技术中试基地定位,策划引进光电技术、研发中试项目,依托现有光电企业,在樟林片区规划建设光电产业园,努力打造带动城厢经济跃升的新增长极。

2.关于常太镇综合改革建设:充分发挥东圳水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莆田枇杷的地理品牌优势,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集休闲、生态旅游观光于

24

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建设“生态型”集镇中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专栏7. 商务集聚中的“双核”作用 CBD双核整合空间结构模式是指在城市中以近域内已经存在的两个主城区或者远期可能发展形成的两个闹市区为双核,整合互补性资源和共享性资源,从而形成的地域空间结构类型。当经济总量较为相似的城区间在辐射空间出现相互重叠时,必然会走向多核协调及城镇群落一体化融合的空间发展道路。由于荔城区和城厢区商务服务基础较好,在项目引进、商务设施建设上走在前列,因此,在两个邻近城区整合规划CBD双核,有利于扩宽莆田未来市辖区的框架结构,促进商务资源的多样化和优质化。双核CBD的合理规划,有利于莆田宜居城市的构建与湄洲湾沿岸制造业的合理布局。 ——配套物流服务设施

在太湖工业园东南部规划建设物流中心,功能定位于为园区内制造业、精细化工业等工业企业提供配套物流服务,主动承接内地及台湾地区的纺织机械、木工机械和制鞋机械等产业转移,发展产业机械和配套零部件产业链,形成一个集运输、仓储、加工、配送为一体,以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中心。

二、构建三个城市次中心(即Urban Sub-Center,简称为USC)

(一)以涵江区为核心的USC建设

依照产业功能定位,涵江区将着重建设“两区”,即莆田市台商投资区、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五园”即涵江临港产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创意产业园、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园、萩芦生态山庄园,以带动相应片区的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强化商务集聚的条件与基础。为此,必须加快

25

推进城区“东扩西进、南北拓展”,着力拉大城区框架、提升城区品位;优先开发人民街市政中心、工业路以西塘北新型住宅区和福厦路以南、涵黄路以西商贸新区等三大片区,全力推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推动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中介服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实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创意产业,加强对台服务业合作,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着力打造成现代服务业发达、水乡特色明显的生态宜居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仙游县为核心的USC建设

2010年,仙游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0.9亿元,其中:工艺美术产业产值50.0亿元,鞋革产业28.3亿元,金属制品产业21.7亿元,服装、食品和化工3个产业均超10亿元。已诞生诸如康辉食品、金溪茶业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更是列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

“十二五”期间,为把仙游县建设成为区域性商务集聚区,以宝泉工艺产品展示交易中心、莆田市粮食物流配送中心为载体,借助中国古典工艺家具博览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带动服务业经济繁荣。主要为:

第一,改造城市南北路网,适度推进鲤中二期、东门片区、木兰西片区的改造,以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疏导过密人口、优化人居环境。

第二,加快鲤城东北部开发,通过实施政法组团、党校迁建,推动东门市场、鲤城商贸综合市场等项目建设,适时启动县行政中心组团建设,带动和推进开发步伐。

第三,加快鲤南新区拓展,继续推进体育中心、科教文化中心、教育组团、商贸中心、温泉休闲度假中心、柳坑(虎啸)片区改造及汽车贸易城等项目建设,增强新区商业的

26

吸引力。

图1. 仙游古典家具专业交易中心区位图

(三)以妈祖城为核心的USC建设

大力开发妈祖城,弘扬妈祖文化。积极打造对台交流中心,促进闽台交流与合作。依托湄洲妈祖名气,进一步整合妈祖故里旅游资源。在湄洲岛对岸围海造地,建设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贸、商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次中心。规划以妈祖城作为龙头新区,协同秀屿港区与东吴港区发展,依托重大项目,将忠门半岛发展成为集商贸、物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中心,积极展示莆田湄洲湾港口城市在海峡西岸快速崛起的崭新形象。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进一步做好物流园区(场站)和产业集中区、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的衔接,依托湄洲湾东吴作业区和罗屿作业区泊位码头群,结合湄洲湾铁路支线、高速公路及区域疏港道路等运输配套条件,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核心,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积极引进一批覆盖

27

范围大、功能作用强的专业化物流骨干企业,引导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积极转型;大力发展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使之成为辐射海峡两岸的大型矿石、油品、煤炭、冶金等重要生产资料集散地;加快区域国际物流、保税物流发展,吸引台资或台商合资的大型物流企业进港投资,提高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水平,形成以保税仓储为基础,以货物集散、分拨配送与贸易、加工相结合的湄洲湾现代物流中心。重点建设罗屿铁矿石物流基地、东吴港区物流基地、盘屿油品物流基地和东吴煤炭物流基地等,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和辐射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加快发展服务业

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服务业,建立健全面向城乡的金融保险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商务服务业,引进设立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业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出一批包括会展、广告、策划、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贤良港天后祖祠朝圣旅游的龙头作用,整合妈祖故居、妈祖城、妈祖阁、莆禧古城、东仙紫霄风景区、东吴石塔、吉蓼寨城、东吴港区等旅游资源,开发妈祖文化、祈梦文化和海防文化等精品线路,形成特色旅游品牌。加快发展星级酒店,推动海西度假村、国宾馆、忠门国际大酒店和九洲国际酒店等建设,带动商贸、物流、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经贸合作试验区

紧紧抓住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有利时机,利用妈祖文化优势,大胆先行先试,争取设立台商投资区和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经贸合作试验区,启动平海湾路堤工程建设,使开发区成为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基地,成为台商投资和产业对接的集中区,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城市支撑。

28

——加快规划建设莆台便捷通道

充分发挥东吴港区深水泊位码头、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和莆永高速公路的海路联运优势,争取建成两岸最便捷的客货中转基地;加强与台湾港口、物流园区对接,争取增设对台直航口岸,带动港口经济和物流业发展;利用港口后方经济腹地,积极推行“属地报关、口岸放行”模式,打造莆台交流便捷通道。

——加快打造全球华商总部基地

以力宝村为平台,将国内外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努力打造全球杰出华商企业总部经济基地及服务中心,为全球华商精英构建最具价值的人脉网络与合作平台。同时,平台建设也将为莆田国际木材贸易中心提供相关商务配套。总部基地规划配臵包括办公大楼、商务别墅、商务酒店、华商俱乐部等多功能设施。“十二五”期间,妈祖城将分期开发建设多层面的华商总部经济,支持莆田滨海城市经济发展。

三、构建两个功能性商务集聚区(即Func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FBD)

(一)湄洲湾北岸开发区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努力推动湄洲湾北岸现代物流业的筹办与兴建,通过功能性商务区的有效集聚,更好地服务于“一核双翼三基地”的港口经济发展格局。应按照“物流结点——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的布局模式,湄洲湾北岸开发区要主动承接台湾及其国内外其他先进地区现代物流业转移,重点建设包括⑴罗屿铁矿石物流基地;⑵莆田木材物流基地;⑶盘屿油品物流基地;⑷秀屿LNG物流基地;⑸东吴煤炭物流基地等大型物流基地,努力构筑辐射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

(二)兴化湾南岸产业发展区 由于兴化湾南岸仍处于发展前期,其职能定位主要包括港口物流、临港重化产业能源基地、空港交通中心及对台合

29

作试验区。“十二五”时期,兴化湾南岸产业发展区将加强相关设施配套,提升北高镇区、埭头镇区、涵江港区的集聚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为该地区今后作为莆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构建七个具有莆田区域特色的专业市场交易中心 (一)汽车配件及其汽车销售服务中心

——汽摩配件及汽车销售服务交易中心(城厢区) 该项目规划建于城厢区莆阳路与荔华大道,即重点培育城厢区政府“两翼”的现代汽车商贸城,规划涵盖销售、博览、维修、售后、装潢、美容、上牌、检测等功能一体化的汽车服务中心,同时结合快乐农庄改造,打造高端、现代的时尚汽车园。

——汽车交易中心(荔城区)

一是汽车贸易城。该项目位于黄石商贸物流园区内,计划建设集汽车制造、零配件生产、汽车贸易服务、汽车物流、汽车博览、汽车研发、汽车服务、汽车科技等为一体的闽东南地区汽车贸易核心市场。

二是西天尾汽车贸易商业街。整合、提升福厦324国道西天尾境内的15家汽车贸易企业,建成集4S汽车贸易、维修美容、驾训、服务及二手车鉴定、交易于一体的大型汽车交易商业街。

(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专业交易中心

“十一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LCD等光电、电子信息产业,要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品牌效应,引导当地高新技术企业驻扎产业区,以涵江高新技术产业区等为载体,形成产业集聚基地;丰富招商引资模式,积极引进国内外精密仪器制造企业,以提升产业园区影响力;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本身信息传递的优势,借助国家对LED、LCD的产业扶持政策,在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集生产、交易、结算、仓储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专业交易中心。

30

(三)工艺、家具、建材类交易中心 ——工艺美术品专业交易中心(荔城区)

位于黄石工业园区的工艺美术产业群正快速成长,但规模以上企业偏少,无法发挥应有规模效应,市场成熟度不高。“十二五”期间,以工艺美术城为载体,结合产业特色优势,不断改进工艺美术娴熟度,提高标准,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工艺美术产业品牌,不断拓宽市场空间;加大专业市场的建设力度,继续推进中国〃莆田工艺美术城的建设,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规模较大的工艺美术生产企业入驻;鼓励金融部门积极探索担保融资的新方式,为工艺美术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管理方式,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培育技术培训、市场营销以及信息咨询等服务性机构。

——嘉新建筑装饰材料交易中心(城厢区)

“十二五”期间,城厢区将重点提升嘉新建材市场(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学园南路)。商城经营范围涉及瓷砖、木地板、橱柜、油漆涂料等各类建筑材料,并延伸至家居,占地总面积约300亩,2000年初具雏形,现拥有百家店面经营建材,已陆续进驻包括TOTO、大自然、永吉、兴达、诺贝尔等知名品牌。未来发展以基本实现装修一条龙服务为导向。

——仙游古典家具专业交易中心(仙游县)

“十一五”期间,仙游古典工艺家具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效果,其古典家具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十二五”期间,在现有项目建设进度基础上,加大产业园建设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建设,通过区域分工,改善产业结构;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规模大的企业入园,整合仙游县家具企业研发、渠道、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具有向心力的产业集聚园区,改变现有工艺产业规模小、分布散的现状;建设自有的木材种植基地,保障原材料的供应,降低交易成本。要把宝泉工艺产业园建成全国性的集古典工

31

艺家具展示和交易、重要原材料培育、产品研发、产品检验检测、名贵木材交易及物流仓储为一体的区域特色交易中心。

——木材加工专业交易中心(秀屿区)

“十一五”期间,我市木材加工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建设完成的秀屿区木材贸易加工园区——包括秀屿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近几年,木材加工贸易集聚效应显著,形成了木材进口、加工、检验检疫、贸易、仓储、交易、结算一条龙式产业发展模式。

“十二五”期间,宜继续发挥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的集聚优势,借助港口资源优势、“福厦铁路”和在建的“向莆铁路”等陆域交通优势,扩大木材加工贸易的辐射范围,吸引国内有竞争力的木材加工企业落户莆田,以46家莆籍企业返乡投资兴建海宏木业有限公司为契机,吸纳相关企业将交易、结算机构设臵在加工区内,促进木材加工总部企业信息共享、共谋发展;应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为打造全国性木材加工专业交易中心创造良好条件。

——家具交易中心

1.红星〃美凯龙建材家居广场项目(荔城区)

该项目属吸引民营资本入莆投资的市重点项目。占地总面积达68亩,总投资5亿多元,总建筑面积达15.6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1#楼大卖场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2#、3#楼大卖场办公配套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预计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集建材、家具、物流为一体的建材广场,可增加4000多个相关就业岗位,能够有效推动莆田内需及地方经济发展。该项目于2010年3月21日开工建设,计划在2011年内实现试营业。

2. 喜盈门(莆田)建材家具广场项目(城厢区)

该项目亦属吸引民营资本入莆投资的市重点项目。项目

32

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场(配套部分中高档办公),总投资额达2亿元。商场开业后年广告投入为1500万元,预计整个项目能为当地年创税2000万元,为当地解决就业1500人以上。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项目建设计划引进国内外上千个一线精品品牌,对我市新商业圈的建设及区域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国际家具城项目

该项目位于黄石商贸物流园区内,占地112亩,计划建设成为以家具、大型物流为主,以建材家具配套为一体的家具建材市场。目前正在办理总平面设计等前期手续,预计2011年年初开工建设。

(四)医疗、保健行业的交易中心 ——健康产品交易中心建设(荔城区)

健康产品交易中心初步规划于海峡国际商贸城(黄石商贸物流园区内),规划占地700亩,计划总投资25亿元。该交易中心将依托莆籍民营医院庞大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市场及丰富的医药行业人力资源,吸引来自国内外医药厂商、医疗器械及医疗耗材供应商、医疗人才培训机构及中介机构入驻。“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进商贸城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化、常态化、高标准、高站位的中西药、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保健品、健康食品、天然香料及台货产品交易中心。该项目已于2010年9月6日动工建设,预计建成后,国际商贸城将成为坐拥6万人次日流量、年销售额超150亿元、年利税额达10亿元的综合性、国际化健康产品专业市场。

——医疗器械专业交易中心(秀屿区)

在秀屿区医疗器械科技城内,依托医疗器械的集群化生产,大力发展相关的服务产业,积极盘活医疗器械、药品展销馆,配套引进医药物流企业;积极发挥秀屿医药器械科技城对当地医疗产业职能的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发

33

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组建医疗行业协会,使原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秀屿籍民营医疗企业资源汇集起来,共谋发展,带动制造业、专业药品、医疗器械的集群生产。

(五)农贸、纺织行业的交易中心 ——台湾农特产品行销中心(涵江区)

台湾农特产品行销中心处于涵江国际商贸城的最佳黄金地段,占地面积8亩,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北临涵江汽车总站,南接南环城路,西靠涵黄公路,东连涵港大道。“十二五”期间,该片区将集中建设以批发为主、零售兼营,集休闲娱乐为一身,餐饮美食、观光旅游、购物消费等商业业态配备到位的农特产品行销枢纽。

——鞋业服装交易中心(荔城区)

中国〃莆田鞋业服装城属我省重点项目,位于我省十大重点物流园区之一——莆田市商贸物流园区内。莆田鞋服城一期工程占地面积达274亩,总投资3亿多元,总建筑面积18万余平方米,其中交易区总面积达13.6万平方米,已建成店面1402间,可形成集鞋材服装销售、成品鞋服饰展示、物流配送为一体,功能完善、辐射周边地区的闽东南最大的鞋服专业市场,预计实现鞋服材料年交易量30亿元以上。该市场已于2009年12月28日试营业。现入驻商户858户,从业人员6500人。

“十二五”期间,应继续做好鞋业服装城的招商引资工作,在整合、优化鞋服城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强行业质量标准规范管理;并通过莆田国际鞋服博览会、国家级区域品牌的“两个中心、两个基地”建设(即“中国鞋业研发设计中心”、“中国鞋业信息中心”、“中国鞋业创新示范基地”与“中国鞋业出口基地”) 等推进鞋服城的升级及品牌宣传。

(六)珠宝行业交易中心

——工艺城珠宝中心(荔城区)

莆田工艺美术城珠宝中心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共

34

开设300多家店面。展销区内产品系列丰富,有钻石、黄金、铂金、钯金、模具和民间传统银器等众多品种,涉及项链、手链、手镯、脚链、戒指、民间传统饰品等,华昌珠宝、嘉利珠宝、六六福珠宝、金嘉利钻石等知名企业强势入驻,使之成为我市珠宝玉石产品展示的崭新平台。

——北高埕头黄金市场(荔城区)

北高埕头黄金市场有黄金、铂金、模具、玉器加工企业300多家,产品涉及项链、戒指、民间传统饰品等,年交易量达20多亿元。

——东峤上塘银饰市场(秀屿区)

东峤上塘的银饰市场有银饰、宝石、模具、玉器等加工企业700多家,从业人员2.5万人,是一个集首饰设计、开发、生产、批发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大型银饰市场,产品涉及项链、戒指、手镯、民间传统银饰等,年交易量23多亿元,是继深圳、义乌之后全国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

“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对工艺城珠宝中心、埕头黄金市场、上塘珠宝行业的扶持力度,通过“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等平台,依托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等展销会,通过财政支持等各项积极举措,吸引国内外黄金珠宝首饰供应商及销售商落户莆田,争取将该产业打造成全国黄金珠宝首饰中心。

(七)文化创意交易中心

开发利用囊山旅游文化资源,发挥区域交通和人才优势,以“福建海西国际油画艺术产业园”为基础,沿荔涵大道涵江段10公里的道路两侧规划建设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城,计算用地总面积1.98万亩。拟在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城中心内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建设商务办公楼。建立网络交易和广告平台,为我市和园区内企业提供广告、网上交易等专业服务,建设全国性的文化作品展示交易场所和交易中心。

35

第四章 商务集聚区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善城市道路系统

发展快速路。建成“一环两纵一横”的城市快速路网,即由荔涵大道、荔城大道、城港大道和壶公路连接形成“一环”,由城港大道和涵港大道构成“两纵”,由机场路和秀屿北环路连成“一横”。

图2. 商务集聚区的城市道路系统

——“一环”围合涵江片区、城厢片区和木兰溪南岸片区中心,构成城市外围快速联络通道,承担三个主要城市片区间的快速机动车交通联系;联系沈海高速公路、莆永高速公路、国道324和省道202等多条对外公路出入口,形成屏蔽长距离贯穿性对外交通的保护环。

——“两纵”承担中部主城与滨海产业新城间长距离客运机动车交通,在对外方向上与沈海高速公路、莆永高速公路、国道324、省道202等形成良好衔接。

——“一横”承担未来莆田机场的客流集散,以及南北

36

纵线快速路在秀屿城区段的集散功能。

完善骨干道路和片区内道路。建设片区间主干路系统,重视关键截面的通道供给,支撑城市空间布局的拓展;建设疏港干路系统,加强港区的道路集疏运体系建设,便捷联系对外通道,提高港区的对外辐射能力;在各片区内部,尤其是已建成区范围内,梳理既有道路网络,打通断头路,加强片区内部贯通性道路建设,缓解主干路交通压力。

(二)规划公共交通系统

优先发展常规公交。加大对公交线网和场站建设、公交车辆车型更新等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和分担率,使公共交通在出行时耗、出行费用、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更具有吸引力,从而实现公交系统的优先发展。

适时发展快速公交。通过提供先进交通运输工具与高品质的服务设施,利用专用道路空间来实现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的服务;发展快速公交系统需要从设定公交车专用路权(公交专用道),配备大容量智能化的先进的车辆,建设设施齐备的公交车站,面向乘客需求的线路组织,以及智能化的运营管理系统五个方面。

预留轨道交通走廊。串联城市主要综合服务功能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大型居住区、产业园区,实现大量客流的合理疏解;完善城市轨道建设,引导城市合理空间布局的形成,促进城市新区发展,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带动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三)建设综合交通体系

推进铁路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沿海走廊铁路建设;如期完成向莆铁路的建设,高标准建设湄洲湾铁路货运站和港区铁路支线,做好港湾站周边物流和仓储用地规划控制。

37

完善公路设施建设。加快湄洲湾-重庆高速公路建设,增强我市的区域交通辐射能力;加强规划区与仙游县城间的快速通道建设,通过滨江路西延至仙港大道加强中部主城与仙游县城之间的联系,拉近市域时空距离。

加快港口设施建设。近期大力发展秀屿和东吴两大港区,重点发展石门澳作业区、秀屿作业区和后方临港产业区以及罗屿大型散货深水作业区;加强两大港区的铁路、公路集疏运系统建设,拓展港区腹地,使港口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四)规划公共停车场

规划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包括社会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路内停车三种类型,其中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目前我市城区停车场供需矛盾的核心方面。将社会公共停车场的用地面积纳入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核算,其规划要与城市土地利用、路网规模和车辆发展相匹配,与公共建筑布臵相配合,并与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城市对外交通设施衔接,尽量缩短从停车地点到目的地的步行距离。

二、打造区域物流枢纽

“十二五”期间,为把我市建设成为连结海峡西岸的现代物流枢纽,基本形成湄洲湾北岸临港物流带,按照“两带五基地五园六中心”的物流发展格局,重点建设包括⑴罗屿铁矿石物流基地⑵莆头木材物流基地⑶盘屿油品物流基地⑷秀屿LNG物流基地和⑸东吴煤炭物流基地在内的“五行”物流基地;大力推进包括⑴铁路货运物流园⑵涵江物流园⑶黄石商贸物流园⑷枫亭物流园⑸太湖物流园区等五个大型专业性、综合性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包括⑴国际商贸城

38

物流中心⑵青山物流中心⑶白沙综合物流中心⑷鲤南物流中心⑸榜头物流中心⑹龙华物流中心等。通过加快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步伐,努力构筑两岸物流合作前沿平台和先行区;依托大型深水港口,加快建设集聚辐射功能较强的港口物流枢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和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形成“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级物流运作网络;充分利用沿海港口优势,积极拓展“海铁联运”业务,提高矿石、原油、粮食等大宗散装货物的接卸转运能力,加强建设服务中西部的对外开放综合物流通道。

(一)建设现代化商贸物流园区

发挥区位和交通枢纽优势,依托港口及铁路辐射的大区域物流需求,规划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功能齐全的商贸物流园区,着力改善我市主城区物流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行业,引导相关企业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大物流产业,包括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现代综合性物流业、以工业原辅材料和工业产品配送为主的现代工贸物流业、以商品配送为主的现代商贸物流业、以仓储运输为主的现代专业物流业。

(二)建设配套的物流配送中心

在商贸物流园区辐射范围内规划建设若干个与之配套的物流配送中心,包括⑴莆田市鞋材物流中心⑵莆田市纺织服装业物流中心⑶莆田市电子物流中心⑷中国莆田工艺城⑸莆田市商业物流中心⑹石材配送中心⑺粮油配送中心⑻建筑材料配送中心⑼汽车整车及零配件配送中心等。依托这些多层次、区别定位的物流运作平台,构建我市大型现代物

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4k6.html

Top